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對家鄉作的實踐報告多篇

對家鄉作的實踐報告多篇

對家鄉作的實踐報告篇1

6月25日,淮海工學院機械工程學院的社會實踐團隊到連雲港市生活垃圾填埋管理中心開始了xx年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就生活垃圾填埋向該中心工作人員進行學習瞭解。本着提高自我、充實自我、鍛鍊自我的宗旨,大學生們在烈日炎炎下,樂此不疲地參觀學習。

連雲港市生活垃圾填埋管理中心的員工與領導熱情配合,認真講解,並對生活垃圾填埋管理的發展前景提出設想。連雲港市生活垃圾填埋管理中心主任張鑫帶領大家在生活垃圾填埋工作站參觀並進行講解,大家悉心聽取,時不時地記錄着。

從對問卷調查的整理和統計中得出:現如今,居民環境保護意識普遍提高,生活垃圾採用衛生填埋方式處理,減少了城市環境污染。然而,大學生對生活垃圾填埋管理的認識存在空白,對於生活垃圾如何規範填埋管理缺乏深入學習瞭解,對於環境保護缺乏積極主動性。

此次實際活動,提高了大學生對生活垃圾填埋管理的認識,填補了大學生在生活垃圾規範填埋管理方面的空白,進一步激發了大學生保護環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了大學生的環保意識。

最後,學生們在得到了許多寶貴知識後,帶着興奮與不捨告別了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此次實踐活動不負學院領導重望,展示了新時代大學生的良好精神風貌和綜合素質。

對家鄉作的實踐報告篇2

上午返校後,我決定採用老師的建議,進行“學雷鋒環保小衛士”活動。可是隊員們逃的逃、溜的溜,最後只請來了兩位。

下午2:00,我們三人準時出現在華驥苑大門口,開始與垃圾作鬥爭。

我們從街道邊撿起,剛開始那兩位隊員扭扭捏捏,不好意思撿垃圾,看着他們怔怔的樣子,我馬上彎下腰,把垃圾撿入袋子中。在我的影響下,隊員們也開始轟轟烈烈地幹了起來。

真沒想到看似乾淨整潔的小區,竟隱藏了不少垃圾。草叢裏、花壇中、樹蔭下、陰溝旁,處處可見易拉罐、碎紙片、菸蒂頭……又逢是週日,更無人打掃,苑中簡直成了垃圾的王國。

在烈日下,我們被烤得面紅耳赤,汗水如雨,抹都抹不完。偶爾有幾個這兒的居民,經過我們身邊,好奇地打量着我們幾眼,匆匆離去,我們並不在乎他們異樣的眼神,仍舊快活地幹着活。

時間飛逝地流逝了,活動接近了末尾,我們望着那袋戰利品——滿滿一袋子的垃圾,心裏別提有多高興了。我們送它們回到家——垃圾筒。它晃了幾下,彷彿向我們敬禮。回家的路上,我們活像凱旋而歸的戰士。

回到家,我躺在牀上,舒展着疲倦的身體,但心裏很高興: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對家鄉作的實踐報告篇3

爲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積極響應教育部和大連理工大學實踐理論一把抓的號召,建設生態文明,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爲此,大連理工大學學生張傑在寒假期間,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實地調研勘察了作爲國家示範企業的甘肅省蘭州鐵路局河口南焊軌基地,旨在宣傳綠色環保科普知識,對企業的和諧發展提出適當建議。

蘭州鐵路局河口南焊軌基地始建於xx年,位於蘭州樞紐蘭新線與蘭青線交會地河口南車站以南,佔地面積134畝,根據地形條件,工藝平面佈置採用l型佈置方案,年焊軌設計生產能力爲xx公里。

基地建成投產以來,基地領導積極改善生產、辦公工作環境,對廠區進行了大面積種草種樹綠化工作,綠化面積達5000平方米,栽植樹木200多棵。對焊軌基地西區時效臺北側道路及焊軌線輥道周圍鋪設了花磚,共計長度超過1200米;更換、配置了車間休息座椅、更衣櫃等生活配套設施;增設了工量具臺及各型標識牌。爲努力營造爭一流、創一流的文化氛圍,以五個一流爲主題,在顯着位置懸掛了文化燈箱,張貼了安全宣傳畫,製作了以閉環管理和標準化作業爲主要內容的宣傳板,營造安全生產和爭創一流的良好氛圍,用充滿關愛、溫暖的文字和安全警示語激勵和提示職工,讓職工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同時,爲了活躍職工業餘文化生活,車間定期組織開展了體育活動和各項文化活動。經過全體幹部職工的不懈努力,車間廠區的面貌煥然一新,生活配套設施進一步得到了完善,爲爭創工作環境一流的目標打下基礎。

生態文明是人類爲保護和建設美好生態環境而取得的物質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總和,是貫穿於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過程和各方面的系統工程,反映了一個社會的文明進步狀態。此次社會實踐活動旨在希望能宣傳及學習先進的企業環保措施及理念,保護生態環境,打造示範企業。

對家鄉作的實踐報告篇4

一、調查目的:

通過對株洲的調查反映近年來的發展面貌,從而體現出株洲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在生活和經濟方面取得巨大的進步,爲株洲以後的發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政策和經驗。併爲將來的株洲發展貢獻自己的微薄力量。

二、調查過程:

調查安排:①從報紙、新聞、網上查詢資料文件;②走訪個別鄉鎮

調查時間: 20xx年寒假。

調查地點:株洲市城區及個別鄉鎮

三、社會調查結果: 據調查,株洲人民的生活水平及生活環境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其主要表現在:

(一)、吃的講營養

隨着農民收入的增加,農村居民的消費習慣、消費觀念在逐步改變,食物消費注重結構的調整,注重講究營養。2005年農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費支出1269元,比2000年增長28.3%,年均增長5.12%。主要表現爲主食消費比重下降,農村居民人均主食消費308元,佔食品消費支出的24.32%,比2000年下降1.8個百分點,各種營養較豐富的副食類消費增加,如:2005年肉及製品人均消費

286元,比2000年增加149元,增長87.59%;水產品人均消費32元,比2000年增加14元,增長77.77%;水果類食品人均消費45元,比2000年增加26元,增長36.84%

(二)、穿着講時尚

過去農民不富裕是一衣多季,現在農民富裕了是一季多衣,而且非常注重講究服裝面料、款式、和品牌。過去的布鞋、膠鞋也被各式皮鞋、波鞋所替代。2005年農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費167元,比2000年增長70.42%,年均增長11.21%。其中人均服裝支出118元,比2000年增長118.54%,年均增長16.93%;購買面料支出2.2元,下降45.13%,年均下降8.83%。2005年農村居民人均鞋帽襪類支出40元,與2000年的32元相比,增長了25.11%。

(三)、住房講寬敞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住房”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大部分住上了好的樓房。2005年全市居民人均居住消費支出309元,比2000年增長70.73%,年均增長11.33%;年末住房面積人均36.4平方米,比2000年多了7.1平方米,增長24.23%,年均增幅4.42%。其中,樓房面積26.6平方米,增長40.71%,年均增長7.13%,佔住房總面積的73.12%。鋼筋混凝土面積20.5平方米,增長49.64%,年均增長8.44%;磚木結構面積15.9平方米,增長5.33%,年均增長1.10%。現在一幢幢高樓大廈處處可見,它們不僅外觀新穎漂亮,而且室內裝璜考究、設施齊全、美觀舒適,改變了原來基本不裝修、室內沒擺設的狀況。

(四)、家電講高檔

隨着收入的穩步增長,城鄉用電同網同價政策的落實,農村居民一改過去買得起家電而用不起電的狀況,冰箱、洗衣機、空調等高檔家用電器已不再是奢侈品,正成爲農村居民生活要素的重要內容而逐步走進尋常百姓之家。截止2005年底,郴州農村居民每百戶擁有洗衣機30臺、電冰箱29臺、彩電93臺,比2000年分別增長66.73%、163.61%、89.83%,年均增長10.81%、21.24%、13.72%。一些更爲高檔的熱水器、空調等耐用消費品正在成爲收入水平較高農戶的消費熱點。

(五)、文化娛樂豐富多彩

隨着物質生活條件的日益改善,農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來越高,文教娛樂費用的支出不斷增長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2005年農村居民人均用於文教娛樂方面的支出344元,比2000年增長30.81%,年均增長5.52%。2005年底每百戶農戶擁有組合音響23臺、照相機5架、家用計算機2臺、高檔樂器1臺。

(六)、交通及環境的大幅度改變

就在不遠的過去,株洲還在以一副滿面塵灰的老舊形象示人。如今,一個覆蓋株洲整個城區的城市提質項目“一江四港”綜合整治工程現已啓動,其中,湘江風光帶河西段已開放,河東段即將開工;霞灣港綜合治理全面啓動;白石港、建寧港等整治方案已通過審查。撫今思昔,不少株洲市民感嘆“恍若隔世”。

長期以來,株洲在得到“工業實力超羣”讚譽的同時,卻忽視了“家園”的功能。爲償還50多年的環境欠賬,株洲以鐵的手腕治污。08年以來,累計關停污染企業123家,拆除煙囪352根。“十二五”株洲將基本關停污染企業、基本解決污水直排湘江問題,實現沿江兩岸企業污水零排放。

對於株洲市民來說,穿行於大街小巷的明黃色公共自行車,已經成爲了大夥眼裏的“幸福顏色”。目前,株洲公共自行車租憑系統達到1000個站點、2萬輛車,一年多時間裏借還人次達到3000多萬,成爲全國自行車運行狀態最好的試點城市,形成了集生產、研發、運營、管理域一體的“株洲模式”。

“以現代工業文明爲特徵的生態宜居城市”爲定位的株洲,以一幅“山水橋城”的美好藍圖吸引全國260多個地級以上城市前來取經。今年,株洲實現路名、建築名等概念性城市資源貨幣化,出租車、廣告招牌等政府性資源市場化,體育中心,文化園等非產業性資源產業化,城市盤子越做越大。

4年多來,株洲共改造城市主次幹道和大街小巷187條,共美化1620多棟臨街房屋,改造210多張卷閘門,拆除4.2萬餘個防盜窗,整治1.1萬餘塊招店牌。新栽灌木100多萬株,綠化覆蓋率超過50%。神農城、湘江風光帶、華強文化基地和職教城四大“精品工程”快速推進。其中神農城利用3000畝土地,建設不需要政府投入一分錢。護環境做出貢獻。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對家鄉作的實踐報告篇5

序言:

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顯着提高,國家的改革政策,家鄉的變化也越 來越大了。我的家鄉是浙江建德,我從小生活的地方是建德的一個小鎮的一個普通小村——汪家村,建德是草莓之鄉,農民佔了80%,大部分的家庭是以種草莓爲主要經濟來源,草莓種植戶從一開始在自己村裏到擴展到外省。村裏的90%以上的村名的生活水平也挺高了,帶動了村裏的發展。

主體:

我根據我的調查,從經濟水平、住房、道路交通、教育、娛樂設施等幾個方面來談談汪家村這十年來的變化。

經濟水平:

十年前:經濟比較落後,大部分的村名靠在自己村種草莓來獲取一定的收入,但是,由於當時的草莓市場不是很景氣,只是靠種草莓,收入還是微薄的,家中通常還有人在外地打工賺錢。並根據一年四季,種相應的作物,來獲取收入。

十年間:隨着草莓市場的擴大,大部分的種植戶瞭解了外省比如海南、廣東、福建等靠南德省份草莓的銷售量大,且這些地方供不應求的局面。於是,開始有幾乎村民出去種草莓,一、二年下來,收入不少,遠遠比在村裏種草莓的收入高。於是,接下來,村裏的種植戶知道了在外省能賺到更多的錢,大家都相繼離開村子出去種草莓了。在外地種草莓的人大部分賺到了錢,也嚐到了甜頭,就持續在外地承包土地種好幾畝的草莓。現在,很多在外省種植草莓的村民回來了。生活水平、經濟水平提高了不少,大部分村名富裕了起來。

住房:

十年前:村裏的房子90%是泥瓦房,甚至還有比較陳舊的木頭房,有些房子已經經受不起風吹日曬了,有些已經被廢棄,面臨的就是倒塌了。房裏的傢俱也很陳舊了,當時也沒有什麼特別好的電器。

十年間:一幢幢陳舊的房子開始拆遷,隨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開始重視物質享受,首先就是住房問題,國家的政策也很好,在要建造新房時,國家會給予一定程度的補貼,這也極大鼓勵了村名們建房。在這十年間,一幢幢漂亮的磚瓦房建成了,有錢的人家造了兩三層的樓房,緊接着,一幢幢泥瓦房被一幢幢磚瓦房取代了,村子顯更加鮮活和富有生氣了。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每戶人家也都配齊了,電話,彩電,冰箱,洗衣機,熱水器……漸漸住進了每位村民的家。人們的臉上也時時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道路交通:

十年前:村與鎮相連的路是水泥路,一到雨天就特別泥濘,村裏的小道很窄,有的地方只能一個人可以通過,自行車都很難通過。晚上村子就陷入一片黑暗了,不用說什麼路燈了。而且交通也不便利。

十年間:在政府的補貼下和村民集體的建議下,從村裏到鎮上的這條路變成了水泥路,走得更方便了,雨天也不會泥濘了。村裏的原來的小道也漸漸地被水泥道取代,擴寬了不少,別說自行車了,現在連小轎車都能通過。村裏也安裝了路燈,以後晚上出去,就不會害怕看不到路了。因爲路平坦了,交通也便利了。

教育:

十年前:記得我這輩和我的哥哥姐姐們上國小時在村裏的國小校裏,那裏設備部齊全,教室很小,學校很小,而且雨天的時候還會漏水,光線也不能充分利用。

十年間:村中很多家庭的小孩都開始去鎮上的學校上學,那裏設備齊全了,教室大了,學習資源也更豐富了。教育水平提高了,很多學生在外面學有所成,工作方面也很不錯,而且一些還爲建設家鄉做出了不少貢獻。使家鄉更好的發展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