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攥緊中國種子端穩中國飯碗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攥緊中國種子端穩中國飯碗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最新攥緊中國種子端穩中國飯碗心得 篇一

去年夏天的一箇中午,奶奶燒好一桌飯菜,可我卻不想吃。我的心裏眼裏只想着美味的披薩,眼前的白米飯簡直就像一味苦藥,難以下嚥。

“我不吃,我要吃披薩!”我任性地把米飯倒在桌子上。

“啪——”一記耳光把我打得眼冒金星。

“臭小子,竟敢浪費糧食。”爸爸瞪着眼睛對我說,然後拽着我出門,騎上摩托車,來到十幾裏外的田裏。

“餘大哥,我家臭小子不懂得珍惜糧食,我帶他來體驗一下割稻子,看他以後還敢不敢浪費糧食!”爸爸對田裏忙碌着的大伯說。

“他還小,幹不了這個活兒。”大伯看着我說。

“我們和他這麼大時,啥都會幹了。來,割稻子。”爸爸遞給我一把鐮刀,彎腰割起了稻子,讓我也跟着學。

我接過鐮刀,學着爸爸的樣子,弓着身子,割着稻子。

頭頂着炎炎烈日,呼吸着從地裏的升騰出的熱浪,不一會兒,我就暈倒在地上了。

醒來時,我已躺在稻田邊的一棵樟樹下,爸爸端着一杯水讓我喝。

“還沒幹一會兒就倒下了,體質這麼差,還不好好吃飯。”爸爸搖搖頭說。

“你知道,我們碗裏吃的米飯是怎麼來的嗎?”爸爸問。

“就是這些稻子變來的。”我看着大伯們割稻子的背影說。

“每年春天布穀鳥唱歌的時候,農民伯伯就開始播種插秧。那時天氣還很冷,秧苗得在水裏才能生長,農民伯伯不得不赤腳站在涼涼的水田裏,把秧苗一茬一茬插進土裏。不僅如此,水裏還有一種叫水蛭的吸血蟲,經常爬到人的腿上,鑽進皮膚。”爸爸用手比劃着水蛭的大小。

“咦——”我露出驚恐的表情。

“到了夏季,天氣炎熱,早稻熟了。農民伯伯忙着收割,汗如雨下,衣服溼透,粘在身上又酸又臭,人曬得烏黑,曬脫了一層又一層皮。割稻子,挑擔子,曬稻子,沒有十天半個月,幹不完。”爸爸看着稻田,眼裏飽含着深情,“農民種點糧食不容易哦!”

“爸爸,我錯了,我今後再也不浪費糧食了。”我依偎在爸爸寬闊的胸膛裏說。

“是啊,要珍惜一粒米哦!來,爸爸教你背一首詩——”

憫農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爸爸在田邊教我背誦這首詩的情境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裏,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那天天空中飄蕩着稻穀的芳香,還有農民伯伯身上濃濃的汗水味……

攥緊中國種子端穩中國飯碗學習心得 篇二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是李紳青年時目睹農民每天做農活缺吃不飽,穿不暖,以同情和憤慨的心情寫出來的。這首詩描寫了農民種田非常的辛苦的情景。

農民在驕陽底下幹活,條件非常艱苦,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糧食是農民用汗水換來的,也不珍惜糧食。詩的開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兩句,是寫詩人李紳在田野裏看見農民扛着鋤頭,在太陽底下幹活,種糧食。由於非常炎熱,汗水從農民的臉頰一直不停地流到莊家地裏,不禁產生了同情與憐憫之心。

詩的後兩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意思是:有誰知道人們碗裏的米飯每一粒都是農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呢?這是一個反問句,通過這個反問句,詩人強烈地表達了痛恨不珍惜糧食的人,同時要求人們珍惜糧食,珍惜農民的勞動成果。現在農民種地不再那麼辛苦了,可是節約糧食仍然是我們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美德;而浪費卻是一種可恥的行爲!

節約糧食、不浪費糧食,應該從小做起、從我做起!“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兩句詩詞的真正含義,在於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節約、不浪費,同時它也包含了一個人的素質、品質!

攥緊中國種子端穩中國飯碗心得感悟 篇三

“存糧如金,有糧不擔心,一粥一飯,當思事處不地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只要有糧,愛糧,半絲半縷都不用擔心。在那一個個烈日下,幾個身影在田野中若隱若現的迴盪,一個個汗流浹背。那些農民伯伯的辛勤勞作爲了誰?頂着烈日干活是爲了養家嗎?

那一粒粒米飯是珍貴的,當我們吃飯時不小心把飯粒撒在桌上時,爺爺總是心疼地一顆一顆往嘴裏送,當我們浪費糧食時,媽媽語重心長地爲我們娓娓道來。那一個個在馬路邊無助的人沒有糧食。雖說一粒米對祖國建設不大,可每人節約一粒米呢?國家的人千千萬。

關於珍惜糧食,我有過親身經歷:記得一天,是同學的生日,我們陸繼趕往指定的酒店。纔剛到不久,就上菜了。我們嘻嘻哈哈談論着往日的歡愉和樂趣,一個個興高采烈。卻不知已撒了一地的飯。這時,一個服務員走過來拿着一張圖片問我:“小朋友,你知道這是什麼嗎?”“米飯!”我毫不猶豫地說出。“更準確一點呢?”看着阿姨有些狡猾的眼神,我真是有些的和尚——摸不着頭腦“糧食?”我再一次說出想法。阿姨指指地上,我悄然大悟,臉紅了,連忙拿了餐廳的

次性碗把飯一粒一粒裝進碗裏,時不時有一個人過,都會說:

“這小孩真可愛。”我不知道是自豪還是恥辱,臉更紅了。

一個個同學都彎下了腰撿起了飯粒,可撿完了放哪呢?有幾個同學直接一股腦倒進垃圾筒真像汽車壞了方向盤——橫衝直撞。我四處尋找着安居糧食的地方,可還是沒有找到,我就像鬥敗的公雞——垂頭喪氣,又有些像熱鍋的螞蟻——急得團團轉。我鼓起勇氣問了問服務員,服務員指了指飼養處,我急忙奔過去把米給了小雞們,這一切都要感謝那服務員阿姨,是她教我們如何珍惜糧食。

還有一次,在老家一天早晨我吃早餐時發現昨天的飯有些變質,便拿去扔掉,奶奶見急忙叫住我,把飯拿了過去,加熱一下又放入冰箱上一層。等下午時,飯有些軟軟地又些硬硬的,奶奶又泡上水端給小雞們。看着小雞“嘰嘰”啄個不停,我又慚愧地低下頭思索着……

住事中的點點滴滴,匯成了我記憶的海洋。心中泛起幾朵銀白的浪花,讓我回味,讓我珍藏,讓我體會人生的真諦和樂趣。珍惜糧食,永不腐朽,傳流不息,讓我們一起攜手共進,一起珍惜糧食。

最新攥緊中國種子端穩中國飯碗心得 篇四

民以食爲天,國以民爲本。自古以來,水與糧食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縱觀中國歷史,乾旱年代裏,老百姓食不飽則國**,故歷朝歷代都十分重視乾旱,天壇祈雨殿就是一個有效的例證。今年的世界水日主題爲“水與糧食安全”,下面就由我來簡單介紹一下世界節水日。

世界節水日,也稱世界水日。是人類在20世紀末確定的又一個重要的節日。爲滿足人們日常生活、商業和農業對水資源的需求,聯合國長期以來致力於解決因水資源需求上升而引起的全球性水危機。1977年召開的“聯合國水事會議”,向全世界發出嚴正警告:水不久將成爲一個深刻的社會危機,繼石油危機之後的下一個危機便是水。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屆聯合國大會作出決議,確定每年的3月22日爲“世界水日”。

中國是一個水資源短缺、水旱災害頻繁發生的國家。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受季風氣候和地形條件的影響,水資源時空分佈極不均衡。全國大部分地區最大四個月的降雨量約佔全年降雨總量的70%,往往造成汛期洪水成災。中國南方水多,北方水少,長江以北水系流域面積佔全國國土總面積的64%,水資源量卻只佔全國的19%,乾旱缺水成爲中國北方地區發展經濟的突出問題。自然災害,尤其是乾旱,對中國的糧食生產造成較大影響。今年剛入春,雲南就遭受了特大幹旱,農作物受災面積達1251萬畝,水資源再次向我們敲響了警鐘。

小時候,看過中央電視臺的一則公益廣告,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廣告的大致內容就是:電視畫面上出現一個水龍頭,它正在艱難的往外滴着水,滴水的速度越來越慢,最後水枯竭了。最後在畫面上出現了一雙眼睛,從眼中流出一滴淚水。隨之出現的是這樣一句話:如果人類不珍惜水,那我們能看的的最後一滴水將是我們自己的眼淚!

我們更應該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保護珍貴的水資源。其實做法並不難,注重生產生活細節,從小事做起,真正把水當作掌上明珠。

對於個人而言,要做到控制水龍頭的流量,及時關水;提高水資源利用率,一水多用;不向河道、湖泊裏扔垃圾,不亂扔廢舊電池,防止對自然水資源造成污染;外出時,自帶水杯或容量小的瓶裝水,減少對剩餘瓶裝水的浪費等等。

對於企業而言,應該做到提高工業生產用水系統的利用效率,通過實行清潔生產戰略,改變生產工藝或採用節水以至不用水生產工藝,以及合理進行工業或生產佈局,以減少工業生產對水的需求,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等等。

對於政府而言,大力支持節水型產業的發展,適當提高水價,呼籲廣大羣衆節約用水,對污染水資源的行爲嚴厲制裁,興修水利,發展節水農業等等已經越來越緊迫。

看似我們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然而若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那麼就會積少成多了。把這些節約出來的水用到農業生產上,那麼糧食安全危機就會大大改善。

有朝一日,也許你會發現,其實天藍藍,水悠悠,微風盪漾蝶雙舞,莊稼漢們站在地頭,望着這片黃澄澄像狗尾巴似的農田,心裏就像釀了蜜一樣的甜。

最後,爲大家推薦一句節約用水的名言警句:擁有時不知珍惜,失去時方覺可惜。——請珍惜每一滴水!

祝天天好心情!

攥緊中國種子端穩中國飯碗學習心得 篇五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生產量位於世界前列,可我們國家也是一個人口大國,人多,需要的糧食也就多,我們就要減少“舌尖上的浪費”。

中國雖然糧食產量大,但生產技術落後,我們沒有像美國,農業生產專業化,機械化,我們中國生產大多是人自己做,像是“親力親爲”。這幾年,隨着文化水平的提高,文盲的減少,農村的人有機會,也可以考上一個不錯的大學,去大城市裏闖蕩,農活要去田裏忙活的一天,回去累到不行,哪有大城市的一天舒服,收回的錢少,農村住着也沒大城市舒服,所以現在的人能走出農村就走出農村。

人們種的少了,糧食不就減產了,可有人會說,自給自足就行了,可能不浪費糧食爲什麼要浪費糧食?自助餐裏寫的“勤拿少取”,餐館裏寫的“光盤行動”,背的古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不都是在告訴人們拒絕“舌尖上的浪費”。

我們糧食多了,就開始浪費了,可世界上有些地區的人們吃都吃不好。比如說:非洲,另一個人口大國印度,這倆地區的人們沒飯吃,非洲天氣炎熱,許多地區不適宜農作物的種植,印度的人就太多了,人多地少,居住都是一個問題,更別提農作物種植了。我們不說少吃點,剩點糧食,但端牢中國飯碗共築全球糧安可以實現吧。

讓我們拒絕“舌尖上的浪費”,保護農民的勞動成果。

攥緊中國種子端穩中國飯碗心得感悟 篇六

一個炎熱的一天,外面知了一直叫個不停,“熱,熱。”我在家裏涼着空調,看着電視,爸爸在打着電腦,媽媽正在燒飯。

過了一會兒,飯燒好了,她一邊端菜一邊招呼:“你們爺倆快來吃飯吧。”“yes!”我大喊了一聲,關掉電視,洗了手一蹦一跳地往餐桌跑。一看餐桌上的菜,皺起眉頭說:“怎麼又是青菜、絲瓜這些菜?”爸爸說:“青菜、絲瓜這些菜都很有營養,你應該多吃一點。”我任性起來,說:“不行,我要吃紅燒肉。”爸爸生氣了,說:“快吃。”我撅着嘴,很不情願地吃起飯來。

剛吃完半碗,我就不想吃了,我拿起碗正想把剩下的飯倒到門外去,爸爸媽媽連忙過來阻攔,爸爸說:“不準倒,你得把它全吃完!”我說:“我不想吃就不想吃,我要吃餅乾!”媽媽指着外面正在插秧的農民伯伯對我說:“兒子,糧食可不能浪費啊!你看,田野裏的農民伯伯在幹什麼?”我見了,說:“插秧。”媽媽說:“是呀,這麼熱的天,他們得頂着烈日彎着腰插秧,累不累?”我說:“累。”媽媽說:“插好了秧是不是就能收糧食呢?”我說:“不能。”媽媽又說:“是啊。農民伯伯還得爲秧苗耘田、除草、施肥,進行精心地管理。成熟了以後,再收割下來,送到加工廠加工成米,這樣我們才能吃到香噴噴的白米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用汗水換來的糧食,你怎麼能隨便浪費呢?”

我難爲情地低下了頭,說:“媽媽,我錯了。我想起來了,老師曾經也教過我們《鋤禾》這首詩,就是告訴我們糧食來之不易,教育我們要愛惜糧食。”媽媽說:“既然老師已經教你了,就要落實到行動上去啊。這樣吧,你嫌菜不合口味,我去給你另外燒個紅燒肉吧。”我說:“不用了。蔬菜也是來之不易,這些菜已經夠吃了,就不要浪費了。”爸爸笑眯眯地說:“這纔是我的好孩子。”

我回到餐桌前,高高興興地把剩下的半碗飯吃了。

攥緊中國種子端穩中國飯碗心得 篇七

節儉一詞對於我們來說是很司空見慣的,節儉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作爲新世紀的青年應把這一寶貴精神財富保存併發揚光大,使我們的節儉意識得到昇華與提高;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滿幸福;使我們的企業更加充滿活力、充滿希望。

我們深知中國是一個人口衆多的國家,在我國物質資源相對不多的前提下,發揚節儉精神顯得更是舉足輕重。據現狀分析我國人生活的溫飽問題已基本得到解決,於是乎許多人在現有基礎之上似乎已經滿足,甘心在原地作踏步運動,他們認爲中國地大物博,面對着“博大”的資源可以大肆地浪費。

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繁榮昌盛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社會是難以長治久安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同樣,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企業是難以持續發展的。觀察我們的周圍,浪費現象就在身邊,關不緊的水龍頭、白天亮着的電燈、吃剩被扔掉的饅頭、地上到處灑落的糧食等等。在中國,一件小事如果加上13億人口就是大事,如果每人浪費一點資源,加起來就非同尋常,如果每人節約一點資源,加起來就是一筆巨大財富。節約是一種美德,節約是一種智慧,節約更應該成爲一種習慣和風氣。所以企業的每一位員工如果能夠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牢固樹立節約意識,從節約一張紙、一滴水、一度電、一粒糧入手,做到勤儉節約,我先行,以實際行動把節約落到實處,對於我們公司來說,那也將是一筆可觀的財富。

攥緊中國種子端穩中國飯碗學習心得 篇八

老師給了我一本《我的祖國》,這本書講述了新中國建立後,通過幾代人的努力,逐漸強大,直至實現東方巨人的超越——圓夢奧運的歷程。我們的祖國擁有壯麗的山河,歷史悠久的名城,發奮圖強的人民,讀完這本書,我爲我是一名中國小學生而感到驕傲。書中第三課《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讓我印象最深。書上說21世紀,世界人口已經達到66億,卻依然有8億人處於飢餓狀態,在糧食問題日益凸現的今日,世界將目光投向了中國。中國耕地面積只佔世界7%,人口卻佔世界22%,雖然現在經濟發展較快,但還有很多人吃不飽,有些貧困地區還沒有解決溫飽問題。面對我國糧食恐慌這一嚴峻現實,有位叫袁隆平的爺爺,通過對雜交水稻的研究,最終將水稻畝產品從300公物提高到了800公斤,並推廣2。3億多畝,增產200多億公斤,每年增產的糧食可以多養活1億多人。袁隆平爺爺滿懷信心地向世界宣稱,中國人不僅可以自己養活自己,更能爲解決世界糧食問題作出巨大貢獻。

在欣喜象袁隆平爺爺這樣的科學家爲人類作出貢獻的同時,我卻想到了另一個問題。在我們身邊,浪費糧食的現象隨處可見。吃了一半的麪包、咬過一口的饅頭、吃剩下的白米飯,這些在困難時期想吃都吃不到的食物最終都進了垃圾筒。也許有人會說,這只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沒什麼大不了的。這樣想就錯了,我們來算一筆帳,如果每個同學每天扔掉一塊麪包,那全國將浪費多少糧食?諸葛亮曾告誡他的兒子:“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這句話告訴我們,生活簡樸,可以培養一個人的美德,浪費是一種可恥行爲。科學家們一邊在努力研究如何解決糧食危機,我們卻在另一邊浪費糧食,照這樣下去,這個危機不但解決不了,而且會更嚴重。從小我們就學會了一句古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但又有多少人真正瞭解這句詩的含義呢?暑假時我曾在水頭田壠裏看到農民伯伯、阿姨們,頭頂烈日,有的腳踩打穀機,汗流浹背,渾身溼透;有的彎腰弓背,在燙腳的水中插秧的情景,才懂得一粒糧食一滴汗的真正含義。是呀,每一顆糧食都是農民的血汗凝成的,我們一定要特別珍惜。

讀了這篇課文後,我的感受更加深刻了,愛惜糧食,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爲國分憂的舉動。小朋友們,讓我們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勤儉節約,愛惜糧食,不要再浪費資源了。

攥緊中國種子端穩中國飯碗心得感悟 篇九

俗話說,‘’民以食爲天‘’。這話不假,吃飯是人類生存得第一需要嘛!可是,在生活科技日益發展的今天,我們真的把糧食當作我們的‘’天‘’了嗎?中國地大物博,糧食資源衆多,浪費糧食的現象越來越多見。‘’節約‘’也被人日益淡忘?

倘若你常看電視的話,你一定會發現公益廣告正在逐步代替普通廣告的位置,尤其是‘’節約糧食‘’,它幾乎已佔據了公益廣告的大部分位置。從這個公益廣告中,我們可以瞭解到,很多人因‘’打包顯得沒面子‘’,‘’打包食品不乾淨‘’,‘’打包帶回去也吃不下‘’等理由從不將吃剩的飯菜帶回去,任由它們喂老鼠,喂狗,或者乾脆自生自滅(腐爛)。這是一種極大的浪費行爲,無比可恥!還有人因‘’反正不是我買單‘’,‘’多點顯得我大方‘’,‘’爲了孩子,多點點飯菜算什麼‘’等理由點了自己無論如何也吃不完的飯菜,那些剩下的呢?就像上面所述,或者丟掉。我們要知道,中國糧食的現狀是不容樂觀的。雖然中國資源豐富,而且經常佔世界之首,但是把這些看似很多的糧食平攤至十四億人頭上,那有多少呢?答案是:300公斤左右(每年)。這個數字不僅比不上歐美大國,甚至連一些發展中國家都不如!現在瞭解了中國糧食的匱乏後,我們再來看看中國人浪費的糧食:2000億元的糧食,相當於兩億人一年的口糧。我國實際耕地面積並不算太多,可要靠它養活的人卻數不勝數!現在,我們仍然吃得飽飯,但以後呢?我們的子孫呢?所以,浪費糧食就等於慢性自殺。

中國的古詩告訴我們,糧食來之不易,要好好珍惜,所以我們應有‘’一飯一慄當思來之不易‘’的樸素情感,可是,我們有嗎?有許多人在外花天酒地,可更多人吃不飽,穿不暖,整天只能吃野菜,吃蘑菇,吃那些粗糙的饃饃。還有些人吃不到野菜就只能扒樹皮,樹皮吃完只能吃觀音土,觀音土不能消化,人就會死,死的時侯肚子會脹得很大。而我們卻依然生在福中不知福。

有人會說,我也想珍惜糧食,但不知怎麼辦,你只要在飯店是少點歇菜,有剩菜時打包,在家裏是吃多少成多少,這不是很簡單嗎!

最後,我呼籲大家,爲了我們的未來,大家一起節約糧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