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蒙氏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蒙氏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蒙氏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篇1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讓人聰慧博學,讓人善於思考,它豐富着人的精神世界。讓孩子愛上讀書,與書爲伴是教師的期望。可是,剛上一年級的孩子識字量少,有意注意時間也短,而且,外面的世界那麼豐富多彩,以其更加生動的形式吸引着孩子的眼球,更是難得讓他們靜下心來愛上讀書,養成讀書的習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習慣將使人終身受益。爲了使一年級的孩子擁有高漲的讀書熱情和良好的讀書習慣,筆者進行了以下有效嘗試:

一、“以講代讀”,激發興趣

皮亞傑說:“兒童是個有主動性的人,他們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動須以某種興趣爲先決條件。”是呀,要讓孩子自覺自願地讀書,持之以恆地愛讀書,就一定要培養他們對讀書的興趣。只有有了興趣,他們纔會主動走近書。當他們愛上讀書時,讀書就會成爲他們生活的需要,使他們對讀書產生更大的動力。

剛上一年級的孩子,不識幾個字,連拼音也拼不起來,怎樣培養他們讀書的興趣呢?通過調查發現,在幼兒園時,多數孩子都很喜歡聽故事。因此,爲了引導孩子們,在一年級新學期進行拼音教學的時候,筆者就沿用幼兒園的方法――“以講代讀”,來進行引導。“以講代讀”,就是以教師講書代替孩子自己讀,讓孩子用這種方式接觸書上精彩的內容。每天一有空,筆者就從《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寓言故事》等書中優選幾篇,讀給孩子們聽。每當筆者手中捧着書,邊讀邊走在孩子們中間時,他們都會集中精力,個個挺直身子,隨着筆者的聲音進入書的世界。此外,要讓書成爲孩子生活的一部分,還要注重家校結合。於是,筆者就請求家長配合,每天在臨睡前給孩子講一兩個故事。

漸漸地,聽書成爲了孩子們每天學習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要習慣和興趣同時生成,就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二、拼音讀本,交換閱讀

在孩子們養成聽書的興趣和習慣後,要將這轉變成他們讀書的興趣和習慣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因爲“聽”對於孩子來說比較容易,只要求他們做到耳到、心到;而對於“讀”,認識生字較少的孩子需要自己利用拼音看、讀、想,這和聽故事相比,是一種質的飛躍。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孩子自己剛剛進行“蹣跚學步”式的閱讀時,決不能讓他們產生畏難情緒。於是,筆者給孩子們推薦了系列拼音讀本。在這些書中,每一本書只講一個故事,且頁數不多;每一頁只有幾行注音文字,其餘的則是精美的插圖。由於開始讀拼音看書時是很辛苦的,而孩子們的理解能力也比較弱,這樣通過讀幾句話,再結合圖畫加以理解,孩子們就娛樂了身心,並得到了休息,容易產生比較濃厚的興趣。在這樣的讀書活動中,孩子們都會感到輕鬆愉快!要讓孩子把這種興趣、習慣保持下去,就一定要捨得給孩子充分的時間去閱讀。每週開設兩堂晨讀課,閱讀課;每天午間、回家後,都要保證30分鐘以上的閱讀時間;睡覺之前再讀10分鐘書……總之,見縫插針,要求孩子們一有時間就看書。

此外,孩子們讀完自己的小圖書後,還可以與同學進行交換閱讀。筆者經常引導孩子:交換一本書,可以學到兩本書的知識;交換閱讀的次數越多,所學的知識就越多。慢慢的,班級交換小書閱讀蔚然成風。

三、展示成果,樹立自信

爲了激勵孩子們持之以恆地讀書,筆者在班級的一面牆上設立了“採蜜樂園”,孩子們每讀一本小書,就可以得到一個“知識之果”貼在自己的名字後面,這樣就激發了孩子們讀書的熱情,使之主動投入到讀書中。

與此同時,筆者還在班級中舉辦“故事會”,讓孩子把自己最喜歡讀的故事講給大家聽。一時間,人人都參與到這個活動中,他們利用空餘時間把自己從書上看到的故事講着練着,回家後還請家長們指導。《海的女兒》、《醜小鴨》、《小蝌蚪找媽媽》……這些廣爲流傳的好故事在孩子動情的講述下,彷彿把大家帶入了故事情景中。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如果一個故事受到孩子們的歡迎,他們就會想辦法找到這本書,自己再細細閱讀一番,從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結合“採蜜樂園”的成果數量和“故事會”的表現,筆者評定出了“愛讀書的小蜜蜂”的金、銀、銅獎,且人人蔘與,人人有獎,讓孩子深切地感受到:要在讀書中獲得成功並不難!孩子們自信滿滿,讀書的熱情高漲,將讀書作爲了自己學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四、建立書庫,豐富閱讀

漸漸的,孩子們的閱讀速度快了,知識面也廣了,一本小圖書用十幾分鍾就能讀完了。在一年級的第二學期過半以後,筆者發現,他們在課外閱讀的活動中積累了大量的生字詞的知識,有效地促進了學習。班上一部分孩子已經拿着厚一些的書了,甚至有孩子在讀厚厚的少兒版《中國通史》、《上下五千年》,這讓筆者大爲驚歎。

此外,也有一些家長問到,接下來應該讓孩子們讀什麼書呢?由於家長選擇書的能力參差不一,於是,筆者提議:請家長配合,成立班級書庫,選擇適合低年級孩子閱讀的書。筆者的提議得到了所有家長的認同,很快,班級書庫的經費就已經到位。筆者和幾位家長到書店,選取了如下幾個系列的圖書:《十萬個爲什麼》、《成長故事系列》、《上下五千年》、《成語、寓言系列》、《世界著名童話系列》、《小學生讀世界名著系列》……這些書多是拼音讀物,有厚有薄,內容有深有淺,適合不同能力的孩子閱讀。爲了瞭解孩子的閱讀興趣,在每一本書的封面內,筆者都貼了一張班級學生名冊,在孩子們讀了這本書後,就根據自己閱讀的喜愛程度選擇打上一顆至五顆星,由此,筆者就瞭解了孩子們的閱讀傾向,以後書庫添書時,就可以更有針對性。

如今,孩子們人人都有書,書包裏有,牀頭有書,且個個課間捧着書,午間拿着書。他們都對讀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樂於享受其中。筆者認爲,讀書的熱情、良好的習慣將會使他們終身受益,書籍將成爲他們忠實的朋友、良好的老師、可愛的伴侶,溫情的安慰者!

蒙氏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篇2

這個月,讀了莫源秋老師的《做幼兒喜愛的魅力教師》,感觸很深。《做幼兒喜愛的魅力教師》一書,闡明瞭愛是雙向的:幼兒的成長需要教師的愛,教師的專業發展也同樣需要幼兒的愛。它告訴我們,做幼兒喜愛的教師,我們要努力使自身具備幼兒喜愛的條件:熱情、友善、寬容、幽默、有才能、會關心人等。書中除了談到了理論知識,還舉了大量的例子,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啓發性和借鑑性。

幼兒教師能否在工作中感到幸福,不僅關乎幼兒教師自己的幸福,而且關乎幼兒的幸福。因爲一個視幼兒教育工作爲不幸和煎熬的人,很難承擔積極的、溫暖的、充滿生命情懷的幼兒教育任務,也很難用真誠的愛心與幼兒進行廣泛的交往。只有由衷地感受到工作的幸福——樂在與幼兒的互動中,樂在與家長的溝通交流中,樂在與同事的合作中,教師對幼兒教育工作纔會充滿熱情,纔會保持一種愉快的心情,才能以自己的快樂和幸福去感染幼兒,讓幼兒快樂着他們的快樂,幸福着他們的幸福,自然,他們也就成爲了幼兒喜歡親近的教師。書中的最後一章,從七大方面闡述瞭如何做一個幸福的教師,看完之後有以下幾點感觸:

一、重視反思,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成長

華東師範大學的葉瀾教授說過:"一個老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能成爲名師,如果一個老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就成爲名師。"書中談到了反思應該成爲幼兒教師的一種職業習慣,特別作爲新教師,活動後進行反思更是不可缺少的。書中講到教師對幼兒教育實踐的反思主要有三種,即活動前、活動中、活動後的反思,自己平常在寫反思時較忽略活動前的反思,書中的方法是可借鑑的,如:在設計教育活動內容時,我們應思考:如果幼兒學習這項內容,可能會有怎樣的理解?在幼兒學習這項教育內容活動內容之前就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或經驗時,我能提供怎樣的幫助,從而使幼兒的理解或經驗由低級向高級發展?這點是平常自己在反思時較忽略的,在今後活動中應學習。同時,同一活動類型的活動可進行再次組織,再次反思,設計、組織完一次教育活動後,坐下來稍做反思,對得與失大致有所體會,進而思索如果再設計與組織同樣或同類的活動時,應該如何設計與組織才能做得更好,這樣在今後的教育活動設計與組織中就能揚長避短,使自己的設計、組織教育活動的能力更上一層樓。

二、處理好人際關係,學習她人正確的人生觀

書中說到:讓微笑成爲人際交往中的一種習慣。我想平時我們也該確實如此,就如歌詞所唱的一樣:笑一笑沒什麼大不了。笑是善意的象徵,也是輕鬆的標誌,它能給人帶來內心的愉悅,使別人樂意與我們相處;見到同事,主動打招呼,主動微笑,與同事有了矛盾,要主動化解。除此還要真誠地幫助別人,真誠地與同事相處,當同事遇到困難時,盡我們的所能儘量幫助她們,只有這樣,當我們自己遇到困難也才能得到別人真誠的幫助。

平時,要多向積極追求進步、工作成績顯著、工作經驗豐富的同事學習,我們不僅可以從他們那裏得到幼兒教育專業能力方面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可以受到他們那種健康的、不斷追求進步和事業成功的應世態度的感染,這樣,不僅有利於我們形成積極健康的工作心態,而且有利於我們在分享這些同事們工作的快樂和幸福的同時,不斷地發現自己工作中的快樂和幸福,所以,我們要想享受到工作中的快樂和幸福,就應該向那些快樂地工作、幸福地工作的同事看齊。

三、確立積極的人生態度

幸福是一種個體的內心體驗,是需要得到滿足、潛能得到發揮、理想得到實現後一種持續的心情舒暢的情緒體驗。直接影響個人幸福體驗的是個人的幸福觀,而非自己擁有名利的多少。一些人經常能體驗到幸福,是因爲他們具有與其現實生存狀況相適應的幸福觀,相反,一些人很少有幸福的體驗,是因爲他們的幸福觀與其現實生存狀況不相符合。可以說,一個人改正其錯誤的觀念,就可以改變其對生活的體驗,進而獲得與之相應的不同程度的幸福體驗。書中舉了一個非常現實的例子,看了這個例子,讓我意識到幸福與否不在於我們擁有什麼,而在於我們的思維方式是否正確。我們有時候之所以沒有幸福的感覺,那是因爲我們的思維方式不正確!這時,如果我們能換個正確的思維方式,對任何食物都往積極的地方想,那麼,我們就一定能過上充滿幸福感的生活!

雖然平時我們對工作會有怨言,但是想一想,現實中,沒有哪一項工作是十全十美的,好風景永遠是在山的那一邊。任何一項工作從事久了,總會生出倦怠感,我們應當正視現實,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過好每一天,反正"快樂也一天,痛苦也一天",爲何不快快樂樂地過好每一天呢?生活是精彩的,只要我們用心去發現,就會發現工作中有很多很多的快樂。

蒙氏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篇3

影響師生關係的重要原因其實是師生之間缺乏正確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實教師都是本着教書育人的態度來要求學生的,他們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子女來看待,基於恨鐵不成鋼的想法,教師希望每一位學生提高自身的能力,發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質,達到他們所期望的目標。教師嚴格要求學生是爲每一個學生着想,教師本身並不能得到任何的回報。學生應該正確地理解教師的行爲,不要產生厭學和反感教師的情緒。絕大部分學生還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師的,但也有少部分學生對教師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師是一種極不文明的行爲,比如學生見了教師不說話,上課時間吃東西,不服從教師的管教等,這些行爲應當堅決的制止。如果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話,那麼離開了理解和尊重同樣也談不上教育。因爲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師的理解和尊重。老師對學生的批評,恰當的,就是一種激勵;不恰當的,就會成爲一種傷害,甚至還會導致逆反心理產生。絕大部分學生不喜歡老師批評時挖苦、損傷學生,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師應把握批評的“度”,變“忠言逆耳”爲“忠言悅耳”。

從事教育工作,針對教育問題而言,通常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到底哪些是"要"或者是"不要"這個問題值得探討和研究。

一,教師的"要":

(一)教師要教育不要訓斥:教育是引導而不是灌輸,視學生爲「有」而不是「無」。訓斥則不容許學生說「不」,教育則潛移默化。

(二)瞭解學生,認識學生,適時的讚美和接納,鼓勵與協助,培養學生挫折和容忍的價值判斷能力等等,讓學生快樂成長,茁壯,更會利用各種機會和家長取得聯繫,適時的提供教養子女的諮詢與方法,共同爲學生的未來而努力。

(三)教師要理解人性:要了解學生的感受,學生的反應,學生的心聲也該仔細的聆聽看看。

(四)教師要多憐愛和鼓勵

(五)教師要專業,專業的精神表現在對國家,社會,學校,學生,教師與家長之認知

二,教師的"不要":

(一)教師不要認爲這行業是鐵飯碗!打不破,要珍惜羽毛。

(二)教師不要訓斥與灌輸,不強迫學生學習。

(三)教師不要妄想"教育萬能",不是萬能丹也不是特效藥,有其極限。

(四)教師不要過分執着"立竿見影",潛移默化的過程導向,注重人格的培養,身心健康的引導。

(五)教師不要悲觀,要樂觀以對,充滿希望與理想。啓發:

(一)多關心我們的學生,有愛的教育,纔有美好的回憶。

(二)堅守崗位,默默耕耘,盡一己之力。

(三)學習型組織的體會:

1,系統思考

2,自我增進

3,改善心智模式

4,團隊學習。

(四)知識經濟的時代,教師要上進好學,多求取新經驗,落實教學工作。

(五)教師專業成長靠進德修養,教師專業自主工作理念的實踐,必須落實在教育工作上,表現在各科教學工作上,表現在日常生活教育當中,以收到身教言教的效果。以上就是我對這本書的一點體會。

蒙氏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篇4

我是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因爲教師這個職業能夠獲得千萬人的信任,擁有千百人的愛戴,因爲教師能夠真正體驗到人生歷程中最寶貴的真情。三十幾年的教學生涯,讓我逐漸體會到了作爲一名教師的快樂,讓我體味到了當教師的崇高,也體會到了作爲教師的崇高與快樂!

在這個暑假中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以後,我的心更加透徹了,因爲對這些經驗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學生,讓我更自覺地去研究我的學生,去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尋找與學生交流與溝通的橋樑,從而把學生的純真的心靈開啓,把學生智慧的火花點燃。每當接到學生的喜報時,或者看到學生的進步時,我就有一種收穫碩果的快慰。特別是在課堂中,我常與學生一起做同樣的事,甚至是率先垂範,做學生的榜樣。,都贏得了學生熱烈的掌聲,也拉近了我和學生在課堂中的距離。雖然我年紀大了,但仍有拼命的工作熱情,我已嚐到了教書育人工作中的甜頭,生活中以獲得了充實與滿足。我想,我會讓這份快樂延續,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偶像。具有高尚的的師德,纔會得到學生的尊重,教師自己也才能從中體會到自身的崇高所在。常聽學生家長說“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聖旨還靈,回到家裏就誰的話都不聽了。”由此看來,我作爲教師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美好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特別是在學習了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論後,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規矩”:凡是老師或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就要當場表演一個節目,沒想到這一舉措竟然讓我獲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爲我指出,我也自覺“遵規守章”,每次都認真的爲學生朗誦一首詩。這樣的“懲罰”卻博得了學生的歡心,不僅師生之間的關係逐漸融洽,班級學習的氣氛也極爲濃厚。也許,這正體現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裏,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近幾年來,我因此收到學生許多賀年卡,這不能不說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

教師的成功,來自學生,要當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就認識教師是什麼?要教好自己的學生,首先必須認識學生是什麼?答案是顯然的:教師是人,學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實這不只是學生應該學會的,更應該是我們教師要學會的!我覺得,作爲一位教師,首先必須做到:一、說到做到,從不失信;二、言傳身教,以身作則;三、尊重學生,一視同仁;四、講求效率,仔細認真;五、嚴於律己,寬於待人;六、精讀細講,教學相長。,我覺得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也並不是如“蜀道之難” 。只要我們不斷的加強理論學習,不斷積累經驗,一定會實現理想的

蒙氏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篇5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科課堂的主人。學生是班級的主人,他也應該是班級管理的主人。班主任管理班級時,他在班級管理中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就像學科教學一樣,班主任不應該成爲管理的主力,而應該是班級管理的引導者,監督者。從班級管理的實踐來看,一個幾十人的國小班級,僅靠一個或幾個教師管理是不行的.,關鍵是要教育和指導學生學會自我管理,使每個學生做到既是被管理的對象,又是實施管理的主體,達到“管是爲了不管”的目的。

這學期,我就是把班級的工作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方面。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首先就是從培養學生管自己能力開始的。《班主任大全》一書中就指出:現在的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對成人的依賴性很強。

由於家長的溺愛,這些“小太陽”們在家庭中失去了培養獨立性的機會,他們更多的依賴成人的幫助和照料。對於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主要從三個方面着手:

第一方面,利用晨會、班會、隊會等,向學生正面宣傳“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讓學生從認識上加深對獨立性的理解。

第二方面,在班級中安排“人人崗位責任制”,使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崗位,對自己的崗位負責。

第三方面,聯繫學生的家長,取得家長的配合,培養學生在家的自我管理。

其次就是培養一支班幹部隊伍。利用管理班級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級小幹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要認真選拔小幹部,同時要精心培養小幹部。

第一,幫助小幹部樹立威信。對於學生自己選出來的班幹部,要尊重他們的權利。每天的值日先由衛生委員負責評比,然後,由我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供他們參考。

第二,鼓勵小幹部大膽工作,指點他們工作方法。

第三,嚴格要求小幹部在知識、能力上取得更大進步,在紀律以身作則,力求從各方面給全班起到模範帶頭作用,亦即“以點帶面”。

第四,培養幹部團結協作的精神,要能夠通過幹部這個小集體建立正確、健全的輿論,帶動整個班級體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形成集體的組織性、紀律性和進取心,以即“以面帶面”。

同時也要注意及時召開班幹部會議,針對他們在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教給他們工作方法,使他們明確自己的職責,指出他們的優缺點和今後努力工作的方向。同時,還要求他們注意班幹部成員之間的合作,齊心協力,擰成一股繩,盡力在同學之間樹立他們的威信,創造機會,鍛鍊和培養他們的能力。這樣培養的方法,所有采取的措施,其目的不在於人人都能管人,而在於人人都能管自己,培養學生對自己、班級、家庭的責任意識。

確實,《班主任大全》一書,在班級管理這個方面給了我很大的啓發,讓我對班級管理有了新的心得體會。

蒙氏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篇6

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與孩子們的相處,有時覺得很難走進孩子的心,讀了劉鐵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書,會令人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作者對道德教育沉重的憂思和對教育問題複雜性思考的審慎,但實實在在是以一個學者的思想爲我們解了惑。在“關注我們時代的倫理覺悟”、“走向人對人的理解”、“道德教育:從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開始”等篇目中,我們看到了作者想要闡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爲本的教育,教育目標要下移、內容要貼近實際、採取的方式要適合孩子。特別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喚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們借鑑。

每個人的童年,都應該是被故事浸潤着的。閱讀故事可以讓孩子們掌握知識,獲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夠擁有的情感體驗,同時,他們也必然地從中獲取人生的啓蒙,教化的薰陶。一個成年人,他可能不是文學愛好者,沒有讀過多少成人的名著,可是他不會不知道安徒生、格林兄弟、王爾德……一代代兒童通過閱讀童話完成了自己的精神成長,而這些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們的閱讀中成了經典,成了不褪色的永恆。

“美德故事也許不如道學家的‘道德推理’來得嚴密、系統、深刻,但卻能夠比‘道德推理’更加直截了當、更簡明易懂、更親切可心。”“優美敘事的倫理是讓人去體驗、感受、關切於一種真實的倫理境遇,而不是如規範的倫理讓人被動地接受道德律令。”置身於多元時代中的道德教育,怎樣走出現實的泥沼、在缺憾中不斷前行,是目前急待解決的問題。而其中的關鍵,應該是讓德育從神壇走向下界,回到人間,走進孩子們的心靈世界。美麗溫情的美德故事,應該是這路途中的一把鑰匙。因爲,任何一個人,或許會反感以講道理爲主的規範德育,但卻無法拒絕美德故事對心靈的關照和沐浴。

教育就是愛,愛就是教育。愛心是人類的一種高級情感,但是又和人類的理智、道德、審美、人格相互關聯。“愛心育人”不僅是一般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義的體現。教育是培養生命的事業,世界上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嗎?作爲教師,最可貴的是能夠保持高尚的人道主義情懷。讓我們把對孩子發自肺腑的愛寄託在故事中,讓孩子去觸摸、感受這個世界的美麗、快樂與芬芳,從而成長得更健康、更茁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