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尋訪小康路爭當小先鋒心得體會國小生

尋訪小康路爭當小先鋒心得體會國小生

淮安市合肥路國小部分少先隊員走進當地交警支隊開展了“紅領巾尋訪小康路,爭當少年小先鋒”尋訪活動。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尋訪小康路爭當小先鋒心得體會學生_尋訪小康路爭當小先鋒心得體會600字5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2020尋訪小康路爭當小先鋒心得國小生600字

20__年,實現66萬人脫貧;40個貧困縣,建200餘萬畝雜糧示範基地;社會兜底脫貧,大病補償封頂線提高到1萬元;貧困地區建5條國家高速公路,新建朔州機場……4月19日,《山西省“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出臺,到20__年,232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間節點,到20__年要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目標,最艱鉅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成爲當前最急迫的第一民生工程。在所剩不到4年的時間裏,我們必須以百倍的信心和勇氣,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堅決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

近30年來,經過有組織、有計劃、大規模的扶貧開發,我國的扶貧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累計減少7億多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不斷下降,國家扶貧標準持續提高至接近國際貧困標準線。扶貧模式也由過去單純救濟的輸血式扶貧,完成了向注重開發的造血式扶貧的轉變。可以說,當下的脫貧攻堅已經進入了最後的衝刺階段。

但鑑於我國人口基數龐大,我們面臨的現實情況,依然是貧困人口數量衆多、貧困狀況嚴峻,對待脫貧開發工作仍不可掉以輕心。在我省,119個縣市區中,尚有58個縣是貧困縣,接近總數的一半,農村貧困人口達到232萬人。這塊硬骨頭要怎麼啃?攻堅拔寨要怎麼完成?《山西省“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給出了令人信心篤定的答案。

對照扶貧工作的“五個一批”的基本路徑,我省出臺的脫貧攻堅規劃,總體思路與路徑都一目瞭然:精準培訓促進就業,支持帶動30萬左右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增收脫貧,是“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幫助45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通過易地搬遷安置一批”;實施生態補償,使生態特別重要和生態脆弱區內的42萬貧困人口實現穩步脫貧,是“通過生態保護脫貧一批”……不僅如此,在更加細化的政策措施上,從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到大項目下的諸多子項目的實施推進,我省的規劃都十分完備,亮點多多。

打贏脫貧攻堅戰,關鍵在於精準。在規劃給出的措施到位精準、項目安排精準的基礎上,尤其需要注意資金使用的精準。在扶貧資金的管理使用體制上,既要防止“遍撒胡椒麪”“用手榴彈炸跳蚤”的效率低下和不合理,更須嚴把扶貧資金的跑冒滴漏關,嚴懲擠佔挪用、人爲截留,以將好鋼用在刀刃上。

打贏脫貧攻堅戰,先手棋在於扶志。資金再多、項目再好,如果不改變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的貧困意識、貧困思維,不樹立起人窮志不窮的理念,只是一味地習慣“等、靠、要”,扶貧的目的就很難達到,即使一度脫貧,也可能再度返貧。扶貧,要送溫暖,更要送志氣、送信心。

打贏脫貧攻堅戰,離不開社會力量參與。政府之外,社會團體、民間組織、私營企業乃至個人志願者都應該參與進來。只有集聚社會各界的力量,多方爭取資源,形成幫扶的強大合力,脫貧攻堅工作才能得到更加穩步紮實的推進。近年來,包括中央單位的在晉幫扶,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等在我省的扶貧工作上建樹頗多,希望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進來,戮力同心,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山西振興崛起而不懈奮鬥。

2020尋訪小康路爭當小先鋒心得國小生600字

“我有一個夢想”這句話因爲美國著名的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而響徹世界。後來,他因爲夢想而犧牲了,但他的這句話卻深深的留在人們的腦海,經久不滅。人,因爲有了夢想而不朽,也因夢想而生命從此不再荒蕪。夢是雨後的彩虹;夢是絢麗的暢想;夢是前行的燈塔……有了夢想才能譜寫燦爛的光輝歷程。

拿破崙曾說:中國是東方沉睡的一隻獅子。曾幾何時就連蒼蠅都敢在他的臉上叫上幾聲。在屢經蹂躪之後,終於奠定了他追求光明,嚮往和平、人定勝天、勇攀高峯的不屈精神!在歷經抗日戰爭的勝利、抗美援朝的成功、繼而有着60年前趕英超美,40年前實現四個現代化的的宏偉目標。如今,又唱響了和諧致富的小康之夢!

翻開泛黃的書頁,瀏覽着那一幕幕辛酸的歷史,字裏行間無不展現出一個英勇的民族、智慧的民族、勤勞的民族、不屈的民族。而今的繁榮昌盛飽含了多少戰士的血淚和億萬民衆百餘年生生不息的艱苦拼搏,才贏取了這來之不易的幸福安康與偉大復興。

自黨的十五大以來,改革的春風吹進了千家萬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帶動下,我的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俗話說要致富先修路,自從貴畢高等級公路的建成、火電廠的投產、小屯煤礦的修建……帶動了周邊經濟的迅猛發展,人民經濟收入翻了幾倍,人們追求的不僅僅是解決了溫飽,更多的是要向小康邁進。

曾經的泥濘小路,不見了,隨之而來的是寬闊的柏油馬路,還有那戶戶通村村通的公路。讓之前徒步翻山越嶺、幾經周旋纔可以進城的人們輕鬆地搭乘上了公交車。以前難得一見的自行車如今卻成了兒童們的玩具,幾乎每戶人家都擁有了自己的交通工具,摩托車、三輪車、小轎車在通村路上絡繹不絕。曾經外面下大雨屋內下小雨的茅草屋已經銷聲匿跡,人們住進了國家的民生工程——黔西北民居。

再說說這飲用的水吧,以前吃的水靠人背馬馱,甚至連幾歲的小孩也不放過,被大人叫上去擡水,上演了一幕幕辛酸的取水場景。當附近的水源枯竭了,人們要走幾裏山路,花上幾個小時才能挑回一擔水。現在好了,自來水安裝到家門口,人們不再爲吃水而發愁,不再爲洗衣做飯缺水而苦惱,更不會再用一盆水來輪流洗臉、洗腳了。

如今,醫療體制的改革、民主的健全、科教的進步、文化的繁榮、社會的和諧,讓老百姓搭上“城鄉一體化”的快巴列車。每當看見父老鄉親們在廣場舞的音樂聲裏,擺動着優美的舞姿時,大家無不感嘆:黨的政策好!黨的領導好!十二五的規劃更好!

我有夢,人人都有夢,祖國也有夢。中國,有強國之夢、富國之夢。隨着我國經濟事業的發展,中國的富國之夢正在激烈上演。

你看,神舟號飛船又再創了新的領域,閱兵儀式上所展出的各種新式武器均刷新中國閱兵史的記錄。這些都證明了什麼?這些不都是人民安居樂業、國力雄厚、國家富強的鐵證嗎?

但要達到20__年全民奔入小康,進一步實現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偉大夢想,我們還得加快步伐。衆所周知,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我們的民族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優良的傳統。我們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創建美麗中國、共建美好家園是我們共同的夢想,更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時不待我,只爭朝夕。

美麗中國,人人共建;美好家園,人人共享。山要綠起來,民要富起來,家也要美起來。每個華夏兒女的心裏都有一個美麗的中國夢,都有一份對天藍、地綠、水淨的嚮往和憧憬。讓我們把夢想的種子和希望的花朵傳播到世界的每一個建角落。讓我們攜起手來爲創一個“和諧中國、美麗大方、全民小康”而努力奮鬥吧!

2020尋訪小康路爭當小先鋒心得國小生600字

富庶大宋到繁華明代;從冶鐵鑄劍到火藥發明,從造紙技術到活字印刷,從指南針的運用到鄭和七下西洋勤勞智慧的華夏子孫向世界奉獻的文明成果,以及物華天寶的天朝上國,讓世人欽慕、萬國敬仰。

1840年的鴉片戰爭,無疑是中國人心中永遠的痛。西方列強一巴掌把大清帝國打落谷底,從此國門洞開,風雨交加

1872年,李鴻章在《複議製造輪船未可裁撤折》中哀嘆曰:臣竊惟歐洲諸國,百十年來,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國,闖入邊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載,亙古所未通,無不款關而求互市。

落後就會捱打。帝國主義列強蜂擁而至,災難深重的中國內憂外患,無約不損,無戰不敗,神州陸沉,山河破碎,中華民族到了危如累卵、大廈將傾的時刻。

戊戌變法先驅康有爲,曾在《三月十七日保國會上演講辭》中痛心疾首:吾中國四萬萬人,無貴無賤,當今日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籠中之鳥、釜底之魚、牢中之囚,爲奴隸,爲牛馬,爲犬羊,聽人驅使,聽人宰割,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變。

一心中國夢,萬古下泉詩。

北京長安街,取盛唐之意,東設建國門,西置復興門,謂之長治久安也!何謂復興?唯有自身文明曾經繁榮昌盛過的民族,纔有資格提出復興的目標;唯有承受過艱難困苦而始終不曾放棄夢想的民族,纔有力量提出復興的目標;唯有真正偉大的民族纔不會在苦難中沉淪,反而會從苦難中奮起。

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

在沉沉的暗夜裏,在厚厚的凍土下,一粒夢的種子也在深深地植根、悄悄地萌發,這就是民族復興之中國夢。

一個半多世紀以來,多少志士仁人捨生取義,無數英雄豪傑奮起抗爭,古老中華民族踏上了一條充滿悲壯、充滿艱辛而又浩氣長存的復興之路。

以孫中山爲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認識到只有革命纔是中國的出路,於是發動武昌起義,將腐朽的清王朝掀翻在地,終結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中國乃至亞洲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政府,實現了20世紀中國的一次歷史性鉅變。然而,勝利果實很快被封建餘孽和野心家竊取了,中國繼續深陷在戰亂與貧困之中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打破了中國人學習西方的夢想。

在民族危難的歷史關頭,中國共產黨破繭而出,在華夏大地掀起了一場前無古人的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從大革命失敗後的南昌暴動、秋收起義、廣州起義到古田會議創立建黨建軍路線;從開闢井岡山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到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橫空出世;從歷經九難十八險的萬里長征到高擎起抗日救亡的大旗;從九一八民族蒙難到贏得近代以來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從西柏坡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指揮波瀾壯闊的解放戰爭,到天安門廣場上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在長達20__年金戈鐵馬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戰爭中,無論其歷史規模與社會內涵,都爲這個積貧積弱的東方民族注入了勃勃生機。

2020尋訪小康路爭當小先鋒心得國小生600字

全區服務零距離“訪民意、解民困、送溫暖”黨旗領航奔小康活動開展以來,千餘名機關幹部進羣衆家門、同羣衆談心、幫羣衆解難,送羣衆溫暖,進一步鞏固提升了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提高了黨員幹部的羣衆觀念,錘鍊了幹部隊伍,凝聚了民心,使幹羣互通、互動成爲了工作的常態。

一、進羣衆家門,瞭解羣衆疾苦

進羣衆家門,方知羣衆疾苦。活動是全覆蓋式的走訪,不分貧富貴賤。當看到部分羣衆的生活還十分艱苦,特別是一些家庭,因病因殘致貧,兒女在外或無子女的孤寡老人生活舉步維艱的現實,都使我感到十分的不安。對於這些情況我都一一進行了瞭解和記錄。當一位年過七旬的獨居老人,含淚講述自己遠方親戚如何如何接濟關心自己的生活,併爲此感到滿足和幸福時,作爲傾聽者,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或許老人真的只是需要一個傾訴的對象,僅此而已。當看到一位老人居住在半邊已經坍塌的危房裏的時候,我又在想,對此我能做些什麼呢?然而幾句噓寒問暖的話語,竟換來老人連聲感激,沒有什麼比這更加諷刺的了...許多種種,都讓我感到開展走訪活動是多麼的有必要,比起高懸爲人民服務的旗幟,我感覺走進羣衆,融入羣衆,傾聽民聲,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才更加真實。

二、同羣衆談心,拉近幹羣距離

講羣衆話,同羣衆談心。看似簡單,但對於我們年輕幹部來說,做起來也不是那麼容易的。走進羣衆家門,簡單說明來由,問一問家庭情況,然後就不知該說些什麼了?又如何能讓羣衆敞開心扉、暢所欲言呢?對於年輕幹部來說,要學習、要改變,學會同羣衆講話,同羣衆溝通交流,以達到鍛鍊自己的目的。當一位年過六旬的老人談及自己80歲的姐姐臥牀多年,生活如何艱難,請求給予幫助時;當羣衆談及自己是雙女戶家庭,問及有關的一些優惠政策時;當羣衆說自己兒子剛剛大學畢業,問及有關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時;當在暴雨天氣羣衆因自家巷道排水不通,打電話求助時;我覺得這些...或許是打開羣衆心靈之門,拉近與羣衆之間距離的一把鑰匙。帶着問題諮詢有關部門,然後再帶着答案回訪,向羣衆解釋,經歷了這些,才使我懂得同羣衆談心,並不是簡單的幾句問候,而是與羣衆快速建立起互信,發現併產生共同語言,拉近羣衆心與心之間的距離,才能真正瞭解他們的內心,聽到他們的大實話和真心話。

三、幫羣衆解難,建立幹羣友誼

常聽領導講話要求:“同羣衆交朋友,多交羣衆朋友”。工作在基層一線,直接與羣衆打交道,同羣衆交朋友,便是必需要學會的本領。當你把羣衆反映的,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反映給上級研究並且解決的時候;當你帶着有關雙女戶家庭優惠政策的資料,帶着有關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的宣傳冊,走進羣衆家門的時候;當你打電話聯繫村上、鎮上,幫助羣衆解決排水問題的時候;迎接你的必定是一張熱情的笑臉和一杯濃濃的熱茶;還有電話那頭進連聲的感激之語。而這些,或許只是我們打幾個電話就能夠解決的問題,然而這卻讓我們與羣衆之間的距離近了,建立了像朋友般的友情。生活中,即使一個小小的舉動,也能夠體現出文明;工作中,一個小小的作爲,便能夠溫暖人心。把羣衆當朋友,幫羣衆解決難題,久而久之便能與羣衆之間建立起朋友情誼,而這種友誼,根深蒂固。

四、送羣衆溫暖,凝聚黨心民心

每逢春節、七一等重要節日,黨委和政府及各幫扶部門都會組織深入村組走訪慰問困難羣衆和老黨員,爲羣衆送去一些生活用品和慰問金。這種活動一直持續,從未終斷過,這不僅是黨和政府的責任,更是凝聚黨心民心的重要舉措。而作爲個人的我們,在走訪過程中,不論是熱情地一句問候,耐心的聽羣衆傾訴,給羣衆講一些惠農政策,聽取他們的心聲,還是幫助羣衆解決一些難題,這些都是作爲一名基層普通黨員幹部凝聚黨心民心的具體體現。通過實實在在地爲羣衆辦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羣衆觀念發生了改變,由不理解到理解,由不歡迎轉變爲熱情主動,支持與信任,許多問題和矛盾便迎刃而解。

送人玫瑰,手留餘香。進羣衆家門,同羣談心,幫羣衆解難,送羣衆溫暖,同羣衆交朋友,在從中央到地方都提倡轉變工作作風的形勢下,服務零距離“訪民意、解民困、送溫暖”黨旗領航奔小康活動開展,無疑是給我們廣大黨員幹部提供了一個轉作風、練本領的平臺。在此期間,我們更應該加強學習,特別是對“三農”政策的學習,這是與羣衆產生共鳴的基礎本領。而當自己親身像羣衆一樣辦理過許多事情之後,我深深的感到:在基層,哪怕是一個小小崗位,都是不平凡和舉足輕重的。它最能夠詮釋“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真諦。而改變這一點,或許只要我們在工作中增加一點小舉措、做出一點小改進,便能夠實現。

願作風建設永遠路上,不停歇,不倒退...。

2020尋訪小康路爭當小先鋒心得國小生600字五

小康生活,到底是什麼樣的生活呢?我帶着這個疑問走出了家門。

寬敞的馬路上一輛輛名牌小汽車水泄不通,街道兩旁樓市林立,人山人海。一個個新小區裏洋房,別墅成排,綠樹成蔭,小區廣場的健身器材齊全。在十字路口,一盞盞高大的路燈,一會兒是紅燈,一會兒是綠燈,一會兒是黃燈…….可漂亮了。

可是,奶奶說:在她們生活的那個年代呀可窮了。住的都是草房,土房。一到下雨天,那可把她們急壞了,一會兒這裏漏雨,一會兒那裏漏雨。那時的路啊,現在可真稀少了,一些是泥土路,一些是石子路,而且有自行車的人家算是有錢人了,雖然練習簿只要幾分錢,學費可便宜得只要一元多錢,但還是有很多人上不起學……哎,那時侯的生活條件可真苦呀!

現在的我們可以坐在窗明几淨的新教學樓裏聽老師講課,用電腦寫作業;可以用互聯網聯絡,用手機通訊;可以用 mp3、mp4聽音樂;可以穿名牌……..

我們村呀。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以前村上全是凹凸不平的石子路,如今是嶄新的水泥路通向每個角落;路兩邊枯萎的雜草換成了水泥砌成的花壇,到處是鮮豔的花兒和高大的樹木;扔滿垃圾的小池塘,如今是清澈見底……..那低矮的房屋也成了一幢幢拔地而起的小洋樓,外觀也一幢賽似一幢,像羣芳爭豔一樣向每個人展示它的容顏。我正在欣賞着這些新大樓,忽然看到兩位大媽站在嶄新的小汽車

旁交談,其中一位說:“王大媽,這是你們家新買的汽車吧,好氣派呀!”王大媽臉上洋溢着喜悅的笑容說:“是呀,現在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了,家裏越來越寬裕,交通也達了,我兒子說,要帶我去外地逛逛。”“王大媽,你真是好福氣,早就過上了小康生活,”王大媽說:“你家也不差呀,剛蓋了新樓,換了許多新家電,連電視機也是大液晶的了,明年再添一輛小汽車也全了。”“我們家確實在考慮買汽車。”張大媽掩不住興奮的說,“現在大家都過上了好日子,這是以前做夢都不敢想的呀!”王大媽說:這還不是政府的政策對我們農民的大力扶助和支持…….

在陽光的照耀下,一排排整齊的樓房,一條條潔淨的水泥路,掩映在綠水花叢的村莊,一副新農村的畫卷展現在我的眼前。是呀,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發生了多大的變化,連農村都過上了現代生活,家家戶戶住上了洋樓,一部分人出門能用汽車代步,這與政府的新政策是分不開的。我想:這就是大家心目中的小康生活。我 希望我們家的明天會更加繁榮,更加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