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清明節網上祭祀倡議書多篇

清明節網上祭祀倡議書多篇

開展清明節網上祭祀的方案 篇一

一、指導思想:

爲緬懷革命先烈,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號召學生學習烈士頑強拼搏、艱苦奮鬥、不怕犧牲的精神,特組織本次活動。

二、活動時間:

__年4月2(星期四)

三、活動地點:

宣城市烈士陵園

四、活動對象:

四年級學生(包括城東、東橋國小四年級學生。)

五、活動準備:

1、四年級各班要做好掃墓活動前的教育。

①一切行動聽指揮,不進入危險區域,不單獨行動(特殊情況須經帶隊老師同意),在學校至烈士陵園來回途中,要遵守交通規則,不追逐打鬧。

②在烈士陵園中,保持步伐緩慢,莊嚴肅穆,不得喧譁。

③遵守烈士陵園的衛生紀律,不攜帶有果皮的食物,垃圾袋裝。

④拍照、參觀等活動聽從學校統一安排。

⑤學生必須穿着校服,佩戴紅領巾,每人做一朵小白花。以班級爲單位整理成4個花環,派代表敬獻。

2、各班正副班主任和隨隊教師(四一班,唐玉琴,卓福輝,四二班,張昱,劉姍)要負責好學生的來回途中安全和活動安全。

六、活動安排:

1、全體參加活動的老師和學生必須在早晨7:20準時在操場集合整隊,7:30準時出發。

2、在烈士陵園中舉行祭掃儀式:

(1)敬獻花圈。

(2)默哀1分鐘。

(3)清明節詩歌朗誦。

(4)學生集體宣誓。

(5)解說員講解英雄事蹟。

(6)各班代表敬獻花環。

3、儀式結束後參觀烈士陵園的同學集體合影。

4、參觀烈士紀念館。

5、以班級爲單位組織小型清明節座談會及文藝表演。

(各班節目提前做好準備)

6、10:20各班準時集合歸隊,安全返校。

清明節網上祭祀倡議書 篇二

廣大市民朋友們:

國土埋忠骨,蒼生勉英靈。按照中央、自治區和我市關於做好疫情防控期間清明祭掃工作要求,石嘴山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就清明期間開展網上祭掃英烈活動向廣大市民和社會各界發出如下倡議:

一、追尋英烈足跡,參與網上祭掃。根據新冠感染疫情防控要求,清明期間烈士紀念設施臨時閉園,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專門開設網上祭掃平臺,作爲開展祭掃英烈等褒揚紀念活動的重要陣地和途徑,爲社會各界開展網上祭掃紀念英烈活動提供服務。從3月10日至4月10日,單位和個人可通過登錄石嘴山市人民政府網、石嘴山新聞網和石嘴山文明網,點擊“致敬·20__清明祭英烈”專題,進入後即可進行網上祭掃,也可以用電腦和手機端直接輸入清明祭英烈專用網址進入。點擊“烈士英名錄”版塊可查詢英烈姓名和簡要事蹟,向英烈獻花、點蠟燭、祭拜。

二、講述英烈故事,不忘初心使命。請廣大幹部羣衆和社會各界人士積極參與,通過報刊、電視和微博、抖音、微信朋友圈等網絡媒介,圍繞新冠感染疫情防控、對越自衛反擊戰、清明節、抗戰勝利__週年、志願軍入朝參戰__週年等重大事件和時間節點,發佈有關紀念回憶文章,製作系列專題視頻,大力宣傳戰鬥在抗擊疫情一線的醫護人員,致敬疫情中的。“逆行英雄”;大力宣傳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歷史進程中英勇獻身烈士的感人事蹟、重要貢獻,以多種形式提升網上祭英烈活動的公衆知曉率,引導社會各界關注英烈、緬懷英烈、學習英烈、守護英烈,進一步傳承和弘揚英烈精神,凸顯向英雄羣體致敬的主題,營造致敬英烈、緬懷英烈的濃厚氛圍。

三、傳承英烈遺志,奪取戰疫勝利。當前,正值抗擊疫情、恢復生產的決勝之際,全市廣大市民要積極響應黨中央號令,服從疫情防控工作大局,進一步學習傳承英烈勇於奉獻、不怕犧牲,爲國爲民犧牲小我的精神,同舟共濟、衆志成城,做到疫情防控與網上祭掃英烈活動同步推進,用英烈精神匯聚起抗擊疫情、恢復生產的巨大力量,堅定信心、迎難而上、科學防治,萬衆一心奪取戰勝疫情和發展經濟“雙勝利”。

清明節網上祭祀倡議書 篇三

網民朋友們:

清明節是祭奠逝者、緬懷先烈的傳統節日。在清明節即將到來之際,緬懷先烈、祭掃英烈、弘揚英烈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根據疫情防控形勢,爲有效杜絕人羣聚集,防止交叉感染,全力保護人民羣衆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現向社會各界出如下倡議:

一、網上文明祭祀,寄託敬仰哀思。思親莫讓煙塵擾,低碳祭掃慰先人。清明祭掃,改變的是形式,不變的是對先人的。尊重和懷念,倡導通過網上獻花、網上寄語、“雲”祭祀、書寫祭語等方式寄託哀思、緬懷先人,追憶先人留下的好家訓好家風和生前感人故事,讓清明節成爲傳承逝者良好品德,激勵後代努力奮鬥的文明載體。

二、繼承英烈遺志,凝聚奮進力量。要學習英烈事蹟和精神,繼承革命先烈遺志,堅定崇高理想信念,用英烈精神匯聚起報效祖國、建設家鄉的磅礴力量,迎難而上、頑強拼搏,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爲告慰英烈。

網上祭掃流程:

1.中華英烈網—紀念祭掃—祭奠英烈—輸入烈士姓名搜索—鞠躬、獻花、敬酒、上香、敬獻花圈。

2.中華英烈網—紀念祭掃—敬獻花籃—對英烈說句話。也可登錄中華英烈網點擊“烈士英名錄”版塊可查詢英烈姓名和簡要事蹟,向英烈獻花、點燭祭拜。

文明祭祀、從簡從儉,是弘揚傳統文化、推動形成新時代文明新風的時代要求,更是當前做好疫情防控的緊迫需要,讓我們行動起來,共克時艱,攜手共度一個文明、綠色、平安的清明節!

清明節網上祭祀倡議書 篇四

居民朋友們:

又是一年清明到,祭掃先人表哀思。隨着清明節的臨近,南昌各個公墓又將迎來集中祭掃的高峯。爲了充分發揮清明節“傳遞親情、傳承文化”的功能,把秉承傳統、弘揚文化與倡導文明新風、促進社會和諧結合起來,特向社區居民發出如下倡議:

開展文明的`祭掃活動:清明節用燒紙來祭奠先人是我們的傳統,然而時至今日,這種祭奠方式越來越凸顯出封建迷信、污染環境等種種弊端。 清明,顧名思義就是氣候清新明朗,亦含有明白事理和精神文明之意,在倡導精神文明的今天,我們理應文明祭祀,用獻上一束鮮花、栽下一棵翠柏、種下一片青草、留下一段“網言”來祭奠先人,表達我們的思念。讓我們共同攜手,用文明祭祀的實際行動,帶頭破除舊俗、移風易俗,爲構建平安、和諧社會共同努力。

在此,我們真誠期待那些依然習慣於燒紙祭祖的人們能夠遠離迷信與愚昧,讓清明與文明相伴前行。

清明節網上祭祀倡議書 篇五

網民朋友們:

春分三月暖,芳草吐新綠。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即將到來,在這慎終追遠、緬懷故人、寄託哀思的'時刻,爲避免外出人員返鄉祭祖、祭掃羣衆扎堆聚集造成病毒傳播和疫情擴散,切實保障廣大人民羣衆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們倡議:

一、倡導網絡祭掃。主動參與“人民英雄”、隴南市網絡陵園、隴南網信H5等網上祭奠活動,深切緬懷革命先烈,追思故去親人,通過網上獻花、書寫寄語等方式進行祭掃,寄託哀思,接續奮鬥。

二、做好個人防護。倡導不跨區域異地祭掃,外出人員不返鄉祭掃,非必要不出行;保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不聚集、分餐食、用公筷、一米線等良好衛生習慣,配合落實好掃場所碼、測量體溫、查驗健康碼和行程卡、核酸檢測等疫情防控措施。

三、嚴格落實報備。市外入隴返隴人員,需提前瞭解當前防疫政策,及時向所在村(社區)或單位報備,並在抵隴後第一時間向目的地村(社區)進行報備,並配合做好各項防控工作。

疫情猶在,安全至上;文明隴南,你我共建。讓我們用網絡祭掃方式助力戰“疫”,用實際行動共建文明和諧的美好家園。

清明節網上祭祀倡議書 篇六

全市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

你們好!又到一年清明時。清明節是紀念親人、緬懷先烈,慎終追遠、敦親睦族的傳統節日。值此節日到來之際,我們全體少先隊員號召全市親人長輩們過一個文明、綠色、平安、孝親的清明節假期,特發出如下倡議:

一、過一個文明的清明節。積極弘揚文明健康的祭祀新風,保持積極樂觀的精神狀態,在緬懷與追思中,增強對生命的尊重和對生活的熱愛。可以藉助清明假期進行郊遊、踏青和放風箏等民俗活動,營造科學健康的節日氛圍。

二、過一個綠色的清明節。積極樹立生態環保的理念,倡導網絡祭掃、鮮花祭祀、種植紀念樹、集體公祭、家庭追思等文明低碳的祭掃形式來寄託哀思,共保綠色生態的自然環境。清明節期間的家庭聚會要講究餐桌文明,樹立節約惜福的良好風氣。

三、過一個平安的清明節。積極樹立安全和諧的意識,倡導平安出行、錯峯祭掃、文明祭掃,遵守有關管理規定,不違規用火,避免各類安全事故的發生,共同營造一個和諧有序的節日環境,平安度過清明假期。

四、過一個孝親的清明節。發揚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孝親敬老”的傳統美德,樹立厚養薄葬的新觀念,長輩在世時,多盡孝道;長輩逝去後,從儉辦喪、文明祭奠,讓逝者欣慰,讓生者無憾。

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們,讓我們攜起手,從點滴做起,用文明祭奠的實際行動,成爲告別陋習的先行者、文明祭祀的帶頭人,攜手共建文明和諧的美麗大連!

全市少先隊員

20__年4月1日

清明節網上祭祀倡議書 篇七

全縣廣大婦女姐妹:

清明節將至,在這緬懷先人、寄託哀思的時節,爲提倡綠色、節儉、安全、文明的祭祀新風,縣婦聯向全縣廣大婦女姐妹發出如下倡議:

一、移風易俗,文明祭祀。告別焚燒紙錢、香燭等傳統習慣,提倡植樹祭奠、網上祭奠、敬一杯酒、獻一束花、清掃墓碑、誦讀祭文、家庭追思等方式,寄託哀思,上墳時不亂扔雜物、不破壞草地樹木。

二、不用明火,安全祭祀。不在街道、廣場、十字路口等公共場所焚燒紙錢香燭、擺放祭品,不影響他人正常生產生活,不破壞社會公共秩序;不攜帶火種、火源進入墓地,不焚燒紙錢香燭,嚴防引發森林火災。

三、錯峯出行,有序祭祀。清明節是上墳掃墓的高峯期,提倡錯峯出行,遵守交通規則,嚴防交通事故,同時提倡騎車、步行或乘坐公交上墳,確保祭掃活動安全有序。

姐妹們,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用文明祭祀的實際行動,保護我們的碧水藍天,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我們相信,有您的參與和支持,將會有更多的人改變觀念,移風易俗,文明祭祀,我們的淶源將會山更青,水更綠,天更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