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對園所文化的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對園所文化的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對園所文化的心得體會篇1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可惜沒能吃到家裏的糉子,只能在學校超市買幾個回來煮,也就算過節了。看着身邊的同學都陸陸續續回家陪家人過端午節了,不禁輕輕嘆了一口氣,有羨慕,有無奈,其中滋味,該是孤單一人在外求學,感覺無依無靠的人都明白的。

來廣州讀書這一年多,深深感受到自己對傳統節日變得冷漠了。像中秋節、清明節和端午節這些傳統節日同學都會回家陪家人一起過,只有情人節、聖誕節和女生節這些我認爲不痛不癢的節日纔會全班同學一起過。像我這種不能回家又在廣州感覺沒有任何歸屬感的,只能宅在宿舍看看書、上上網,看着qq空間上同學炫回家後家人的各種關愛,默默地點一個“贊”。

據我在中大讀書的同學說,他們學院今年給每個學生發了2個糉子,這就是中大學子的福利吧,住在中大附近的廣外學子的只能當作沒看見。中大孩子們你們就別得瑟了,廣外校友在外有所作爲,將來衣錦還校之時也是廣外騰飛之時!

不過我也很享受這僅有的3天假期,《紅樓夢》看了幾遍,還是愛不釋手,剛好放假有時間,今天又拿出來看了。跛足道人的《好了歌》最後那兩句“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子孫忘不了;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再次引發我的感慨,突然好想哭,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從心裏承認了自己是一個不孝順的女兒。

我突然又想起不久前在圖書館舉辦的空巢老人展上看到的那些老人,其中有一張照片的文字寫到:我知道把老人放在這邊不好,可是我城裏的2個孩子要上學,我們夫妻倆要拼命賺錢,都是照顧得了老的照顧不了小的。那一刻,我的眼淚就掉下來了。

我羨慕那些能夠每逢有節日就回家的同學,我也好想回家,幫忙料理做糉子的材料,然後美滋滋地跟老爸老媽老弟一起包糉子。家裏的糉子裏面的餡都是非常多的,豈是學校的糉子所能比的?去年我所在的社團也組織我們在一起包糉子,雖然包的糉子很好吃,大家也玩得很開心,可是那種感覺跟回家和家人在一起的感覺還是很不一樣的,因爲家人有一種血緣情懷,那意味着至少這輩子我們是彼此在這個世上的依靠。

真感恩中國的這些傳統節日都能流傳下來,讓那一顆顆在外奔波勞累的心可以在節日期間找到一個“藉口”回家。是啊,家永遠是溫馨的港灣。像我這種因爲求學和路途太遠而不能回家的人,雖然心裏有些失落,不過也沒關係啦,想想毛澤東的“孩兒立志出關山,學不成名誓不還”就ok啦,慢慢在外面磨練,終有屬於你的一片天。

我從今年2月22號來廣州就沒有回過家,暑期打算在這邊實習也不回家了,覺得自己好“狠心”,怎麼就不回趟家呢?我也說不清其中緣由,這樣糊里糊塗的過日子,也挺好的。

大大的端午節,小小的一點個人感想,還有小小的一個願望:明年端午節回家。

對園所文化的心得體會篇2

金融業的競爭,是一種信譽的競爭,服務的競爭。誰的信譽好,誰的服務好,誰能更適應顧客的需要,誰就能佔領更多的市場。銀行服務體現的是銀行管理水平的高低,孕育着銀行本身的文化內涵和員工的精神風貌,展此刻公衆面前的是一種品牌。那麼如何實現這個目標呢?筆者認爲:銀行作爲服務行業,服務是立行之本,只有不斷增強服務意識,轉變服務觀念,強化服務措施,從服務質量、服務手段、服務資料、服務態度、服務環境等方面入手,狠抓優質禮貌服務,構成“大服務”的格局,才能提高優質禮貌服務的整體水平。

服務是一種管理。優質禮貌服務水平的提高務必依靠於嚴格、規範、科學的管理,嚴格規範的管理又能促進優質禮貌服務水平提高。優質禮貌服務的好壞體現着一家銀行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銀行在實施優質禮貌服務戰略過程中應嚴格依靠管理制度。包括崗位規範、統一着裝、儀表舉止、禮貌用語、電話用語等,這些都務必構成制度,成爲員工的行爲準則,嚴格執行。

服務是一種文化。銀行構建服務文化體系包括:員工要有愛崗敬業的服務精神,要有以服務爲本的道德觀、價值觀,要有無私奉獻、團結奮進的互幫互助和艱苦奮鬥的務實精神,以及因此而產生的“一條船”思想和身爲銀行員工的自豪感等等,這種有行業特色的企業精神,能夠使銀行員工樹立風險意識和效益意識,從而充分發揮這種服務文化的激勵作用。

服務是一種精神。銀行禮貌優質服務活動的核心資料是引導職工樹立一種正確的價值觀念、職業道德、敬業精神,以行興我榮,行榮我榮爲服務理念,以信譽第一、優質服務、廉潔守法爲職業道德規範標準。確立和完善員工的服務意識和服務行爲,樹立客戶第一、主動服務、整體服務的觀念。禮貌優質服務活動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從領導到員工,從一線到二線,從經營業務到內部管理,從行裏到行外,都要相互配合協調,使企業的經營目標轉化爲人的自覺行動。

服務是銀行經營的載體,是銀行經營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銀行經營務必透過銀行服務才能實現,銀行服務本質上就是銀行經營。在金融業競爭日趨激烈的這天,一家銀行的服務範圍、服務資料、服務效率和服務態度直接影響其所能吸引的客戶數量和工作效率,因此,提高銀行的服務水平,關係到銀行經營的規模質量和效率,關係到銀行的競爭潛力,決定了銀行的經營效益和長遠發展。

對園所文化的心得體會篇3

文化苦旅就是一部大的文化圖書,它從各個方面讓我體味文化這個高深晦澀的詞語,喜歡餘秋雨他的平實樸實的話語,偉大的文字工作者讓我有幸瞭解中國文化的小皮毛,文化的探索是一個艱苦而又充滿成就感的過程。

從國中開始就一直就很喜歡餘秋雨這個性情特別的作家,他的每一本書每一篇文章都能讓我在放下書本後久久的陳思,個人感覺他的文章有一種文化的深沉感,關於《文化苦旅》這本書也不例外的讓我深有感觸。現在的國人缺少的就是一種關於民族的歸屬感,我們需要在對文化的探究當中感受到中華兒女的自豪感,每一個人都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

就像餘秋雨先生在書當中指出來的,我們要保護好傳統的珍貴的中華文化,對於古書的保護的研究要加緊了,對於那些自認爲可又有可無的歷史認知要加緊的普及真相。對於中華文化的保護髮揚研究不是一個人一個小羣體能夠完成的,需要每一個炎黃子孫共同凝聚力量團結一心去爲之奮鬥不息,只有一個民族的精神上面站起來了團結起來了纔是真的強大了。

餘秋雨先生是明智的學者啊,知道對於文化的研究保護或者是弘揚是一件很困難艱苦的正途,我們瞭解到了這個現狀是不是應該要做點什麼,必須要擔當起自己作爲炎黃子孫的責任,讓我們從瞭解中華文化開始爲了宣揚它做出自己的努力。

對園所文化的心得體會篇4

作爲一名數學教師,在班級中進行良好的數學班級文化建設,不僅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更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品德和行爲習慣,對學生的成長髮揮着重要的影響。通過學習班級文化建設的有關知識和資料,我認識到數學班級文化建設應從班級硬文化和班級軟文化兩方面去實踐,下面是我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進行班級數學文化建設的一些實踐和總結。

一、班級硬文化建設

1、雛鷹評比欄

在構建班級數學文化時,充分發揮環境因素的教育功能。我利用班級牆壁上的“雛鷹評比欄”開設“日常評比區”和“作業展示區”兩個欄目。“日常評比區”內貼有學生們的雛鷹爭章,對學生們數學學習的成果進行評比、獎勵,將學生獲得的獎貼貼在上面,其中包括每週的數學口算,一個滿分可獲得一個獎貼,一篇四個口算全對再獎勵一個印章;還包括對每次的課堂練習成績進行的獎勵,100分獲得3個獎貼,95分以上獲得2個獎貼。獎貼數每兩週進行一次評比,兌換獎勵。開設評比欄,目的讓學生在展示中樹立自信,展示自我。同時讓學生在班級生活中不斷地受到自我激勵和對比激勵,最終實現現有水平的超越。

2、書寫展示區

設立在班級牆壁上,展示學生在日常中書寫工整、漂亮的練習,主要包括數字的書寫,豎式計算的書寫,將優秀的書寫進行展示,使學生們互相欣賞、互相學習,在學習別人的同時提高自己。

二、班級軟文化建設

通過和其他老師學習和交流,我認識到在班級中樹立優秀的榜樣,注重及時鼓勵和獎勵非常重要。不僅要注重對成績優秀的學生進行表揚,我還比較關注以下方面做的好的學生,大力進行表揚。比如上課積極舉手、認真思考、回答問題聲音洪亮、有優秀的學習習慣、主動幫助其他同學、對自己的工作認真負責的學生,以及在某一方面有進步的學生等。

對於學生的優秀表現,注重及時鼓勵和獎勵。我在班中的獎勵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1)印章獎勵

每個學生準備一個印章本,專門積累學生獲得的獎勵印章。學生受到表揚後下課自己用班級印章蓋在本子上。主要獎勵的項目:數學課積極舉手回答問題一枚印章,聲音洪亮一枚印章,練習冊書寫工整一枚印章,每單元練習冊錯誤全部改對並及時找老師復批一枚印章等。讓學生自己蓋印章,可以大大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自信心,久而久之,學生都能養成良好習慣並非常有秩序的來蓋印章。

(2)爭做小老師

在某一方面做的很好的學生,可以在小組內做小老師作爲獎勵。例如在平時和課堂練習中,口算題全對的學生,可以做小組內的口算小老師,負責堅持每天組內同學口算題卡的完成情況。

對園所文化的心得體會篇5

?文化苦旅》這本書我真的讀得很苦。從《道士塔》的漫漫黃沙開篇,和着異鄉漂泊者的腳步聲結束,從兩千多年前李冰的都江堰直讀到兩千年後非常時代的吳江船,這是一場名副其實的苦旅,它涵蓋了太多,它承受了太多,它讓一顆不堪負重的心靈,只能用沉默的眼淚來回答歷史上那些太多的委屈,痛苦與太多的無可奈何。

原來散文,真的也可以寫出歷史的重量。餘秋雨先生的文采當然是好的,華彩明麗的辭藻,工整通暢的行文;但最吸引我的還是透過詞句背後穿透歷史迷霧的畫面,越平凡質樸越令人動容。王道士遠望外國學者拉着滿載敦煌文物大車的背影,天一閣門口及膝深的積水與樓閣上滿地的棗核,牌坊下尼姑庵中那些靦腆年輕女老師們,布鞋踏在昔日牌坊上的雕紋上,送孩子們遠去而揮動的小手絹,那兩個爲開了一冬的臘梅花瓣撐着紫綢傘的小護士……畫面在一個人物身上定格,停頓一下,又跳到另一個場景上,再停頓。一放一停,一停一放,那麼浩大深奧的中國文化歷史,一下就有了形象,有了精氣神,不再抽象,不再枯燥,哪怕是屈辱的部分,也讓忍辱負重有了發泄的具體出口。

就我個人來說,最動人的一定是那篇《風雨天一閣》:“登天一閣樓梯時我的腳步非常緩慢,我不斷地問自己:你來了麼?你是哪一代的中國書生?”就這一句問話,竟然讓深夜讀書的我感慨到泣不成聲。對於一個在22歲就離開了故土的漂泊者來說,我從來沒有對歷史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產生過多麼深厚的興趣,“書生”這個詞實在離我的個人旅程太遠。我捫心自問,究竟是什麼觸動了一個甚至對歷史具有抗拒心理的異鄉人的神經,讓那種心痛與感觸都尖銳到幾乎破胸而出,只能用微薄的眼淚來與千里之外的另一個心靈共鳴?而《文化苦旅》整本書我仔細讀了兩遍,仍然不敢動筆寫讀書筆記,直到再讀完了《山居筆記》才終於決定下筆整理自己的思緒,這些文字下面究竟蘊含了一種什麼樣的精神力量,讓我的筆爲之躑躅,讓我的心靈爲之震盪而深感敬畏?

讀《文化苦旅》第一遍時,對這本書的感覺是複雜的,除了感慨,對有些篇章某種語氣的厭煩也是強烈的。這種厭煩主要出現在作者時不時站到歷史代言人的角度上發表感懷之刻,更在《狼山腳下》一篇中到達了頂峯。那些大而空的言論、呼籲、名詞、慷慨陳詞,那些對中國文化進行總結式陳詞的語氣與對古今文人命運的對比推斷讓人心裏總不自覺的產生某種不服,不耐煩:這究竟是何許人也,敢這樣張狂的把整個中華五千年文化的來龍去脈都籠絡進自己的思想體系之下一一解說!可在厭煩的同時,又不得不佩服他的敏銳,他的精確。比如那篇《上海人》,既道盡了上海人的尖刻與斤斤計較,又通過謙讓與不謙讓的比較深入到單元與多元世界觀的差異中去,怎麼不是以小見大?剛剛爲《五城記》中“構建”、“召喚後代”這樣的詞彙而反感,再翻幾頁,蘇杭與星羅棋佈的江南小鎮們又溫柔的用吳儂軟語煙波暮靄把剛纔的對立情緒抹去,可在舒暢的同時,“人格方位與地理方位”又跳出來讓我不得不撇撇嘴,把書放下,嘆口氣,再讀。

這樣複雜的情緒一直伴隨我讀完最後一頁。既然說不清,理不順,那就必須再讀一遍,直到胸中所有的情緒平復下來,所有的感想沉澱出來,才深深體會到,張狂也好,空泛也罷,每一個字背後卻都是深切而誠懇的情感與傾訴,就如同那句“你來了嗎,你是哪一代的中國書生”一樣,揹負了太多的重壓與積蓄到不得不爆發的深切悲憤,題目本身太大,平實的由淺入深由小見大是多麼得不易!

這份真摯,在《廢墟》中表現爲苦口婆心,在《漂泊者》中變成一種沉默,在《三十年的重量》中又幻化成一聲長嘆。我一邊在爲那些因爲心境過於急切而突兀出來的大詞彙們所皺眉,一邊又爲這樣摯誠的一種迫切而由衷的慨嘆。是的,如果他不站出來揮手,呼喊,不管語氣是否不夠謙卑,不管調門是否過於鼓譟,我們的時代究竟又有誰更有資格更應該肩負起這樣的重量呢?或者說,難道真要具備某種資格某種背景才能站出來呼喊呼籲嗎?在這樣的時代,難道文化還只是精英們的特權?

文字上的完美儘管艱難,但畢竟是一種“技”,可修煉,可學習,可提高,還可炫耀,可虛張聲勢;文字背後的真實社會責任感、緊迫感,一種超越了文字以上的思想提煉,一種願意負重敢於吃苦的力量,這些,更是《文化苦旅》區別於其他散文的核心,這些,才讓我這樣對歷史本來並不幹興趣的讀者深切的悲痛敦煌文物的流失,努力的想像夜航船的篤篤聲與船槳劃破江面的水濤聲,才讓我數次在夢中拜倒在天一閣硃紅大門前虔誠的膜拜,不自覺的問:你來了嗎,你又是哪一代的中國書生?

文化,不管在哪個時代哪種文明下,都是一種具有凝聚力的精神感召,是超越一切政治因素與社會習慣真正爲一個人的本源與根基寫下定義的力量。

文字,因爲真,纔會苦。

對園所文化的心得體會篇6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企業員工的精神支柱,是企業生死存亡和發展的基本條件,加強企業文化建設,能增強凝聚力,激發創造力,使員工發揚團隊精神,拼搏進取,從而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在蔣經理的帶領下,我們認真學習了《建設和弘揚統一的企業文化宣傳手冊》的全部內容,作爲一名電力企業員工來講,從手冊中基本瞭解了我們企業的一些基本價值理念、企業宗旨、企業發展戰略、員工的一些基本要求和行爲規範。通過學習手冊,無論從那個角度和層面,都科學、合理、全面反映了我們的企業文化。

作爲電力企業是關係國計民生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國有大型企業,要服務好社會,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與國際接軌,首先要建設堅強的電網、世界一流電網,以國際先進水平爲導向,具有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等多種技術功能的智能電網。

一個企業的文化品牌,讓社會認識和讓社會接受至關重要,也就是說,如果品牌親近社會、親近老百姓、親近合理的價值取向,就充分說明我們的品牌成功了!國電通公司確立的品牌完全符合社會共同發展的基本前提,符合員工意願,忠守了自己的職責。無論從誠信、責任、創新、奉獻等等,既確立了員工立身的道德基石,又體現了員工勇挑重擔、盡職盡責的工作態度;既爲企業發展有着源源不斷的動力,又體現企業和員工愛國愛企、愛崗敬業的工作熱情。企業追求卓越,努力超越,實現創新,勇攀高峯,永不停步,追求企業價值的精神境界,是我們國家電網人奮力拼搏、實現跨越和突破的崇高理念。

一個企業具有超前的發展戰略是企業生存的必要前提。手冊中的發展戰略超前、可行、科學、支撐性強,及主調先進,智能化程度高。是符合公司在近期或中長期把公司建設成電網堅強、資產優良、服務優質、業績優秀的現代公司的發展理念。從各個戰略出發,着眼於標準,遵循了市場發展規律,創建了新機制,凝聚了發展合力,深化文化環境建設,全面提升國家電網品牌的認知度和美譽度。這些戰略都基於加強黨的建設、企業文化建設和隊伍建設三個着力點,三個着力點爲公司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

企業的財富是員工,員工是創造企業財富的源泉。從“創造財富”角色的角度,事前防範行爲能力人的行爲,至關重要。倡導員工以人爲本,忠誠企業,回報社會,維護企業形象和利益,從員工的角度進行了明確和規範。動員和號召員工在工作和生活中應該遵守的基本準則和要求。對員工在工作中的行爲也進行約束,對服務質量和服務標準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對員工在工作期間提出的“十個不準”,是員工在工作期間提出的基本底線要求,也就是說是員工不可逾越的“紅線”。要求員工以企業利益爲重,不謀個人私利,切切實實遵守企業的規章制度,把握好做人的底線,堅持做人標準,不斷提升企業的外部整體形象。

無論我們處在什麼職位上必須具備的就是一種責任意識。責任,就是能夠敢於承擔,不推諉,不拖拉;就是勇於奉獻,不計較個人得失;就是努力專業技術,提高質量,完成本職工作;就是積極拓寬思路,努力創新工作方法;就是團結協作,不遺餘力的支持他人的工作。馬克思說過:世界上有許多事情必須做,但你不一定喜歡做,這就是責任的涵義。微軟總裁比爾蓋茨曾對他的員工說:“人可以不偉大,但不可以沒有責任心。”這句話很簡單也很實在。確實,一個人只有具有高度的責任感,才能在執行中勇於負責,在每一個環節中力求完美有責任意識的人,無論處在什麼職位,什麼崗位,都能自覺的意識到自己所擔負的責任。沒有責任意識和不能承擔責任的人,不可能成爲優秀的員工。責任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企業文化是一種新的現代企業管理理論,企業要真正步入市場,走出一條發展較快、效益較好、整體素質不斷提高、使經濟協調發展的路子,就必須普及和深化企業文化建設。結合當前構建和諧社會的大環境,使我們明白優秀、先進、統一的企業文化的建設在企業的和諧和可持續發展過程中顯得尤爲必要和重要。

在構建和諧企業的征程中,必須下功夫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引導員工以弘揚企業文化爲動力,努力營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爲發展壯大企業積極工作,爲構建和諧企業貢獻力量。

創新是企業的靈魂,是企業不斷向前發展壯大的源泉和動力。我們的服務要創新,制度要創新,管理要創新,文化同樣要創新。

着力營造一個文化環境,對於企業創新十分必要。環境決定人,但人也可以改造環境。因此,這就要求我們的管理者要鼓勵創新,要有創新意識、要有創新舉措,而且不要培養一批創新的個體和羣體成員,使企業的文化環境與企業的創新文化相和諧。

要在平凡的工作中,轉變傳統的思維方法,改變習慣的傳統做法。一是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建立起以求才、育才、勵才、用才、留得住才的人才資源管理模式,要以“任人唯賢”正確的用人導向,讓想幹事的有機會,能幹事的有舞臺,幹成事的有地位;二是重視企業“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態文明”等四個文明建設的協調有序發展;三是嚴格遵守企業文化“公轉”不“自轉”的原則;四是加強企業文化管理,通過不斷創新,建立起既有自己企業文化特色又能被大家廣泛認同的管理模式。

新的時期,我們要充分認識企業的全面發展離不開企業文化戰略的實施,一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離不開企業文化的滲透和融合;充分認識企業文化是一項長期的建設過程,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作,靠短期突擊不能奏效。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既需要全民動員,轉變觀念,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堅持不懈的努力奮鬥。堅持“內強素質”(提高安全素質、質量素質、效益素質、科技素質和隊伍素質),“外塑形象”(塑造認真負責的國企形象、真誠規範的服務形象、嚴格高效的管理形象、公平誠信的市場形象和團結進取的團隊形象),用發展的眼光、實事求是的方法,去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探討新思路,堅持全面加強黨的建設、企業文化建設、隊伍建設等“三個建設”,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對園所文化的心得體會篇7

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對於我,是一次很大的心靈震撼。在現代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社會裏,人們已經淡忘了中國五千年總結下來的文化,個人的金錢慾望和享受的生活狀態佔據我們現代人的生活,在這個人人拜金的物慾橫流的今天,傳統的優良的東西,越發珍貴起來。

當今世界已進入了信息化時代、知識經濟時代,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升。然而,衆多人們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道德教育,特別是德行教育。

從家庭、學校到社會,只重視智育而忽視德育,因此出現了德行危機。人們大聲疾呼,要恢復中國人固有的傳統美德,諸如公正、誠實、良知等等。

社會上的許多現象讓人感到震驚,例如12歲的孩子販毒、14歲的女孩子生孩子、16歲的中學生殘忍的殺死母親,…;雖然他們和我們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共同感受陽光雨露,可是,他們純潔的心靈被污染了,從小就喪失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就走上了邪路。

人的成長,主要決定於他所接受的基礎教育影響,我們把家庭教育稱之爲紮根教育,是最基礎的教育,正是因爲它對人的影響最爲直接和深刻的,直接決定孩子基本道德品質形成,價值觀的取向方向。簡單的說做人的最基本原則、道德習慣大多都是由家庭來完成的。

中國傳統教育把家庭教育看成是倫理道德教育的開始,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續,社會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擴展。這一傳統爲孔孟承傳下來,成爲維繫中國傳統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因素。人從一出生開始,首先面對的就是家庭,在家庭之中孩子從父母特別是母親身上,學習如何處理好這些基本的倫理關係,所以古語講:“閨閫乃聖賢所出之地,母教爲天下太平之源”。如果一個孩子在家裏接受了母親言傳身教的正確影響,知道如何去孝敬父母、友愛兄弟、與人和睦相處、形成了謙恭有禮、嚴謹誠信的待人接物態度,培養起了忠孝悌信、禮義廉恥的品格,走入學校、進入社會才知道如何讓與朋友、同事、乃至於陌路人的和諧交往相 處。

可現在許多人可能智育上得到了一個很好的發展,德育卻捉襟見肘。舉幾個身邊的例子:乘車時,學生在那裏安然的坐着,卻不給身邊的老奶奶讓座,甚至有時在車內能聽到人們大講髒話,互相彼此漫罵,隨地亂扔廢紙……這些都是不道德的行爲,文明離他們越來越遠,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他們身上也消失殆盡。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的特色,是中國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積累,是中國文化保持長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就是道德。五倫八德:夫義婦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朋友有信。而其中,百善孝爲首,我們就應該以身作則,養父母之身、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養父母之慧。 人生當中有很多挑戰,改壞習慣的過程是不斷上進的,但不是直線上升,而是總會有很多波折的曲線上升。在我們平常處事行事的過程中,別人對不對不是最重要的,首先要看看自己做的是否正確。“各自擇,天心地寧;各相擇,天翻地覆”,所以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少說抱怨的話,多說寬容的話;少說諷刺的話,多說真誠的話;少說命令的話,多說尊重的話;少說批評的話多說鼓勵的話。家裏的每個人,都做好了,那這個家自然興盛,自然和諧。

在我們的人生中,處處都充滿了抉擇,從擇食、擇言、擇業、擇偶、擇友等各方面,都需要我們要有判斷力,要有智慧,而這些都歸於我們是否學明白了,不能因爲我們自己退卻的心,消極的心,壞習氣而打敗自己,福田靠心耕,量大才能福大,大舍纔會有大得。

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認同的過程,而對自身產生影響則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

文學是要靠聚沙成塔般積累的,如果你想一步登天,那只是沙上建塔,徒勞無功。一個人的道德也是一樣,也要不斷的積累,古人說厚德載物,就是這個道理。只有厚德,一個人才能不斷的發展下去,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物質條件只能滿足人們更大的慾望,不能使一個人真正成熟、進步、懂事。“家貧出孝子”,比爾.蓋茨說過這樣一句話:“給孩子留下能夠生活的基本物質條件,但不能給他留下無法生存的包袱”,還有人這樣說:孩子有本事,給他留下財富有何用?孩子沒有本事,給他留下財富又有何用?物質財富總會有用盡的一天,常言到:富不過三輩。能讓自己的孩子自食其力纔是最大的財富。

文化影響着後來者,後來者又傳承、修正並補充着文化。在歷史進程中,文化在碰撞中平穩地發展與進步着,波瀾不驚。而現代的社會越來越多的人提起傳統文化,成長於文化斷層期的我們多數沒有什麼清晰的概念。即使有所涉獵可能也會感嘆地說: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也有人可能會說:在現今時代,傳統文化已經過時了,太保守了。可是到底什麼是時尚,什麼是潮流!那些聽起來華麗無比的詞語真的讓你過得好嗎。很多人在尋求人生的歸宿,尋求一個適合自己的生命狀態。可是卻有太多人在追尋中迷失自己出發的目的,最後偏離得面目全非。

別說物慾太多,誘惑太美,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你不能在永久的黑夜找到靈魂的歸屬,只會在陰森的墳場遊蕩。根源在於你舍不捨得放掉手裏抓着的墮落之繩,試着找到星點的光。前衛的東西未必就是絕對的好,很多時候傳統的東西也許能指引你找到靈魂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