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致命伴侶影評

致命伴侶影評

致命伴侶影評 篇一

趕在情人節的前一天,也就是這部德普+茱莉強強聯手版《逃之夭夭》上映之時,沒有選擇《將愛》,沒有選擇《我知女人心》,本以爲能將情感上升至更高層面,結果卻被整個故事雷翻之後,狠狠的感動了一次。

只那一句:只因爲在火車上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掉你的容顏,夢想着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見,結果竟是如此相見!

如果因爲這個譯名的蠱惑而選擇走進電影院,如果沒有看過05版的《逃之夭夭》,如果還在不幸中看的是國配版的《致命伴侶》,那麼我想說,如果你是個性情中人,安心看到最後那幾秒,也許你會回味整個晚上,反之,你就一頭霧水的當此片爲浪漫威尼斯的宣傳片吧,也不爲過。

唐突質疑,我個人覺得還是《遊客》,讓受衆更能安靜的欣賞這部兩位明星細水長流的愛情片。“花那麼多錢,就整成這樣?”伴着水城風光的流動,兩人對視的眼神中,也許只有這句話,讓更多的受衆得到舒心的長嘆,“怎麼,不喜歡?”也許,這場不玩驚悚、不玩槍戰、不玩動作的懸疑之作,偶爾穿插着幾個警官的黑色幽默,只是想向受衆宣告,跟隨着這兩位性感的人兒像其他前往威尼斯的遊客一樣,將一場神祕的邂逅,終結一段真誠的愛情。

一封神祕的信件,成爲朱莉另一段情緣的開始?還是續寫着她和皮爾斯愛情的忠誠?這也許是整部影片一直疑惑的問題?順着疑問,帶着結尾的豁然開朗,回到火車上的邂逅,茫茫人海中,神祕美豔的她爲何選中了他?而德普的眼神中的驚詫,也許正是讓謎團更迷惑的原因吧?她邀他同行,帶他遊覽威尼斯綺麗的水上風光,走進金碧輝煌的酒店,還有那嬌媚的一吻,讓我們迷惑在朱莉已經愛上了這個憨厚“數學老師”,而也讓另外兩頭開始捲入這場是與否的尋找之旅……

鍾情於那幾個小警察的黑色幽默,旋轉於傻傻真可愛的格調中。讓懸疑在若干導演專門設置的情節中轉換成幽默着的,如果一定說這部影片如何,那麼我想說,霧裏看花,水中望月,你能猜透幾分是幾分……

致命伴侶影評 篇二

首先非常高興第二次參加電影網組織的廣州觀影團活動,並和羣裏的朋友們一同觀賞電影。這次來上影聯和電影城雖然路程有點遠,但還是留下不錯的印象,最值得一提的電影銀幕,非常清晰,還有觀影角度也挺好,我是坐在最邊邊也沒覺得歪。

言歸正傳,就外景來說,《致命伴侶》大部分外景都設在了水城威尼斯,可以說整部片都是在給威尼斯無聲無息地打廣告,航拍的水城很漂亮,紅色的瓦片,典型的建築風格,還有日出和夕陽的場景,可以說是美不勝收啊!

就兩位主角而言,朱莉雖然有點顯老了,不過還是像影片裏說的“風情萬種”,這次朱莉的文戲多,基本沒有武戲,這樣就更加突出她的氣質美來;一見到德普還是忘不了他做海盜的搞笑樣子,德普的表現中規中矩,只是要數學老師看偵探小說,有點不合邏輯,德普也根本不像個教師,更像個藝術家。

劇情聽說是翻拍自法國電影《逃之夭夭》,最後數學老師就是皮爾斯的確讓人有些意外,因爲數學老師表現十分滑稽笨拙,還多次被拷。對劇情最大的疑惑是,爲什麼特工明明知道皮爾斯匯了2000多萬美金給整容醫生,而僅僅憑護照就認定“數學老師”就是威斯康辛州的那個,甚至連抓來問問他懂不懂圓周率都沒做,有點不合邏輯了吧?

影片除了兩大明星出演,漂亮的威尼斯風光,可謂平淡無奇,因爲缺少暴力血腥場面,可以當愛情片看看。

致命伴侶影評 篇三

致命伴侶,我更喜歡它的英文名:The Tourist ,遊客,就是遊客。導演:弗洛裏安·亨克爾·馮·多納斯馬 Florian Henckel von Donnersmarck 主演:約翰尼·德普 Johnny Depp 安吉麗娜·朱莉 Angelina Jolie ,希望有機會能看到英文版的原聲片。

喜歡這部電影主要是喜歡史密斯夫婦,這部大都很少,卻依然很迷人,性感,首飾、着裝,黑色、白色都一樣的高貴典雅,導演的鏡頭特意在都出地方展示惹火紅脣。

喜歡的這個故事的創意,故事的結局是完美的,但是完美卻是猛然轉身,一路被警察監視的伊莉斯,收到神祕指示奔往威尼斯與情夫亞歷山大·皮爾斯會面。(亞歷山大·皮爾斯爲黑幫理財,外逃攜款7.44億美元,警察追查此案,黑幫追查此款。)爲避免外界跟蹤,途中伊莉斯按指示找了位與亞歷山大·皮爾斯貌似者(數學教師)引開外界注意,轉移視線。警察分析紙片,一路尾隨伊莉斯,並誤解教師爲亞歷山大·皮爾斯。同時,黑幫得到警察泄密,也前往威尼斯追款抓人。途中,教師與伊莉斯漸生情愫,伊莉斯也屢次拯救被誤解、遭追殺的教師。(伊莉斯實爲潛伏在亞歷山大·皮爾斯身邊的特工。想早日結案,恢復普通人的身份。)被遣走後的教師心有不甘,返赴舞會向伊莉斯表白,破壞警察計劃而被捕,拘於警車。警車內,教師趁機關注着房間內進展,得知伊莉斯是特工。亞歷山大·皮爾斯未出現,伊莉斯奔赴會面處後爲黑幫控制並威逼。爲釣出亞歷山大·皮爾斯,警察置伊莉斯生死不顧,伊莉斯確實不知密碼,無法打開保險箱。情急之下,教師前往救援。教師正欲打開保險箱時,警察全斃黑幫,教師詢問伊莉斯對自己的感受,伊莉斯表示愛意,但也愛自己亞歷山大·皮爾斯,教師表露身份:亞歷山大·皮爾斯。亞歷山大·皮爾斯歸還黑款,與伊莉斯浪漫天涯,平民生活,警察結案,不追究亞歷山大·皮爾斯前科。

喜歡巴黎,喜歡威尼斯,風景美麗,蜿蜒的水巷、流動的清波,就像漂浮在釅釅碧波上浪漫的夢,倒映出威尼斯的浪漫。小時候課文中學到的,都在眼前,剛朵拉、遊艇、帆船,不是一個美字能夠概括的,但是又有什麼,比秀色可餐的水城風光更能讓滿腔情愁煙消雲散?汩汩的流水似乎天生就能撫慰情傷,於是,像大多數前往威尼斯的遊客一樣,弗蘭克眼裏的憂鬱也漸漸抹去。火車上、豪華賓館的大廳、宴會上,伊莉斯經過之處到處是百分之百的回眸。

中文譯名“致命伴侶”,誰是致命伴侶,不是伊莉斯,而是亞歷山大·皮爾斯,其實這部電影更像是一個愛情的考驗的過程,只有最後,伊莉斯的臺詞是那麼的完美。

有機會再看一遍!英文原聲!

致命伴侶影評 篇四

這片子叫讓人思緒很複雜,總的感覺是女主是的腦部是人的,不是死的機器,身體只是支配行爲的工具,爲什麼男主接受不了呢?而且結局也很不好叫人不舒服,按電影順着往下想女主被複製成了千千萬萬個,給人當情趣娃娃了!這片子0分,看來老外也就不應該拍這種愛情片看着像是智能計算機與人腦的結合,只是人腦功能處於輔助狀態,不是主體,復甦了一點點記憶,思維模式也缺失嚴重,基本是電腦處理,如果大腦百分百運行,電腦只接受行爲信息轉化爲動作,這會和真人無疑,攻殼機動隊裏的纔是真正的換了身體,但人還是那個人。

身邊的人都能發覺我的變化,而我自己在那一刻以後用了整整一年接受雙親是我的雙親。我曾經迷茫,彷徨,想要追尋那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我是誰,誰又是我,是存在於過去的記憶,還是存在於當下的軀體。看這個片子,感觸很多。或許也只有我這樣的人才能真正體會女主的情緒。就這部影片的故事而言,我認爲男主是懦弱的,既然無法接受,又何必開始,既然選擇拯救,家到底在哪裏,信的可以聯繫,不信的權當笑話。

我變的是身體,而你變的卻是心。是你替我做了決定,到了最後,卻又是你最先放棄我!我以爲是資本壓迫,看你轉深離開,想來是幡然醒悟,還來不及叫好,又馬上恨不得抽死你,最後的最後你死了,也許有殉情的打算吧,可是我沒看到你的偉大,我只看到了你的懦弱,你的不擔當,又是誰再次給了你替她的生死做決定的權利!

電影講述的是男主爲了挽回自己妻子的生命,而留住妻子的大腦,把妻子的大腦按在機器人的身上。男主的公司正在研究一種復活機器人,本來是準備用身患癌症的政府人員去實驗這個機器人,但是正巧男主的妻子也去世了,男主的妻子很年輕,研究人員就覺得他的妻子比較合適,就復活了她的妻子。但是男主一直以爲這是機器人,只是在模仿他的妻子,而他沒想到的是,那個機器人是擁有她妻子的大腦,有着他們所有的記憶。她的妻子只是相當於換了個身體,但是男主接受不了,他總是覺得那是個模仿他妻子的機器人,然後他是在是接受不了就把他的機器人妻子給殺了。

別妄想了,我覺得科學能達到的最高度也就是用人的細胞克隆一個“人”,然後把人的頭顱“嫁接”到克隆的“人”身體上,以達到治療一切身體疾病的效果,像這種上升到意識和靈魂的高度是不可能的,永遠都不可能,就像我能想起我十幾年前做的一個夢,夢裏的情景,我心裏的感受是不可能複製在任何東西上,我覺得把世界上所有電腦合起來都複製不了我大腦的十億分之一。

只要機械是人的思維在駕馭,而不是機械駕馭人就不存在所謂的問題。前提是人本來的意識不得被機器左右,或者被他人修改。我就是我,最完整意識的我!只要腦子還在,腦細胞都在,身體換了,都還會是那個人,沒有腦子只有芯片的機器人才是真的不是人。腦子纔是人最重要的靈魂,一個人的一生所有。

靈魂是什麼有誰見過,女主雖然是半人半機器人但大腦還是原來人類的大腦,意識,思維都還是原來那女主沒死大腦運行的,如果說這有違道德那現在換腎,移植肝臟,這就不違反道德了嗎,那換來的腎還是你原來你腎嗎?雖然機器人女主,不是原來的女主了,但是還是一個生命,一個智慧體,男主太自我了,就這樣殺了另一個智慧體。科學家的想法很棒,哪舊了換哪,整個人久了就換整個人,心臟思想乃至靈魂都是自己的,這個人爲什麼不是這個人了,是因爲換了新的耳朵?換了新的胳膊?,新科技發明出來男主過不去心裏那關,假設這一切都是男主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他可能不會發現任何變化,一直愛着新的阿梅利亞直到老去吧?

本來覺得人的靈魂在就好,男主殺她不對。但後來看到資本家想要批量複製就明白了。可以複製的都不是最珍貴的東西。換個身體就像小說裏的奪舍而已,只要記憶還在,我還是我,再比如主角得到某個大神的記憶傳承,被記憶同化了,可以說,主角就是大神!大神復活了,另類的復活!外國警察是很愛自己命的,對方只要有武器,哪怕是一把小刀都不會上前,包括沒有武器有衝動傾向的,只會用槍指着警告三次,不管你有沒有反抗舉動,不放下刀或者不雙手抱頭就直接擊斃!不會給你講什麼大道理,不像國內,不到迫不得已也不會開槍擊斃!

致命伴侶影評 篇五

《致命伴侶》所有的意義與價值,完全可以用一張電影海報說清楚——強尼德普、安吉麗亞茱莉、弗洛裏安·亨克爾·馮·多納斯馬。該片唯一的貢獻似乎就是把這三個人湊在了一起:一個是《福布斯》剛剛選出的世界身價最高的男影星,一個是多年來被世界各種知名媒體評委“世界最性感女性”的女影星,一個是因《竊聽風暴》聞名世界的導演。這個衆望所歸的組合,給大家獻上的作品,卻有些令人失望。

無論你是否看過《逃之夭夭》,都不會覺得《致命伴侶》是一部精彩的電影。《逃之夭夭》5年多前上映時就飽受“情節單薄、乏味”的詬病,而《致命伴侶》如今翻拍,又基本照搬了原片的故事。一個美豔動人的女特工愛上了自己的調查對象,忠於組織還是忠於愛情,完成抓捕任務還是協助愛人逃跑,她一直舉棋不定;一個老謀深算、膽大包天的大盜,精心安排了一個周密計劃,將警方與黑幫都玩得團團轉,最終財色兼收。這樣的情節框架,如果拿給美國編劇,應該能夠搭建出一個精彩的懸疑故事。然而,這兩部片子的編劇和導演都是歐洲人,多年來的事實早已證明,歐洲人的確不如美國人會講故事。

這是一個把謎底藏得很深,到最後一刻才完全揭曉的懸疑故事。那麼,在謎底揭曉之前的100分鐘裏,如何吸引觀衆的眼球,抓住觀衆的神經?只能靠大量精巧細節的鋪陳,逐步積蓄觀衆的心理能量,到最後纔會收穫恍然大悟的快感。要想片子更商業、更賣座,還得加入激烈的動作場面,浪漫的情感糾葛,妙趣橫生的對白,不乏新意的搞笑橋段。然而以上指標,《致命伴侶》幾乎每一項都完成得不盡人意:細節鋪墊不夠充分,因此可供觀衆猜疑和玩味的蛛絲馬跡也就不多,讓觀影過程少了許多樂趣。更要命的是導演選擇了相對靜態的方式來鋪陳細節,大部分伏筆與玄機都安排在對話中展現,觀衆不但當時看到容易忽略過去,即便在謎底揭曉的最後也很難完整回憶起來,那種滿腹疑問頓時恍然大悟的感覺也就不會太強烈。就連德普與茱莉賣力打造的愛情戲份也因缺乏細節鋪墊和心理刻畫,顯得有點突兀和單薄,只見曖昧,不見愛情。好在最後幾分鐘,德普和茱莉那段經典對話挽回了局面——德普:“你剛纔說你愛我?”茱莉:“是的,但不幸的是我也愛亞歷山大。”德普:“不如我想個兩全其美的辦法。”爲防劇透,接下來此處省略27字,大家還是自己去影片中發現驚喜吧。

無論是影片宣傳,還是導演接受媒體採訪,都反覆強調《致命伴侶》的“驚悚”特質。可縱觀全片,真正有“驚悚”味的只有一頭一尾的兩個十分鐘段落——開篇,茱莉扮演的女特工婀娜、曼妙地穿梭於巴黎的街巷,坐在路邊咖啡廳,收到神祕紙條並閱後即焚……結尾,黑幫挾持茱莉,警方狙擊黑幫,神祕人物亞歷山大終於顯身,德普英雄救美,茱莉做出最後抉擇……中間部分不但沒有緊張的敘事節奏,沒有火爆的動作場面,特工的偵查手段也沒啥新花樣……因此,該片在北美上映時不但票房失利,還慘遭惡評。導演解釋,他不希望電影“太過賣弄血腥和動作場面”,因此力圖讓兩位主角“用對白推動整個故事”,“在平靜的劇情中製造懸念重重的氣氛”。說到這裏,《竊聽風暴》的範兒就出來了。但殘酷的是,這樣的手法在文藝片中也許受用,但搬到商業片中卻無法奏效。商業片追求的就是感官刺激,玩深沉往往死路一條。要不是茱莉和德普這兩枚性感炸彈,從頭到尾賣弄着難以抗拒的風情,眉來眼去地玩曖昧,把觀衆的神經撩撥癢酥酥的,電影院裏恐怕要酣聲四起了。

電影是門藝術,也是筆生意。因此,對一部電影的成敗不能單方面評判。無論你給《致命伴侶》挑多少毛病,也無法否認“德普+茱莉”的組合也是一個大膽而成功的策劃,讓全球影迷結結實實興奮了一把;並且也擋不住該片在國內上映前就已經收穫了超過2.5億美元的全球票房。在國內,儘管情人節檔期票房不敵《將愛情進行到底》,但就憑茱莉和德普在國人中的號召力足以慢慢收復“失地”。畢竟不少網友在微博上大喊:“爲了德普和茱莉,《致命伴侶》就算是爛片,哪怕是廣告,也值得花錢到電影院去看。”德國導演多納斯馬在電影界是個標準的新人,擁有牛津大學哲學、經濟學位的他25歲才半路出家學電影。到目前爲止,他就拍過兩部電影長片,《竊聽風暴》和《致命伴侶》。前者是文藝片,摘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後者是商業片,爲製片方賺得了超出投資兩倍的票房,還有幸提名最新一屆金球獎。這樣的成績對一個新晉導演來說已經很耀眼了。多納斯馬透露,他之所以接下《致命伴侶》這部商業娛樂片,是想做一些明亮、有趣、輕鬆的東西,“我覺得這應該對我的靈魂有益。”我想,另一方面也對他的腰包有益

致命伴侶影評 篇六

作爲一個有過瀕死體驗的人,全套原裝,但當我醒來,過往不過是回放,沒人能理解我,可我卻知道,我不再是之前的我。身邊的人都能發覺我的變化,而我自己在那一刻以後用了整整一年接受雙親是我的雙親。我曾經迷茫,彷徨,想要追尋那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我是誰,誰又是我,是存在於過去的記憶,還是存在於當下的軀體。

看這個片子,感觸很多。可能要有這樣相似經歷的人才能夠知道的。死亡並不可怕,死亡將來未至的那一段時間纔可怕。看了這部電影之後我就有有一點點認爲男主是懦弱的,既然無法接受,又何必開始,既然選擇拯救,又何來放棄。至於對資本的趨利,到反而不是重點了。

題外話,大腦復甦的過程是冗長的,從我白天醒來到想起回家的路,已經是黑夜,在那個應該熟悉的車站認真的想一想。從一開始沒有景深,沒有動態,沒有個體差異以及沒有個體感的視覺,逐步復甦到能夠區分,人與物,遠與近,高與低以及色彩的感受。這是一個很茫然的過程,期間甚至遺失了恐懼和焦慮。

另外一個題外話,當第一狀態,也就是毫無正常視覺的狀態時,人的力量能夠最大程度的發揮。信的可以聯繫,不信的權當笑話。看懂沒,復活後這女的是有記憶,有情感,有思維的,那段採訪說明了一切,只是那老頑童給這男的洗了腦,搞得男的殺了她,又自殺贖罪,別說她是軀殼,她就是人。只是道德輿論害死了這男的。

我只看到了男主的懦弱,因爲自己不敢相信她跟原有的本人一樣,認爲她只是一個模仿得很像的智能機器人,所以不能接受,把她殺了。男主是因爲懦弱而自殺不值得同情,女主刪除了關於男主的記憶也等同於自殺,但是女主自殺是因爲看到了男主無法接受她把她殺了的視頻記錄,女主纔是最悲慘的,復活了缺無法被接受。

當男主面對重病的妻子只是想留住她的生命,可是他沒想到復活的女主只是有他妻子記憶的機器人,所以機器人還在研製的時候男主提出過終止,是那些科研人員拒絕了,所以說結局不會是美好的,男主接受不了生物公司別人選的是阿米莉亞年輕死者的大腦,而議員身患癌症但年紀太大不適合復活,他一開始是知道死後復生的阿米莉亞是真實的,只是自己有癌症卻不能得到任何救贖就產生了種我死你們都得死的想法,就如世界末日來。

有血有肉有思維有記憶有情感,只不過換了一副軀殼,原本的人該有的東西他都有的,人的根本就是吃喝拉撒睡,還是情感情感是人類最重要的東西,記憶存在爲什麼要殺了她呢。至於最後女主清除關於她的所有記憶數據很好理解,她清楚自己是可以替代複製的,不想自己成爲流水線。

不喜歡這個結局,無論艾米莉亞能不能存在下去,以後還會有更多擁有自主意識的類人機器誕生,因爲技術已經發展到了電影中的階段。如果艾米莉亞堅持存在下去,處境會慢慢變好的,她自己本身也會一點一點的好起來的。人心都是肉長的,至少我能接受這樣有感情的人或者機器人。女主是有靈魂的,當她知道男主殺她,商人準備流水線生產她後 猶豫了是保留還是刪除記憶,女主犧牲最大,而沒記憶就沒靈魂,好電影值得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