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訪談教師心得體會多篇

訪談教師心得體會多篇

訪談教師心得體會篇1

轉別和煦的陽光,清爽的山風,拋棄內心的浮躁,城市的喧囂,坐上通往__江津的列車,去往一個認爲能夠磨鍊心性技能,堅固信仰的地方——__。

第一次趕上八月天的__,迎面熱浪滾滾,初次呼吸時都覺得呼吸沉重。進入__第一天,不得不感嘆這裏的環境。於學生而言,有各類視覺提示的佈置,成果展示的,功能提示的,學習記錄的,閱讀休閒等;於教師而言,辦公室內有衆多專業書籍免費借閱,衆多教具製作材料的提供可以讓每一個教學靈感成爲可能等。作爲一個新入門的實習老師,完全感受不到所謂的上級和下屬的關係,老師們都待人真摯,熱情,和睦,相互尊重。這裏沒有固化的規章制度,刻意的去規定必須完成的義務,因而擁有一個相對自由寬鬆的文化學習環境,良好的學習氛圍。頓時便對這個地方充滿期待,希望時間可以過得慢一些。

實習前期,第一次接觸以知覺動作爲核心的學習適應課程,開始有一小段時間很難深入理解知動課程,認爲對學齡前的學生很有幫助,涉及到的理論有認知心理學的信息加工論點,凱伯的知覺—動作階段理論,神經平衡療法等,有隻知理論,不懂運用的盲區。但也正是在這一段對知識學習的模糊區裏,在__的生活與教學學習中學到了特殊教育的立身之本並不是專業知識的紮實程度,也不是有多能說,應變能力有多強,而是立足於學生,與學生的相處之道,對學生的態度是否誠摯發自於內心,是否願意用心去打開那一扇門窗。這似乎是從事特教行業的前提素質,願意爲了孩子打開一扇窗。換句話來說就是願意爲了教育孩子去改變。只有願意了,纔會去學習專業知識技能,纔會去調整自己的性格特質,纔會讓自己變得更有耐心愛心和責任心。

可能是心態上的深入轉變,讓我有幸在後續的實習過程中體會到好多受用終身的知識。對於知動課程來說,慢慢的熟悉了每一項學生能力的特質,在教學過程中看到自己所帶學生知動能力的提升,內心十分喜悅,也更加喜歡知動課,覺得該課程很實用,很有效!同時特別感謝__能夠給予實習老師們充分鍛鍊的機會,在每一次課上完後可以向老師請教,老師們也不厭其煩的教導我們,並且還讓我們有機會參加教學研討,大家一起討論自己上課的視頻,從中提出改進意見。在這個過程中,從準備教具到學生成果展示環節,更能明白視覺提示在教學過程中及環境裏的運用;給學生上課,要有明確的開始和結束,不要沒完沒了;不出考試題;不讓學生感到壓迫;內容要與人調控,引導學生關注人;彎曲動作對衝動性行爲及情緒有明顯的緩解;知動帶動其它領域的發展,其它領域的發展促進知動發展;給學生的教學,要多感官參與,這樣能有效幫助學生學習……時間就這樣一週周的過去,每週都有新的收穫,上週的還來不及回味,又到下一週了。

轉眼實習便結束了,心中萬分不捨。慶幸能有來__學習的機會,感謝來到__後所遇見的一切。來到這裏,除了滿載專業知識的收穫外,還有收貨了對於特教,對於學習的態度。這時的我特別喜歡一段話:“如果你半夜醒來發現自己已經好長時間沒讀書,而且沒有任何負罪感的時候,你就必須知道,你已經墮落了。不是說書本本身特了不起,而是讀書這個行爲意味着你沒有完全認同於這個現世和現實,你還有追求,還在奮鬥,你還有不滿,你還在尋找另一種可能性,另一種生活方式。”特教的學習不僅是ppt上的,視頻上的,也不僅僅是書本上的,還有生活中的。在與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多思考,做得多,儘管很累,但只要有方向,有目標,那學習的收穫也會有很多的。

訪談教師心得體會篇2

寒假期間學校佈置了一份作業讓每位教師看一本書,並寫下讀書體會。對於我來說現在難得會捧起一本書來看,也許是因爲在這個現實的生活環境讓人變的越來越浮躁,靜下心來看一本書往往變的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假期正好久別的女兒回到了身邊,於是想到了看一本對兒童教學的書,能吸取一些教育經驗的同時也能完成了任務。於是在網上搜索,看到一本叫《卡爾威特的教育》推薦的人比較多,所以找來這本書,以下就是一些讀這本書的體會。

書中講述的是老卡爾.威特—位鄉村牧師,他把出生時別人認爲低能的孩子教育爲天才的教育過程。這位鄉村牧師與別人有着不一樣的思維方式。小卡爾出生時是個被認爲有些癡呆的嬰兒,但他八、九歲就能自由運用法語、德語、意大利語、拉丁語、英語和希臘語這6國語言,並且通曉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尤其擅長數學。9歲時進入了哥廷根大學,年僅14歲就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16歲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並任命爲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23歲他發表了《但丁》一書,併成爲研究但丁的權威。他取得這番驚人的成就,並不是由於他的天賦有多高,而是全賴於他父親的教育方法,他的父親把小卡爾長到14歲以前的教育寫成了這本書,這本書中記載了卡爾的成長過程,以及自己教學的心得和獨闢蹊徑的教育方法。卡爾威特教育注重的是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這本書在問世了三個世紀後,依然值得我們每一位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學習和借鑑。

我自己也正嘗試按照老卡爾的教育理念去教育我的女兒,雖然現在還沒有真正體會到書中教育的成果,但有些內容確實講得十分有理。

書中的第九章《什麼樣的教育才不會損害孩子》讓我感觸最深,一直以來怎樣教育孩子和教育學生,讓我很困惑。我們固然很愛我們的學生和孩子,但也不能因爲愛就放縱他們,也不能以嚴格爲藉口就過於苛刻的對待他們,這個度很難把握。書中的這個章節寫了老卡爾在如何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的態度和尺度的把握。老卡爾的嚴格完全取決於道理。他說:“縱容只會使一個很好的孩子變成一塊不可雕琢的朽木。”他將兒子在花園舞劍時不小心將一束花砍倒後如何處理這件事,而他又是如何引導的過程在書中寫得詳詳細細。老卡爾的做法讓每一位讀者欽佩。如今,很多父母,老師把對孩子的嚴格教育理解爲專制,不知不覺中把自己變成暴君,把孩子變成唯命是從的懦夫。他們以爲孩子不聽話就應該以粗暴的方式對待他們,這種做法的後果不但不能讓孩子正確的認識自己,反而使孩子對父母、老師甚至對於所有人產生怨恨,使性格與人格產生扭曲。

邊讀這本書邊對照自己教育學生的過程和方法,感受頗深。夏曦尊說:教育不是沒有感情,沒有愛的教育,就如同池塘裏沒有水一樣,不稱其爲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我覺得教育學生,教育自己的孩子就應給像老卡爾教育孩子那樣,懷有一顆感恩的心給孩子最博大的愛,用智慧和知識以及正確的教育方法把孩子培養成全面發展的人。第九章中描述的老卡爾並不是一味的嚴厲,讓我感受更多的是“嚴而不厲,愛而不溺”的教育方法,而嚴與愛不同尺度的把握。在假期帶女兒的這段時間裏自己就有這樣的感受。

剛把女兒從丈母孃家接回來的時候第一感覺就是讓我感到責任很重大重,女兒跟自己已經快3年沒有生活在一起了,很多時候在想自己虧欠女兒的太多了。長輩的教育跟父母的教育會存在很大的差異,擔心女兒現在是不是已經有了很多壞習慣。因此在開始的幾天自己都非常嚴格的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去要求女兒的行爲,幾天以後我感覺到女兒都不敢正眼面對自己,跟我講話的時候都不敢用眼睛看我。而接下來正遇上春節的幾天我就妥協了,什麼事情都放任着她,結果所有的問題又開始暴露起來了,變的嬌氣任性一不開心就嚎啕大哭,大人們都要圍着她轉由着她就開心了。在春節過後我開始嘗試自己獨立跟女兒相處,跟老婆商量要漸漸的培養她自己的獨立性,她自己能完成的事都要她自己獨立完成,該嚴厲的時候就嚴厲,該表揚的時候表揚,漸漸的感覺在很多時候她自己也願意接受這一切,也變得更加懂事了。

當我讀完《卡爾威特的教育》時,對怎樣從愛出發去教育孩子,就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嚴在當嚴處,愛在細微中”。孩子是不同的,只要身爲教師的我們用心去感受,並付出真心地關心和愛護,用自身去影響他們,這纔是教育和愛的本質所在!

訪談教師心得體會篇3

如果撇開學生們今年上半年將考出來的實際成績來說,或許這段因爲疫情影響,我在家給學生們直播教學,學生們在家線上聽課的日子,是老師我和學生們相處最融洽的日子。感謝這段直播教學的日子,讓我找到了和學生們相處最合適的距離,因爲這段最美的距離,我和我的學生們成爲了亦師亦友的關係。

不得不說,現在學生們是喜歡網絡的。他們的生活,一切都可以在網上解決,包括娛樂,也包括了現在的學習。本來讓我網絡直播教學,我這個內向性格老師還是有點放不開的,是我的學生們,推薦了我幾個他們常看的網絡直播的主播,看了那些主播的直播後,我意識到過去我們的線下教學,我們在學校裏面的教學如果講得好的話,其實也可以放一臺攝像機在後面錄下來,如果直接錄的話,網絡直播了,唯一需要改進的就是將線上教學的互動感體現出來,學習一下那些主播與粉絲的互動,我們這些做老師的也就明白如何做了。經過我的學生們的“調教”,我這個大學老師也跟上了時代,現在利用互聯網進行線上教學已經也用得非常順手了,甚至在我開直播課時,我的直播教學室裏,還出現了很多不是我的學生,他們也表示愛聽我的線上直播教學,這對於一個初用網絡教學的老師,可謂是可喜可賀的一件事兒了。

不過不是我潑涼水,這樣的線上教學,要是這個學期的學習成績單發下來的話,或許學生們和老師們都會希望下學期的學習還是迴歸到線下教學,回到我們親切的學校,回到我們熟悉又陌生的教室,去上課。據我對學生們的觀察,他們線上教學變得積極,是因爲這種形式是他們喜歡的,感興趣的,並且他們感興趣的點或許不是關於學習內容的。雖然我也很樂於與同學們打成一片,但學生們與我打成一片時,是把我當成一個朋友而不是老師的,他們對學習不是很感興趣,他們或許更喜歡的是大家一起玩。說實話,就連我這個老師也很喜歡跟學生們玩在一起,這段疫情期間沒有外賣送,但是大家還是組建了一個美食羣,每天大家都會課餘時間在裏面分享美食,甚至也會在上課開小差的時候在裏面鬧騰一下。我也願意我的學生們開心快樂,但學習成果可能就不太可能非常理想了。

訪談教師心得體會篇4

經過十天的培訓學習,收穫很大。尤其是聽了由華南師大的陳岸濤教授主講《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素養》。陳教授用樸實無華卻幽默風趣的語言,講授了“何爲人師、怎樣爲師”及“做人、做學問、做教師”的態度和方法。讓在我領略了名師風範的同時,受到了深深的啓發。下面談談我個人的一些認識:

一、爲人師表

在高校教育勞動中,大學教師往往表現爲社會代言人,是各種新思想新觀念的輸出者,而大學生正處在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和確立時期, 學生大多都會以教師的言行爲榜樣。因此,教師在教育勞動中抱有什麼樣的勞動態度,表現出怎樣的道德修爲,直接薰陶着學生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直接影響着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直接影響着正在成長着的青年一代的身心健康。教師的道德品質對學生的影響,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懲罰和獎勵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種教育力量。

二、終身學習,不斷創新

我們要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當今高新技術發展飛速,面臨着時代的挑戰,我們如果用昨天學來的知識來教現代的學生去做明天的事,那就太可悲了。而且高校教育勞動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高等教育勞動不可能整齊劃一,不可能有“最佳方案”,不可能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教學方法。所以我們應該不斷的尋求機會學習更多的知識,只有不斷拓展,我們的教育和教學能力,不斷的'創新纔是高等教育中的永恆真理。

三、教師角色轉換

我們多數是剛畢業的年輕教師,有時候還沒能把角色從學生轉化爲教師。社會不等待我們成長,社會不等待我們成熟。所以我們要在轉換角色方面下功夫,努力成爲學生的良師益友。

教師崗前培訓在使我獲得成長和進步的同時,也使我意識到自己欠缺的東西還很多,因此,我會一如既往地虛心向資深教師求教,同加強學習和自我修養,使自己早日成長爲一名合格的高等學校教師。

訪談教師心得體會篇5

家訪是踐行家校共育,爲促進孩子健康、快樂成長保駕護航的重要方法之一。通過老師家訪,我不僅能及時瞭解孩子在學校學習和生活的情況,而且也感受到了老師們對我孩子學習和生活上的關心,體會到了老師們工作的敬業和辛勞。老師家訪還拉近了我與老師,孩子與我,孩子與老師之間的心靈距離。

那天,孩子美麗溫柔的'班主任呂老師、和藹可親的數學陳老師、樸素大方的英語陳老師來到我們家時已是晚上六點多了。心想都這麼晚了,而老師們還在外奔波,家也顧不上管,飯也沒有顧上吃,我們全家都非常感動。進門後,老師們水也顧不得喝上一口,就開始了家訪工作,老師們隨和的笑容,拉家常式的交談,使屋內的氣氛一下輕鬆了許多。班主任呂老師告訴我在家裏輔導孩子學習語文的方法,是讓孩子愛上閱讀;數學陳老師叫我不要計較平時考試錯失的一分兩分,多和孩子在家裏玩數學遊戲;英語陳老師告訴我學習英語的方法是培養他的興趣。我們從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一直談到孩子在課外及在家庭中的表現,共同探尋了他的優缺點。通過這次家訪,我頗受啓發。

回想前一天放學回家孩子說老師明天會來家裏家訪,說真的,“家訪”很受孩子和我們家人的歡迎,全家都感到很高興,真有點受寵若驚的感覺。我們與班上的老師平時也有不少的溝通和交流,但一般都是在學校以一種非正式的談話方式進行的,而老師們今天走進家門,與我們家長這種“面對面,零距離”的家訪活動,讓我如沐春風,我們和孩子都有一種很強烈的儀式感,尤其對孩子的觸動很大。老師的這次家訪是對孩子的關心與愛護,是對他的信任,對於孩子來說無疑是對他的鼓舞!

老師提醒我們應常常告誡自己,多角度的思考問題,要嘗試站在孩子的立場上看問題,這樣才能拉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才能得到孩子的信任,纔會讓孩子信服。而且每處理一件事情時,作爲家長的我們也應該瞭解清楚事情的前因後果,聽取各方面的意見纔可以下定論。對孩子要多關心、多傾聽、多留意孩子的變化,發現有不對的地方要及時和老師聯繫溝通。事實證明,老師說得很對,自從家訪後,我和孩子的相處更加融洽,孩子也越來越信任老師,尊重老師了。

通過與老師溝通,我們還明白了首先要構建一個和睦溫馨的家庭環境,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其次多一些時間、多一些精力陪伴孩子,讓孩子知道父母對他成長的各方面是重視的,通過這次家訪我明白父母也是孩子的老師,父母與學校老師其實就是同事的關係,我們的目的都是一致的,培養優秀的孩子需要我們共同努力,不能只依賴於學校老師,我很榮幸我的孩子在最美好的年齡遇到了秀的老師,作爲家長我也必須要讓自己變得更優秀,成爲孩子的榜樣。

家訪,如同一場久旱逢甘霖的及時雨,播灑在家校兩地。孩子就像一棵稚嫩的小禾苗,老師們每一次愛的付出,都像春雨一樣滋潤着他的心田。老師關心學生不辭辛苦,令我們十分感動,在此真誠地說一聲:老師您辛苦了!

訪談教師心得體會篇6

我利用休息時間,深入幾個學生家中進行家訪感受頗深。家訪真能讓我們和學生家長打成一片,感情親切融洽,這樣家長們就不再會有什麼誤會和責怨,我們的工作就能得心應手。同時家長的熱情好客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作爲一名教師的自豪。

學生袁倩晗的家長對我的到來,感到十分意外和興奮,真有點“受寵若驚”的感覺。我給他們簡要介紹了當前教育的理念與發展,彙報了我們學校在孩子教育方向上的指引,以及我們班級是如何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面對面促膝暢談,家長對我們教育人給予了高度評價與鼓勵。我對班級容量也很大,有的活動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敬請家長諒解,對於我們學校的發展、班級建設有什麼建議的可以儘管提出來。”袁倩晗的家長說:“萬萬沒有想到老師對學生是如此牽掛和關心,我們的孩子放在你們學校班級,就是放心,你們這是在辦人民滿意的學校。我們家長一定大力支持學校的工作。”

很多家長對老師的到來,接待的非常熱情,他們覺得溫暖,倍感興奮,學生本人感到:原來自己並不是一個被“遺忘的角落”,自己在老師的心中不是可有可無的,教師總是在注視和關心着自己。學生程子豪說:“老師,您這次家訪,給了我很大力量,我更加自信,我還要更加努力,在班上要做個好學生,在家裏更要做個懂事的好孩子,你看我以後的表現。”

這次家訪,使家長和學生感到十分親切,從內心深處非常感激教師。學生見到我的到來,開始非常緊張,站在門口不知所措,害怕我是來向家長“告狀”的,沒想到我只字不提她表現不好的地方,而是鼓勵她要揚長避短,爭取更大的進步。在輕鬆和諧的閒聊中,孩子越說越高興,把自己的志向、思考統統都講給老師聽,家長也因此瞭解了孩子內心更深刻的東西,對孩子的表現越來越滿意。最後,他們一家人依依不捨地把我們送出大門口,並希望老師經常到家。

在家訪中,我還了解到有相當一部分家長整個忙於生計,極少照看、督促孩子。這使得我們肩上的責任更重了。我們沒辦法選擇家長,我們只能選擇不同的教育方式來對待這些更需要我們關心的孩子。很多家長都反映:老師說的,孩子會聽進去的。作爲學生的老師也特感動於這句話,老師的魅力無極限。當然高興之餘,需要我們付出更多了。讓我看到了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學生個體和認知表達水平。文化程度較高的家長知道如何對孩子進行學習、生活上的指導,這些家長的孩子往往已經養成良好的習慣,有較強的自覺性。文化程度不高,但爲人處事有原則的一類家長,他們對孩子學習上的指導有欠缺,但會教他們做人的道理,家長說的多,做的少。有相當多的家長對子女出現的一些不良傾向只會唸叨,卻拿不出或狠不下心採取措施,效果不佳。這類孩子需要在學習習慣、方法上多指導。還有少數家長本身文化程度低,對自己的子女從小又過於溺愛;現在孩子年齡增長,膽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出現了不會管、管不了的局面。所以針對有問題的學生,我和家長促膝談心,用一分爲二地觀點分析學生,同時把握實際,靈活調節,在輕鬆融洽的氣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問題,共同商量、探討教育措施,使學生心服口服,家長也欣然配合。

總之,家訪讓我受益匪淺,既使家長了解學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現和學校對學生的要求,又使我瞭解學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況及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我們只有通過家訪才能瞭解一些隱性的問題,找出學生不良行爲形成的根本原因,這樣我們可以從根源着手,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教育。我覺得身上的擔子更重了,我們要加強家校的密切聯繫,同時注重學生的個別教育,真正達到“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