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飛蛾撲火歇後語是什麼【多篇】

飛蛾撲火歇後語是什麼【多篇】

擴展資料: 篇一

飛蛾撲火科學解釋如下:

在億萬年前,沒有人造火光 ,飛蛾完全靠天然光源日光、月光 或星光指引飛行。由於太陽、月亮、星星距離地球都很遠,它們發出的光線照到地球上可以認爲是平行直線。當飛蛾直線飛行時,它在任何位置的前進方向與光線的夾角都是一個固定值。

此外,如果光源離得很近,比如火把或蠟燭,不能再將它們發出的光線看作平行光時,飛蛾按照固有的習慣飛行,飛出的路線就不是直線。其不斷接近光源,最終喪命於火,即飛蛾撲火。

歇後語故事:

火光淒厲地照亮了夜,若它有眼眸,定是輕蔑地望向那隻飛蛾。似在高懸着頭顱的火光,愈燒愈烈。 飛蛾撲火,代代相傳,沒有不相似,只有更猛烈。有人說它愚昧,在地下忍受寂寞而潛伏漫漫年月,便隨火光在黎明前夕離去,去的如斯壯烈;有人說它自私,風吹過連屍骨也蕩然無存,辜負了待它溫柔如初的大地,也負了清風與明月;還有人說它醜陋,自卑到無顏苟活於世,它要的葬禮也只配一場火光罷了,那樣卑憐…… 而如今,我自己卻成了“飛蛾撲火”這個自古不變中的飛蛾,不羨蝴蝶不羨蜂。需要的僅是不滅的火光,刻薄的照亮我的內心,足矣。 當飛蛾告別了它那如同生母般溫暖的大地時,我也走過了那悠長的走廊。似乎每一個簡單的步驟,都那樣隆重。 飛蛾親吻着大地,一別便是永年,浮生倒也盡歇。 火光就在天邊,觸不可及。 有寒風在走廊盡頭盤旋,等待躊躇的我。 大地也沒有挽留飛蛾,大地能贈與飛蛾的不過是寥寥幾載的獨家記憶,從暮雪到春歸,從花開到花謝,那些看見的和看不見的一併讓飛蛾帶走。 我彷彿看見了飛蛾那遲延的動作,如同自己一般,在躲避盡頭那寒風。 懷裏揣着課本,走過那盡頭,風在吹,心在顫,蛋我的畏懼卻在空氣中游離着。 飛蛾噙着不捨的眼淚,離開了大地,它的周圍皆是陌生的場景,而它的信念與執着便是那道火光。 我感嘆于飛蛾的執念深重,不知是否會灼傷它自己。 在自習室內,聽着衆人離去的步伐聲,我的四肢彷彿也在叫囂着,在痛苦掙扎着。 如同飛蛾那般,隱忍着萬次想要回頭的慾望。 夜更深了,我裹緊自己,告訴自己一定要撐到最後。不似青燈古佛的清心寡慾,不似花前月下的執念深重,我僅有的是一顆不棄的心。而飛蛾呢,在撲向火光的那瞬,雖朝露曇花,風華萬千,倒也與世無爭了,一身輕鬆。 而我與飛蛾的區別,便在於痛苦全由自己承受,並不在於是否存活於世。大地可是眼睜睜地望着她那親如嫡子的飛蛾步步走向毀滅,而我唯獨一人苦嘗冷清。折磨的何止是被風肆虐的髮絲,那顆飄搖如同江上小舟的心呢?又豈能快意瀟灑?尚好,我只求與飛蛾比肩天涯。 火光淒厲地結束了飛蛾短暫無悔地似煙雲般的生命,也終結了自己同樣悲慼的靈魂。 若它有眼眸,定是說不盡道不休的無望傷人。那似在苟延殘喘德幽靈啊,愈演愈敗。

更多相關歇後語:

飛蛾撲火 —— 自取滅亡

飛蛾投焰 —— 自取焚身

飛蛾投火 —— 自取滅亡;惹火燒身;反受其殃;無復完理;自取焚身;自傷自壞;自送其死

飛蛾赴火 —— 自速其災

飛蛾子撲火 —— 自己找死

飛蛾撲燈火 —— 自取滅亡

飛蛾投燈 —— 自取滅亡;惹火燒身

飛蛾玩火 —— 惹火燒身

飛蛾赴燭 —— 火燒自身;自尋死路;自取滅亡;禍由自招

飛蛾逮蜘蛛 —— 自投網羅

飛蛾鑽爐膛 —— 引火燒身

飛蛾撲燈 —— 自取滅亡;惹火燒身;引火燒身

飛蛾攆蜘蛛 —— 自投網羅

飛蛾攆追趕)蜘蛛 —— 自投羅網

關於“飛蛾撲火” 篇二

一、基本信息

【出處】語出唐朝姚思廉《梁書·到溉(gài蓋)傳》。原文:“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象蛾子撲火一樣。比喻自找死路、自取滅亡。也比喻不顧一切地奔赴所向往的目標。有時候含貶義,可比喻漏網的壞人自投死地。

示例】 他今日自來投到,豈不是——,自討死吃的。--元·楊顯之《瀟湘雨》第二折

【用法】 作謂語、狀語、定語;指自取滅亡。

【故事】 梁武帝蕭衍(yǎn)是漢朝名相蕭何的第二十五世孫,秉承先人的遺風,學識廣博。到溉聰明好學,爲人公正,性格直爽,官至散騎常侍、侍中、國子祭酒。由於梁武帝的賞識,到藎被提升爲丹陽尹丞。同時到溉還是梁武帝的棋友之一。

有一天,梁武帝與當時的名手朱異對局,到溉在一旁觀戰。眼看就要終局,朱異一不小心,把棋盤上的棋子弄亂掉了。梁武帝非常不高興,朱異嚇得不敢吱聲,跪地領罪。到溉不急不慢,在一旁勸道:“不要緊,剛纔的棋局我已經全部記下來了,現在可以立即覆盤。大家接着下棋。”說罷,一下子就將剛纔的棋局照原樣擺出,竟然一個棋子都不差。梁武帝和在場的大臣們都大爲驚詫,同時佩服他過目不忘的本事。此後,梁武帝時常約到溉去御苑對弈(yì)下棋。

到溉有個孫子,名叫到藎(jìn),十分聰明,從小就能寫詩作文。梁武帝非常喜歡他,常常帶他出去遊玩。有時候到京口,登上北固樓吟詩作賦。到藎的詩文越寫越好,在梁武帝看來已經超過了到溉。

有一次,梁武帝看過到藎寫的詩很是讚賞,便與到溉開玩笑地說:“難怪你每次上書都寫得那麼出色,大概是孫子替你寫的吧?”說完就大笑起來,還提筆爲到溉題了這樣一首詩:“研磨墨以騰文,筆飛毫以書信。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必耄年其已及,可假之於少藎。”意思是:硯臺磨出墨汁來寫文章,揮起筆來寫書信。這時就像飛蛾赴火一樣,全力以赴,忘記自身可能毀滅。你已經是年邁之人了,爲何不讓你的孫子到藎來代你寫文章呢?

【近義詞】自不量力、螳臂當車

二、科學解釋

(一)一種現象

其實飛蛾只是保持自己的飛行方向與光源成一定角度,隨着它不斷的飛,它要不斷變化角度的,而軌跡也逐漸靠近光源,就好像蚊香的形狀一樣,繞着光源飛,並且半徑逐漸縮小,最後接觸光源,如果不幸是繞着火苗飛,那麼……並不是徑直撲向光源的。

(二)兩種解釋

蛾爲什麼常朝火光飛?這個問題,目前科學上有以下兩種主流的解釋:

【解釋一】

科學家經過長期觀察和實驗,發現飛蛾等昆蟲在夜間飛行活動時,是依靠月光來判定方向的。飛蛾總是使月光從一個方向投射到它的。眼裏。飛蛾在逃避蝙蝠的追逐,或者繞過障礙物轉彎以後,它只要再轉一個彎,月光仍將從原先的方向射來,它也就找到了方向。這是一種“天文導航”。

飛蛾看到燈光,錯誤地認爲是“月光”。因此,它也用這個假“月光”來辨別方向。月亮距離地球遙遠得很,飛蛾只要保持同月亮的固定角度,就可以使自己朝一定的方向飛行。可是,燈光距離飛蛾很近,飛蛾按本能仍然使自己同光源保持着固定的角度,於是只能繞着燈光打轉轉,直到最後精疲力盡而死去。()

【解釋二】

許多昆蟲,只在夕陽西下,夜幕降臨後才飛行於花間,一面採蜜,一面爲植物授粉。漆黑的夜晚,它們能順利地找到花朵,是“閃光語言”的功勞。夜行昆蟲在空中飛翔時,由於翅膀的振動,不斷與空氣摩擦,產生熱能,發出紫外光來向花朵“問路”,花朵因紫外光的照射,激起暗淡的“夜光”回波,發出熱情的邀請;昆蟲身上的特殊構造接收到花朵“夜光”的回波,就會顧波飛去,爲花傳粉作媒,使其結果,傳遞後代。這樣,昆蟲的燈語也爲大自然的繁榮作出了貢獻。因此,夜行昆蟲大多有趨光性,“飛蛾撲火”就是這一習性的真實寫照。另外,其實飛蛾主觀上也不是想死在火焰裏面,是由於其複眼的構造使其以一個螺旋角度圍繞火飛行的時候逐漸接近最後造成撲火。

飛蛾撲火歇後語 篇三

飛蛾撲火 —— 自取滅亡

歇後語解釋: 飛蛾撲到火上,比喻自取滅亡。

飛蛾撲火歇後語是什麼 篇四

飛蛾撲火--自取滅亡/自尋死路/自取殺身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