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心理學課程的心得體會多篇

心理學課程的心得體會多篇

心理學課程的心得體會篇1

1、據一項調查研究統計,在心理學中消極研究和積極研究的對比是21:1。

鼓勵個人的成長,增進個人的健康比治癒自己的強迫行爲和強迫觀念容易,也遠比治癒真正的心理障礙或精神疾病容易的多。

消極研究多用於心理治療,是爲了解除痛苦,把人從心理障礙和精神疾病中解放出來,恢復健康,但是難度比較大,佔用了過多的精力和資源。積極研究多用於預防和心理障礙或精神疾病康復後的積極恢復,促成人向健康的方向變化,增強了應對挫折和不良情緒的能力,但是對已經陷入心理障礙的人作用有限。只關注消極研究會讓人只看到人性中消極的、黑暗的一面,而積極研究關注人性中美好的、善的一面,同時從這兩個角度看問題纔會對人性有一個合理的認識。積極心理學讓心理學從只關注補救生活中最糟糕的事,到同時建立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情,形成了一種平衡。

2、目前現實中抑鬱、焦慮等不良情緒障礙增加的原因是什麼?

因爲一方面人們的意識程度提高了,對於不良情緒障礙的認識水平、診斷水平和相關知識的普及程度提高了,也就是說以前不良情緒障礙同樣存在,只不過由於以上原因人們沒有意識到存在的問題是不良情緒障礙,沒有診斷出來而已,並不是不存在。另一方面不良情緒障礙在客觀上確實增加了,

1、隨着社會和文明的進步,人們對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的要求提高了,也就是說對於生活的滿意度標準提高了,而滿足需求資源的有限和匱乏特別是優質資源的稀缺始終存在,因此滿足需求的難度也提高了,需要的受挫容易導致不良情緒的產生。

2、社會競爭壓力的增大和對物質、精神追求的不平衡導致不良情緒的產生,對舒適安逸生活方式的過度追求和對未成年人的不合理培養方式降低了我們的適應能力。

3、信息的泛濫和傳媒的發達等原因讓未成年人在還沒有做好準備,沒有有效應對方法的時候就受到了不良文化信息的影響,辨別能力不夠容易被誤導,應對方式不合理容易導致不良情緒的產生。

3、爲什麼應該研究和推廣積極心理學?

因爲首先集中研究有用的東西至關重要,會變成現實,在世界上起更大的作用。其次積極心理學作爲一門獨立領域的研究學科是重要的,這是因爲快樂並非對痛苦的否定,擺脫我正在經歷的抑鬱或者焦慮並不意味着我同時就變得快樂了,情況並非是這樣,問題不會這樣被解決。最後預防在今天來說非常重要,預防困苦,不管是抑鬱還是焦慮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通過專注於培養積極心態來解決。

4、專注於有效方法的重要性:

積極心理學的目標是促成一種變化,讓心理學從只關注補救生活中最糟糕的事,到同時建立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情。專注於研究有效的東西至關重要,不管是對我們自身,還是對我們的關係,對於其他人和社會,因爲只有這樣纔可以獲得更多有效的東西。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專注於研究有效的東西?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在於我們提出的問題的本身,好的問題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問題可以引領我們去探索未知,讓我們去關注我們忽略了的重要的東西。

5、幫助高危人羣的研究。

開始時是消極研究,考慮的問題是爲什麼這些人會失敗?健康的文化造就健康的個人,病態的文化造就病態的人。這些人的失敗中的確有文化因素和環境因素,但是要改變對人造成不良影響的環境和文化因素難度很大,付出巨大收效甚微,甚至情況還會繼續惡化。後來出現了範式轉移,也就是問了一個相反的問題,同樣是面對不理想的現實環境,爲什麼有的人成功了?把關注的焦點從環境轉向個人,對成功的原因進行研究,這纔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找到了問題的實質研究出了有效的東西才能模仿和推廣,對大家起作用。

心理學課程的心得體會篇2

一、自我心理現狀分析

結合有關心理學知識和方法,本人自我感覺爲一名心理健康的大學生

從大學生心理健康標準考慮,本人智力正常,人格完整,尊重自己與他人,人際關係良好,與大學生年齡心理特點相適應,所追求的目標可取,情緒基本穩定,意志健全。

從自我意識特點考慮,我能夠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有自己主見,不隨波逐流,但遇到大事有時會猶豫搖擺,受他人暗示影響。本人逆反心理和依賴心理較弱,開始嘗試着以成人的角度審視社會,以自己的道德標準分析社會現象,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有一定理想和生活目標。雖然自我控制願望強烈,但自我控制能力仍然不足。

從情緒特點考慮,本人情緒體驗豐富多彩,有少兒時的天真活潑,也有成人的深思熟慮。隨着知識水平提高和知識經驗的積累,情緒的自控能力加強,但還存在明顯的波動性。在外界刺激下,雖能剋制自我,但有時仍易衝動,不能夠很冷靜客觀地分析問題,有時容易感情用事。在某些場合和特定的問題上,本人常常文飾、隱藏或抑制自己的真實情感。

從氣質特點考慮,經過簡單的氣質測驗,本人偏向於多血質和粘液質。本人活潑生動,熱情積極,思維靈活,反應迅速,喜歡交往,語言表達能力較佳,容易感動,很少發脾氣,但感情不易流露。善於剋制忍讓,心胸較寬,不計較小事,能夠容忍委屈。當情緒一旦被引起時,能形成強烈穩固而深刻的體驗,持久力強,三思而後行,穩重但以被他人左右,敏感性強。在學習和工作中,是各類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工作效率較高,認真嚴謹,能夠承擔長時間的繁重工作,始終如一,想幹的事情未完成,可不吃飯不睡覺。辦事力求穩妥,不做沒把握的事。遵守組織紀律,開會學習不打擾別人,生活有規律,很少違反作息生活制度。當厭倦時,只要休息一下,便會立刻煥發精神重新以很好的狀態投入。本人敢於冒險,喜歡挑戰自我,希望挑戰難度大、問題複雜的事情,但缺乏細心。當討論和研究複雜問題時,喜歡攝取不同觀點,希望別人能重複幾遍。有時會有驕傲情緒,覺得自己要比被人機智和靈敏。善於交際、待人親切的我容易交上朋友,但友誼常不穩固,缺少知心朋友。做某一項事情,能集中注意力,但不能很快轉移注意力至另外的事件。

從性格特點考慮,本人能夠面對和接納現實,客觀評價和接收自己、他人和社會,有較廣闊的視野,就事論事,熱愛自己周圍的事物,有獨立自主的性格,能分辨目的和手段,對善惡的區分態度較爲明朗,有適度的幽默感和創造性。

從大學生能力方面考慮,本人認爲自我的自學能力、數理邏輯推理能力、表達能力、分析綜合能力、處理人際關係能力、組織協作能力、空間認知能力、創造能力都還可以,但仍需不斷加強。

二、自我提升計劃

大學一年級,轉變高中時思想觀念,從心態上定位好大學生這個角色。在大規劃下做好小計劃,合理預期困難與結果,確定大學目標與發展方向,初步瞭解社會職業,特別是自己未來所想從事的職業或與自己所學專業對口的職業。大一學習任務相對輕鬆,在學期初已參加了學校學生會外聯部和中文學院團委組織部,既可學習技能又可以提高自己的組織協作能力和溝通交流技巧,拓展人際關係,又能提高自我的心理素質和綜合能力,爲以後社會就業練好兵。同時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如兼職當學生助理,有利於做事情注重細節,調整心態,面對工作不順與小挫折時能及時應對反思,完善自我。並且利用閒暇時間在圖書館看心理和策劃管理相關的書籍,聽聽各種類型的講座,特別是與心理教育有關的知識講座,做好心理課的筆記,在預習和複習中提高心理學方面的認知,多與老師同學溝通交流,涉獵不同領域的知識文化,增強自己的知識和內涵,拓寬自己的視野和知識面,提高文化素養,讓自己的大學生活更精彩,爲自己未來的生活鋪好道路。在注重心理的同時,還要重視體質鍛鍊,通過體育選修體育舞蹈和課餘的體育鍛煉,不僅能改善和提高自我的身體素質,而且能有效防治自我存在的某些心理衛生疾病,對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效果。

大學第二年,拓展自我的地平線。考慮清楚畢業後是立即就業還是繼續深造,瞭解相關的信息與活動,並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和綜合能力爲主,通過參加競選學生會或其他社團組織的學生幹部,以更深層次地挖掘自我潛力,勇於承擔責任,鍛鍊能力。並開始嘗試與自己未來職業或本專業有關的職業的相關兼職和社會實踐活動,並要具有堅持性,提高自己的責任感,主動性和受挫能力,同時檢驗自己的專業知識與相關技能。同時開始有選擇地輔修其他專業的知識,參加一些類似與成功心理素質、自我革新能力、學習工作能力、交際公關能力、潛在智慧開發、口語表達能力、個人組織能力、創業經營等方面的訓練課程,培養健康自信的自我形象,充實自己。

大學三年級,專注本科知識學習同時關注職業發展前景,爲自己打好就業的的基石。細分可能的選擇,目標應鎖定在提高求職技能、確定自己的就業大體方向,和老師同學交流求職體會,學習各種就業技能,瞭解蒐集就業信息的渠道,並積極嘗試加入社會網絡,向有經驗的師兄師姐瞭解求職情況與社會動態,增強自我的社會綜合能力。在面臨就業與學習的雙重壓力下,尋找合適的傾談對象講述大三世界發生的點滴,找到合適渠道釋放自我,閱讀相關的心理輔導書籍,有需要的可以進行心理諮詢,定期進行體育鍛煉,計劃好自己的時間,自我鼓勵與暗示,增強心理素質。

大學四年級,因爲臨近畢業,所以目標應鎖定在提高求職和就業技能,蒐集公司信息,有選擇性地到進行面試獲取就業機會,同時注意完成本科階段的各種學習任務。在撰寫專業畢業論文或各類學術文章時,鍛鍊自己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同時總結檢驗自己已確立的職業目標是否明確,前三年的準備是否已充分。然後,開始畢業後工作的申請,積極參加招聘活動,在實踐中校驗自己的積累和準備。最後,積極利用學校提供的條件,瞭解就業指導中心提供的用人公司資料信息,強化求職技巧,進行模擬面試等訓練,儘可能地在做出較爲充分準備的情況下進行施展演練,爲正式求職做好事前備戰。在面對人才市場的激烈競爭時,更要把握好自己的心態,正確認識自我,審視社會現狀,確定自我發展方向,做好人生規劃,與老師等經驗人士交談獲取更多信息同時糾正自我誤區,提升自我的心理素質和綜合能力。

三、學習本門課程的收穫與建議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思想文化激盪、價值觀念多元、新聞輿論衝擊、社會瞬息萬變的世紀,面對如此紛繁複雜的世界,任何人都可能在某一時刻出現心理危機,每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將經受更爲嚴峻的考驗。大學生作爲一個特殊的社會羣體,有我們自己許多特殊的問題,如對新的學習環境與任務的適應問題、對專業的認識與學習的適應問題、理想與現實的衝

突問題、人際關係的處理與學習戀愛中的矛盾問題以及對未來職業的選擇規劃問題等等。心理學,加強對我們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用科學的渠道使我們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種種心理壓力而造成的心理應激、心理危機或心理障礙,增進心身健康,以積極的、正常的心理狀態去適應當前和發展的社會環境,預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發生。通過掌握心理知識和對各類心理現象的解釋分析,有效地加深自我認識,促進自我完善,提高我們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全面發展,同時能夠一定程度進行心理危機干預矯正,預防心理疾病,維護心理健康,有助於廣外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一專多能、雙高兩強的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意識、能直接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的國際通用型人才。

心理學讓我們更全面認識到良好的心理素質的重要性。良好的心理素質有助於我們不僅在學業上而且工作的各個方面獲得更大的成就。通過心理學中對自我的全面認識,使我們對我們自身意識、情緒、氣質、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優缺點有了系統客觀的認知,並有助於我們健全人格,提高自我心理素質和綜合能力。心理學中的各個章節都從理論講述、分析理解和應對措施方面詳細清晰地爲我們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服務着。成熟的人格,並不意味着我們所在追求的人格完美,但對人生的價值、態度、責任以及生活方式、思維習慣、道德情操、義利觀念都有一套較爲穩定的態度取向和行爲表現。因此通過學習心理學,我們懂得了要深刻地體驗自我,準確地評價自我性格;有意識地調整自我,積極塑造良好個性;勇敢面對自我,克服性格弱點。

優良的心理素質在大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必將對二十一世紀人才的質量產生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通過心理學學習,有助於加強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與完善,有利於全面提高21世紀人才質量,更好爲社會發展服務。

心理學是門博奧的學科,也是門與我們大學生息息相關的學科。如果能在日常學習中貫穿更多心理學內容,介紹更多相關的心理方面的書籍與資料,開辦心理主題講座,拓寬心理諮詢渠道,將更有利於我們大學生對心理學的更進一層的認識,也有利於我們的心理健康成長。

心理學課程的心得體會篇3

上本門課程前,我以爲自己心理是很健康的,所以對心理學一直沒有什麼概念,也沒想過它是否能幫助自己。可是在上了老師的《積極心理學》課程以後,加上做了些小練習和對比案例,我漸漸發現自己心理健康程度也不是自己以爲的那麼好,感覺我還是缺少了“自我認同與自我接納”。以前以爲自己就是這樣:沒什麼特長,不夠帥,不夠高,不夠聰明,也沒什麼錢,對人生沒多大追求,過過小日子就得了。嘴上這麼說,心裏還是對自己不滿意,別人長相帥我就羨慕他生了一副好皮囊,別人個子高我就羨慕別人高,有錢的我也羨慕,智商高的我也羨慕。這時候難免對自己不滿,巴不得趕緊投胎轉世到一個有錢家庭,有一個完美的身體。這種心理我自己一直沒有注意到,直到我上了《積極心理學》

上本門課程以後,開始懂得了去分析自己的心理,就像醫生給病人看病一樣,我也開始對自己進行剖析,瞭解到自己的心理問題,並照着課堂上老師教的那些理論去想,我懂得了我是沒有接納自己,我不認可自己,我總是在羨慕別人,卻沒有嚮導其實自己也有那麼多的優點,根本不比從前羨慕的那些人差多少,只是我自己缺少對自己的信任和讚美。優秀的人,也會有不優秀的地方,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不同之處,正視自己,接受自己,那纔是對自己最好的方式。

積極的自我。就以我自己爲一個例子,我從曾經的不懂得接納認同自己。自從開始學了《積極心理學》章課後,想通了其實優秀的並不只是別人,自己是自己的主宰,自己在心中永遠可以欣賞自己的魅力,接納並認同自己。積極的認同自己,包括自己的缺點,正視自己的存在和完整性,不因爲自己有缺點或一件事做不好而過分自責。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未經過自己同意而出生的,既然出生了,我們就要相信自己是有價值的,我們的生命就是有意義的。在我們生命中三萬天的日子裏,我們只能對自己的生命充滿珍惜與感激,充滿熱愛與欣賞。作爲人,我們在人性上應該是積極的,在整體上是可愛的,在生命上是唯一的。我們既然存在了,就別無選擇,只能爭取幸福和快樂,我們只能選擇有利於自己生命的樂觀精神。這種來自生命源頭的自我肯定和自我欣賞就是原本存在於人心深處的積極性,是每一個人都具有的,只是現實中這種積極性特別容易受到壓抑。從前我並沒有做到“無條件地接納自我”,總是用自己的缺點去和別人的優點作比較,所以心裏藏着對自己的不滿意和對別人無休止的羨慕和欣賞,久而久之便不再相信自己是“那麼優秀”,不再做事那麼有積極性,開始懶惰,甚至放棄了很多好的鍛鍊機會,僅僅都只是因爲自己沒有去相信自己其實也是很優秀的。現在看來,以前的那些心理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我那時對於自己的態度是較爲苛刻的,總是在挑剔自我,只是有條件地接納自我,只是當自己的行動取得了成功、贏得了別人的讚許時纔會接納自己。可是如果根據一個人行爲表現不到這些條件時,就會貶低自己。這樣,從邏輯上說,貶低自己和夠定自己其實幾乎就是無法避免的。因爲你不可能永遠取得成功。其實,人無完人,是人就會犯錯誤,而且經常還會在比較重要的事情上犯錯誤,成功不少時候都是取決於外在條件,所以不應該太較真結果。

所以,我們要學會做一個積極的人,在生活的每一天都不會否定自己的人格和人性,從不對自己在整體上做消極的評論,我們要知道,作爲一個人是不能被否定的,正如一句名言“一個人,你可以消滅他,都是你永遠不能打敗他,我們要積極地勇敢地去譜寫自己的人生篇章。

面對自我時,對自己坦誠與從容來自一種內心的力量,這種自信導致一個人接納自我、肯定自我,擁有平凡而務實的精神。

最近看了很多關於積極心理學的文獻資料,學習瞭解到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 是利用心理學目前已比較完善和有效的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來研究人類的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一個心理學思潮[1] 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要求心理學家用一種更加開放的欣賞性的眼光去看待人類的潛能動機和能力等這與傳統的心理學研究有很大的不同在以往的心理學中我們所熟悉的詞彙是病態幻覺焦慮狂躁以及對於死亡的恐懼等等而很少關注健康勇氣和愛。

“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盯)是賓西法尼亞大學教授martin gman於1998年出任美國心理學會主席時倡議及定位的,是seligman和csikszemmlhalyi於2000年在《美國心理學家》(american psychologist)上刊登的《積極心理學導論》一文中正式提出來的。“積極心理學是致力於研究人的發展潛力和美德的科學”。’’。seligman博士認爲積極心理學的力量,是幫助人們發現並利用自己的內在資源,進而提升個人的素質和生活的品質;21。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自我實現的需要。這種需要會激發人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積極心理學利用這些內在資源來幫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賦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潛力,並以此獲得美好的生活。人類的這些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核心要素。積極心理學的本質體現在修正先前心理學發展的不平衡,強調心理學的發展既依賴於預防和治療人類的心理疾病,同時更依賴於培養、建構人類的優秀品質,二者可以相輔相成,平衡發展。 積極心理學的意義在於換了個角度去理解心理學對於人的作用,傳統心理學更多是基於心理疾病的模式去尋求歸因,而積極心理學更關注人的力量,更重要的在於心理學並不是只爲“病人”服務,應該爲普通人提升幸福感、愉悅感提供思維源泉,使普通人生活得更有意義。

特別有悟的是三點,第一,積極心理學並不否認世界上有痛苦和人類的缺點,而是認爲美好與卓越和疾病與悲痛都是真實存在的;第二,心理學對目前已經有幸福感的人更有效,因爲雖然對這些人有較少的'改善空間,但相對他們攜帶的包袱更少,也有更多的技能和資本讓心靈之旅走得更好。第三,積極心理學提倡暢所欲言和思想和心靈探索,但也強烈推薦使用科學的訓練方法,例如:感謝信vs寬恕信、娛樂vs善舉、時間的禮物等等。也提煉出不少實驗論證的效應來解釋一些心理學應訴對積極情緒體驗的影響:如峯終理論、曝光效應、捐贈效應等。 積極心理學和人本主義心理學都尊重人的精神和自尊,不把人類當作物質世界的一部分來研究,區別主要在於積極心理學認爲每個個體都有變壞和變好的能力,美好生活知識一種選擇;積極心理學從多種渠道獲取有意義的證據:可以從嚴謹的實驗室數據中獲取,也可以從個案研究、訪談、大衆普查、歷史資料分析中獲取。

心理學家認爲情緒是比較複雜的,不僅包括主觀感受、還包含生物學喚起的特殊形式,思想愛你個和行爲。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的區別在於,積極情緒一般不與特殊的行爲傾向相關,但積極情緒擴大了我們的選擇範圍(注意力寬度更寬了、記憶能力提高了、語言表達更流暢了、對知識的感受性增強了等等),更多對未來有決定作用;積極情緒也能夠消除消極情緒所導致的生理學反應,如焦慮等。

積極心理學課程就要結束了,雖然只是短短的幾周時間,卻讓我學到了很多,這是一門教會我們學習生活的學科。在我以前接觸的心理學知識中,都是一些關於負面事物的研究比如說,抑鬱,心理變態,精神分裂等等。弄得我一直以爲心理學就是和這些負面的東西打交道,所以我對心理學印象不大好。直到接觸了這門課,它說的是人性中積極的東西,我一直認爲對於我們一般人來說了解積極的事物遠比關心那些消極事物有用,所以我對這門課很好奇。只有研究積極的東西,爲我所用纔有助於我們的心理健康,如果我們心理出現問題,也只有學習那些積極的東西纔有助於解決問題。

積極心理學,顧名思義就是以積極的、建設性的心態,去認識世界、發現規律,進而去掌握規律來改造世界。積極心理學並不像傳統心理學那樣,強調病態、問題,而是在努力探索普通人在良好的環境下如何達到滿意幸福的生活。積極心理學以不同於以往的全新角度詮釋了心理學的任務,催生教育的生命活力,告了心理學爲人類謀取幸福時刻的來臨。積極心理學主張心理學應對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條件下更好地發展、生活,具有天賦的人如何使其潛能得到充分地發揮等方面進行研究。深入理解人的成長所需要的條件和環境,充分發掘人的潛力、潛能,促進我們的心理髮展,有積極的心理特徵去面對生活。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裏,似乎每個人都在想方設法的洞察他人的內心,但只有極少數人願意以那種方式來觀察自己。我們總是想知道是什麼是他人動怒,但我們又不願去分析是什麼讓我們自己坐立不安。我們不想讓任何人,包括我們自己,看到我們實際的樣子—深怕看到醜惡的自己。不幸的是,在這當中必定會遺失一些必需且有價值的東西,比如,以看待別人的客觀眼光來視察我們自己。我們把一切都顛倒了,就像那些名言說的:反省自己,即使上帝不關注你;認了最應當審視的就是自身。要知道自我,是一種勇氣;認識自我,是一種智慧;認識自我更是一種途徑。

這門課程中老師教會我們要學會感恩,感謝身邊的人,感謝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不論它是好是壞,我們都應該感謝,它讓我們學到了更多懂得了更多。永遠懷着一顆感恩的心,感謝生活給了我們酸甜苦辣,讓我們活的更充實更有意義。不僅要有感恩,我們還需要寬恕。寬恕那些你一直耿耿於懷的人或事,這不但寬恕了別人,同時也是寬恕了自己,讓自己不再那麼計較,也讓自己變得更輕鬆,這不是更好嗎。

我們需要接納自我,接受子己的不完美性。對於先天給予我們所無法改變的東西,我們需要學會接納。比如說,我們的出生、我們的高度胖瘦、我們的性別、我們的爸爸媽媽等等,這是先天的,不管我們是否喜歡,但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對於這些我們需要學會坦然接納。同時,我們也要學會喜歡和尊重自己,只有喜歡自己纔會由衷地欣賞他人。這樣你就擁有了自信和樂觀的心態。有一句話我特別喜歡,就是“樂觀就是對生命的遠方,充滿了期待。”因爲樂觀,因爲自信,無論在怎樣的境遇裏,都會保持前進的動力。

老師還讓我們測試自己的幸福指數,曾幾何時,幸福似乎是距離我們很遙遠的事情。至於幸福是什麼,亦是無法言說的。畢淑敏說有意義的快樂就是幸福。我發現幸福就來自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的人比較積極樂觀,而樂觀是對生命的遠方充滿了期待,覺得自己是有能力一步一步地朝着那個既定方向去邁進,儘管在這個過程當中有頓挫,有失敗,有遭人誤解,你雖然不能保證你一生將會有怎樣的困窘出現,如果你心理健康,你就能夠學會樂觀地看待這些事情,你就能找到前進的動力來。理健康的人也比較善於積極思維,對事物永遠能找到積極的解釋,然後積極地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最終得到解決的結果。

幸福其實是一件特別簡單的事情,而幸福也總是在引導着人去過這種有意義的生活,實現自我價值。在合理價值目的性的引導之下,人有意義地生活,實現人生價值,體驗幸福感受。既要做對生命有意義的事情,也要讓自己的內心感到快樂,如是,便離幸福很近。只是,這其中需要很大的勇氣,因爲堅持自己的初衷與夢想要付出比他人更多的辛苦,留下更多的汗水與淚水。幸福沒有比較,只有自己的感覺,不是擁有了什麼纔是幸福的。人生偶爾也有悲傷,也有失落,但悲傷失落之後,陽光依舊燦爛,幸福的感覺依然存在。簡單的生活、給自己一個微笑,也是一種幸福!所以讓自己學會快樂,不要悲傷包裹自己!

我們還測試了自己的性格優勢,讓我們發掘自己的優勢在哪,這讓我們能更加了解自己,儘量的展現自己的閃光點,彌補自己的弱勢。對於擇業也是一個不錯的建議,我們可以選擇更符合自己性格的領域,這樣我們能發揮自己的長處,把工作做得更好。每個人總有自己的優點,或許只是你沒有發現而已,要正確的看待自己,不要把自己想得一團糟什麼也不會,以積極的心態去迎接每一件事,相信自己可以,有了自信有了勇氣我們就可以把它做好。

學完這門課程,我覺得收穫真的很多,不僅在課堂上享受了,在課堂上放鬆了,而且也改變了我對生活的一些看法,我覺得生活變得更美好了,可以積極的去面對生活中的一切困難。生活中的歡笑與悲哀常常源於一個人看世界的那雙眼睛。心中沒有陽光的人很難發現陽光的燦爛,心中沒有花香的人,很難以感受花朵的芬芳。一個快樂的人,它眼中的世界也是快樂的,我們要用積極的心態去真實地活在當下的每一天。

心理學課程的心得體會篇4

最近看了很多關於積極心理學的文獻資料,學習瞭解到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 是利用心理學目前已比較完善和有效的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來研究人類的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一個心理學思潮[1] 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要求心理學家用一種更加開放的欣賞性的眼光去看待人類的潛能動機和能力等這與傳統的心理學研究有很大的不同在以往的心理學中我們所熟悉的詞彙是病態幻覺焦慮狂躁以及對於死亡的恐懼等等而很少關注健康勇氣和愛。

“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盯)是賓西法尼亞大學教授martin e.seligman於1998年出任美國心理學會主席時倡議及定位的,是seligman和csikszemmlhalyi於20xx年在《美國心理學家》(american psychologist)上刊登的《積極心理學導論》一文中正式提出來的。“積極心理學是致力於研究人的發展潛力和美德的科學”。’’。seligman博士認爲積極心理學的力量,是幫助人們發現並利用自己的內在資源,進而提升個人的素質和生活的品質;21。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自我實現的需要。這種需要會激發人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積極心理學利用這些內在資源來幫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賦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潛力,並以此獲得美好的生活。人類的這些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核心要素。積極心理學的本質體現在修正先前心理學發展的不平衡,強調心理學的發展既依賴於預防和治療人類的心理疾病,同時更依賴於培養、建構人類的優秀品質,二者可以相輔相成,平衡發展。 積極心理學的意義在於換了個角度去理解心理學對於人的作用,傳統心理學更多是基於心理疾病的模式去尋求歸因,而積極心理學更關注人的力量,更重要的在於心理學並不是只爲“病人”服務,應該爲普通人提升幸福感、愉悅感提供思維源泉,使普通人生活得更有意義。

特別有悟的是三點,第一,積極心理學並不否認世界上有痛苦和人類的缺點,而是認爲美好與卓越和疾病與悲痛都是真實存在的;第二,心理學對目前已經有幸福感的人更有效,因爲雖然對這些人有較少的改善空間,但相對他們攜帶的包袱更少,也有更多的技能和資本讓心靈之旅走得更好。第三,積極心理學提倡暢所欲言和思想和心靈探索,但也強烈推薦使用科學的訓練方法,例如:感謝信vs寬恕信、娛樂vs善舉、時間的禮物等等。也提煉出不少實驗論證的效應來解釋一些心理學應訴對積極情緒體驗的影響:如峯終理論、曝光效應、捐贈效應等。 積極心理學和人本主義心理學都尊重人的精神和自尊,不把人類當作物質世界的一部分來研究,區別主要在於積極心理學認爲每個個體都有變壞和變好的能力,美好生活知識一種選擇;積極心理學從多種渠道獲取有意義的證據:可以從嚴謹的實驗室數據中獲取,也可以從個案研究、訪談、大衆普查、歷史資料分析中獲取。

心理學家認爲情緒是比較複雜的,不僅包括主觀感受、還包含生物學喚起的特殊形式,思想愛你個和行爲。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的區別在於,積極情緒一般不與特殊的行爲傾向相關,但積極情緒擴大了我們的選擇範圍(注意力寬度更寬了、記憶能力提高了、語言表達更流暢了、對知識的感受性增強了等等),更多對未來有決定作用;積極情緒也能夠消除消極情緒所導致的生理學反應,如焦慮等。

心理學課程的心得體會篇5

作爲一名剛剛踏進教育行業青年教師,我在教育方面仍然有很多不足之處,有很多需要學習之處,所以參加培訓時,我認真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結果可謂是是受益匪淺,收穫頗豐。

?高等教育心理學》是我十分喜愛的一門學科,它是融合了心理科學和教育科學、理論科學和應用科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通過對《高等教育心理學》的學習,我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心理及學習動機有了一定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明確瞭如何引導學生保持健康的心理和如何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使學生更加優質地完成學業,也使教師教學質量得以提高。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完成中等教育基礎上進行的專業教育,是培養各類高級專門人才的社會活動,高等教育一般擔負着培養各種專門人才和開展科學研究的雙重任務。所以說高等教育在我國教育體系中是極其重要的,沒有高等教育,社會的難以發展前行的。而在高等教育中,教師又扮演者格外重要的角色,教師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社會的代言人,是各種新思想新觀念的輸出者,同時大學生正處在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和確立時期,學生大多都會以教師的言行爲榜樣。因此,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一言一行直接薰陶學生的道德品質,並影響學生的世界觀、教育觀和價值觀。教師的道德品質對學生的影響,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懲罰和獎勵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種教育力量。

大學生正處於青春期,相對於中國小生而言,他們具有自身的特點。所以我們對大學生教學應該採取更具有針對性的方式,從而保證教學質量。首先我們應該明白大學生學習的學習動機,這裏學習動機是指激發和維持學生學習生活的,朝向一定目標的心理動因和心理傾向。然後明確大學生常見的學習動機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內驅力、誘因和目的。最後通過適當的手段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例如,(1)加強學生的成就動機,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業成敗歸因,學生無論在成功還是失敗之後,可以對原因進行正確的定位和分析,避免再次錯誤的發生,而不是一味的怨天尤人;(2)正確合理使用獎懲手段,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3)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對自己能否成功進行某一行爲主觀判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之後,會對自己更加自信,會更願意進行學習和探索;(4)鼓勵學生進行構建性的學習,實現新舊知識的搭接和轉換,減少遺忘。

在高等教育中,與學生相輔相成的就是高校教師。高校教師在高校中扮演着多樣的社會角色,能否成功的扮演好這些角色,不僅關係到自身職業生涯的發展,而且影響到學校教學質量。高校教師的心理健康對高校的教學與管理工作的開展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直接關係到我國高等教育的的發展和學生培養質量。高校教師只有擁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更好的勝任教師職業,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所以高校教師的心理健康很重要。而在當前社會中,高校教師面臨着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面的壓力,使得高校教師的心理健康難以維護,並且在全國範圍內已經出現多起高校教師跳樓自殺的事件,這將我們的視角引

向高校教師心理健康問題。

目前高校教師的心理健康主要問題有:職業倦怠、心理挫折、人家交往障礙和角色衝突。一般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有:社會文化觀念的影響、社會支持系統缺乏有力的支持、工作和教育變革的現實壓力、經濟壓力和教師的個人因素等。對於上述問題以及成因,提出維護高校教師心理健康的對策有:(1)有關部門要關心和維護高校教師的合法權利;(2)建立和完善對高校教師的社會支持系統;(3)學校應該加強人性化管理,避免盲目給教師定任務;(4)教師個人方面應該採取適當的方式積極宣泄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壓力,出現問題時要積極求助,積極應對。

總而言之,通過這次教育心理學的培訓學習,有助於儘快熟悉和適應高校的教育工作,儘快完成從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變,成爲一名合格的大學教師,全面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自覺進行教學改革。只有運用符合科學規律的教學方式方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學課程的心得體會篇6

心理學這一名詞,對於我而言,已不再陌生,經過半個學期的學習,我對心理學的瞭解不斷增加。

作爲師範生,心理學是一門必修課。對於所有大學生在校期間及未來的職業生涯來說,也是重要的與終身的必修課程,學習心理學有以下重要意義:

1.有助於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2.明確各專業活動應具備的心理品質,有利於自我教育與良好個性發展;

3.掌握心理規律,有利於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與辦學效能;

4.有利於自我心理調節,保持個人身心健康發展。

人的心理是大腦的機能,心理是客觀現實的反應。可見,我們正常的心理功能離不開我們的社會實踐。而人的心理活動對自己的行爲,對實踐活動有巨大的指導和調節作用。所以我平時要有符合實際的計劃和目標,用行動去實踐。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認識能力和心理水平。大學可支配的時間真的很多,我總不能將其浪費於睡懶覺、玩遊戲等。這需要增強自我控制能力,增強學習的自覺性,充分利用時間,學習更多的知識,參與更多有意義的活動,豐富我四年的大學生活,否則只能浪費青春罷了。

學習這門課程,讓我瞭解如何提高良好的記憶品質。通過掌握科學的記憶方法,能增強記性,防止遺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在日常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不要過分緊張疲勞,要勞逸結合,兼顧娛樂,學會放鬆與緩解壓力;增強體育鍛煉;保持樂觀的心態等也是必不可少的。

爲了培養我們良好的思維能力,需要敢於幻想,敢於實踐,敢於質疑,敢於創新,不受定勢的干預,大膽的發散思維。

在除了學習課本內容,張老師還給我們觀看《心理訪談》的節目,豐富了我的認識。同時,這些節目都是關於大學生遇到的問題,如如何告別依賴、面試技巧,有關的心理專家給了很多方法及建議。在今後遇到類似的問題,值得我學習借鑑。

總之,心理學的學習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個學期就能完成的,需要不斷地學習。

心理學課程的心得體會篇7

一、對心理學工作者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思索

走入心理學這個專業領域,就象揭開蒙娜麗莎的神祕面紗。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人類對生活和科學的探索是永無止境的;人類已知的領域永遠沒有未知的領域多;雖然人不能爲所欲爲,但我們在生活面前不是無能爲力的;人類的潛力是無窮的,智慧的力量給了我們無窮的希望。正如恩格斯所言:“心理學是世界上最美的奇葩”。

觀察和實驗是人類認識科學的基本途徑,也是科學教學的特點。觀察實驗能使學生直觀地獲得知識,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概括問題能力以及探索精神。科學研究就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愛因斯坦說: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對於實驗心理學來說,也需要學生能夠不斷髮現問題、不斷提問,這樣才能學好。加強實驗心理學的教學,通過實驗教學對學生進行科學思維的訓練更爲重要,也是提高科學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作爲心理學工作者,始終要本着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來工作、教學與研究。

二、關於地方師範院校精品課程建設的思考

地方師範院校教學受條件、師資力量等限制,在教學資源蒐集方面相對困難多些。目前實驗教學的主要資源包括:一是來自權威專家編著或翻譯的實驗心理學教材;二是來自網絡教學資源,主要是“實驗心理學”國家精品課程和一些院校的精品課程;三是相關的心理學研究專著、論文等出版物等。但由於涉及到知識產權的問題,一些精品課程的網絡資源往往不能方便下載。如果國家師培中心能適當加大對精品課程資源的開放力度,我們這些地方高校的課程與教學纔能有更好的發展前景。

在地方學校,一門專業課一般由一名主講教師承擔。我以爲,由一名教師主講的課程是不能建精品課的,因爲無法組成課程組。雖然主講該門課程的教師只是一人,但是和我們這門課程建設有關的人員都可以成爲我們課程組的成員。聽了郭秀豔教授關於課程團隊人員主要職責的介紹,我的體會是:如果我們要建好實驗心理學這門精品課程,一要加強團隊的建設,比如多交流,多聽課,以科研課題來帶動整個精品課程團隊;二、實驗心理學專業性強,需要有一批專業人才互相支撐,可以把心理學研究方法、認知心理學等課程的老師都整合進來;三、在學校引進人才時要考慮團隊建設;四、我們的老師大都孤單地做着個人專業發展,容易出現職業倦怠感,可以用企業管理中的團隊素質拓展訓練的方法來激發一下大家的團隊意識,增進大家的凝聚力,搞搞頭腦風暴。

三、關於實驗心理學的核心——實驗設計的原理與應用

變量和實驗設計這個章節是最有實驗心理學特色的一章。實驗設計的理論講的時候不難,但真正面對一個問題進行實驗設計時,覺得無從下手,實戰更難。具體學習哪一章哪一種設計時學生都很明白,具體進行實際的操作,如學生自己進行某一項科研時、寫畢業論文進行實驗設計時總是會出現各種狀況。我們應該提倡學生在“做中學”,先模仿以往成功的實驗設計案例,逐步學會自己設計。實驗設計是較難的,受教學條件和設計能力的影響,我們一般做的是傳統實驗,驗證型較多,如何激發學生產生創造性思維與培養創新能力,最主要的是藉助設計性實驗這一環節去做文章。實驗心理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生的參與和思考很重要,很多時候學生覺得課程太難,總覺得參與不進來,可以找到一些經典的有意思的研究主題或學生感興趣的討論題目,請學生討論和設計實驗方案。

實驗設計這一節應該與統計知識結合起來講解比較好,這對理解它們的內在聯繫很有好處,而且有利於學生論文寫作,很多學生往往做了研究後,再來找統計方法,但經常誤用。實驗心理學老師要有這個意識,把統計學的知識與應用性結合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明白這個道理.不少學生學習知識是割裂的,機械的,缺乏分析學科內在邏輯聯繫性的意識與能力。有一個結合的方法,就是在學生做完每個實驗後,提出幾個問題,要求他們在寫實驗報告時必須通過數據的統計處理來給出結論,這樣使她們溫習、討論、練習適用統計方法。

實驗心理學的教學也可以借鑑案例教學的方法(當然是在學生對基本概念有所瞭解後),可以選一些經典的研究案例,讓學生先討論(討論的時候先不讓他們知道這是個經典的研究),然後給他們介紹研究案例,再請學生分析和評價這個研究案例,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對概念和實例更深層次的思維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