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課堂心得體會優質多篇

課堂心得體會優質多篇

課堂心得體會篇1

在假期的第一天,選定了余文森老師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作爲寒假閱讀的開端,余文森老師是教育學博士,也是教育部福建師範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主任,深耕課程改課領域,著有《有效教學十講》等多部專著。

核心素養是近幾年的非常熱門的教育詞彙,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們幾乎耳熟能詳,多少能講出一些關於核心素養的內容來,但也僅僅只是些碎片化的認知和理解。余文森老師的這本書則詳盡地闡述了核心素養的概念、基本原理和形成機制,以及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六大教學基本策略,從“是什麼”、“爲什麼”、“怎麼做”,多方位、深層次地剖析核心素養,一定程度上幫助了我構建起對“核心素養”的認知框架,受益匪淺。

筆者剛入職教師時,就時常在一些美術類講座上聽到“美術課堂要以培養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爲目標展開教學”,後來通過查詢資料得知,美術的核心素養主要爲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文化理解。當時初爲人師的我,知所云,卻不知其所以雲。美術課上,紀律管理就已經是一件讓我頭疼的事情,更不要說圍繞核心素養的培養開展教學活動了。現今,不知不覺工作6年多,已經不再擔心曾經擔心的課堂紀律的問題,但每次看到高段的孩子對美術課的喜愛僅僅是因爲美術課沒有做不完的練習、不像主科那樣有壓力時,我還是有點遺憾,在我心裏,我希望他們愛上美術課,是因爲美術本身的魅力。從這個側面也反映出,我這個美術老師沒有將富有美感的、極具吸引力的美術帶給他們。因此,閱讀《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正適時,讓我重新反思美術課堂。

觀念是行動的指南,任何改革都是從觀念開始的,以核心素養爲導向的教學改革也不例外。當我們真正理解了核心素養是什麼,爲什麼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那離指向核心素養的課堂就成功七八成了。余文森老師說,素養是一個人的“精神長相”,是一個人的“人格”,是一個人的“行爲習慣”,是一個人的“思維方式”,一經習得,便與個體生活、生命不可剝離,具有較高的穩定性,有可能伴隨一生。愛因斯坦說:“當知識遺忘的時候,留下來的就是素養。”而核心素養,則是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指個體在面對複雜的、不確定的現實生活情景時,能夠綜合運用特定的學習方式所孕育出來的(跨)學科觀念、思維模式和探究技能,結構化的(跨)學科知識和技能,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內的動力系統,進行分析情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交流結果的綜合性品質。不同的學科,培養不同的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或學習領域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或學習領域之後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成就,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

核心素養和學科核心素養兩者是上位與下位,整體與部分,抽象與具體的關係,是目的、方向與手段、途徑的關係,是相互包含、融合和有機轉化、相互促進的關心,不是簡單機械的總和。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育也不是單靠學科教育就能完成的,還要依託很多非學科的教育和活動來共同完成,例如德育活動。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特性和教育內涵的有機融合。從三維目標到核心素養,是學科教育在高度、深度和內涵上的提升,是學科教育對人的真正的迴歸。學科核心素養形成,要以學科知識爲載體、以學科活動爲路徑、以學科教師爲條件、以學科考評爲保障。

本書的第二篇章闡述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首先要確定人是教學的對象和目的,人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學科教學要體現和重視學科知識的特點、遵循學科發展的規律,但是,一定要以人的發展爲本,服從和服務於人的個性自由和全面健康發展。語文教師不是教語文,而是用語文教人,數學教師也不是教數學,而是用數學教人,美術教師不是教美術,而是用美術教人。對教師而言,至關重要的是學會尊重和寬容。每個學生的潛能和素質不一樣,個性和興趣不一樣,知識和能力的基礎不一樣,追求和理想也不一樣,教師在鼓勵或要求每個學生都學好學科內容的同時,一定要尊重和寬容那些學得慢的,甚至根本學不好的、沒有興趣學的學生。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知識、技能的傳授固然重要,但教育本質的內在性是養成學生強烈的價值感,讓他們成爲有意義、有價值的人;要讓學生對未來充滿希望,要讓學生變成快樂人,具備尋找快樂的能力,成爲富有生活情趣的快樂人。其次,教師應樹立基於核心素養的課程觀,真正落實以學定教,實現少教多學、教是爲了不教、教學相長、先學後教,“先學”立足解決學生現有發展區問題,“後教”旨在解決學生最近發展區問題,讓學生帶着教材走向教師。以數學學科爲例,基於數學本質的課程觀絕不只是要求學生掌握系統的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形成數學思想和數學思維,達到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的學習目的。

第三篇章闡述了核心素養導向的六大基本策略:整體化策略、情景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略。在這些具體而生動的策略中,我們看到了許多熟悉的做法:搭建結構圖、繪製思維導圖、進行項目學習、情景化教學、問題導向教學、對分課堂等,每一種嘗試或應用都是課程改革在一線教學中的有力推動,引領風向標的同時,也總結了寶貴的經驗,值得我借鑑。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是一個漸進生長和動態生成的過程,教學過程也應該是一個包含多種層次的活動系統,運用多種教學策略,讓枯燥乏味的知識產生豐富的附着點和切實的生長點,讓學生在理論知識與應用實踐的交互碰撞中真正理解知識、提升能力、養成核心素養。

假期的第一本書,是偏理論類的,平時這類書看得少,“缺什麼,補什麼”,因此特地將它作爲寒假讀書會的首本書目,希望在質樸的教育理念的引領下,放平心態,始終保持初心,始終保持對課堂的敬畏,“任重而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

課堂心得體會篇2

在學習中,使我對高效課堂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我覺得它主要是指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師生的共同進步,是知識和素養的共同提高。

一、我理解的高效課堂是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過程配合老師的點撥指導,在單位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益發展。教學高效益就其內涵而言,是指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就其外延而言涵蓋高效的課前精心預習、課堂教學中實踐展示和課後反饋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一般來說,高效課堂效益評價主要標準是,學生思維活躍,語言表達正確、流利、有感情,課堂充滿激情,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強,目標達成且正確率在90%以上。前提是看學生是否願意學、會不會學,樂不樂學,核心是教學三維目標的達成。

二、從我們教師的角度來說,高效課堂應做好以下三個條件:

(一)、是教師能夠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確定課堂的三維教學目標,編制科學合理的導學案。

(二)、是教學的過程必須是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這種主動參與主要體現在教師能否採取靈活機動的教學策略和評價方式調動和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是教學中適時指導、監控、反饋、激勵,以多種方式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使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更高。

總之,課堂是我們教學的主陣地,更是現今我們課改的主陣地,必須切實的提高教育教學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效率。影響課堂效率的因素很多,我們只有理性地認識我們的課堂教學,客觀地面對我們的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才能不斷改進我們的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課前的預習準備、不斷改進課堂結構和教學方法、營造和諧教學氛圍外,還有很多很多需要我們去不斷思考與實踐。我們遇到的困難也會不少,碰到的問題也會很多,把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效益作爲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們面對問題和困難,冷靜思考,勇於實踐,善於總結,終會取得高效課堂教學改革的成功。

課堂心得體會篇3

在樹木蔥蘢,藤蘿搖曳的惠山腳下有一泓清泉,人稱“天下第二泉”,就在這裏阿炳創作出了一首著名的二胡曲—《二泉映月》。

它深受我國人民熱愛,在樂壇上也享有盛譽!這首著名的二胡曲是最能打動我的一首曲子,表達了作者阿炳把積澱已久的情懷傾吐給那茫茫月夜,也表達了他對生命的不平和抗爭。曲子是暢快的,漸漸地,聽着,聽着,慢慢融入其中後,便真的感知了它的愈久彌珍,回味悠長。在這憂傷而又意境深邃的樂曲中,不僅流露出傷感愴然的情緒和昂揚憤慨之情,而且寄託了阿炳對生活的熱愛和憧憬。全曲將主題進行時而沉靜,時而躁動的變奏,使得整首曲子時而深沉,時而激揚,同時隨着音樂本身娓娓道來的陳述、引申和展開,使阿炳所要表達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發,深刻地展開了阿炳一生的辛酸苦痛,不平與怨憤,同時也表達了他內心的一種對美好未來的無限嚮往以及對生命的深刻體驗。隨着樂曲的升騰跌宕,樂曲進入了高潮表達了他對命運的抗爭,對美好未來的無限嚮往。也許是:蘇無錫惠山泉,世稱“天下第二泉”。

以“二泉映月”爲樂曲命名,使得人們感受到哪二泉優美景色而陶醉的樂曲。阿炳,原名華彥鈞,民間音樂家。因患眼疾而雙目失明。他刻苦鑽研,精益求精,並廣泛吸取民間音樂的曲調,一生共創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間樂曲。華彥鈞3歲時喪母,由同族嬸母撫養。8歲隨父在雷尊殿當小道士。開始在私塾讀了3年書,後從父學習鼓、笛、二胡、琵琶等樂器。12歲已能演奏多種樂器,並經常參加拜懺、誦經、奏樂等活動。18歲時被無錫道教音樂界譽爲演奏能手。22歲時父親去世,他繼爲雷尊殿的當家道士。後因交友不慎,沾染上惡習,34歲時雙目先後失明。爲謀生計,他身背二胡,走上街頭,自編自唱,說唱新聞,淪爲街頭藝人。40歲時,與寡婦董彩娣同居。

每天下午在崇安寺三萬昌茶館門前圍場演唱。他敢於切中時弊,抨擊社會、黑暗,用人們喜聞樂見的說唱形式吸引聽衆。但但他忍辱負重並創作出了二胡曲《二泉映月》、《聽鬆》、《寒春風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龍船》、《昭君出塞》等。《二泉映月》是一首舉世無雙、絕無僅有的名曲。

課堂心得體會篇4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在這次xx教育新視野第八屆國小語文名師教學觀摩活動中,各位名師在課堂上讓孩子們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培養孩子們對語文的熱愛,讓我深受啓發。

在教學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纔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査xx老師《敕勒歌》授課過程,當學生對“敕勒”一次不理解時,査老師一首優美的《56個民族》將學生帶入民族歡聚的情景,由此推斷出敕勒是一個民族,讓學生記憶深刻,對課文理解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在授課過程中査老師的識字教學也是靈活多樣,有組詞方式、甲骨文和想象的方式,尤其是以甲骨文解釋“穹廬”一詞,“穴”和“廣”均與房屋室內有關,所以學生能夠很快理解穹廬的意思。而“蒼茫”是讓學生想象,並沒有以圖片展示,學生的想象可以自由自在,有屬於孩子們自己的蒼茫世界。在課程結尾時,査老師動情地講述了敕勒歌的故事,孩子們唏噓不已。老師又以動聽的歌聲《敕勒歌》款款收尾,我看見學生們沉醉其中,都忍不住自己唱了起來,最後讀起來時自然也是富有深情。在情感共鳴中學習語文是我從査老師的教學過程中得到最大的體會。

其次,讓孩子們去“展示自己”。在課堂上,老師要大膽地讓學生去體驗,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在何xx老師的《口語交際:商量》中,幾乎所有的場景何老師都是讓孩子們來表演的。上課時,孩子們都希望展示自己的成果,學生們表現非常積極,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成功地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

最後,引領孩子去讀書。在張xx老師的作文教學中《穿越寫作:》,張老師不僅自己聲情並茂地讀,孩子們彷彿身臨其境,一直孩子們讀自己的作品時也是有聲有色。在吳勇老師的《蘋果脫險記》中,吳老師詼諧幽默,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也是享受,課堂氛圍非常活躍,巧妙串聯,是我受益匪淺。

以上就是我在這次學習過程中的心得體會。我會努力進步,希望我的語文課堂也會變成孩子們學習知識、放飛夢想的理想舞臺。

課堂心得體會篇5

成功的教育往往是從教會幼兒做好小事、關注細節開始的。對幼兒來說,關注做人、做事、學習和生活中的小事和細節尤其重要,讓他們做好每件小事情、重視每件小事情,比告訴他們一個抽象的道理重要的多。教育中的每個細節,都有他的自然性、真實性,都能投射出教師行爲背後的教育理念、教育思考和教育智慧。這本書當中的多個細節故事,從中體現出來的既是教育藝術,也是教育科學。

“生活化教育”是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我們只有做好生活化教育,從生活中的細節教會幼兒正確處理生活中的每件小事情,他們的各種能力纔會如涓涓細流一樣匯成江河,最終爲日後的一切打下良好的基礎。

幼兒教育無小事,人人都是教育者;教師工作無小事,事事都可教育人”書中從孩子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情感、態度、習慣、心理變化,等等各個方面去發現、挖掘、引導和培養孩子。因爲,孩子每個小小的改變都是教育的成功。

作爲幼兒教師,一方面要重視細節,做到全面,做到細緻嚴謹。另一方面,也要注重自己的自身修養和提高。因爲,教師的言行和舉止對幼兒有着舉足輕重的影響。所以,我們也要將教育變成一種自覺的行爲。

愛與關心是幫助孩子們由“生物人”轉變成爲“社會人”最基本的素養。“以愛育愛,愛滿心田”主要圍繞德育和心理健康以及幼兒如何學會做人來寫的。“小金魚不能玩”、“我的心情”等故事都體現了教師要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不能套用老的教育教學觀念,要適時的轉變態度和觀念。當孩子感受到了你的愛,你的教育效率也會上升一大截。因爲,愛是教育的真諦。

俗話說,要給孩子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隨着時代的進步,孩子所需的不僅僅只有一碗水那麼少了,孩子們的需求多了,我們那一桶水又怎麼會夠呢?一個學識廣博、方法多樣的教師是很容易受孩子們喜歡的。教師只有不斷的自我鑽研,讓學有學法,教有教規,教之有道,才能真正影響到孩子和自己。“教之有道,專業成長”裏的“畫太陽的孩子”等故事是要告訴我們如何科學的“教”和如何通過“教”

不僅促進孩子的各方面能力的發展還能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強調:“關注並注重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孩子富有個性化的發展”“個體差異”構成了孩子們的獨特性。“學之有方,持續發展”就闡述了幼兒要掌握“學”的方法,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方法來學習,並給予幼兒鼓勵和幫助,這樣幼兒才能得到和促進可持續發展。教師要對幼兒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

“教育智慧,無處不在”主要體現了教師在一天的生活當中、教育當中的各種教育智慧。此版塊通過各個小故事明確指出了作爲教師的我們,要有教育的睿智,面對各種突發的狀況循循善誘,因勢利導,呵護和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需求,這樣孩子纔會得到更有利的發展。

教學與研究不分開,教育的質量纔會提高。在教育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把學科知識和教育理論的學習與教育教學的研究緊密銜接在一起,才能通過教,促進研,通過研,提高教。“教研一體,相得益彰”反映了教師在教學基礎上的研究。高質量的教學本身就是一種研究,教師在做的大小不同、層次不同的課題研究,他都體現了教師的教研水平。

家長參與幼兒園的教育是大教育管的要求。家園配合,可以形成教育合力,實現1+1大於2的效果。“家園互動,合力倍增”就是主要圍繞家園合作形成教育合力,記錄了一些案例、故事。各種成功的案例與故事簡單易懂,不僅讓老師可以教好書、育好人、還可以學會如何和家長們打交道。

本書的作者來自不同省份的各級各類幼兒園的教師和園長親歷的教育故事。他們的教育藝術讓我眼前一亮,他們注重的細節讓我爲之動容。今後我會努力像他們一樣多關注幼兒教育過程中的細節和小事,多思考多反思。因爲,我會受到更多的啓發和收穫。沒有反思就沒有進步,反思性教學是我們一線教師十分需要的。

課堂心得體會篇6

防控疫情期間,全國人民衆志成城、上下一心抗擊病魔,爲了廣大學子不荒廢學業,全國大中國小停課不停學,在家進行線上學習,教師進行線上授課。

大規模網上教學活動是特殊時期的非常之舉,作爲一名老教師,我首先更新自己的觀念,一是要儘快熟悉並掌握所用平臺軟件的功能特性;二是要根據自己的教學對象、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教學場景,選擇恰當的使用時機和方式,以及使用的頻度。用的越多,不一定就好,用得恰當,纔是高手;三是要藉助互聯網的優勢,用互聯網思維促“互聯網+教育”實施,把網上許多老師曬出來真經,包括本校同事的經驗,借鑑過來,爲我所用,同時也把自己的做法體會分享出去。在線上答疑中遇到了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網絡流速慢總是卡頓,個別學困生和優等生不能培優補差等問題,通過向同組年輕教師學習求教,慢慢摸索總結經驗,克服困難,如網速卡頓時不連麥採取發送圖片和語音的方法及時給學生指導反饋,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就用視頻和圖片吸引學生激發興趣,學困生和優等生的作業採用釘釘家校本語音批改功能直接給學生講解提示,再復批改,彌補了不能培優補差的缺點。

經過這樣不斷的實踐和總結交流,相信我們老師上網課的水平會越來越高,我們學生對網上學習也會越來越適應。我們還相信,到了防疫之戰勝利結束之後,廣大師生的這次網上教與學的實戰經歷,也必將加快“互聯網+教育”的發展步伐。

課堂心得體會篇7

又到了八一建軍節。這一天風和日麗,白雲朵朵,連樹上的小鳥彷彿也在歌唱。我們大院裏紅旗飄飄,解放軍叔叔阿姨們都穿上嶄新的軍裝,人人露出喜悅的笑臉,因爲這一天是他們自己的節日。

93年前的今天,是_同志發動了南昌起義,從此革命軍隊不斷髮展壯大,從根據地反圍剿,到二萬五千里長徵,打敗了日本強盜,最後_了蔣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國。我們能過上今天的幸福生活,一定不要忘記那些犧牲的烈士,沒有他們的拋頭奴(顱)灑熱血,我們就不能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讀書。解放軍永遠和我們心連心。

我一直以來都有一個心願,長大了一定要當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我的理想是駕駛着我們自己的飛機,翱翔在祖國的藍天,守衛我們的萬里河山。爲了實現這個理想,我從現在起一定要好好學習文化知識,將來更好地掌握革命本領。

我們大院有很多的解放軍叔叔阿姨,他們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治好了很多的人的病。他們雖然沒有在硝煙瀰漫的戰場衝鋒陷陣,但在平凡的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同樣也是和平年代的英雄,也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可愛的人。我每次看到他們在搶救病人,心中的敬佩之情就會油然而起。

我們雖然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是我們不能忘記臺灣同胞還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我們的解放軍是一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隊伍,我們的國防力量在不斷加強,所以我們一定會解放中國臺灣,八一軍旗也一定會在祖國寶島高高飄揚。到了那一天,我要去中國臺灣看望和我一樣大的小朋友,和他們一起高唱《解放軍進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