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西遷精神心得體會學生多篇

西遷精神心得體會學生多篇

西遷精神心得體會學生篇1

交通大學西遷,是一次響應祖國號召、跨越大半個中國的“行軍”。1956年,面對“交大西遷”的戰略部署,師生們義無反顧登上列車,從繁華的黃浦江畔奔赴千里之外的黃土地。不到半年,6000多名交大人匯聚西安;僅一年多,新校園從麥田中拔地而起。此後,紮根在三秦大地上的西安交大成爲祖國西部的科技高地,累計培養大學生23.6萬餘名,投身西部建設者達10萬人之衆。

那時候搬遷過程異常艱苦,但是師生們都努力克服了。他們一邊搬遷、一邊上課,做到搬遷學習兩不誤。當然類似交大這樣的遷徙故事絕非個例。“到農村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是當年一代人的集體選擇。爲“備戰備荒”,數以千萬計的建設者奔赴“三線”地區,內地工業產值的比重顯著上升;爲開墾戍邊,百萬“知青”向人跡罕至的東北荒原進發,“北大荒”變成“北大倉”;爲研發“兩彈一星”,一大批科技精英隱姓埋名紮根茫茫戈壁,“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兒”,終於石破天驚蘑菇雲沖天而起……軍人、農民、知識青年、科學家,他們的身份或許不同,但都投身時代洪流,去往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用青春書寫了那段中國人篳路藍縷、艱苦卓絕的奮鬥史。

祖國大地的滄桑鉅變印證着建設者的豐功偉績,亦是一座永恆的精神紀念館。把個人得失放在國家利益後面,把個人選擇融於國家需要之中,其實是一種自主選擇。這種選擇,鑑照着對祖國的深情大愛、對時代的如火熱忱,永遠在民族的精神星空中熠熠生輝。雖然,西遷故事距今已遠,但西遷精神絕不能丟。

眺望前路,讓我們傳承好“西遷精神”,將個人的奮鬥步伐深深刻印在國家發展歷程之中,建功立業、再創榮光!

西遷精神心得體會學生篇2

看完“雄關”系列節目,我的心裏十分激動,因爲我學到了很多關於疫情的知識,這一堂課,對我也有很大觸動。通過這節課的觀看我相信大家對疫情也有所瞭解,在沒有上這場課之前我對疫情只是略知一二,現在我知道了疫情遠沒有我想的那麼簡單,以前我認爲疫情只是一場傳染病,一段時間就會過去的,現在我知道如果疫情沒有得到有效地控制,會越發嚴重,而且傳染的速度也是非常的快。而現在我國的疫情已經控制的很不錯了,患病的人數也在漸漸的少了,可是如果我們一懈怠下來,患病的人數也會增加,現在奮戰在前線的白衣天使們依然辛苦。看到這,我的心有點酸了,看着他們不斷治療好患病的人,我們的心裏也是很欣慰的。護士姐姐們剪去自己最心愛的長髮。這一舉動感動了多少人啦,當她們摘下口罩時,她們的臉頰卻印滿了一個個印子,坑坑窪窪的,真令人心疼!在這些白衣天使中,再熟不過的就是鍾南山院士啦,他被稱爲最美第一逆行者,他曾經參加非典的戰鬥,17年後,他又參加了新型冠狀肺炎,他是最值得擁有這個名稱的人。當然,每一位抗擊疫情的普通人都值得致敬!每一位白衣天使更值得致敬。

在衆多白衣天使中,我知道一位姐姐,她的舉動讓我十分感動,她的名字叫賈娜,她在照顧病人的時候不小心染上了病毒,她被治療好以後沒有在家修養,而是繼續回到自己的崗位,回到患者的身旁。這一舉動感動了多少人的心啦!所有白天使們,志願者們,爲抗擊疫情而付出過的人們,你們都是好樣的!我們用中國速度十天建立了雷神山醫院,這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我們都完成了,我堅信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我們必定會勝利,只要全國14億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西遷精神心得體會學生篇3

今天我收看了同上一堂戰疫思政大課,感觸頗深。我對新冠狀病毒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也對中國在疫情防控中的擔當感到自豪。通過這場疫情,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重要性。

若論起事情的起因,許多人可能會說“這一切得從一隻蝙蝠說起”,但我認爲不然,試問,蝙蝠它有錯嗎?它是錯在不該攜帶病毒,還是錯在不該被人類吃掉?人類作爲食物鏈的最頂端就可以爲所欲爲嗎,最終玩火自焚卻是憤憤不平地推卸責任:“這是蝙蝠的錯”。

?流浪地球》裏有言:“起初,沒有人在意這一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獵人手中的槍在獵獲動物的同時,也在消滅着自己生存的領地。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董卿在《主持人大賽》中曾說道:“傷害與被傷害,有時候也是對立統一的關係,傷害他人,有時候也意味着在毀滅自己,即便你佔盡了優勢,也不可能爲所欲爲。人類破壞自然環境,同時也是在破壞一種和諧共生的平衡關係。平衡一旦打破,我們對大自然所造成的傷害最終也會反饋到人類自己身上。人類曾幼稚地以爲自己能夠通過“戰勝自然”“攫取自然”來顯示自身的力量,在自食其果之後,纔開始醒悟:只有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才能謀求人類自身的長遠發展。

之前也曾看到一個腦洞大開的視頻,將人類與動物的身份互換,車水馬龍的鬧市遍佈直立行走的動物,而臭氣熏天的垃圾場、臭水溝、僅存的一隅森林、北極的冰山一角,各處本是瀕臨滅絕生物的苟延殘喘之地卻變成了人類的棲息地。科技的不斷髮展需要無數的實驗,同時需要經濟的支持,視頻中的公司爲暴利瘋狂地砍伐森林,而住在森林裏的生物只能尖叫着逃跑,恐懼的眼神中透露着絕望。毋庸置疑,視頻的結局是人類的滅絕。

呵,多麼可笑荒誕卻又十分正常的結局。這不僅是諷刺,我想更多的是警告和預見。若人類繼續無知下去,那麼對不起,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病毒無情人有情,在這一次沒有硝煙的戰爭裏,科學、勇氣、信念是我們緊握的武器。痛定思痛,警鐘長鳴,匯聚衆志,必能成城,在痛苦之後,我們會變得更加堅強;在磨難之後,我們會變得更加勇敢;在絕望之後,更加理智的我們必將迎來更光明的希望。

西遷精神心得體會學生篇4

“西遷精神”是我國寶貴的精神財富,它的傳承和發揚,是我們不竭的精神動力和源泉。在那樣的年代中,依然能夠堅持這種教育精神,心懷天下,爲祖國的事業無私奉獻,是一種大智慧,一種超越個人利益將國家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的價值觀。

今天我們學習“西遷精神”就是要學習交大人關鍵時刻爲國擔當、爲國奉獻的精神。把個人的得失放到身後,把個人的發展融入到這個國家命運之中,把對祖國的熱愛、對時代的熱忱,落實到實際行動之中。高舉愛國主義旗幟,同心協力砥礪奮進;高舉英雄主義旗幟,將人生的勇氣凝聚在克服任何艱難險阻上;高舉樂觀主義旗幟,跟着黨走,去迎接中華民族更加燦爛的明天。

“西遷精神”激勵着我們敢爲人先,克服創業中困難的勇氣,也激發了我們爲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奮鬥的使命感,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破了國家的寧靜生活,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大考,許多黨員幹部衝鋒在前,成爲了義無反顧的逆行者,正是全國人民團結一致,逆行者們舍小我,爲大我的犧牲精神,我們交上了令全國人民滿意的答卷。

胸有愛國情懷,幹有強國之力。西安交大爲國家、民族而生,也將永遠把黨和國家的發展作爲奮鬥目標。身爲當代大學生,我們要學習西安交大厚重的治學精神、堅實的創新步伐、用奮鬥擦亮青春底色。作爲預備黨員的我,應該立志學習“西遷精神”,努力學習理論文化知識,堅定不移跟黨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切實肩負起新時代的歷史使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西遷精神心得體會學生篇5

“愛國”是永恆不變的精神“基因”。一百年前,在民族危亡的生死關頭,一羣青年人奔走呼號,那些熱血的聲音裏透出的是屬於他們的拳拳赤子心。總書記曾說“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無論身處哪個時代,愛國,融在了每個青年人的骨血裏。作爲新時代青年當以先輩爲榜樣,堅持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爲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

“奮鬥”是永恆不變的時代“底色”。百年一瞬,中國實現了從家國未定到國富民強,從救亡圖存到偉大復興,靠的正是一代又一代青年們的不懈奮鬥。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作爲新時代青年當立鴻鵠之志,以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立足本職崗位,爲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矢志奮鬥。

“擔當”是永恆不變的青年“態度”。“國土不可斷送、人民不可低頭”,面對山河破碎、豆剖瓜分,一羣青年人擔負起救世濟民的重任,這一擔,擔起的是“民族脊樑”。作爲新時代青年,當自覺擔負起爲國家謀發展、爲民族謀復興、爲人民謀幸福的歷史使命,不負期待、不負青春。

與歷史對話,是銘刻、是接力,更是激勵當代青年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總書記指出,“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當始終秉承五四愛國主義精神,肩扛強國重任,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西遷精神心得體會學生篇6

有一種初心,穿越歷史雲煙,卻日久彌新,永發生機;有一件往事,已隨歷史遠去,卻行跡留痕,永恆懷念;有一種精神,經歷時代風雨,卻日臻厚醇,永放光芒;有一種力量,穿透歷史時空,卻百折不撓,永遠向前。

在那個時代發展卻又瀰漫着戰爭後的硝煙的中國,他們一羣人邁着朝氣穩實的步伐,唱着歡快而又激人上進的歌曲,來到了祖國的西北部。他們不畏艱辛,艱苦奮鬥,甚至於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年華,致力於祖國西北開發。

1956年,黨中央爲適應國防形勢和國家建設佈局的需要,將交通大學大部分由上海遷至西安。爲國家建設衝鋒在前,1400多名教工把實驗器材裝上火車向西行進。有這樣一位偉人,被譽爲“中國電機之父”的鐘兆琳先生,妻子臥病在牀。同事勸他留在上海,面對上海的無限繁華,他還是帶頭遷校,隻身來到西安。老教授率先垂範,更多師生也義無反顧。他們都是如此令人欽佩的人,宏揚發展西遷精神。

如今我們國家已經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踏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讓中華民族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實現了幾千年來偉大的中國夢,洗刷了近代西方列強奴役中華民族的屈辱,揚起了實現富強民主文明中華的風帆。鴉片戰爭以來的中國近當代史,就是一部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爲突出主題的波瀾壯闊的奮鬥史,我們中華民族爲何能崛起?正是因爲我們偉大的中國人民,自古就有一股感天動地的精神,有着不屈不撓的勇氣,一代一代前赴後繼爲中華振興而堅挺的脊樑,在歷史洪流中屹立不倒,在艱難險阻的考驗下奮勇向前。

建國初期,國家經濟剛剛復甦,百廢待舉,廣袤的大西北亟待開發,需要大量的財力物力,急需衆多的科技人才。上海交大的科技人才們,胸懷國家大局,爲了祖國的前途,響應黨的號召,甘願捨棄,東部大都市優越的物質生活條件,拖家帶口,毅然決然,挺近大西北,將上海交大西遷西安。

“向科學進軍,建設大西北”,遷校之初蒙受三年自然災害到“文化革命”十年**,任何風風雨雨坎坷曲折,都不能阻擋交大前進的步伐。老交優良校風學風得以保持發揚,教育教學質量有了新的提高,人才培養規模進一步擴大。遷校最初10年間,輸送人才即達萬人之多,接近解放前53年畢業生總數兩倍。科學研究迅速發展,涌現出許多人才。在當時那個條件艱苦的大西北,他們依舊奮勇前行爲祖國出一份力,並衍生出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西遷精神!這一精神財富是我們民族再騰飛,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強大內驅力。我們不管身在何處,都要珍愛這一寶貴的精神財富,身體踐行,將其發揚光大。

當前,國內外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戰也十分嚴峻。我們大家一定要登高望遠、居安思危,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團結起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力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工作實際中,我們要胸懷國家大局,以集體全局爲重,無私奉獻,樂於奉獻;在工作中要堅定崇高的人生信念,追求完美的精神境界,不爲物質利益所奴役。弘揚傳統,艱苦奮鬥。真正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沒有國的富強,哪來家的安康。我們要感恩祖國,感恩社會,感恩那些爲我們堅強挺起的脊樑。

“西遷精神”被概括爲“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翻看西遷的始末,瞭解西遷精神的由來,不由對 62年前,數千名交大師生響應國家號召,告別繁華上海、紮根古都西安,爲國家建設、爲西部的文教事業奉獻出青春年華的最可愛、可敬之人肅然起敬。他們將自己的青春奉獻,將自己的年華蹉跎。但是幸福卻也是創造出來的!沒有這些可敬之人,沒有黨中央的領導,何來今日之繁榮昌盛。“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開發大西北,向科學進軍”!他們當時喊出那堅定的口號,並也創造出來了幸福。

我們更應學習這種無私的偉大精神,爲祖國建設出一份薄弱的力氣!憶往昔崢嶸歲月,看今朝宏偉藍圖。古人曾說:知而不行,是不知也。因而我們要立足工作生活實際,認真踐行熠熠閃光“西遷精神”!爲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孜孜以求,爲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西遷精神心得體會學生篇7

►1955年4月,黨中央、國務院根據當時國際形勢和建設大西北的戰略,決定交通大學主體從上海內遷西安。

►1956年6月2日,西遷的先遣隊伍出發,8月10日第一批西遷師生員工和家屬從上海徐家彙踏上西去的專列。交通大學6000多名師生,響應黨中央號召,滿懷“向科學進軍,建設大西北”的壯志豪情,從上海黃浦江畔奔赴古城西安,開啓了一場史無前例的教育“西遷”。

►1957年,交大主體部分遷至西安。

►1959年,交通大學西安、上海兩部分分別獨立設校。

六十多年來,在西安這方沃土上發端成長起來的以交大西遷師生爲主體、以“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爲主要精神內涵的“西遷精神”,不但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交大人,而且成爲西安城市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浸潤着一方土地、滋養着一座城市、激勵着廣大市民。

進入新時代,面對新徵程、新使命,傳承弘揚好“西遷精神”,對於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激勵和鼓舞西安市廣大幹部羣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不懈奮鬥譜寫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和時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