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助殘日的領導致辭2020

助殘日的領導致辭2020

認真貫徹黨和國家關於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各項決策部署,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推動了殘疾人事業的健康發展。全市扶殘助殘的社會風氣日益濃厚,殘疾人生活狀況不斷改善。廣大殘疾人朋友發揚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精神,迎難而上,頑強拼搏,創造了感人業績,爲全市改革發展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接下來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助殘日的致辭,方便大家閱讀與鑑賞!

助殘日的致辭1

今天,我們在這裏召開全國精神殘疾康復工作座談會,很必要、很重要。精神殘疾康復工作,作爲我國殘疾人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黨和政府給予了高度重視,通過社會各方的長期不懈努力,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績。最近,吳邦國等中央領導同志又做出重要批示,責成衛生、公安、民政、殘聯等部門聯合檢查地方精神病防治相關政策的貫徹落實情況,認真解決政策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要求不斷完善保障制度,切實維護精神疾病患者的合法權益。6月25日,中國殘聯專門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精神殘疾人康復工作的通知》(殘聯[20_]89號),對切實做好精神殘疾康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天,我們召開座談會,目的就是要進一步整合資源、搭建平臺、集思廣益,認清當前精神殘疾康復工作的新形勢和殘聯繫統的工作定位,理清思路,探索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做好精神殘疾康復工作的新模式。

參加本次座談會的,既有我國精神醫學領域的權威專家,也有英國劍橋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國內外知名學府的專家,還邀請了中國精協、克里斯多夫國際防盲協會的代表和江蘇、上海、安徽、浙江、湖北、廣東、四川、陝西等地方殘聯的負責同志出席會議。江蘇省作爲東部發達省區,殘疾人康復工作走在全國前列,特別是精神病防治工作方面,一直髮展得比較快,給全國提供了很多好的做法和成功經驗,會後,我們還將組織大家對南京市和常州市的精防工作進行考察。兩市的精防工作,體現了國內外先進理念的融合以及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非常值得借鑑和學習。

剛纔,大家就當前精神病防治康復工作面臨的形勢、存在的問題、今後的工作提出了很多建設性的意見,我們將認真研究,積極採納。在此,我代表中國殘聯向長期以來積極參與推動我國精神病防治康復工作的相關單位、各位專家以及社會各界致以崇高的敬意並表示衷心的感謝!

現在,我講三點意見,與在座專家、同志們共同探討。

一、形勢和任務

我國正處於經濟轉型、社會轉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重要時期,生活節奏加快,社會競爭加劇,精神衛生問題日益突出。我國現有精神殘疾人827萬,約佔8502萬殘疾人口總數的10%。精神殘疾康復工作是我國殘疾人康復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康復服務人數佔我國“_”殘疾人重點康復工程任務的60%,做好精神殘疾康復工作是實現20_年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關鍵一環。當前,精神病防治康復工作面臨的新形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法律依據方面,《精神衛生法》近期有望出臺,該法草案中,明確規定了政府在提供精神衛生公共服務方面的責任,同時,也對殘聯參與精神衛生工作的職責做了明確的規定。

——醫保政策方面,衛生部、人社部在20_年分別將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日常服藥費用納入新農合、城鎮居民醫保門診統籌或門診特殊病種費用支付範圍,實現了國家制度層面的精神病日常服藥報銷全覆蓋。

——工作機制方面,在已有“精神衛生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工作機制的基礎上,中央綜治委強勢介入,在全國範圍內對重性精神病患者進行了排查,並建立了較爲完備的檔案。目前,作爲一項重要工作內容,重性精神病管理已納入創新社會管理有關方案之中。

——資金投入方面,衛生部已將精神病的社區醫療服務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範》,明確基層衛生機構要爲轄區內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提供隨訪評估、分類干預、健康體檢、健康教育等服務,今年,又重新修訂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療工作規範》,大幅提高了對精神衛生機構和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的投入。

新的形勢,讓我們深感責任重大。但我們更應清醒地認識到,重性精神疾病的管理勢必將走向制度化、常態化、規範化,這爲我們殘聯繫統做好精神殘疾康復工作,提供了有利條件。

二、經驗與問題

(一)發展現狀。

中國殘聯與衛生、民政、公安等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分工協作,經過20多年的不斷探索,在精神殘疾康復工作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爲推動殘疾人康復工作全面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

1、探索並形成了“社會化、綜合性、開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復工作模式。

自“八五”以來,國家將精神病防治康復工作納入《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綱要》,衛生部、民政部、公安部、中國殘聯共同制定了4個與其配套的《全國精神病防治康復實施方案》,部門各司其職,分工合作,逐步形成了“社會化、綜合性、開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復工作模式,建立了縣、鄉鎮、村(居委會)工作網絡,在開展精防工作的市、縣成立了由村(社區)負責人、村醫(社區醫生)、精神殘疾人親屬參加的看護小組,督促精神殘疾人按時服藥並提供轉介服務。殘聯組織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在社區對精神病患者進行監護,提供治療和康復服務,取得了顯著成效。到“_”期末,在全國1818個縣覆蓋8億人口的地區,使495.2萬重性精神病患者得到治療與康復服務。

20_年前,中國殘聯依據常州市精防工作的有效做法,總結出了“社會化、開放式、綜合性”的精神病防治康復模式,隨後,列入了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綱要,並在全國範圍內持續推廣,有效地帶動了全國精防工作的開展。

20_年,中央專門將加強對精神病患者的服務與管理列入到《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大舉措》及相關文件中,並落實了相關部門的責任、分工和重點工作。在文件中,提出了繼續推廣“社會化、綜合性、開放式”的精神病防治康復的工作要求,這是對我們20_年精神病防治康復工作的充分肯定。

今天,我們很高興地看到,常州市的精防工作得到了進一步加強,衛生、公安、殘聯等相關部門統籌聯動、資金投入力度大、醫保和救助政策到位,基本實現了精神病人治療和康復的全覆蓋,形成了醫療衛生的防治康復指導網絡、公安的肇事肇禍防控網絡和殘聯的救助保障服務網絡,三個網絡職責分工明確,工作中有分有合,實現了無縫對接,較好地保障了全市精神病人防、控、管及服務的全面到位,基本實現了精神病人治療、康復的全面覆蓋和信息數據的動態管理。這一做法非常有特點,是對“社會化、開放式、綜合性”的精神病防治康復模式的進一步發展,全國都要學習這一經驗,爭取在“_”期間,將常州的“一枝獨秀”再一次發展到全國的“百花齊放”。

2、保障機制逐步完善,精神殘疾人的醫療保障政策取得突破。

20_年,衛生部、人社部分別下發了《關於做好20_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有關工作的通知》(衛農衛發〔20_〕27號)和《關於普遍開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門診統籌有關問題的通知》(人社發〔20_〕59號),將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日常服藥費用納入新農合、居民醫保門診統籌或門診特殊病種費用支付範圍,同時,農村重度殘疾人蔘合費用由政府補助。上述政策的出臺實現了城鄉精神病患者門診服藥報銷的全覆蓋,極大地減輕了他們的醫療負擔,也爲完善精神殘疾人康復工作長效機制打下了良好基礎。

3、加大了對貧困精神病患者的救助力度。

爲減輕貧困精神病患者醫療康復費用負擔,自“十五”開始,在國家財政部的支持下,中國殘聯通過國家彩票公益金項目對全國13.35萬名重症貧困精神病患者進行了連續的醫療救助。在國家項目的帶動下,各級殘聯積極行動,爭取資金,普遍開展了精神病患者的醫療救助工作,據統計,僅20_年,就爲35.6萬貧困精神病患者提供了醫療救助。

(二)基本經驗。

中國殘聯開展精神病防治康復工作20多年,我們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歸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第一,堅持以精神病患者爲本,是精防工作的宗旨。以殘疾人爲本,是我國殘疾人工作的出發點,也是精防工作的出發點。針對這一特殊困難羣體,不歧視、不漠視,像尊重每一個社會成員一樣尊重他們、理解他們、關心他們,爲他們解除病苦,幫助他們恢復社會功能,創造條件幫助他們重返社會。今後,精防工作中每一個環節設計和措施出臺,都應該本着這樣一種精神,要把這種精神貫徹到我們整個工作的全過程。

第二,以政府爲主導,部門各盡其責,相互配合、協力推進的工作機制。精防工作牽涉醫療、救助、管理、康復、社會安全等多個方面,單靠哪一個部門是難以做好的,必須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才能夠做出成效。

第三,充分發揮殘疾人組織的協調作用,調動精神殘疾人親屬和殘疾人自身的積極性。殘聯組織具有代表、服務、管理的職能,是發展殘疾人事業的管理部門,也是各項殘疾人工作的綜合協調部門,更便於瞭解精神病人,深入家庭做工作;同時,殘聯履行政府賦予的職責,積極協調相關部門,服務精神病人,既屬義不容辭,又可以發揮不可替代的綜合、組織作用。在探索新的社會管理模式的過程中,殘聯應該發揮自身特點,在社會管理工作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第四,普惠與特惠相結合的救助,是目前合乎國情、行之有效的做法。在全民醫療保障水平還比較有限的情形下,我們既要不斷在政策上爲精神病人提供更多的醫療保障服務,同時也要及時地對貧困精神病人直接進行醫療救助,幫助他們解決基本的服藥、住院費用,避免因貧困導致病情加重、甚至造成嚴重影響社會安全的情況出現。

第五,重視社區,抓好基層是做好精防工作的基礎。廣大精神病人生活在城鄉社區,抓好基層的救助,發揮好看護小組的作用,辦好社區康復站、工療站、農療站、日間中心,既可以解決衆多精神病人的醫療問題,也可以幫助他們緩解症狀,穩定情緒,解除關鎖,更好地恢復社會功能,迴歸社會生活主流。這一做法,既合乎我國國情,也順應了當今國際“去機構化”發展的趨勢。所以,重視社區,抓好基層是做好精防工作的基礎。

(三)存在的問題。

大家剛剛都談到我們所取得的成績,也談到經驗,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精神疾病不僅是醫學問題,也是社會問題,精神殘疾人的服務與管理已成爲社會管理的薄弱環節。精神殘疾人仍然是殘疾人中最困難的羣體,社會對這類殘疾人的歧視和偏見十分嚴重,侵害精神殘疾人權益的事情也經常發生,許多家庭還得不到應有的救助。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精神疾病工作機制銜接不暢。

衛生部門更關注治療、公安部門更關注肇事肇禍,殘聯則更關心精神殘疾人的權益和康復。現實中,精神病患者在醫院接受治療後,病情基本穩定,按照衛生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規範”的要求,本應迴歸社區進行康復。但是,由於缺乏合適的社區康復機構,恢復期精神病病人的“出口”問題難以解決。患者及其親屬缺乏必要的康復知識,他們被周圍的人們歧視、自身的康復信心倍受打擊,致使病人難以康復,病情極易復發。同時,西部地區精神醫療機構整體不足,精神科醫生嚴重匱乏,有的省區甚至沒有專門的精神病醫院和精神科。

2、政府對精神病防治康復的整體投入仍然嚴重不足,缺乏保障機制。

近年來,國家對公共衛生投入雖然不斷增加,但用於精神衛生工作的經費也相當有限。各級政府對精神疾病防治財政總體投入不足,各方資源的整合力度不夠,很多精神衛生機構仍然是“自收自支”的單位,導致一些精神衛生機構忽視門診隨訪、社區康復等職責,將患者通通納入住院治療服務範疇,客觀上加重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導致精神疾病管理的缺失。

3、精神病患者的實際醫療負擔仍然很重。

這兩年,國家層面接連出臺關於精神病患者服藥的普惠政策,從制度層面解決了精神病患者日常服藥納入醫保報銷的問題。但是,由於具體掌握、執行政策的是在縣一級行政機關,各地貫徹政策的力度不一。從我們掌握的實際情況看,大部分地區的報銷比例只有30%-50%左右,對於貧困精神病患者來說,醫療費用負擔仍然很重,不堪承受。

4、救助項目開展與患者的需求不成比例。

“_”期間,中國殘聯通過實施彩票公益金貧困精神病患者醫療救助項目,將投入7.5億元爲20萬名貧困精神病患者提供醫療救助。但是,我們知道,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庭貧困比例很高,需要救助的人數遠不止20萬人。

5、二代精神病藥物普及率不高。

由於價格相對較高,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看,大部分地區未將二代精神病藥物納入基本藥物報銷目錄中,一代藥副作用大、康復效果差,甚至可然引發其他疾病而雪上加霜。

三、挑戰與應對

同志們,儘管當前精神殘疾康復工作中仍面臨相當多的困難和問題,但我們更應看到政府對這項工作的關注和重視,“_”期間,政府已將加強對精神殘疾人的服務與管理作爲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這爲我們進一步做好精防工作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我們應該更加堅定做好精神殘疾康復工作的信心和決心,積極應對挑戰。今天,我們在這裏開會,也是想給在座的幾個省殘聯開個“小竈”,希望大家能夠作出更多努力,率先垂範,積極推進“_”精神殘疾康復工作,進而帶動全國。

《中國殘疾人事業“_”發展綱要》明確要求:制定康復機構和精神病患者康復機構的建設標準和服務規範,加強綜合醫院、精神專科醫院康復醫學科室建設,制定完善精神病防治康復等技術標準,實施精神病防治康復等國家重點康復工程;重視精神殘疾預防,對重點人羣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預;依託社區和家庭,以智力、精神、重度殘疾人爲重點對象,大力發展居家託養服務。加強精神病人福利機構建設。

按照這個要求,我們“_”時期精神殘疾康復工作的工作思路是:以“兩個體系”建設爲主線,紮實推進精神殘疾康復工作加快發展。要以維護精神殘疾人的合法權益、制定和完善對精神殘疾人的管理和服務政策、解決精神殘疾人的特殊需求和困難、促進精神殘疾人的社會融合和發展爲出發點,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人爲本、找準定位,繼續大力推進、創新“社會化、綜合性、開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復工作模式。20_年的實踐證明,“社會化、綜合性、開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復工作模式是適合我國社會發展實際的,體現了以人爲本的核心理念,各部門分工合作、共同推進,社會各界、殘疾人組織、殘疾人家庭積極參與,針對精神病人的個體需求提供適合的康復服務,對解決精神殘疾人基本醫療、降低重性精神病人肇事肇禍率,促進精神殘疾人迴歸社會,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到,在醫生眼裏,精神殘疾人是“病人”;在公安、綜治部門眼裏,他們被視爲“管控對象”;我們殘聯繫統的幹部必須把精神殘疾人視爲“人”,爲他們爭取相應的權益,提供必要的服務。要充分發揮我們殘聯繫統在社會動員和社會工作方面的優勢,廣泛開展職業康復和社會康復,促進精神殘疾人的社會融合。堅持“社會化、綜合性、開放式”的精防工作方針,反對關鎖式的封閉治療與管理方法。在實踐中,廣東的“精防日”模式就很有特點,將醫院、社區組織和家屬的資源有機聯繫起來,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各地要積極學習和借鑑這些經驗,繼續大力推進並不斷完善、創新這一模式,推動精神殘疾康復工作快速發展。

(二)普惠與特惠結合,提高精神病患者醫療保障水平。由於精神疾病的長期性和特殊性,要解決精神殘疾人對醫療保障的特殊需求,就必須堅持普惠、特惠措施相結合的原則。下一步,各地殘聯要在做好彩票公益金貧困精神病患者醫療救助項目的同時,學習安徽省對貧困精神殘疾人統一給予醫療保障和汕頭市的“精神病醫療救助基金”的經驗,積極協調當地政府,整合資源,爭取建立覆蓋面更廣、保障水平更高的精神病醫療救助基金制度。同時,各地要貫徹中國殘聯轉發的兩個關於精神病日常服藥納入醫保報銷的文件精神,積極督促、協調衛生部門、人社部門切實落實精神病門診服藥相關政策,繼續爲精神殘疾人爭取更多的特殊醫療保障政策,提高保障水平,推動降低或取消精神病門診和住院起付線、提高報銷比例,使得廣大精神殘疾人享受到更多的醫改成果。同時,東部地區和其它有條件的省區,要在做好精神病患者基本醫療保障的基礎上,積極推動將二代藥納入醫保報銷目錄。

(三)加強精神病社區康復機構的建設,做好與社區醫療機構的銜接。將精神殘疾康復納入社區康復服務的範圍已經成爲大家的共識,也是經過我國精神殘疾康復工作實踐檢驗可行的工作模式,同時也符合當今世界精神殘疾康復工作的發展趨勢。做好精神病人的康復工作十分重要,要完善對精神病人從醫院——康復——迴歸社會的整個服務流程,健全醫院、中途宿舍、工療農療訓練機構、社區精神康復綜合服務機構、長期護老院的服務鏈條。穩定期的精神病患者完全可以像健全人一樣生活、工作,他們缺的其實只是一段時間的重新學習生活、職業技能的機會。因此,各地要把精神病社區康復作爲社區康復工作的一大亮點工程來抓,進一步爭取衛生等部門和社會各界的支持,整合利用“_”國家對精神病防治康復、社區康復以及託養工作的投入,將精神殘疾康復工作納入社區康復內容,切實加以推進。各地殘聯要重視社區精防網絡建設,藉助國家加強基層衛生網絡建設、社區建設的有利契機,加強對社區康復協調員的培養,將精防工作與社區康復、家庭康復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建立行之有效的社區精防網絡體系。同時,要求各地學習廣東的康園工療站、上海的陽光心園、北京的溫馨家園、福建的福樂家園等模式,依託社區現有場所和設施,組織開展工療、娛療、農療、託養、日間照料、職業技能培訓等多種康復服務,對患者家屬和親友進行培訓,幫助患者在家庭進行生活自理能力訓練,開展簡單勞動,爲愈後迴歸社會創造條件。

同志們,當前,我們正在全面推進殘疾人事業“_”發展綱要的實施,希望社會各界和國際組織一如既往地支持我國殘疾人事業發展,希望各位專家及各位代表積極爲我們的工作建言獻策。發展殘疾人事業,爲廣大精神殘疾人謀福祉,使命光榮,任務艱鉅。我們要紮實工作,爲進一步改善精神殘疾人狀況,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助殘日的致辭2

同志們、朋友們:

今年5月15日是我國第26個法定“全國助殘日”。今天,我們在_區啓智學校隆重集會,共同慶祝第二十二次全國助殘日暨_區啓智學校第二屆校園文化藝術節活動。在此,我代表區教育局黨委向全區殘疾兒童和他們的親屬,致以親切的問候!向從事特殊教育工作,爲特殊教育事業作出貢獻的全體工作者,以及一直關心、支持我區特殊教育事業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全國助殘日”是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已成爲促進殘健交融,增進相互理解,喚起助殘意識,形成和諧友愛風尚的社會行動。殘疾人是社會的一員,這個特殊而困難的羣體,需要全社會的理解、尊重、關心和幫助。在區委、區政府的關懷下,我區特殊教育事業獲得了長足發展:特殊教育辦學條件明顯改善;啓智學校康復訓練和教學水平進一步提升;啓智學校辦學成績和影響逐步擴大;尤其是在去年的現代化創建過程中,啓智學校教師中涌現出一大批先進的人和事,也培養出了一大批生活自理,多才多藝,品學兼優的學生。省教育廳李世愷副廳長這樣稱讚道:我沒有想到,蘇北也能辦出這樣的特殊教育學校!

這些成績的取得,與區委、區政府的關心是分不開的,也與社會各界愛心人士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是分不開的。但由於啓智學校辦學不久,還存在生活設施、專用設備、建設資金缺口,社會關注度不足等問題。在此,我還想借助並通過各位向社會廣泛宣傳,以形成全社會都來關愛特殊教育事業的共識。

最後,祝啓智孩子們快樂成長,祝啓智學校不斷髮展,祝關心關注宿城特殊教育的各界愛心人士身心健康、闔家幸福!

謝謝大家!

助殘日的致辭3

親愛的同志們:

今天是一個特別的日子,經過近一年的艱苦訓練,你們就要出發,遠征英倫。看到你們意氣風發、鬥志昂揚的威武氣勢,我感到了一種巨大的力量,那就是中國殘疾人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精神,有了這種精神,你們就會不怕困難,奮勇爭先,取得好成績。在你們遠行的時刻,我代表中國殘聯和8500萬殘疾人兄弟姐妹,向你們表示親切的問候和最美好的祝願!相信在你們的努力下,五星紅旗一定會高高地升起來,飄揚在奧林匹克光輝燦爛的記憶中!

殘奧會是一個特殊的運動會,它不僅僅展示運動員的競賽過程和成績,更向世界展示着殘疾人頑強的意志和不屈的品格。你們中的很多人在歷屆殘奧會上,用自己的努力證明了人的力量是不可戰勝的,殘疾人也是可以創造生命奇蹟的。

當我們回想歷屆殘奧會的時候,心裏總是充滿了感動,多少殘疾運動員承受了難以想象的痛苦,不怕流血流汗,刻苦訓練,以優異的成績一次次突破生命的極限,讓世界爲之驚歎。那一枚枚獎牌上浸染着你們的血水和汗水,所以它們閃爍着耀眼的光芒。你們用自己的成績讓人們看到,健康人能做到的事情,殘疾人也一定能做到!

我想,你們去殘奧會不只是參加比賽,你們的努力拼搏,會讓更多的人看到殘疾人的能力,這種能力的重要影響和意義在於,社會應該消除對殘疾人的歧視和偏見,創造更好的無障礙環境,讓殘疾人發掘自己的能力,積極地參與生活,有學習的機會,有就業的機會,實現心中美好的夢想。

殘奧會有開幕也有閉幕,而體育運動是永不落幕的,我希望通過觀看殘奧會的比賽,更多的殘疾人能夠熱愛和參加體育運動,讓身體得到康復,讓自己變得強健,爲參與更廣泛的社會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這纔是我們發展殘疾人體育運動的真正意義。

在賽場上,金牌銀牌和銅牌是榮譽的象徵,卻不是一個人生命的全部內容,因爲生活的道路還很長,要克服的困難還很多,我們要以奧林匹克的精神,以勇往直前的鬥志走向未來。在這裏我想說,親愛的教練員和運動員們,你們去倫敦是爲祖國的榮譽而戰,也是爲殘疾人兄弟姐妹美好的明天而戰,勇於上戰場,就是真英雄!

奧林匹克運動會是人類歡樂的體育盛會,它不僅是世界性的體育競技比賽,也承載着世界和平友誼的精神。你們在倫敦將與不同民族、不同膚色的朋友一起奮力拼搏,分享勝利的喜悅。我希望無論在賽場內外,你們都要展現中國殘疾人良好的精神風貌,因爲你們代表着中國8500萬殘疾人兄弟姐妹,展示着中國殘疾人的形象。我希望你們做賽場上的勝利者,也做促進世界和平友誼的使者。

體育比賽的原則是公開、公平、公正,憑藉自己的實力和對奧林匹克精神的忠誠取得勝利的人,纔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英雄是誰也打不倒的,真正的英雄才能爲祖國爭得榮譽。所以,我希望你們要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做乾乾淨淨的中國運動員!

親愛的教練員和運動員們,在這出征第十四屆殘奧會的時刻,我要再次把美好的祝福送給你們,祝願你們平安順利,也願你們多多保重。相信你們一定能以頑強的意志,精湛的技巧,完美的策略,贏得光榮的勝利!請你們記住,祖國和人民在支持你們,8500萬殘疾人兄弟姐妹會爲你們喝彩。勝利永遠屬於勇敢的人!我們期盼你們凱旋歸來!

助殘日的致辭4

同志們、同學們:今天我們懷着特殊的心情,觀看一羣特殊的孩子爲我們獻上的精彩表演,那牽魂動魄的舞蹈,蕩氣迴腸的歌聲讓我們感動,他們自強不息、知恩圖報的精神更讓人震撼!

殘障少年兒童是一個十分特殊的羣體,他們有口卻不能說話,有耳卻聽不到聲音,有眼卻看不到繽紛世界,可以想象,他們是多麼痛苦!多麼艱難!然而,他們又是那麼堅強、那麼樂觀,自強、堅毅和執着構成了他們生命的三原色。他們用行動一次次超越自己,一次次完善自己,一次次重塑自己,就像他們所說的那樣——健全人能做到的,我們也一定能做到!

現在,爲實現海林經濟社會追趕型跨越式發展,全市人民正精心打造、大力弘揚以“自強不息、創新創業、開放開拓”爲主要內容的城市人文精神,在這樣的時候觀看這樣一臺以“自強不息,真情回報”爲主題的演出,發人深思,令人振奮,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扶弱濟困,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牡丹江的扶殘助學工作很有成績,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今天,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再次向全社會發出號召:以更大的熱忱、更切實的行動關心和支持特殊教育事業,爲廣大殘障少年兒童的成長撐起一片蔚藍的天空!

我也藉此機會,向辛勤工作在特殊教育戰線上的幹部、教師、廣大助殘志願者們致以親切的慰問!向所有爲殘疾人事業付出辛勤勞動的社會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謝!謝謝你們!

助殘日的致辭5

爲進一步學習貫徹鄧樸方主席關於殘疾人輔助器具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圍繞如何全面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的“構建輔助器具適配體系”國家發展的戰略目標,中國殘聯於8月19日-23日在新疆召開全國殘聯殘疾人輔助器具工作研討會。中國殘聯黨組成員、副理事長孫先德同志出席會議並講話,指出樸方主席在視察20_年國際福祉(康復)博覽會時的重要講話是做好輔助器具工作的基本原則和根本要求,大家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全面把握,切實貫徹。講話全面闡述了做好新時期輔助器具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提出了新形勢下輔助器具工作的目標和實現輔助器具工作跨越式發展的具體措施,對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輔助器具工作發展道路提出了要求。現將孫先德同志的講話印發各地,請結合實際,認真學習和貫徹落實。

今天,我們在這裏召開全國殘聯殘疾人輔助器具工作研討會。這次會議主要是認真學習、深刻領會鄧樸方主席關於輔助器具工作的重要講話,圍繞如何加速全面構建輔助器具適配體系,更好地爲殘疾人提供輔助器具適配服務展開研討,以期進一步提高認識,統一思想,促進發展,服務人民。

爲廣大殘疾人提供輔助器具適配服務,是幫助他們補償功能、改善狀況、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手段,是體現社會文明進步程度的重要標誌。殘疾人輔助器具服務工作是我國殘疾人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重視下,通過各級殘聯的不懈努力,已經初步形成了覆蓋全國的工作網絡,近千萬殘疾人得到了服務。隨着經濟社會發展和殘疾人需求水平的不斷提高,加快發展輔助器具事業,增強服務能力,提高服務水平已經成爲中國殘聯當前乃至今後一個時期的重點工作任務。

下面,我就構建輔助器具適配體系,做好新時期輔助器具工作講幾點意見。

一、深刻認識做好新時期輔助器具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鄧樸方主席在視察20_年中國國際福祉(康復)博覽會時強調:“輔助器具發展不僅是市場問題,更關乎國家大局,關係到以人爲本的發展理念,應注重綜合佈局,不僅在量上有突破,更應有質的飛躍。”樸方主席的講話是新時期做好輔助器具工作的基本原則和根本要求,大家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全面把握,切實貫徹。

輔助器具一直貫穿於殘疾人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從輔助器具補償功能的角度上講,自有殘疾人,就有輔助器具。從歷史上看,在我國新疆古墓中發現的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假肢,距今已經有二千多年,在南北朝時期就出現了現代輪椅的雛形,古埃及的人們就會使用柺杖支撐身體。隨着經濟社會不斷髮展和科學技術快速進步,輔助器具的內涵和外延更加豐富。現代社會中,輔助器具服務已經成爲殘疾人補償和改善功能、提高生存質量、增強社會參與能力的最直接、最重要、最有效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在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和日常生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對於殘疾人來說,輔助器具“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是殘疾人生產生活的必需品,是殘疾人的剛性需求,也是殘疾人區別於其他社會羣體的特殊需求。

爲殘疾人提供輔助器具服務,是落實人道主義思想、踐行以人爲本理念的根本要求,是“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的具體體現,是政府和社會的共同責任。“構建輔助器具適配體系”已明確寫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成爲國家發展戰略目標。《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意見》(中發〔20_〕7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_〕19號)等重要文件都把殘疾人輔助器具工作作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重要內容,明確提出殘疾人輔助器具工作是殘疾人“兩個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重要途徑。今年7月國務院印發的《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_”規劃》中,明確將黨和政府爲殘疾人提供基本輔助器具服務作爲基本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列入其中。

輔助器具工作是最能體現殘聯工作特點,是全社會“看得見、摸得着”的一項民生工作,是我們必須堅守而且要不斷拓展的陣地。中國殘聯成立二十多年來,殘疾人事業走過了不平凡的發展歷程,殘疾人工作從一個較低的起點起步,逐步發展成爲內涵豐富、領域廣闊的社會事業。從操作層面看,有些業務領域是“殘聯搭臺,他人唱戲”,而輔助器具工作是隨着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們殘聯應該而且能夠不斷做大做強的業務領域。輔助器具應用是殘疾人區別於其他社會羣體的特殊需求,殘聯應該成爲滿足殘疾人這一特殊需求的主體。各級殘聯有責任,也應該把殘疾人輔助器具適配工作做好,做成殘聯的“拳頭產品”,做成一個行業、一個產業,做成殘聯業務工作的品牌。

二十多年來,殘疾人輔助器具服務工作作爲我國殘疾人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取得了長足進步,近千萬殘疾人得到了服務。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們的服務體系還非常薄弱,保障制度的建立剛剛起步,所能提供的服務與殘疾人對輔助器具多樣化、高質量的要求相比,無論是“質”還是“量”,都還存在很大差距。從服務的“量”來看,目前我國殘疾人輔助器具配置率還比較低。20_年殘疾人狀況監測數據顯示,城鎮僅爲11.5%,農村僅爲6.7%。從服務的“質”來看,我們爲殘疾人提供的輔助器具產品的科技含量、個性化服務程度、專業化服務水平與殘疾人的期望和需求還相距甚遠,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很大差距。學科建設薄弱,產品研發和生產能力亟待提高,輔助器具保障和服務能力與殘疾人日益增長的輔助器具需求之間的矛盾比較突出,並且還將存在相當長一段時間。

二、準確把握新形勢下輔助器具工作目標

當前,輔助器具工作的主要目標是:構建輔助器具適配體系,建立和完善殘疾人基本輔助器具服務政策保障體系,初步形成覆蓋城鄉的輔助器具服務網絡,不斷滿足殘疾人日益增長的基本輔助器具服務需求。

(一)健全的政策保障體系是殘疾人獲得輔助器具服務的基礎。

殘疾人獲得基本輔助器具服務,是政府和社會的共同責任,是國家基本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是一項公益性事業。殘疾人是特殊困難的弱勢羣體,完全依靠殘疾人自身,僅僅依靠市場手段,無法保障殘疾人獲得與我國經濟水平相適應的輔助器具服務。實現殘疾人獲得基本輔助器具服務,必須建立相適應的政策保障體系。從國際殘疾人事務發展的歷史經驗看,殘疾人獲得基本輔助器具服務,都是建立在相應的保障制度基礎上,許多國家都建立了專門的法律制度。保障制度包含多個層次,有社會福利、社會保險、社會救助;有長效的,也有臨時的。探索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殘疾人輔助器具服務保障制度體系,並隨着經濟社會發展不斷豐富和完善,使之能夠不斷滿足殘疾人日益增長的基本輔助器具服務需求,是我們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基礎性工作。

(二)完善的服務機構網絡是殘疾人獲得輔助器具服務的保證。

殘疾人獲得基本輔助器具服務,在操作過程中要解決幾個方面的問題:殘疾人如何瞭解自己需要什麼樣的輔助器具,什麼樣的輔助器具能夠幫助殘疾人解決存在的困難,殘疾人到哪裏獲得自己需要的輔助器具服務,輔助器具的適配怎樣才能符合殘疾人的個性化需求。這些問題都需要通過專業服務機構提供專業化服務來解決。只有建立覆蓋城鄉的專業機構服務網絡,建立不同專業方向、不同專業水平的服務機構,組建承擔輔助器具行業管理和業務指導職能的具體工作部門,提供滿足需要的工作條件,才能保證輔助器具適配得到落實。我國輔助器具服務體系的建立尚處於起步階段,任重而道遠。

(三)專業的人才隊伍是殘疾人獲得輔助器具服務的關鍵。

輔助器具適配是專業化服務,是涉及多學科的綜合性系統工程,是專業機構的專業人員,在全面瞭解殘疾人功能狀況及其他個人基本情況後,經過專業的評估,提出適合的輔助器具適配方案,爲殘疾人選配合適的輔助器具,改善殘疾人功能狀況,提高其生活、學習、工作和參與社會生活能力的過程。世界發達國家和我國香港、臺灣地區輔助器具服務基本由輔助器具技術門診承接,由醫生、康復訓練師、輔助器具工程師等各類專業人員組成工作團隊,爲殘疾人提供功能評估,進行職業發展分析,幫助選擇最適宜的輔助器具,提供無障礙環境改造方案等一系列個性化服務。從業人員必須經過專業培訓並通過輔助器具工程師執業資格考覈。高等院校設立了相應的專業,國家有專門機構進行從業資格的培訓、考覈、評審和認證。輔助器具適配的專業性決定了構建輔助器具適配體系必須依靠專業人才。人才隊伍建設是構建輔助器具適配體系的核心內容,是輔助器具事業發展的關鍵和動力源泉。目前,廣東、江蘇、浙江、吉林等省殘聯與當地的醫學高等院校合作,開設了輔助器具專業,其他地方也應積極探索,展開合作。

除了上面所強調的,輔助器適配體系中還包括學科體系、專業技術體系、產品研發體系、產品生產和流通體系,以及行業管理體系等內容,都需要我們去着力推動,付出不懈努力。

三、奮力實現輔助器具工作飛躍式發展

各地要不斷提高認識,充分解放思想,以機構建設爲重點,人才隊伍建設爲核心,項目實施爲抓手,努力實現輔助器具工作飛躍式發展。

(一)搶抓機遇,納入大局,探索建立殘疾人輔助器具服務政策保障體系。

當前,國家正在構建新的社會保障體系,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大家要充分認清形勢,把握這個歷史機遇,着力推動輔助器具服務保障政策建設。中國殘聯制定下發了《殘疾人輔助器具基本配置目錄》,提出了指導意見,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出臺了貫徹落實措施,爲殘疾人輔助器具基本配置服務提供了不同程度的保障。安徽、新疆等地率先將部分輔助器具納入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保障範疇,很多省都把相關保障政策的制定納入了地方黨委和政府殘疾人工作目標。但是,總體而言,我國目前輔助器具服務政策保障範圍還很窄,保障的程度還不高,機制還不完善。除工傷致殘人員外,我國殘疾人輔助器具配置問題還缺乏統一的制度安排、穩定的資金來源和明確的補助範圍,這是我國殘疾人基本輔助器具服務滿足率不高的根本原因。在輔助器具服務保障制度建設中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努力以“保基本、廣覆蓋、可持續”爲目標;二是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逐步推進保障制度的建設。有條件的地區和可以創造條件的地區要先行一步;三是探索建立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等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保障政策。

(二)狠抓落實,夯實基礎,全面推進機構建設。

輔助器具工作千頭萬緒,機構建設是當前工作的重點。必須構建一個功能完善的省市縣服務機構網絡,必須建立一支專業化的工作隊伍。目前,全國的輔助器具服務機構建設十分薄弱。相對於黨和政府對於輔助器具服務工作的要求、殘疾人對輔助器具服務的迫切需求和“_”時期急劇增加的任務壓力,機構建設問題顯得尤爲突出。這兩年,中國殘聯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推動包括輔助器具服務機構在內的康復機構建設。中國殘聯將20_年定爲“輔助器具服務機構建設年”;制定了《輔助器具服務中心建設基本標準》,對一、二、三級輔助器具服務機構的規模、人員設置、服務內容提出了規範化的要求;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輔助器具服務規範化建設的意見》,對輔助器具服務機構建設的總體目標、指導原則和主要措施提出了明確要求。今年,中國殘聯還與各省簽訂了《殘疾人輔助器具服務機構建設目標責任書》,進一步明確了東中西部地區各級殘疾人輔助器具服務機構建設的任務和目標,明確了相關部門的責任。現在看起來,凡是領導重視的地方,機構建設進展就快;機構建設進展快的地方,輔助器具工作做的就相對好一些。希望地方各級殘聯要充分認識這一點,不遺餘力地抓好機構建設。有些地方,覺得《目標責任書》中的任務定的有點高,完成有困難,我們充分理解,正是因爲困難,我們才反覆要求,纔要狠抓落實。我們認爲,中國殘聯提出的標準和要求,是符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殘疾人期待的,符合分類指導的原則。從根本上看,如果沒有機構,爲殘疾人提供輔助器具服務就是空談。向社會“購買服務”是我們一個重要工作手段。但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市場天然是追求效益的,而爲殘疾人服務更多強調的是公平,輔助器具服務作爲一項基本公共服務,必須堅持其公益性質不動搖,是僅靠市場難以實現的。具體實施的步驟,各地可以根據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針對本地區輔助器具服務機構的現狀,逐步實施,既要量力而行,更要盡力而爲。

(三)立足當前,着眼未來,大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人才隊伍建設是構建輔助器具適配體系,發展輔助器具事業的關鍵和動力源泉。輔助器具工作起步較晚,職業培訓和學科建設都處在起步階段,輔助器具服務專業技術人員非常少,現有專業人員隊伍也存在水平參差不齊、學歷水平偏低等問題。同時,輔助器具事業專業化進程和殘疾人對輔助器具服務的個性化期望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必須將人才隊伍建設作爲構建輔助器具適配體系的關鍵,認真抓好。首先,要針對人才隊伍現狀和實際需求,制定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規劃。中國殘聯制定了康復人才培養規劃,正在穩步推進。希望各地也要制定本地相關人才規劃,既要滿足當前亟待滿足的需求,也要考慮長遠可持續發展。其次,要創新培養模式,加快人才培養進程。既要發展不同層次的學歷教育,也要重視職業培訓。中國殘聯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開展了輔助技術工程師崗位培訓,是緩解人才極度短缺的現狀、提高殘疾人輔助器具專業化服務水平的重要舉措,爲進一步探索輔助器具專業化服務模式,完善輔助器具服務人才培養機制,加強輔助器具學科建設奠定了基礎。截至目前,已經有600多人獲得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頒發的輔助技術工程師崗位能力證書,成爲輔助器具服務領域的首批“正規軍”。當前,各地要特別重視加強輔助器具服務機構現有人員的培養、培訓;要將輔助器具需求的相關知識納入社區康復協調員等基層一線服務人員培訓的內容。第三,要創新人才培養機制。要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讓人才進得來、留得住、用得好。

(四)精心實施項目,注重效能延伸,充分發揮帶動作用。

項目實施是我們構建適配體系,推動輔助器具服務工作深入發展,滿足殘疾人基本輔助器具服務需求的重要抓手。首先,要通過項目的實施,推進輔助器具服務機構的建設和發展,培養和鍛鍊輔助器具服務人才。其次,要通過項目的實施,以爭取地方配套政策和措施的形式,推動各地相關保障制度建設。第三,要通過項目的實施,更加了解殘疾人對輔助器具服務需求,推動服務模式的探索和實踐,推進新產品研發和推廣。爲做好殘疾人輔助器具適配工作,中國殘聯在財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實施了爲地方殘聯配備殘疾人輔助器具服務適配車項目,並將繼續開展。這一項目的實施,不僅增強了爲殘疾人服務的條件,更爲地方殘聯加強輔助器具機構建設,培養輔助器具適配人才提供了機遇。各地務必認真實施好這一項目,以高度的責任感,把黨和政府的關懷,送到殘疾人身邊。

四、努力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輔助器具工作發展道路

(一)加快輔助器具事業發展,要加強組織領導。

殘聯是發展輔助器具事業,構建輔助器具適配體系的責任主體。各地殘聯黨組、理事會要在輔助器具工作發展過程中承擔主要責任。輔助器具工作起步晚、基礎差、欠賬多。因此,各地殘聯一把手要給予高度重視,要形成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相關部門齊心合力的工作推進局面。要出真招,出實招,切實加大工作力度。只有這樣,才能改變輔助器具工作滯後的局面,才能趕上事業發展的步伐,才能讓殘疾人滿意。

(二)加快輔助器具事業發展,要充分運用社會化工作方法。

各級殘聯是輔助器具工作發展的責任主體。這不是說要僅僅依靠殘聯單打獨鬥,而是要積極爭取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主動參與。要廣泛動員、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到輔助器具工作中,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資源,爲殘疾人服務,形成政府主導,殘聯推動,社會參與的輔助器具工作推進模式。

(三)加快輔助器具事業發展,要營造“百花齊放”的環境。

我國輔助器具工作總體來看還是剛剛起步,可以探索的東西很多,加上我國幅員遼闊,自然條件、經濟社會發展差異大,各地發展不平衡,不僅中西部地區與東部沿海地區存在差距、城鄉之間存在差距,同一個省內不同地區也存在差距。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不能搞“一刀切”,要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和開展工作,有條件的地區和可以通過努力創造條件的地區,應當多做一點,先行一步。各地在指導機構建設和開展輔助器具服務工作時,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同時,輔助器具服務領域還有不少空白,我們鼓勵和倡導大家大膽探索,不斷總結工作中的經驗和教訓,爲我國輔助器具工作的發展提供借鑑。

(四)加快輔助器具事業發展,要強調恪守職業道德。

藉此機會,我要特別強調這一點,無論是從職業操守,還是從人的政治品格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希望大家務必時刻銘記。隨着事業的發展,項目資金越來越多,難以避免因工作原因經常和企業、科研機構打交道。強調恪守“人道、廉潔、服務、奉獻”職業道德,強調自律奉公,這是對殘疾人事業負責,更是對我們的幹部負責。要常思貪慾之害,“貪如火,不遏則自焚;欲如水,不遏則自溺。”“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面對物質利益的誘惑,要時刻保持警醒,思想上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行動上要有一個正確的選擇,明白自己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要常懷律己之心,要十分珍惜和慎重對待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把嚴守紀律放在首位,不見利忘義,不以權謀私,自覺接受監督,始終做到自重、自警、自律、自省。要堅持出以公心,嚴格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管理規範和項目要求開展工作,特別是在招投標活動、定點機構的確定、產品質量的監督、受益人的選擇等工作中,都要堅持集體討論、研究決定,堅決杜絕個人或者少數人說了算,決不允許搞暗箱操作,滋生腐敗。要建立健全管理監督機制,形成按制度辦事、用制度管人的工作局面,建立項目管理的公示制度,確保項目實施的公開、公平和公正。今年6月,中國殘聯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康復項目管理的通知》,對康復項目的管理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中國殘疾人輔助器具中心也剛剛組織了輔助器具政府採購和經費管理的培訓班,對政府採購的法律體系、主要程序、經費管理的要求進行了分析和解讀。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視,認真落實這些要求。

同志們,輔助器具事業已經進入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機遇與挑戰並存,困難與希望同在。我們相信,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到20_年,覆蓋城鄉的輔助器具服務網絡一定能夠初步形成,殘疾人輔助器具服務工作一定能夠實現量的突破和質的飛躍,爲構建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發揮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