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採訪心得體會300多篇

採訪心得體會300多篇

採訪心得體會300篇1

我分別採訪了國企和民企的管理者,我發現因爲行業及管理者本身性格的差異,所以在面對很多同樣的問題時,他們思考的方向也是異同並存的。

比方說在聊到如何提高員工敬業精神這一問題時,民企的管理者認爲可以通過“提高員工對企業和老闆的認同感”,而國企管理者則覺得應該側重於培養員工,讓其瞭解自己的工作意義。我想這是因爲民企的親切感在一定程度上是大於國企的,民企的老闆更容易影響、鼓舞到員工。

但在有些方面,管理的經驗是跨越行業的:在處理上下級關係時都需要尊重、真誠;在處理平級關係時需要多溝通、少挑剔;而在處理“大蛋糕”現象時可以採用按勞分配,多勞多得(此處的“勞”顯然並不單純指工作強度,而是與工作效益有關,管理者應當引導員工用最經濟的方法做最大化的成果)。

對於這次採訪提綱中的問題,我都事先問過自己“如果是自己會怎樣處理”。但在聽了兩位管理者的想法後,我發現要去學習、去經歷的還有很多。

在面對“大蛋糕”問題時,趙四九建議可以從多個方面鼓勵員工的積極性:競爭上崗(你的基礎工資直接與所處崗位有關)、工作績效(與個人績效有關)、超額獎(獲享集體總體收益)。我只想到了通過個人工作績效來提高積極性,而我現在就覺得“超額獎”是一味很好的佐料:讓員工獲享集體的收益能增強員工的歸屬感、認同感,並通過了物質獎勵給員工以激勵。

在成爲一個好的管理者之前,你首先要學會做人。在工作上最大限度地實現公平,在生活上關懷,體諒周圍的人。

在聊到如何處理與上下級及平級之間的關係時,兩位管理者反覆提到的字眼是“尊重”、“真誠”、“理解”、“寬容”、“公平”。我想作爲一名管理者,他需要人格魅力、需要以身作則、需要讓人信服,只有在這樣一個具有凝聚力的管理者的帶領下,企業的發展才能事半功倍。

現代社會的管理者們早就拋棄舊理論中把員工定義爲“經濟人”的觀點,即除了工作之外,員工應當更多地被關懷(無論是心理上、生活上、還是未來發展上),我想當員工處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中時,他們的潛力更能被有效挖掘,也更能心平氣和地接受上級提出的錯誤。

通過採訪兩個管理者讓我明白,在今後的學習中,我應該多接觸各種管理者的最新想法,通過多方面的閱讀和思考來完善武裝自己的觀念儲備。管理是門很深的學問,沒有萬能的答案可以應對所有難題,這就需要管理者有敏銳的行業前瞻力、組建高效率的組織結構、強有力的執行能力和其他方方面面的綜合,並根據不同的公司和不同的行業來做調整。

對於管理方面的收穫我有很多,現就我感到意料之外的、很有啓發的幾點寫一下感想:

1、關於國際化對組織的影響與制定組織長遠發展計劃方面

根據他們的回答,我深深地感到這兩者很大關係。

首先因爲中國越發的國際化,很多公司先前的經營模式完全被打破,因而長期發展計劃必須要變化。長期計劃又需要根據組織外部環境的變化與公司的經營情況而不斷的慎重的修正,而組織外部環境的變化與公司的經營情況又或多或少的取決於應對國際化的策略如何。其中關於長遠發展計劃中田磊舉出的公司租用寫字樓的例子就十分貼切。

但對於銀行業來說,國際化程度還很低,當經濟危機世界銀行業遭到了重創時,中國銀行業依然保持着良好的運行狀態與經營績效。但是中國銀行業越來越有必要加快國際化發展,以拓展生存和發展空間。這邊在它們的長期計劃中,如:不斷地進行產品和服務創新。業務上,重點致力於加快發展零售業務、中間業務和中小企業業務。不斷優化業務結構、客戶結構和收入結構。管理上,採取進一步改進績效考覈體系、強化經濟資本管理、提升貸款定價能力、降低成本費用開支和完善組織管理體制等舉措。

可見不同行業對二者的要求不一致,但都要根據自身行業特點來應對國際化對組織的影響和制定組織長遠發展計劃。

2、關於解決“忙不過來,時間不夠用”的問題方面

如果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我就會說:那就要更加努力了。但是田磊的答案卻給出了更加開闊的理解。

他把這個問題看作是工作不到位的結果。出現這個問題只有兩種情況:領導分權有問題,對下屬的培養不夠;大家忙的內容並非都有價值。並且提到“領導扮演的是教練的角色”令我受益匪淺。而李明則說到擠時間、統籌安排、分工協作等辦法,也讓我深受啓發。

3、關於解決“員工不遵守規章制度”的問題方面

我本以爲這是個答案很顯然的問題,無非是要求員工必須遵守制度,違反規定的人必然要按規章受到嚴格的懲罰。

但是,李明卻說,首先是制度制定要科學、合理、到位、易操作,要充分聽取廣大員工的意見和建議,確保制度完善、健全。並且那位公司業務部經理也告訴我:“規章制度是嚴格的,但組織是有人情味的,不應當只是個機器,否則成員的歸屬感將會降低。”我從來也沒有想過這與員工的歸屬感與關,不過仔細品味也的確是這樣。如果組織失去了人情味,誰又會有動力去努力工作呢?他還指出了規章制度的種類問題,有重要的“雷區”與不重要的部分,使我開闊了眼界。

4、關於對大學生學習管理的忠告

開始我只是認爲學習管理無非是要掌握理論,多找機會實踐就好了,但是看了他們的回答,我才知道我是多麼的知之甚淺。

我還需要多關注一些國內知名企業和世界500強企業的發展動態,從具體案例中提煉先進管理模式和經驗。我還明白了這是一門深奧的社會學科,是人際交往的藝術,我們既要了解人的社會屬性,又要洞察人心!

當然除了這幾條,還有很多也啓發了我對管理工作的認識,如:對下屬要率先垂範、要看到下屬部門工作中的困難、對平級部門要以誠相待、要不斷提高市場敏感度等等。

通過這次難忘的採訪,我學到了很多不僅是管理方面的知識,也有與人打交道方面的技巧。這些所學也許不是立刻就在我的成績單上顯現出來的,但是我相信它將會給我今後人生的選擇、定位、思想指導等等很多方面以積極的影響,並已經、正在、將會使我受益匪淺!

採訪心得體會300篇2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這是論語中的一句話,說的是一個人整夜不食不寢去思考鑽研一個問題,沒有什麼好處,不如親自去學習研究。實踐的過程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必經之路,在這個路上,你不在是個孩子,在鍛鍊,在成長,跌跌撞撞,且歌且行。青春的光陰留給我們更多的是奮進的號角與激昂的樂譜,也許每天拖着疲憊不堪的身子回來,也許每天都要爲了完成當天的任務而焦頭爛額,也許每天都要爲了明日的採訪做着準備,但我們是快樂的。不再是不爲浮雲遮眼之勢,更在一覽衆山之軀。

我們實踐,我們快樂。作爲實踐,這樣的一項活動,也必須有其流程經營。從開始的確定主題,到隊員的選拔再到實踐的開始,分工,任務的佈置,或許疏一看,甚易。但實則不然,在這過程中不是冷冷的追求學術上的嚴謹,更是尋找種人心向往的科學之美。孫中山說“人既盡其才,則百事俱舉;百事舉矣,則富強不足謀也。”每個人在“sunshine”這樣陽光的隊名中貢獻着自己,以追求對大學生村官的.深入調查爲目的,大膽的去想,去做,在這個團隊中關心着對方,真正做到了團結,奮進,有激動,有感動,有觸動。

不論第一天大家爲了提高團隊工作效率方案的討論爭論不休,不論每天在外採訪村民的隊員被烈陽曬傷,汗珠滴落早已浸溼全身的隊服,更不論每晚寫報告,寫日誌,總結全天,爲明日準備到深夜。每天的採訪,吃飯,採訪,總結,休息,成爲了我們的主線,每天奔波於鄉村城鎮的各個小巷街頭,我們詢問着,調查着,目的只是完成實踐,讓自己明白更多屬於我們,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真諦。只因爲我們知道,孵化夢想,需要汗水與堅強的臂膀,我們付出,我們收穫,我們快樂。

在對大學生村官的調查實踐中,我們感受到了村裏的建設,這裏有孩子,農民,村幹部,每每從他們的質樸中,我們在感受,感受着這份簡單,經過我們的採訪,知道了村裏創業的艱辛,孩子受教育的困難,在同情的同時,我們更多了一份寬慰,因爲,我們的村在不斷的改善爲更好的生活而努力。或許,我們的實踐不能反應村裏的每個角落,但是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我們的實踐能夠受到更多人的關注,更多人注意到在大城市的周圍,還是有着一些需要幫助,建設的村鎮,我們的實踐活動受到中國高郵網,郭集網,高郵信息報,揚州日報晚報的關注。爲自己爲一名南大學子感到自豪。

實踐活動結束了,每個人在思考着這幾天發生在我們身上全部,少了那些青春的張狂,多了些青春的踏實,少了那些青春的迷茫,多了些青春的奮鬥,sunshine這個詞,不再是一個隊名,更多的是一種精神,當遠離喧囂,來到村鎮的時候,才真正明白,什麼是奮鬥,什麼是團結,什麼是一個團隊。這樣的實踐,這樣的我們,這樣的,快樂。

採訪心得體會300篇3

20xx年4月19日晚六點,黑龍江大學第十屆女生文化節成功女性系列講座——對話女主播,於三號樓地下報告廳成功舉行。 本次講座邀請到的嘉賓有:黑龍江電視臺《本山快樂營》主持人王培培,哈爾濱電視臺《都市零距離》主播孫科,《早安哈爾濱》主播賈琳。

她們,是龍江大地上精明幹練的女主播;她們,是生活中青春靚麗的新女性;她們,是黑大校園的精英學子。一場視聽盛宴,爲黑龍江大學的在校學生帶來了心靈的洗禮。

熒幕上,她們是成熟穩重的女主播;熒幕下她們是親切隨和的學姐,時光荏苒,大浪淘沙,經歷了殘酷考驗的.她們變得成熟而優雅,今天她們攜手走進黑大,講述她們臺前幕後的精彩生活。校廣播臺組織全體臺員參加了這次講座。

講座中,三位精明幹練的女主播,向同學們敘述了自己從校園到社會的歷程和經驗。說到她們的校園生活時,三個人都用“精彩”“充實”來形容。作爲參與講座的廣播臺成員,我們在聆聽她們故事的同時,也深深感受到作爲校園傳媒人的責任感。王培培說到,“在工作過程中,始終保持一個緊張的狀態,保持新鮮感,利用每一次機會歷練自己,這樣纔有利於提醒自己更好的完成工作,並保持對工作的熱情。”作爲穿梭在校園的新聞人,每次採訪,寫稿,放音,都是對自己的一次考驗。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是在不斷學習,不斷完善,不斷嘗試、突破、創新。她們談起在工作崗位時的喜與憂,沒有抱怨,沒有牢騷,更多的是對這份工作的執着。賈琳說“只要有夢想,追夢的過程就不痛苦”這讓我們堅定了對於“傳媒”的赤子之心。每一個在廣播臺工作的臺員,都深切的熱愛着這裏。雖然有過艱辛,有過抱怨,但仍然秉持着心中的信念,堅定的站在這方熱土之上。在主持人問道,以前的主持經歷對現在工作的幫助時,孫科毫無保留的說,比起現在的工作,她更喜歡校園的主持。她說“在學校主持晚會時,面對臺下熱情的觀衆更有成就感”,同時她也鼓勵大家積極參與此類活動,不要害怕碰壁,成長不分大小,只要有進步就是成長。有過主持經歷的臺員說,學姐們的故事讓自己面對挫折時能更好的調整心態,所有的收穫都是辛勤付出得來的。在聽過王培培五年的記者生涯故事後,一位臺員表示,自己從不知道記者的責任是如此重大,一個報道有時就會引起全社會的關注。雖然現在只是在校園內採訪、播報校園新

聞,但我們也該把自己份內的工作做好,成爲合格的校園新聞人。

聽過兩個小時的訪談後,臺員們對自己的工作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三位美女主播風趣幽默的語言,爲整場訪談增色不少。臺員們紛紛表示,會以她們爲目標,珍惜在廣播臺的每一天,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爲自己的未來奮鬥。

採訪心得體會300篇4

校友是重要的人力智力資源、物力財力資源、信息資源和社會關係資源。校友是學校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依靠力量。做好採訪校友工作,已成爲推動學校改革與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優秀人才,爲社會經濟發展服務意義深遠。有人把校友會的工作比喻爲築橋工人,是它構建了母校與校友、校友與校友、母校與社會間的橋樑。爲了對以後的學習有更好的幫助,我們採訪了於我校畢業的繆愛雪校友。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體會。

早上八點鐘趕到,我們開始了校友採訪。簡單的問了一些基本情況,校友開始很認真的跟我談起他認爲當代大學生以就是我們應該怎樣做。她以豐富的經驗侃侃而談,讓我感受頗深,對我也很有幫助。

“八小時工作,二十四小時思考。”

“從基層做起,不要好高騖遠。”

這是03級校友繆愛雪的座右銘與人生感悟。她通過她的人生經歷及感悟,讓現在的我對未來的就業與人生有了新的認識與看法。

“幹一行,愛一行,鑽三行,出色於多行。”是繆學姐的人生格言,它清楚的告訴我,人只有不斷學習,不斷進取,不斷完善自我,才能讓人生更加豐富多彩。學習是人一生中的重要一課,“學習是基礎,思考是關鍵,實踐是根本。”“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歹。”須在學習中進行思考,在思考中學習,更要通過實踐獲得更新的感悟與認知,因爲“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

“從基層幹起,不要好高騖遠。”“服從工作需要,把個人興趣愛好和社會結合起來。”“把工作看成事業,要有敬業精神。”這是繆學姐就業的經歷寫照,在金融學院學習的她,大學畢業被分配到建設銀行杭州分行工作,從零櫃做起,她的經歷告訴我們,不管做任何事,要“既來之,則安之”,以認真的態度,做好自己的工作,肩負好自己的責任,踏踏實實做人,勤勤奮奮做事。付出不一定會有回報,但不付出一定不會有回報。從基層做起,不做無謂的好高騖遠,做有目標的奮鬥,有的放矢,逐步提高自己,實現自我價值。因爲“是玫瑰總有開放的時候,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幹好你的本職工作,如果你的領導上司不重用你,不是你的錯,是他的損失。”擁有認真負責精神,不斷進取的自我總是會曲徑通幽“守得雲開見月明的”。

繆學姐說,她會投身於自己所喜愛的這個職業,併爲之拼搏不止,奮鬥不息,但畢竟路還很長,還會有許多無法解決的問題和許多新出現的問題,這些要靠我們的一起努力。

隨着採訪結束,我們走出了建設銀行的辦公大樓,學姐的親切微笑還在眼前。揹負着學姐的殷切希望,我們“望望頭上的天,看看腳下的路”,輕鬆而愉悅的,邁上了新的旅途。

大學生活豐富多彩,如果不好好把握卻很容易蹉跎光陰。這次尋訪之行確實讓我受益良多,寫着這些文字,我還在想着校友對我們的忠告,我會牢記在心,並落實到行動上,向校友學習,做一個有貢獻的人。

採訪心得體會300篇5

其實在新聞採訪方面,我是一個新手,一隻“菜鳥”。說來慚愧,進校報的這一年裏,真正意義上的採訪其實不多,只有四次。中間自己也得出了一些拙見,現在就寫出來,跟大家交流分享下吧!

我的第一次個人採訪是在軍訓的時候。因爲其他的一些原因,我跟文學院的新生有着比較密切的聯繫。軍訓表彰大會上,“詹麗璇”的名字引起了我的注意(其實他一入學輔導員就跟我說了,要特別關注她的舉動)。後來師姐說讓我們挖掘軍訓的人和事,我第一個念頭便想到了詹麗璇。後來我通過其他人瞭解了她的信息後,感覺師妹身上有能夠代表這一屆新生在軍訓中蛻變的閃光點,就跟碧嵐師姐主動請纓,說我要去採訪詹麗璇。

師姐同意了,我是第一次採訪,還是一個人採訪,自己不免內心緊張。後來我從圖書館找來了通訊寫作的書籍,可總覺得裏面的那些原則寶典之類的不適合現實中的採訪。我開始苦惱,幸好這時碧嵐師姐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她通過電話引導我摸索,最終,我把那些問題想好了,列好了,也順利採訪好師妹。

這一次充足的採訪前期工作是那次採訪成功進行下去的關鍵。因而在做人物採訪前,如果有條件的話,還是希望能夠儘可能地收集被採訪者的信息及別人的一些看法,這對採訪中挖掘人物的閃光點至關重要。

好的採訪是成功的採訪稿的一半!在我的第二次採訪中,我感受最深的也是這點。第二次採訪的是一位現從事媒體工作的優秀畢業生師姐。由於當時師姐在海南,我只能通過qq對她進行採訪,而我對那位師姐的所以認識就只有那張紙上的信息。那段時間很忙碌,沒怎麼好好地琢磨那次的採訪,在還沒做充足準備的情況下就貿貿然地採訪了師姐。很快,師姐就指出了我採訪的不足,她說我問的都是一些表層次的東西,而且問得比較亂。我心驚地接受了她批評,重新審視了自己的採訪,發現真的有許多漏洞。

那次採訪稿最後世師姐也幫我修改了不少,這讓我覺得很慚愧,也更加意識到我們採訪者的責任和採訪上自己存在着的不足。

說了那麼多了,好像都在強調採訪前期的準備和信息收集的重要性。其實我還覺得,在採訪過程中,我們的表現同樣很重要。就算是面對同樣的問題,不同人採訪還是會有不同的風格。這在電視上我們也可能看到,魯豫的採訪和王志的採訪風格就算兩種幾乎完全不同的風格。而對於我個人而言,我更傾向的是魯豫式的閒話家常的採訪,而不喜歡王志式的咄咄逼人的採訪。可能大家剛看這兩張風格都會不由自主地選擇魯豫,可一旦真正進入採訪,還是會有人就不知覺地扮演起王志來。當採訪着說出一個對我們而言十分有利的信息時,我的觀點是,請做溫柔的魯豫,一步步引導採訪者繼續說下去,而不做尖銳的王志,立刻單刀直入,令採訪者汗顏。

好了,說了那麼多,也該擱筆了。真正的採訪經驗採訪感受恐怕還是要我們自己去體驗才能找到屬於我們每個人的風格和感受!

採訪心得體會300篇6

也許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會茫然不知所措,面對選擇不知何去何從;也許,年少輕狂,無所畏懼,不懂得珍惜與把握;也許,沒有經驗地一路狂奔,會走很多彎路。在經歷過起起落落、風風雨雨,纔會恍然醒悟,原來自己要的是那麼簡單,自己想要擁有的是那麼簡單。放下心,心無旁騖地做最真實的自己。人生的成功就在於每一天都在進步,就算一小步,也有新高度。

——題記

剛收到佈置下來的暑假作業時,我就懵了……校友?自己纔剛剛上完大一,根本不認識幾個校友,去哪裏找呢?剛開始,我很是苦惱,看着開學的日子漸漸臨近,我更是不知所措。就在一次偶然中,我發現我加入的社團裏有許多前輩,而且很多都是社團的發起人,現在他們已畢業多年,都相繼步入職場,一路走來,想必定有很多收穫和感想。就這樣,我通過網絡的方式聯繫到了一位學長。雖然這位學長和我不是同一專業,雖然訪談也是通過網絡,但是通過和他的談話我學到了很多,受益匪淺,也是我以後成長路上爲鑑的友人。

他入學於20xx年,專業爲註冊會計,期間還在吉林財經大學讀研,現在已經工作了。雖然工作不久,可以說是職場新人,但是從他的談話中可以看出他的穩重、老練。我們的談話從大學生活開始,我的訪談之旅也拉開了帷幕。

說起大學生活,從他的語氣中可以聽出他對大學生活的無限追憶。他說着七年前的江財,我說着七年後今天的江財,今昔對比,凸顯了江財的變化之快。我不知道,三年乃至以後,當我也離開江財,這個我生活學習了四年的地方,會是一種怎樣的感受。之後,聊起了他從大學一直到步入職場的感想,從中我獲益良多。現在就學長說的話我做了如下總結。

一方面他能堅持自己的夢想,讓自己的理念與時俱進。又可以在事業的起步階段踏踏實實埋下頭謙虛地工作在底層崗位,這說起簡單,但是我相信我們每一位聽到後心裏都沉甸甸的,因爲他確實用自己的事蹟告訴我們人生貴在堅持二字!另一方面,他說到了對於夥伴的珍惜,可以非常幸運的擁有這些好朋友與他站立在公司的風頭浪尖,直面每一個挑戰和挫折。那些真正能夠讓你放心把後背交給他的夥伴每一個都是彌足珍貴的!他還告訴了我優質人脈的作用。因爲一個人的事業在他看來一部分在於自己基本知識的建立,這不僅僅是課堂裏的,還有那些需要自己體會的東西。

另一部分就是人脈,而且要優質人脈!人脈包括優質人脈、普通人脈、潛力人脈。只有在靈活運用自己優質人脈的前提下,通過自己基本知識的運作,纔可以最好的發展本身的事業。最後他還說道,大學裏面是培養一個人心性的重要時期,不論如何,都要認真度過,因爲這一段美麗時光再也回不來了。雖然他畢業的時間比較晚,可是現在也成績斐然。而他讓我明白的是鍛鍊無時不在,學校社會一個樣!他談及歷練和成長的同時還不斷強調學校的重要性。其中,他說過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自古以來,學生都知道校園是個鍛鍊的大熔爐,可是時間總會抹去些東西,直到從裏面出來才恍然大悟,所以絕對不要說學校不好,是自己走的不夠而已。”學長的話讓我想了好久。

雖然採訪學長的時間不長,但通過短短一個多小時的談話,我感覺就像和學長面對面一樣,我收穫頗豐。也很感謝學長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和我交流。

這次來我們不光僅僅是採訪,更是一種學習,學長幽默而深刻的語言,睿智而開明的觀點,深深地影響着我。我也將步入大二,也要學會認清自己,學長一席話,也讓我對以後的路有了新的思考。

採訪心得體會300篇7

2月28日,我和衛生部長馮曉整理當月衛生分數時,談起了她的新聞專業,她說正好現在有一個採訪老師的活動,可以鍛鍊一下。我向來對這樣的活動感興趣,於是在她的介紹下。我加入了採訪組。

當晚,採訪組負責人、保送清華新聞專業的鄭珮給我們每個人安排了任務。我負責延德元老師和苗翠強校長的採訪與撰稿工作。

3月1日上午我和延老師約定當晚進行採訪。延老師起初還很謙虛,說自己的經歷沒有什麼可以值得采訪的。但是,當晚我和馮曉、周蓉蓉、宋峙鋆來到他的辦公室時,他已經準備好了一份簡歷。和延老師的交談時間大約有四十五分鐘,和後來一些老師的採訪時間比起來並不算長,但這四十五分鐘卻讓我印象極爲深刻,也許是因爲這是第一次,也許是由於我對剛剛開啓的這一片世界感到最充分的新奇。在這短短的四十五分鐘裏,我們像輕鬆的聊天似的,從延老師的童年到他的大學,從他開始工作到如今成績斐然,從教育到家庭,從酸楚奮鬥到甜美果實,我們談得很盡興,而我們四位延老師的學生,也都是收益良多。這是第一次採訪,或許我們缺少經驗,但我們的這次採訪,確實讓我初步瞭解了延老師以及他所代表的那個時代的人們的生活經歷。或許,有些經歷與感悟我們早已在書中看到過,但當面對自己的班主任老師,尤其感到這種經歷與感悟的真切、真誠。

採訪在第二節晚自習開始不久就結束了,回去以後,我又把錄音聽了一遍,然後動筆寫稿。第四節自習,我交給了同去採訪的另外三名同學,他們提出了修改建議。第二天,鄭珮說:初戰告捷。

我爲我們的成果感到高興,接下來的幾天,我又和採訪組其他成員鄭珮、許瀚藝、王寶寧、周蓉蓉、宋峙鋆、馮曉一起,採訪了其他一些老師。

和苗校長几次約定時間,但作爲副校長和教育處主任的他,工作實在太忙,一直找不到一個合適的機會。我們最後約定在了3月9日的下午採訪。但到了那天,又有德國訪問團來訪,因此不得不推遲。第三節晚自習,我和宋峙鋆、周蓉蓉還有慕名而來的同學丁川、郭大朝、胥逸萌一起,來到了剛剛送走德國客人的苗校長的辦公室。

和苗校長的那次交談,同樣使我印象深刻。我們師生之間的親切交流持續了兩個多小時,直到晚自習第四節結束,我們還在興頭上。但是同學們要休息,苗校長也要像往常一樣去查學生宿舍了,所以我只好打斷了我們的談話,提前結束了採訪。

教授政治課的苗校長說起話來,條理清晰,思路清楚,從他的中學到大學、再到工作,還有調動,他娓娓道來,我們竟然沒有插話、“挑刺”的機會。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兩個瞬間,是他談起學生社團和自己的女兒時。學生社團,使他倡議和主導素質教育的新模式,如今也可以說是他教育教學的新成果,是他事業的閃光點;而女兒,則是事業之外的家庭的核心,對自己的值得驕傲的優秀的女兒,他感到十分欣慰。他的目光與語氣語素的變化告訴我們,這是一個真情爲家、爲工作、爲事業的男人。

我們的整個採訪活動,持續了大約一個月,我們共計採訪了二十多位教師,而我,參與了其中的大多數。一路走來,我想有幾個關鍵詞可以概括老師們的共同特點:真誠、奮鬥、責任感。而我也有幾個詞語可以形容我的感受與心情:感動、感謝、感佩。

我相信這段經歷,將是我人生中最爲寶貴的財富之一。因爲,這是人生與人生的交融,是智慧與激情的傳遞。而教師,正是這個傳承事業的載體。有人說教師是蠟燭,照亮了別人,犧牲了自己,而我想教師應該是太陽,給萬衆以光芒,還自己以滿天下的桃李。

採訪心得體會300篇8

每天敲的字不少,但很久沒有來博客了,我很想快點寫些東西和你們分享,每天的工作還是很愉快的,讓我學到不少新聞業務上的東西。

記者的工作除了採訪寫稿還得搶版面,這點很容易,只需要你是勤快的。每天都要自己去安排新聞點,比如我現在跟的是高校版,那麼我在武漢每個高校bbs裏都會註冊帳號,一遍觀察高校的新鮮事,做時事新聞的記者這點必不可少的,必須保持自我清醒狀態,瞭解自己版塊的風吹草動。採訪前,採訪中,採訪後需要做什麼,我記得我以前寫過這樣的經驗,在此就不冗述。

其實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寫稿經驗,由於省報記者壓力更大,迫使稿子質量決定了記者的生活質量,這樣一來,寫稿的經驗可能會比較有價值。

首先,在採訪充分,掌握的背景資料都充分後,我們要做的是瞭解歷來類似的新聞其他報紙們的做法。比如對同一個招聘會,(最近高校版的做這塊的也比較多)我們可以看看《楚天都市報》、《楚天金報》的同仁們都怎麼做的,如果,他們做的是關於招聘會的現場大致情況,還圍繞大學生就業心態或者職業傾向,採寫了一些用人單位和應聘者,我們就不能這麼做了。我們可以根據當下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來估計一下用人單位會不會藉此招聘做公司內部的人員結構調整,猜測他們會不會減少招用普工,加大對銷售人員的招聘規模等。再通過一些具體真實的數據或者事實將自己要表達的中心表達出來。

所謂時事新聞,就是不能帶記者自己的觀點嘛,可是每篇稿子都要有記者獨特的思想。記者要牽着牛鼻子走,至於往哪個方向走很重要,這往往也是取勝的關鍵。因此,也要求記者的思維一定要活躍不可拘謹,要求變,不能和別人的想法趨同。假設那個招聘會記者跟着別人屁股後面走的話,還不如不寫,或者寫招聘會上的小花絮如“學生竟把會場入口大門玻璃擠破”都比嚼別人嚼過的飯有味道。

其次,需要記者有人文關懷,懂得人情世故,這個並不和“記者需客觀報道,不得摻雜個人感情”相沖突。做人也一樣,部分場合絕對剛正不阿的人也並不是時時都受好評,記者要懂“人情世故”的意思也就是要記者做稿子的時候通情達理,防止讀者審美疲勞,我們記者不可終日一副面孔,始終嚴肅理性和始終感性動人都一樣不是好東西。大學聯考作文還分文體,新聞稿也是五花八門的,比如最近寫一個老教授過世的稿子,主要描述老教授生前的好人好事,就不得一副宣讀文件的表情去寫這稿子,應以情感爲重,其事蹟確實感人至深更需投入感情,帶動大家 ,讓文章的感染了影響到讀者的行爲是最好。

而對於學術上有爭議的觀點則必把自身置之度外,以旁觀人的態度,毫無傾向的精確表述爭議所在,比如今天寫的稿子,關於劉道玉(前武大校長)先生提出來的整頓高校十條意見,並不是每一條都是絕對的,如廢除自學考試製度這條,爭議最大,雖然我自己明白自學考試現狀是如何的“亂”但在採訪的時候還是會照顧到反方的聲音,完全將他們的話整理出來,自己絲毫不可發表見解,畢竟咱不是專家,也不必要去負這個責。寫這個稿子之前就該考慮到稿子出來一般會比較學術化,一般的老百姓讀起來會枯燥無味,因此,文章前面介紹自考狀況這個部分,就多用簡單易懂的自考學生或者自考輔導班老師的經歷來說明問題,這樣避開了學術詞彙,且可讀性大大加強,必會是吃香的稿子。

最後,像這種時事新聞,標題所佔的分量可謂重中之重。我們不是提倡標題黨,但我們追求的就是那個效果,我的經驗就是隻沒說錯,就大膽放開了去寫,百姓關係什麼就拿什麼做文章,新聞面對的人羣關注什麼就放大什麼,這也是記者的主觀能動性,老實的記者總是不討好的,只要保證自己的文章標題是準確無誤的,並且它不具備傷天害理反黨反組織的內容都可以大膽的寫出來,這個純粹關係到個人的閱歷和知識儲備了。我們不是黨報,不需要委屈自己中規中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