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家長對蒙氏教育的心得體會範本多篇

家長對蒙氏教育的心得體會範本多篇

家長對蒙氏教育的心得體會篇1

人生有一個悖論:年輕時,爲了生活而打拼;等到物質生活得到保障後,回首家庭,卻悲哀地發現自己的孩子變成一片荒蕪!

這樣的悲劇無時無刻不在上演。

早晨到打字室,見工作人員正在讀書,我高興地說:“你的孩子真幸運!”同志十分不解:“我看書,你怎麼說我的孩子幸運?”

是的,我沒說錯。擁有一個喜歡讀書的媽媽,孩子是多麼幸運啊!

學習是一姿態,是一種能力,是一種習慣,還是一種氛圍。曾有已經成家立業的老學生問我怎樣教育孩子。我深思良久,答曰:“你希望孩子成爲什麼樣的人,你先成爲那樣的人!”中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好,那麼家長首先得成爲一個熱愛學習善於學習的人。

術業有專攻,每一個人都有自己賴以謀生的職業,所以學習專業知識是必須的。除此,閱讀一些文學著作也挺有必要。人們常說人文情懷,不讀書,對人生對生活的感悟總是那樣粗淺功利,哪來的人文情懷?

很多家長都抱怨孩子不聽自己的。我就問:“如果孩子問你‘否定之否定’是什麼意思,你怎麼回答?”家長吱唔半晌,除了用哲學上的一些空洞術語外,實在無可聽者。家長看我默笑不語,便問我是怎麼講的?我這麼講的:

我現在教育你們做一個善良的人,每天率領你們宣誓“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你們從內心深處敬佩老師,認可老師,接受老師的教誨,立誓一定做一個善良的人。這叫肯定。

等到你們出社會後,發現社會光怪離陸,做一個善良的人卻時時碰壁。於是,你開始懷疑當年老師的教導。這叫否定。

若干年過去了,歷經二三十年的社會風雨歷練,你再環顧四周,又驀然發現,那些奸詐小巧只能得逞一時,而誠實守信、善良正直的人慢慢受到社會的尊重。此時,你又重新發覺老師的教導是多麼正確,並不遺餘力地這樣去教導自己的孩子。這就叫否定之否定。

我小結說:“我們不是在給孩子講政治,而是在跟孩子聊天。”家長的眼睛瞪得圓溜溜的,吃驚地看着我:“原來道理應該這樣講?”是的,教育就是一個春風化雨的過程,不是生硬地灌輸,而是潤物無聲。我舉的例子,不僅生動詮釋了學生的疑惑,而且把我的“做一個好人”的教育理念再次強化和滲透。同時,沒有迴避社會現實,把社會的複雜性提前預防給學生。

學生爲什麼喜歡聽我講道理?第一,我用故事講道理;第二,我的道理中肯,不偏激;第三,我講的道理理性,貼近生活實際;第四,我講話簡短,只說一遍。如果我不學習,失去源頭活水,不博覽羣書,抱殘守缺,不吸納新鮮元素,固步自封,不借他山之石,只一味地想當然,嘮叨不休,抱怨不止,我的學生恐怕也會反感透頂吧?

其次,讀一些教育相關的書籍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說教育是一門藝術,那麼教育可能是世界上最複雜最微妙的藝術;如果說教育是一門學問,那麼教育可能是世界上最深奧最博雜的學問。因爲教育沒有一個萬能的定則,放之四海皆準,教育甚至沒有對不對,只有適合不適合。教育只有一些比較通用的原則,但也絕對不能片面理解。比如賞識與懲罰,都有它的道理,也都有成功和失敗的案例,怎麼把握則是教育的智慧。該賞識的時候,不遺餘力地讚揚,具體而生動,孩子就會動力十足;該懲罰時毫不心軟,讓孩子養成規則和品格。這樣的教育才會有效。而不是單方面強調,一味賞識的結果是孩子不能接受任何反對意見,玻璃人草莓型就是這樣形成的,稍遇挫折就自暴自棄,甚者跳樓上吊;一味地嚴厲,會使孩子失去生活的熱情,因爲他看不到希望。

再比如教孩子與人爲善總是沒錯的吧?可是社會深不可測,如果在教導孩子善良的同時沒有教會學生機智,孩子在社會上就可能上當受騙,甚至受害。是不是我們反過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但這樣教育長大的孩子,會對社會產生敵意,出社會後一定舉步維艱,幸福能力很低。

怎麼辦?博覽羣書,兼收幷蓄,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和認識,中庸而不平庸。與家長的實際交往中,我們最怕的就是家長對某種教育觀點的片面理解,比如總拿外國教育來批評中國教育,那是脫離國情的空中樓閣。外國教育經驗需要不需要吸收借鑑呢?回答是肯定的,當然需要;但要辯證地吸收,因爲中國首先是應試的國度,是人口大國,中國有積澱了數千年的文化心理,如果不顧這些實際而盲目照搬,結果必然是弄巧成拙。

教育有內在的規律,在《班務札記·守望篇》裏我談到的注意力問題,就是內在規律的一種。如果不把握規律,尋找根源,我們就會氣急敗壞,就會做很多無用功。

李三豐(化名)的家長與我約談,講了很多孩子的情況:國中時在老家,沉迷網絡,不可自拔;無奈,轉學到西安,又沉迷手機遊戲;上高中後,高一時與同級女生交往密切(家長用的詞是“戀愛”,我不認爲是“早戀”,後方會再述),家長老師想盡一切辦法,終於打散了;如今又與高一某女生來往密切,每天護送女孩回家。

家長是夫婦兩人同時來訪的。從談話中我得知母親是個能幹的人,他們家裏開着公司,但主要是母親打理。其實,父母爲孩子也付出了很多。今年開學後,專門派父親來照看孩子。

我一語道破:“孩子缺少母愛!”童年是一個人一生的詛咒。爲了生存,父母都撲到公司搞實業(這也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尤其是母親,因爲工作能幹而忽略了孩子。缺少母愛的孩子,小時候會把缺失的母愛移情到女老師身上,常常誇讚老師“像媽媽一樣”。慢慢長大後,他就把這種情感轉移到同齡人身上,這就是家長所謂的“早戀”——我認爲是“移情”更準確。

“我們要不要像高一那樣,跟女孩家長溝通一下,解決他們的問題?”

我否定了這種做法:“孩子的問題是缺少母愛,如果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你今天把這個女孩打散了,他很快又會尋找一個新的替代品!”家長恍然大悟,凝神默然:“我們補反了!”是的,如果是孩子媽媽來照看孩子,那就對症下藥了。

處在現代快速流動的時代,這種情況是非常普遍的,儘管父母俱在,但因爲種種原因,要麼父親照看,要麼母親照看,要麼爺爺奶奶照看。這些童年的缺失,都會在實際生活以“問題”折射出來。賀文軒的媽媽也深有同感。

如果學習一些心理學教育學知識,是不是就能看得深入,從而抓住問題的根本,那麼解決問題就會容易一些?10月16日,某某濤媽媽鼓起勇氣給我寫了一千一百多字的長信,敘述了家庭情況,央求道“金老師,麻煩您幫我找他談談”,並要求“不要給他說我給您寫信了!”

我當即撥通家長電話,首先正告道:“家長和學校溝通是光明正大的事,爲什麼做得如此鬼鬼祟祟?如果連這點都做不到,還談什麼教育孩子?”然後我提出要求,如果家長讀一本家庭教育方面的書,我就跟孩子談一次。家長愉快地答應了,不僅讀了,而且寫出了長長的讀後感,收錄在《班務札記·讀書篇》裏。

某某濤媽媽除了寫出《讀後感》外,還多次發微信談論心得:“金老師,非常感謝您推薦給我這兩本書。我現在只看完了《最美的教育=最簡單》,有時間我還會返回去再看,第一遍看了還不是很深入。看完,我感觸很深刻,也好好反省自己,我們的教育確實存在很大的問題。現在只能慢慢改變自己,一下子想改變孩子不是很容易的,只能先從自我做起。金老師謝謝您推薦的好書真是受益匪淺。”“謝謝金老師,我還得多學習,真的很感謝您在這個時候給我推薦的這兩本!”

家長學習的成果直接體現在孩子身上——孩子上課睡覺問題得到改善。10月31日,生物老師在微信羣裏表揚道:“某某濤之前上課睡覺,怎麼叫都不起作用,這兩天上課不再睡覺,而且還能認真地去做筆記。”當然,這種變化我早就看到。11月1日,我在班上捧着某某濤的臉讓大家認真觀察:“大家看,某某濤現在成人了!”班級掌聲熱烈響起。因爲從高一時起,某某濤就被大家封爲“睡神”,整天眼睛都是紅彤彤的;從家長處得知他每天晚上僅睡一兩個小時,白天不睡什麼時候睡?

同時,我把這巨大利好也告知給家長,以激勵他們:“某某濤同學從早讀開始就沒有睡覺,開天闢地第一次,真好!!!!我剛剛在班級隆重表揚了他,捧着他的臉表揚他,同學們都鼓掌祝賀他!”

媽媽感慨萬端:“謝謝金老師給推薦的書,確實讓我感悟很深。金老師,我覺得現在應該好好反省的是我,孩子出現這些問題主要是我的教育所致。與些同時,孩子也有了很大變化。”

這就是學習的威力。如果家長不學習,不反思,只一味地怨天尤人,怎麼可能迎來這大的轉機。

後記:是不是某某濤同學就一下子脫胎換骨,煥然一新,像檢查裏的套話“幡然悔悟,重新做人”了呢?我如實告訴大家,不是的。教育不可能這麼簡單。就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某某濤因爲多次警告無果,今早因三次遲到而被停課回家。

停課回家前,我對趙子行、陳陸遙、曹浩喆、何璽澤和某某濤五人進行了整頓,原因是上課說話,嚴重影響了課堂紀律。看來,某某濤的教育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這就是教育的真實!

對何璽澤同學相信讀者也不陌生,就是那個戰勝自己,月考後上交手機的孩子。他也是率先從“神”變成“人”的學生(白天睡覺不止,被譽爲“睡神”),可他也沒有一下子變得優秀可人。整頓當時,他們都信誓旦旦地保證上課專注聽講,不影響別人,做個不自私不自大的人。

10月28日,新座位排定前,我專門把14位上課愛說閒話的學生叫到實驗室進行了談話教導,上課說話的人要麼“自私”,要麼“自大”。後來,還單獨把陳陸遙和曹浩喆教育了一番。他們也都當面應承得好好的,事後還是濤聲依舊。

那是不是我的教育就一點作用沒有呢?不是的,現在4班孩子們的巨大變化,令家長、同事、領導都很吃驚。那我的教育是不是萬能的呢?不是的,教育是一個綜合的長期的複雜的反覆的工程,我的力量是渺小的。

家長對蒙氏教育的心得體會篇2

自從有了我家兒子xx後,我們才實際的感得到,教育子女遠比生育小孩要難得多。在她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付出了巨大的精力,但也從中受到了這些樂趣。現在拿自己的心得與你們交流一下,希望能總結教訓,把我們的小孩教育得更好。一、環境對孩子造成潛移默化的作用小同學的圈子以家庭和幼兒園爲主,而家庭的環境、老師的教育時刻對孩子形成潛移默化的作用,這種制約甚至終身難忘。在家中,父母事實上早已擔負起啓蒙教師的職能,一言一行亦爲兒子模仿的對象。所以父親一定要以身作則,時時、處處、事事都嚴格規定自己,成爲兒子學習的好榜樣。我們亦需要好感恩能入讀一所很好的幼兒園,遇到很好的同學老師,讓兒子有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二、常作引導,培養小孩的自信心要一直與兒子溝通,找到女兒經常無法發覺的閃光點,大加讚揚並予以積極鼓勵。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並沒有確立起一個恰當的判斷事物對錯的理念,要多些引導少些責罵,否則會導致女兒的不滿和對抗。一句適時、簡單的誇讚會讓兒子開心上半天。有順利的感受並加上稱讚,孩子的自信心纔會提高,就不會對自己的能力造成懷疑,就會形成學習的興趣。三、培養兒子生活自理的素養培養兒子自理能力有助於培養小孩成獨立樂觀,不依賴成人的性格。

我們在一些日常生活中引導子女的事情自己做,例如她自己會穿鞋子的之後我們就鼓勵她自己穿,如果她穿的恰當就給予適度的讚揚,以提升她的積極性。四、寵愛放心上,規矩要遵循父母們對我說一句話感到很有道理:每個孩子都是寵愛自己的小孩的,但是疼愛是放在心中的,必要的規矩是必定要做好的。過分的疼愛就會成爲溺愛,會導致女兒性格上的缺憾。當小孩提出不合理的規定時,要堅決拒絕,避免小孩養成驕氣。我們教育子女是以把規矩做好爲前提的,讓她待人做事都有一個好的規矩。例如說吃飯這件事,我們從喂他睡覺開始到可以自己喝酒,都是要求需要在飯桌上把自己的一碗飯吃完纔可以下桌,不吃完是絕對不能下桌玩耍。五、培養廣泛的興趣,尊重小孩的選擇興趣既能降低父母生活的真諦,陶冶孩子的性格,提高其文化素質,又助其身心健康,同時也有小孩社會交往的有益紐帶。我會盡量讓小孩嘗試不同的課外活動,但是尊重小孩的選擇育兒心得怎麼寫中班,由決定父母要與不要。因爲強求事情,只會讓其反感、排斥。我們必須做的,只是儘量提供多方面的生活感受,順其自然,讓兒子去看到自己的興趣所在,只要自己有興趣,學習出來都會事半功倍。六、培養小孩的讀書興趣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父母還是很小的之後,我就經常選擇一些內容生動有趣、能打動父母的獨白給她朗讀。

家長對蒙氏教育的心得體會篇3

孩子上國中了, 作爲我們這些家長如何教育好孩子其實也是一門課程。以前總覺得孩子長大一些就好了,現在才覺得“萬里長征”纔開始。下面就談談一學期來我們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點體會。

一、注重發揮家庭的教育功能。教育子女的責任,要由父母共同承擔,哪一位都不能放棄自己的責任;同時,父親和母親要爲對方承擔教育責任創造條件,在教育孩子上有分工有合作,不應單方獨攬“大權” ;只有在父母共同承擔教育責任、對子女的教育影響力和諧互補的情況下,纔有可能全方位發揮家庭的教育功能。

二、多給孩子一些表揚和鼓勵。多給孩子欣賞的目光,有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行爲習慣和品質,有利於增強父母對孩子的信任。多給孩子以欣賞的目光,就會看到孩子與衆不同的長處和優點,看到她的一點點進步,肯定她,堅持鼓勵她,耐心引導她,平和看待她,並以實際行動支持她,孩子就會把自己的優點發揚光大,這一點是很必要的。

三、加強與班主任及老師的溝通和聯繫。主動向班主任介紹孩子的情況。比如我們在剛開學時就向班主任重點表明:孩子膽小、老實、靦腆、身體抵抗力比較弱,請老師給予關照。之後,經常向班主任及老師瞭解情況,瞭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身體狀況等,這樣便於和班主任及時溝通。孩子是否能順利成長,家長很重要, 老師是關鍵。這一學期來,孩子進步很大,已經能自覺地積極主動舉手發言,發言的聲音也變得響亮了。孩子通過班主任及老師的培養,變得自信、開朗了,也在學校交了幾個朋友。在這方面,作爲家長感到十分欣慰,對老師也很感謝。

四、注重與孩子日常交流,幫助孩子克服缺點。我們非常注重與孩子的交流,讓她說同學的優缺點,自己有哪些不足的地方需要改進。比如我們的女兒好犯粗心大意的毛病,總是把加法當減法,減法當加法。我們就設計一些作業,其中有許多粗心大意的錯誤,故意請她 當“老師”批改。反覆訓練幾次,在這方面的錯誤明顯減少了。針對她吃飯慢的不良習慣,我們就想辦法培養她做事快的習慣,給她講明道理:只有把自己的事儘快做好了,纔有時間玩或學別的東西。

五、不要輕易對孩子發火。我們覺得,經常對孩子發火。會出現兩種結果。一是她已經習以爲常了,覺得你發火沒什麼大不了的事,二是會因爲她膽小而懼怕你,使她對你望而卻步。如果經常發火,她就會報喜不報憂,家長就瞭解不到孩子的真實情況,這樣教育起來就 會被動。教育孩子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只能慢慢來。

六、正確對待孩子的優缺點。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但又都難免出現缺點與錯誤。如何對待孩子的每一點成績與每一個錯誤,是做家長要考慮的關鍵問題。取得了成績應該表揚,犯了錯誤也應該批評,但表揚與批評的尺度很難把握。不鼓 勵不批評是不行的, 可鼓勵與批評過急了孩子的心態往往出現反常, 究竟如何對待幾句話很難講清楚,孩子在國小時有一陣子的學習成績不錯,每次作業幾乎都是 a+,爲了鼓勵她,我們不僅讚揚了他,還買了很多他喜歡吃的、玩的、穿的,甚至還滿足了她提出稍過分的要求。結果期會考試令人很不滿意。通過這件事,我們逐漸學會了如何把握好分寸,該讚揚的還是要讚揚,但決不過分。有一回我們無發現她的作業本上有很多b,當時我很氣憤,但我冷靜一想,先別急躁,以免刺傷她的自尊心,效果相反。於是我很平靜地問他“你的作業哪來那麼多的 b 呀,是不是又馬馬虎虎地做作業?”她作了一些解釋,儘管她的解釋明顯有點牽強,我也不必去揭穿,至少她知道自己是錯誤的,稍帶點指責也就算了,關鍵看她本人怎樣認識。我覺 得成績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學習態度和學習過程,注重態度和過程最後必然會有好的成 績。總之,孩子有了一點成績家長不要過於高興;犯了錯誤也不要輕易發火,一方面要 給孩子留有餘地,另一方面在他知錯時要抓住時機,理智地對她進行教育,具體如何正確對待還得看當時的情況而論。

這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的點滴體會,肯定也有很多不足之處,在之後的日子裏我們也會邊學邊教,在實踐中摸索,在學習中不斷進步,讓孩子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

家長對蒙氏教育的心得體會篇4

俗話說:"沒有教育不了的孩子,只有教育不當的父母".我很贊同這一觀點.身爲家長應該如何才能教育好孩子呢?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初爲父母,孩子雖小,但絲毫不能放鬆任何警惕,應該時時刻刻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一邊從小就能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

不知道怎麼回事,前段時間每次送宏宏寶寶上幼兒園的時候,宏寶都會哭鬧一會兒.非得等家長走後,再在老師的精心呵護下,方能停止哭鬧,然後恢復平常,與老師及其他小朋友融爲一體.每次見到宏寶哭鬧的時候心裏特不是滋味,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其實,我們家宏寶平時在家的時候,沒那麼任性,也不那麼愛哭鬧,在我們心中是一個勇敢堅強的乖寶寶...

當孩子出現特殊表現時,一定會有特定的原因,要想解決這一問題,首先得找出原因所在,然後在對症下藥,這樣會取得較好的效果。廖尉宏主要原因還是對他媽媽的依賴性太大。

寶寶上了幼兒園,爸爸媽媽總是戀戀不捨的離開,把孩子也弄得很傷感。其實家長要鼓勵寶寶做一個堅強的孩子,因爲孩子本來很堅強,爸爸媽媽離開後一會兒他就忘了,和小夥伴玩得很好,是家長太煽情了。家長不要總在那裏偷偷地看孩子,一旦你的偷看被孩子發現了,更引起孩子對你的思念,這樣又重新引起他的思想波動,這是最不必要的,家長要對老師採取完全信任的態度,老師會以非常大的愛心和耐心,來接待你的孩子。

之後的一天早上起來,寶寶還是問了要不要是幼兒園?我們跟他說肯定要上的!就象大人上班一樣,每天都要去,寶寶也不例外.吃過早飯,一路跟他說話和天玩笑,讓他放鬆上學的緊張情緒,不一會兒就到了學校門口我說寶寶帶我上你們班級,他說在二樓,然後就高興帶我上了二樓,也沒有跟我說再見,他自己已經一個人坐到老師旁邊的座位上去了

如說哭鬧和情緒不穩定的時候,有些家長就以幼兒園的名義,來嚇唬恐嚇這些孩子:你不聽話了明天我就給你送幼兒園。類似這樣的語言就不要跟孩子過多地去講。家長應該客觀地評價幼兒園。幼兒園是一個給孩子提供快樂,提供交流提供一個很好的生活環境的地方

家長對蒙氏教育的心得體會篇5

家長在這個教育環節裏,應經常(1)與孩子討論已經發生的事實是對還是錯;(2)培養孩子用心向上的情緒;(3)把握孩子對人對事的動向。只有明白孩子的思想以及行爲,你才能做到有目的地教育,你的教育才會事半功倍。如果孩子是在幼兒園發生的事情,最好及時地直接找到老師詳細瞭解狀況,共同教育。不難發現,這個教育環節主要是家長與孩子建立信任關係前提下才能實現。所以,家長務必經常與孩子聊天、玩遊戲、共同畫畫、看書等,以培養信任感。

一、尊重孩子,但不放任自流。

被尊重的孩子自信,創造力強。尊重孩子就是放手讓他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前提是不影響他人,按照家長提出的要求做。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在此,個性要強調的是(1)“家長不能凌駕於孩子的頭上發號施令”。家長的要求,務必是在與孩子商量後達成的“協議”,否則,孩子的叛逆性會由於你的“鐵腕”而滋生。爲了孩子能聽你的話,採取“似是而非”的辦法是可行的。這種辦法主要是在講述時就規定了孩子務必按照你的要求做。例如:想要孩子去洗澡,不能問:“你洗澡了好嗎?”而是問:“你八點鐘去洗澡還是八點半去?”這樣,似是在徵求他的意見,其實已經規定了她必須要洗澡,而且,還“不是”(非)你的命令,而是孩子自己的決定。(2)按時檢查孩子的操作結果。有要求就必須有檢查,培養孩子的自信與守信。

二、堅持“隨機教育”的原則。

無論何時、何地、何事,都有教育資源。例如:吃飯的時候,能夠告訴孩子坐位姿勢的重要性;能夠說說各種食物的營養價值、讓孩子瞭解挑食的危害性;認識各種食物和方法等。還能夠學習各種餐具的不同質地與數量

三、堅持“及時總結”的原則。

我們都明白“吃一塹,長一智”的道理,孩子的人生也不例外。只有及時的總結,孩子下一次纔會做得更好。例如:有一次她騎小自行車,騎着騎着就摔倒了。當時,問她爲什麼會摔倒的。孩子說不明白。之後險些又摔倒,被我及時扶住並在我的引導下,她最後弄明白,原先是她騎車的姿勢不正確,又加上轉彎轉的太急造成的。此刻,她已經能很熟練的騎自行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