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聽學術講座的心得體會多篇

聽學術講座的心得體會多篇

聽學術講座的心得體會篇1

時光在我們不經意之間飛逝而去,我們已經從青澀的一年級新生成長爲成熟的大四畢業生。在這短暫忙碌而美好充實的四年中,我們自覺地汲取更多的知識以武裝自己的頭腦,不論是從課堂上,圖書館裏,還是在受益匪淺的講座中;同時,在實踐中也鍛鍊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這些無疑爲我們在不久的將來踏入社會並快速適應工作崗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們從講座中瞭解到了許多當今化學研究進展,使自己能夠跟上科學發展的步伐,督促自己學習實踐,爲未來打好基礎。

在聽講座上我們要深化專業知識,使自己理論水平得到提升。聽學術講座時,要有一定的基礎,不然我們就不能夠及時地理解其中的專業術語。在老師的《什麼是分析化學》這一講座中,我們能夠先了解這一專業名稱的真正含義,隨着老師的一步一步的講解,我們慢慢地對分析化學的瞭解加深。在聽這一講座前,我們已經學習了分析化學的課程,但我們只是學習了很基礎的東西,需要加深瞭解的只是還很多。我們在課堂上缺少的就是對未來化學的發展方向,而學術講座距爲我們提供了絕佳的機會。《激光技術及其應用》、《長鏈脂肪酸甲酯催化製備長鏈 脂肪酸醇的研究》、《abo2型氧化物導電性研究》、《現代測試技術在珠寶玉石鑑定中的作用》、《有機光電子研究的新進展》等講座不僅給我們介紹了化學的廣泛應用,還讓我們看到了化學無限前景。

當前由於許多廢水、廢氣與廢渣仍未經嚴格處理就外排,導致我國工業生產造成的環境污染仍十分嚴重。一方面舊帳未清,許多老廠的治污措施因種種原因,並未完全到位:另一方面又新建了許多污染較難治理的小廠,使環境對污染的負擔呈有增無減的趨勢。目前世界各國都在爲未來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制定發展戰略。我們可以運用化學手段對環境進行監測,《節能減排與低碳經濟》、《水體富營養化現狀及動向》向我們介紹了許多關於環境監測的現狀與方法,同時我們從課堂和試驗中對環境保護加深了了解。

近年來國際上較普遍提倡和開展的綠色化學與技術的研究,目的是發展環境友好技術、環境無害技術或清潔生產技術,同時強調化學過程的原子經濟性,反應的高選擇性,不生成或很少生成副產品或廢物,實現或接近零排放過程。工藝過程中強調使用無毒無害原料、溶劑及催化劑,同時生產環境友好產品。這樣可以減少末端治理,從根本上解決環境污染問題 。我們在《regeneration medicine》、《天然藥物化學研究概況》、《無機化學發展現狀與趨勢》、《brnsted酸性功能化離子液體在綠色有機合成中的研究進展》等講座中從不同方向上看到了綠色化學的發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實現綠色化學的全面發展。

食品安全是大家都關注的話題 ,這是關係到我們生命安全的重大事件,就像剛出現的蒙牛純牛奶致癌物事件,弄得人心慌慌的。聽了《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簡介》、《食品分析中的樣品與樣品前處理》的講座,讓我更深入瞭解了食品安全存在的'問題以及可以用怎樣的方法檢測食物中的各種含量,還有對食品的處理方法。讓我對自己的飲食習慣有了更健康的調整。現在很多人提倡綠色食品,相對於一般食品生產的綠色食品更安全,同時綠色食品還提醒人們要保護環境和防止污染,通過改善人與環境的關係,創造自然界新的和諧。

聽講座是學習知識的一種途徑,是老師們傳授經驗的時間,在《過去、現在和未來》、《福建省化工類行業的現狀、發展與學生就業前景》、《 就業工作報告》 講座中,我瞭解到自己就業的前景,讓我更有目標的進行學習,從老師自身經歷中,我受益匪淺。我相信自己的未來是精彩的,是有前途與希望的。

總之,老師們的講解條理清晰、生動有序,時常舉一些事例,使道理深入淺出,滲透人心,我們都被深深的吸引。通過學習,我們學到了化學專業及其他相關方面更深層的理論知識和更前端的發展概況,理論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並提升了我們的專業技能,開闊了我們的視野,使我們受益頗多,在這裏,再次感謝老師們精彩的講座!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雖然講座活動已告一段落,但我們不會停止學習探索的腳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時刻提醒着我們不斷攀巖知識的高峯,充實自我,實現自己的理想!

聽學術講座的心得體會篇2

研一期間我參加了很多學術講座,受益頗多。講座中讓我既瞭解到了各領域多層次的發展前沿,使自己能夠跟上科學發展的步伐;同時充實了多方面的知識,提升了我的理論水平;也看到了知名學者成功人士的人格魅力。

印象特別深的兩個講座是知名專家韋日鈺博士的講座和成功人士黎曉毅經理的講座。韋日鈺博士是澳大利亞magnetica公司首席工程師,昆士蘭大學醫療診斷技術中心生物醫學工程兼職高級研究員(adjunctseniorfellow)。講座的題目是超導磁共振成像系統的研發與開發,韋博士的講解條理清晰、生動有序,時常舉一些事例,使道理深入淺出,滲透人心,我們都被深深的吸引。核磁共振分析技術是通過核磁共振譜線特徵參數(如譜線寬度、譜線輪廓形狀、譜線面積、譜線位置等)的測定來分析物質的分子結構與性質。它可以不破壞被測樣品的內部結構,是一種完全無損的檢測方法。同時,它具有非常高的分辨本領和精確度,而且可以用於測量的核也比較多,所有這些都優於其它測量方法。因此,核磁共振技術在物理、化學、醫療、石油化工、考古等方面獲得了廣泛的應用。韋博士特別講了在醫學上的應用mri,它其實就是磁共振成像,英文全稱是:magneticresonanceimaging。在這項技術誕生之初曾被稱爲核磁共振成像,到了20世紀80年代初,作爲醫學新技術的nmr成像(nmrimaging)一詞越來越爲公衆所熟悉。隨着大磁體的安裝,有人開始擔心字母“n”可能會對磁共振成像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另外,“nuclear”一詞還容易使醫院工作人員對磁共振室產生另一個核醫學科的聯想。因此,爲了突出這一檢查技術不產生電離輻射的優點,同時與使用放射性元素的核醫學相區別,放射學家和設備製造商均同意把“核磁共振成像術”簡稱爲“磁共振成像(mri)”。

從韋博士的精彩講座中我還學習到:醫學上傳統的器質性疾病的檢查用的是ct(x光的原理)。但是這種對人體有一定危害,而mri對人體危害就小多了,孕婦、小孩都能用。不過,若是病人體內有金屬的話(比如假牙等)是絕對不能使用的了,特別是那些容易被磁化的金屬,因爲它可以產生幾噸重的力,這樣的話把人體內的金屬會吸出來使人像被子彈打穿了一樣,後果很嚴重。ct用的是對灰質物質敏感而mri是對h元素敏感。從這點來看,在醫學上照片子的時候如果是對骨頭進行檢查那還是選ct好些,若是在檢查癌細胞和肉時用mri好的多。就是說不要一味地覺得mri比ct好,還得看實際情況的。

韋博士的講座讓是我進入研究生階段以來的第一次聽講座,印象特別深,收穫也很大。另外一次讓我深刻而受益匪淺的講座是我們電子圖書館數據庫提供企業市場經理黎曉毅了的一場名爲如何利用外文數據庫進行文獻檢索的專題講座。

黎經理的講座是在20xx年9月23日。講座名爲如何利用外文數據庫進行文獻檢索的專題講座。此次講座的內容與同學們的學習息息相關,尤其是作爲一名研究生,在論文的撰寫與投稿的時候可能會用到它,因此很多同學都自發地來到會場,認真地聽取了黎經理的講座,並積極地與黎經理展開了互動。通過這次講座,我們都有不少的收穫,也許在接下來的一兩年內都會用到這天學到的知識。

在講座的開始,黎經理首先給我們的闡述一下此次講座的主要內容,包括兩個部分,分別是:

第一部分是黎經理向同學們介紹數據庫的使用。具體地是從快速檢索、高級檢索、檢索結果查看與處理、利用檢索語言提升檢索效率以及圖書/期刊檢索等方面,對數據庫進行介紹。其中着重演示訪問數據庫的流程,瞭解到快速掌握數據庫使用要領主要有以下五個步驟:

1、快速檢索某個主題相關的文獻;

2、利用高級檢索功能準確定位;

3、檢索結果查看與處理;

4、利用檢索語言提升檢索效率

5、查找感興趣的期刊/圖書。

第二部分是主要介紹瞭如何在外文學術期刊上發表文章。講座向大家介紹如何選刊、如何撰寫、如何投稿、投稿後如何與編輯交流以及其他一些與學術出版相關的信息。在這部分中首先了解了與數據庫合作的國內外機構有哪些,接着還了解了外文學術期刊出版的四大流程,同時也學習了從找到目標期刊至確認投稿這一流程,以及相應的注意事項。此外,黎經理還以愛思唯爾的投稿系統爲例,清楚地向同學們進行實例介紹如何進行投稿。

講座的第一部分有助於我們更加熟悉數據庫產品,提高文獻檢索效率。在這部分中,我們瞭解到數據庫中期刊有2200多種,圖書高達4000多冊/年,另有全文數據庫、文摘數據庫、事實數據庫等。另外黎經理通過ppt一步一步給大家演示如何訪問數據庫,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們快速地掌握了檢索文獻的要領。其中最另我印象深刻的在於有獎提問環節,只要問題回答正確,就可以拿到獎品,這個環節的設置可以促使同學們在聽講過程中更加認真,同時也可以收穫到我們平時難以瞭解到的知識,例如其中一個問題就是雖然我們在場的同學沒有一個人能回答出來,但是通過揭曉答案,讓我們知道了specliflicauthor限定authors字段,使作者檢索更加準確。例如如果用authors查找王剛的話,搜尋的結果就是隻要名字中包含王、剛二字即可,諸如王剛、王小剛、王剛力等都會出現;而如果用specliflicauthor查找的話,結果顯示的就只有姓名是王剛的內容。通過這一部分的學習,讓我們快速地學會了如何在數據庫上查找我們所需要的資料,我們可以舉一反三地應用到其他數據的資料查找,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第二部分是主要向我們介紹了在外文學術期刊上發表文章的常識和技巧,通過這部分的聽講,一方面學習了在外文期刊發表的論文的一般格式內容,另一方面通過黎經理給大家着重突出一些國內科研人員在投稿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的問題,以及提出的一些相關建議,使我們在日後寫作投稿中少走不少彎路。例如有一些原則性的問題:一稿多投會有什麼樣的後果,這是我們在投稿過程中最忌諱的事情。通過這一部分系統的學習,日後在發學術小論文的時候,對於怎樣選擇投稿期刊、以及在投稿時應注意什麼問題時,我會用上這次學到的技巧,從而可以節省時間以及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更重要的是可以防止犯原則性的錯誤。

在講座的最後,黎經理還讓拷貝了課件,以便我們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遇到問題的話可以參考課件,自行快速地解決,實在不能解決的話也可以聯繫專業人員,因此我還詢問了公司人員的聯繫方式,這也是我聽講座的習慣之一,以便日後拓寬人際關係。這次講座非常成功,一方面數據庫成功地向同學們推銷了公司的產品,一方面同學們也快速地學會了如何搜索資料及如何投稿。

總之,演講者們的講解條理清晰、生動有序,時常舉一些事例,使道理深入淺出,滲透人心,我們都被深深的吸引。通過學習,我們學到了很多更深層的理論知識和更前端的發展概況,理論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並提升了我們的專業技能,開闊了我們視野,使我們受益頗多,真心感謝各位老師和專家們精彩的講座!書山有路勤勞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雖然講座活動已告一段落,但我們不會停止學習探索的腳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時刻提醒着我們不斷攀巖知識的高峯,充實自我,實現自己的理想!

聽學術講座的心得體會篇3

12月6日我院成功舉行了提升文獻研究能力的學術講座暨首屆研究生文獻綜述大賽啓動儀式。對於此次綜述大賽相關事宜及內容看在眼裏,聽在耳中,記在心裏,感受、感觸頗多。作爲一名即將畢業的研三學生對於此次科研活動的舉辦是很有所觸動的,有一些感悟與同學們一起分享。

在研究上,我認爲最重要的就是要積極與老師特別是導師溝通,主動反饋學習進度與想法。專業課考察的是自我學習能力,課下可以多參加學術論壇,學術論壇則更多考察知識運用能力,不論是專業學習,還是籌備比賽,都要做好文獻查閱,文獻綜述的能力顯得尤爲重要。郭繼海副院長結合自身求學治學經歷指出,對每一個研究者而言文獻綜述都是開展創新性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研究生要進一步提高對文獻綜述能力的認識,善於使用各種工具歸納整理文獻,善於利用研究文獻來達到自己的研究目的。更是一針見血的指出論文的“痛點”,在專業學習上,只有對一個問題學多了、吃透了、弄懂了,提出的問題才更精準具體,接受老師的指導才更有針對性。在與導師的溝通中我們應當:充分準備、精準詢問、積極溝通、主動反饋。

學愈博而思愈遠,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張老師以《如何寫好文獻綜述——方法與技巧》爲題從六個方面向大家詳細闡述了怎樣寫好文獻綜述。文獻綜述被歸納爲學科領域性研究綜述和專題性文獻研究綜述。張老師表示寫文獻綜述就像“繡漢繡”,自我感覺會實際上不是真會,還要多加練習、勤於修改,“磨刀不誤砍柴工”,“靠譜是比聰明更重要的品質”。她還生動地用“化妝要先打底”來說明文獻研究對於開創新研究的基礎性作用。無論是在學習科研,還是在學生工作中,都要提前做好規劃,畫出重要的時間節點,有條不紊地完成各項任務,做到有始有終。在實際學習中,不限於研究綜述,在其他形式的學術比賽中,都要抓住研究的方向、重點和選題。研一階段建議紮實基礎、穩定心態、拓展視野,要堅持多閱讀經典原著、多讀專業書。只有理解和熟悉馬列經典原著的語言、語境、語風,纔可以學懂、弄通,運用於實踐,找到對馬學科的歸屬感。在學習工作中,少問別人“我做得了嗎”,減少他人鼓勵的依賴性;多問自己“我該怎麼做”,提升自我驅動的執行力。堅定自己的信心,沒有什麼困難是戰勝不了的!當然如果壓力太大,也要學會自我排解。

專業學習和實踐鍛鍊並非是相互衝突,專業學習培育的是專注科研精神,實踐鍛鍊提升的是組織管理能力,可以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在挑戰來臨時,調整心態,做好規劃,多條並行處理好各種事情,不斷提升抗壓能力和時間管理能力。在大賽儀式上知網研學平臺的徐冰老師通過知網研學平臺向全體研究生展示瞭如何檢索所需文獻、如何提升文獻閱讀效率、如何整理文獻筆記及如何高效進行科研創作,非常實用;我院18級居思霽同學也對學術論文的撰寫和發表作了經驗分享,她認爲做研究就是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認識世界,比喻頗爲貼切;管院20級研究生許濟韜現場運行軟件向大家展示了怎樣使用citespace工具。我們要勇敢抓住每一個實踐鍛鍊的機會,迎接每一個挑戰。我本人是在19年開始學習citespace軟件並充分利用,進而發表了一篇ei核心論文。建議研一期間,大家在培養專業素養時漸進提高專業能力。掌握若干知識點並不太難,難點在於在寫論文時對於怎麼融合不同的學科。在融合的方式有所創新,你必定有所收穫。

崇實去浮,未來可往。時間以相同的方式流過每個人,每個人卻以不同的方式去度過它。厚德博學、崇實去浮、腳踏實地、星空可往。對於畢業、對於未來,無論是讀博、考公、留學還是工作,都是個人選擇,關鍵在於做好專業、行業和自我分析,要充分了解自己,準確定位自己,目標堅定,知行合一。在全面瞭解學院就業趨勢基礎上,綜合分析個人優勢,就業意向和行業前景,多向學長前輩取經,提前做好職業規劃,有針對性地爲規劃做計劃,爲未來打基礎。

最後,希望同學們能夠樹立一個全球視野、獨立人格、終身學習的格局觀,同時,注意“沉下心來”,因爲它能促使你保持人生自律和獨立思考。我們經歷的每件事情都是用時間成本堆砌出來的,多學多做有利於學科專業的事情,就會與其他美好的事情不期而遇。要堅定信心、信念、信仰,做到眼裏有星辰,光而不耀;心中有深海,靜水流深。

聽學術講座的心得體會篇4

孩子從小就喜歡亂塗亂畫,他們把亂塗亂畫作爲一種自由的遊戲活動。自己想怎麼畫就怎麼畫,美術活動恰恰符合了孩子的天性,反映了孩子的本質,通過美術活動能生動形象的表現客觀事物,促進孩子思維、情感等方面的發展。所以說美術教育活動的培養在我們素質教育教學中佔重要地位。

1、爲孩子的創作提供豐富的感性經驗

大自然是一個天然的大課堂,蘊藏着無窮的奧祕和想象的空間。因此在開展美術教學中,我選擇貼近孩子生活的事物爲題材,在日常的生活中好好地捕捉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儘可能地讓孩子運用自己的感官去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玩一玩,並在教學過程中,多給孩子觀察、欣賞的時間,引導他們進行細緻的觀察,使孩子的腦海中留下清晰豐富的印象,幫助孩子們積累豐富具體的、直接的生活經驗,從而激發孩子們想畫、愛畫的慾望。如:在進行繪畫“快樂的小蝸牛”前,我們通過與孩子們一起到校園的草地上尋找雨後的小蝸牛、觀察小蝸牛、與小蝸牛交朋友等活動,不但引起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而且從中獲得了許多關於蝸牛的感性認識,爲繪畫“快樂的小蝸牛”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從而更好地把它表現在畫面中。

2、恰當地指導能激發孩子的創作熱情

①別忽視孩子繪畫活動中的“說”。

對於我們國小孩子來說,他們的繪畫水平較低,不能自如的用繪畫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因而,我們可以鼓勵孩子自己來說,這是讓成人瞭解孩子繪畫意圖及其內心世界的直接途徑。在班上,孩子繪畫的特點之一是邊說邊畫。因此,在美術活動中,我把握好孩子的“說”,允許他們圍繞繪畫的主題輕聲地說,並鼓勵孩子與同桌的夥伴相互交流、提問,如:請小朋友悄悄地告訴旁邊的好朋友,你畫的是什麼?它們在幹些什麼事情?他們在什麼地方呢?通過恰當的“說”,不但爲孩子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的繪畫環境,激發孩子的繪畫興趣和積極的情感,而且在同伴間的交流中起到一個相互學習、相互影響的作用,從而促使孩子大膽用色、大膽表現及想象創造力的發展,提高他們的繪畫水平,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②以平行參與的形式擴大孩子的想象空間。

對於我班孩子來說,思維能力、想象能力等仍然受年齡特徵的限制。因此,爲了豐富孩子的感性經驗,幫助孩子更好地對事物的表象進行創作與想象,我以參與者的角色,通過講述自己的小故事或自己的發現,平行地加入到孩子的活動行列當中。如:在畫“金魚”時,我用朋友的口吻說:“教師剛纔在觀察金魚時,發現這些金魚朋友可愛玩了,它們在水裏東遊遊、西遊遊,好象在玩‘捉迷藏’的遊戲呢!那小朋友又有什麼新的發現呢?”通過我的參與,對孩子起到示範榜樣的作用,使孩子們有了新鮮感,從而促使他們有興趣去探究,極大的調動他們投入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孩子的積極情感,更好地拓展孩子的聯想和創造。

3、適當的示範是孩子創新過程中的“催化劑”。

隨着幼教改革的不斷髮展,許多新的觀念衝擊着我們的頭腦,使得我對美術活動中的示範定義變得有些模糊和迷失了方向,生怕自己的範例或示範會影響孩子的發展。因此儘可能地不出示範例或減少示範,但通過這次的教研活動,讓我對“示範”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與感悟。由於我班孩子對事物的美感、形象思維還處在啓蒙階段,缺乏相應的表現能力,若任憑孩子自由發揮,而沒有正確的示範、引導,那麼就會出現空有過程而沒有結果的局面,從而使孩子失去學習的興趣,不利於孩

子美術表現力的發展。爲了避免學生對範例的機械模仿,然而又能適合不同層次孩子的不同發展水平。因此我在向孩子示範時,並不要求他們模仿,而是通過把所要表現的事物進行結構分析,然後示範其主要的外形輪廓即可。在這過程中,我結合本班孩子的年齡特點,用自編的小兒歌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表現事物。如:在教孩子畫“小鳥”時,我邊念兒歌,邊進行示範:圓圓的頭、半圓形的身體、三角形的尾巴和兩隻大大的翅膀通過用各個圖形的組合表現小鳥基本外形的方法,幫助孩子孩子更好地進行表現。其次,在教畫蝸牛、小魚等不同動態時,我嘗試使用“基本形”不變的方法,引導孩子發現其中的異同,從而表現出動物的不同動態。通過多次的示範、講解、練習,孩子們對此有了初步認識,因此在繪畫中孩子們基本能用這種方法表現出兩至三種的不同動態,取得較好的效果。

聽學術講座的心得體會篇5

當第一次聽學術報告的時候,領略了阿里巴巴總裁馬雲的風采。他的一場《文化是企業的dna》,把我從學校帶到了企業,這個讓多數人充滿夢的地方。首先,他是杭州師範學院一名出色的畢業生,在校期間曾擔任校學生會主席。第二,馬雲談到當今大學畢業生欠缺的一些東西。他說:“剛開始,阿里巴巴招聘根本不對應屆畢業生開放。”正因應屆畢業生需要很長時刻才能完成由學校到社會的過渡,而阿里巴巴擁有濃厚的文化底蘊,他需要有主人翁精神、有創新精神、有潛質、能幹的員工,而不是死板、聽話的員工。第三,阿里巴巴之所能夠能迅猛壯大,成爲行業的佼佼者,其最主要原因之一是:有明確的目標。開始,馬雲提出要做80年企業,隨着企業的發展,到2005年,阿里巴巴更改了目標:要做102年企業;要做世界十大網站之一;只要是商人,必須要用阿里巴巴。由此看來,明確的目標是掌握企業存亡的命脈,只有在不一樣的時期定下明確的目標,才能給企業注入活力,才能使企業有繼續發展的動力。此外,馬雲稱“他永遠都不會聘請那些抱怨原公司的人。”正因他們沒有職業道德修養,將來也肯定不會全心全力的奉獻於自己的公司。

?博弈論的軌跡》,給我的啓示是:合作能夠提高競爭實力,能夠獲得更大的收益,能夠到達雙贏。以前聽了一個李維斯“共同知識”的博弈,才感到博弈論的深奧。問題是這樣的:老師問十個小孩誰的臉是髒的,知道自己臉髒的請舉手,爲什麼老師問第三遍時,三個臉髒的小孩都舉手了。剛開始看這個問題的時候,完全沒有思路,甚至連一個突破口都沒有,,之後聽了其解析,茅塞頓開。他的解析是這樣的:假設十個小孩中,只有一個小孩的臉是髒的,當老師問“誰知道自己的臉是髒的”時,臉髒的小孩環視其他九個孩子,發現周圍都沒有舉手的,因此臉髒的小孩會自己舉手;假設十個孩子中有兩個小孩的臉是髒的,當老師問“誰知道自己的臉是髒的”時,a小孩環視周圍其他九個小孩,發現周圍都沒有舉手的則自己會舉手。回到問題,十個小孩中,有三個小孩知道自己的臉是髒的。當老師第一次問“誰知道自己的臉是髒的”時,沒人迴應,第二次問,依然沒人迴應,第三次問時,三個臉髒的小孩同時舉手。

?大學精神與清華精神》,徐葆耕稱“中華上下五千年,個性是滿清末年,遭遇世界列強的瓜分與凌辱,而中華民族依然屹立於世界東方,並逐漸成爲世界的領跑者,是正因我們有着一種精神,一種文化底蘊。”清華大學雖然是我國知名的一流名校,但“清華精神”是從恥辱中總結出來的:

一,清華大學是用戰爭賠款建起來的,其建設開始時的目的是培養有才、有潛質的中國學生、美國學生,而後爲美國發展服務;二,清華大學是建在英法火燒圓明園的舊址;

三,建校之初,所有重大的事情,中國人都無權決定,務必徵求美國教師的意見,而美國教師的生活條件(個性是住房方面),都明顯優於中國教師。清華大學的學生之因此優秀,始終走在世界的前列,是正因他們始終提醒自己,什麼是“清華精神”:眀恥、會通、講究科學、重視實幹。梁啓超曾用“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來激勵學生,之後成爲了清華大學的校訓,對師生都有深刻影響,在必須程度上概括了清華師生的精神風貌。

?員工精神》,李強稱“人生處處是考場,人生事事是考題,人生人人爲我師。”因此要不斷提高員工的自身素質才能使企業得到長遠發展。要培養員工的愛國精神,尊老愛幼、禮儀天下的高貴精神,要培養員工用心樂觀工作的精神。其中的一條值得全國各行業的人學習、愛國精神。正因全世界都有“敬富心理”,只有一個民族強大了,纔會讓自己感到驕傲,才能是中國走出去。員工熱愛企業,就肯爲企業奉獻,這樣,企業的效益就好了,國家就會有稅收收入,因此員工愛企業就等同於愛國家。他經過一個例子:沃爾瑪創始人——薩姆·沃爾頓,有一天他跟公司的兩個副總一齊出差,途中看到一家商店掛出“清倉甩賣,倒閉”的條幅,沃爾頓執意要兩個副總去學習一下,兩個副總問他:“一個即將倒閉的商店有什麼值得學習的?”沃爾頓說:“要你們過去是讓你們學一下他爲什麼會倒閉,總結經驗,防止自己的企業走同樣的道路。”李強由此例強調“每個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中國要在能源革命中充當主角》,中國科學院武建東:氣候和環境正逐漸成爲世界各國間能源挑戰的基礎。而能源又是世界各國間競爭的基礎。漸漸的,我體會到能源在國家綜合國力提升上的重要作用。回想生活中,我們每個人是不是以前浪費過水、浪費過電、浪費過糧食······國破家必亡,落後肯定會捱打,爲了不重蹈滿清王朝末年的覆轍,我們就應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集全國十三億人的力量,發揚主人翁精神,發揚毛主席“爲國家節約一針一線”的精神,發奮使我國躋身於先進民族之林。

?大學教育就應培養科學精神還是人文精神》,這是一個四川大學和重慶大學的辯論題。首先,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關聯是互補的,永遠不可能一個代替另一個,每個學校都就應注重培養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辯論過程中,雙方代表據理力爭,各自亮出了自己的觀點,使觀衆對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有了一個更深入的瞭解。

?魯迅的情趣和操守》,應對中國如此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透過講座說我覺得它是一個隨和的、可親可近的人,他崇尚世間“真、善、美”,抨擊一切“假、惡、醜”。他也是我國曆繼孔家儒學之後的,複雜的,有文化意味的原點。魯迅以前說過“無論你選取了什麼,你都會成爲它的奴隸”。他認爲人的實質是可變的,也是由自己決定的,就像他以前說過的“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學術報告是個人開闊視野,增長知識的重要途徑,只有聽的多了,才能把許多專家的思想潛移默化的轉變成自己的思想。

聽學術講座的心得體會篇6

爲了讓我們進一步的瞭解醫學科研選題、設計、申請有關的事項,學校特地爲我們準備了一場報告。老師詳細地介紹了有關醫學科研的相關事項,讓我們從中受益匪淺。

科研課題的形成和選擇是研究工作中最複雜的一個階段。選擇課題就是選擇確定自己的主攻方向,它關係到整個科研工作的成敗。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爲解決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數字或技術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誌着科學的真正進步。”因此,正確地選擇課題,是科學研究中具有戰略意義的首要問題。

選題要遵循幾個原則:第一,要有明確的目的性。第二,要重視創新性。第三,選題更要有科學性。第四,選題還必須具有先進性和可行性,選擇的課題從研究內容到方法都應具有先進性。第五,要有競爭性。選題前必須做好充分的調研工作,準確的情報信息是選好課題避免低水平重複的依據。

選擇好課題後,如何將自己的思想充分表達出來,使同行專家和主管部門認可便成爲關鍵。在課題申請中,無論對享有聲望的老專家,還是初出芧廬的年輕人,都用同一尺度衡量,優勝劣汰、擇優資助。而衡量和決定資助與否的重要依據就是申請者所填寫的申請書。因此,能否寫出一份高質量的申請書,不僅是對申請者科學研究素質的考驗,也是決定申請課題競爭性強弱的關鍵。要寫好一份高質量的申請書,這其中既有研究者的學術水平問題,也有管理知識問題,以下幾點需要注意。第一,選題範圍大小要適當,主攻方向要明確。第二,立論論據要充分。第三,預期目標和研究內容要明確統一。第四,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要先進可行。

醫學科研設計必須遵守以下的基本原則。第一,隨機化原則。第二,對照的原則。第三,盲法原則。第四,重複原則。這樣設計出來的科研項目纔會更容易中標。資料的檢索也是十分重要的。文獻信息檢索是科學研究的嚮導。要進行有價值的研究,必須依賴文獻檢索,全面獲取相關文獻信息,及時瞭解醫學領域出現的新問題、新觀點,以確定自己的研究起點和研究目標。文獻檢索有助於掌握本課題研究的進展動態,開拓思路、避免重複勞動,把研究水平提到新得高度。

接下來就是醫學科研論文的書寫。論文是討論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由於論文是以講明道理、發表議論的方式進行表達, 故又稱議論文或說理文論文的基本特徵在於理論性。論文作者運用邏輯思維, 直接表達自己對某個事物的觀點或見解, 力求以人要以理服人, 就要講出一定道理。無論是提出自己或贊同別人對某一事物的觀點, 還是分析批駁自己所不同意的某種觀點, 都要把問題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也就是說, 要求作者在一定世界觀的指導下, 去觀察和分析所論對象的本質或規律, 從中得出普遍性結論,提供了科學的理論基礎。

論文的第一步工作, 是要選定一個適當的論文題目。題目選擇是否適當, 對論文成敗至關重要。如何選定論文題目,主要應考慮如下方面:其一, 題目的大與小、難與易。其二, 題目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換句話說, 就是題目的學術價值。要儘可能地選擇那些意義較爲重要, 即研究價值較大的題目。其三, 作者自身的興趣愛好和能力基礎。由於紛繁複雜的學術對象在不斷擴展, 即便在所攻專業範圍內, 我們對許多問題的瞭解都是很有限的。因而在選題時就要注意避開陌生的不熟悉的論題,因爲這種題目和自己平時的興趣愛好、注意力都距離較遠, 在這方面就可能缺乏必要的知識準備,如果憑一時的好奇或衝動, 盲目選定這類題目, 就只好一切從頭熟悉這樣往往是付出了過多代價卻收不到理想效果。同時, 選題時還應考慮自己的學識和能力基礎, 知己知彼, 量力而爲。

題目選定後, 就要立即着手圍繞題目蒐集和閱讀相關材料。除了指導教師提供的材料線索外, 作者應到圖書館、資料室借閱參考書籍, 查找載於刊物、報紙上的有關文章及其他材料,蒐集和閱讀材料, 目的是爲了瞭解前人、他人在自己選題方面發表過些什麼意見, 經過對這些意見的研究。提煉出或建立起自己的論點。在材料蒐集閱讀和加工提煉的工作進展到一定程度時, 論文作者就需要擬寫出論文寫作的書面提綱。材料找齊後, 即可進入撰寫論文過程中的消化階段, 首先要仔細閱讀材料, 調動一切思維細胞, 開動腦筋邊讀邊思考,看別人在有關自己論文的主題上是怎樣闡述的, 有何獨特之處, 存在什麼不足或偏頗之處, 這些, 往在是我們自己寫作的突破口‘同時, 用摘抄卡片的形式把自己覺得有用的要點記下來, 這點也是十分重要的。材料讀透後, 要理順一下思路, 形成觀點和思想, 然後寫出論文提綱。有的同志認爲寫提綱是多此一舉, 應該胸有成竹, 一氣呵成, 這種看法不妥。因爲學術論文和小說、散文、詩歌不一樣, 後者敘述人們的形象思維, 有時可以一氣呵成, 而前者敘述人們的邏輯思維, 強調文章要觀點鮮明, 論據充分, 層次清楚,邏輯性強, 所以很難在沒有一個總體構想的前提下寫好論文。因此在寫作時一定要擬出一份完整的提綱。

初稿寫出後, 要在修改上下大功夫, 通常可分三步進行。第一步, 主要是進行觀點思想的充實。要檢查論文的觀點,思想是否正確, 有無新意, 有沒有漏掉或可補充的新觀點, 然後再檢查論據是否充分, 能不能說明論點, 有無相互矛盾之處。第二步, 修改文章的題目、結構、小標題、段落劃分。檢查題目與內容是否相切,各個部分的內在聯繫是否緊湊, 有沒有更切題、更新穎的標題, 並注意文章的層次是不是合理。第三步, 修改論文中語言的運用狀況, 看文章中有無病句和含混不清的詞, 能否用更好的詞語表達文章中同樣的意思,爭取在不妨礙思想觀點的前提下把文章寫得更漂亮一些, 文筆更優美流暢一些。經過上述過程的修改後, 即可將論文送指導教師審閱, 再根據導師意見進一步修改定稿。

最後就是成稿的發表。一篇文章質量的好與壞,往往是以科學含量多少來區分的。一篇好論文構成的五大要素是:設計合理;資料齊全;客觀標準準確;結論正確;文筆流暢。設想如果一篇論文的設計不合理,將會造成無法彌補的缺陷;缺乏可供比較的對照組,致使研究缺乏科學性,結論沒有說服力;缺乏診斷標準和療效標準,致使文章缺乏說服力;缺乏實驗室材料,診斷依據不足;樣本太少,不具有代表性,也無法進行統計學處理,其結論無可信性;缺少流行病學調查和近期及遠期的隨防資料,有較大的抽樣誤差就不能反映該項研究的總體水平,缺乏科學性。文章沒有科學性,也就失去了刊用的意義。

通過這次的學習,我學會了許多有關醫學科研的相關問題。這也讓我懂得了學習的重要性。要進一步增強學習的自覺性和緊迫感,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克服爲學習而學習的思想傾向,既要精學,又要博學;既要現在“實用”,又要今後“有用”,努力使“筆頭”成爲“插頭”、“人腦”變成“電腦”,不斷擴充知識存量、豐富知識內涵、更新知識結構,全面提高自己的能力。聽了這次報告我受益匪淺,開拓了視野。也感受到了來自學術前沿的東西。我們每個人都要在自己的學術領域裏盡心盡力,堅持去做研究,不斷的去追求真理,才能爲人類幸福做貢獻,實現人生價值。學會合作,學會與人溝通,學會學習和做研究的方法。勇於實踐,勇於創新。即使失敗,也要站起來重新開始直至成功。我們要結合自己的專業,聯繫我們的社會實際,尋找社會的需求,爲社會創造價值。

聽學術講座的心得體會篇7

非常感謝徐教授這麼多次次精彩的講座,聽了徐教授這麼多的原創作品,讓我明白,如果我們能好好的利用這個音樂的特性,那麼會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個更大的幫助。不管是在專業方面,還是生活方面,都讓我有了一個明確的奮鬥目標,衷心的感謝徐教授!聽徐教授這次的講座,作爲中國人的我,是應該對祖國做出貢獻的同時,發現祖國的美好河山深處那些優美動聽的旋律,更加的熱愛祖國。

在阿炳的講座中,不管是來在本專業的還是來自外院的同學們,他們都洋溢着求知熱情,講座在高漲的情緒和熱烈的掌聲中結束,同學們久久不願離開音樂廳,期待下次徐教授的精彩演講。在上海音樂學院的視頻觀摩中,不管是上海音樂學院本科生的表演,還是研究生的演唱,都深深的震撼着我的心,她們的演唱是那樣的自如,表演是那樣的國際化,完全投入到音樂中,沒有一絲一毫的緊張,而作爲大四的我們,是否該爲我們的專業,我們的人生做一次好好的規劃,我們到底該做些什麼,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做?

聽了這次徐教授的講座,我覺得自己該給自己的人生多一點付出,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即將走入社會的我應該拿什麼資本,用什麼姿態來迎接更大的挑戰!

人生追求——真善美,在教授這門課上不僅僅得到了很多知識,更讓我們找到了明確的方向以及人生的真諦!再次感謝徐教授無私的付出和精彩的講座。

聽學術講座的心得體會篇8

進入研究生院已經一年半了,在這一年半的時間裏,通過各種各樣的途徑作爲研究生我都在不同程度上學到了很多知識。在這一年半的時間裏,在導師的精心培養下,我不僅學到了很多諸如專業領域方面的知識,掌握了專業學科的前沿沿。也學到了許多其他方面的知識,譬如:文學、歷史、哲學等等也略有涉足。因爲我知道作爲二十一世紀的新人類,除了必要的術業專攻之外,也應儘可能博覽羣書。特別是工科研究生,我們具備了嚴謹的理性思維,所以,更應該適當加強一下我們的感性思維。我們不僅要開發我們的右腦.同時也要豐富我們的左腦。我想,這對於我們未來發展也有很大益處。然而,僅僅學到這些東西,獲得這些知識對我來說還遠遠不夠。畢竟,終有一天我們要離開這象牙之塔,走向社會。所以,更重要的是我們是否學到了獲取我們所需要的的知識的方法和途徑。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以我個人之愚見,這應該是我們學校乃至我們國家培養研究生的一種目標吧。

幸運的是,在這一年半的培養下,我找到了這樣的一種方法。至少,在這象牙塔中,我可以通過兩個非常有效的途徑去獲取我所需要的知識。第一就是充分利用圖書館的資源。圖書館的資源不僅包括那些書,對於我們研究生來說,我想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網上數據庫上的網上資源。正確利用網上資源必定會給我們帶來豐厚的回報。第二.便是學校爲了豐富和加強學生的視野,瞭解學科前沿而邀請國內外著名專家來校進行的學術講座。通過參加學術講座,我們既可以瞭解到了各領域多層次的發展前沿,使自己能夠跟上科學發展的步伐;同時充實了多方面的知識,提升了我目前的理論水平;同時也看到了知名學者成功人士的人格魅力。而這也激發並且加強了我們對於所在學科領域的探索之心。學術講座給我們帶來的是對於學科前沿的一種面對面的交流,所以,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有效的獲取知識的一種途徑。所以在此我就利用本次機會淺談一些我對於這研一年來參加的學術講座的心得體會。

很高興能參加學校和各學院舉行的各項學術講座和報告,進入研究生以來,我利用課外的時間在學校的報告廳聽了十幾場學術報告。可以說,每場報告都是非常的精彩,並且讓我受益匪淺。作爲一名研究生生,學習不能僅僅侷限於課堂,畢竟書本的知識還是有限的。而學校舉辦的各類學術報告的演講正好給我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