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精品多篇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精品多篇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 篇一

在上了也許一學期的大學心理康健這門課,我以爲對我們照樣異常有意義的,由於它輔助我樹立了準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它讓我更好的熟悉了自己,也更有信心締造美好未來。

在處置理想與現實、自尊與自卑的心理矛盾上,它教會我在周全熟悉自己的基礎上,對影響自己發展的主要心理壓力舉行剖析,在剖析的基礎上找準自己的主要問題,然後有針對性的學習、起勁提高,適時調整。它激勵我起勁投身實踐流動,走進外面誰人紛繁龐大的課堂,經風雨,見世面,在實踐中受到磨練和磨練,從而變得加倍成熟和頑強。這門課程輔助我培育健全的人格。它教會我要勇敢的剖析自己,通過自我剖析我發現自己也存在一定水平上的人格誤差。我性格上太過於執著近乎偏執,在這門課程的指導下我制止了走向偏執型人格障礙的誤區。以前我總是缺乏獨立性,經常感應自己無助,無能和缺乏精神,畏懼被人遺棄,將自己的需求依附於他人,太過馴服他人的意志,要求和容忍他人放置自己的生涯。通過這門課程我學會了幾種解決方式。習慣糾正法。依賴型人格的依賴行爲已成爲一種習慣,以是首先必須破除這種不良習慣。清查一下自己的行爲中哪些是習慣性地依賴別人去做,哪些是白作決議的。好比獨自一人去加入一項娛樂流動或一週劃定一天這一日豈論什麼事情,決不依賴他人。

美國散文家作家、詩人愛默生說過“康健是人生第一財富”,其康健的寄義也不僅僅侷限於身體康健,也應包羅心理等方面的康健,而心理康健是一個相對觀點,沒有絕對的心理康健,也沒有絕對的心理不康健,通過大學生心理康健的學習,我受益匪淺。

首先,它輔助我樹立了自信和信心,以前我總是以爲高職大學生以後的職業生涯一定不會比本科大學生的職業生涯那麼耀眼,在學習大學生心理康健之後,我才明瞭事實並不是這樣,而作爲高職大學生的我們,又爲什麼要自卑過甚,而不引以爲自豪呢!溫家寶總理也曾多次講:“職業教育怎樣重視都不太過。”

其次,它輔助我明確了前進的偏向,高職大學生任重道遠。在未來職業人生道路上要大顯身手,必須捉住黃金般名貴的大學時光周全生長自我,做到不虛大學之行。要達到此目的,首先得明瞭什麼樣的人才纔算得上真正意義上是高手藝人才,準確掌握高手藝人才的內在,否則就會片面地以爲高手藝人才就會僅有手藝的“人才”,在校時代只要學好手藝、練好手藝就行了,實在,這樣的人才首先必須有康健的心理,樂觀接納我們所在的高職院校,認可我們高職大學生的這種心理。

最後,它給我在人際來往方面和情況順應提供指南,比爾·蓋茨說過“生涯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順應它”。我們從高中生到大學生這樣的一個角色轉換,不僅名稱改變了,而且周圍的情況也隨之改變了,情況包羅學習、生涯、人際、校園文化等情況,其中對大學生影響最大的是新的人際情況,大學是以團體生涯爲特徵的,來自全國各地、興趣愛好各異、生涯習慣差別的同硯共同生涯,難免會發生矛盾。大學生來往不再受怙恃先生的限制,來往的侷限擴大,然則心理的閉鎖性特點使得大學生相互之間的來往不如中學融洽,處置人際關係相對難題,同時,戀愛問題也提上議事日程。同硯的戀愛以及自己面臨的戀愛,會使人際關係變得加倍龐大。對於處置人際關係問題,第一,戰勝體面心理,同硯中的許多人際衝突都是發生在沒有什麼原則問題的小事情上,原本只會引起矛盾的進一步激化、關係僵化。第二,戰勝感動心理,大學生處於特定的心理生歷久,自制力較弱,遇事容易感動,像騎車相撞以及類似的事情,是人人都不願意發生的,有時也很難斷定誰是誰非,雙方忍讓一下就相安無事了,縱然自己有理,也可以忍讓一點,好言相對,然而,有的人往往一時感動,氣勢洶洶,把事情搞糟,第三,對別人常懷寬容之心。同硯之間坦誠相待,互通有無有利於增進相互的友誼,削減不需要的摩擦衝突,第四,戰勝封鎖心理,對於性格內向的同硯,最主要的是起勁改變自我,自強不息,自動與人親近。

總之,心理康健是權衡一 心理健康利於大學生培養健康的個性心理。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徵,是指他們在心理上和行爲上經常、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各種特徵,通常表現爲氣質和性格兩個主要方面。氣質主要是指情緒反映的特徵,性格除了氣質所包含的特徵外,還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徵。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徵普遍表現爲思想活躍、善於獨立思考、參與意識較強、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等等,這些有利於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我認爲,心理健康是對生活和學習有樂觀的心態。有正確的自我主觀意識,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妥善處理同學、師生間關係,積極融入集體,熱愛並勤奮學習,更好的。適應新環境。

大學生活與中學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然而在大學中仍需要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職慾望。學習是大學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同時也應該積極參加各種創新大賽,這樣及開發思維的多向性又鍛鍊了自己的動手能力。更值得重視的是英語方面,現代社會中英語已經成爲了一種趨勢,也可以說是每個人必備的素養之一,這樣看來口語更顯得尤爲重要。

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積極加入學生會、分團委等,如此既豐富了大學生活又鍛鍊了自己能力。每個人都渴望得到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讓自己成爲一個閃光點。積極參加業餘活動,發展社會交往。豐富多彩的業餘活動不僅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而且爲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課堂以外的活動機會。大學生應培養多種興趣,發展業餘愛好,通過參加各種課餘活動,發揮潛能,振奮精神,緩解緊張,維護身心健康。然而,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時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的表達和控制情緒。

作爲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應該不斷加強對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訓練,使自己真正懂得:要想佔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使我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大全 篇二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針對兒童青少年心理髮展的需要而開展的教育活動,旨在提高和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學會如何恰當有效地應對現實生活中所面臨的各種壓力、如何進行情緒調節等,使學生更有效、積極地適應社會、適應自身的發展變化,促進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發展。所以,預防問題發生、促進心理素質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標。從本質上來講,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質的教育和培養,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

心理健康問題,是每一位學生在成長與發展中都必然會面臨的挑戰,包括那些學習優秀、在教師看來是“好”孩子的學生,也同樣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許多研究與實踐證明,有時這些“好”學生反而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因爲,往往由於學習成績好,這些“好”學生心理髮展中不健康的側面就常常被忽視,得不到教師的重視和及時的幫助 教育。

如,一些“好”學生由於長期被寵、被捧,心理承受能力已變得極脆弱,稍不如意就發脾氣,有的還採取極端措施進行打擊、報復,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清華大學生向狗熊潑硫酸便是一個最好的例證。還有的學生甚至邁上了自殺、輕生的道路來面對失敗和挫折的壓力。可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教師的重要課題,它應成爲我們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

教師作爲教育實施的主體,其自身的素質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舉足輕重的影響。當然,社會的力量也是舉足輕重的。而獲得來自社會的支持和認可,首先應獲得來自家長的支持和認可。教師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爲,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爲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

身爲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文章三: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篇三

當“大學生”這充滿榮耀、父母的笑容、自己的汗水的”帽子“落到我們自己頭上時,大家又是以一種什麼樣的態度去看待它呢?是心裏面翻滾奔騰,但表面卻裝着滿不在乎;還是異常激動,心想自己從此將非同一般了;亦或是平靜異常,心裏壯志昂揚,暗自捏緊拳頭,立志要在大學這個舞臺上演精彩的人生,要讓自己的青春在這四年裏開出最燦爛的汗水灌溉的生命之花……

從一個對未來充滿迷茫的高中生,一下之跨入了大學的門檻。昨天的一切已不復存在,明天的藍圖需要我們去描繪。但是,大學並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那麼美好,處處都充滿着未知的危險,稍一不慎,你就有可能墮入無盡的深淵。

你在高中,可能是班上的希望、是天之驕子、是衆多光環環繞的對象、是同學們眼中的標榜 。所有的稱讚在進入大學後讓你不是那麼自然,感覺進入了一個新的世界,但這個世界已不再圍繞着你轉。就如一句話說:人生就像一場戲,而我們都不過是些戲子罷了。我想問,倘若我們都是戲子,那麼誰又是導演呢?在大學中,處處都是強勁的對手,由於大學與高中的落差,讓一些心理相對薄弱的一些同學產生了一種叫做自卑的情緒,它讓我們做什麼都沒有信心,讓大學這個張揚個性的舞臺變得暮氣沉沉。當然還有一些同學尚未從高中生的角色轉換過來,認爲自己仍是NO`1,眼裏瞧不起其他同學,這就是叫做自負的情緒。自卑與自負都是由於不能由於正確的認識自己造成的,他都會矇蔽我們的雙眼,使我們的行爲不被別人所正真認可。我們應該時刻與自己的內心對話,走進自己的內心世界,認識真實的自己,那麼做事就能很好的把握住分寸,能夠恰如其分的控制自己,理所當然的就會擁有自信。

大學,是一個展現個性的舞臺,那麼就離不開交際這個詞,這個讓一些“書呆子”頭疼的詞了。交際從何開始,我想交際的一個重要舞臺應該算社團了。作爲一個大學生,我想大部分人都參加了社團了的。當然,加入社團的初衷也不盡相同,有的是爲了學分、有的是想鍛鍊一下自己所欠缺的能力 。暫且不管他們最初是爲了什麼。當我們成了大學這個大家庭的一份子開始,我們就得與其他人打交道。有時我們心裏有一百個不情願但當我們意識到這是我們的責任、是我們的必修課時,我們又不能不踏出那艱難的一步,去摸索交際中的一些規則。人們焦慮的原因當然也離不開交際。在交際中總是以爲自己不如別人,做的總是很糟糕,對自己越來越不自信,導致自己每天都是愁眉不展的,影響到學習。 所以學好交際這門課是很重要的。這時就會有人問了:交際如何才能學會呢?我個人認爲不過很簡單。所謂萬事開頭難,只要我們勇敢的踏出第一步,後面的自然就水到渠成了。當然自信是很重要的。其實大家也不用過度焦慮,只要你勇敢踏出第一步,然後再堅持下去。那麼,成功,離你不會太遠。

有人說:大學一定要做兩件事”掛科,談戀愛“,所以 大學生自然就離不開戀愛這個問題了。戀愛是一個深層次的交際,處理不好會影響我們的生活,更有甚者會使我們產生一輩子的陰影。這將是毀滅性的災難,戀愛的力量是無可置疑強大的。它既可以換髮一個人的潛力,也可以讓一個人墮落。在這裏,我只想說,戀愛就是一把雙刃劍,需要我們去掌控它,讓他來激發我們的潛能。在大學裏,對於一些還沒有適應大學節奏的同學些會感到很無聊,由此而然就有了戀愛的念頭,這僅是抱着一種消遣的態度。原以爲自己可以掌控,可到最後才發現自己不過就是對方遊戲裏的一枚棋子罷了!所以內心產生了一輩子的陰影。倘若不加以正確的疏導,那麼,他的人生就杯具了。不是有句話叫做:”不以結婚爲目的的談戀愛都是耍流氓“嗎?所以,談戀愛前我們應該端正自己的態度。愛情不是追求,不是做佔有,而是祈禱。我們倘若真的愛她,就不能去傷害她。

我們來到大學是爲了什麼呢?我想喲有大部分同學是爲了跳入龍門,使自己以後的生活能夠幸福, 能夠有一份好的工作吧!這自然是大學多了一些煩惱。在工作日益緊張的今天,就業壓力壓得大學生喘不過氣來。因此大學生就在大四過後是否考研產生了煩惱。但是在這個只承認能力的社會中,有一個好的文憑就一定能夠擁有一份好的工作嗎?我想《這的打算改行一個問號吧!一方面考研,一方面找工作。這給我們大學生帶來了一個難題,因此左顧右盼,最後落得一個高不成低不就。我認爲,作爲大學生,剛到大一時就應該考慮到四年以後自己要走的路,併爲此而做好充分的準備,那麼到了大四就不會弄得手忙腳亂了。

一個新時代的大學生,肩負着祖國復興的大任 。大學生心理健康也應該得到社會的重視。擁有一顆乾淨純潔的心靈,它會使我們的人生更加燦爛。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是無可置疑的。大學生代表着祖國的希望,是國家以後賴以生存的中流砥柱。是流入社會的人才根源。所以,洗洗我們的心靈,讓自己變得更加空靈。讓整個世界爲我們而精彩。

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篇四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心理健康是我們學業成就,事業成功,生活快樂的基礎。同時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心理健康是綜合素質得到提高的前提,心理素質是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我們求知和成長,實際上是一種持續不斷地心理活動和心理髮展過程,綜合素質提高很多程度上是受心理素質的影響。在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其次,心理健康是推動人格發展的基本動力,一個人的心理的健康與否直接影響到他的心理髮展,心理健康使人格發展部僅能夠引導一個的發展,而且使人格能夠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最後,心理健康能夠更多發揮人的潛能,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

心理健康的標準究竟是什麼呢?

心理健康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爲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而衡量一個人的心理是否絕對健康是非常困難的。健康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分界線。當代社會中工作和生活中的人們或多或少存在着這一方面的不足,具體表現爲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適應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缺乏自信心,依賴性強等。例如:無端苦悶,懶惰不思進取,自卑,沒有了嗜好,反應遲鈍,不願與人交流,多疑,長期失眠等等,這都是心理不健康的一些症狀。

就我而言就存在這樣的問題,平時工作生活和學習中,生活方式,空餘時間增多等多方面的變化,進入社會後出現了目標不明確,學習鬆懈,變得懶惰甚至不思進取,缺少生活興趣,學習效率不高的情況。據我個人看來,壓力是一個社會發展的必然存在,假如社會上沒有了壓力,也就沒有了競爭,沒有了競爭也就沒有了創新,沒有了動力。社會只能停留在原來的水平甚至是倒退。所以壓力是社會進步的產物,是不可避免的存在的一種形式。既然我們沒有能力也不可能去改變它,那我們就應該學會去適應它,懂得合理地運用它。這樣才能更好地生活。

所以生活中,我們應該學會自我心理調節,做到心理健康,下面我總結了幾點,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 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活到老,學到老”,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己的融入知識的海洋,拼命地吸取新的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

2 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息和希望。

3 多看些心理書籍,正確引導自己的心理髮展方向。

4 充分發揮學習的心理諮詢作用,如果認識到自己有什麼心理問題不能夠解決,應該多尋求幫助,多與朋友溝通,談心,直到徹底解決心理障礙。

由此可見:我們不能忽視任何小的錯誤,往往會導致不可收拾的殘局。對於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我們應該好好地去學習,不僅對我們的學習有很多的幫助,而且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會有很大影響的。

心理課讓我認識了以前一直沒有完全瞭解的自己的,漸漸地我認識到自己應該客觀評價和接納自己,認識自己能拓寬我們的人生道路,幫助我們更好地、更實際的找準自己的人生定位,能正確地評估 個人的價值。爲什麼要認識自我呢?因爲只有恰如其分地認識自己, 即不以自己在某些方面高於別人而自傲,亦不以某些方面低於別人而自慚,做到自知,正視現實,積極進取,擺好心態。在素質教育時代,心理健康教育已儼然成爲培養高素質人才不可或缺的環節。通過這門課,不僅利於己,其實也利於社會的建設,畢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增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推動社會的文明和進步。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 篇五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那麼,怎樣纔算健康呢?同學們也許會說:“健康就是不生病,身體好。”其實,這樣的回答是不全面的,健康除了指身體健康,最關鍵的是心理要健康。健康的心理有利於培養優秀品德,有利於提高學習成績,有利於身體健康,更是個人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而心理不健康能導致內臟功能受阻、思維紊亂、記憶力衰退等。長期被不良心理籠罩,就會導致生病。所以我們必須擁有健康的心理。

健康不是天生的,需要在家庭、學校、社會所提供的良好的環境中,依靠自身努力和鍛鍊形成。在班裏,我是一名清潔委員,也許有的人會看不上這個“七品芝麻官”,但我深知整潔的環境不僅能使我們的校園更加美麗,而且對我們的學習也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我總是認認真真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因此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可是有一天,我一直忙着做作業,忘了檢查衛生,教室裏被幾個平時不講衛生的同學弄髒了,老師毫不留情地批評了我,還扣了我的分。當時,我心裏甭提有多難過了,真想痛痛快快地哭一場。但我很快就平靜下來,心想:這次扣了就扣了,自己端正工作態度,以後一定更好地做好檢查督促工作,爲班級的衛生工作盡力。正因爲我有這樣良好的心理品質,真正做到了“勝不驕,敗不餒”,所以我很快調整了自己的心態,以一顆平常心接受了老師的批評。後來,我以更積極的態度對待工作。在我的努力下,我班的衛生工作真的搞上去了,教室裏再也不見亂丟紙屑的人。我們整天都在潔淨的環境裏愉快地學習和生活,同學間的關係也更加融洽了,大家的集體榮譽感也增強了。

由此可見,健康的心理對於我們的學習、生活是多麼重要。正如巴德舒爾伯格說的,只有在受批評時不氣餒,受表揚時不驕傲,纔會取得成功。是啊,健康的心理對於我們每一個人都很重要。只有平衡好自己的心理,以健康的心態對待一切,我們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時代呼喚心理健康,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健康的心理。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 篇六

1、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裏邀遊,拼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心理健康的大學生,應該具備良好的情緒狀態、正確的自我觀念、恰當的自我評價、完整的個性結構、和諧的人際關係和良好的擇業心理,應該符合社會的要求,能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和對環境有適應能力。倘若具備了以上素質,則我們的心理健康不成問題,則一定能在學業和事業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一)建立積極的自我觀念,激發自我潛能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核心在於自我觀念問題。在團體情境中,成員之間通過個體的自我分享,會意識到原來別人的許多問題與一直困擾自己的問題是相似的,這樣就會減輕心理負擔,改變不當的自我評價,建立積極的自我觀念。此外,團體中每個人爲尋求改變而付出的努力和所取得的進步,對於其他成員都是一種鼓勵,可以增強自己解決問題的信心,激發自我潛能。在團體中形成新的自我觀念,在團體活動結束後也會促進個體更好地與所在羣體的互動和協調。

(二)糾正心理偏差,促進心理髮展,培養健全的人格團體心理輔導的積極目的在於發展的功能,這是諮詢心理學遵循發展模式的直接體現。通過團體活動可以改善成員的不成熟的偏差及行爲,促進其良好的心理髮展,培養健全人格。尤其是學校團體心理輔導能給予正常學生以啓發與引導。在團體心理輔導過程中,可以創造一種安全、溫暖、可信任的氣氛,這種氣氛會促使成員自我表露,在團體中將與自己有關的事情表達出來與他人分享。團體中的分享,可以促使成員多角度地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團組成員的相似境遇使得團體成員不會感到孤獨、無助和另類,從而在心理上產生歸屬感和安全感,滿足一定的心理需要,消除一些心理壓抑感,合理宣泄情感,在互動中成長。

(三)提高人際交往能力人際交往是指人與人之間相互作用的動態過程,是人與人之間發生相互聯繫的最基本形式。人際交往的體驗如何,是影響個人社會生活質量的最重要因素。心理學家丁瓚曾說,所有心理問題都是由人際關係的不適應造成的。有關資料顯示,人際交往困惑是目前大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爲了適應社會生活,每一個人都需要培養人際溝通技巧,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在團體訓練中,成員可以學習如何有效地交往,如何解決問題,如何做決定,怎樣表達自己的意見等。通過小組成員相互作用的體驗,學習對自己、對他人、對團隊的理解和洞察,並掌握如何處理這些人際關係的技能。

(四)增強團體凝聚力,增進成員之間的相互認同團體凝聚力是指團體對個體的吸引力和個體之間的相互吸引力。團體凝聚力的強弱對組織的管理有重要影響。團體心理輔導中的各種活動有利於增強團體凝聚力,在團體中,成員通過分享經驗或競爭,彼此之間達成共識,增進理解,增進成員之間的相互認同,從而增加成員對團體的認同。團體心理輔導對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國雖然起步較晚,但近些年來許多人已經進行了很好的研究,輔導方向上也由最初的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逐漸向心理品質的各個方面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研究方向也由治療團體開始轉向了發展性團體,這些都是積極變化。

另外,有研究者把心理輔導從即時影響轉向了輔導後的長效影響,這爲大學生今後良好人格的塑造起到了積極作用。團體心理輔導日益成爲我們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聽了某某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報告,我感到內容很精彩,講的很全面,所舉案例讓人心情沉重,看後感觸很深。使我感受到“學校安全重於泰山”。校園安全事關全體師生的生命和財產,事關學校和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 篇七

在上了大概一學期的大學心理健康這門課,我覺得對我們還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爲它幫助我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它讓我更好的認識了自己,也更有信心創造美好未來。

在處理理想與現實、自尊與自卑的心理矛盾上,它教會我在全面認識自己的基礎上,對影響自己成長的主要心理壓力進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礎上找準自己的主要問題,然後有針對性的學習、努力提高,適時調整。它鼓勵我積極投身實踐活動,走進外面那個紛繁複雜的課堂,經風雨,見世面,在實踐中受到磨練和考驗,從而變得更加成熟和堅強。這門課程幫助我培養健全的人格。它教會我要勇敢的剖析自己,通過自我剖析我發現自己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人格偏差。我性格上太過於執着近乎偏執,在這門課程的指導下我避免了走向偏執型人格障礙的誤區。以前我總是缺乏獨立性,經常感到自己無助,無能和缺乏精力,害怕被人遺棄,將自己的需求依附於他人,過分順從他人的意志,要求和容忍他人安排自己的生活。通過這門課程我學會了幾種解決方法。習慣糾正法。依賴型人格的依賴行爲已成爲一種習慣,所以首先必須破除這種不良習慣。清查一下自己的行爲中哪些是習慣性地依賴別人去做,哪些是白作決定的。比如獨自一人去參加一項娛樂活動或一週規定一天這一日不論什麼事情,決不依賴他人。

“健康是人生第一財富”,其健康的含義也不僅僅侷限於身體健康,也應包括心理等方面的健康,而心理健康是一個相對概念,沒有絕對的心理健康,也沒有絕對的心理不健康,通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學習,我受益匪淺。

首先,它幫助我樹立了自信和信心,以前我總是認爲高職大學生以後的職業生涯一定不會比本科大學生的職業生涯那麼耀眼,在學習大學生心理健康之後,我才明白事實並不是這樣,而作爲高職大學生的我們,又爲什麼要自暴自棄,而不引以爲自豪呢!

其次,它幫助我明確了前進的方向,高職大學生任重道遠。在未來職業人生道路上要大顯身手,必須抓住黃金般寶貴的大學時光全面發展自我,做到不虛大學之行。要達到此目的,首先得明白什麼樣的人才纔算得上真正意義上是高技能人才,正確把握高技能人才的內涵,否則就會片面地認爲高技能人才就會僅有技能的“人才”,在校期間只要學好技術、練好技能就行了,其實,這樣的人才首先必須有健康的心理,樂觀接納我們所在的高職院校,認可我們高職大學生的這種心理。

最後,它給我在人際交往方面和環境適應提供指南。我們從高中生到大學生這樣的一個角色轉換,不僅名稱改變了,而且周圍的環境也隨之改變了,環境包括學習、生活、人際、校園文化等環境,其中對大學生影響最大的是新的人際環境,大學是以集體生活爲特徵的,來自全國各地、興趣愛好各異、生活習慣不同的同學共同生活,難免會產生矛盾。大學生交往不再受父母老師的限制,交往的範圍擴大,但是心理的閉鎖性特點使得大學生相互之間的交往不如中學融洽,處理人際關係相對困難,同時,戀愛問題也提上議事日程。同學的戀愛以及自己面臨的戀愛,會使人際關係變得更加複雜。對於處理人際關係問題,第一,克服面子心理,同學中的許多人際衝突都是發生在沒有什麼原則問題的小事情上,本來只會引起矛盾的進一步激化、關係僵化。第二,克服衝動心理,大學生處於特定的生理髮展期,自制力較弱,遇事容易衝動,像騎車相撞以及類似的事情,是大家都不願意發生的,有時也很難斷定誰是誰非,雙方謙讓一下就相安無事了,即使自己有理,也可以忍讓一點,好言相對,然而,有的人往往一時衝動,氣勢洶洶,把事情搞糟,第三,對別人常懷寬容之心。同學之間坦誠相待,互通有無有利於增進彼此的友情,減少不必要的摩擦衝突,第四,克服封閉心理,對於性格內向的同學,最重要的是努力改變自我,自強不息,主動與人親近。

總之,心理健康是衡量一個人是否健康的一大指標,作爲高職大學生的我們應該實現綜合素質全面發展,加強自我培養,糾正錯誤心理的意識,做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健康的人。

大學生心理健康3700字論文 篇八

《大學生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關係的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

要: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引起了社會及教育界的廣泛關注,通過查閱大學生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之間關係的研究文獻後得出,雖然大量的研究結果已經爲我們對體育鍛煉與大學生心理健康培養的關係進一步的研究和實踐提供了理論參考,爲今後的研究打開了思路。但還需更進一步思考與研究的具體的方法和內容。

關鍵詞:大學生;體育鍛煉;心理健康

隨着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在這個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中,人們對健康有了重新認識,“沒病即健康”已成爲一個過時的、陳腐的觀念。在新的社會條件下,健康被賦予了新的內涵,成爲一個多維度的綜合概念,心理健康便蘊含其中。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是:“健康,不但是沒有軀體缺陷,還要有完整的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完整的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作爲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隨着社會的發展,已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重視。

作爲天之驕子的當代大學生更是不例外。當代大學生面臨着新世紀的挑戰,科技的發展,經濟的振興,乃至整個社會的進步都取決於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和合格人才的培養。據國家教委組織的對全國12.6萬名大學生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有20.13%大學生存在心理問題。有資料表明,對清華大學、東北大學等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發現,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呈逐年上升趨勢,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後,大學生中獨生子女增多,心理問題乃至心理障礙更加突出。北京市《大學生心理素質調查》課題組抽樣調查了北京市各類高校,通過基本情況調查問卷、症狀自評量表(SCL一90)以及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測驗(16PF)得出的最新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中可能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問題的學生佔16.51%,與中國一般人羣的數據對比顯示,在所調查的心理症狀指標上,都高於一般人羣。這表明了當代大學生屬於心理脆弱、心理衝突和情緒行爲等問題的高發羣體之一。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爲彰顯“人本”、“生本”的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標誌和現代學校的重要特徵。心理素質是人才素質系統中的基礎,心理健康是良好心理素質的基本要求。爲了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素質,培養合格的跨世紀人才,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1 國內研究現狀

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要“通過多種方式對不同年齡層次

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

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隨着社會的發展,完整的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已逐漸成爲當代大學生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引起了社會及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其中參與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培養之間的關係成爲了國內許多學者關注的焦點。

目前,國內分別研究體育鍛煉、心理健康的專著和論文雖然很多,但針對體育鍛煉與大學生心理健康培養之間關係的探討還是不多。1994年至2011年在國內核心期刊發表的有關體育鍛煉與大學生心理健康培養的研究論文共73篇。從已有的研究成果來看,關於體育鍛煉與大學生心理健康培養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1.1 大學生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現狀研究

目前,很多學者對大學生體育鍛煉和心理健康狀況的關係有過多次測量與評價。如周華兒對浙江省高校大學生的體育鍛煉現狀與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調查與研究,結果表明,浙江省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意識不強,自覺性不夠,影響了大學生的身心健康。董政寧通過研究表明,我國普通高校20.4%的大學生有輕度心理障礙,8.6%的學生有中度心理障礙,3.2%的學生患有心理疾病。

1.2 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的積極效應研究

綜合季瀏、周華兒等學者的研究,當前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的積極效應的研究主要有幾個方面:第一,體育鍛煉可以提高參與者的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水平,體育鍛煉不僅有利於身體健康,而且對於人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性,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第二,只有堅持、喜愛和合理的鍛鍊時間三個方面相加纔對心理健康有顯著性的貢獻。但只有適宜的體育鍛煉才能促進心理健康,相反,如果所採用的鍛鍊方法和手段不科學,不僅會損害身體健康,而且還會給心理健康帶來負面的影響。第三,鍛鍊羣體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分高於非經常鍛鍊羣體,呈非常顯著性差異。

1.3 體育鍛煉與大學生心理健康培養的現狀研究

綜合曾吉、李燕強等學者的研究,當前體育鍛煉與大學生心理健康培養的現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當代大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以追求身心健康爲首要目的,其次是以調節個人適應能力和交際能力爲目的。第二,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不強,自覺性不夠,另外沒時間、無器材、無場地、無興趣也是影響我國大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主要障礙因素,影響了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第三,目前大學生缺乏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具有積極影響的認識,缺乏通過體育鍛煉提升心理健康相關的指導和幫助,阻礙了大學生心理健康培養。

2 國外研究現狀

在國外,體育鍛煉被認爲是一種能提高和維持良好心理狀態的手段。根據基恩(Kyan) 1983年的調查,1750名心理醫生中,有60%的人認爲應將體育活動作爲一個治療手段來消除焦慮症;80%的人則認爲,體育活動是治療抑鬱症的有效手段之一。巴斯奇(Bosscher) 1993年曾調查兩種體育活動方式對於治療嚴重抑鬱症住院患者的效果。一種活動方式是散步和慢跑,另一種方式是踢足球、打球及練體操等體育活動結合放鬆練習。結果顯示,慢跑組患者報告在抑鬱感覺和身體症狀方面明顯地減輕,並報告自尊感增強,身體狀態明顯好轉。相反,體育活動結合組患者未報告有任何生理和心理的變化。可見,慢跑或散步等有氧運動更有利於心理健康。

加拿大心理學研究人員報告說,經常進行體育鍛煉,不論是力量訓練、跑步、散步還是其他形式的有氧運動都可以幫助減輕輕度到中度的情緒沮喪,而且對包括焦慮和濫用藥物引起的功能紊亂在內的其他類型的精神失調症的治療也可以起到幫助作用。

美國科克凱爾迪等人1990年指出:“體育鍛煉已作爲治療心理疾病的一種方法。”張力爲、毛志雄總結了大量的國內外有關體育運動與心理健康關係的研究,列舉了North(1990),Petruzzello(1991)和 La Fontalne(1992)的相關研究成果。研究表明,體育鍛煉可以降低焦慮和抑鬱,並且對焦慮和抑鬱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季瀏等也提到了Micniman(1993)等人對鍛鍊後的被試立即進行了測量,發現焦慮、抑鬱、緊張的心理紊亂等水平顯著降低而精力和愉快程度顯著提高。

對於體育活動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係國外學者提出了很多假說。如美國學者 Cox(1994)在總結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6項基本假說,試圖從理論上解釋身體活動和(或)身體鍛鍊產生心理效益的機制。這6項基本假說分別是:認知行爲假說、社會交互作用假說、分散注意力假說、心血管功能假說、胺假說、內啡呔假說。其中有些假說恰好契合了其他學者的研究結論。

前三種假說主要是從心理角度來直接闡述心理健康與體育鍛煉之前關係。後三種假說主要是從生物化學角度來說明身體活動或身體鍛鍊與心理健康之前的關係。儘管目前尚缺乏一個綜合解釋身體鍛鍊與心理健康之間關係的明確結論,但是諸多研究表明,適宜的身體鍛鍊對心理健康狀況的改善具有重要價值。但對於體育活動與心理健康之間關係這一複雜的問題上,目前研究結果還只停留在假說方面,但沒有一種假說能滿意的解釋體育活動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係,很多問題有待於進一步實驗研究。

3 發展趨勢

已有學者們的研究爲我們對體育鍛煉與大學生心理健康培養的關係進一步的研究和實踐提供了理論參考,也爲今後的研究打開了思路。目前,在大力倡導和加強心理健康培養的理念下,還需進一步思考與研究的問題主要有:一是體育鍛煉與大學生心理健康培養的關係實質以及如何通過體育鍛煉增強心理健康培養的原則、方法和途徑;二是體育鍛煉與大學生心理健康培養滲透與結合的問題,即如何把體育鍛煉的特點與大學生心理健康培養更好的結合起來;三是如何轉變和提高高校管理者對體育鍛煉的認識,並在具體的教學實踐及高校管理中實施體育鍛煉以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四是如何把學校、家庭、社會聯繫起來,提高體育鍛煉的地位,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培養的效應。

在現代社會,體育運動和心理健康有着密切聯繫。人們通過參加體育活動可以拓寬生活的空間和時間,在體育鍛煉中不斷髮展自己的身體能力,並不斷地完善自己的精神能力,追求卓越,展示才華,挖掘潛能,實現理想。體育鍛煉能調節人們的心理狀態,陶冶情操,磨練意志,滿足不斷成長的身心發展的需要。體育鍛煉不僅有益於身體健康,而且也有調節心理的功能,在體育參與中,生理、心理和精神都能得到很好的滿足。

參考文獻

1 屈秀喜。歸因理論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發展,2009(6):87.

2 董政寧。對我國普通高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調研。西北大學學報,2003(2):155-157.

3張力爲,任未多等。體育運動心理學研究進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第579-581頁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最新 篇九

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優良的心理素質在大學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必將對21世紀人才的質量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作爲大學生,首先應該具備這種優良健康的心理素質。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爲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爲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着全面發展的實現。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學生克服依賴心理增強獨立性。大學生經過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競爭,告別了中學時代、跨入了大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學生必須從靠父母轉向靠自己。上大學前,在他們想象中的大學猶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無比。上大學後,緊張的學習,嚴格的紀律,生活的環境,使他們難以適應。因此,大學生必須注重心理健康,儘快克服依賴性,增強獨立性,積極主動適應大學生活,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大學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取得事業成功的堅實心理基礎。目前我國大學畢業生的分配工作已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學生都實行供需見面、雙向選擇、擇優錄用等方式,擇業的競爭必然會使大學生心理上產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於大學生培養健康的個性心理。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徵,是指他們在心理上和行爲上經常、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各種特徵,通常表現爲氣質和性格兩個主要方面。氣質主要是指情緒反映的特徵,性格除了氣質所包含的特徵外,還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徵。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徵普遍表現爲思想活躍、善於獨立思考、參與意識較強、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等等,這些有利於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我認爲,心理健康是對生活和學習有樂觀的心態。有正確的自我主觀意識,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妥善處理同學、師生間關係,積極融入集體,熱愛並勤奮學習,更好的適應新環境。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最新 篇十

在學習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的過程中,我受益匪淺。它幫助我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它讓我更好的認識了自己,也更有信心創造美好未來。

這門課程很好的幫助了我適應大學生活。剛進入大學時,我和很多同學一樣有着很多心理問題。首先是目標失落與確立的衝突。中學階段,我有一個具體目標:考大學。隨着“上大學”這個直接、實在、確定的目標實現,我開始尋找新的目標作爲自己學習的動力。但是由於對大學生活缺乏瞭解,所以,確立目標時產生了許多心理衝突。首先,“理想的大學”同“現實的大學”之間的矛盾使我產生了深深的目標失落感。以前在我心中大學是一座充滿詩情畫意的殿堂,剛入大學時也十分興奮、愉快。但興奮和激動之後,卻發現現實中的大學原來是如此的平淡、枯燥,“教室、宿舍、食堂”三點一線,日復一日無限循環。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帶來心理上的不平衡,引起心理衝突。其次,大學培養目標的“高”與“空”使我對目標難以把握,覺得很困惑和迷茫。大學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級人才,可我卻感覺目標的內容比較空洞,目標的階段性也不明確,我完全不知道如何按照目標來設計和規劃自己。另外就是自豪感與自卑感的衝突。高中時候我是班上的佼佼者,我帶着優越感和自豪感踏入大學校園,但很快我發現,在強手如林又需要較好自理能力的新環境中自己的優勢已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無法面對挫折的自卑感。還有理想中的我與現實中的我的衝突。理想中的我是站在一個很高的位置的,因爲社會對我的期望很高,也與我自己曾經優越的地位有關。而現實中的社會認同是不以自己的設計爲轉移的,當週圍人對自己的評價不像想象中的那麼高時,我不免會產生產生心理衝突。剛開始面對這一切,我茫然不知所措,後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給了我很大的幫助。面對目標失落與確立的衝突,它教會我要形成正確的自我觀念 。生活在當今社會的人,不能單靠被動地順應環境,須主動地去適應環境,保持個人與環境之間的和諧。首先,一個人要能對自己做出實事求是的評價,形成正確的自我觀念;然後,客觀認識個人能力的優勢和劣勢,確定適合自己的追求目標,既不輕易否定自己,也不過高的估計自己,儘量保持適中的自我期望水平。 在處理理想與現實、自尊與自卑的心理矛盾上,它教會我在全面認識自己的基礎上,對影響自己成長的主要心理壓力進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礎上找準自己的主要問題,然後有針對性的學習、努力提高,適時調整。它鼓勵我積極投身實踐活動,走進外面那個紛繁複雜的“課堂”,經風雨,見世面,在實踐中受到磨練和考驗,從而變得更加成熟和堅強。並從中獲得社會經驗,正視人生舞臺後面的許多真實情景,領悟人生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