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工作計劃

高一歷史教師計劃

高一歷史教師計劃

高一歷史教師計劃篇1

一、指導思想

以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爲指導,根據歷史學科和歷史教學的特點,全面發揮歷史教育的功能,在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閱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培養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教學設計與學生的學習方式整合,使歷史學習成爲一個不斷積累歷史知識、不斷加深對歷史和現實的理解過程;成爲一個主動參與、學會學習的過程,一個逐漸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的過程。通過歷史學習,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陶冶關愛人類的'情操,使學生增強歷史意識,汲取歷史智慧,開闊視野,瞭解中國和世界的發展大勢,增強歷史洞察力和歷史使命感。

二、總體教學目標

依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整合人民版歷史教材,在改革中創新,在探索中提高,逐漸建構帶有清河中學學校特色的高中歷史教學模式,爭取高一年級歷史學科能取得更好的成績。

三、教學措施

1、深入鑽研新課程教材,依據歷史課程目標,針對學校和學生的實際,精心地設計歷史教學課堂。

在集體研究的基礎上備大綱、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

2、認真教好每一堂課。

上課是整個教學的中心環節,把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引入課堂,採用問題教學法和討論法,激勵學生自主學習,激活學生思維。同時重視基礎知識,搞好學科內專題研究。在教學過程中,構建知識體系,注重知識遷移,培養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

3、採用“情境教學”,精心設計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在愉快中學到知識,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4、習題要精選。

教師要立足校情、學情、優化精選習題。做到習題要精選,反饋要及時。要通過習題講評評出方法、規律,同時還要強化學生對試題的掌握。進行復習時,重在理清每一專題的框架,儘量使每一專題重點突出,邏輯清晰。

高一歷史教師計劃篇2

一、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狀況分析:

本學期本人教授高一5、6兩個班,學生的基礎較好,認知能力強。總體來說,作爲高一新生,對於歷史的學習還停留在國中階段的認識水平。

2、教材簡析:

高中歷史必修一以古今中外政治文明歷程爲主題,着重反映了人類社會政治領域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內容,分九個單元,30課進行闡述。教材的編寫採取中外合編的專題史體例,每個單元集中探究一個比較宏觀的歷史問題。每個單元分爲若干課,每課涉及一個比較具體的歷史問題。對於專題史的學習,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積累,才能高屋建瓴。

二、教學目的及任務:

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通過對歷史必修課的學習探究,除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外,還要重視對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要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全面分析歷史進程,正確認識歷史發展過程中整體與局部的關係,辯證地認識歷史與現實、中國與世界的內在聯繫。同時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弘揚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教學質量目標:

在期會考試中,爭取學生的合格率爲90%,優秀率爲25%。

在期末考試中,爭取學生的合格率爲95%,優秀率爲30%。

四、重點工作:

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習方法,養成學習習慣,夯實知識基礎,穩步提高學習成績。

五、具體措施:

1、做好初高中銜接,放慢講課速度,讓學生學會高中歷史的基本學習方法。

2、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綱化教學,使學生明確學習內容,有的放矢。

3、抓好課堂效率,擴大提問範圍,關注每一位學生,觀察學生上課狀態。

上課力求精幹、實在。上課要求每個人在教材上做好筆記,課後進行知識整理。

4、因材施教。

5、做好知識的鞏固,注重課後反饋,每節課後完成練習,每個單元結束後,進行總複習和考覈,增強學生的應試能力。

6、注重授課語言的精確,準確適用以下詞彙“瞭解”“掌握”“重點學習”“知識遷移”。

高一歷史教師計劃篇3

一、新課標理解:

1、新課標打破了傳統的知識體系,教學內容不是按照學科知識體系編排的,而是採用模塊的方式,分爲政治、經濟、文化三個必修課和六個選修課。

每個模塊下又分爲若干專題。從形式上看,模塊和專題是各自獨立的。設計這種體例的初衷是避免高中教學成爲國中教學的再一次重複,有助於學生學習的深入。但是,在現實中,政治、經濟、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對於很多問題,只有歷史的、多角度地觀察,才能得到正確的認識。教學過程的試題不可能侷限於模塊和專題來命制。而且,當前絕大多數省份大學聯考採用的是文科綜合的試卷,要求學科內和跨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因此,從教學過程的實際出發,需要對新課標的模塊和專題加以整合,構建學科體系。

2、新課標中教學內容的表述比較簡略,和以前的教學大綱相比,文字量偏少,而且只有學習要點,沒有內容概述。

一些專題的表述高度概括,使得其涵蓋的基本知識點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在新課標下,基本知識點的確定比較困難。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採取一些方法對此加以緩解,並且這些方法也符合注重能力考察的要求。

3、新課標提出了一些新的課程目標,需要納入教學過程目標。

解讀新課標就可以發現,與教學大綱和大學聯考考試說明相比,新課標提出的課程目標中,增加了一些新的內容,其中包括“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一目標,並把它提高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並列。以前的教學過程主要是從學科本身的知識和能力考查出發來命題的,有時也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爲教學過程目標之一。顯然,在新課標下,以往的教學過程目標需要進行一定的調整。在確定教學過程目標時,應該把新課標提出的這些新的教學目標考慮進去:這些教學目標能不能轉化爲教學過程目標,如果能夠轉化,又應該如何轉化。

二、新課程教材分析:

1、文明史的學科體系與傳統的通史體系有相當大的區別。

一是主線不同,文明史考察的是文明的演進,把人類文明的發展演變分爲農業文明時代和工業文明時代,以文明作爲研究單位,從不同文明類型把握人類文明的多樣化,並且把中國歷史納入到世界文明史之中。二是角度不同,重視至今仍然有重大影響的文明,從現實追溯歷史,從歷史聯繫現實。三是知識範圍不同,把思想文化、社會生活有機地融入文明的演變之中。顯然,解決新課標下學科知識體系問題,首先需要史學觀念的更新。在這個基礎上,用文明史的觀點整合新課標的模塊和專題,構建學科體系。教學過程應該依據這一體系來把握主幹知識,確定命題的基本思路、立意和認識的提升。

2、目前中學歷史教材實行一綱多本,已經有四家出版社出版了教材。

這些教材雖然都是按照新課標編寫的,採用的基本知識點有相同之處,但也有不少地方大相徑庭,基本知識點有相當大的差異。因此,不僅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不再是的範本,而且其他出版社的教材也不可能起到這個作用。在進入試驗區的省份,也是多種版本並存,同時使用幾種教材。一綱多本、一省多本,使得教學過程不能依據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也不能依據本單位教學所用版本。因爲如果平時的教學過程依然按照過去的方法從使用的教材,必然導致未來無法適應全國、全省甚至地區的統一考試。教學過程失去了以往所依賴的基本知識點出處。所有教材都是按照新課標編寫的,因此教學過程中基本知識點的確定應該遵循新課標,而不是具體教材。新課標中教學內容的表述比較簡略,和以前的教學大綱相比,文字量偏少,而且只有學習要點,沒有內容概述。一些專題的表述高度概括,使得其涵蓋的基本知識點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三、學情與師資狀況:

1、學生經歷了國中新課程改革的教學,都對通史的情況有所瞭解。

2、高一歷史備課組共4人,都有比較豐富的高中教學經驗,備課組對通史教學都相對熟悉。

個人業務素質相對較強,重點是做好教學理念的更新及新的教學方法、學習方法的宏觀指導。

四、教學教研計劃措施及進度:

本學期我組將以學校及教務處計劃爲依據,以學生實際爲出發點,多進行備課組備課活動,加強新教材的研究和鑽研,多交流,多學習,以期達到共同提高,促進同組教師專業養成,課堂注意講究方法,以期望活躍學生的思維,提取學生讀書的興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也在這樣的研討中不斷地改變教學觀念,不斷地給自己充電,限度地發揮備課組的戰鬥力以促進全體學生歷史水平再上新臺階。主要計劃做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必須以國中基本知識爲背景對高中歷史模塊進行新的整合,達到教學的優化設計,這就要求對國中歷史進行必要的回顧,在這一基礎上,構建合理的學科體系。

2、必須加大對材料題的全面考查,特別是加大對材料處理能力的培養,主要包括閱讀理解歷史材料,對材料進行去僞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裏的整理,聯繫所學知識等內容,能夠培養學生掌握從第一手資料出發、尊重歷史、實事求是的研究歷史的方法。

3、組織討論會,辯論賽,讓學生對具體的歷史事件、歷史現象進行具體的分析,提高辨證認識歷史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社會活動能力。

4、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既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熱情,又能夠讓學生深入對現實社會的瞭解。

5、每次考試必需設計自選題,調整命題的思路,使紙筆測試這種傳統的評價方式也能更好地反映課課程的理念,使更多的學生在傳統的紙筆測試中也能體驗到成功。

6、必修模塊學分認定,評價學生的學業成績。

高一歷史教師計劃篇4

新學期又開始了,爲使今後的工作能更順利的.開展,特制定此工作計劃,請領導多多批評指導。

一、教材分析

高一上學期學習歷史必修ⅰ“政治文明歷程”,着重反映人類社會政治領域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內容。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社會經濟、文化活動密切相關,相互作用。瞭解中外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討其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的作用及其影響,汲取必要的歷史經驗教訓。

二、學生現狀分析

今年任教高一六、七、八、九四個的歷史教學工作。通過初步接觸和了解發現學生歷史學科基礎相當薄弱,缺乏學習興趣,基本的學習方法和習慣都沒有養成,而且對歷史學科一慣當作“副科”,非常不重視。

三、本學期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學習,瞭解人類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實,正確認識歷史上階級、階級關係和階級鬥爭,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2。過程與方法:學習蒐集歷史上有關政治活動方面的資料,並能進行初步的歸納與分析;學會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生、發展及其歷史影響,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展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並能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與解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社會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樹立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而奮鬥的人生理想。

四、工作措施

1。強化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質,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水平

就是要將課標要求的基礎知識記憶牢固,理解準確。要注意研究在複習中怎樣把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專題問題、熱點問題聯繫起來;要研究怎樣整合教材,怎樣加強三個必修模塊內容之間的嫁接與聯繫,怎樣整合選修模塊與必修模塊之間的聯繫;要研究採取哪些方式方法才能讓學生把主幹歷史知識紮紮實實地掌握起來,達到記憶牢固,理解準確,運用靈活。

2。加強對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學習能力的培養

針對前面分析的學生在知識遷移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思維能力、審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要採取得力措施:

(1)研究怎樣實施問題意識教學,即怎樣在複習教學中滲透問題意識,將教材中陳述性的史實,

轉換成問題性的素材,把說史變成問史和疑史,鼓勵學生尋找史實之間的因果轉化關係,把歷史的知識序列變成史實的問題序列。

(2)研究怎樣提高學生理論認識能力,即學會應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分析和解決問題,使學生把理論觀點轉化爲認識歷史的思維方法,用以全面地、辯證地分析歷史問題。

(3)研究採取什麼措施和方法落實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即怎樣把各種能力培養與具體的歷史知識相結合,與一定的方法技巧相結合;怎樣把能力的培養貫穿於教學、測試等各個環節和各種教學活動中,做到能力培養內容化、方法化、經常化,以期切實提高學生解答歷史試題的基本能力。

(4)研究採取那些措施和方法培養學生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做到:能夠正確理解材料信息的含義;能夠準確概括提煉有效信息;能夠結合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

3。加強學生行文答卷的規範性

初步設想通過老師明確要求和樣卷展覽、個別指導、限期做到等四個環節來落實加強學生行文答卷的規範性的訓練。

通過採取各種有效措施達到三個教學目標:一是放慢速度,夯實基礎;二是理清線索,構建結構;三是注重能力,接軌大學聯考。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要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爲目的,全面整合教材內容,優化教學模式,以期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提高歷史學科的學習能力和綜合探究能力。

高一歷史教師計劃篇5

新的緊張而又忙碌的一學期又開始了,這是新課改第一站,爲了能夠有效進行新課程教學,爲取得優異成績奠定堅實的基礎,特制訂瞭如下幾點計劃:

一、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剛剛進入高中,對於歷史的學習還停留在國中的認識水平。在他們的概念裏,歷史是副科,開卷考試,考試題的思維量不大,平時的學習時間就是給語數外理化。

2、教材分析:

高一歷史主要是學習歷史必修1。屬於中外古今政治發展史,採取的是模塊化設置,每一單元既有相對獨立性,又有一定聯繫,再加上增加了古代世界政治史,學生和老師都相對生疏,更應該重點把握。

二、教學目的及任務:

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通過對歷史課程學習,擴大掌握歷史知識的範圍,深入地瞭解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對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有所瞭解,初步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學會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認識歷史和現實問題,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歷史觀;樹立不斷完善自我、爲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貢獻和關注民族與人類命運的人生理想。

高一上學期的主要教學任務是完成歷史必修1教學,讓學生學會高中歷史的基本學習方法,瞭解人類歷史發展規律,強化“忘記歷史就等於被判”的認識。

三、具體措施:

1、摸清學生情況,培養學生中的積極分子。

讓學生改變國中對歷史學習的觀念,學會高中歷史的基本學習方法。

2、抓好課堂效率。

上課力求精幹、實在。上課要求每個人做好筆記,課後進行知識整理,定期檢查筆記情況,將做得很好的作爲樣本展出。

3、抓好課前預習及課後及時鞏固。

落實每個人的作業,昨夜實行輪流當面批改,做到每次當面批改三分之一以上。單元複習和考試落實到個人,完善課前檢查和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