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散文詩300多篇(通用多篇)

散文詩300多篇(通用多篇)

散文詩300 篇一

1、理解散文詩豐富的內容,感知其優美的意境。

2、嘗試仿編,體驗創作活動帶來的樂趣。

1、配樂磁帶、錄音機

2、多媒體課件、圖片一套。

3、藉助春遊的機會引導幼兒觀察春天的景色和特徵。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們,現在是什麼季節呀?”

“春天大自然發生了哪些變化?”(引導、啓發幼兒回答)

引出課題

——“春天的變化可真大呀。如果讓你選擇一種顏色,你會用什麼顏色來表示春天呢?爲什麼?”

“我的想法和你的一樣,覺得可以用綠色來表示春天。因爲綠色展示生命力,充滿生機。春天有綠色的柳樹,一棵棵柳樹,是一本本書;春天有綠色的柳葉,一片片柳葉,是書上的一頁頁紙。你們有沒有讀過這綠色的書呢?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首散文詩,名字叫《綠色的書》。你們聽聽詩裏有誰讀過綠色的書?它們是怎麼讀的?”

二、運用多媒體課件,欣賞散文詩

①初步欣賞

——“你聽到了散文詩裏都有些誰在讀書?它們是怎麼讀的?”

②再次欣賞

——“它們到底是怎麼讀書的?綠色的書裏還說了些什麼呢?我們再來欣賞一遍吧。”

(幼兒回答同時出示相應圖片)

三、幼兒學說散文詩。

①互動:

——“聽了這首詩,你們有什麼感覺啊?你們想不想把這首好聽的詩說給好朋友聽聽呢?”

②請幼兒個別講述:

——“老師發現小朋友們說得真不錯,誰願意來說給大家聽一聽?”

四、幼兒創編:

①幼兒創編

——“小朋友,你們知道這首好聽的詩是誰編的?是我呀。我就是編這首詩的詩人。你們想不想做小詩人呢?除了一棵棵柳樹是一本本書,一片片柳葉是一頁頁紙,還有什麼可以是一本本

書,一頁頁紙,有誰會來讀書?怎麼讀?你可以自己編,也可以和你的好朋友互相合作編。”

②請個別幼兒講述:

——“老師發現小朋友們編的特別棒,還真像個小詩人呢!誰願意說給大家聽聽,讓我們都來學學你的本領。”

五、幼兒操作

①幼兒看書說散文。

——“小朋友說得可真不錯。(老師邊拿大圖片邊裝訂)你們看,老師把這一幅一幅圖片做成什麼了?我們把這本書裏的散文詩再說一遍好嗎?”

“剛纔小朋友也編了優美的散文詩,現在請你們把自己編的散文詩也做成一本小書好嗎?”

②幼兒自由操作,教師指導。

——“做好的小朋友可以說給你的好朋友聽一聽,也可以說給客人老師聽聽。”

散文詩300 篇二

據說,光線自太陽到達地球大約需要八分鐘,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光線,只是穿過光年的八分鐘前的光芒。

頭頂上的星空,那擡首就能看見的星星,可能離我們有幾十萬光年。而我們現在看到的星光,明亮的或者暗淡的星星,或許早已與隕落多年。

那麼即使有更強列的光芒,也要等待八分鐘。那燦爛的耀眼的第一縷曙光,穿過渺茫的宇宙,穿過遊離的塵埃,穿過雲霧繚繞,穿過星雲深深,才能是現在我們的眼前。

而當我們讚歎成功的美麗是她遭早已不復昔日的輝煌。

做一束光吧,也許會歷經坎坷,也許會顛沛流離,也許到最後不能發出萬丈光芒,但會讓每一個看到日出的人爲之感動並深深折服。因爲這是經歷重重迷茫後才能綻放的光彩。

做一束光,別輕易折返。隕落的星辰固然美麗,但如果能堅持下去,豈不是更好?當洗盡塵埃重新展現在世人面前,你會回首,你會遙望,你會發現這漫長的一路有多值得銘記。

別被眼前的困境所打倒,堅持下去,你會在不遠的將來看到自己耀眼的存在。

我忽然想起《夜空中最亮的星》“每當我找不到存在的意義,每當我迷失在黑夜裏,夜空中最亮的星,請指引我靠近你……”其實,每一個人都會有迷茫,都會有惆悵,但是你穿過無線的黑暗之後,自然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散文詩 篇三

尊敬的各位評委教師:

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參加今日的面試,我是xx號考生,我抽到的說課題目是大班語言活動《樹真好》。下頭我將從說設計意圖、活動目標、活動重難點、教法學法等部分展開我的說課。

《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與優美。”而《樹真好》是一首優美的散文詩,詩歌句式規整,貼近幼兒生活,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了樹帶來的好處,有利於激發幼兒愛護樹木、保護大自然的情感。與中班幼兒相比,大班幼兒已經能初步感受文學語言的美,經過感知散文詩中的規整句式、豐富資料,從而提升語言創編本事。所以,我設計了此次大班語言活動。

目標是本次說課的指引方向,目標就像航海中的指南針,結合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本次活動的資料,我將本次說課的活動目標設定爲以下三點:

1.認知目標:理解散文詩資料,學習重疊詞“嘰嘰喳喳、吵吵鬧鬧”。

2.本事目標:能夠用“樹真好”句式表述樹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好處,並能有感情的朗誦散文詩。

3.情感目標:感受大樹的完美,萌發保護樹木,愛護環境的情感。

在目標的正確指引下,我設定了以下活動的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理解詩歌資料,初步學習重疊詞“嘰嘰喳喳,吵吵鬧鬧”;難點是:有感情的朗誦散文詩,感受大樹帶來的完美。

在我朗誦完散文詩後,我精心設計了由淺入深的提問,啓發幼兒思考回顧剛纔傾聽到的資料,一方面更好地理解詩歌資料,另一方面幼兒在寬鬆的環境中鍛鍊語言表達本事。而多媒體教學法我運用在導入環節,播放視頻調動幼兒多種感官,讓幼兒直觀感受到人類破壞樹木造成的嚴重危害。

而對於學法方面,我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引導幼兒看一看、說一說、想一想、學一學、做一做,使活動變得豐富,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進取性。我選擇了討論法和遊戲法。

討論法不僅僅促進幼兒自主學習,增強幼兒與幼兒之間的同伴關係,也讓幼兒能夠大膽的表達自我的想法。我們明白動手操作是幼兒的學習方式之一,所以我引導幼兒在傾聽完詩歌后進行拼圖,經過自主學習的方式回顧詩歌資料。

爲了活動的有效實施,活動前,我做了如下準備:

1.《樹真好》、《人類破壞樹木的危害》教學課件。

2.輕柔的背景音樂。

3.大樹拼圖等。

下頭重點說一下我的活動過程,本次活動分爲六個環節,各環節層層遞進,環環相扣。

第一個環節是:視頻導入,激發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活動之初,我會和幼兒一齊欣賞《人類破壞樹木造成危害》的視頻,引導幼兒討論,小鳥爲什麼沒有了家?風沙爲什麼越吹越大,我們能夠怎樣做?這樣的導入,能抓住幼兒的心理。激發幼兒求知慾和興趣,到達“課未始,興已濃”的狀態。

第二個環節是:初步感知,理解詩歌資料。

首先,我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之後,請幼兒根據詩歌資料進行拼圖,經過提問:畫面中都有誰?樹有什麼好處?引導幼兒多種感官綜合運用,全面瞭解詩歌中涉及的人物、情景,同時爲幼兒供給自主表達的機會,讓幼兒主動地表達傾聽到的事物,以便幼兒能夠理解詩歌資料,感受詩歌優美意境。

第三個環節是:結合課件,深入感知。

在幼兒初步感知詩歌后,我會利用課件幫忙幼兒理解詩歌資料,瞭解散文詩的重疊詞。例如提出問題:散文詩裏的小鳥是怎樣唱歌的?引導幼兒學習像“嘰嘰喳喳”這樣的詞語叫做重疊詞,並引導幼兒找出其他的重疊詞。鼓勵幼兒小組合作,大膽發言,我會蹲下身傾聽幼兒討論,並進行指導,從而幫忙幼兒積累詞彙,以此突出活動的重點。

第四個環節是,遷移作品經驗,仿編詩歌。

在活動最終,我會創設一個寬鬆的氛圍,引導幼兒嘗試仿編詩歌,請幼兒想一想除了詩中說的,大樹還有哪些好處,並試着用好聽的語言說一說,加上適宜的重疊詞,讓幼兒在仿編中體會大樹給人類生活帶來的益處,從而萌發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從而突破活動的難點。

最終我經過富有感情的語言進行總結,人與環境共同生活才能讓地球更完美,幫忙幼兒提升此次活動獲取的經驗,深化活動主題。

好的教育活動不是止於特定的某一活動,而是長期持續的過程。所以,我會在閱讀區投放《樹真好》的幼兒用書,鼓勵幼兒繼續閱讀、創編,向小夥伴們朗誦散文詩《樹真好》,感受散文詩的語言美。

以上是我的說課資料,感激各位評委教師的聆聽,您們辛苦了!

散文詩300 篇四

1、理解散文詩內容,瞭解散文詩的句式特點。

2、有表情地朗誦散文詩,並嘗試創編詩歌,豐富幼兒的想象力。

3、感受作品所體現的優美意境,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重點:通過看、聽、說等多種教學形式,幫助幼兒理解散文內容,瞭解散文詩的句式特點。

難點:嘗試創編詩歌,豐富幼兒的想象力。

1、《落葉》ppt

2、大樹媽媽和小樹葉的頭飾

一、趣味導入,引出課題

1、出示落葉動態視頻

師:圖片上你們看到了什麼?那由此可以想到現在是什麼季節呢?

秋天到了,小樹葉怎麼樣了呢?(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2、師:你們見過小樹葉飄落的樣子嗎?小樹葉是怎麼飄落的呢?

3、鼓勵幼兒用身體動作嘗試表現。

師:現在老師是大樹媽媽,誰願意當我的小樹葉,學一學樹葉飄落的樣子呢?

4、角色扮演,深入情景

師:那我想問問我的小樹葉們,你們想落到哪裏去呢?(幼兒會用完整的句子回答)比如:樹葉落到xx

5、教師小結:小樹葉飄呀飄,有的落在地上,有的落在溝裏,有的落在小河裏,有的落在院子裏等等。那從樹上落下來的樹葉我們就叫做什麼?——落葉

二、欣賞散文詩《落葉》,理解散文內容。

1、播放散文詩《落葉》ppt,教師提問: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優美的散文詩《落葉》,跟老師一起讀“落葉”

師:大家聽完後心裏有什麼感覺?(幼兒自由回答)

師:老師覺得這首詩歌聽起來很美!

散文詩裏說樹葉都落到哪裏去了?

2、教師展示課件,引導幼兒理解詩歌內容。

幼:樹葉落到了地上、溝裏、河裏、院子裏。

師:散文裏有哪些小動物?

幼:小蟲、螞蟻、小魚、小燕子

(1)小蟲爬呀爬,撿到一片樹葉把它當作小房子

(2)那麼小螞蟻、小魚和小燕子把樹葉當作什麼了呢?

3、出示多媒體課件,通過聽、看、說幫助幼兒理解散文內容。

師:提問:樹葉落在了哪裏?誰看見了,把它當做什麼?

幼:樹葉落在溝裏,螞蟻爬過來,坐在上面,把它當作小船。

師:提問:樹葉又落在了哪裏?誰看見了,把它當做什麼?

幼:樹葉落在河裏,小魚游過來,藏在底下,把它當作小傘。

師:提問:樹葉最後又落在了哪裏?誰看見了,把它當做什麼?是怎麼說的?

幼:樹葉落在院子裏,小燕子看見了說:“來信了,催我們快到南方去。

這首散文詩好聽嗎?我們一起來朗誦一下吧!

師:你最喜歡的是哪一句?

幫助幼兒掌握句式:樹葉落在(),()看見了,把它當作()

提問:還有誰會撿到樹葉?他們會把樹葉當作什麼,會怎麼說呢?

(一)出示其他若干動物圖片,引導幼兒進行仿編。

教師示範:樹葉落在山坡上,小山羊看到了,把他當做帽子。

幼:樹葉落到草地上,小白兔看見了,把它當作扇子。

幼:樹葉落到院子裏,小螞蟻看見了,把它當作被子。五。、結束部分

小朋友創編的很有特色,老師也創編了一句想和大家分享,樹葉落到幼兒園的院子裏,小朋友們看見了,把它用來當作樹葉粘貼畫。現在,我們一起出發到院子裏去撿落葉,做樹葉粘貼畫好不好,那還等什麼,我們行動吧!

散文詩欣賞:落葉

秋風起了,天氣涼了,一片片樹葉從樹上飄落下來。

樹葉落在地上,小蟲爬過來,躺在裏面,把它當作屋子。

樹葉落在溝裏,螞蟻爬過來,坐在上面,把它當作小船。

樹葉落在河裏,小魚游過來,藏在下面,把它當作小傘。

樹葉落在院子裏,小燕子看見了說:“來信了,催我們快到南方去。

散文詩300 篇五

關於大詩歌的提法,最初應該追溯到20xx年《詩潮》舉辦“首屆‘詩潮杯’世界華文散文詩大獎賽”的籌備會議。08年3月,《詩潮》主編李秀珊來京與詩人周慶榮會聚,會晤時,關於在《詩潮》上強化當代散文詩作品的推介問題交換了意見。周慶榮就《詩潮》應該關注散文詩這一詩歌體裁的理由談到了“大詩歌”,也就是不要過於拘禁於以往的關於是詩還是散文詩的區別和身份問題,無論是分行的新詩還是不分行的散文詩,其實都是詩歌文學,都包含在更爲寬泛意義的“大詩歌”的美學範疇。只要作品寫得好,不能因爲散文詩的不分行寫作而拒絕散文詩這一種詩歌寫作形式。

大家都知道,散文詩這種文體的在中國的。出現與新詩幾乎是同時期的。然而,幾十年來新詩的發展異彩紛呈,除了特殊的頌歌時代之外,新詩的探索者一代接着一代。可是,散文詩卻與此完全不同,基本沒有出現突破性的發展。第一本散文詩集《野草》,本來是一座里程碑,卻成爲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許多寫新詩的人一般都在拒絕這個文體,長期以來對於散文詩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偏見,從而讓中國現代漢詩的發展存在着嚴重失衡。

因此我相信,大家年輕的時候寫新詩,而隨着年齡的增長,思想的成熟和人生閱歷的增加,會有更多的人不得不寫散文詩,因爲散文詩寫作需要非常明確的思想,飽滿的藝術體驗,那時,僅僅使用新詩的形式已經遠遠不夠,不能夠完成自己飽滿思想的承載。散文詩寫作是在自己不得不採用這種形式的時候纔出現的,所以,散文詩這種文體形式,它的可能性是深不見底的,拒絕散文詩就意味着拒絕自身的發展和未來。

因此,我們認爲,作爲詩歌文學,從中國的古典漢詩向現代漢詩的發展和演變,光有分行的新詩是不夠的,散文詩是極其重要的一種寫作形式。然而,長期以來這一點卻被人們忽視了,這個領域在今天還是一塊尚未得到很好開墾的處女地。那麼,我們在這本書裏,把這兩種詩歌體裁放在一起,讓大家比較、選擇,提醒大家關注這塊處女地是極其重要的。如果散文詩仍然繼續被人們所忽視,現代漢詩就不可能完全實現從古典向現代的健全發展和演變。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我們相信,這本選集的編選出版,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意義將會越來越被人們所認知,我們相信歷史會收割這一切。中國當代詩歌如果放棄了對於散文詩的關注、認同,那就是意味着放棄了自己向更豐滿的、更高的美學境界飛翔的一邊翅膀。

這種迷狂究竟爲了什麼?我想究其原因可以從兩個主要的向度考慮,那就是從生活和生命的兩個層面看待這種想象。從生活的層面看,爲了生存,我們每一天都要面對自己周遭許許多多疲憊不堪的事情事物。爲了應付工作、住房、子女、職業、人際關係、疾病,等等生存問題,一個完整的人被物質性追求的當今社會弄得支離破碎,時間和空間把人拆成了不完整的零部件,活下去,靠什麼支撐?靠什麼把那些零部件重新組裝起來?那只有靠一種精神性的堅守,一種屬於自己的,在任何狀態下決不放手的“奢侈品”的犒勞,我想詩歌就是這種奢侈品之一,不,對於寫詩的人來說,這應該是唯一的奢侈品。可以這麼說,對於一個寫詩的人,詩歌應該是其生命品質的保鮮。這就牽涉到寫詩與生命相關的問題。

對於人來說,生命是有長度的,並且這種長度是一種消耗品。生命的每一秒鐘時間都是不可複製的,過去了就不再存在,爲了讓這種不可複製時間的一部分得以保留下來,一般是通過文字記錄。然而,生命的律動、情感的潮汐是一般的語言敘述方式不可能鮮活地記錄下來的,除了音樂、繪畫之外,詩歌也是爲此而誕生的,在語言中保存生命痕跡的藝術。詩歌最初誕生於集體勞動的需要,爲了統一集體的力量,需要一種統一的勞動號子,這號子是吟唱出來的。吟唱需要節奏,這節奏是根據人的呼吸來決定其舒緩快慢、抑揚起伏。所以,詩歌藝術的誕生應該與節奏的追求緊密相連的,而這種節奏是根據人的呼吸來決定的,那麼,詩歌應該是最接近生命本身的藝術。

詩歌的本質在於抒情性,而抒情所帶來的愉悅性是不言而喻的,因爲這種抒情性背後是人類原初生命在大自然宇宙中的本能反應,當然可以給人類的本然生命帶來本真愉悅的效果。由於詩歌的這種近乎自然的節奏感以及抒情性特點,使其具備了容易記憶的傳頌功能,在無文字的時代,自然地逐漸發展成爲先民們傳承其族羣文化的載體,敘事史詩應運而生。世界各民族史前文化的敘事內容,一般都是通過這種抒情的方式得到傳承的,而在這些人類原初的史詩中,人類生命的鮮活性纔得到了保存。

當我們追溯到詩歌的起源所擁有的這些本質特徵,就不難理解人們至今仍然爲此迷狂的理由了,它是人類生命的一種本能性需求的藝術。因爲任何時代的生命都是需要愉悅的、需要抒情的,只有這樣人才能獲得克服艱難困苦,繼續活下去的願望。之所以要談這些,主要是爲了思考關於我們所說的“大詩歌”究竟追求一種怎樣的詩歌寫作的問題。

周慶榮所說的“大詩歌”,最初也許只是從散文詩應該作爲詩歌文學來看待,不要停留在以往的詩歌只是新詩這一種寫法之上,不能把詩歌文學單一化、狹隘化的思考出發的。然而,自從《大詩歌》這本作品集出版之後,“大詩歌”的理念就已經不再是周慶榮的個人的、或者“我們”散文詩羣的一個羣體理念了,現在許多人都開始使用“大詩歌”這種說法。至於每個人所理解的“大詩歌”究竟是否一致那是另外的問題。那麼,我們所追求的大詩歌,究竟是什麼樣的詩歌呢?我的一位福建的詩友李仕淦認爲:“它是探索人類起源性綜合史詩要素迴歸的詩歌美學追求”,我覺得他講得有道理。

周慶榮所提倡的“大詩歌”,它遠遠不是一種新詩和散文詩,再加上詩詞等詩歌文學的統合概念,不僅僅只是爲了打破當代文學的詩歌版圖,完成一種文體健全發展的籲請這麼簡單的問題。它應該是一種反思當下詩歌寫作所必須具備的意義、視野、情懷以及美學追求的集合問題。它的追求應該是最終打破所謂的新詩、散文詩的區別,超越於這兩者的文體獨立性意義的狹隘論爭,完成一種迴歸生命原初詩歌的抒情性與敘事性在當下、在我們所處的時代如何做到有機融合的、嶄新的詩歌藝術的抵達問題。這就是他反覆強調散文詩的“意義化寫作”的根本意義之所在。

應該可以說,因爲詩歌,我們多了一種熱愛這個世界的理由。然而,我們生存的現實存在着太多的不美好的東西,這些東西形成我們周遭的事情事物包圍着我們,甚至有時讓我們感到窒息。那麼,如果我們不能穿過這些面前的遮蔽物讓目光看到更遠的地方,我們如何熱愛這個世界?

如果不熱愛這個世界,我們還能堅持活下去嗎?因此,詩歌如果僅僅只是個人不快樂的情感、扭曲的視角的放大鏡,總在作品中倒自己的陰暗的、潮溼的情感、思想垃圾,那樣的詩歌將會離自己的生命本真越來越遠。西方現代主義主要是通過揭示現實生存的醜陋、陰暗、變形以及人的生存異化等得以確立的。我們現在也面臨着工業化、甚至還有信息化雙重的重壓,我們所看到的,所感受的生存現實,能不能不借用那種被殖民地的情感、思想、眼光來看待我們的後現代社會,找到屬於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對於世界的審視、審美的角度呢?我覺得我們到了需要徹底拋棄被殖民地的大腦的時候了。

一個國家的經濟大繁榮之後必然帶來一個文化大繁榮的時代,而最終在歷史上留下來的只有這些文化中所攜帶的我們生存過的生命痕跡。那麼,我們應該爲歷史留下怎樣的、無愧於21世紀中華復興時代的輝煌文化遺產呢?這是每一個文學、藝術探索者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中國是一個以詩歌文學著稱世界的國度,“大詩歌”藝術的探索,也許可以成爲我們再造輝煌的一種探索途徑。

散文詩300 篇六

時光翩然,鋪展一地清清淺淺的秋涼,踏過一路荒蕪,拾取一片落葉,窺幾回春秋,採擷一縷微風,探幾許淒涼。——題記

我低頭匆忙行走在塵世間,本想在夏日爲盛開的夢想採摘一朵清荷花,擡頭卻已是一片金秋豐收之季,原來立秋已經好幾日了。夏荷不等我採摘就以隨着季節凋謝,一陣秋風拂過,空氣中氤氳着碩果豐收的喜悅與甜蜜,可我依舊兩手空空。濛濛的秋雨泛起我晶瑩的眸子,爲那些錯過的花期,辜負的夢想。而我只能怨怪着流年的無情,獨留心中的失落和悔恨,面對傷感的秋天,依舊在惆悵中忙碌的行走。

漫長的秋夜涼如水,寂寥的孤燈閃爍着微弱的光芒與之爲伴。漫長的人生如流水,這個秋天陪伴我的只有錯過與辜負。

秋風蕭瑟,吹落了一地淒涼,涼了我荒蕪的生命。紛飛飄零的枯葉蝶渲染了離別的憂傷,埋葬了我來時路,站在芳草萋萋的人生路口,面對滿目瘡痍,我徘徊不前,只因豐收喜悅的秋天裏我依舊滿心淒涼,一無所有,現實和夢想變得模糊不清。

“自古逢秋悲寂寥。”古人說秋天是一個悲寂寥的季節,而我卻認爲秋天還是一個慈悲的季節,因爲秋天接受凋零,尊重死亡。

春天開始不一定是美好的,秋天結束也未必是傷感的,因爲故事有美好的開始就必會有悲傷的結束,人生有欣喜的相聚就必會有悲痛的離別。一切繁華終將歸於平淡,沒有任何事物可以抵擋歲月的摧殘,世間纔會有那麼多曲終人散的無奈,人走茶涼的傷感。

慈悲的秋天驗證了世間萬物的收穫,讚揚了萬物的滿載而歸,同時也包容了我的一無所有。颯颯秋風將枯萎的樹葉送還給了大地,只爲期待生命再一次的勃然生機。而我錯過的和辜負的那些日子一定不會重返,可來年捲土重來,我一定不會擁有的只有錯過和辜負!

秋天踩着荒蕪,心懷蒼涼,是對世間萬物一場功德圓滿的救贖,只爲了精心策劃一場來年開春的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