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典故:七步詩【精品多篇】

典故:七步詩【精品多篇】

賞析 篇一

這首詩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來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來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殘害弟弟,表達了對曹丕的強烈不滿,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反映了封建統治集團內部的殘酷鬥爭和詩人自身處境艱難,沉鬱憤激的思想感情。

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這一日常生活現象,曹植以“豆”自喻,一個“泣”字充分表達了受害者的悲傷與痛苦。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過濾煮熟後發酵過的豆子,用以製成調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莖,曬乾後用來作爲柴火燒,萁燃燒而煮熟的正是與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緊,自相殘害,實有違天理,爲常情所不容。詩人取譬之妙,用語之巧,而且在剎那間脫口而出,實在令人歎爲觀止。後兩句筆鋒一轉,抒發了曹植內心的悲憤,這顯然是在質問曹丕:我與你本是同胞兄弟。爲什麼要如此苦苦相逼?“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百年來已成爲人們勸戒避免兄弟鬩牆、自相殘殺的普遍用語,說明此詩在人民中流傳極廣。

全詩以箕豆相煎爲比喻控訴了曹丕對自己和其他衆兄弟的殘酷迫害,口吻委婉深沉,譏諷中有提醒和規勸,這一放面反映了曹植的聰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殘忍。當然此詩的風格與曹植其它詩作不一致,因爲是急就而成,所以談不上語言的錘鍊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貼切而生動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贏得了千百年來讀者的欣賞。

文學賞析 篇二

謝靈運曾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釋常談》)劉勰的《文心雕龍·才略》中也說:“子建思捷而才俊, 詩麗而表逸。”明代王世貞的《藝苑卮言》也說:“子建天才流麗,雖譽冠千古,而實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辭太華。”可見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華出衆,稟賦異常的特點,而最能表現其才華的例子就是這首《七步詩》。

這首詩純以比興的'手法出之,語言淺顯,寓意明暢,無庸多加闡釋,只須於個別詞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這一日常生活現象,曹植以“豆”自喻,一個“泣”字充分表達了受害者的悲傷與痛苦。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過濾煮熟後發酵過的豆子,用以製成調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莖,曬乾後用來作爲柴火燒,萁燃燒而煮熟的正是與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緊,自相殘害,實有違天理,爲常情所不容。詩人取譬之妙,用語之巧,而且在剎那間脫口而出,實在令人歎爲觀止。後兩句筆鋒一轉,抒發了曹植內心的悲憤,這顯然是在質問曹丕:我與你本是同胞兄弟。爲什麼要如此苦苦相逼?“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百年來已成爲人們勸戒避免兄弟鬩牆、自相殘殺的普遍用語,說明此詩在人民中流傳極廣。

這首詩以萁豆相煎爲比喻,控訴了曹丕對自己和其他衆兄弟的殘酷迫害。口吻委婉深沉,譏諷之中有提醒規勸。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聰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襯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殘忍。這首詩之妙,在於巧妙設喻,寓意明暢。豆和豆秸是同一個根上長出來的,就好比同胞兄弟,豆秸燃燒起來卻把鍋內的豆煮得翻轉“哭泣”,以此來比喻兄弟相殘,十分貼切感人。

當然,這首詩的風格與曹植集中的其他詩作不盡一致,因是急就而成,所以談不上語言的錘鍊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貼切而生動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贏得了千百年來的讀者的稱賞。

原文 篇三

1.釜(fǔ):古代的一種鍋。

2.煎:煎熬,隱喻迫害。

七步詩的真僞 篇四

談起七步詩,稍有知識的人馬上就能知曉此說所指。周總理在皖南事變中化用過此意:“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這個典故出自於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坐穩龍椅之後,以恃才蔑禮的罪名迫害曹植,讓他當衆行七步吟詩一首,此事即七步詩的由來。那麼,人們廣爲相傳的七步詩真的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七步詩嗎?

陳思王曹植素以才名著稱。宋無名氏著《釋常談》中有這樣一條記載:“謝靈運曾道:‘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按理來說,謝靈運的文學造詣在當時已經讓人難以望其項背,而他卻對曹植佩服得五體投地。明代王世貞在《藝苑 言》裏誇讚曹植:“子建天才流麗,雖譽冠千古,而害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辭太華。”縱觀一系列史料,雖然人們都激賞曹植才華出衆,但都沒有提到他有七步之才。不僅如此,翻檢二十五史,唯一涉及到七步之才的並不是指曹植,而是北朝的魏收。當時魏收年僅26歲,下筆有奇言。但是皇帝對他似乎不太看重,只言一句:“雖七步之才,無以過此。”後魏收直落得編修國史之務。

最早有關七步詩記載的是《世說新語·文學第四》:文帝常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爲詩曰:“煮酒持作羹,漉菽以爲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愧色。雖然有文字表明七步詩確實存在,但問題在於《世說新語》本身屬於志人小說,其中很多杜撰成分,不足爲信。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曹丕命曹植作詩,曹植並沒有行七步,而是應聲便爲一首。所以在這裏此詩不足以成爲七步詩。

另外一出相關記載見於《太平廣記》中,書中說魏文帝曹丕曾與陳思王曹植共同出遊,碰巧遇見兩牛在牆間打鬥。一牛不如,墜井而死。曹丕大感興趣,下詔命曹植賦《死牛詩》,並定下規則,在作詩過程中不許出現“牛”、“井”字樣,不許講打鬥之事,同時也不許說出死來。如果曹植在走馬百步未成四十言,將處以斬刑——這也太殘忍了,由此可以看出曹丕是處心積慮地要殺掉曹植。曹植策馬奔馳,攬筆即賦:“兩肉齊道行,頭上帶凹骨。相遇塊山下,焱欠起相搪突。二敵不俱剛,一肉臥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氣不泄畢。”賦已做成,卻還沒有行到百步,時間尚有剩餘。曹植又自作三十言自憫詩:“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爲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裏記載的詩與《世說新語》中記載的有出入,但關鍵是這兩首詩都非七步詩。

羅貫中所撰寫的《三國演義》第七十九回“兄逼弟曹植賦詩,侄陷叔劉封伏法”裏引用了《太平廣記》中的故事,但也不盡同。曹丕即位,文武百官都前來道賀,唯缺臨淄侯曹植和蕭懷侯曹熊。曹丕聽了官員彙報後大怒,欲加罪於兩位弟弟。曹熊聞訊後自縊身死,獨擒住了曹植。曹丕母卞氏聽說曹植被擒,其黨丁儀等人俱被殺,大爲驚恐,忙來曹丕處求情,希望他能放過弟弟,並講自己即使到了九泉也可以瞑目了。

曹丕是一個孝子,非常聽母親卞氏的話。於是召來曹植說:“吾與汝情雖兄弟,義屬君臣,汝安敢恃才蔑禮?昔先君在日,汝常以文章誇示與人,吾深疑汝必用他人代筆。”於是曹丕命曹植七步賦詩一首,若果能,則免一死;若不能,則從重治罪,決不寬恕!曹植問以何作詩。當時曹丕剛好看見殿內壁上懸掛着一幅水墨畫,畫上有兩頭牛相鬥與土牆之下,一牛墜井而亡,便指着畫說以此爲題。曹植行了七步,賦下一詩:“兩肉齊道行,頭上帶凹骨。相遇塊山下,焱欠起相搪突。二敵不俱剛,一肉臥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氣不泄畢。”

曹丕及羣臣聽後大驚。隨即曹丕又生一計,對曹植道:“七步成章,吾尤以爲遲。汝能應聲而作詩一首否?”曹植當下應允,又乞題目。曹丕便說以兄弟爲題,但要求是不許出現“兄弟”字樣。曹植當下口占一首:“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被詩意感動,潸然淚下,便放過了曹植,只將他貶爲安鄉侯。

從這段敘述來看,七步詩並非就是人們所道的後面四句那首。真正的七步詩應是前面曹植所做的兩牛相鬥詩。這個誤解的始作俑者該是源自於《世說新語》。

原文 篇五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爲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翻譯 篇六

譯文

鍋裏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汁來作羹;

豆秸在鍋底下燃燒,豆子在鍋裏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來是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豆秸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前兩句描述了燃萁煮豆這一日常生活現象,後一句話鋒一轉,集中抒發了曹植內心的悲憤,他顯然是在質問曹丕:我與你本是同胞兄弟,爲什麼要如此苦苦相逼?

步詩典故 篇七

曹植,字子建,是曹操的第三個兒子。他從小聰明過人,十多歲時,就能夠誦讀《詩經》、《論語》等經典著作。到了青年時代,他的文學才華更是充分顯露,寫下了《洛陽賦》、《銅雀臺賦》等傳世名篇,曹操對他十分欣賞。

曹操的長子曹丕也是一個很有文學才能的。人,但與曹植相比,還略遜一籌。曹操看到曹植才能在曹丕之上,曾好幾次想立曹植爲世子。曹丕得知後,心中非常惱火,從此埋下了與曹植之間的怨恨。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死,曹丕如願以償,繼任魏王。曹丕怕當時任臨淄侯的曹植日後養成勢力,威脅他的寶座,便以父死不來奔喪、醉酒侮辱他的使者爲名,派許諸帶兵把曹植逮住押到洛陽。

曹植的母親卞太后得知消息,十分焦急。她趕到曹丕那裏,對他說:“你三弟曹植平生喜歡喝酒,脾氣怪僻,性情疏狂,這都是我平時教養不嚴造成的。你要是能念手足之情,饒他一命,我就是死了,也可以暝目了。”

曹丕跪下說:“母后放心,三弟的才學我也喜愛,我怎麼會殺了他呢?我只是想警戒警戒他,讓他把壞脾氣改掉。”

第二天,曹丕升殿,命曹植進見。曹丕說:“我和你雖是兄弟,可是照國法,我們是君臣,你怎麼能狂妄自大,蔑視法令制度,違抗我的命令,侮辱我的使臣?”曹植聽了,連連叩頭,請求恕罪。

曹丕又說:“父王在世時,常常誇獎你的文才,我懷疑你是請人代筆的。今天我要親自考考你:限你走七步,做詩一首。如你真有才能,免你一死;如徒有虛名,足見你一向欺詐,決不寬容。”

曹植站起身來,說:“請出題目。”

曹丕想了一想,說:“我和你是兄弟,就以此爲題,可是詩句中不準出現兄弟兩字。”

曹植略加思索,一面邁步,一面念道: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爲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七步未完,詩已做成。在場的文武官員都歎服曹植的奇才,紛紛請求寬恕曹植。卞太后也從殿後出來,笑着說:“做哥哥的別把兄弟逼得太緊了。”

曹丕也不由驚佩曹植的才思,對卞太后說:“母后放心,我會因此赦免他的。”

於是,曹丕下令說:“植弟是我同胞兄弟,我對天下尚且無所不容,何況兄弟?爲了骨肉之情,我免他死罪,改封他爲安鄉侯!”

就這樣,曹植以自己的詩才躲過了一場慘禍。然而曹丕後來仍不放過自己的三弟,把他貶東謫西,使他時時處於恐懼不安之中。曹植只活到四十一歲,就離世而去。

後來,“七步詩”這一典故,用來稱譽人文思敏捷,才氣超羣。(梅初)

標籤:七步 多篇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