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讀積極心理學心得體會多篇

讀積極心理學心得體會多篇

讀積極心理學心得體會篇1

寒假我參加了區組織的《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讀書活動,我認爲受益匪淺,如一場春雨滋潤着我的心田,我猶如誤入迷途,突然找到了方向,心理的重擔卸去了,身心感覺無比的歡暢,找到了“教育”的金鑰匙。

陶老師用通俗的話語和經典的案例向我們講解了積極心理學和消極心理學對人的影響,我收益頗豐。在聽講過程中對於本身有着積極正面的影響,陶老師講到教師更大程度上存在對學生問題的研究,容易指責學生出現的問題,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此時我就在反思自己的教學,總是說你這裏寫的不好,不規範,那裏又出錯了等等,多的是指責和訓斥,從而影響到學生的情緒,會讓學生產生消極壓抑的情緒。教育教學中我更應該立足學生的成長階段,正視學生出現的錯誤,以積極的思想去肯定學生的立場與行爲,在進一步指出如何改變錯誤,而不是一味地批評,我想這是我今後教學中應積極改變的地方。再就是,現在大環境下家長對學生寄予很大的期望,各種形式的考級給孩子的精神增加了壓力,而家長只認爲考級成功纔是學有所成,使學生週末爲考級而奔波疲倦。作爲一名老師,聽後陶老師講的學鋼琴案例,我也會多多的講給我的家長們聽一聽,培養孩子興趣的前提是讓孩子情緒放鬆自由的去學習,而不是爲了考級而學,雖然不能左右這種形式,但也想要更多的去改變家長的思想,培養出樂觀開朗的學生,慧眼識英才。作爲自己,培養積極的心態,讓自己通過多學習提升自己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讀積極心理學心得體會篇2

目前,我們的幼兒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我覺得就面臨了缺少同伴間的交往,當然,幼兒在幼兒園時,都會有很多的同伴,在家裏就缺少了玩伴,對此,我看了《學前心理學》中的同伴交往,讓我明白了:同伴交往的意義和方式。

孩子在家都是與大人接觸的多,這其實是一種不平等的關係,兒童所有事情,都被大人安排的井井有條的,所以孩子思考的事也就好少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存能力被弱化,生活能力沒有形成。還有可能身心早熟的隱患,可能會形成“小大人”的性格。由此看來,同伴交往對孩子非常重要。

在和同伴交往過程中,同齡夥伴具有同步性,能夠促進身心全方位發展。這主要是由於同齡夥伴生理、心理和認知經驗的相似性決定的。有人說,只有兒童最瞭解兒童。確實是這樣的。有一次,我看到兩個媽媽分別抱着自己不滿歲的寶寶在一起聊天,此時發現兩個孩子也在用無聲的語言進行交流:一個寶寶笑了,另一個寶寶也笑了;一個寶寶發出聲音,另一個寶寶也發出聲音……這就說明同伴交往認知的同步性,使他們的溝通非常容易,包括我們幼兒園的孩子也是這樣的,而大人就不明白他們的所思所想,所以,兒童也同伴交往更能促進其身心全方位發展。

同齡夥伴認知的同步性,就決定了同伴交往影響的有效性。孩子的心理、生理的現有水平與同伴更爲接近,在同一事物認知過程、情感體驗以及目的性、自控能力等方面極易產生共鳴。尤其是在社會化行爲規範的形成上,具有同步進程。當孩子遇到矛盾時,我們成年人總習慣這樣教育孩子:“你是大哥哥(大姐姐),應該讓着小弟弟(小妹妹)”。這事兩種不同的暗示,可能對兩個孩子形成不同的影響和結果。一方會覺得我是大哥哥(大姐姐),我只好吃虧了,時間久了會形成性格傾向;而另一方會覺得我是小弟弟(小妹妹),他應該讓着我,久而久之,也會出現性格傾向。我覺得這種教育方式不利於兒童形成解決矛盾的能力,不具有交往影響的有效性。

讀了這個同伴交往,我才明白,原來我們身邊的教育方式存在了很多的誤區,我會繼續瞭解如何正確教育孩子,提升我的教育能力吧!

讀積極心理學心得體會篇3

情緒樂觀天地寬

目前看到一則趣聞,說是有一個人,進入冷藏室後被無意地關在了裏頭,頓時他極度緊張,越想越怕,越怕越冷,最後被“冷“得縮成一團,竟在驚恐中死去,可是,當時冷凍機壓根兒就沒有打開,冷藏室的溫度並沒有冷到凍死人的程度。那麼這個人是怎麼被“凍“死的呢?這就是“心理暗示“精神作用的結果。他老想着“我快要死了“,一遍一遍地進行“自我暗示“,結果導致死亡。

所謂“自我暗示“,從心理學角度講,就是個人通過語言、形象、想像等方式,對自身施加影響的心理過程。這種自我暗示,常常會於不知不覺之中對自己的意志、以至生理狀態產生影響。對於病人來說,積極的自我暗示,會使人有戰勝疾病的信心,建立良好的心境,從而有益於病情的穩定和症狀的消除。而消極的自我暗示,會破壞和干擾人的正常的心理和生理狀態,以致體內各種器官功能紊亂,抗病力降低。

有一位,懷疑自己得了癌症,嚇得要死怕得要命,整天愁眉苦臉,焦躁不安,吃不下飯,睡不好覺,一舉一動都像個“癌症“患者,不到10天功夫,體重減了10多斤。後來經多家醫院檢查,完全排除了患癌的可能,他才慢慢恢復了。相反,有一位老同志被醫院確診爲結腸癌,他並沒有把這太當回事,覺得人活百歲總有一死,能多活一天就勝利,他把癌症視爲敵人,堅信“兩軍相遇勇者勝“,於是不斷地進行自我暗示:“只要自己精神不垮,就能戰勝癌症這個敵人,一天天好起來。“吃藥時他念叨:“這藥很好,吃了一定有效果“,走路時想着:“在於運動“……這樣長期堅持自我心理暗示,漸漸地這種暗示對身心產生了良好的作用,10多年來不但病情穩定,而且症狀消失,自己對身體的康復越來越充滿信心。

自我暗示“療法“是由法國醫師庫埃於1920年首創的,他有一句:“我每天在各方面都變得越來越好“。他讓病人不斷重複這句話,許多病人得到康復。其實,暗示療法實際上就是病人要有一個好的,要有樂觀的情緒,有戰勝疾病的信心,這樣就能調動人的內在因素,發揮主觀能動性。古人說:“情極百病增,情舒百病除。“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美國新奧爾良的奧施德納診所做過統計,發現在連續求診而入院的病人中,因情緒不好而致病者佔76%。這就告訴我們:情主沉浮,凡事往好的方面想,自然能戰勝疾病。

讀積極心理學心得體會篇4

一分鐘掃除“壞情緒”

研究長壽的專家指出:一切不利的影響因素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莫過於不良的情緒和惡劣的心境,如憂慮、頹喪、懼怕、貪求、怯懦、忌妒和憎恨等。

學家把人的情緒歸納爲兩大類:一類是愉快的情緒(如、喜悅等);另一類是不愉快的情緒(如悲傷、焦慮、抑鬱、恐懼、憤怒等等)。

那麼,如何才能儘快擺脫不愉快的情緒呢?

該發泄時就發泄

最明智做法就是別抑制它,任其發泄幾分鐘,但要設定好自我放縱的界限。趁身旁無人時哭上幾聲,或拍打一下桌椅,跺一跺腳,你的心情會變得好起來。

向傾訴

當你把和一起分享時,很多人都會覺得;當你把痛苦向傾訴時,痛苦就會減輕。因此,當你的壞情緒涌上心頭時,不妨先做做深呼吸,伸伸懶腰,之後給打一個電話隨便聊聊,你的壞心情也會在不知不覺中被化解。

“裝出”一份好心情

研究發現:如果一個人老是想像自己進入某種情境,感受某種情緒,這種情緒就十有八九真的會到來。裝出好心情會讓你的壞情緒在不覺間悄悄溜走。一個人在抑鬱的時候,可以多回憶愉快的時光,還可以用微笑來自己,要儘量多想的事情。高聲朗讀也會有幫助的,只是讀書時要有表情,還要選擇振奮精神而非抑鬱的讀物。

迅速進入工作角色

不愉快時,不妨迅速進入工作角色以忘掉煩惱。實在不能投入工作,就去幫同事的忙,煩心事很快會被你的忙亂衝掉。

採取直接行動

爲一件事煩惱可能會花幾天,而行動起來解決它只要幾分鐘就夠了。比方說,求職面試後你遲遲得不到通知,你爲此心神不寧。別煩自己了,馬上打電話給面試你的人事主管,不管是福還是禍,你的緊張心情總會有個着落。

轉移注意力,暫時置身事外

當你因某事煩惱時,最好使自己暫時忘記它,轉移注意力,或者乾脆暫時放下手上的一切,舒緩一下緊繃的心情。如你可以花些,到公園或樹林裏走一走,享受林間、溪流或池塘的安詳與靜謐。或者,你也可以輕輕鬆鬆地享受清晨的沐浴,讓清水流過臉頰,滑過身體,驅散所有的煩悶,彷彿重新獲得了……

聽聽的音樂

音樂是心靈的陽臺。很多資料表明,音樂能人的情緒。輕鬆、歡快的音樂總能帶我們到老家,不管心情有多壞,只要聽一下自己的曲子,你就會感受到你那愉快的心跳。當然,當你放聲高唱出來,你的心情會變得更好。

讀積極心理學心得體會篇5

很榮幸能參加市心理健康教育協會舉辦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在今天的培訓中,聆聽了《心理健康教育》雜誌的主編陳虹的精彩演講。近四個小時的學習,讓我進一步理解了“積極心理”對學生的發展和學習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影響。但是在課間、課後還聽到一些老師的不同觀點,因此本人也想就這一天的學習提出自己的一點看法。

陳虹主編的講座讓我們對《積極心理學》有了初步的認識,所謂積極心理學是對人類積極的正面的經歷以及人的性格特徵長處和福祉的科學研究。它也是對能給人、小組、和機構帶來昌盛或使他們能夠發揮最佳功能的環境、氛圍和過程的學習。而把積極心理學應用到教育中,就是積極教育,所謂積極教育,其主體爲了塑造積極的心理品質,通過積極的心理體驗,以充分發掘積極心理要素的心理活動。

那麼在我們的教育中,我們曾經經歷了怎麼樣的過程呢?

有些家長,在面對孩子犯的一點錯誤,就會橫眉冷對,而且甚至會大打出手,棍棒出孝子,打罵才成人的思想曾經在許多家長的身上體現。

對教師來說,嚴師出高徒,師道尊嚴也曾讓許多老師把自己高高的擺學生之上。

隨之以後出現的,師生平等,教學相長理論讓我們的教師把學生當朋友看待讓我們的老師與學生站在了同一高度。

今天,新的教學理論讓我們把學生托起,讓學生佔主體位置,教師作爲主導,突出了學生的自我能力展示和自主學習的能效。

那麼這些經歷讓我們怎麼樣面對今天的教學呢?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認爲心理學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智力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作爲學生,智力固然有着先天的優勢,但這並不代表後天的成功,作爲家長的培養,作爲教師的指導這些後天的因素應該起到了決定作用。而積極教育則是把孩子的優點突出出來,讓孩子更知道自己在哪方面有發展的優勢。

2、作爲家長、教師如何發現孩子的長處,如何搜尋孩子的閃光點,如何適時的表揚,讓快樂的心態伴隨孩子的成長,讓他們在成功中享受歡樂,在歡樂中爭取成功是我們必須要研究的課題。

3、中國文化,博大精神,而語言是表達情感的首要表達方式。同樣一句話,在不同的表情下,不同的語氣下說出來,所表達的意思會大相徑庭。因此,作爲老師也罷、作爲家長也罷,用恰當的語氣、合適的表情真誠的表達你的讚賞,在對孩子的積極教育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4、信任是交流的前提,因此在表揚孩子時要適、在批評孩子時要適度,用你的真誠換取孩子的信任自然,你的言行才能對孩子產生預期的影響。

5、適度的批評(當然要注意時間、場合),讓孩子在讚揚中夾點措折感,才能讓孩子不會盲目自大,在成功中找到不足,也才能讓他們有更高的目標。

總之,我認爲積極心理學是適合當前教育形勢的一種教育心理學。

讀積極心理學心得體會篇6

當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最大弊病在於過分關注心理疾病和心理問題。然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不只是消除症狀,修補缺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應着重於培養積極的心理品質上。幫助學生了解自身的優勢,意味着我們應該更加關注學生積極向上的自我力量,自身的性格優勢。藉助這種積極、向上的力量對抗心理困擾、消除問題行爲、建立抵禦挫折、心理創傷和障礙的預防機制。“個人優勢”概念的提出將讓教師和學生都習慣去發現優勢,而不是刻意尋找缺點。學校育人環境中不再是注重克服人的缺點,而是鼓勵人人都精彩、人人都自信的人文精神。

在《積極心理學—團隊活動課操作指南》第一章中,主要圍繞“如何發現自己的優勢”和“如何利用自己的優勢”兩方面來設計班隊活動,從中可以看出設計活動的老師處心積慮的要學生認識自我,不僅要自我挖掘,還要讓同伴挖掘。在學生對自己優勢有所瞭解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去認識這些優勢發揮的餘地和控制不好的後果。最後還以“模擬招聘”的方式讓學生把自己的優勢和社會職業聯繫起來,從實際出發分析和鼓勵學生如何正確的運用自己的優勢立足社會。這一系列的活動設計不得不讓我佩服這位老師,如此用心良苦的爲學生樹立心目中的微小自信。

回顧自己開學以來在七1班的活動設計,自己也一直在努力幫助他們建立自己的自信心。貼標語、做戰旗、標榜樣等,只是形式多停留在淺層次,沒有太多的深化作用。記得在開學初分小組時,讓每一位同學寫一下“我能爲小組做什麼?”大多數學生們的答案十分空洞,有的說:“我可以爲小組爭光。”“我可以爲小組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能爲小組加分。”回答中絲毫看不到學生對於自己優勢長處的描述。最讓我感到欣慰的一個回答就是“我能給小組人員提出他們想不到的陰謀詭計,我能給大家提供一些最新的信息,還能爲大家創造出一些好玩的東西。”至少我能從這個學生的回答中看出他很自信自己的鬼點子和鬼把戲。

第一次階段考試後,我覺着學生們彼此之間應該有更多地認識了,就重新規劃他們書寫小組的檔案表,同樣的列出了一項必填欄目:“你的優勢”。結果仍然讓我覺得孩子們意識不到自己在集體中的特殊性。很多學生甚至將自己的優勢直接就表達成學科優勢,“我數學好。”當然我不能否定他的這方面優勢,可是總覺得我們的孩子缺乏對自己性格優勢的判定和肯定。我想也許我們老師和家長也是有很大責任的,因爲在他們的成長路途中也許受到過老師的壓制、也許受到過家長的譴責,他們不知道自己的某些特性到底是優勢還是劣勢,長久之後,他們就失去了對自己這份特性的認同和驕傲,他們慢慢地變得都像是從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

我班的何先文學生,先天的樂天派,無論何時都是咧着嘴樂呵呵的,哪怕批評他,它具備一般學生沒有的抗打擊能力,也許會被一般人看成是傻乎乎的,但是我覺得這就是他的優勢。他喜歡笑,我鼓勵他學會各種類型的笑,告訴他要找機會在班裏爲他開一次個人表演會;他喜歡古代歷史故事,我鼓勵他看《三十六計》,告訴他要讓他在班裏搞一次三十六計的故事會;我不知道自己這樣做到底會換來他多大的變化,但是我覺得這樣做還是有必要的,畢竟這些都是他樂意去做的,這是他的個人優勢。在我個人的教育理念中,我不拒絕個性,我更不會拒絕一些有特殊優點的學生,我的目標就是想通過自己的方式最大程度的挖掘和發揮他們的這種優勢,同時也讓他們明白自己具有這樣的優勢,相信自己可以出色。

讀積極心理學心得體會篇7

什麼纔算是心理健康?

什麼是心理健康?其標準是什麼?迄今爲止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觀點。根據我的研究,大致做到以下幾個方面,就可以算是心理健康了。

第一,有一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總是熱愛人生、熱愛生活、的,他們對生活樂觀,對未來充滿了希望,無論是對社會、還是對自己都是採取極其負責的態度,因而總是滿腔熱情地投身於生活,總是忘我地在爲社會創造。對這些人來說,每天都是一個新的開始,每天都是一個新的臺階,不怕困難,不怕,而且總是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地向他自己既定的前進。這類人用他們自己的行動去體驗人生的,真切而深刻,所以總能享受到人生的樂趣,反過來更能激起自己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第二,對自我有恰當的認識。

第三,享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心理健康的人,在與其他人打交道的時候,有以下這些特點。

1.不僅在理性上懂得處理好人際關係的重要性,而且總是顯示一種積極的、樂於與人交往的態度。

2.懂得在交往過程中如何尊重人、理解人,從不將自己的觀點強加到他人的身上。

3.能夠平等地、寬容地、客觀地瞭解、評價對方,不勢利待人,與人相處時,總顯示出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積極的態度。

4.在與他人的交往中能夠注意他人的長處,能較虛心地向他人學習。

5.當他人有困難時,總能採取真誠的、有效的幫助。

6.當與他人產生矛盾時,能做到“忍一時之氣免百日之憂”,不主動出擊,不“窩裏鬥”,能進行較好的,並以理智的、合理的方式解決。

第四,有一個樂觀的情緒狀態。

情緒最容易反映人的心理狀態,也最能影響人的身心健康。一般來說,情緒健康的人有以下這些特點。

1.沒有過分的、不切實際的要求,所以很少有煩惱、不快,精神狀態永遠是飽滿的、樂觀的。

2.在自己的人生遇到麻煩時,能做到泰然處之,決不自尋煩惱或自我折磨;

3.一般能擺好自己與他人的關係,所以很少有麻煩的、彆扭的事情引起自己心理的不快。

4.有修養,能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當自己想發脾氣時或暴怒來臨時,自己能夠意識到,並將其抑制於萌芽狀態。

第五,有健全的人格。

心理健康的人,其人格結構,包括氣質、能力、和、信念、動機、興趣、人生觀等各方面都能平衡發展;能夠完整、協調、和諧地表現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精神風貌;思考問題的方式是適中的和合理的;待人接物能採取恰當態度,對外界的刺激不會有偏激的情緒和行爲;能夠與社會的步調合拍,能和集體融爲一體。

第六,道德的健康。

道德健康是世界衛生組織近幾年來對健康內容界定的最新補充。一個道德不健康的人,很難說是一個完全意義上健康的人。那麼,什麼是道德的健康呢?大致有以下幾點。

1.不做損人利己或損人不利己的事。

2.不僅有辨別真僞、善惡、榮辱、美醜等是非的能力,而且在自己的行爲中去實踐真善美,並能與假醜惡進行鬥爭。

3.能自覺地遵守社會的各種規範、準則,約束支配自己的行爲。

4.能盡職盡責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儘自己的可能爲社會多做貢獻。

5.當社會或國家需要的時候,能夠無條件地服從,犧牲自己的利益,甚至於自己的。

第七,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社會是複雜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比較難於處理的。但是心理健康的人並不因此而畏懼、害怕,而是能面對現實、正視現實、改造現實。對這些人來說,往往能做到審時度勢,對周圍的事物和環境能夠做出客觀的認識和評價,並能以積極進取的態度正確對待現實環境,既有高於現實的,又不沉湎於不切實際的和奢望中,因而能應付比較複雜的局面;當發現自己處於不利的或困難的境地時,也不驚慌、恐懼,而是冷靜地處理,將不利轉化爲有利,將轉化爲順境,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鍛鍊自己的聰明才智。

第八,智力活動正常。

智力活動正常,不一定是指智力超常(智力活動超常也屬於智力活動正常的範疇),而是說,這類人的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力、想象力都是正常的,能較好地勝任自己的工作,頭腦清醒,不糊塗,反應敏捷,清晰,邏輯性強,該當機立斷的時候就當機立斷,毫不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