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抗擊疫情的心得多篇

抗擊疫情的心得多篇

抗擊疫情的心得篇1

(一)最不“災難”的災難

疫情來得悄無聲息。

彷彿在一夜之間,窗外的世界變得陌生了。昨日還在院中嬉笑打鬧的頑童轉眼便不見了蹤影。厚重的雲層將陽光遮蔽,只留下一片讓人抑鬱不已的灰白。

或許很多人內心仍然不願意承認,但是,這就是一場災難。

它不同於地震、海嘯那般猛烈,但,它就這樣悄無聲息地奪走了我們生活中的安寧與歡樂。

商場停業、交通關閉、學校停課......這場災難帶給我們的是健康、精神與經濟的三重打擊。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災難”似乎與“死”、“亡”等詞彙一樣,是一個十分忌諱而不能被隨意提起的詞語。

然而,正是這些忌諱,充當了人們逃避現實的藉口。於是小部分人開始自我麻痹,他們仍不願意接受自己的美好新年、出遊計劃亦或是日常生活被這樣看不見摸不着的東西所擾亂的現實。

殊不知,“夫禍患常積於忽微”。災難正是如此,你越是不願正視它,它來得越是氣勢洶洶。

我們,只有先面對災難,纔有機會戰勝災難。

(二)我與別人

湖北紅十會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捐贈物質承載着溫暖與善意從四面八方被送到了紅十會。那些大都是醫院所缺的防護物資,是無數醫生與病人的希望。而這些物資被收了,卻在倉庫堆積如山,因爲人手不夠;醫生們排隊來領物資了,卻幾個小時都領不到,因爲現場混亂、手續繁瑣。在這樣的非常時期,這樣低下的工作效率,當然會引發大家的口誅筆伐。

可真正應該引人深思的,是接下來工作人員的這句辯解:

“我們只負責收,不負責發。”

兩個“負責”,將責任理得清清楚楚,卻又將責任推得乾乾淨淨。

這將我的思緒一下子拉回到國小----那個我們都以自我爲中心的年幼時期。我仍然忘不了班長回絕我時那冷冰冰的語氣:“我只負責登記遲到,不負責幫你解釋原因。”

聽啊!多麼的如出一轍。

可那時的我們終究只是一羣只會想着還有多少糖果的孩子,而孩子的言行並不能代表什麼。然而,可悲的是,在有些人身上,這種“獨善其身”的思想那怕過了五年、十年甚至終其一生也仍然無法改變。更可悲的是,在幾乎每個人的身上----包括我自己,這樣的想法都或多或少若隱若現地存在着。

我不願意將其簡單地定義爲“善惡”。

誠想,若是一位生命垂危的病人躺在他們面前,那麼他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將物資送出。可問題在於,哪怕僅僅只有一牆之隔, 只要他有一絲機會對醫務人員的奔波視而不見、對病患的呻吟充耳不聞時,他首先想到的便會是“這樣做會給我帶來什麼麻煩”,而不是“我這樣做會給別人帶來什麼幫助”。

這便是“利己主義”。

“利己”,並不是誰的罪過,因爲它是所有生物的本能。也正是由於這種本能,我們的祖先才能在自然界殘酷的生存鬥爭中勝出。

而這種本能在擁有十四億人口的中國容易被放大。的確,衆多的人口給予我們無窮的推動力,可它同樣會淡化每一個人的責任意識,它給了很多人一個逃避的藉口,那便是:我不去,還有那麼多人可以去呢。

當一個團隊足夠龐大,每一個隊員與團隊的奮鬥目標之間的距離便會無形中被拉大。

然而,這個時代需要我們跳出那個“小我”的世界。“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世界就是千千萬萬個體組成,我們都是世界的一部分。

它不需要每個人都兼濟天下,但它要求每個人都不只滿足於獨善其身。爲了生存而鬥爭的年代早已過去,如今的我們,需要時時提醒自己的是,在那個屬於“我”的世界裏,添上一個“別人”。

添上一個“別人”,我們就有了更多的責任感,不問得失;添上一個“別人”,我們就會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不怕麻煩;添上一個“別人”,就是更大的善意,更多的擔當。

此時,我的腦海中出現了很多人的身影:

那些偉大的醫護人員,穿着笨重的不透氣的防護服,不能上廁所穿着紙尿褲,爲了省一套防護服而多上幾個小時班,一個多月輪軸轉沒有一天休息;

那個郊區的菜農,在寒冬裏踩着裝有24箱蔬菜的三輪車,不會用導航,一路問路,一天奔波,終於將自家的新鮮蔬菜送到武漢一醫療隊入住的酒店,只因他心疼醫護人員日夜操勞吃不好睡不好;

那些守在各個交通要口的交警,冒着被感染的風險給來來往往的車輛上人員查體溫;而在一個高速收費站,一名男子跳下車,給交警遞過來一箱從尼泊爾人肉揹回來的口罩,丟下一句“我們都是中國人”就匆匆離去。

看,當“我”的世界裏多了一個“別人”,似乎也不是那麼壞。

(三)你以爲的你以爲

疫情至今,有一個現象讓人印象深刻。

當得知有500萬人離開了武漢,一些微信羣裏開始出現了對武漢人甚至是湖北人圍追堵截的行爲,甚者是公開他們的身份信息,對他們進行人身攻擊......彷彿這場疫情傳播是武漢人蓄意製造的一樣,彷彿他們是罪人,而不是受害者。

這一幕像極了小時候坐在電視機前的我們,見到動畫片裏的大灰狼便覺得狼是這個世界最醜惡的生物,而看到機智可愛的綿羊便認爲羊是最可愛的天使。

那時的我們,對自己的想法深信不疑。

記得柴靜在《看見》中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在2007年陝西發生的“野生華南虎照”事件中,聲稱自己拍到了虎照的農民周正農在面對質疑時迴應:“如果虎照是假的,我願意把我的腦袋砍下來”。而“打虎先鋒”,中科院植物學家傅得志則直言:“用我的頭作擔保,虎照是假的,當地絕對沒有超過十公分的樹葉”。這個植物學家判斷虎照是假的依據是照片中的樹葉超過了十公分。後來的結果大家也都知道了,虎照當然是假的,而人們卻也在當地找到了不少接近二十公分的葉子。

不僅僅是他們,這起事件中的人物在面對採訪時說得最多的一個詞便是“我認爲”,或是“我覺得”。而在被問及他們是否曾嘗試去弄清真相時,卻都一臉茫然地搖搖頭。

這不僅使我想到了今年十分流行的一句話: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可“我覺得”的便一定是對的嗎?

正如柴靜在文中所總結的那樣:中國人思維最大的特點便是缺乏精確性。當我們的內心開始認定一種觀點時,便會對此深信不疑。然而這種觀點或結論的來源往往是極其隨意的,就如因爲灰太狼而討厭狼,或是因爲別人對自己的一次出言不遜而將前定義爲“壞人”,亦或是因爲一次不太理想的成績而將某位同學定義爲“學渣”。然而,這一個又一個的定義無不帶着個人的主觀偏見,難以做到客觀公正。

“新冠病毒”不是所謂的“__病毒”,而需要爲此承擔責任的是“一些人”而不是“武漢人”。

在疫情的浪潮下,輿論變成了一種極易傳染的情緒。這時的我們無疑需要保持冷靜,理性地看待與分析一切事情,不要被“你以爲的你以爲”所矇住了雙眼。

(四)結語

或許,不可避免的,這社會仍存在着利益之間的爾虞我詐。但是,當災難真正降臨時,人們卻空前地團結在一起。

截至2020年2月13日,全國各地已派出兩萬多醫護人員支援湖北,來自四面八方的180多支醫療隊奔赴武漢和湖北其它地區,以一省包一市的方式有序開展醫療救治工作。這就是讓人驚歎的中國速度和中國力量。

疫情帶給我們災難。可疫情的發展卻也將我們的問題暴露出來,給予了我們一個反思與糾錯的機會。而人們也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糾正中,創造了一個個更美好的明天。

抗擊疫情的心得篇2

“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近日,再次對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做出重要指示。“順境逆境看襟度,大事難事看擔當。”面對依然嚴峻複雜的疫情形勢,九千多萬黨員必須挺身而出、迎難而上,用實際行動凝聚起戰勝疫情的強大力量。

內化“有我在”的擔當。“疫情在哪裏,黨員領導幹部就要戰鬥在哪裏”“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勇擔重任,確保按時保質保量完成任務”“我自願報名申請加入新型肺炎防控一線。不計報酬,無論生死”,一句句鏗鏘誓言無不詮釋着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和使命擔當。“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每位黨員都必須做到“聽黨話、跟黨走”,令行禁止、聞令而動,敢於在急難險重面前挺身而出,甘於做普通人不願做、做不到的事,以“有我在”的擔當築堡壘、爭先鋒。

優化“打勝仗”的能力。黨員幹部要當“阻擊戰士”,就必須苦練“殺敵”本領。突發疫情即難又險,不能性情用事,不可習慣思維,必須科學防治,精準施策。首先要追本溯源,全面瞭解病毒的“前世今生”,掌握基本的病毒傳播途徑、發病特徵、控制方法,摒棄“感覺”,使用科學;要精準補位,哪裏有短板哪裏就要有補充,你可以選擇“土味宣傳”“硬核操作”“暖心行動”,亦或是現場救治、科研攻堅,有了迎戰的能力基礎才能在關鍵時刻“站得出來、衝得上去”。

外化“讓我上”的從容。身患漸凍症,仍持續奮戰一線的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帶頭夜以繼日奮戰,開創中國基建速度的火神山醫院建設黨員突擊隊;堅守管控一線,舍小家、爲大家、阻擊疫情擴散的鎮村幹部;走街串巷做宣傳,帶頭示範不聚集的黨員志願者。一封封請戰書,一個個忙碌的身影,一件件感人的事蹟在向九千多萬黨員召喚,疫情事關你我,黨員更應“出戰”。即刻行動、逆行而上、站“疫”到底,讓“我是黨員,讓我上”響徹抗疫一線,讓黨旗在防疫一線高高飄揚。

抗擊疫情的心得篇3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戰役形勢嚴峻,作爲組工幹部,越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越要衝鋒在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爲踐行初心使命的試金石和磨刀石,迎難而上,主動擔當,用實際行動詮釋誓言、彰顯本色。

戰“疫”正酣,我們一刻不停。這是一場大戰、硬戰、持久戰,組工幹部取消休假,全員投入,動員、協調、統籌、管控、服務……我們組工人始終把疫情當作考驗,堅決服從安排、主動服務防控大局。白天到鄉鎮(街道、園區)、村(社區)開展巡迴督導指導,宣講防治知識,落實防控政策,做實做細羣衆工作。晚上梳理情況,反饋問題,推動整改。我們在抗“疫”一線不忘初心,在疫情防控的實戰、硬仗中踐行使命,始終牢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面對戰“疫”,我們一步不鬆、一刻不停,因爲我們是組工人。

戰“疫”路上,我們一往無前。作爲組工幹部,我們始終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責任擔當,快速響應、迅速行動,上下一盤棋,齊心協力戰鬥在防控一線。面對每一項防控重點任務,組工幹部總能第一時間到崗到位,基層疫情防控工作力量更顯“硬核”。面對來勢迅猛的疫情,組工幹部加班加點,堅決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區、不放過任何一條線索,全面築實築牢防線,全力守護好羣衆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一句“我是黨員,我先來”涵蓋了所有。這一路上,不曾觀望彷徨,不曾遲疑退卻,不曾駐足離開,唯有堅守;這一路上,從未停歇,寧爲“逆行者”而“終不悔”。

戰“疫”一線,我們一“網”情深。“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我們忘不掉,一個個紅色的身影逆流而上,一份份請戰書飛向一線……疫情肆虐之際,便是組工幹部發起衝鋒之時,與時間賽跑,搶抓疫情防控關鍵節點,是職責所在。組工幹部積極下沉網格一線,成爲“紅色代辦員”“紅色服務員”,對疫區返鄉人員實施嚴格隔離措施並送去生活關懷,讓人民羣衆時刻感受到黨組織就在身邊,黨員幹部就在身邊,讓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一線高高飄揚。我們知道,只有擰成一股繩,才能爲築牢生命防線跑出更快加速度,疫情不散,我們不退,等打敗了疫情,我們再好好陪陪老人、孩子。

戰“疫”到底,我們一定能贏。“疫情一日不除,戰鬥一刻不停”,疫情就是戰場,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組工人前進的步伐。只要我們堅定信心、衆志成城、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在疫情面前不退縮,在關鍵時刻衝在前,逆向而行不惜代價、防控疫情不避艱辛,用實際行動詮釋組工人的初心,用鐵肩扛起使命,我們就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我們相信,冬盡春來,戰“疫”必勝!

抗擊疫情的心得篇4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5月27日,由8名隊員組成的2020珠峯高程測量登山隊隊員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峯頂峯。消息傳來,振奮人心。旗幟引領方向,榜樣引領力量。測量隊員們以實際行動書寫的至誠報國、勇擔使命、敢闖敢試、勇攀高峯、無畏前行精神,告訴我們什麼是黨和國家需要的黨員、幹部和人才,黨和人民期待的黨員、幹部與人才是什麼樣的。

家國情懷,是測量隊員們的精神支柱。登頂珠峯,不僅需要兩三年時間的準備,也不僅僅是登頂的征服感和歡愉,更爲重要的是代表着國家的科技事業發展水平,代表着中國證明國土領土完整的尊嚴,也是中國向世界展示國家綜合實力、科技力量和的體現。對測量隊員來說,登頂珠峯,意味着需要克服極端天氣,需要經歷冰雪嚴寒的考驗,更需要面臨雪崩等危險,可以說,測量隊員是抱着忠誠於黨和人民事業、無畏犧牲、報效祖國和爲“國家榮譽”而去的。其中蘊含的愛國情懷和使命感召,是激勵我們踐行報國之志的強大動力。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昂首邁向實現偉大復興的征途中,須要我們永葆炙熱初心,把“個人夢”自覺融入到“中國夢”中,不斷涵養愛國之情、樹牢強國之志、激發報國之行,將個人的奮鬥目標、前行步伐、創新創造成果印刻在推動改革發展的歷程中,以實際行動建功立業新時代、再創佳績攀高峯。

“人生在勤,勤則不匱。”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一次次測量珠峯高度,靠的是奮鬥。翻越崇山峻嶺、穿行大漠戈壁,複測珠峯、南下極地……測量隊員們不僅完成了一次次珠峯的測量,也爲國家完成了許許多多的重大工程測量任務,他們付出的不僅是汗水,有的測量隊員還付出了寶貴生命,靠的是無畏前行、矢志奮鬥的精神。他們用實際行動,書寫了新時代勇於擔當、矢志奮鬥的樂章。“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爲不成”。當前,由於受到疫情影響,給經濟發展帶來新挑戰,也給推動改革發展帶來許多不確定的影響因素。這就需要我們,要涵養攻堅克難的勇氣、涵養“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膽氣,面對危險不退縮、面對困難不畏懼、面臨問題不逃避,立足本職崗位,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專心致志謀發展、凝神聚魂幹事業,爲決戰決勝凝聚力量、貢獻才智。

“奉獻乃是生活的真正意義。”測量隊員們攀登珠峯再次開展珠峯高度的測量,不僅是自強不息、敢爲人先的攀登精神體現,也是腳踏實地、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體現,更是堅守初心、無私奉獻的價值精神體現。新時代、新使命,新徵程、新作爲,需要我們在幹事創業中,踐行和發揚測量隊員身上勤奮敬業、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始終保持一往無前的定力,根除急功近利的思想,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須有我”的精神,愛崗敬業、實幹苦幹,甘於吃苦、甘於奉獻,勇闖新路、創造高峯,在爲民服務路上不負韶華、不辱共產黨人的初心與使命。

啓事在教誨,成事在榜樣。測量隊員們用實際行動譜寫的“熱愛祖國、忠誠事業、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我們廣大黨員幹部學習、發揚。昂首進入新時代、信步踏上新徵程、盯緊瞄準新目標,我們要以測量隊員們爲鏡,自覺對標、自省,找準差距和不足,增強信心、凝聚力量、明晰方向,在新時代壯麗征程中堅定信念、迎難而上,勇於擔當、無私奉獻,勇創佳績、再攀高峯,書寫無愧時代、不負人民的佳績。

抗擊疫情的心得篇5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全國346支醫療隊、4萬多名醫務人員火速馳援湖北,與當地的醫務人員一起並肩作戰,全力開展醫療救治工作,爲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出了突出貢獻。而在這些白衣天使中,有一部分是編外人員,也就是我們通常講的“臨時工”。戰“疫”是一場大考,這些逆行的編外人員以青春和熱血,交出了合格答卷。

“儘快出臺關心關愛一線醫務人員的政策措施,幫助大家解除後顧之憂,確保大家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工作中。”書記的重要講話,代表了黨和國家對奮戰一線的醫務工作者的關懷,如一縷春風吹遍神州大地。各地紛紛出臺相關“硬核”獎勵政策,爲馳援湖北的'醫務人員中的編外人員落實事業編制,引來叫好聲一片。

你爲英雄繫上“保險繩”,我們爲你點贊!非事業編制的援鄂醫務人員劉云云、王玲、楊智鴻三人,在收到該縣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關於同意聘用劉云云等三位同志爲我縣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通知》後,激動不已,倍受鼓舞倍感振奮,感嘆道:“感謝縣委、縣政府的激勵與關懷”“莫大的榮光啊,必須擼起袖子加油幹”“以後定會更加努力工作,不辜負各位領導對我們的信任和栽培……”3月5日,來自貴州遵義的杜富佳等25名援鄂醫療隊員接到通知,已直接被聘用爲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這種直接給英雄繫上編制“保險繩”的“硬核”做法,極大地激勵了他們以更積極飽滿的狀態繼續奮戰。

你給英雄吃下“定心丸”,我們爲你喝彩!按正常入編流程,程序複雜,且有時往往爲爭一個編制崗位,“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但針對馳援湖北醫務人員中的編外人員,廣州市啓動了“綠色通道”,目前44名無事業編制的赴湖北醫療人員已經全部火線入編。珠海市衛健局除了徵求當事人意見,當事人提供姓名、性別、原單位名稱和職務外,納入事業編的其餘一切手續減免,其它信息和手續待回珠海後即補辦,就連徵求當事人意見,也僅是通過微信或短信聯繫確認。這種直接給英雄吃下“身份”“定心丸”的“硬核”做法,使戰“疫”人員工作更加安心。

你讓英雄端上“鐵飯碗”,我們給你掌聲!來自珠海中西醫結合醫院的護士葉夢珠,在收到從合同工轉爲在編職工的消息後說,“真沒想到編制問題就這麼順利地解決了,當然很開心,今後要把工作做得更好更細!”此次來自珠海沒有編制的醫護人員有28人,有19人從單位合同工通過公開招聘直接考察的形式,轉爲有編制的人員,另駐珠海醫院的9人相關單位也都陸續解決。中山市馳援湖北疫情防控醫療隊有15名編外醫務人員,3月11日全部火線辦理了事業單位入編聘用手續。截至3月13日,廣東茂名人社部門通過直接考察的方式,已爲19名馳援湖北的編外醫務防疫人員辦理了事業編制招聘入職手續。這種直接讓英雄端上體制“鐵飯碗”的“硬核”做法,讓英雄流血流汗不流淚。

種種關於納編的“硬核”激勵,不僅是身份的認同,更是對付出的認可,給了“疫”線戰士們極大的鼓舞,弘揚了社會正能量。我們欣喜地看到,除了以上地區,全國各地也都紛紛出臺了相關獎勵政策。使奮戰者無憂,讓勇敢者篤行,尊重英雄、崇尚英雄、善待英雄、爭當英雄的春風正吹遍華夏大地……春正濃,花正開,援鄂白衣天使們目前正在鮮花和掌聲中陸續凱旋,祝願英雄們的明天更美好!

標籤:多篇 疫情 抗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