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2020盛世法典護佑民生心得體會多篇

【前言】2020盛世法典護佑民生心得體會多篇爲本站的會員“王彬”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2020盛世法典護佑民生心得體會多篇

民法作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事領域的基礎性、綜合性法律。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整理了盛世法典護佑民生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的工作和學習有所幫助,歡迎閱讀!

盛世法典護佑民生心得體會1

民法典的一大亮點,就是將“人格權”單獨成編,彰顯了21世紀信息社會背景下人格權保護的特殊價值

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法律的生長、完善,離不開其所處歷史和文化的滋養

未滿8歲的孩子,偷偷用父母銀行賬戶給網絡主播打賞10萬元,這錢能退麼?在小區被高空拋物砸傷,如果找不到扔東西的人,該找誰賠償?租的房子還沒到期,房東卻把房子賣了,要求租戶搬走,該怎麼辦?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這些問題都能找到相應法律依據。7編加附則、84章、1260款條文、超10萬字內容,這部被譽爲“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的法典,必將深刻影響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民事法律制度有多重要?很多人可能不曾想到,新中國成立後通過的第一部法律,不是憲法、刑法,而是民事領域的婚姻法。社會秩序的建立,人民權利的保障,都有賴於對基本民事法律關係的調整和規範。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對民事法律制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進一步明確市場主體間的權利義務關係,充分保障公民民事權利,買賣、交易等才能順利進行。在此背景下,民法通則、擔保法、合同法等相繼出臺,我國民事法律制度日趨完善。

既然民事法律制度已較爲完善,爲什麼還要把與民事相關的法律編纂成一部法典?原來,民事法律調整的主體多、涵蓋領域廣、關係複雜,相應的法律條文數量也很龐大,其中還有不協調、不一致甚至相沖突的地方。因此,編纂民法典就不是簡單的法律彙編,而是對現行的民事法律規範進行編訂纂修,從而打通民事法律體系“血脈經絡”,實現對法律條文的“深加工”。對已經不適應現實情況的規定進行修改完善,對經濟社會生活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作出有針對性的新規定……經過系統編纂,民法典將發揮“1+1>2”的效果。

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經濟社會在不斷髮展,生活方式在不斷變化,社會關係在不斷調整,調節社會關係的民法也需要與時俱進。今天中國的民法典可以說是21世紀互聯網、高科技時代民法典的代表。民法典的一大亮點,就是將“人格權”單獨成編,不僅彌補了傳統大陸法系“重物輕人”的體系缺陷,同時彰顯了21世紀信息社會背景下人格權保護的特殊價值。如何應對煩不勝煩的騷擾電話?遇到攝像頭偷拍該怎麼處理?AI換臉、僞造他人聲音算不算侵權?這些只有生活在這個時代纔有可能遇到的問題,都能在這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由此而言,這部權威、嚴謹的民法典,又何嘗不是一部信息時代的“生活指南”?

法律的生長、完善,離不開其所處歷史和文化的滋養。民法典中新設置的“離婚冷靜期”,引發不少關注和討論,這樣的“制度設計”本身就彰顯着中國傳統文化中倡導夫妻和諧、珍視家庭價值的文化觀念。此外,民法典還專門引入“優良家風”的表述,同時在商事交易與夫妻關係的平衡中更加凸顯了維護家庭和睦的價值取向。類似規定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不僅體現着“中國特色”,對於世界民事領域的立法也是值得珍視的寶貴財富和經驗。

法律的生命在於實施。未來,民法典的實施將是我國法治建設領域中的一件大事,這不僅體現在立法、司法、執法等環節和程序中,也需要每一位公民、每一個民事法律主體參與其中,尊重法律、敬畏規則。只要我們共同努力,這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點、反映人民意願的法典就一定能發揮最大效用,法治中國建設必能再上新臺階。

盛世法典護佑民生心得體會2

近日,中央政治局就“切實實施民法典”舉行第二十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全黨要切實推動民法典實施,以更好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更好保障人民權益。”這一要求深刻表明,民法典實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級黨政機關治國理政成效的重要方面。

管子曰:“法者,天下之程式也,萬事之儀表也。”從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比較系統的成文法典《法經》問世,到代表中國古代歷史上最高立法水平的《唐律疏議》出臺,歷史表明,法之盛衰關乎政之治亂,良法向來是治國之重器、善治之前提。今天,汲取中華民族5000多年優秀法律文化,借鑑人類法治文明建設有益成果,系統整合新中國70多年來長期實踐形成的民事法律規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誕生,宣告中國邁入“民法典時代”。可以說,編纂法典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走向繁榮強盛的象徵和標誌,是中國法律傳統和法治信仰的生動寫照,映射出中華民族在法治道路上的不懈奮進。

充分認識頒佈實施民法典的重大意義,才能更好推動民法典實施。從實踐看,中國經濟發展行穩致遠,社會生活風清氣正,都離不開民法制度夯實基礎、與時俱進。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對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重大意義。”充分把握民法典的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才能推動“中國之治”進入更高境界。

實施民法典,是一項系統工程、長期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常抓不懈。履行職責、行使職權、開展工作,各級黨和國家機關不僅要考慮民法典規定,還要加強同民法典相關聯、相配套的法律法規制度建設。與此同時,維護好民法典權威,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是題中應有之義。善以保證民法典有效實施爲重要抓手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善以提高民事案件審判水平和效率來及時迴應社會關切,才能讓老百姓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欲茂其枝,必深其根。10次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收到42.5萬人提出的102萬條建議,民法典誕生就是充分尊重民意的過程。遵循同樣的邏輯,民法典要實施好,就必須讓民法典走到羣衆身邊、走進羣衆心裏。不管是遇上高空墜物,還是碰到遺產糾紛,抑或遭遇隱私泄露,只有全體社會成員以民法典爲遵循,養成自覺守法的意識,形成遇事找法的習慣,培養解決問題靠法的意識和能力,才能讓民法典真正成爲老百姓保護自身權益的法典。從這個意義上講,把講清楚闡釋好民法典作爲“十四五”時期普法工作的重點來抓,把民法典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方能保證全社會緣法而行,實現法盛人和。

大國治理,機杼萬端,法治始終是令人矚目的關鍵詞。讓民法典的規章與精神內化於心、外化於行,融入日常生活,神州大地必將繪就全面依法治國的嶄新畫卷。

盛世法典護佑民生心得體會3

這是中國法治建設的里程碑。28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標誌性立法,對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回顧人類文明史,編纂法典是具有重要標誌意義的法治建設工程,是一個國家走向繁榮強盛、文明進步的象徵。編纂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夙願。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編纂民法典的任務,是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設部署。編纂民法典,就是全面總結我國的民事立法和司法的實踐經驗,對現行民事法律制度規範進行系統整合、編訂纂修,針對新情況新問題作出修改完善,形成一部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符合我國國情和實際,體例科學、結構嚴謹、規範合理、內容完整並協調一致的法典,更好地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

民法典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在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編纂民法典,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民法典體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進一步完善了我國民商事領域各項基本法律制度和行爲規則,爲民商事活動提供了更爲明確的行爲規則和基本遵循;進一步健全了我國現代產權制度、合同制度等,充分調動民事主體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利於營造更好的法治化營商環境,爲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法治力量。

民法與每個人息息相關,民法問題本質上又是民生問題。編纂民法典,是增進人民福祉、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對保護網絡虛擬財產作出規定、細化網絡侵權責任、明確規定生態環境損害的修復和賠償規則……民法典全面迴應新時代人民羣衆法治需求,充分反映人民意願,聚焦經濟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全面加強了對公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的保護,形成更加規範有效的權利保護機制,充分彰顯了以人爲本、立法爲民的理念。正如代表委員在審議和討論民法典草案時所說,民法典是一部以人民爲中心的法典,有利於更好維護人民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法安天下,德潤人心。民法典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確立平等、自願、公平、誠實信用、公序良俗、綠色等基本原則,實現了中國傳統優秀法律文化和現代民事法律規範的融合,爲我國民事法律制度注入強大的道德力量。通過民法典的施行,以法治承載道德觀念,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必將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爲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夯實社會根基。

編纂民法典,是一項系統的、重大的立法工程,受到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在民法典編纂過程中,立法機關嚴格遵循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原則,廣泛聽取和尊重各方面的意見,10次公開徵求意見,累計收到42.5萬人提出的102萬條意見和建議,讓立法最大範圍凝聚社會共識、吸納各方智慧,形成“最大公約數”。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以民法典的編纂和頒行爲契機,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必將爲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更加完備的法治保障,爲人類法治文明進步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盛世法典護佑民生心得體會4

作爲我國民事法律的集大成者,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也是第一部直接以“民”命名的法典。

以“法典”命名,表明凡是納入民法典的規則,都具有基礎性、典範性的特點;以“民”命名,說明民法典把人民願望置於首位,充分反映了人民的利益訴求。此次民法典草案亮點很多,最大的亮點就是爲民立法、以民爲本,最大化地謀求人民的利益。民法典的立法宗旨和目的就是充分反映人民羣衆的意願,保障私權,維護廣大人民羣衆的利益。

“人民的福祉是最高的法律。”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對民事權利的保護逐漸加強。今天,我們之所以要頒行民法典,是因爲進入新時代,人民羣衆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的需求提高,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長,對民事權利的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歷史時期,保障人民更加廣泛的民事權利十分重要。民法典的分則各編由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和侵權責任編構成,既確認了個人享有各項具體民事權利,明確了這些權利的具體內容和邊界,又保護個人能夠正常行使和主張權利,免受他人不法侵害。

民法典不僅廣泛確認了各類主體的財產權,以滿足人們的物質生活需要,還廣泛確認了人格權,以滿足人們的精神生活追求。民法典對私權的充分保障,主要圍繞兩個方面展開:

一是按照黨的十九大報告的要求,保護公民的人身權、人格權。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權利均受到民法典的保護。爲避免列舉權利不完整,併爲未來社會發展不斷創設的新的人格權益提供保護,人格權編還確認了對人格權益保護的兜底條款。針對他人發送垃圾短信、垃圾郵件侵擾個人私人生活安寧的行爲,專門在隱私權部分規定了此種侵害隱私權的行爲類型,並明確將個人私人生活安寧規定在隱私權之中,禁止非法進入、窺視、拍攝他人的住宅、賓館房間等私密空間,禁止非法拍攝、錄製、公開、窺視、竊聽他人的私密活動,禁止非法拍攝、窺視他人身體的私密部位。這些規則既有力迴應了個人隱私遭受侵擾的現實問題,又爲保障社會生活安定有序提供了法律依據。在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泄露已經成爲一種公害。人格權編專門規定了個人信息保護規則,在對個人信息進行正面確權的基礎上,對合法收集、處理個人信息的規則作出了規定。此外,針對網絡誹謗、網絡暴力、人肉搜索等網絡侵權現象,民法典積極應對,構建了預防與救濟一體的制度體系。人格權編中的禁令制度和侵權責任編中的網絡侵權規則對有效規範網絡侵害人格權的行爲,實現對侵害人格權損害後果的預防等,具有重要意義。

二是完善財產權制度,強化財產權保護。財產權是人民羣衆獲得美好幸福生活的物質保障,保護財產權就是保障民生。民法典在物權法和合同法等的基礎上,採用完善既有規則或增設全新規則的方式實現保障民生的目的。在財產權客體方面,民法典適應大數據的發展,將網絡虛擬財產等納入財產保護的範圍。民法典明確了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自動續期規則,從而建立了財產權保護的長效機制。民法典通過完善徵收徵用、禁止非法限制個人行爲自由等制度,防止公權力對私權的不當侵害,使每個人生活在安全的環境中,享受安寧的生活。民法典針對業主大會成立難、表決難,以及維修基金使用難的問題,完善了相關制度。民法典合同編爲實現人民羣衆居住的需求,注重維持租賃合同的穩定性,完善了承租人優先購買權,新增加承租人的優先承租權,有利於規範租賃市場秩序、保障承租人的居住利益。民法典採用租購併舉的體系,並輔之以居住權制度,爲保障人民羣衆的居住需求提供了多層次的制度供給。民法典增設的居住權制度,對於解決非繼承人的居住問題、離婚後需要經濟幫助的一方的居住問題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爲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提供了法律支撐。爲適應農村土地改革的需要,民法典完善了土地經營權制度並與土地“三權”分置相銜接。民法典規定了土地經營權以約定的方式設立,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並明確了土地經營權變動的生效和登記規則,使其融入現有的物權變動規則之內。民法典同時明確了土地經營權的權利內容,即在約定期限內佔有農村土地,自主開展農業生產經營並獲取收益。這些財產權利規則的創設或完善共同構成人民羣衆民生保障的法律基石。

在確認對人身權、人格權、財產權保護的基礎上,民法典通過各項民事責任制度充分保障人民的合法權益的實現。例如,在產品責任制度中規定了懲罰性賠償,可以有效保護人民“舌尖上的安全”。再如,鑑於高樓拋物行爲頻頻發生,民法典在總結我國侵權責任法立法和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於侵權責任編中專門規定了高樓拋物致人損害責任規則,強化了有關機關在查找行爲人方面的職責,有力保護了人們“頭頂上的安全”。

現代法治強調“規範公權,保障私權”。民法典助推實現公權與私權的良性互動,以私權保障規範公權力行使,是權利保障的宣言書。民法典通過充分保障私權,充分調動各類主體參與國家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有利於實現多層次、多維度的社會治理,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盛世法典護佑民生心得體會5

“通過!”2020年5月28日下午,人民共和國法治建設見證歷史性一刻——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高票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宣告中國邁入“民法典時代”。熱烈的掌聲,在人民大會堂久久迴盪。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法治建設的一個重大標誌性成果,是堅持人民至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重要制度保障,對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一天後,中南海懷仁堂迎來今年“第一課”——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就切實實施民法典舉行第二十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明頒佈實施民法典的重大意義,圍繞實施好民法典部署了五個方面的重點工作。

一是加強民法典重大意義的宣傳教育;

二是加強民事立法相關工作;

三是加強民法典執法司法活動;

四是加強民法典普法工作;

五是加強我國民事法律制度理論研究。

習近平總書記這篇《充分認識頒佈實施民法典重大意義,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權益》重要講話,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了以法治方式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刻思考,進一步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和法治實踐,具有很強的思想性、理論性、指導性、實踐性,爲全黨全國充分認識頒佈實施民法典的重大意義、紮實推動民法典實施,提供了重要遵循。

2020盛世法典護佑民生心得體會精選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