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鄉會振興心得體會推薦多篇

鄉會振興心得體會推薦多篇

鄉會振興心得體會篇1

一路走來,桐廬縣的精緻大氣,環溪、荻浦的秀美和諧,現代化的城鄉風貌、錯落有致的特色村莊,整潔清新的村容村貌,各具特色的景觀小品,底蘊深厚的文化內涵給考察團成員留下了深刻印象。參與考察的同志紛紛表示,“桐廬樣本”可圈可點、可看可學,將借鑑和學習該縣在城建管理、綠化美化、及美麗鄉村建設的好經驗和好做法,結合自身實際和基礎。

近年來,我市的新農村建設工作得到了有力推進,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要加強領導、因地制宜、突出重點、注重細節。

啓示一:要因地制宜。美麗鄉村建設要從當地的實際出發,善於挖掘自己的特色,彰顯自己的個性美。越劇文化是我市的特色和優勢。我們一定要立足自身實際,突出個性特色,揚長避短,因地制宜地開展工作。

啓示二:要重視羣衆。“和美越鄉”建設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一件大事,單靠政府唱“獨角戲”是不可能完成的。我們要積極發揮羣衆的主體性作用,把宣傳工作抓深入、抓到位,把道理講透,事實擺清,用行動感召,用典型示範,形成全社會多方凝心聚力、共同參與“和美越鄉”建設的良好局面。

啓示三:要突出重點。“和美越鄉”建設是個長期的過程,全面鋪開不現實,一步到位更加不切實際。

重緩急,逐步推進,就當前來看,農村環境衛生是重點,要轉變思路,實施從“重建設”向“建管並舉”轉變,把“清潔家園”工程作爲重中之中來抓。另一個是要打造亮點,要按照豐富內涵、打造特色、形成品牌的要求,集中力量打造精品帶、示範區塊和精品村。

啓示四:要注重細節。細節決定成敗。我們要從消除一處衛生死角、建好一處垃圾站房、改好一座衛生廁所等細微環節入手,用“納米精神”,一點一滴抓推進、抓示範、抓落實,最終實現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真正把我市建設成爲“和美越鄉”。

鄉會振興心得體會篇2

寧靜的清晨,浮想聯翩。“我看見了整齊的街道,快步走在熱鬧的早餐一條街上,和相識的人打招呼,他們笑容洋溢,邀請我一起享受這熱氣騰騰的早餐,我又路過村裏的轉盤,花壇中立着一塊牌子,上面寫着‘脫貧攻堅,善始善終,善作善成,不獲全勝決不收兵’”,一夜春雨夢不休。

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鄔樹村——那裏是我當初懷揣着夢開始的地方,夢想之於現實,正如遠方之於家鄉,追逐的路上滿是留戀,安定下來卻又異常思念。我曾是一名大學生村官,三年前,因爲工作調動離開了我相守五年的村,我疑惑,我的夢是何時變得如此之美、如此現代化,這三年時光猶如粉刷匠光臨了我的家鄉。

“你說我是你的超級英雄”——回村返鄉,加快脫貧步伐

我的夢遷回至當初我大汗淋漓來到鄔樹村選聘爲大學生村官時。當初還是田野遍地、村間小道泥濘不堪、屋檐下堆滿了柴火,家中老幼在自家門前忙活。突然,眼前出現一羣年輕人,他們扛着被褥,提着行李,腳步輕快,他們是返鄉人。

我想,現身說法,廣泛動員,鼓勵返鄉人爲家鄉“造血”,實施有組織的勞動就業是加快脫貧步伐的基石。政策引領,廣泛宣傳,營造鄉村創業環境和返鄉入鄉就業創業政策,全力回引返鄉入鄉就業創業是加快脫貧步伐的“腳手架”。在建設美麗鄉村之路上,政府要引導鄉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以“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爲抓手,加快脫貧步伐,因地制宜地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你笑起來真好看”——發展振興,鄉村美景如畫

夢中,我聽到鄰居家的孩子童真的笑,老人笑得眯縫着眼,青年人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聽到一個聲音,“我一定要讓他們在這世外桃源般的鄉村過上好日子!”這是來到我們村的第一書記在來村後許下的第一個誓言,用心扶貧,以行踐諾。

我想,帶頭摒棄“等靠要”思想,自力更生、勤勞致富,這是脫貧出路。帶頭抵制陳規陋習,講文明、樹新風,這是發展之路。帶頭轉變工作觀念,久久爲功、持之以恆,這是振興之路。第一書記、後備幹部帶來政策,讓基層幹部上接“天線”、下通“地氣”,只有切實解決道路交通、網絡互聯,以更開放、更立體、更接近城市的形態融入現代生活,才能讓鄉村振興的成果惠及到每一位村民,讓鄉村美景如畫。

“寶貝寶貝我是你的大樹”——鄉村幼兒園的蛻變

在村那段時光,我久久徘徊在鄉村幼兒園,看着簡陋的滑梯,陰暗的小樓,想爲孩子們儘自己微薄的力量。“你爲什麼要報考幼師資格?”夢中我大聲喊出初心:“爲了我們村那些孩子們的未來,爲了鄉村幼兒能和城市幼兒一樣接受平等的教育”。

我想,扶貧扶智均衡教育,將教育平等化轉化爲鄉村脫貧的關鍵要素。幫助扶助鄉村孩子接收良好教育,加大政府和教育部門財政投入,積極引入社會力量參與到鄉村學校的建設中來。合理佈局學校位置保證學生出行距離。有選擇性、針對性地優先引導城市大中國小校教師到農村去,並且給予豐厚的津貼和住房補貼。規範鄉村教師任職資格,拓寬鄉村教師認知邊界,創新鄉村教師教育教學方式,真正縮小城鄉教育質量的差距。有效利用鄉村本土資源優化校園活動,讓孩子們認識鄉村,領略鄉村的美好,培養孩子的“家鄉情懷”。

青年之輩,無論在何崗位,都應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不負青春,堅定步伐,讓鄉村振興在新徵程上砥礪前行。

鄉會振興心得體會篇3

省委十屆六次全會暨省委工作會議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以產業興旺爲重點、生態宜居爲關鍵、生活富裕爲根本,堅持基礎設施建設向農村傾斜、公共服務在農村優先發展,推動人才下鄉、資金下鄉、技術下鄉。河南作爲全國農業大省,實現中原更加出彩,就要充分發揮我省“三農”優勢,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走出一條具有河南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抓住機遇,着力解決好鄉村發展中的諸多短板問題,爲實現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農村基礎設施是爲農村各項事業發展及農民生活改善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各種設施,作爲農村公共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涉及農村經濟、社會、文化等方方面面。從總體上看,我國鄉村基礎設施依然薄弱,農田水利等生產性基礎設施普遍存在嚴重不足或年久失修、功能老化、損壞嚴重等問題,醫療衛生、文化娛樂等生活性基礎設施極度缺乏,與農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飲水、電力、通訊、道路、網絡等基礎設施質量差、標準低,重建設輕管護,難以適應鄉村振興的需求。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以此爲抓手,加快建設和不斷完善農村基礎設施,爲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基礎支撐。首先,要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各級財政要給予大力傾斜支持,按照輕重緩急、逐步實施的原則,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經費予以充分保障;要制訂優惠政策,積極推進農村公益性基礎設施項目市場化融資,鼓勵、引導社會資本投向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開闢多元化融資渠道。其次,要結合鄉村振興規劃,統籌建設好鄉村道路、水電、網絡、醫療、文化等基礎設施項目。要把農村飲水安全擺在優先位置,統籌規劃農村飲水工程和加強農村飲水安全管理,提高保障能力,保證飲用水質量;要重點解決農村低電壓、“卡脖子”、重過載等用電方面的問題,加快電網改造升級和用電公共服務均等化,保障農村電網供電能力和供電質量,全面提升農村用電服務水平;要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在實現鄉鎮和建制村通硬化路的同時,繼續推動農村公路向家門口延伸,打通“最後一公里”;要儘快實現互聯網在農村的全覆蓋,提升農村地區網絡服務質量,加快農村寬帶網絡和第四代移動通信網絡覆蓋步伐,實施“光纖入戶”工程和數字鄉村戰略,推動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和深度融合,爲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新動力。

打造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長期以來,我們比較重視城市和工業的環境污染治理,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農村和農業的環境問題,在思想重視程度、人財物投入力度、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制度建設等很多方面,還存在不少短板。當前,農村“髒亂差”的現象還很普遍,環境污染相對比較嚴重,垃圾亂倒亂放、污水橫流、廁所髒臭等現象沒有根本改觀,“垃圾靠風颳,污水靠蒸發”,成爲羣衆反映最爲強烈的問題。農業生產中,農膜、農藥、化肥超量使用,面源污染嚴重,導致農產品重金屬含量和農藥殘留超標。一些地方生態環境惡化趨勢未得到根本遏制,生態脆弱、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現象突出。

實現鄉村振興,必須補齊農村生態環境的短板。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沒有生態宜居的農村,就會失去對人才、產業等各種生產要素的吸引力。要聚焦農村環境頑症,集中力量攻堅克難,全面改善鄉村整體面貌和農民生活環境,保護好農村清新的田園風光、獨特的鄉土風情,打造綠水青山、空氣潔淨、環境優美、服務完善的美麗鄉村,讓美麗成爲鄉村振興的靚麗底色。一是在做好規劃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投入,建設和完善農村各類環境衛生基礎設施,如生活垃圾收集系統、污水處理設施、環保衛生廁所等,奠定農村環境治理和美麗宜居的硬件基礎。二是加快實施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和農村清潔工程,普遍建立村級保潔員制度,建立衛生長效保潔機制,形成“戶分類、村收集、鄉(鎮)運輸、縣處理”的城鄉統籌垃圾處理模式。三是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深入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加速生物農藥、綠色飼料推廣運用,積極開展畜禽糞便還田、秸稈綜合利用、農膜回收處理等,全程無死角推進清潔生產和加強污染防治,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四是加快特色鄉村建設,注重文化傳承,塑造鄉村風貌,建設鄉村田園綜合體、村落風景區,打造美麗小鎮、美麗村莊、美麗田園,讓鄉村成爲農民幸福生活的宜居家園和市民休閒養生養老的生態樂園,讓良好生態成爲鄉村振興的支撐點。

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

目前,我國農村的中青年勞動力絕大部分都外出務工,從事農業生產的大多是留守農村的老人和婦女,以及來回奔波的農民工,他們多數缺乏文化知識和現代農業技能,靠體力和經驗進行農業生產,粗放經營,缺少科技含量。農村基層幹部隊伍也比較薄弱,存在人員嚴重不足、視野不寬、年齡老化、本領恐慌等問題,尤其是農技人員數量少,能力參差不齊,複合型人才更是稀缺。新一代農民更多的是選擇到城市打工,不願回家務農,更加劇了鄉村勞動力和人才的匱乏。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實現鄉村人才的振興。要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吸引農村人口迴流,通過人才流入促進農村發展,並創造條件鼓勵越來越多的各類人才參與鄉村建設,讓農村的產業、環境、機會吸引人、留住人,用源源不斷的人才爲鄉村振興注入活力。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用優惠政策引導農民工返鄉、來自農村的大學生回鄉、城市的科技人員下鄉等,鼓勵他們到農村去創業,發展現代農業、鄉村休閒旅遊養老等產業。二要建立職業農民制度,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大力扶持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特別是扶持培養一批農業職業經理人、經紀人、文化能人等。三要創新鄉村人才引進使用機制,以靈活多樣的方式,建立高校、科研院所等專業人才到鄉村掛職兼職制度,建立城鄉、區域、校地之間人才培養合作交流機制,以及城市科技人員等定期服務鄉村機制。四要重視提高鄉村人口素質,加強鄉村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就業培訓等,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爲實現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鄉會振興心得體會篇4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緊扣農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給農民羣衆帶來了新期待、新希望。”作爲一名奮戰在農村工作的基層幹部,肩上更是扛着振興鄉村的艱鉅任務,就是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將黨的好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實好,才能把外來“輸血”幫扶轉變爲自主“造血”發展,才能更好地推動新時代農村的發展。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是築牢鄉村振興之基的重點。在脫貧攻堅的持續推進下,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但部分貧困山區受地理條件限制,歷史欠賬多、優質資源供給不足、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約,各項基礎設施都相對落後,水、電、路、污染處理等方面仍存在突出短板,這都成爲了鄉村振興的掣肘。在實現振興鄉村的過程中,必須以完善基礎設施爲重點工作,立足羣衆需求繼續大力實施民生工程,加快補齊水、氣、污染處理設施等突出短板,解決制約當地長遠發展的突出問題,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增強農民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許多地區在脫貧攻堅的帶動下,基礎設施條件得到了進一步改善。但是部分偏遠山區,在水、電、路、生態治理等方面依然非常落後,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需政府給予大力支持。

推動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實施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徹底解決農村產業和農民就業問題,確確保當地羣衆長期穩定增收、安居樂業。而無論是解決農民就業還是確保羣衆增收,都需要以產業發展爲基礎。農業強,產業必須強;產業旺,鄉村振興纔有底氣。書記說,“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山區縣依山傍水,自然資源豐富,縣域旅遊發展前景廣闊。隨着全縣全域旅遊的發展,旅遊業逐步做大做強,也將進一步帶動產業發展,爲鄉村振興帶來紅利。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如何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消除“空殼村”,是基層黨組織建設的一個熱點也是一個難點,更是農村如何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的關鍵。許多村集體沒有任何收入,不說基礎設施建設、公益事業、扶貧濟困,連基本辦公經費都全靠政府財政補貼,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緩慢是一塊突出的短板。村集體經濟收入主要有政府補貼和村集體經營收入,政府補貼基本固定,要想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只有通過生產經營,盤活村集體資產。國家出臺“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這一惠農政策,這是繼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後農村改革的又一項大事,目的是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怎樣讓農村閒置資源“活”起來,充分發揮土地制度紅利在鄉村建設中的作用,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讓農民切切實實得到實惠,這是當下我們正在積極推進的新課題,也是我們最終的奮鬥目標。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爲鄉村發展指明瞭方向和道路,是農民共享國家發展成果的重要體現,是黨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和關心。作爲一名基層幹部,責無旁貸,應該爲鄉村振興獻計出力,帶領羣衆發展致富。

鄉會振興心得體會篇5

鄉村振興戰略是主席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新戰略。今年1月2日,國務院公佈了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詳細闡述整個戰略的內涵與實施。我有幸作爲培訓班的一員,親歷了整個培訓過程,感覺受益匪淺、收穫頗豐。在課堂上,聆聽了學院教授玹玉秋、胡志宏所作的《-生態文明治理的“三治”經驗》、《黨建+生態:紅色引領推動綠色發展》的專題輔導,讓我對湖州市踐行主席兩山理念、實施鄉村振興、推進鄉村治理、走綠色發展之路的做法有了整體的瞭解和宏觀的感受。現場教學,先後觀摩學習了長興縣水口鄉的全域“景區+農家”的鄉村旅遊發展模式,南潯區和孚鎮荻港村以“桑基魚塘”爲特色的傳統村落—特色小鎮文化旅遊開發模式、雙林鎮向陽村“魅力水鄉、美麗宜居示範村”建設模式,“中國白茶第一村”—-縣溪龍鄉黃杜村脫貧致富的路徑、“兩山理念發源地”—天荒坪鎮餘村堅持綠色發展的過程、劉家塘村“慢生活”鄉村旅遊的理念、“田園魯家”—遞鋪街道魯家村“無中生有、創新發展”的過程,德清縣阜溪街道五四村發展休閒農業旅遊、下渚湖街道二都小鎮“防風非遺文化”的開發和莫干山小鎮發展郡安裏(洋家樂)的做法,吳興區仁皇街道橋西村“紅色拆遷、發展集體經濟”的舉措,以及南太湖旅遊度假區黨建引領、實施生態保護、發展旅遊產業的成果等等。

-與-同爲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分別是朔州、湖州的下轄縣,又同是主席指示和肯定的縣,兩縣、兩市的發展有其相似性,發展的階段又出現明顯的差別,究竟背後的規律是什麼呢?

湖州市是“兩山”理念的誕生地、美麗鄉村建設發源地,是全國首個地市級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當全國首個省級地方標準—《-省美麗鄉村建設規範》正式實施後,湖州的美麗鄉村建設正在從“物的新農村”向“人的新農村”轉變。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的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結出豐碩的成果。此外,還有一點讓感觸很深,就是農村社會管理的精細化、資源開發利用的高效化、比較優勢發揮的化、服務羣衆的細微化,體現在方方面面。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眼界決定高度,創新決定廣度,思路決定出路,勇氣決定舉措,擔當決定成效。只有“跳出-看-,走出朔州看朔州,對照-看-,對比湖州看朔州”,才能準確客觀的發現我們的不足和短板。作爲一名基層鄉鎮黨委書記,如何創造性地貫徹好、落實好市委六屆六次、七次全會精神,在加快實現“鄉村振興的特色區和踐行“兩山”理論的示範區”這一目標的過程中,想在先、走在前呢?我覺得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突破:

一是思想上要解放。要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在黨紀法律範圍內主動破除制約鄉村發展的條條框框,爲創新鬆綁、爲發展撐腰。要結合當前正在開展的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全方位反思以前在農村農業工作方面的不足和問題,總結好的經驗和做法,探討-鄉村振興瓶頸的舉措,把討論活動變成統一思想、形成共識的過程,用討論的成果推動鄉村振興工作的開展。要在全社會形成人人爲鄉村振興想辦法,不爲不作爲找理由的濃厚氛圍,樹立爲幹事者擔當,爲作爲者負責的正確導向。

二是政策上要吃透。結合現場教學所去村莊,感悟最深的就是湖州人把政策用足用活了。這恰恰是我們工作的一大短板,我們的習慣做法是用政策限制,不是用政策發展。因此,一方面要加大政策法規的學習培訓和宣傳力度,提高執行者的業務素質和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對政策研究的力度,提高解讀政策的能力,創造性地提出貫徹落實政策的細則或舉措,讓政策更接地氣,更服水土,而不是機械教條式的執行政策,更不能把政策變成謀取私利的工具和依據,也只有這樣才能讓政策變成推進鄉村振興的動力。

三是資源上要激活。這裏所說資源指政策資源、社會資源和文化資源。首先政策資源。五四村、魯家村、向陽村等已經全部完成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實現農民承包地經營權全部流轉,股權化既保證了農民的土地收益,又弱化了農民個體實際地塊的界限,限度地降低用地成本,化解了土地糾紛,很好地處理了農村集體和個人的利益關係,極大地釋放和促進了農村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土地的規模化、集約經營。而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這一政策,我們還未用足用活。其次社會資源。鄉村振興不是一部門的事,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統籌整合使用政府資源、統籌調動社會民間力量,引導企業資本參與。參觀的鄉村,村級都設有統一戰線工作組,統籌調動鄉賢、名人等力量助力鄉村治理,這個做法真的不錯,值得借鑑。第三文化資源。一是湖州的所有村都有文化禮堂,都有講習所,都有文化長廊,都有農風家訓,都有村史館,都有農家書屋,都有老年公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隨處可見深入人心,文化育人、文化興村、耕讀傳家的氛圍很濃。二是村級黨組織尊重人才、培養人才的眼光和遠見着實讓我們佩服,可以說照此下去,下一輪的發展引領者仍然是湖州。三是對文化資源的挖掘也要做到極致。這次學習還有一個感受就是湖州的博物館很多,湖筆博物館、桑基魚塘博物館、荻港村名人博物館等等。國級傳統古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等都做到了極致。我們的傳統古村落、非遺等資源相當一部分在沉睡,未能發揮文化資源在促進經濟、教化鄉鄰、撫育文明風尚中應有的作用。

四是責任上要擔當。從魯家村的成功案例,到向陽村黨支部、村委會、村務監督委員會集體決定、共擔風險,處處閃耀着爲民擔當、幹事創業的情懷。創新發展,先行先試,需要擔當,就要大力傳承弘揚精神。一要有爲羣衆爲集體利益擔當初心。二要有迎難而上、艱苦奮鬥,不怕挫折、不怕失敗,愚公移山的恆心。三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久久爲功,利在長遠,天下爲公的公心。這既是對幹部個人的要求,也是對各級黨組織的要求。

五是黨建上要加強。黨羣服務中心是每個參觀點最突出、最顯眼的標誌。“爲集體操心、讓羣衆省心、請組織放心”、“村莊發展快,要靠書記帶;羣衆生活美,要靠班子領;火車開的穩,要靠黨員撐”、“黨員農家樂”、“黨員文明戶”、“黨員責任牌、責任區”、“黨員請您歇歇腳、上下樓梯慢慢走”等暖心提示清晰顯眼,處處體現了黨員示範帶頭,服務羣衆的理念,體現了黨組織在鄉村振興、鄉村治理中領導核心作用。任何一個美麗鄉村的建設,都離不了黨組織引領、黨員示範帶動,只有強一個支部,才能促一個產業、活一地經濟、富一方百姓。要通過黨建引領,不斷強化“三基建設”,激活基層黨委、農村黨支部內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觀能動性。

鄉會振興心得體會篇6

這次鄉村振興培訓學習走進浙江,主要以“見”爲主,先後參觀學習了嘉興,桐廬等四個縣的十多個村。這些村,區位各不相同,資源稟賦也各有差異;但它們同樣都把鄉村的特有之美建設得讓我們歎爲觀止。一個個圓圓的鄉村,無不洋溢着古老的情韻,轉動着每一個希望的黎明。置身其中,作爲同是一方山水的主人,怎能不觸景生情,觸景深思呢!怎麼學人所長,借經誦佛,我有四個方面的體會:

一。學方向。從各村看到的成果分析,他們首先是把“農村美”作爲鄉村振興的突破口。把鄉村原生態的基因作爲培育鄉村業態的主要要素。無論是鄉村旅遊還是特色民宿,都從一山一水,一枝一葉做起,充分體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圍繞“望山見水憶鄉愁”的總基調,奏響美麗鄉村這曲大氣磅礴的山水田園之歌。

二。學抓手。從幾天的考察學習情況來看,浙江普遍把“農耕文化”和“鄉愁文化”作爲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深入挖掘各自的鄉土文化特色元素,讓這些隅藏於綠水青山之中的亙古之魂,激發城裏人的悠悠鄉愁,從而凸顯出城鄉文化差異性的精神價值。從人類的文明發展史來看,是先有農耕文化和鄉村情結,而後纔有城市文明。鄉愁可以說是人類靈魂深處的精神家園。把農村建成現代文明的精神棲憩家園,就抓住了鄉村振興的最強抓手。

三。學佈局。山有高低,水有曲直,要因地而異,科學佈局。浙江的經驗就是因山就水,因勢利導,順其自然。能幹起來的就先幹,暫時幹不了的就給“局”留白,一時繪就不了圖景,那就多留幾塊淨土,多留幾處清泉,給未來的畫留張乾淨的紙。再就是要有不斷優化鄉村原生態基因的佈局理念,如“海綿河道”“會呼吸的路”“牛欄咖啡”“裸心谷民宿”這些無不體現了浙江美麗鄉村建設佈局者們的高超智慧。

四。學恆心。鄉村振興不可能一蹴而就,浙江也不例外。浙江的鄉村振興之路有的走了二十多年,才幹成今天的樣子。浙江經驗告訴我們,鄉村振興沒有通天繩,只有腳下路。必須樹立積土成丘,滴水成淵,建點連線,集片成景的耐心和韌勁。

學有所悟,學有所用,見賢思齊是本次學習的目的。月臺村坐落於羣山環抱的朝陽河畔,具有紅色文化的純正基因,具有良好生態的自然稟賦,我將帶着本次學習的成果,在鄉村振興的實踐中,深謀實幹,努力謀成事,幹成事;不負這萬紫千紅的好春景,不負這百舸爭流的新時代!

鄉會振興心得體會篇7

右玉與安吉同爲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分別是朔州、湖州的下轄縣,又同是習近平總書記指示和肯定的縣,兩縣、兩市的發展有其相似性,發展的階段又出現明顯的差別,究竟背後的規律是什麼呢?

湖州市是“兩山”理念的誕生地、美麗鄉村建設發源地,是全國首個地市級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當全國首個省級地方標準—《浙江省美麗鄉村建設規範》正式實施後,湖州的美麗鄉村建設正在從“物的新農村”向“人的新農村”轉變。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的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結出豐碩的成果。此外,還有一點讓感觸很深,就是農村社會管理的精細化、資源開發利用的高效化、比較優勢發揮的最大化、服務羣衆的細微化,體現在方方面面。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眼界決定高度,創新決定廣度,思路決定出路,勇氣決定舉措,擔當決定成效。只有“跳出右玉看右玉,走出朔州看朔州,對照安吉看右玉,對比湖州看朔州”,才能準確客觀的發現我們的不足和短板。作爲一名基層鄉鎮黨委書記,如何創造性地貫徹好、落實好市委六屆六次、七次全會精神,在加快實現“鄉村振興的特色區和踐行“兩山”理論的示範區”這一目標的過程中,想在先、走在前呢?我覺得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突破:

一是思想上要解放。要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黨紀法律範圍內主動破除制約鄉村發展的條條框框,爲創新鬆綁、爲發展撐腰。要結合當前正在開展的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全方位反思以前在農村農業工作方面的不足和問題,總結好的經驗和做法,探討鄉村振興瓶頸的舉措,把討論活動變成統一思想、形成共識的過程,用討論的成果推動鄉村振興工作的開展。要在全社會形成人人爲鄉村振興想辦法,不爲不作爲找理由的濃厚氛圍,樹立爲幹事者擔當,爲作爲者負責的正確導向。

二是政策上要吃透。結合現場教學所去村莊,感悟最深的就是湖州人把政策用足用活了。這恰恰是我們工作的一大短板,我們的習慣做法是用政策限制,不是用政策發展。因此,一方面要加大政策法規的學習培訓和宣傳力度,提高執行者的業務素質和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對政策研究的力度,提高解讀政策的能力,創造性地提出貫徹落實政策的細則或舉措,讓政策更接地氣,更服水土,而不是機械教條式的執行政策,更不能把政策變成謀取私利的工具和依據,也只有這樣才能讓政策變成推進鄉村振興的動力。

三是資源上要激活。這裏所說資源指政策資源、社會資源和文化資源。首先政策資源。五四村、魯家村、向陽村等已經全部完成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實現農民承包地經營權全部流轉,股權化既保證了農民的土地收益,又弱化了農民個體實際地塊的界限,最大限度地降低用地成本,化解了土地糾紛,很好地處理了農村集體和個人的利益關係,極大地釋放和促進了農村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土地的規模化、集約經營。而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這一政策,我們還未用足用活。其次社會資源。鄉村振興不是一部門的事,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統籌整合使用政府資源、統籌調動社會民間力量,引導企業資本參與。參觀的鄉村,村級都設有統一戰線工作組,統籌調動鄉賢、名人等力量助力鄉村治理,這個做法真的不錯,值得借鑑。第三文化資源。一是湖州的所有村都有文化禮堂,都有講習所,都有文化長廊,都有農風家訓,都有村史館,都有農家書屋,都有老年公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隨處可見深入人心,文化育人、文化興村、耕讀傳家的氛圍很濃。二是村級黨組織尊重人才、培養人才的眼光和遠見着實讓我們佩服,可以說照此下去,下一輪的發展引領者仍然是湖州。三是對文化資源的挖掘也要做到極致。這次學習還有一個感受就是湖州的博物館很多,湖筆博物館、桑基魚塘博物館、荻港村名人博物館等等。國級傳統古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等都做到了極致。我們的傳統古村落、非遺等資源相當一部分在沉睡,未能發揮文化資源在促進經濟、教化鄉鄰、撫育文明風尚中應有的作用。

鄉會振興心得體會篇8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黨管農村工作,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堅持鄉村全面振興,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重在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農村是一片廣闊的天地,大學生在農村和鄉村振興浪潮中必然會有發展。無論是發展原始種植型農業,還是發展新型創新型農業,農村的人才嚴重缺失都是值得關注的重點。農村政府應創造條件,讓從農村走出的大學生回到農村,爲他們的未來發展提供良好的平臺,對其落戶農村、發展農村給予政策支持、資金扶持;農村大學生回到農村發展比城市人才到農村發展,有事半功倍之效。他們知道農村最需要什麼,也知道農村的真正問題,與村民溝通起來也更有親近感,更容易揚長避短,在鄉村振興中做出貢獻。

爲了農村和鄉村振興,重在真心實意地把有志於農村發展的大學生推到更有發展前途的崗位上,不能因爲他們年輕,因爲他們只能到農村,沒有其他地方可去,就熱一陣冷一陣,或者有小家子氣,害怕大學生走在自己前頭,影響了自己的仕途。

善於從農村能人中發現和挖掘人才。農村大學生生於、長於農村,並在農村摸滾打爬了多年,對農村情況和農村需求瞭如指掌。加強對這些人進行定向培訓,並根據他們的發展及所作出的貢獻,爲他們提供晉升、發展的更優通道,必然有助於鄉村振興加速提質,有助於他們在鄉村振興中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