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幼兒園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及流程多篇

幼兒園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及流程多篇

幼兒園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及流程 篇一

組長:張建平

副組長:林忠川

小組成員:葉青黃小蓮李成嬌王當琪陳愛轉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堅持以人爲本,本着對學生健康高度負責的精神,認真貫徹《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條例》和《我校衛生工作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切實加強我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傳染病防治工作,保障我校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落實《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條例》;

((二)進一步明確各部門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傳染病防治工作中的法定職責與義務,依法履行監管職責;

((三)全面掌握我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傳染病防治工作的現狀、問題及原因,糾正違法行爲;

((四)科學規範我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傳染病防治工作,探索建立貫徹落實我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傳染病防治的長效機制。

(一)加強領導,實行單位一把手負責制

1、成立了衛生管理工作領導小組

爲加強我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傳染病防治工作,我校成立了衛生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由我校一把手任組長,成員由校領導、校醫和班主任共同擔任。組長全面負責我校的衛生管理工作,要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傳染病防治工作列入工作議程,確保防治工作落實到位。各成員必須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各負其責。充分調動我校醫務、教職員工和學生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的積極性,形成一種“羣防羣控”的工作網絡。

2、建立健全我校各項健康管理制度,加強學生健康管理

我校建立了校醫室就診登記管理制度;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學生定期體檢制度;重要場所定期消毒制度;課堂、宿舍、公共場所衛生清潔制度;個人衛生清潔制度;食品衛生安全制度;體育活動衛生制度;學生健康管理制度;衛生檢查制度等。

我校定期或不定期對學生的出勤、健康情況進行巡查。班主任或班級衛生員要關心學生,特別是請病假的學生應及時查明病因。對可疑者應由校醫室或到就近的醫療機構做進一步檢查、確認就診,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傳染病疫情由校醫在學生就診時予以排查。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傳染病發生高峯季節,我校以年級、班級或宿舍爲單位,採取相應的排查措施,發現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傳染病早期症狀者,督促學生立即到醫院就診。認真落實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制度,確保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傳染病疫情信息暢通。

我校的校醫或分管學生保健工作的負責人爲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傳染病疫情報告責任人。在發現《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傳染病疫情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條例》規定的-本站§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應當在2小時內向所在地衛生部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教育部門報告,並按照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要求做好登記、分析和整理工作。

3、配合衛生部門採取有效措施,及時控制我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傳染病疫情

制定了有關應急預案,對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狀者,在衛生部門的指導下采取積極措施,確保事件及時控制,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性質和傳染病類型、傳染性強弱,在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指導下,對病人所在場所進行終極消毒。

4、建立健康教育制度,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

((1)我校把健康教育納入教學計劃。我校每期舉辦了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講座。

((2)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傳染病流行的季節特點,每年至少集中開展2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傳染病防治知識宣傳教育,充分利用板報、校報、校園網、廣播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傳染病預防知識宣傳,切實增強學生的衛生防病意識和公共衛生責任感。

((3)教育學生做到“四勤”、“四不”、“一報告”。即:勤洗手、勤通風、勤曬衣被、勤鍛鍊;不隨地吐痰、不喝酒抽菸、不共用毛巾牙刷、不過度緊張和疲勞;發現可疑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傳染病疫情立即報告。

5、經常檢查衛生,不斷改善我校衛生條件

學校衛生條件好壞,直接影響到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教學用房、宿舍要通風良好;設備、小賣部及環境應符合《學校食堂與學生集體用餐衛生管理規定》,建設前要經過衛生評價,開業前應取得食品衛生許可證;廁所應有沖洗和洗手設施;要爲學生提供符合衛生標準的飲用水。

學校領導熟悉我校衛生管理工作的特點和規律,經常瞭解師生對學校衛生管理工作的意見,經常查看學生教室、宿舍等人員集中場所的衛生狀況,經常檢查督促有關部門和人員認真履行職責,每學期至少組織4次衛生檢查,按規定做好記錄。

6、落實我校衛生機構,加強日常管理

嚴格執行《我校衛生工作條例》的規定,設校醫((室),並按600:1配備專職校醫,負責師生的衛生保健工作。

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內容包括:重大傳染病疫情、中毒事件(食物中毒及急性化學物品中毒)、污染事故、免疫接種事故及嚴重異常反應,以及其它重大疑難及不明原因的健康危害事件。

(一)突發事件監測

1、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系統。在學校建立考勤監測制度,指定專人對師生員工中的缺勤者進行逐一登記,查明缺勤原因。對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校醫進行登記彙總並進行追蹤觀察,分析其發展趨勢,必要時採取進一步的措施。

2、重視信息的收集。要與市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建立聯繫,收集本地及周圍地區的公共衛生事件的情報,密切關注其動態變化,以便做好預防工作。

(二)突發事件報告

1、建立自下而上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逐級報告制度,並確保監測和預警系統的正常運行,及時發現潛在隱患以及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突發事件期間,學校實行24小時值班制,並開通疫情監控聯繫電話。

2、嚴格執行學校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程序。在傳染病暴發、流行期間,對疫情實行日報告制度和零報告制度。學校應嚴格按程序逐級報告,確保信息暢通。出現集體性食物中毒、甲類傳染病病例、乙類傳染病爆發、醫院感染爆發及其他突發衛生事件時,醫務室及學校有關部門應立即向本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領導小組報告,並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在2小時之內向所在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同時向上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3、任何部門和個人都不得瞞報、緩報、謊報或者授意他人瞞報、緩報、謊報突發事件。

4、建立突發事件舉報制度。任何部門和個人有權向學校報告突發事件隱患,有權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舉報有關部門不履行突發事件應急處理規定的職責的情況。

根據《全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的規定,將突發事件的等級分爲一般突發事件、重大突發事件和特大突發事件。根據突發事件的不同級次分類,結合學校的特點,在必要時啓動相應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作出應急反應。

以下分級標準根據《全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中的標準界定。

(一)傳染病

1、一般突發事件

所在地區發生屬於一般突發事件的疫情,啓動第三級應急響應。

①啓動報告和零報告制度,學校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加強系統內的"疫情通報。

②學校做好進入應急狀態的準備,落實各項防治措施。

③學校內如尚無疫情發生,可保持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秩序,但對集體活動進行控制。

④傳染病流行時加強對發熱病人的追蹤管理;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期間,教室、圖書館、小賣部等公共場所必須加強通風換氣,並採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腸道傳染病流行期間,對廁所、糞便、小賣部及飲用水應加強消毒,並加強除“四害”工作。

⑤嚴格執行出入校門管理制度。

2、重大突發事件

所在地區發生屬於重大突發事件的疫情,啓動第二級應急響應。除對接觸者實施控制外,全校保持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秩序。在第三級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礎上,進一步採取以下措施:

①開展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印發宣傳資料,在校園張貼宣傳標語宣傳畫,提高師生員工的自我保護意識和防護能力,外出和進入公共場所要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②對全體師生每日定時測量體溫,發現異常情況及時上報。

③對重大傳染病的密切接觸者,學校要配合衛生部門做好隔離、醫學觀察和消毒等工作。

④加大進出校門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員進入校園。

⑤學校根據情況,及時向師生員工通報疫情防控工作的情況。

3、特大突發事件

所在地區發生屬於特大突發事件的疫情,啓動第一級應急響應。在二、三級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礎上,進一步採取以下措施:

①實行封閉式校園管理,住校學生不得離開學校,嚴格控制外來人員進入校園。

②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員的流動情況,教職工外出必須向所在部門請假。外出學生和去疫區的人員返校後,必須進行醫學觀察。對缺勤者要逐一登記,及時查明缺勤原因。發現異常者勸其及時就醫或在家觀察,暫停上學或上班。

③避免人羣的聚集和流動。學校不組織師生參加各類大型集體活動,調整大型會議時間;學校不安排教師外出參加教研和學術活動;學生的社會實踐、社區服務等活動暫緩進行。

④對教室、實驗室、圖書館、廁所等場地使用期間每日進行消毒,通風換氣。

⑤學校每日公佈校園疫情防控工作的情況。

4、校內疫情

校內若出現重大傳染病疫情,應在衛生部門的指導下,啓動相應的應急響應。同時要根據實際情況,適時開展以下工作:

①要根據出現傳染病的種類和病人的活動範圍,相應調整教學方式。出現一例傳染病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鼠疫及肺炭疽的疑似病例,可對該班級調整教學方式,暫時避免集中上課;出現一例上述的臨牀診斷病例或兩例及以上疑似病例,學校在報請上級教育行政部門批准後,可對該班級和相關班級實行停課;如出現兩例及以上上述的臨牀診斷病例及校內續發病例,可視情況擴大停課範圍。若需全校停課,須報市、區教育局批准。

②採取停課措施的班級或學校,合理調整教學計劃、課程安排和教學形式,採用電話諮詢與指導、學生自學等方式進行學習。做到教師輔導不停,學生自學不停。如學校停課放假,學校領導和教師(非密切接觸者)要堅守崗位,加強與學生和家長的聯繫。

③尊重和滿足師生的知情權,主動、及時、準確地公佈疫情及防治的信息。對教職工和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消除不必要的恐懼心理和緊張情緒,維護校園穩定。

(二)食物中毒

及時掌握學生健康狀況,一旦發生校內食物中毒或可疑食物中毒時,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領導小組應做好下列工作:

1、立即停止食品加工出售活動,並在第一時間報告當地衛生、教育和公安等部門;

2、立即將發病師生送往醫院,並協助醫療機構救治病人;

3、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導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設備和現場,待確認後交予衛生部門處理;

4、積極配合衛生、公安部門進行調查,並按其要求如實提供有關材料和樣品;

5、落實衛生部門要求採取的其他措施,並妥善處理善後事宜,維持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6、配合衛生部門分析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總結經驗教訓,提出整改意見,杜絕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三)預防接種嚴重反應或事故、羣體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發事件。

1、迅速報告衛生部門、教育主管部門及其他有關部門,請求派遣專業人員進校,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查明事件原因。

2、及時將受害師生送醫院接受救治。

3、儘快採取各項措施,消除危害,制止事態的發展。

4、總結經驗教訓,查漏補缺,杜絕隱患。必要時對事故和損害的責任人追究責任。

(一)組織機構保障

學校成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領導小組,校醫具體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日常預防與控制工作。

(二)人力資源保障

學校按《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的要求配齊校醫。校醫應具備高度的工作責任感,定期接受衛生部門組織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知識、技能的培訓和演練,熟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防與控制知識,具有處理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能力。

(三)財力和物資保障

學校安排必要的經費預算,爲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治工作提供合理而充足的資金保障和物資儲備。

幼兒園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及流程 篇二

根據學校《關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結合實際,制定本應急預案。

成立“基礎教育發展中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組成人員如下:

組 長:龔民

成 員:楊棟 李東權

聯絡員:李東權(18163710918)

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學校黨委行政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決策部署,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爲本中心當前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把員工和附屬中國小幼兒園師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實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認真落實防控措施,全力做好防控工作,切實保障人員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學校安全穩定。

(一)成立領導機構。加強組織領導,依法依規科學有序管控,構建落實到各個預防控制體系。

(二)做好值班值守和信息報送。

1.落實學校值班制度,做到值班人員在崗、電話暢通,如有異常情況及時處理上報。

2.按學校要求每天及時向值班室報送本中心全體員工狀況,以及附屬中國小幼兒園相關情況。

(三)加強疫情防控宣傳教育。通過網站、微信工作羣等網絡渠道,面向中心全體員工和家屬及時傳達有關文件精神並編髮假期生活提示,開展健康教育,包括:

普及疫情防控知識和防控要求,提醒外出要按要求佩戴口罩,保持清潔衛生和充足睡眠,做好自身防護,加強體育鍛煉;

提醒在寒假期間不到人流量大的場所逗留;

提示不得前往武漢等疫情嚴重地區及其周邊地區;

密切關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形勢發展變化,強化輿情監測與引導,要求員工和家屬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

(四)瞭解和掌握假期員工動態

1.瞭解和掌握員工假期去向,做好信息登記。

2.全面瞭解員工及其家屬假期外出、親友來訪及健康情況,特別在2020年元旦後去過或經停武漢、與武漢(來)人密切接觸的情況,及時掌握動向,做到精準摸排。

(五)加強聯防聯控

加強與校醫院密切聯繫,及時掌握信息,獲取專業指導。

(六)統籌指導附中、附小、幼兒園與合作校的有關工作

1.指導、督促附中、附小、幼兒園與各合作校,按照屬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要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2.如各中國小校(幼兒園)不能按期開學,指導、督促附中、附小、幼兒園與各合作校根據屬地教育行政部門部署安排,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作用,通過線上授課答疑、家庭閱讀寫作等方式,讓廣大學生在家接受教育教學,確保每個學生不落課、不掉隊,保證足夠的學時。

3.指導附中、附小、幼兒園與各合作校做好學生延期返校的準備。各校開學時間以屬地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爲準。

(七)加強疫情監測和摸底排查

開學報到時,開展健康狀況排查,對中心所有員工進行健康監測,如發現有發熱、乾咳、呼吸困難等不適症狀者,及時報告校醫院並提醒做好防護措施,幫助其到就近醫院接受診斷治療。

(八)落實後勤、衛生設施保障。

在開學前,組織開展辦公室環境清潔行動,做到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對地面桌椅進行擦拭消毒,洗手間配備肥皂或洗手液。

(九)嚴格信息報送

與學校總值班室、校醫院等處保持密切聯繫,嚴格信息報送。

全體員工要嚴格落實學校黨委行政對疫情防控的各項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意識,認真落實各項防控措施,確保打贏疫情防控這場戰役。

幼兒園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及流程 篇三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報告管理辦法》、《職業病危害事故調查處理辦法》等制定本規範。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遵循依法報告、統一規範、屬地管理、準確及時、分級分類的原則。

(一)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工作進行監督和管理,根據《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要求,組織人員對本規範規定報告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覈實、確認和分級。具體分級標準詳見《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二)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應指定專門機構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系統的技術管理,網絡系統維護,網絡人員的指導、培訓。

(三)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職業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監督機構或其他專業防治機構負責職責範圍內的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的業務管理工作、網絡直報和審覈工作,定期彙總、分析轄區內相關領域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

(四)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負責報告發現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

(五)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職業病預防控制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監督機構或其他專業防治機構接受公衆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舉報、諮詢和監督,負責收集、覈實、分析轄區內來源於其他渠道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範圍,包括可能構成或已發生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其報告標準不完全等同於《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的判定標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確認、分級由衛生行政部門組織實施。

(一)傳染病

1、鼠疫:發現1 例及以上鼠疫病例。

2、霍亂:發現1 例及以上霍亂病例。

3、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發現1 例及以上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病人或疑似病人。

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發現1 例及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5、炭疽:發生1 例及以上肺炭疽病例;或1 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寨、社區、建築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3 例及以上皮膚炭疽或腸炭疽病例;或1 例及以上職業性炭疽病例。

6、甲肝/戊肝:1 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寨、社區、

建築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5 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

7、傷寒(副傷寒):1 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寨、社區、建築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5 例及以上傷寒(副傷寒)病例,或出現2 例及以上死亡。

8、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3 天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寨、社區、建築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10 例及以上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現2 例及以上死亡。

9、麻疹:1 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寨、社區、建築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10 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10、風疹:1 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寨、社區等集體單位發生10 例及以上風疹病例。

11、流行性腦脊髓膜炎:3 天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寨、社區、建築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3 例及以上流腦病例,或者有2 例及以上死亡。

12、登革熱:1 周內,一個縣(市、區)發生5 例及以上登革熱病例;或首次發現病例。

13、流行性出血熱:1 周內,同一自然村寨、社區、建築工地、學校等集體單位發生5 例(高發地區10 例)及以上流行性出血熱病例,或者死亡1 例及以上。

14、鉤端螺旋體病:1 周內,同一自然村寨、建築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5 例及以上鉤端螺旋體病病例,或者死亡1 例及以上。

15、流行性乙型腦炎:1 周內,同一鄉鎮、街道等發生5 例及以上乙腦病例,或者死亡1 例及以上。

16、瘧疾:以行政村爲單位,1 個月內,發現5 例(高發地區10例)及以上當地感染的病例;或在近3 年內無當地感染病例報告的鄉鎮,以行政村爲單位,1 個月內發現5 例及以上當地感染的病例;在惡性瘧流行地區,以鄉(鎮)爲單位,1 個月內發現2 例及以上惡性瘧死亡病例;在非惡性瘧流行地區,出現輸入性惡性瘧繼發感染病例。

17、血吸蟲病:在未控制地區,以行政村爲單位,2 周內發生急性血吸蟲病病例10 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點1 周內連續發生急性血吸蟲病病例5 例及以上;在傳播控制地區,以行政村爲單位,2周內發生急性血吸蟲病5 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點1 周內連續發生急性血吸蟲病病例3 例及以上;在傳播阻斷地區或非流行區,發現當地感染的病人、病牛或感染性釘螺。

18、流感:1 周內,在同一學校、幼兒園或其他集體單位發生30例及以上流感樣病例,或5 例及以上因流感樣症狀住院病例,或發生1 例及以上流感樣病例死亡。

19、流行性腮腺炎:1 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等集體單位中發生10 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20、感染性腹瀉(除霍亂、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1 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寨、社區、建築工地等集體單位中發生20 例及以上感染性腹瀉病例,或死亡1 例及以上。

21、猩紅熱:1 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等集體單位中,發生10例及以上猩紅熱病例。

22、水痘:1 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等集體單位中,發生10 例及以上水痘病例。

23、輸血性乙肝、丙肝、hiv:醫療機構、採供血機構發生3 例及以上輸血性乙肝、丙肝病例或疑似病例或hiv 感染。

24、新發或再發傳染病:發現本縣(區)從未發生過的傳染病或發生本縣近5 年從未報告的或國家宣佈已消滅的傳染病。

25、不明原因肺炎:發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二)食物中毒:

1、一次食物中毒人數30 人及以上或死亡1 人及以上;

2、學校、幼兒園、建築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數5 人及以上或死亡1 人及以上。

3、地區性或全國性重要活動期間發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數5人及以上或死亡1 人及以上。

(三)職業中毒:發生急性職業中毒10 人及以上或者死亡1 人及以上的。

(四)其他中毒:出現食物中毒、職業中毒以外的急性中毒病例3 例及以上的事件。

(五)環境因素事件:發生環境因素改變所致的急性病例3 例及以上。

(六)意外輻射照射事件:出現意外輻射照射人員1 例及以上。

(七)傳染病菌、毒種丟失:發生鼠疫、炭疽、非典、艾滋病、霍亂、脊灰等菌毒種丟失事件。

(八)預防接種和預防服藥羣體性不良反應:

1、羣體性預防接種反應:一個預防接種單位一次預防接種活動中出現羣體性疑似異常反應;或發生死亡。

2、羣體預防性服藥反應:一個預防服藥點一次預防服藥活動中出現不良反應(或心因性反應)10 例及以上;或死亡1 例及以上。

(九)醫源性感染事件:醫源性、實驗室和醫院感染暴發。

(十)羣體性不明原因疾病:2 周內,一個醫療機構或同一自然村寨、社區、建築工地、學校等集體單位發生有相同臨牀症狀的不明原因疾病3 例及以上。

(十一)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認定的其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一)事件信息

信息報告主要內容包括:事件名稱、事件類別、發生時間、地點、涉及的地域範圍、人數、主要症狀與體徵、可能的原因、已經採取的措施、事件的發展趨勢、下步工作計劃等。具體內容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卡》。

(二)事件發生、發展、控制過程信息

事件發生、發展、控制過程信息分爲初次報告、進程報告、結案報告。

1、初次報告

報告內容包括事件名稱、初步判定的。事件類別和性質、發生地點、發生時間、發病人數、死亡人數、主要的臨牀症狀、可能原因、已採取的措施、報告單位、報告人員及通訊方式等。

2、進程報告

報告事件的發展與變化、處置進程、事件的診斷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勢態評估、控制措施等內容。同時,對初次報告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卡》進行補充和修正。

重大及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至少按日進行進程報告。

3、結案報告

事件結束後,應進行結案信息報告。達到《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分級標準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結束後,由相應級別衛生行政部門組織評估,在確認事件終止後2 周內,對事件的發生和處理情況進行總結,分析其原因和影響因素,並提出今後對類似事件的防範和處置建議。

獲得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的責任報告單位和責任報告人,應當在2小時內以電話或傳真等方式向屬地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專業機構報告,具備網絡直報條件的同時進行網絡直報,直報的信息由指定的專業機構審覈後進入國家數據庫。不具備網絡直報條件的責任

報告單位和責任報告人,應採用最快的通訊方式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卡》報送屬地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專業機構,接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卡》的專業機構,應對信息進行審覈,確定真實性,2 小時內進行網絡直報,同時以電話或傳真等方式報告同級衛生行政部門。接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的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儘快

組織有關專家進行現場調查,如確認爲實際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根據不同的級別,及時組織採取相應的措施,並在2小時內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同時向上一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如尚未達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標準的,由專業防治機構密切跟蹤事態發展,隨

時報告事態變化情況。

幼兒園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及流程 篇四

爲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幼兒園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管理規範》、《學校和托幼機構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規範》的相關規定,保障全體師生的身體健康和公共衛生,保證正常的教學秩序,我園針對傳染病疫情及相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建立預防傳染病應急處理領導小組

組?長:xx負責傳染病防控全面工作。

副組長:xx協助園長負責傳染病的防控全面工作。

成員:xx及保健人員和各班班主任具體負責傳染病防控的日常工作,做到五早: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治療。

?(二)明確傳染病疫情報告人姓名及職責

市二幼疫情報告人姓名:xx(分管園長爲疫情報告人,保健組長協助疫情報告人工作)

疫情報告人職責:

1.在園長的領導下,具體負責本園傳染病疫情和疑似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工作;

2.協助本園建立、健全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發現及報告相關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

3.定期對全園幼兒、老師的出勤、健康情況進行巡查;

4.負責指導全園幼兒的晨午檢工作;

5.負責幼兒園傳染病疫情收集、覈實、登記、報告和分析工作;

6.疫情報告人接到報告後應及時追查幼兒的患病情況和可能的病因,做到對傳染病病人的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切斷傳播途徑。

7.協助上級教育、衛生部門對幼兒園發生的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調查和處理,接受教育部門與衛生部門對幼兒園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督促、檢查。

幼兒園要組織教職員工認真學習《傳染病防治法》,必須人人重視,加強預防,任何班級和個人不得隱瞞、緩報、謊報。做到人人知曉傳染病類型:

1.法定傳染病:甲類傳染病:鼠疫、霍亂。乙類傳染病: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丙類傳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衛生部決定列入乙類、丙類傳染病管理的其他傳染病。

2.其他傳染病及相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省級人民政府決定按照乙類、丙類管理的其他地方性傳染病和其他暴發、流行或原因不明的傳染病及相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點監測疾病。

保健組對每日來園幼兒進行晨檢,班級教師對到園的每個幼兒進行觀察、詢問,瞭解幼兒出勤、健康狀況。對因病缺勤的幼兒,班主任要追查病因並進行登記,及時上報給保健醫生。

(一)報告內容及時限

1.在同一班級,1天內有3例或者連續3天內有多個幼兒(5例以上)患病,並有相似症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飲水史時,幼兒園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

2.當幼兒園發現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人時,幼兒園疫情報告人應當立即報出相關信息,包括患者名單、發病日期、班級分佈、主要症狀、目前狀況、接觸史等。

3.個別幼兒出現不明原因的高熱、呼吸急促或劇烈嘔吐、腹瀉等症狀時,幼兒園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

4.幼兒園發生羣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幼兒園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

(二)報告方式及流程

1.報告方式:當出現傳染病疫情時,疫情報告人應當以最方便的通訊方式(電話、微信等)向xx或者嶽麓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同時向上級機關事務管理局和市區教育局報告。

2.?報告流程:一旦發生傳染病事件,疫情報告人(保健室或者班級教師)及時向園領導彙報,召集傳染病應急小組成員,做好專冊登記,統計人數。報告順序:班主任--園領導、保健人員--組織排查疫情報告人—當地疾控中心—xx機關事務管理局--當地教育部門。

幼兒園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及流程 篇五

爲加強幼兒園傳染病疫情管理、預防、控制和消除傳染病在園內的發生和流行,依據《xx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電報》和《xx市教育局》有關文件規定,對xx流感和xx病毒的防控,按照“科學排查、及時上報”的原則,特制定傳染病疫情報告、登記制度。

組長:

副組長:

組員:各班班主任、保育員

疫情報告員:

疫情排查員:

疫情登記員:

xx幼兒園成立防疫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園長辦公室,由xx擔任辦公室主任,電話:xxxxxxxx。

1、具體負責本單位傳染病疫情和疑似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工作。

2、建立、健全幼兒園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發現及報告相關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

3、定時對全校學生的出勤、健康情況進行巡查。

4、負責指導全校學生的晨檢、午檢工作。

1、晨檢應在園疫情報告人的指導下進行,由班主任或班級衛生員對早晨進入教室的每個幼兒進行觀察、詢問。瞭解幼兒出勤、健康狀況、衛生狀況,發現有傳染病早期症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疸等)以及疑似傳染病病人時,應當及時告知幼兒園疫情排查人,幼兒園疫情排查人要進一步排查,以確保做到對傳染病病人的早發現、早報告。(午檢也如此)

2、各班班主任應當密切關注本班幼兒的出勤情況,對於因病缺勤的幼兒,應當瞭解幼兒的患病情況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懷疑,要及時報告給幼兒園疫情排查人,幼兒園疫情排查人接到報告後應及時追查幼兒的患病呼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對傳染病病人的早發現。

3、幼兒園老師發現班級幼兒有傳染病早期症狀、疑似傳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況時,應及時報告給幼兒園的疫情排查人。疫情排查人應及時進行排查,並將排查情況記錄在學生因病缺勤、傳染病早期症狀、疑似傳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結果登記日誌。

4、報告內容及時限

(1)在同一班級,1天內有3例或者3天內有多個學生(5例以上)患病、並有相似症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飲水史時,幼兒園疫情報告人需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

(2)當幼兒園發現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人時,幼兒園疫情報告人應立即報出相關信息。

(3)個別幼兒出現不明原因的高熱、呼吸急促或劇烈嘔吐、腹瀉等症狀時,幼兒園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

(4)幼兒園發生羣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或其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幼兒園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

5、報告方式:

(1)當出現符合本工作規範規定的報告情況時,幼兒園疫情報告人應當以最方便的通訊方式(電話、)向中心學校報告。

傳染病疫情報告渠道:班主任或保育員------幼兒園疫情排查人------園長------中心學校------xx市衛生防疫站

(2)一旦發生傳染病事件,疫情報告人及時向園長彙報,召集傳染病應急小組成員,做好專冊登記,統計人數。(患者名單、發病日期、班級分佈、主要症狀、目前狀況、接觸史等)

報告順序:班主任或宿管員(2分鐘)→幼兒園疫情排查人(2分鐘)→園長組織排查(5分鐘)-中心學校。

(3)有事由園長按傳染病疫情報告渠道報告,無事由幼兒園疫情排查人向防疫工作領導小組報平安。

幼兒園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及流程 篇六

爲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保障全體師生的身體健康和公共衛生,保證正常的教學秩序,特制定如下制度:

必須人人重視,加強預防。各班每天要進行晨、午檢。各班教師對每個學生進行觀察、詢問,瞭解學生出勤、健康狀況。對因病缺勤的學生,班主任要追查病因並進行登記。

設立疫情報告人:xxx

學校發生羣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在1小時內上報教管中心。

1、報告方式

當出現符合本工作規範規定的報告情況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以最方便的通訊方式(電話、傳真等)向屬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鄉鎮衛生院防保組)報告,同時,向教育管理中心和教育行政部門報告。

2、一旦發生傳染病事件,疫情報告人及時向校領導彙報,召集傳染病應急小組成員,做好專冊登記,統計人數。(患者名單、發病日期、班級分佈、主要症狀、目前狀況、接觸史等)

報告順序:班主任(10分鐘內)→園領導(30分鐘內)組織排查→疫情報告人(1小時內)→教育管理中心與當地疾控中心(2小時內)。

3、重大疫情由疫情報告人於1小時內上報疾控中心、教育、衛生行政部門。

幼兒園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及流程 篇七

1、 在校長的領導下,具體負責本單位傳染病疫情和疑似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工作;

2、 定期對全校學生的健康情況進行巡查;

3、 負責指導全校學生的晨檢工作;

4、 嚴格病例登記,學校發現傳染病病例或疑似病例時必須按《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立即登記(項目包括:病人的發病日期、所有班級、姓名、性別、年齡、症狀、是否就診及醫院、排查結果、採取措施、登記人等),並及時向所在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及學校主管部門報告;

5、 授受衛生部門對學校疫情登記報告和管理情況的監督檢查指導。

1、 在同一宿舍或同一班級,1天內有3例或者連續3天內有多個學生(5例以上)患病,並有相似症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飲水史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傳染病流行期間,學校應按照傳染病防控領導小組的規定及時上報。

2、 當學校發現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人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立即報出相關信息。

3、 個別學生出現不明原因的高熱、呼吸急促或劇烈嘔吐、腹瀉等症狀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

4、 學校發生羣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

5、 學校發生羣體性重大傳染病暴發流行、食物中毒事件、

飲用水污染事件、羣體性不明原因疾病、嚴重影響師生健康的事件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必須在最短時間內(不超過2小時)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及衛生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