靈感範文站

九年級學生心得多篇

九年級學生心得多篇

九年級學生心得篇1

死很容易,活着很難。這也許是最能概括本書情感的句子了。親人一個一個離自己遠去,靈魂一次一次被自己喪失。沒有活下去的支撐和信念,不知道爲什麼而活,但內心深處卻不會放棄生命,這恰恰是生命的本能。活着,是一種本能,無關環境,無關信仰,無關追求。

福貴一家原應該是地主階級的有錢人,有着幸福美滿的家庭,雖然老爹是個敗家仔,但依舊很寵福貴,有個支持自己,永遠關心自己的老孃,娶了個能吃苦耐勞,善解人意的有錢人家小姐做妻子——家珍,還有個漂亮、能幹的女兒——鳳霞,最後還有個善良,熱心的小兒子——有慶。但卻經過福貴的一系列折騰和當代社會的發展,最終導致錢沒了,老爹死了,疼愛自己的老孃病死了,可憐的兒子和女兒在同一間醫院走了。妻子也死去,留給福貴最後的念想是鳳霞的丈夫二喜和孩子苦根。曲終人散,最終都離他遠去。這世界上只剩下他孤零零的一個人。

我會想,他爲什麼不去尋死?他爲什麼還要活着?最親的爹和娘去世了,最愛的妻子兒女走了。沒有一個人能頂住這般打擊。這世界已了無牽掛,他也都這般歲數,活在這,沒人給自己送終,所謂的家財萬貫一夜失,白髮人送黑髮人,世上無親人,這類悲慘的事情在同一個人身上發生,試問自己,誰有他這樣堅持活下去的信念?他究竟是心底強大,還是想替自己愛的人繼續活下去,看遍世間所有美好。

我常常進入書中,幻想假如我是福貴,那個最悲慘的主人公,我會不會在家珍去世後便與她一同死去,我不敢想象,但心底裏卻是有個明確的答案仔細想想,我不會那樣做。那是高潔的愛情,但我欣賞不來。我不會死,雖然我不知道爲了什麼活着,但我終究不捨得這世間,我留戀它,我會努力抱着好的心態迎接接下來的日子,但確實不會有從前的快樂和無憂無慮了。深入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與福貴感同身受,想象他經歷苦痛時的心情,理解並生存。

不是每個人都能從打擊中走出來,人是爲了本身活着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其實活着本身的美好就足以讓我們迷戀,足以讓我們繼續爲其活着。活着,是責任,是心態,是生命本該有的色彩。連生存的機會都沒了,又談何創作?夢想?機遇?死去可以奪去人們的痛苦的記憶,但是活着可以讓人們重新創造歡樂的記憶。總結起來便是:與其忘記痛苦,不如製造歡樂。瀟瀟灑灑過完餘生。但依舊會帶有悔恨,恨自己、恨世界。

?活着》究竟是想表達主人公的可悲,亦或是表達希望讀者堅強生活。沒有準確把握,但中心絕對是:把握生活,領悟一切,努力活着。

九年級學生心得篇2

倖存是他人眼中的自己,活着是自己心中的自己。 --餘華

我喜歡看書,但是卻很少能從頭到尾的看完一本書,在我看來,讀書的目的在於瞭解書中的含義,從書中收穫屬於自己的東西,只有用心去感悟,深入思考過,才能算真正讀過一本書。很可惜,很多時候不是因爲找不到一個興趣點,就是因爲找不到共鳴點,以至於很多書看到一半我就棄書了。

但是,《活着》這本書卻是能讓我完整看完的爲數不多的書籍中的其中一本。《活着》講述的是一個叫徐福貴的老人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的老人。本書主要講述了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的福貴因爲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不對抓去做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不幸女兒變成了聾啞人,兒子機靈活潑……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纔開始漸次上演,生命裏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貴伴隨着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本書運用第一人稱,以主人公福貴的口吻,從講述“一個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角度,表現原先難以表述的對人及時代的認識。在我看過所有的書籍中,《活着》的視覺是我最歎爲觀止的。在作者餘華看來,倖存是他人眼中的自己,活着是自己心中的自己。因此,才由第一人稱敘述交代老者福貴,再由第三人稱福貴轉而成爲第一視覺講述這個沉重的故事,也只有第一人稱才能更完美地表達活着的沉重。

作者的筆觸很平靜,沒有刻意去烘托一種跌宕起伏的氣氛,隨着作者平實的敘述中,經歷着主人公的一生苦樂哀愁。看完後掩卷沉思,內心沉重,感覺有說不出的悲——悲涼,悲哀,悲傷……似乎人生所能經歷的不幸都降臨到了主人公身上。想着主人公的經歷,禁不住疑問:活着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餘華筆下的福貴告訴我,人是可以揹負着殘酷的真實,活着。

父親死了,母親死了,有慶(兒子)死了,鳳霞(女兒)死了,家珍(妻子)死了,二喜(女婿)死了,苦根(外孫)死了……這,就是主人公福貴的悲劇的下一幕,接連遭遇了七位親人的離去。難以想象,他是怎樣用自己的雙手捧着一把一把的黃土,將親人掩埋。更難以想象的是這個人,居然還有勇氣,繼續走人生路,繼續活着。但是,最後一無所有的他卻依舊堅強地活着,坦然面對生活,這就是福貴,這就是活着。

“往後的日子我只能一個人過了,我總想着自己日子也不長了,誰知一過又過了這麼些年。……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的平平常常,……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

這是主人公的話,活着,是他對命運抗爭取得勝利的最好證明。所有這一切,都指向了“忍耐”二字,塵世的苦難,活着的人總得承受,在命運面前,只有忍耐,忍耐孤獨,忍耐不幸,甚至是死亡。《活着》並不是要告訴我們應該怎樣活着,只是在陳述活着這樣一個事實。生命是如此的脆弱,隨時可能離開我們充滿生命力的世界;但是生命又是如此的剛強,隨時抵抗着命運的捉弄與嘲笑。“活着,好好活着”,我們只能等待被時間和命運遺棄,而沒有權利拋棄生命。活着,其實真的很好!只要活着,總有希望,或許在生命走到盡頭的時候,至少可以告訴自己,我們活過,也曾經爲之努力過。

?活着》是一次殘忍的閱讀,我幾乎是哽咽着踏在福貴的人生路上,每走出一小步,我都能感受到苦難的沉重,感受到淚水的微不足道。

福貴的一生告誡我:

雖然艱難,那又怎樣;

路途遙遠,別被打倒。

活着,好好活着……

九年級學生心得篇3

不知不覺,自己已經是一個九年級的學生了!時間過得真的好快!回想起自己以前的這些無知,真的好可笑!

八年級的我曾想過放棄學業,與丫頭們開開心心的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一起組成組合。14歲的我,跨進了九年級的大門,曾經只顧瘋癲的13歲,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爲了彌補13歲所犯下的過錯,14歲的我必須努力,必須加油,放下所有,用全部的心血來爲會考奮鬥,爲人生的第一個目標搏鬥。

九年級的我如同一匹披着戰袍的戰馬,在無奈下,被迫釘上掌釘,踏上這個血腥的戰場,看看其他同我一樣的,在無奈中拼搏,廝殺的同伴,我也毫不猶豫地加入了,拋下了所有,用盡全部去贏得最後的勝利,就算是筋疲力盡,我也不能有絲毫懈怠,爲了彌補過錯,我的付出將要比同伴多出幾十倍!也許我會倒下,也許最後的勝利不屬於我,但是,我努力過就不會後悔。曾記得有人跟我說過:“如果你有一個目標,你努力了,但沒有實現,你不會後悔;如果你有一個目標,卻從來沒有努力過,最後沒有實現,你一定會後悔。”是的,以前的我不覺得,但現在的我卻領悟到了。九年級了,真的要加油了!以前的這些,都讓它過去吧!現在,僅剩的一年裏,並不是用這一年的時間來懺悔,而使用這一年的時間來彌補!

每當老師提醒我說:“九年級要加油啊!”,我的心都在滴血,以前從來沒有感受到老師們的關心,父母的擔心,家人的期望,爲什麼我以前是這麼的無知,這麼的不知所謂,這麼孤行,這麼叛逆?爲了報答他們以前對我的包容與關愛,我也一樣要努力,不管結果如何,都不能再讓13歲的我再次來到,14歲的我要加油,要讓這些不看好我的人對我刮目相看,要讓這些曾經暗地否定過我的人大失所望。在這最後的一年裏,我一定要證明給你們看,xx,也不是吃素的!

最後,我還想對丫頭們說:“對不起,夢寶再也不能似以前這樣同你們瘋癲,再也不能同你們一起開懷大笑了,爲夢寶加油吧!你們一定會理解我、支持我、相信我的,對嗎?你們也是一樣要加油,在這彼此沉默的九年級裏,我們的承諾仍然在,不論時間長短,相隔多遠,我們的丫頭情仍在!”

夢寶,我相信你,加油!

九年級學生心得篇4

轉眼之間已從懵懂的七年級步入了熱烈的九年級,九年級的日子真是別有一番滋味。九年級是緊張的。它已是國中長跑的最後階段,雖然還沒有到會考前的最後衝刺,但拼搏的氣息已很濃很濃:平時輕鬆的嬉鬧沒有了,轉之而來的是討論題目的爭論;平時的閒空沒有了,轉之而來的是與各種試卷的較量;平時的散漫沒有了,轉之而來的是緊張的課堂。

九年級是無奈的。都說十五歲是“花季”,是一個放飛的年代,而十五歲的我們卻是戰士:是與時間、與考試成績作戰的戰士。下課的鈴聲響了,數學老師終於停止了“絮叨”離開了教室,剛想鬆口氣,物理老師又已夾着試卷走進了教室。化學老師又說要準備測驗了。

九年級是關鍵的。有人能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激流勇士,學習成績平步青雲。他們成了老師、家長的寵兒。也有人因學習成績差而放棄了進取,他們開始自暴自棄,“不務正業”。他們就成了所有關心他們的人心裏放不下的“石頭”。九年級是具有決定意義的一年,是力爭上游,還是自甘墮落;是準備吃一年的苦,還是後悔一輩子,就看九年級你怎麼做。如果你堅持、你刻苦,你就成爲贏家;如果你放棄,你可能將成爲一個永遠的輸家。

九年級是苦,九年級是累,可是九年級也很精彩。九年級繁重的學業,可以更快地增長我們的知識;九年級激烈的競爭,可以激發我們的鬥志;九年級衆多的考試,可以訓練我們的心理素質。更重要的是,在九年級熱烈而緊張的學習生活中我們看到了我們的未來,我們小時候對未來的憧憬,變得離我們更近,更實際,它正帶着希望的光芒迎着我們走來。

九年級,我們要學會堅持,要學會忍耐,要學會刻苦。九年級要學的知識很多,要學的道理也很多。九年級正是我們學習的時段。九年級是個成熟的季節,是我們收穫的日子。

九年級是我們云云學生人生旅途中的一個重要站臺,下一站能否上車到達目的地就要看這一次的表現了。我們努力吧,爲共同的目標。

九年級學生心得篇5

今天是11月1日,剛剛放學到家。冷冷的風和淅瀝的雨讓我真正感受到了即將到來的冬季。下着雨的夜晚,難免感觸良多。時間一晃而過,開學兩個月了。想起這一天,我懷着滿心的期待和憧憬邁進東昇的大門急不可待地尋找着自己所在的班級;想起這一年,我因進入國中成爲一名中學生而心情無比激動寫下感想的這篇日誌,不禁啞然失笑。現在我已是一名爲期兩個月的還算合格還算有上進心的九年級學生,這兩個月和過去有什麼不同,我都真真切切地能感受到,正因爲如此,我纔有我自己的想法和感觸。

很簡單,作業多,任務重,學業繁忙,沒什麼太多時間供自己輕鬆和娛樂。這是很多人的感受,我最主要的感受也是這些。然而,我又有這麼一點點不同。這些九年級的顯著特點,不僅會讓我偶爾地哭爹喊娘地抱怨一下下,有時卻還會讓我感到挺享受挺樂在其中的。我認爲這也是提高學習興趣強大自己抵抗九年級巨大壓力的能量的重要條件。每天,我們早早地起來,在天還沒亮的時候,我們的讀書聲響亮、有力,充滿着我們這一代人,我們這些正值青春年華的人應有的活力與正能量。

儘管我們沒有課間,沒有電腦課沒有美術課,我們整天都被作業和任務包圍,然而當我們合理地安排,高效地學習,把這些任務都完成的時候,會不會有一點小小的成就感呢?我們在學習新知識在不斷探索與研究的過程中,有沒有對未知世界感到好奇,對其產生濃厚興趣呢?我們在學習與忙碌的時候,除了感覺疲累和不堪重負,有沒有感覺到充實和滿足呢?

我想說,我有,這就是我不同的感受。九年級,或許累,但苦中也有樂。無論這一年裏面,我們哭的時光也好,我們笑的時候也好,都是我們記憶的一部分,是會讓日後的我們感激和懷念的一部分。所以,我覺得啊,九年級,不僅僅似很多人直接感覺到的這樣壓力山大、“黑暗”、“慘無人道”,在一定程度上應該也是溫馨的,令人感動的,無法忘懷的,會讓我們在回首的時候感到驕傲和懷念的。

很多人都說,自己一生最懷念的時光就是讀書時期的這段日子,儘管自己曾經這麼想要掙脫這道網,衝出去,然而當自己真正破繭成蝶,飛出這稍顯陳舊的教室時,我們的心裏卻泛酸了。這個承載自己成長和成熟的地方,終究成了老照片裏我們無法真實觸及到的過去。

我不知道自己將來是否會有這種滋味,因爲我是個在這些方面很健忘的人,但是我同時又是個沒事兒的時候就會感觸一大堆會黯然神傷的有點矯情的人。也許將來,也許當我們的豆蔻年華已逝,三十而立的時候,在我們看流嵐、聽松風、聞花香的時候,我們還是會認爲,記憶是最容易模糊和蒼白的東西,在時光的洪流中,它會一團一團地漸漸淡去;但也許,我們會改變自己當初的看法,覺得,枯燥乏味的九年級時光在翻轉着我們的青春的時候,已經不經我們允許地鑲在了我們的生命裏,刻骨銘心,牢不可破地黏在了記憶裏,永不消逝,從未離去。一回首,它還在這兒,而我們因它褪去的這份稚嫩和毛躁,因它收穫的這份歲月沉澱後的沉靜和憂鬱,也在這兒,我們無限欣慰,也無限感動。

九年級學生心得篇6

生活是一支交響曲,它由跳動的音符組成一篇篇人生的樂章,九年級的生活更是一首充滿着笑和淚、酸和甜、苦與樂的交響曲,它譜寫出一曲人生之歌。

十五歲,一個多思的.年華!十五歲,一個多夢的年華!在父母眼裏,我們還小不懂事;在大人眼裏,我們還年幼無知;在老師眼裏,我們放蕩不羈。但是,我們確實長大了,我們已經是九年級的學生,我們已步入了青春的門檻。

九年級是“天堂。”在這裏,我們跟着老師走進知識的殿堂,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至今,目光中仍燃燒着太陽的顏色。溫室中的日子,我們不再留戀,生活中有狂風驟雨,有碧海晴天,有迷惘苦澀,也有輕歌曼舞。我們堅信,不經歷風霜,怎能見彩虹?三年同窗好友,這份情意豈能不濃?曾記得,我們懷着同樣的執着昂着頭笑傲風雨,負起對生命的承諾。我們一起學習,互相幫助。爲了共同的目標,爲了人生而努力奮鬥不息。

九年級又是“地獄,”它能使人嚐到人生的苦與樂,它能使人笑、使人哭。每天,我們都將面臨着大量的習題、作業,似嶙峋怪狀的石頭,壓在地球的中央,好沉,好沉……每一個學生的桌子上都堆起了由書砌成的城牆,後面坐着一個帶着七分沉思、二分倦意、一分快樂的學生。我們還得時刻面臨着老師的突擊——測驗。每每這時,就會響起“總是要等到考試以後,才知道該唸的書都沒有念。”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成績一出,分數就成了我們的熱門焦點。考得好的就笑,考砸了的就淚如串珠。唉,分數,學生的命根也。

九年級似咖啡,九年級似烈酒,九年級又似甘甜的果汁,九年級更似怪味豆……九年級生活,如歌的青春。我們相信,只有在困難中磨練自己,才能擁有一方亮麗的晴!

九年級學生心得篇7

我是九年級xxxx老師所帶的11班孫夢同學的家長,針對我家情況、我所掌握的知識及見解,列出了幾點,和家長們一起共勉,不妥之處,還請各位老師、家長們批評指正。

一、父母者應先受教育

這個話題有點另類,有點“語不驚人死不休”之感,但確實是我開篇之講重要部分。望子成龍,盼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夢想。爲人父母,都期盼自己的孩子成長成才,人之常情,但成龍成鳳不是一蹴而就、一廂情願容易做到的事情,因爲孩子的成長是多重因素累加的結果,要經歷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等共同的作用。可是在這些所有因素之中,家庭教育來自父母的“言傳身教”起着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作用。我們知道:言傳和身教,都是教育手段,傳是傳承、傳授;教是教育、教導。二者相得益彰,相輔相成。單點地說,沒有言傳身教,就無法實施教育。

因爲父母是孩子的最好老師,言傳身教是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方法。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影響,從襁褓中嬰兒的一顰一笑到成年後說話做事的一章一法,身上都有着深深的父母的烙印,口口相傳和耳濡目染的力量真的很強大。但在當今社會中,由於生活節奏加快,受物質因素等影響,再加上信仰缺失,道德水平的下降,一些家長對如何教育孩子或怎樣教育孩子確實感到很茫然。有的家長容易被人裹挾着、熱衷於跟風,盲目地對孩子進行培養,人家孩子學什麼,他就讓自己的孩子學什麼;有的家長捨得給孩子花錢,卻捨不得給孩子花時間,陪在孩子的身邊見證孩子的成長;有的家長表裏不如一、言行不一致:一邊給孩子講“孔融讓梨”,一邊爭先恐後地排隊加塞;一邊講要聽老師的話,一邊對老師妄加評論,甚至侮辱謾罵。

想,都是問題;做,纔是關鍵。其實很多家長對孩子教育無從下手,或抱着“管不了”、“沒辦法”的時候,沒有靜下心來考慮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是否真正起到了言傳身教的作用,是否願意爲了孩子的教育心甘情願地去學習、去改變。簡單地說,你希望孩子閱讀,你就閱讀給孩子看,你希望孩子勤奮,你就勤奮給孩子看,你希望孩子少看手機,你就把手機收起來。

古人云:“天地者無形之父母,父母者有形之天地。”對於孩子們來說,父母是他們的人生楷模,不倒的豐碑。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說過:“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唯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爲了使孩子健康成長,想要豐碑不倒,作爲家長的,需要反思、反省,最應該接受教育,讓學習成爲一種自覺,最應該樹立榜樣,成爲孩子學習借鑑的楷模。

二、民主平等地對待孩子

相互平等及尊重中的關係不只存在於成人之間,也存在於成人與孩子之間。從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伴隨着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做父母的就應該意識到孩子是一個有自己權力的個體,同家庭其他成員一樣都是平等的,家長應當給予尊重。可實際上,成人主義的家長總是對孩子挑剔指責過多,要求過高,總是認爲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更談不上針對家庭中的重大事情去徵求孩子的意見,去傾聽孩子的心聲。長此以往,漸漸地孩子們失去了獨立性和積極性,也就失去了運用自己的思考去探索社會的興趣。因爲在家中,孩子們容易從父母那裏產生關於社會的印象,感受到人們對他的期望和關懷,體驗到社會、他人與本人的關係,形成基本的生活態度和行爲方式。

有人把人生比作長河,家庭則是長河中航行的小船。長河時而平靜,時而波濤洶涌,孩子們則是憑藉父母之船遮風擋雨。小船之外的事情,家庭無法把握,但小船自身情況,需要父母共同經營。那麼如何把孩子培養成一個自信、自律、有道德、人格健全的人呢?首先要給孩子營造一個輕鬆、和諧、民主和充滿愛的家庭環境。一定要記住:“幸福的家庭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其次把孩子視爲家庭平等的一員,尊重孩子的人格、尊嚴,讓其獨立思考、自由選擇。再次爭做孩子的朋友,讓其信任家長、理解家長、體諒家長。

三、用溝通架起家長和孩子心靈之橋

人是社會動物,有人存在,即有溝通存在。學生與學生需要溝通,學生與老師需要溝通,老師與家長需要溝通,同樣家長與孩子也需要溝通。可是遺憾地是隨着生活節奏的加快,有相當多的家長寧願花較多地時間去同朋友聊天、去喝酒、去玩手機、去打麻將,也不願意抽出點時間同孩子溝通交流,即使有溝通也是僅僅限於關心孩子的學習或分數上。有一項研究表明,許多父母在一週之中,其聽孩子說話的時間不到30分鐘,這是不夠的。所以說,現在缺少的不是對孩子的教育,而是缺乏溝通,因爲有的家長沒有意識到溝通的重要作用。實際上,孩子們在成長和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有喜悅,有挫折,有煩惱也有憂愁,這時他們非常希望家長傾聽他們的訴說,並能提供支持和安慰。如果家長們忽略同孩子的溝通,時間長了孩子們也不願意表達自己的心聲了,而且家長會失去把握孩子成長的脈絡,也會失去用內心真正去感受孩子感受的機會,所以不要以忙爲藉口了,擠出點時間與孩子交流,在茶餘飯後拉着孩子去散散步,互相談一談白天的所做所想及所聞,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嘮叨和指責,用無限的溝通架起家長和孩子心靈之橋。

四、鼓勵孩子多讀書,讀好書

書是孩子進步的階梯,讓孩子多讀書、讀好書可以使孩子終生受益。如果說教育孩子有捷徑的話,那就讓孩子讀書,讓孩子們儘量地去接觸可以使他們深受感染和鼓勵的書,給孩子渴望知識的心田澆灌及時的雨露。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孩子從小就喜歡讀書。尤其在當今社會,價值取向多元,再加上學習功課緊也使孩子們無暇靜下心來去讀書。當孩子們聚會時,大談的是影視明星、遊戲、高檔品牌,而很少去談一部好的作品或一本暢銷書。因此,家長肩負着一種義務和責任,竭盡全力地去鼓勵孩子多讀書。好的辦法就是爲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家長們要身體力行,首先要讀書,然後循序漸進地培養孩子愛讀書、多讀書、讀好書。當然有的家長文化層次不是很高,很難把讀書作爲一種習慣,那就更應該自律。

五、用賞識激活孩子的天賦與潛能

“沒有激勵就沒有教育。”這是美國一位著名教育家富有哲理的論斷。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也說過:“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獲得他人的讚賞,這是人類之所以有別於動物的地方。”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性中最本質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賞,從而達到自我實現。就精神生命而言,每個孩子彷彿都是爲得到賞識而來到人世間的。但在實際生活和學習中,家長們往往不重視鼓勵,他們更關心的是怎樣“對付”孩子的不規範行爲,根本不考慮孩子的行爲究竟是表現了怎樣的心態;對有的老師而言,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學習較好的孩子身上,很少去關注學習一般或較差的孩子,更談不上去發現分數背後後面的進步。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天才,孩子的潛能需要父母、老師賞識的星星之火來點燃,所以需要家長和老師們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相信我們的孩子,仔細觀察孩子們閃光的一面,學會賞識、鼓勵、表揚孩子,給予他們讚美及掌聲,幫助孩子們樹立自信。當家長和老師們都成爲表揚孩子的藝術家的時候,就會發現孩子們魅力四射,當然,家長和老師們的賞識是客觀的、公正的、及時的、多樣的、與必要的懲罰相結合的。

以上是本人在教育孩子或在家庭教育中的一些粗淺的認識,更談不上方法,因爲家庭教育是一個綜合性很高的藝術,是一項非常複雜、龐大的工程,需要因人而異、因勢利導,不能一概而論。希望家長們在孩子身上多花點時間,多投入點精力,最起碼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心地善良、自食其力、不被社會所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