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西遊記》中孫悟空的人物形象多篇

《西遊記》中孫悟空的人物形象多篇

《西遊記》中孫悟空的人物形象 篇一

這個名字在很小的時候就出現在記憶中,不斷重複和加深,也許永遠不會被忘記孫悟空這個名字,誰不知道?從漫畫到肥皂劇到小說,每當孫悟空時,我們會立刻想到手裏拿着金箍棒、頭上戴着金箍的石猴,或者四處張望,或者在雲端漫步,或者降魔降魔。

《西遊記》的曲折故事必須塑造生動的人物。孫悟空,是我最喜歡的角色。毫無疑問,他是一個善良,公正和強大的英雄,一個忠誠和良好的弟子,努力工作,不怨恨任何東西。是的,這些一直是我喜歡他的原因,但是再一次回到書中,我發現我錯了。我最喜歡的啓示空,不僅僅是這樣。

要知道,千千一萬本書裏,不乏孫悟空那樣善良、公正、勇敢的人,但爲什麼孫悟空總能給人不同的深刻影響呢?我認爲這是因爲孫武有比說話更吸引人的東西。他的形象不僅被刻板而得體的人物所統一。

我心中的孫悟空,他從來不只是單純的善良和勇猛,而是給了我另一種自然而有趣的乖巧氣質,這使得悟空的形象突然“生活”來吧,讓我起來。儘管他的形象在不斷變化,但也留下了最本質的東西。

當啓蒙空沒有和唐僧一起去西方的時候,啓蒙空是一隻倔強的猴子,不講理,有一張好臉。他去龍王那裏要衣服和武器。他在天空中說了些荒唐的話,而且肆無忌憚。他還因爲被騙而在天堂造成了肆無忌憚的破壞。即使面對如來,他也是傲慢且無悔的。他被壓垮了,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這樣的人物應該是惡棍,但他們沒有,也許是因爲在故事中,開悟空的美好本質已經顯現出來,使這些頑固的人反而表現出開悟空的嚴厲和大膽,使人們更加熱愛它。

當悟空隨唐僧西進時,起初悟空並沒有完全控制自己的“猴子性愛。我的心不耐煩,不穩定。因爲幾句話,我好幾次想殺了唐僧。然而,隨着師徒們的不斷前進,開悟的氣質也一點一點地發生了變化,他們逐漸明白了尊師重道、團結友愛的原則。然而,他偶爾也會暴露自己的一些本性,引起一些麻煩:例如,他喜歡炫耀自己的臉,讓唐僧的袈裟幾乎消失。比如,他喜歡捉弄人,還幾次調轉馬頭。有時候,當敵人掌權的時候,他會帶着微笑和惡靈調情,並開一些小玩笑。這不是他真正的氣質嗎?也正因爲如此,只要孫悟空存在,我們都想得到安慰,無論我們在旅途中遇到什麼樣的惡魔或困難。我們相信悟空一定會戰勝邪靈,戰勝困難。

有人問:“悟空不是很強嗎?爲什麼你總是需要神仙的幫助?”我認爲,這不能說啓蒙空不壞,只是因爲啓蒙空周圍的環境不同,他過去是單身,充滿野性,所以他可以肆無忌憚地放縱自己的脾氣。但現在不同了。悟空有心事。他有老師和弟弟要保護。他必須盡力保護老師和弟弟的安全。他不能放任自己的脾氣。

即使他成佛了,當開悟空時,他還是會覺得委屈,讓唐僧念“鬆散的環咒。,表示“沒有臉與監禁”。這難道沒有反映出啓蒙運動簡單可愛的一面空好的面孔嗎?

我最喜歡的啓蒙在我心中從來都不是完美的,但他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他有他的優點和缺點,他獨特的一面,他傑出的能力和獨特的個性。這使得啓蒙空的形象不僅高大、公正,而且非常親切。

這就是他。孫悟空,一個在風風雨雨中敢於愛恨的人物,一個與衆不同的猴子,一個我記憶深刻的人物。

《西遊記》中孫悟空的人物形象 篇二

一、追求自由的“攪局者”

孫悟空是從石頭縫中蹦出的神猴,是大自然創造的神物,這就意味着從一出生他就不受任何社會關係的束縛,自由本就存在於他的血液之中。他的生活環境是桃花源般的花果山,在這裏自由平等的到了最大的發揮。本性的自由加上生活環境的自由,使他不允許任何東西破換阻擋他自由自在的生活模式。這也註定了他必定成爲那個等級森嚴的皇權社會的“攪局者”。所以當“勾魂鬼”來勾魂奪他生命,剝奪他自由生存的權利的 時候,他表現出了極大的憤怒,大鬧地府並銷燬生死簿,使其肉體得到了自由不滅。這是他追求自由的第一步同時也拉開了統治者對他追求自由進扼殺的序幕。統治者是絕對不允許這樣一個攪局者動搖其固有的統治秩序的,因此大規模的圍剿開始了。天兵天將、托塔天王、二郎神、太白金星、如來等對他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攻擊,孫悟空也不屈不撓的進行了一次有一次的回擊。雖然結局以被如來壓在五行山下而告終,但是在追求自由中展現的鬥爭精神令人既感動有敬佩。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渴望自由、追求自由的,孫悟空就像我們的夢,做了我們想做而沒有做的事情。

二、恪守職責的守護者

《西遊記》中的孫悟空追求自由,神通廣大,武藝超羣,視皇權爲污物,蔑視等級制度他多次見到玉帝不跪,與各路神仙皆以兄弟相稱。即使後來保護唐僧西天取經,孫悟空對玉帝、如來等統治者仍不是很恭敬。第三十三回中他爲了騙取兩個小妖的寶貝,竟然要玉皇大帝把天借給他裝半個時辰,還威脅說:“若道半聲不肯,即上靈霄殿動起刀兵!”在獅陀嶺,悟空請如來幫忙對付妖怪萬里鵬時,如來說出那妖怪與自己有些親處,悟空便直言不諱道:“如來,若這般比論,你還是妖精的外甥!”觀音菩薩是取經的實際組織者,但孫悟空竟敢嘲笑她“憊懶”,活該“一世無夫”。對四海龍王、山神土地、天兵天將等神仙他也總是呼來喝去的。但是唯獨對凡夫俗子的唐僧卻畢恭畢敬。究其原因唐僧之於悟空不僅使其師父,更是他的恩人。是唐僧揭下五行山上如來貼的條幅救他出山還他自由的。因此西行路上不論孫悟空遭受唐僧多少次誤解與驅趕,他都兢兢業業恪守職責的守護在唐僧身邊,一路上降妖除魔,救唐僧於危難之中,恪守一個守護者的職責。

三、嫉惡如仇的戰鬥者

西行路上艱難險阻,魑魅魍魎,妖魔鬼怪遍地,孫悟空從不畏懼退縮迎難上。他掃蕩妖魔鬼怪不僅是爲了保護唐僧取經,也是爲民除害。這是他疾惡如仇的本性使然。同時他能明辨是非善惡,他除妖要麼是因爲妖怪阻礙了取經事業,要麼是因其危害百姓。悟空就“專秉忠良之心,與人間報不平之事,濟困扶危,恤孤念寡”。所以他與妖怪進行的鬥爭是正義的。對那些危害百姓進行的鬥爭使孫悟空的形象更加的鮮明和深入人心。如:在比丘國,孫悟空得知妖怪要用一千一百一十個小兒的心肝煎藥,而他卻要取妖怪的黑心煎藥降伏了妖怪,解救了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孩子的性命;他三借芭蕉扇,熄滅了火焰山的大火,既開通了西行的道路,又解救了當地人民的困苦。經過高老慶,他不由分說地把除妖之事包攬下來,而且說什麼:“你的造化,我有營生……。這正是一來照顧郎中,二來又醫得眼好”這些都表現出了孫悟空的嫉惡如仇爲民除害的形象。

孫悟空在嫉惡如仇的同時還保持着充沛的戰鬥力,不論妖怪多麼的兇險狡詐他都戰鬥到底。這樣的戰鬥精神使得他嫉惡如仇的品質落實到了實處。每次都與妖怪鬥智鬥勇,如八十一回爲對付鼠精在陷空山無底洞中,孫悟空先後化爲小蟲兒、老鷹、蒼蠅最後變作一個紅桃兒翻進妖精的肚腹中機智頑皮地將它教訓了一頓。再比如在六十一回,送悟空三借芭蕉扇,分別變身爲小蟲、牛魔王巧取芭了蕉扇。並且每次降完妖后悟空還都不留後患斬草除根,以免再危害百姓。從獅駝國逃走後他們還沒有忘記獅駝洞還有萬數妖精“進洞後變作三頭六臂”將大小妖精悉數打死。

除上述這些形象的外,孫悟空還顯示出率性而爲的孩子氣和愛戴高帽等缺點,比如在和如來鬥法的時候在居然在他的“五指山”裏撒尿。偷桃就把熟桃給吃光,偷喝蟠桃宴會的酒就要喝個醉醺醺就把宴會上“百味八珍吃個遍”。這些都好像是一個孩子似的行爲。愛戴高帽的主要體現在他兩次去天宮做官的經歷。第一次他被封爲“弼馬溫”先是高興,盡職盡責,當他得知是一個“未入流”的卑賤官職,連入朝的資格都沒有,他感到極大的遇弄和侮辱,推倒公案、打出天門、自封“齊天大聖”。第二次是王母娘娘設立蟠桃會,宴請各路神仙,做“齊天大聖”的孫悟空自以爲可以奉爲“座上客、席上賓”,沒想到根本沒他的一席之地,一氣之下,便大鬧蟠桃會,我們看到這些的時候都會會心一笑。可見這些缺點的描寫並沒有損害孫悟空在我們心中的形象反而使其顯得更加的可愛,更加的令我們喜歡

總而言之作者從多角度全方位爲我們塑造出了一個至情至性,率性而爲,嫉惡如仇,善惡分明,勇敢鬥爭並且又極其可愛的這樣一個形象。他是一個英雄,他是追求自由的攪局者,是恪盡職守的守護者,是嫉惡如仇的戰鬥者。但他又不是高大全式的英雄,他也有我們凡人有的小心思和缺點——孩子氣、愛戴高帽。作者立體式的塑造是成功的,因爲我們喜歡這樣的英雄。

《西遊記》中孫悟空的人物形象 篇三

雖然我只讀了19回,可是通過作者的各種描寫,孫悟空這個頑猴的形象早已經浮現在我的腦海中。

連沒有讀過《西遊記》的人都熟知的,那就是孫悟空那神通廣大的各種本領,他上能騰雲,下能潛水,打得過天兵天將,變得過二郎,請得動觀音,卻逃不過如來,只能說一物降一物了。

雖然他只是一隻猴子,但他確實重情義的猴子,他懂得有福同享,當天得了並且,還忘給自己山上的小猴帶來兵器;當天來到冥界,還不忘給自己的同類花去生死簿上的姓名;當他擾亂蟠桃會回到花果山,還不忘給自己屬下帶去仙桃,這些事,連我們都不一定能夠租到,我們是否應該學習他呢?

他的調皮,他的任性,他的直脾氣,他的唯我獨尊,他的他那多變的性格簡直說不完,能想到的就這些了,就這樣吧

《西遊》中的人物並非十全十美,而是有缺點,有遺憾的。孫悟空的急躁,唐僧的勢利,天仙的迂腐所以吳承恩的刻畫便是成功的,創造了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物,期中我最喜歡的,也最欠缺的便是孫梧桐的自由。

從孫悟空罷了弼馬溫一職,到自封爲齊天大聖,再到大鬧天宮,他都沒有將自己的心束縛過,而是聽從自己的心,與天做鬥爭,大有一番我命由我不由天之意。而這正是我,也是大部分人所欠缺的。

現在人們都被各種枷鎖束縛住了。孫悟空他不一樣,他在花果山稱王,大膽地跳進了自己瀑布,因爲長生不老跋山涉水到了七星洞,花費十年修成正果可以說得已經擺脫了一切束縛,超脫生死,他便是自由的花生。他的一切鬥爭都是爲了自由而戰。這種氣魄無人能及,就像天上的仙人,同樣超脫生死,可也被榮譽束縛了手機。

雖說被三藏束縛住,但也可以從中看出孫悟空對三藏還是有一定好感的,他爲三藏做事情是有一定的心甘情願在裏面。

所以孫悟空從始至終,是最強的,因爲他是自由的。

《西遊記》中孫悟空的人物形象 篇四

一、孫悟空形象的積極意義

1、孫悟空是一個來歷不凡聰明機智神通廣大的人物形象。他從師菩提祖師學道,學得十萬八千里的筋斗雲,七十二般變化之數。後來又在東海龍宮獲得一萬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他不理睬天宮神聖不可侵犯的說教,掄起金箍棒打上凌霄寶殿,把天宮鬧得不亦樂乎。他不管生死定數“六道輪迴”的說教,打入冥司,強行勾掉生死薄上的名字。他也不理天子獨尊,下不犯上的教義,全不把那些高高在上的神仙放在眼中,就連玉皇大帝面前也自稱“老孫”。孫悟空不僅敢打敢罵,而且在鬥爭中毫無恐懼之感退縮之態。被天兵重重包圍中他從容對陣,鬥智鬥勇,堅持到底。大鬧天宮時,十萬天兵天將被他 打得落花流水。在整個天宮中東打西打無一神可擋。

2、孫悟空是一個蔑視封建等級觀念的反抗性極強的人物人物形象。天上的皇權統治是人間封建統治的投影。天上的最高領導是玉皇大帝,可是孫悟空大鬧天宮,根本沒把玉帝放在眼中。天宮中星象羣神的等級森嚴,但他一概都不承認,而且不論高低,俱以兄弟相待,俱是朋友,把天宮中的尊卑秩序給攪得一塌糊塗。在當時玉皇大帝是最高權力的代表,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而且是天意所定,不可違背,而悟空根本不把這些放在眼中,表現了他極強的叛逆性和反抗精神。否定等級觀念,要求打破固有的尊卑之分,對天命和皇權的蔑視,在悟空的思想性格中,我們能感覺到打破舊秩序的新時代氣息。

3、孫悟空是一個積極樂觀、勇敢無畏、不怕困難、敢於鬥爭的人物形象。在取經的路上,千難萬險,遇見再多的妖魔鬼怪,孫悟空從不畏懼退縮,總是積極樂觀、勇往直前。這在和唐僧、八戒的比較中顯得更加突出。有好幾次唐僧、八戒、沙僧都被活捉,但他堅持戰鬥,懷着必勝的信念,充滿着樂觀主義的精神,最終反敗爲勝。

4、孫悟空是一個善惡觀念十分鮮明的人物形象。在這方面,孫悟空又和唐僧形成了十分鮮明的對比,唐僧雖然是取經隊伍中的精神領袖,卻常常是一個人妖不分、善惡不明的糊塗蟲,而孫悟空不僅有火眼金睛,能辨別真假,認識妖魔,更爲重要的是,他敵我觀念十分明確,愛憎感情十分分明,對殘害人民的妖怪,他毫不手軟,除惡務盡。而對被殘害的人民扶危濟困,救人救徹。在悟空一路上消滅的妖魔,大多是既危害唐僧又危害人民的妖怪。在欣賞的過程中,很自然的把妖怪比爲現實中的惡霸,孫悟空同他們鬥爭,就帶有一種爲民除害的性質。這也是博得廣大讀者喜愛的重要原因。正因爲如此,所以幾百年來,孫悟空在人們心目中一直是一個可愛的神話英雄形象。

總體來說,孫悟空是一個充滿奇幻色彩的神魔形象,但卻不是作者憑空捏造出來的,而是紮根於社會文化和社會生活之中,在悟空身上概括了相當豐富的社會歷史內容和思想文化內容。概括來說,孫悟空形象的思想內涵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民族文化的歷史沉澱,另一方面是明中代社會思想的反射。在孫悟空身上體現出了我們民族性格中的精華,像勇敢機智,積極樂觀,愛憎分明,見義勇爲,詼諧幽默等品格。這些主要屬於前一個方面,而他要掙脫一切對人的個性的束縛,以及意氣風發和對等級制度的不滿和反抗等,則屬於後一方面。當然這兩個方面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精神品格的複雜內涵是不可能簡單分割的。

二、孫悟空形象的階級侷限性

對於孫悟空這個形象,我們應該一分爲二的看待:一方面看他的積極的社會意義,同時也要看到在這個形象的塑造上,也深深打上了作者的思想烙印,具有嚴重的時代和階級侷限,孫悟空雖然曾經大鬧天宮喊出了“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號,但他並不否認天宮裏需要有皇帝來統治,而且到最後對自己以前的大鬧天宮經歷有悔改之意。他給觀音說“我已經知道錯了”。後來又在玉帝面前以屬下自居,表示:“我已皈依佛門,再不敢欺心犯上。”產生這種情況是可以理解的,從作品的描寫中,我們看到了孫

悟空的多次反出天宮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因爲一句話“不會用人。”由於玉帝的昏庸,他才樹起反旗,自封“齊天大聖”與天庭抗禮,但玉帝如來畢竟都是強者,所以最後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下受罪,一旦他認爲他可以擺脫五行山的重壓,協助唐僧東土取經,又能修成正果,他便欣然領命了。孫悟空反對的只是昏君並不是完全否定皇帝,譬如遇到了玉華山那樣的鐘愛黎民的好皇帝。孫悟空甚至還欣然接受了三個王子的拜師學藝,接受了王子學他手段,保衛家國的請求,熱心的向王子傳授省通和武藝。雖然孫悟空在大鬧天宮和地府時,表現了對玉皇大帝和閻羅王的蔑視和反抗,但是他的頭腦裏還不可能徹底的否定封建皇帝和封建制度的思想,這正如他一個筋斗雲可以翻出十萬八千里,但卻不能翻出如來佛祖的手心一樣,鬧來鬧去始終沒有鬧出封建制度的“手掌心”,他的思想也被“緊箍咒”緊緊的箍在了封建思想的範疇裏。歸根結底,這是作者世界觀和侷限性的限制,是時代和階級侷限的結果。

綜上所述,《西遊記》中孫悟空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內容是比較複雜的、存在着矛盾的。其中有民族性的精華,也有封建性的糟粕。作爲一部古代文學作品,它的主要傾向是積極的,通過奇特的文學幻想,相當廣泛的揭露和批判了黑暗的封建社會,歌頌了對天宮和地獄統治者以及危害人民的妖魔鬼怪的反抗鬥爭,也反映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理想願望。總之,從《西遊記》總的思想意義和歷史價值來說,它不但是我國文學史上,也是世界文學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優秀神話文學作品。

《西遊記》中孫悟空的人物形象 篇五

孫悟空這個的形象創造,寄寓了吳承恩的理想。他身上的那種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揮舞金箍棒,掃出一切妖魔鬼怪的英雄氣概,體現了出人民的願望和要求。他表現了一種正義的力量,反映出人民戰勝一切困難的堅定信念。孫悟空這個形象的實質不僅僅在於敢鬥,更在於鬥則就勝,所以稱爲“鬥戰勝佛”。他取得鬥爭勝利的兩個法寶是:第一,武藝高強—— 這點在他大鬧天宮中表現得最爲精彩;第二,精於鬥爭,也就是有勇有謀,他是人民理想的化身,敢於反抗一切追求自由是他不屈的行爲,善於學習不怕千難萬苦是他永恆的精神,與天地萬物的抗爭、與妖魔鬼怪戰鬥時期生活永遠的樂章。他爲了 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惜遠離了自己的樂園,拜仙學道,甚至敢大鬧天宮。但最後還是被如來佛壓在五行山下,以失敗而告終。花了五百年的時間反省,終於覺悟,輔助唐僧一路除惡行善,歷經磨難,終於修成正果。

1、生命絕對自由的原始追求—— 大自然的結合

1.1 孫悟空的母體—— 花果山和仙石

西域有花果山,山下有水簾洞,洞前有鐵板橋,橋下有萬丈澗,澗邊有萬個小洞,洞裏有許多猴子,有老猴精號稱齊天大聖,神通廣大,其實孫悟空就是由一塊石頭造化出來的孩子,他本身是個猴子,所以他極端好動,永不安份;而作爲一個人,他又“一生受不得氣”,受不得勢強凜弱;再作爲一個神,他更不願意受任何得束縛。總之一句話,孫悟空所追求的是就是個性的解放,隨性而爲。而《西遊記》,開篇就獨出心裁地構思了孕育孫悟空的母體—— 花果山,這是沒有任何束縛和污染的、絕對自由的大自然。作者還構思了孕育孫悟空的仙石,這是絕對的自然物,用玉帝的話說:“乃天地精華所生。”由此產生的孫悟空必定不會服從任何宗法制度和禮教桎梏的。

1.2 賦予自然人的形象與特點

世德堂本《西遊記》改定者說孫悟空的出生是:其母是“石”。其己是“猴”,並以“靈根育孕源流出”標其目。這實際上也就是把孫悟空寫成大自然的兒子,一個活脫脫的自然人的形象。孫悟空是天生石猴,長得尖嘴猴腮、一張毛臉、螺旋腿、紅屁股、長尾巴,走起路來是歪歪扭扭的樣子、但他機智聰明,靈敏好動、攀樹爬枝,採食花果等習性;他得身上體現了猴子的外部特徵和生理特徵。這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他本身是以動物的形象出現的,但是他的言談舉止又在某種程度上符合兒童的情趣和語言,可以這樣說,孫悟空完全是根據據少年兒童的性格特點和心理來展開想象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出《西遊記》當中的很多想象都是動物的形象動作特徵和兒童的語言心理特徵的有機統一。從孫悟空身上就可以看出來,作爲猴子的形象和動作留給我們的印象,是上躥下跳,一刻也不得安寧,這是猴子的本性,而這種好動不定的特徵也正契合了兒童的天性;第二,孫悟空又不是一般的自然界的普通猴子,他有獨特非凡的本領,還會七十二般奇特的變化。同時他還具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慾,明白人情世態,善於觀察思考、積極樂觀,無私無畏。古代英雄人物的美好品質和思想感情都在他身上得到了體現。與此同時,人們身上的某些缺點在他身上也有所表現,例如:好出風頭,爭強好勝,衝動易怒,愛捉弄人,喜歡惡作劇……

再看《孟子·盡心下》中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所謂“赤子之心”我們可以理解爲真純自然的性情。這一點在我們要說的悟空性格中被演繹的淋漓盡致。雖七十二般變化,靈動機智不曾見其有過矯飾之舉,嫉惡如仇、嬉笑怒罵皆出自本心。小說中可見:悟空喜,則如長老所述:“猴兒想是看見我不曾傷命,所以歡喜得沒是處,故這等作跳舞也”,“蹦蹦舞舞地到園裏”(86回);悟空怒,則憤憤其不平之意,溢於言表:“那三藏不識賢愚,我一路上爲捉怪降妖,使盡了平生手段,幾乎打殺妖精;說我行兇作惡不要我做徒弟,把我趕回來,寫立貶書爲照,永不聽用了”(28回);悟空憤,則仰面蒼天,高聲疾呼:“蒼天!蒼天!自那混沌初分,天分地闢,花果山生了我,我也曾遍訪明師,傳授長生祕訣。想我那隨風變化,做虎降龍,大鬧天宮,名稱大聖。更不曾把山神、土地喚爲奴僕欺心使喚。今日這個妖魔無狀,怎敢把山神、土地喚爲奴僕,替他輪流當值?蒼天啊,既生老孫,怎麼又生此輩?”(33回);悟空悲則失聲淚如泉涌:“師父啊!恨我欺天困網羅,師來救我脫沉痾。潛心篤志同參佛,努力修身共煉魔。豈料今朝遭蜇害,不能保你上婆娑。西方聖境無緣到,氣魄魂消怎奈何!”(77回)。喜則舞,怒則罵,憤則嘆,悲則啼,悟空將赤子之心,童子之真演繹得栩栩如生!

2、大鬧天宮,藐視一切封建權威的叛逆精神

2.1 追求自由自在,不伏拘束

在孫悟空眼看來,一切都是生而平等的,不存在禮法和正統,所以對他而言,“自由”是有着非比尋常的意義,自由就是要放縱自己無拘無束的個性,要反抗自然和社會的不合理的清規戒律,要蔑視一切的權威。孫悟空無法無天,甚至敢於向神、佛、天庭、地府、人間、水裏等的所有權威挑戰,去追求自己理想中的自由生活,這是他這個形象的基本特點,這個特點也體現勞動人民的民主需求。我們可以從下面的這些情節看出孫悟空對理想自由生活的追求,例如,他大鬧天宮,自稱齊天大聖,打得天兵天將打得落花流水,嚇得玉皇大帝驚惶失措。他還罵如來佛祖是妖精的外牲,罵觀音菩薩一輩子嫁不出去。在陰間,閻王也懼他三分,對他唯唯諾諾;在水裏,老龍王被他嚇得心驚膽戰,小龍子也是魂飛魄散。平日裏這些神聖不可侵犯、高高在上的天庭、冥府、水界的最高權威,在他面前都毫無尊嚴可言,一個個反倒是威風掃地。對於人間的國王,他更加蔑視,他這樣給烏雞國的國王說:“老孫若肯做皇帝,天下萬國九州皇帝都做遍了。”朱紫國的國王生病了,向他求藥,他就用馬尿和藥丸給國王治病。

2.2 率性而爲,赤 本站…子之心

將真與僞的對立轉換爲童心與社會的對立,以尋求內心的解放與對社會的批判。在大鬧天庭中,孫悟空這個天生石猴,身上自始至終都帶着“率性而爲”的。特點,再加上自身的聰明悟性,他非常成功地從菩提祖師爺那裏學到了一身乎天下無敵的本領。恢復了自己的赤子之心,也不再禮教的約束,完全依着自己的性情喜好辦事,把天庭鬧得人仰馬翻,活脫脫一個無所謂懼的充滿人性的猴子。

由此,孫悟空這種不滿足花果山樂極一時的“自由自在”的生活,一心想擺脫暗中的“閻王老子管”而不惜遠涉重洋,求師訪道德精神,便一定程度地曲折的概括了新興市民社會勢力渴望突破封建勢力束縛,探索新的天地,獲得自由發展的進步要求。

3、智勇雙全,從不懂什麼叫畏懼

3.1 頑強不屈,隨機應變

孫悟空大鬧天宮失敗後,被如來佛祖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唐僧解救了他,陪同唐僧去往西天取經。這個時候的孫悟空已不再是一個叛逆者的形象,而是一個專爲人間解除魔難的英雄。作者在抗魔鬥爭中,一方面既歌頌了他的戰鬥精神;另一方面也承認了在這種處境下他的變化。在重重困難之前頑強不屈,隨機應變,就是鎮魔者孫悟空的主要特徵。當紅孩兒捏緊拳頭,吐出“三昧真火”,燒得他九死一生之時;他依然能夠精神抖擻,強行宣戰。他還常常卻孤軍深入,與妖魔相鬥。他還經常把自己變成蟭蟟蟲、小蠅飛進妖洞裏去摸情況,或者變成妖精的媽媽、老公去欺騙它們,弄得妖精們以假亂真,氣憤不已。比起豬八戒、沙僧,他對唐僧的關心保護是最貼心的,也是最得力的弟子。這些經驗都得於他跟妖精的豐富鬥爭,和妖精打交道越久,他的鬥志越昂揚。

3.2 桀驁不馴

孫悟空的性格中除了有降妖除魔的英勇頑強之外,還有對神佛的桀驁不馴。去往西天取經時,他先提條件,觀音菩薩答應他“叫天天應,叫地地靈”。對慈悲的觀音,孫悟空罵她一輩子嫁不出去,對如來佛祖,罵他是妖精的外甥;有時連玉皇大帝都拿他無可奈何,被迫答應他以是犯下的要挾,爲了幫他欺騙兩個妖精,玉帝不得不閉關;在西天取經途中,他經常叫土地山神、四海龍王前來效勞,稍有不從,就要“伸過孤拐來,各打五棍見面,與老孫散散心”!而他那種斬盡殺絕的風度,更直接牴觸了佛教的清規戒律。然而孫悟空還時時以“大鬧天宮”的歷史爲傲,但卻最忌諱別人提起他“弼馬溫”的名號。

之後孫悟空與玉皇大帝再次派來圍剿的天兵天將展開了大決戰,只是在西天如來、東海觀音、太上老君加上天宮力量的聯幹鎮壓下,終於遭到失敗。

4、神通廣大、造福生靈,濟困扶危、恤孤念寡

在小說中,孫行者是個鋤強扶弱、好打抱不平的江湖好漢,他一路降妖除魔不僅僅是爲了保護唐僧取經,也是爲民除害。

孫悟空在大鬧天宮失敗後,在菩薩的規勸下,沒有了稱霸花果山的雄心壯志,在唐僧的帶領下西天取經,這個目的是孫悟空高尚的人生追求,超越了對個人自由價值的執着,因此,西天取經也成了鍥而不捨、追求真理的象徵。爲了這個信念,孫悟空排除萬難,在追求真理的宏偉事業中,最終實現了個人的人生價值。

他仇恨殘害人民的妖魔鬼怪,對受苦受難的羣衆和善良的人們卻有着深厚的感情。正如車遲國的衆僧所稱讚的一樣:專秉忠良之心,鏟鋤人間不平之事,“濟困扶危,恤孤念寡”。他替車遲國的五百名無辜和尚解除了災難;在比丘國,他降服了白鹿精,挽救了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小孩的生命;爲了救出了貧苦的樵夫,他打死了豹子精;爲了熄滅了火焰山的大火,開通了西行的道路,解救了當地人民的苦難,他曾三調芭蕉扇。

這些事情本來與取經無甚瓜葛,孫悟空也可以不去過問,但他卻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爲了完成偉大的事業,造福人類,他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成爲廣大人民心中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