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讀紅樓夢的心得體會800字多篇

讀紅樓夢的心得體會800字多篇

讀紅樓夢的心得體會800字篇1

自從在電視上看了《新版紅樓夢》電視劇我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住了。劇情也是非常的精彩!

且還大膽地控訴了封建貴族階級的無恥和墮落,指出他們的種.種虛僞、欺詐、貪婪、腐朽和罪惡。它不單指出這一家族的必然崩潰和死亡,同時也暗示了這一家族所屬的階級和社會的必然崩潰和死亡。

曹雪芹筆下所創造和熱愛的主人公是那些敢於反判那個垂死的封建貴族的逆子;所同情憐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會的虛僞道德和不合理的社會制度。

一邊是木石前盟,一邊又是金玉姻緣。一邊是封建社會下必須追求的功名光環,一邊是心馳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筆下的《紅樓夢》爲我們展現了這場無聲的較量。

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悲劇愛情故事濃縮了這場較量的全部硝煙,“因爲和尚的一句話使黛玉和寶玉無法在一起”,在面對封建禮教下的種.種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爲代價,質本潔的追求始終不棄。

我們感嘆賈、林兩人愛情的悲劇的時候,看到了造成悲劇的一個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個性,她的個性與當時的世俗格格不入,無法與社會“融合”,她的自卑情結正是她自尊的體現,也是她悲劇的開始。

“假假真真”,讓人琢磨不透《紅樓夢》中的一切,林黛玉作爲靈魂人物,她與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叢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賞的空谷幽蘭。林黛玉的自卑情結是命運所賜,也以此寫成了她的命運。

?紅樓夢》博大精深,常讀常新,人人有感,次次有悟纔是它的不朽魅力。

讀紅樓夢的心得體會800字篇2

暑假的時候,爸爸送了一本《紅樓夢》給我,他還告訴我這是世界名著,希望我能好好讀一讀。可是當我第一次翻開這本書的時候,我讀的稀裏糊塗得,看得我思緒都亂了,我去問爸爸,這本書我怎麼不太看得懂呢?可是爸爸卻不肯教我,爸爸只是對我說:“俗話說,好讀書,不求甚解,意思是不要因爲某些地方不明白就不讀這本書,也許等你讀完後,就會想明白。”

我將信將疑的去看了。真的,真的很有意思!當我看到寶玉生病了,就覺得很傷心,當我看到寶玉和黛玉玩的很開心,我就很開心,這樣我的心一會開心一會傷心,一會想讓寶玉這樣做,一會想叫黛玉別傷心,就這樣,我在忽喜忽悲中看完了正本書。我去找爸爸,告訴她這種似懂非懂的感覺很有意思。爸爸說現在你可以去弄明白這本書了。爸爸看我還是稀裏糊塗地。就給我解釋起這本書來。

作者曹雪芹通過《紅樓夢》,揭示了當時封建社會的黑暗,也表達了他的不滿與憤怒。特別是讀到體弱多病的林黛玉和賈寶玉真心相戀,本來終於可以拜堂成親了,卻被家長安排與薛寶釵結婚,賈寶玉最終出家當和尚,家門破落。我實在是爲林黛玉而感到悲哀不值,更爲他們悲慘的命運而惋惜。讓人憎恨卻是那種封建的傳統觀念。什麼婚姻大事父母做主,這種思想真是害人不淺。這不,賈寶玉和林黛玉就是因此而要承受陰陽相隔,想而見不着的痛楚。還要讓賈寶玉受這樣的欺騙。唉,就是石頭心腸的人也會被他倆的真情所感動的。

爸爸又對我說:“賈寶玉本來是塊石頭,後來神仙點化讓他投胎到賈府變成人。而林黛玉則是寶玉的眼淚化成的。他們是天生的一對。”後來我有問媽媽,賈寶玉和林黛玉是表兄妹,他們是近親能結婚嗎?媽媽說:“可以呀,古人都喜歡親上加親。”啊!終於弄懂了兩處,看來弄懂一本書還真不容易。一部《紅樓夢》,讓多少人爲它垂淚,讓多少人爲它感動啊!

讀紅樓夢的心得體會800字篇3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這是《紅樓夢》的開篇。許多年來,讀過不少的書籍。中國的四大名著是我最早看的,而紅樓是我看的最多遍的。

第一次看紅樓,那是在五年級的時候。那時覺得看紅樓 “天日無光,百般無味” 。當時的我也就只有在百般無聊的情況下才會翻幾頁,當時的我沒有手機,看書是我唯一的消遣。由於對知識的缺乏,我也就只是翻了一遍,就連大致的內容都沒明白。彼時的我認爲主角都是要被人喜歡的,所以,我看好寶玉和黛玉之間的愛情。因此我不喜歡寶釵,認爲她就是破壞別人感情的惡毒女人。所以,看到結局的時候,是有點失望的。

第二次看紅樓,距離第一次看也有一段時間了,那一年我八年級。當時無意中看到了,秉承着對書的熱愛,我很認真的讀了一遍。剛開始沒看懂的時候,我有一種想要放棄的衝動,但我還是堅持了下來。到了後來,越看越順,漸漸的也就沉迷於其中有點無法自拔了。這時的我,不再看好寶玉和黛玉之間的愛情。我覺得黛玉有點小心翼翼,嫉妒心強;寶玉與當時的男子無異,都有一顆色心。我喜歡寶釵的率直,好人緣;欣賞王熙鳳的精明能幹。

現在再看紅樓,我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就像許久未見的老朋友。這次看紅樓我是帶着我小小的私心的。自古有孔夫子韋編三絕。也曾說過,不讀五遍紅樓都不算是一個真正的中國人。我帶着將紅樓讀五遍和研究紅樓的目的又將紅樓看了一遍。

似乎每一次看紅樓都能給我帶來一種全新的感覺和認識,讓我有不同的理解。

先說說寶玉吧。從紅樓裏,我讀到了寶玉的叛逆。林黛玉進賈府的時候,

?西江月》提到:“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爲偏僻性乖張,哪管世人誹謗!富貴不知樂業,窮困難耐淒涼。可憐辜負好韶光,於國於家無望。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絝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他行爲偏僻乖張,是封建社會的叛逆者。他喜愛讀書,卻厭惡八股文不讀正經書,他喜歡“移人心性”的“雜書”。他對僕人沒有主僕限制,直接打破了封建秩序。他認爲“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我便覺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因而喜歡混跡在脂粉堆裏,喜歡與女子玩鬧。他對丫鬟們處處庇佑,“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說完寶玉,就不得不說一下林黛玉了。林黛玉敏感多疑,任性,小心眼。她父母雙亡,寄養在祖母家,即使有賈母的疼愛,她也認爲她“寄人籬下”形事帶着一種小心翼翼。她多愁善感,我一些小事而獨自垂淚。這一點從她葬花可以看出。花謝花飛,明明就是一種自然現象。她卻聯想到了人生的悲歡離合,聚散無常。她爲落花流淚,引寶玉爲知己。她的內心讓人捉摸不透,時而又表現出來。她深愛着寶玉,卻又不能表白,她在寶釵出閣之日,焚稿斷癡情,最終死去,卻沒能了卻自己的心意。

對於寶釵,我向來是不喜歡的。但對她的評價褒貶各一半,不能說她好,也不能說她壞。薛寶釵是一個封建禮教的守護者,但同時也是一個被封建勢力迫害、毒害的受害者。她爲人處事不像林黛玉一樣,真情流露,常常深隱心機。她熟諳世故,城府極深;這會做人,處處討好賈母。就如她生日時,賈母要她點戲,她依着賈母素日的喜好說了一遍,又將賈母喜吃的甜爛之食當做自己喜吃的食物說了出來,結果賈母更加喜歡她了。她秉承着不關己事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的處事原則,的確比黛玉酸刻薄的話語,更令人喜愛。

王熙鳳是曹雪芹塑造的一個比較成功的反面形象。她集中體現了封建階級的貪婪,兇殘,惡毒,陰險狡詐的階級本質。這個可以從曹雪芹描寫他的才能,淫威,貪婪,僞善的側面細節可以看出。但我又不得不說,王熙鳳是《紅樓夢》裏面我很欣賞的一個人物。王熙鳳的出場,“未見其人,先聞其聲”:“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令我印象深刻,放在了心裏。我欣賞王熙鳳的才能,精明能幹,卻對她的陰險狡詐和狠毒不敢恭維。王熙風因賈璉調戲了她,毒設相思局,不可謂不狠毒。她二十歲協理寧國府,只一想遍概括出了五件寧國府的“風俗”。第一件是人口混雜,遺失東西;第二件,事無專執,臨期推諉;第三件,需用過費,濫支冒領;第四件,事無大小,苦樂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縱,有臉者不服鈐束,無臉者不能上進。以及寧國府中都總管來升聞得裏面委請了鳳姐,將下人們聚集起來訓話,讓他們說話做事都小心些,不要把老臉丟了。“那是個有名的烈貨,臉酸心硬,一時惱了,不認人的。”可見王熙鳳也是個厲害的,且有才能。從王熙鳳弄權鐵檻寺,可知她的貪婪舞弊。再說秦可卿死前託夢給她說,“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登高必跌重”、“樂極生悲”、“樹倒猢猻散”,而王熙鳳想的卻是“有何法可以永保無虞”。秦可卿又說,“盛筵必散”,然後又贈了王熙鳳兩句話:三春過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而王熙鳳到後來依舊貪圖享樂,未曾把秦可卿的話放在心裏最終導致了賈府的敗落。就如那判詞裏說的: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後性空靈。家富人寧,終有個家亡人散各自奔騰。枉費了意懸懸半世心,好一似盪悠悠三更夢。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呀!一場歡喜忽悲辛,嘆人世終難定!

“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曹雪芹的《紅樓夢》,塑造了非常多性格迥異的人物。他們都有各自的心思,但不管怎樣不是封建社會下的產物,被封建社會所毒害。他們有的平安的度過了一生,有的,在半路就夭折了。《紅樓夢》一書主要寫了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以及賈寶玉和薛寶釵的婚姻悲劇。作者細緻的描寫了悲劇發生的全過程,造成悲劇的全面、深刻的社會根源。

簾外一蓑煙雨朦朧,梧桐在風雨之中,枝葉顫抖,沙沙作響。不經意間,一兩片黃葉自枝頭飄落,於一地素白的秋菊之間顯得分外蕭瑟。我坐於窗下,桌上放着一杯茶,溫熱的霧氣一點點溢出,漸漸散於秋風中。氤氳之中,我手捧一部《紅樓夢》,細細品咂。

我深陷於紅樓的夢境中,無法逃脫。賈府的繁榮到敗落,從滿園的歡聲笑語到雜草叢生,我盡收眼底。

落紅滿地,她惋惜地皺眉,一雙似睜非睜的眼不覺間流下淚水。這女子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除黛玉,誰還能有這般美好?這般富有詩意的女子,有着這般細膩的心思……最後卻還是落得一個悲慘的結局。

移步,擡頭,見一女子在打理盆栽。蘭花清幽,虛涵若谷,優雅淡然,風輕花落定。時光踏下輕盈的足跡,捲起昔日的美麗悠然而去,那與之有良師一起品茶論經的日子,漸漸模糊,而那良師,近在咫尺,卻似遠在天邊,帶着一顆素心,期待着執子之手。探春,純潔如你,堅強如你。

紅樓夢中,賈府的女子有數人,我偏愛非議最多的寶釵。相對於林黛玉外冷內熱、鮮活靈動,薛寶釵顯得太冷靜,也太無情——還記得寶玉生日羣芳抽籤佔花名嗎?寶釵抽到的那根籤子上寫着“任是無情也動人”,她動人是真的,無情亦不假。金釧去世時,她爲王夫人開解;尤三姐之死,她更是冷漠。在寶釵眼裏,尤三姐的死、柳湘蓮的遠遁,還不如夥計們吃飯重要。不錯,她冷漠、無情,可是就算是她爲尤三姐、柳湘蓮盡灑同情之淚,甚至寫下傷感的詩篇,又有何用?死去的不能復生,遠遁的也回不來,倒不如打理府上的事。寶釵總是在別人不知情的情況下,默默地幫助一些人,比如給和自己毫無關係的邢岫煙施以援手,雪中送炭,這種善心,她不願別人知道。金釵雪

裏埋,高貴如你,孤寂如你。

由寶釵我得到了很多啓發,就是小善與大善、感性與理性的區別。小善者,就是婦人之仁,表面會做出慈善狀,當真的事關自己利益時,便就不再理會,不願真心付出。寶釵則是君子之仁,這個有智慧的女子早就一葉知秋地參透世間沒有永久的繁華,便有言:“姨娘是深知我家的,當日我家也是這樣冷清不成?”今後,我知道了,做人應做大善者,並且不能被別人的小恩小善所迷惑。

迎春、妙玉、晴雯……這些女子,性格各異,像是讓作者寫活了一般。曹雪芹筆下,這些女子是那麼活靈活現,與當時的封建社會格格不入。評點四大名著,《水滸傳》中,女子要麼是水性楊花的,要麼就是“母老虎”;《西遊記》中,更是把女子塑造成一個個妖怪;《三國演義》裏雖不乏有許多美麗的女子,但終究是“禍水”……只有《紅樓夢》,在一個女人還在裹腳的封建社會,寫出了這樣的大觀園勝景——一個個姑娘。這本名著不僅是文學上的突破,更是社會思想上的突破。

也許第一遍讀此書的人會覺得《紅樓夢》的故事情節有悲有喜。但讀過多遍的人再去讀,便會覺得全書的格調都覆蓋着一層淡淡的憂傷。作者的“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便道出了這一點,這是對全書的最好總結,也是作者的寫實。從家族鼎盛到家道中落,從錦衣玉食到剃度出家。從荒.唐、叛逆的少年開始,他便痛恨官場的人浮於事,不屑於政治的僞善面目,但他的生活離不開這種官僚體制的供養,無奈之下,《紅樓夢》出於世。而無論那般生活,那種狀態,對社會的批判、不滿,在洋洋灑灑的文字間,都顯得那麼淋漓盡致。

一本紅樓,一世浮華,半生成夢,愛恨成空。一個個身影在我腦海中浮現,大觀園彷彿又回到了從前……

我坐於窗下,輕合書頁,長嘆一聲,感慨萬千。

翻開那泛黃的紙張,踏破時間的盡頭,回望那一段悽美而華麗的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落寞史。千古紅樓,夢迴一史,恩怨情仇,華門貴府,終究抵不過殘忍的現實,只留下那令人哀嘆的結局。

葬花·落淚·夢碎

落花是她的歸宿,流水是她的閒愁。

黛玉生來多愁善感,喜怒形於色。“花謝花落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大觀園內的歡聲笑語,姐妹間的無端誤會,冬日裏的冷露寒風,花園裏的飄零紅雨,都能勾起她的無邊愁緒,使她淚如雨下,不顧蒼苔露冷,花徑風寒,獨立於花蔭下,黯然神傷,春花零落成泥,她灑下幾滴淚水,這纔有了“花魂點點無情緒,鳥夢癡癡何處驚”。

她擁有最真實的情感:贈絹,她驚喜癡迷;憶絹,她沉吟思索;焚絹,她心碎惘然。她不在乎什麼功名利祿,也不喜歡爾虞我詐,至始至終不過有一顆心、一個寶玉和一段情罷了。黛玉可以啓動這充滿憧憬的小舟,卻無法,也無力將它送到幸福婚姻的彼岸。現實總是無情地一而再再而三地擊碎她的美夢和空想,給她帶來無限的折磨和辛酸,讓她在感情中走投無路,最終只能“焚絹斷魂”……

興榮·衰落·驚夢

曾經富裕華貴的賈、史、王、薛四大家族,卻淪落至衰亡的地步。說到底,不過是因爲逐漸失去了權勢罷了。在歷史的長河裏,“你方唱罷我登場”,這實在是屢見不鮮。元妃死,北靜王府失勢,一切早就成了定局,註定封建家族爲利益聯姻,大家運命相連,一榮皆榮,一損俱損,必然衰亡。

如夢·如幻·夢醒

濃墨重彩,精心細刻,人物的種.種性格特徵如星星點點的雪花,悄悄地融入每一位讀者的心中。曹雪芹先生傾盡了畢生的心血,創作出令人拍案叫絕的鴻篇鉅製,既滲透了宋詞的深情綿邈,以及如夢如幻的意境;又有元曲的雅俗共賞,以及清新真切的境界。這部著作爲我們展示的寥廓、充實而又絢爛的世界無不引人入勝!貴族世家的敗落,青春活力的生命,舉世無雙的美好情感被悲劇所吞噬,紅樓一夢醒來後,卻發現茫然無措、無路可走了。

紅樓深深,一夢煙雲,恰如紛紛揚揚的雪花飄落在潺潺作響的生活溪流中,化了,不見了,卻久久不能忘懷。漫步紅樓,美不勝收,歷史霧靄數重重;紅樓一夢,太虛幻境,芸芸衆生皆是空。

傳統·品讀·傳承

輕輕合上書本,低頭淺笑,思索……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除了諷古說今的《紅樓夢》,還有氣象渾厚的《唐詩》,有清麗婉約的《宋詞》,有雅俗共賞的《元曲》,有獨具韻味的《四書五經》,有膾炙人口的《三國演義》,有隱惡揚善的《水滸傳》,有奇異瑰麗的《西遊記》……無不令人驚歎!而這些先人留下的千古名作,象徵着中華傳統文化脈脈相承,永不停息地走在前進的道路上。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堅持品讀經典,學習傳統文化,將中華傳統文化繼續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紅樓”是值得我們品一生的作品,每閱完一次都有不同的感觸。經典的魅力也就在此處之中。“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這是寶黛之間的癡癡所愛,而寶釵之間的又有幾人能看懂;金陵十二釵有又幾人享受人間之美;賈、史、王、薛四大家族又能興盛多久;這是時代鑄下的悲劇!

閬苑仙葩是他們的開始,一個愛惜女孩,批評程朱理學,一個生性孤僻,多愁善感。初次見面就互相吸引,寶玉爲林妹妹摔玉而到黛玉焚詩歸魂,這都是寶黛的所愛所恨的愛情。寶玉含着玉石出生,受賈母的百般疼愛,遊於溫柔富貴鄉,專愛作養脂粉,親敬家裏姐妹和丫鬟。他重情不重禮,批判程朱理學,喜愛性情文字,這也是與黛玉心有靈犀的初衷。在人間看盡了愛別離,萬念俱空,了卻塵緣,跟隨一僧一道出走,““究竟是到頭一夢,萬境歸空,”的結果。 這是多強烈的對比。“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似姣花照水,行動似弱柳扶風。”的黛玉傾城傾國容貌,兼有曠世詩才, 最富靈氣的女子形象。從小的書香薰養,琴棋書畫樣樣的才女,而最終也落得爲愛殉情的結局。聰明清秀的她也受賈母疼愛,孤高自許,在那人際關係,賈寶玉成爲她的知音,遂把希望和生命交付於寶玉的愛情中,我行我素,用尖刻的話語揭露着醜惡的現實,以高傲的性格與環境對抗,以詩人的才華去抒發對自己命運的悲劇感受,這是她個性格。最終的爲愛現身,今生在賈府流盡了這一生的眼淚報答寶玉,這也完成最初的心願。這一繞人心絃的愛情令人羨慕也爲此深深感到遺憾,在這一社會背景下,結局也應是註定的。曾經在一起的時光的,他們在人生理念上,他們是反抗封建禮教的同盟,是自由戀愛的堅定追求者,這樣一致讓他們更爲之瘋狂,但在封建禮教的生活下他們的愛情註定是扼殺的,無論過程是多麼美好。這也揭露了封建社會的種.種黑暗和罪惡,及其不可克服的內在矛盾,對腐朽的封建統治階級和行將崩潰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諷刺着封建的殘暴。

位於金陵十二釵之九 的王熙鳳,“粉面含春威不露,丹脣未啓笑先聞,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她一生精明而自己的命卻是那麼的輕薄。身處在大世家族,她善於察言觀色、機變逢迎,心思縝密,處理事物也是得心應手。但心狠手辣的處事手段,在背後受到僕人的譴責謾罵,對她充滿怨恨。她對於劉姥姥的態度卻不同,以致最後能把巧姐交給劉姥姥撫養,這也許是上天對王熙鳳的唯一照顧。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不缺王熙鳳這樣的人,封建權財,人吃人的形象難道還少嗎?最終卻落得個“機關算盡太聰明明,反誤了卿卿性命”,淒涼的死去,那個時代人物典型的真實性,也反應了那個時代的風氣。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與黛玉並列爲金陵十二釵正冊之首、羣芳之冠的寶釵。她容貌柔美,不遜於黛玉,舉止嫺雅,博學多才,善解人意,是王夫人心中兒媳的不二人選。寶釵是封建禮教中的傳統女子形象,知書達理,修煉自己的品格,善意待人,曾出錢出物爲史湘雲設東擺螃蟹宴,解決了湘雲貧寒、勢單卻要請客的困難;照顧命運坎坷的香菱,使香菱免受欺負;暗中幫助家境貧寒的岫煙,一針一線地爲她着想。這一性格的她也喜歡寶玉,一心爲他,寶釵之間的“金玉姻緣”在最後形成,但沒有維持多久寶玉就看破紅塵出家,只剩下寶釵和腹中胎兒這一悲劇。曾與寶玉在賈府的相處,瞭解寶玉,日子很快樂,和林妹妹的寫詩較真也讓生活變得有趣,但最後寶釵歷盡世態炎涼,嚐遍人間甘苦,苦修苦煉,這是封建制度下的時代所促成的,它的本質被曹雪芹注入了紅樓中,

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機。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紅樓中的事事物物,是時代的結晶,反映封建的興衰敗亡。其中的性情只有我們自己去體會,值得去嘗的經典。

誰說水中月?誰念鏡中花?誰吟閬苑仙葩?誰道美玉無瑕?皆是他!他寫“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他就是《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

曹雪芹在《紅樓夢》裏將詩詞之美一一呈現在我麼面前,讓我們體會到了其中的精髓。在四十回時,他將李商隱那首《宿駱氏即懷崔雍崔兗》中的“留得枯荷聽雨聲”,改爲“留得殘荷聽雨聲”,加上了自己的見解。我和媽媽捧書品味時,被他所說的吸引住了。爲什麼要改變一個字呢?這究竟是一種怎樣的聲音呢?不由分說,我們便來到了公園。

灰濛的天空牽着晶瑩的雨滴如期而至,一滴一滴地打在殘荷上,殘荷像舞娘似的,跟着雨滴的節奏搖曳着,舞動着曼妙的身姿。我們剛到公園的荷花池,便看到這樣一幅景象。我走到欄杆邊,聽着雨打殘荷。“叮咚、叮咚······”這聲音好似樂手彈颳着豎琴,此起彼伏。每一聲,都有它獨特的韻味;每一聲,都有一個不同的故事;每一聲,都在書寫屬於它們的傳奇。悠揚而寧靜。我們彷彿經歷了這聲音的洗濯,心靈變得更加澄澈。我們聽着這天籟之音,誰都不願離開,只願留下心底那片空靈和寧靜。

殘荷雖然外表不再是美麗,這聲音卻愈加空靈。因爲殘荷的中心是空的,而枯荷卻不是,發出的聲音自然沒有殘荷好聽,這也是爲什麼林黛玉不肯拔去殘荷的原因吧。然而,雨打殘荷,在空澈靈動之餘,亦別有一番悲悲切切,聽來悽婉之至。林黛玉之所以鍾情至此,怕是她性情使然,也反映了悲觀的人生的態度。

詩詞美不但是《紅樓夢》的一大特點,服飾美也是其代名詞。

讀到第三回時,曹雪芹寫王熙鳳頭戴八寶攢珠髻,綰朝陽五鳳掛珠釵。我疑惑起來:什麼是珠髻?什麼是珠釵?我們便上網搜索資料。突然,我看見了一幅仕女圖,媽媽指着仕女圖中的頭飾說:“溥柔,這上面的是珠髻,下面的是珠釵。”只見圖中的珠髻和珠釵上都鑲滿着寶石,閃着熠熠的光,精美極了。我對古代人民不禁肅然起敬,他們居然能用手工就做出一個巧奪天工的精美飾品,這些都是他們智慧的結晶。

爲了更加理解《紅樓夢》,我還看了87年電視劇版《紅樓夢》,真實地還原了《紅樓夢》中的每一個場景。詩詞美、服飾美都得到了傳神的詮釋,富麗堂皇。

古代文化的魅力,古代風俗的美麗深深感染了我。詩詞之美、人物之美、服飾之美,建築之美無不反映了古代人民的勤勞勇敢和聰明才智。漸漸地,我成了一個“紅粉”。我每次捧起《紅樓夢》都有新的體會,新的領悟,新的收穫。

?紅樓夢》,已經成爲我們心中不可磨滅的記憶,不可複製的經典。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一開篇,作者就給予我們一個神祕的印象。前世的情緣,後世來還。大多數讀完這本書的人或許都懷有一份感嘆,感嘆結局的悲哀。黛玉無可奈何,抱憾而終;寶玉窮困潦倒,看破紅塵。

書中以林黛玉和賈寶玉坎坷的愛情故事爲主線,用賈府的興衰作爲背景,通過它,揭示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透露出作者心中那份不滿與憤怒。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林黛玉。她從小體弱多病,造就了她倔強、孤僻、特立獨行的個性。但她的詩情畫意和聰明靈秀總是不斷的吸引着我。她每次與姐妹們作詩賞畫,總是那麼的才氣逼人。她總幻想着與賈寶玉的愛情有朝一日獲得認可,所以當她的愛情幸福被扼殺時,她表現得那樣的勇敢、決絕。而最讓我憐惜的,是她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

一直以來我都認爲,薛寶釵是一個既冷酷又自私的人,但讀完這本書,我不禁開始同情她。她很善於處理人際關係,和各方面的人保持着一種親切自然、合宜得體的關係。但她也是一個典型的服從者,這是悲哀的,一生都被別人的看法所支配。與林黛玉相比,就顯得更加悲哀,因爲林黛玉追求了自己的幸福,並且得到了那份真誠的感情。而寶釵的一生“愚昧和不自知”到頭來,只能任由生活來將她深深埋沒。

我感嘆寶玉和黛玉之間的愛情悲劇,佩服那些敢於與封建鬥爭的人們,同情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

“假亦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紅樓夢》如此的讓人捉摸不透。

暑假的一箇中午,我坐在家裏的陽臺邊,刺眼的陽光透過玻璃窗折射到屋裏,我想趁着這個好天氣,再仔細看一看《紅樓夢》。

?紅樓夢》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難得的悲劇小說。

我打開《紅樓夢》,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左半邊那一個個花容月貌的女子,有林黛玉,薛寶釵,史湘雲等等。黛玉柔弱高潔,多愁善感:寶釵端莊大方,豁達穩重:鳳姐八面玲瓏,潑辣幹練。他們的一舉一動便是大觀園最靚麗的風景!

我認爲林黛玉是小說中最有魅力的靈魂人物。

她聰明伶俐,才思敏捷。9歲已讀完了《四書》,進賈府後與姐妹們一起讀書,同師同教,依然出類拔萃,可見天分之高。她每次寫詩總是“一揮而就”或者“也不思索,只筆一揮,就有了一首”。

她命運多難,體弱多病。小小年紀,父母先後去世。受賈母憐憫,將其接入榮國府,過着寄人籬下的生活。

她孤高自許,目下無塵。她追求着自由的、不拘禮法的生活,但她看不到夢的不現實,她還是那麼天真率直,這使她很難融入周圍的生活中去。她追求人生的真、善、美,討厭這世上的虛僞與狡詐!那個黑暗的時代容不下清清白白性格鮮明的她!

於是,一切終究成了悲劇……她懷抱純潔的愛和對世俗的怨恨永遠離開了人世。我讀着讀着,眼淚止不住的流了下來。

我靜靜地合上書本,朝天邊望去,黛玉她在天上是哭還是笑?是愛還是恨……

讀紅樓夢的心得體會800字篇4

一次偶然的邂逅,翻開了《紅樓夢》,於是我認識了她——林黛玉。她,讓我深深的震撼,寶黛空前絕後的愛戀,流傳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貶。普天之下,又有誰有這資格呢?從那以後,黛玉姐姐的影子就盪漾在我心裏,來來回回,隱約中似乎聽到她嬌弱的喘息,腦海裏是她傷感的容顏,帶着一分憔悴卻萬分迷人。她落淚,因爲只有放縱的哭過後纔會更舒展,笑容纔會更加綻放。閉上眼彷彿看見了他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閃爍着點點淚光,讓人沉迷其中,爲之動情,不能自拔。

常聽人評價黛玉“小性子”甚至“心胸狹窄”,可我不這麼認爲!因爲在這背後,只是因爲她太在意寶玉了,因爲愛的深、愛的切,所以不能不介意。我總覺得寶玉給黛玉的時間太少,黛玉的心太細膩,而寶玉卻體會不到。在她某個抑鬱的瞬間,心情像是走丟的小孩沒了方寸,寶玉不該到來的問候會被她駁回,狠狠的、兇兇的,卻是無心的,不是不接受,只是因爲太難受,於是她只有用詩來發泄內心醞釀已久積壓不了的情感。

詩,是她美麗的靈魂,是她精神的寄託。每當讀到她的詩,總有振人肺腑的感覺,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像是一把尖銳鋒利的刀,深深地插入了讀者的心裏,讓人有至窒息的幻覺,無形之中像是有誰掐住了自己的喉嚨,掙脫不了的傷感,只能不情願地放下書,讓自己慢慢地清醒過來。記得她的《葬花詞》:“依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花依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讀完後像是被萬箭穿心,肝腸寸斷般的陣痛。

她的淚,像涓涓細流一樣潺潺流動,匯聚成一泓清泉,澄清着她的悲劇。她哭泣,因爲她太委屈,她是悲慘的、是值得人們憐憫的,她和寶玉的愛情在那樣的社會是不被容許的。她對寶玉太癡情,她一生無限傷感,然而臨終前她笑着喊“寶玉,寶玉……”然後她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雖然她的故事結束了,但是給我留下了萬千思念,合上書想要把這份內心的塵埃封住,但一閉上眼,那段應該被禁錮的傷感像塵埃一樣在空中飛揚、旋轉、舞動。

讀紅樓夢的心得體會800字篇5

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題記

紅樓夢一夢古往今來,賺得了多少嘆息,多少惆悵,可是又有誰讀懂了曹雪芹背後的淒涼,午夜夢迴他是否會想起自己的年少,想起那大觀園的喜怒哀樂,然後輕輕一聲嘆息,面上平靜如初,實則內心百般波瀾。

有友人問我,在這本書中你認爲曹雪芹更偏愛林黛玉還是薛寶釵?我輕笑不語,其實無論是黛玉還是寶釵都不過是那顆頑石命中的一片浮雲,片刻間便煙消雲散,乾淨的不留下一絲痕跡,無論當初發生了什麼,都是對的,可如果一旦結束便真的是結束了。

都說紅樓夢最著名的便是那一首“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是呀!全書寫的都是荒.唐的言辭,卻浸透了作者辛酸的眼淚!都說作者迷戀兒女癡情,可又有誰能真正理解書中的意味?“荒.唐”不僅指作者在書中引出了“煉石補天”“青埂峯”等荒.唐故事,而是指出全書描寫的當時社會的腐朽,殘酷,互相傾軋以至於走向滅亡的道路。這書不僅是曹雪芹對而是生活的迫憶,更是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和諷刺,“無材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此係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作者借頑石說自己不能匡時濟世,被棄置世間,半生潦倒,一事無成,所謂無才,貌似自慚,實則自負,是作者憤激之言,是一種“縛將奇士做詩人”的慷慨;以頑石爲喻,表現自己不肯隨世俗同流合污的傲骨,作者把那塊石頭稱爲“頑石”也大有深意。頑石的特點便是棱角分明,執拗死硬,毫不通融。人如果具備這種品格就必然同當時那個黑暗卑劣的社會不相融,那這個社會就一定會排斥他。作者自己深深懂得他絕不是爲了給世人消愁,解悶兒來寫這部書的,而是把自己一生“歷盡離合悲歡炎涼世態”的經歷,加以藝術的概括和提煉。塑造了衆多類型的人物,來表明他對人性和社會的認識,寄託他難以言語的感慨,既是讚歌,又是悲歌輓歌。

作者是以淚和墨寫下這本書。作者擔心他這部嘔心瀝血之作不被後人理解,預料到有人會嘲笑他愚癡。百年後世人對紅樓夢可謂是褒貶不一,魯迅先生說《紅樓夢》:“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祕事。”可是無論怎樣,認識任何一個事物都必須要有辯證統一的眼光,堅持一分爲二,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但《紅樓夢》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癡。

讀紅樓夢的心得體會800字篇6

?紅樓夢》,一部含笑的社會人生悲劇,反映了一個封建大家族的方方面面,是一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高度結合的偉大傑作。賈寶玉,一個號稱怡紅公子的靈魂人物,從小和衆多女子們天天在一起吟詩作對,然而在衆多金釵之中,有兩位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寶釵和林黛玉。

林黛玉生性孤傲,多愁善感,可賈寶玉偏偏就是喜歡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騙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黛玉聞訊氣死。儘管高鄂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讓黛玉死了,管她登仙還是辭世,至少她別了寶玉,很好很好。

我不是天生喜歡看別人的悲劇,只是覺得對於黛玉這樣一個脆弱的封建少女來說,死是她的解脫,是她所有悲劇的終結,是她的幸福。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

也許黛玉確實應該淚盡證前緣,這樣不是更好嗎?她牽掛着寶玉,用她全部的熱情爲這一知己痛哭,懷着深深的思念,這樣的死,何嘗不是高貴神聖的。所以能帶着回憶離開他,是一種幸福。看看寶釵的下場,更不得不說黛玉是幸福的。以前我是很討厭薛寶釵的,到最後的成親,我一直都覺得她是一個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現在,我竟然不由得同情她了。

其實細想起來,她的悲劇也許比黛玉更令人嘆惜。如果賈府不倒,寶釵至少沒了丈夫還有富貴,但如今呢,賈府已經淪落到何等地步,做寶二奶奶還有何等意義呢?沒有幸福的生活,沒有丈夫的關愛,獨守空房,難道不是更大的悲劇嗎?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

在這樣一個封建社會,大觀園中的男男女女們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雖然林黛玉琴棋書畫無不精通,才情氣質人人誇讚,可到頭來,年紀輕輕就鬱郁而死;寶釵凡事穩重,識大體,詩詞賦會樣樣精通,原是金玉良緣,可偏只念木石前盟,可嘆端嫺處子,到底誤終生;迎春才貌雙全,可嘆卻遇中山狼,一味驕奢淫蕩,嘆芳魂豔質,一載去悠悠……才情萬種的紅樓兒女們散的散,去的去,曾經的繁華人生如一場夢!

林黛玉和薛寶釵都只是封建禮教的犧牲品而已。而曹雪芹先生也正是想抨擊當時封建禮教的罪惡,並非單單描述劇中人物性格的悲劇,愛情的悲劇,則是反應了一個時代悲劇和社會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