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四川旅遊導遊詞(彙總8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8篇《四川旅遊導遊詞》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四川旅遊導遊詞》相關的範文。

四川旅遊導遊詞(彙總8篇)

篇1:四川旅遊導遊詞

開頭語

各位團友,大家好: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我們”四川旅遊導遊詞旅行社”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

下面,請允許我介紹一下自己,我叫王××,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者“王導”。

此次旅行,還有一位和我一起爲大家服務的,就是前面這位有着豐富駕駛經驗的司機李師傅,李師傅,擁有十多年的駕車經驗,在此次旅途中由李師傅爲我們保駕護航,相信我們的旅途一定安全快樂,請大家特別記住,本車的車牌號是“浙F12345” ,它將承載我們一路歡歌笑語!本次的嘉興旅遊,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天,但是,我們會本着“賓客至上,服務第一”的宗旨,盡心盡力地做好服務,同時也希望我們的工作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和配合,促進我們提高服務質量,從而使大家吃得滿意,住得舒適,玩得愉快,走得順利。

我們衷心希望這次“四川旅遊導遊詞之旅”能給大家流下愉快而美好的印象。

(注;歡迎詞一般作爲整個導遊詞的開頭語,語言的組織比較靈活,主要表達對遊客的歡迎、此次行程的目的地、路線,還有司機、服務等內容的介紹,大家可根據自己所選景區的情況自己填寫)

沿途導遊詞

這次我們將遊覽遂寧廣德寺。

現在我們已經到達遂寧火車站, 大巴已經在等着我們了。

也許大家對遂寧這個城市還比較陌生,首先我先對遂寧市給大家做一個介紹。

遂寧,位於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東西寬 90.3公里,南北長108.9公里,總面積5300平方公里。

東鄰重慶、廣安、南充,西連成都,南接內江、資陽,北靠德陽、綿陽,與成都、重慶呈等距三角。

遂寧處於四川城鎮化發展主軸上,成爲全省戰略部署建設的“六大都市區”之一。

歷史上,遂寧曾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迷人的靈性山水和發達的農工商貿而成爲川中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尤以紡織食品工業聞名,素有“東川巨邑”、“川中重鎮”、“小成都”之稱。

1985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省轄遂寧市,現轄船山、安居兩區和射洪、蓬溪、大英三縣。

人口近380萬。

市城區建成區面積 75.90平方公里,人口63.67萬。

(注:沿途導遊詞主要從旅客到達目的地城市開始,設計好路線,講解去往目的景區路上所遇到的景物概述,主要有所在城市的概況、下榻酒店的情況,城市的風土人情、特產美食,以及經過的一些除目的地之外的自然和人文景觀)

景點導遊詞

不知不覺就來到了我這次旅行的目的地,廣德寺,廣德寺始建於唐代開元年間(713一741)距今已有1280多年汗青。

原名石佛寺,明武宗正德年間(1546一1521),封爲“廣德寺”,寺名相沿至今。

現存建築爲明洪武元年重建並經清代多次擴建所成,齊寺佔地一萬五千多平方米,建築面積8350平方米,寺園森林330餘畝。

寺院建設規模宏大,以“大雄寶殿”爲軸心,呈三列縱向分佈。

從山麓至山頂,共有殷宇九重,亭榭兩十六處,鉅細殿舍兩十餘幢。

主次分明,閣下對稱,是目前國內現存的規模最大的盛唐氣勢氣派建築羣。

開始我一曲在強調廣德寺是皇家禪林,可能有朋儕會問那廣德寺位於西北要地,近離政治中心,皇帝們怎麼會在在那裏建一個皇家禪林呢?今天我們就在開始一場偵察之旅,深進廣德寺的內部看個究竟,找出皇家禪林的王者氣派在何處。

篇2:四川旅遊導遊詞

九寨溝在四川省南坪縣城西45千米處,與甘肅省相接,因有九座藏族村居於其中而得名。九寨溝呈人字形,主溝叫樹正溝,呈南北延伸,南高北低,向北開口,其上有兩條支溝,東名則查哇溝,西名日則溝。溝谷總長約50千米。其自然風景點都集中在溝兩側。

九寨溝以原始的生態環境,一塵不染的清新空氣和雪山、森林、湖泊組合成神妙、奇幻、幽美的自然風光,顯現“自然的美,美的自然”,被譽爲“童話世界”、“人間仙境”。九寨溝的高峯、彩林、翠海、疊瀑和藏族風情被稱爲“五絕”。 溝內串珠式的分佈着108個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海子,雖深過數十米,但可直視海底。因水中植物種類和湖底沉積物不同,水色各異,漣漪多彩,晨曦或夕陽下,海中之倒影,更加明淨真切,步移景異,妙趣無限。

九寨溝既是自然保護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又是世界人類自然遺產。這裏保存着具有原始風貌的自然景色,有着自己的特殊景觀。

九寨溝景區面積62平方公里,現遊覽區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三溝一百一十八海爲代表,包括五灘十二瀑,十流數十泉等水景爲主景,與九寨十二峯聯合組成高山河谷自然景觀。九寨溝景觀分佈在成Y型的樹正、日則、則查窪3條主溝內,總長50餘公里。主要有樹正景區,長75公里,有盆景灘、樹正羣海、樹正瀑布、雙龍海、火花海、臥龍海等景點組成;日則溝景區,有諾日朗、珍珠灘、高瀑布三大瀑布,有鏡海、熊貓海、芳草海、天鵝海、劍巖、原始森林、懸泉、五花海等景點;則查窪溝景區,有長75公里的長海和五彩池等景點;扎如景區,有魔鬼巖、扎如寺等景點。

猜您感興趣:

1.四川旅遊解說導遊詞

2.四川旅遊美景導遊詞

3.四川旅遊導遊詞

4.四川導遊詞

5.四川旅遊的導遊詞

6.四川旅遊名景導遊詞

7.四川西嶺雪山導遊詞3篇

篇3:四川旅遊導遊詞

各位朋友大家好,經過一段時間的行程,我們現在已經到達了平武縣南壩鎮,在南壩鎮后街原址上曾經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一座雄關,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對此一定非常熟悉,朋友們能告訴我這是什麼地方嗎?

大家請看我們北面的這座山峯是牛頭山,南面的那座是鳳翅山,兩山對峙,臥虎九嶺羣峯環繞,四面高山峻嶺相對而立,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山間盆地,中間涪江奔騰而過,於天地間擠出了一線之地,爲南來北往的行人提供了一條險峻的山間要道,也形成了刀削斧砍的險谷深澗,然而這裏卻正是西北入川的必經之道—陰平古道。

三國時期蜀中賢相諸葛亮有感於漢武帝開鑿陰平古道從此進襲蜀國的歷史,於是在此駐守重兵把守扼涪江天險爲關。

說道這裏我想大家一定都明白了,這裏就是改寫中國歷史的名關之一—江油關。

在江油關西北有鐵龍關,東南有杲陽關,在往北經過唐家河便是“高出雲表的摩天嶺”,在那裏還有雄視川、甘兩省的北雄關;從江油關順涪江河谷南下,有雙峯壁立的石門關,由此到江油古縣城武都後便出了深山而進入到成都平原,而綿陽、成都也就無險可守了,因此江油關被喻爲爲是以諸關爲屏障的關中之關。

三國時期蜀漢政權的存亡從謀種程度上說僅繫於江油一關,諸葛孔明的過人之處也表現在他對江油關的重視上。

在諸葛亮爲蜀中丞相的時候,江油關不但深溝高壘、戒備森嚴,而且他還在摩天嶺下無人區設置了上屯、中屯和下屯以爲前哨。

然而諸葛亮星沉五丈原後,後繼的將領蔣琬、姜維、費夷等都認爲此地無出川的大道。

再加上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均不走此道,因此這裏的防務漸漸鬆弛,不但摩天嶺下的上、中、下屯的駐兵被撤,就連江油關本身也形同虛設。

公元263年5月,魏國發二十萬大軍以事伐蜀,當時的四川由後蜀主劉禪當政。

劉禪昏庸無能,違背了諸葛亮的教誨,親小人而遠賢丞,以至於宦官黃皓當道。

黃皓迫害忠良,欺上瞞下,就連蜀中大將姜維也爲避免宦官的迫害而遠走沓中屯田練兵。

針對這種情況,魏國的大都督司馬昭指定出了這樣的伐蜀計劃——他封鍾會爲徵西大將軍,由他帶領十四萬大軍翻越秦嶺,過漢中,從劍門關對蜀國發起總攻。

爲了防止蜀魏大戰展開後姜維領兵東歸救國,司馬昭派安西大將軍鄧艾帶領三萬精兵在沓中地區鉗制住姜維。

再由雍州刺史諸葛緒領三萬兵馬駐守陰平橋頭。

按照司馬昭的計劃,姜維就算能通過鄧艾的層層設防,等他到達陰平橋頭的時候也是殘兵敗將了,絕對過不了這進入四川的必經之地“陰平橋”。

篇4:四川旅遊導遊詞

世界第一大茶壺位於蒙頂山停車場旁,世界第一大茶壺,直徑10米,茶壺嘴長3米,茶壺柄13米,壺身加壺嘴直徑近16米,壺高9.8米,茶水從直徑4米的大茶碗裏漫出,形成落差50米的茶瀑布。茶壺、茶碗、茶瀑布,茶樹環繞,依山傍水,氣勢恢弘。依然一幅天然的茶畫,讓來到此處的蒙頂山遊客,形象地感受到與世界茶文化聖山以脈相承德博大精深的蒙頂山茶文化。據考證,該茶壺爲目前世界上直徑最大的茶壺。

茶壇位於蒙頂山景區中軸線上,是由一座宏大的石刻三足寶鼎和九根盤龍雕刻石柱組成。三隻鼎足分別刻有蒙頂山、青城山、峨嵋山,以此預示蜀中三大名山的鼎足地位。

世界茶文化博物館坐落在茶壇中軸線以下,是一座規模宏大的聯體仿古建築羣。整個博物館建築具有較高的外觀美感和獨特的藝術內涵。博物館內彙集了茶葉發展史上各個重要歷史階段和重要地域的詳實資料,將博大精深的茶文化通過珍貴的歷史文物、藝術的形象加工、詳實的史料展示,爲世人呈現出一個“千秋蒙頂,茶香天下”的博大歷史畫卷。

從禹王宮至天蓋寺正殿前有石梯1436階,落差240米,被稱爲天梯。故自古有“上山高不極,雲梯可到天”之說。相傳昔日大禹治水成功,率衆登蒙頂祭天,曾歷經此道。

篇5:四川旅遊導遊詞

蒙頂山之雅,還在於高。蒙頂山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成就了蒙頂山高雅獨特的蒙頂山茶文化。蒙頂山是世界茶文化發源地,世界茶文化聖山。早年西漢甘露三年(公元前53年),蒙頂山腰藥農吳理真就開始在蒙頂山載培訓化野生茶樹,在五峯之中手植七株,後人稱爲“仙茶”。蒙頂仙茶不斷,由於品質特佳,製作精細,自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被引爲皇帝祭天祀祖的專用品,一直沿襲至清末(1911)歷經1146年從不間斷。

現在“揚子江中水,蒙頂山上茶”成爲流傳甚廣的詩句。而登臨蒙頂山,品味蒙頂茶自然也就成爲無數人的人生一大快事,就連深諳音樂和茶道的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也不例外。他在品嚐了蒙頂茶後,欣然留下了“琴裏知聞惟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的讚譽。從唐至宋,蒙頂山貢茶譽滿朝野。現在作爲皇家貢品的蒙頂茶的歷史,除了蒙頂山上保存完好的“皇茶園”等衆多歷史遺蹟,更有衆多文章詩詞傳誦至今。當年黎陽王入川檢貢茶,在品飲了蒙頂山貢茶後留有“若叫陸羽持公論,應是人間第一茶”的讚譽。宋代詩文畫家文同的詩曰:“蜀土茶稱聖,蒙山味獨珍”,一個“稱聖”,一個“獨珍”,把蒙頂茶作最恰當的評價茶以文傳,文隨茶播,博大精深,淵源流長的茶文化給蒙頂山風景名勝區賦予了深刻的文化內涵,擴大了蒙頂山景區的深度,顯示了高雅的格調和意境。

蒙頂山環境獨特,歷史悠久、人文內涵豐富、文物古蹟衆多,其主要景點就有茶壇、世界茶博館、天梯、天蓋寺、碑廊、陰陽石麒麟、古蒙泉、蓬萊閣、皇茶園、蒙茶仙姑、甘露石室、紅軍紀念館、禪惠之廬等知名景點。

篇6:四川的旅遊導遊詞

歡迎各位來到都江堰市遊覽。現在我們的車正經過寬敞平直的幸福大道轉上玉壘山公路,去參觀聞名中外的都江堰景區。

大家從成都來,都看到沿途縱橫交錯的河渠,奔涌着盈盈清水,流淌進遠近碧綠的田疇,那就是都江古堰的灌渠。兩千多年以來,古堰把滔滔東瀉的岷江水引到廣袤的成都平原,造就出“天府之國”的富饒和美麗。

在此以前,由於成都平原的地勢是西北高,東南低,從高山連綿的鬆茂峽谷中洶涌而下的浩蕩岷江,一到漲水季節,總是順地勢四下漫流,常常給平原生息的遠古生靈帶來可怕的洪澇災難。後來經過距今大約三千年前的鱉靈治水,才使這片土地初步得到平安。鱉靈的巨大功績,使蜀王杜宇把王位讓給了他,成爲開明王朝的第一位蜀王。

而真正把岷江引進平原,締造了“益州天府”的大功臣,則是公元前三世紀的蜀郡太守李冰。是他帶領人民羣衆建造了舉世無雙的都江堰工程,非常科學地實現了導江、防洪、引流灌溉的一系列功效。其後,由於都江堰水利受到歷代統治者的重視,設置專門的官員管理,前後有不少爲政高明的管理者,又在管理和維護中不斷地將積累的經驗變成規範性的典章制度,使都江堰歷經兩千多年一直髮揮着巨大的水利功能。因此,說都江堰是孕育出四川天府的第一奇功,閃射出中華民族智慧之光的典範,是毫不誇張的。新中國成立以來,都江堰可說是古堰逢春,灌溉面積已由建國時的200萬畝擴展到1000多萬畝。都江堰能有此千古長效的偉大功能的奧祕所在。

我想這也是各位今天遊覽的目的吧!現在,我們走上了景區公路,沿途森林夾道,空氣清新,使大家的旅遊有了更好的心情。我們從觀景樓往下游覽。

都江堰鳥瞰

站在樓臺的敞廊上遠看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可以看見岷江從山裏滾滾而來,在拐彎處被一條像魚頭的長壩一分爲二,堤壩這邊的江水順玉壘山腳流到一座孤立的山頭前,堤坎矮下去了,而水流都靠着山這邊走向遠方,這就是都江堰的渠首工程。長堤的頭部叫魚咀,堤尾矮下去那段叫飛沙堰,孤立的山頭和玉壘山之間的水道叫寶瓶口。魚咀、飛沙堰、寶瓶口是都江堰的三大主體工程,魚咀用於分水,讓灌溉的水進內江,多餘的水走外江;飛沙堰用於溢洪排沙;寶瓶口用於引流入渠。就是這三部份工程的巧妙配合,奠定了都江堰千古長存的“不壞金身”。今天我們看起來,它們是那樣的簡單。甚至覺得平凡。其實正印證了—句“偉大出於平凡”的格言。都江堰渠首工程蘊涵着極大的科學性,其設計和建造所體現的認識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水平之高,即使是二千多年後的今天,仍然可以稱之爲最高水平的成就。等一會我們到了現場再作詳細介紹。指物說理,可能比較容易說明白一些。現在我們去看二王廟。

二王廟

二王廟座落於玉壘山麓,是紀念都江堰修建者李冰父子的廟宇。這座廟宇原是紀念蜀王杜宇的“望帝祠”;南北朝時遷“望帝祠”於郫縣後,爲表達對李冰父子功德的崇敬之意,後來這裏就被更名爲“崇德廟”;宋朝,由於李冰父子相繼被救封爲王,便改崇德廟爲“王廟”;到了清代,才正式定名爲“二王廟”。

二王廟的建築有五大特點:一是佔地少,僅10072平方米;二是建築密度高,達到60%;三是不強調中軸對稱,這與大多數中國古建築的基本特點相悖;四是上下高差大,有63米;五是規模宏大,佈局嚴謹,令人賞心悅目,這五大建築特點我們將邊參觀邊體味。

我們從二王廟的後山往下走,經過存放商代古木和供奉元朝地方官吉當普的亭閣。穿過有兩株“仙人鬆”的庭院,就到達廟宇的文物陳列室。在這裏有我國兩位著名畫師的真跡鐫刻在石碑上,他們的名字可謂是家喻戶曉,要問是哪兩位?其實不用我在這裏多說,大家一看畫就知道了,這仕女圖是張大千先生畫的,這奔馬自是徐悲鴻的傑作。大家再看左邊的這個碑,誰能認出這是什麼字? ——這本來也不是字,是用來降魔鎮妖的道符,也難怪大家和我一樣“一字不識”。

與陳列室平行是二王廟後殿,現在塑的是李冰夫婦的神像。由於李冰父子的豐功偉績,後人早已將他們神化了。我們在二王廟中參觀,自然知道二王是指李冰父子,但我們卻見不到李冰兒子李二郎的塑像。“二郎”是神話中與李冰關係最密切的一人。這個角色的出現,把李冰神話的故事情節又推進一個新階段。但史書從未介紹過李冰兒子,所以李二郎只不過是個傳說中的人物。我們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有人崇拜毛澤東,有人崇拜拿破崙,有人則祟拜劉德華,當時的人卻非常崇拜李冰。偶像又都應該是完美的,李冰沒有兒子,在封建時代有這麼一句話“不孝有三,無後爲大”,李冰倍受蜀人尊敬和崇拜,自然人們都希望他有一個英雄的兒子,能替他傳宗接代,李二郎這個人物也就由此而產生了。

李二郎這個人物的原型可能是跟隨李冰一起治水的年青人。李二郎代表的不是真有這個人,也不僅是治水的年青人。而是代表了所有和李冰一起治水的堰工的形象。

篇7:四川的旅遊導遊詞

各位遊客,現在你們腳下的這塊黃土地,便是3000多年前:古蜀國的都城所在地。而現在,則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星堆遺址。

在這個遺址中,近幾十年來出土了數以萬計的各類文物,特別是1986年7月至9月,兩個大型祭祀坑的相繼發現,上千件地坑寶藏的出土,如平地春雷,石破天驚,震驚了全國,轟動了世界。

之後,我們在遺址的一角,建起了這座大型的現代歷史博物館,就是爲了讓這批中華古代文明的瑰寶,能夠得到充分展示。讓來自五洲四海、四面八方的朋友領略這批人類文化遺產的璀璨光彩。

現在,請大家隨我步入這座融原始意味和現代氣息於一體的藝術殿堂,去回顧一次古蜀歷史,去作一次美的巡禮。

序展

三星堆文物,是具有世界影響的文物。在中國浩如煙海蔚爲壯觀的文物羣中,屬最具歷史科學文化藝術價值,且最富觀賞性的文物羣之一,在世界文化遺產中也應屬於頂尖級別的範疇。

三星堆遺址的發現及三星堆文物的出土,確鑿無疑地證明了三千年前古蜀國的存在;使自古以來真僞莫辨的古蜀史傳說,因此而成爲信史。古蜀史的源頭及古蜀國的中心,亦因三星堆而得到確認。

三幹多年以前的古蜀文化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並不落後於中原地區,也有了確切的實證。本陳列的主旨便是發掘文物內涵,再現歷史真實。序展則是陳列的前奏和序言。這裏我們使主體展品“人面鳥身”青銅立雕造像和置於其後的三星堆遺址的巨幅航拍照片有機組合,來反映“土地與人民”、“人民與文化”的深刻命題。而以這個人首鳥身像作爲典型器物徽標,置於開端,藉以表現萬物有靈,人神互通,天人合一的古蜀時代特徵。

博物館陳列要表現的主題之一就是——人與神。

第一單元三星伴月——燦爛的古蜀文明

第一組雄踞西南(古城、古國)

本組陳列旨在粗略勾勒古蜀歷史的大體輪廓,說明時空框架及縱向關係。

首先,遺址全景模型向大家清楚地顯示出三星堆遺址的全貌。其中有東、西、南三面城牆和北面的鴨子河所圍成的中心區域——城區,城區裏有著名的人文景觀三星堆和月亮灣;有舉世矚目的一、二號大型祭祀坑……

其後,由一批能夠反映時代序列的陶器組合和大量的輔助照片,圖板和翔實的考古資料,雄辯地證明了這裏是古代蜀國的一箇中心都邑,古蜀歷史曾在這裏展開過無比輝煌燦爛的一葉。

最後,陳列通過與同時代中原地區相比較,三星堆遺址規模之宏大,出土器物之精美,足以證實三星堆一帶,是人類早期文明社會初始階段在西南地區所建立的一座古城,乃至古代王國。

迪慶香格里拉導遊詞 ·蜀南竹海導遊詞 ·九寨溝(五彩池站到長海)導遊詞 ·海螺溝導遊詞

第二組物華天府(農業、商業)

本組陳列主要反映三星堆古蜀國在農業和商業方面的重要成就。在各位面前所展示的這一大批陶質容器,客觀地真實地說明這一點。

大量的家養動物遺骨和塑造乖巧的家養動物造型,說明當時的家畜飼養業已具有一定的規模,而這正是農業發展興旺的標誌之一。而大陶盆、大陶缸、大陶罐等糧食容器和形制各異,用途不一的酒器,則直接表明了當時農業的發展達到了較高的生產水平和收入水平。釀酒的出現,說明已經有了糧食剩餘。

再從大量海貝、象牙的出土,雕花漆品的發現和衣飾繁複的青銅雕像等情況來看,當時已存在比較明細的社會分工,商品的生產和交換髮展,達到了較高的程度。

第三組鏤石琢玉(制玉)

三星堆的玉石器羣,與青銅器變相輝映,共同構成了三星堆文明及其文化藝術的最高成就。各位觀衆,在你們眼前“矗立”的,由三塊巨石壘成的這座“玉山”,請大家用手去感受一下上面這些清晰的切割痕跡,這便是三千多年前古代留下的手跡了。我們展櫃裏光彩燁然,晶瑩剔透的玉石器,就是取材於這種原料。

現在,請大家瀏覽展櫃中蔚爲大觀的玉石器集羣。先請欣賞這件碩大無朋的邊璋,它寬約22釐米,長度將近1 .6米,上下端還有殘損,估計應再加幾十釐米。器身有鏤刻的線條紋飾。這麼大的邊璋,目前僅此一件,堪稱“邊璋之王”了。

再請欣賞這件大石壁,直徑約70釐米,厚近7釐米,重達百斤以上,兩三個人搬起來也很吃力。這麼大的石壁實屬罕見,可謂“石壁之最”了。總的說來,三星堆遺址包括兩坑出土的數以百計的玉石器,大致可分爲禮器、兵器、用具、樂器、雜器、飾品以及人物及動物造型等類別,其中以禮器及具禮儀用途的兵器和屬於祭祀用品的工具居多。

三星堆蔚爲大觀的玉石器羣的發現,把人們的注意力引向中國的西南地區,引向了充滿神祕色彩的三星堆古蜀國。第四組化土成器(製陶) 本組陳列展示三星堆古蜀國在製陶工藝方面取得的成就。觀衆們,請仔細觀看這一大批琳琅滿目、形態各異的陶器。無論是小型的動物造型,器皿蓋紐,還是形體碩大的陶尊,陶缸等。都可以看到三星堆無名工匠們豐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製作工藝。

從考古地層學和類型學的意義上講,陶器是測定年代和分期以及確定某文化體系的重要標尺。蜀地陶器的基本組合是高柄豆、小平底罐(包括尖底器)和鳥頭形把勺等。專業人員就是依據這些典型器物及其基本組合來確定蜀文化內涵及承傳關係的。第五組烈火熔金(冶鑄) 如果說三星堆玉石器羣的發現已令世人矚目,那麼,三星堆偉大的青銅器羣轟轟烈烈、洋洋灑灑地橫空出世,則更令全中國、全世界震驚了。

海子山導遊詞

海子山位於四川甘孜稻城縣境內,縣城以北60公里,界於理塘、鄉城,稻城三縣之間,是青藏高原最大的古冰川遺蹟,素有“稻城古冰帽”之稱。

海子山方圓328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擁有1145個大小海子,區內最低海拔3400米左右,最高海拔5050米,平均海拔4000米,是古地中海隨喜瑪拉雅山系隆起而擡升起來的高原丘陵,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是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員留給人類的古冰體遺蹟。

海子山曾經是一片浩瀚的汪洋大海,蔚藍色的海底世界裏,海藻叢生,游魚如織,綠茵成材的海岸上,珍禽異獸,歡暢嬉戲,修然自得。後來風吼海哮,地殼擠壓碰撞之聲引起了海潮,隆起了海子山。

海子山是以高寒溼地生態系統爲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其高寒溼地生態系統是四川省和我國都少見的保存得如此完好的區域。溼地生態系統功能非常完整,草甸和灌叢保存非常好,沒有過牧現象;湖泊沒有其他地方出現的萎縮現象;除星羅棋佈的湖泊羣外,海子山的高寒草甸和高山灌叢坡度小於30度的有1/3以上是溼地生態系統。原始森林保存完好,冷雲杉林和川滇高山櫪林的林齡均在600年以上,還有千年古柏,千年古楊樹。這些構成了海子山自然保護區完好的生態系統。

海子山區內珍稀動植物豐富,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白脣鹿,林麝,馬麝,豹,雪豹,中華秋沙鴨,金雕,玉帶海雕,白尾海雕,胡兀鷲,綠尾虹雉,斑尾榛雞,雉鶉等。二級保護動物更多。較其它自然保護區相比有如下特點:動物種羣數量大,密度高。只要有森林的地方各種保護動物就非常多。其中林麝,馬麝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四川省密度最高的。白馬雞,岩羊等也是四川省密度最高的。珍稀植物也非常豐富,星葉草遍地都是。最值得注意的是:保護區發現溫泉蛇,目前全世界僅發現於我國西藏,是西藏的特有物種,發現100多年來沒有發現的第二個分佈點。

海子山於1998年列爲省級自然保護區,2001年被列入《中國可建地質公園推薦名錄》,逐漸成爲我國研究冰蝕地質,地貌和第四世紀冰川運動的重要科考基地。

篇8:四川旅遊的導遊詞

女士們、先生們,歡迎您們光臨成都.

成都是四川省省會、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雙擁”模範城。近幾年,她又以城市建設和生態環境方面的成就,先後榮獲聯合國頒發的“人居獎”和“最佳範例獎”兩項殊譽。

成都是一座融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於一體的特大城市。她是稀世珍寶大熊貓的故鄉,也是天府之國的中心和“窗口”。她以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重,風光絢麗多姿和名勝古蹟衆多而聞名於世。“錦城”“蓉城”是成都的別名;芙蓉、銀杏是成都的市花和市樹。

成都市位於川西北高原山地和川中丘陵之間,西部地勢較高,中部和東南部是廣闊的成都平原,平均海拔500米左右。境內兼有山景、平原和丘陵之美,且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年平均氣溫16℃上下,降水量約1000毫米,素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之譽,加以土地肥沃,水利先進,物產十分富饒,歷來被稱爲“水旱從人,不知飢謹”的“天府明珠”。

成都市的全市總面積12.3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超過1000萬人,轄區劃爲7區4市(縣級市)、8縣。即錦江區、青羊區、成華區、金牛區、武侯區、青白江區、龍泉驛區;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崍市;溫江縣、新都縣、雙流縣、大邑縣、新津縣、郫縣、金堂縣、蒲江縣。此外,還設有國家級四川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成都高新技術開發區。我們一般說的成都市區則指市中心部位的五個區,簡稱爲“五城區”。其餘的統稱“市郊縣”。

成都早在一萬年前就已成爲蜀族先民活動的中心和舞臺。在市區和廣漢三星堆的出土文物表明,至少在四千年以前,古蜀先民們就用自己辛勤勞動的雙手,在這裏創造了具有鮮明地域特徵的古蜀文明。大約2500年前,古蜀國開明王朝把國都從樊鄉(今彭州市、新都縣交界處)遷到此處,取周太王遷歧“一年成邑,三年成都”這一典故,定名“成都”。這時的成都已經成爲一個初具規模的城市。公元前316年,秦國把四川納入版圖,成都是蜀郡的首府。自此以後,成都一直是四川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歷代皆爲郡、州、省一級行政區的治所和軍事重鎮。其間,成都曾前後有7個割據政權的都城設在此,它們是,西漢末年的公孫述“大成政權”,公元二世紀時“三國”的蜀漢王朝,三世紀的“成漢”政權,九世紀前後的“前蜀”和“後蜀”政權,北宋時期農民起義的“大蜀”政權和明末張獻忠建立的“大西”政權。

成都有着悠久而燦爛的工商發展歷史,特別是絲織業的發達,名冠中華,遠銷國外。西漢時期,成都因經濟繁榮成爲當時中國的“五都”之一,織錦業已成爲漢朝的重要國庫收入來源。成都是蜀錦織造中心,朝廷在此設置了“錦官城”,派有“錦官”進行管理。這也是成都又稱爲“錦城”,繞城而過的府南河又稱爲“錦江”的原因。蜀漢時期,諸葛亮在四川實行休養生息,扶持農商的經濟政策,成都作爲蜀漢首都得到了更大的發展,從晉代左思《蜀都賦》的敘述可見當時盛況。他說“市廛所會,萬商之淵,列隧百里,羅肆萬千,墮賄山積,纖麗星繁……”好一幅百貨雲集、萬頭攢動的市場交易圖!唐代,成都有“揚一益二”之譽,說她的繁華僅次於江南的揚州。到北宋時期,成都已成爲僅次於汴京的大都會。這時的成都,由於在晚唐五代的紛爭中處於相對安定的情況下,工農商業都有所發展,商市貿易突破了傳統的坊市格局,發展了專門的交易市場,不僅有城內東南西北的綜合市場,也有了專營產品的市場,如草市、糠市、鹽市、騾馬市等,鬧市區還有了“夜市”。此後的成都歷經元、明、清諸朝和民國時期,其間雖有多次的興衰起落,但她作爲四川省經濟中心的地位並無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