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的意思多篇

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的意思多篇

來源 篇一

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進而又能從中獲得新的理解與體會,就可以做老師了。

本章的衛靈公篇,子曰:當仁,不讓於師(孔子說:遇到合於正道之事,就算是老師也不必謙讓)。此章的“師”字也有以“衆人”來解的。

述而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說:幾個人一同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當做我的老師的人。選取他們的`優點去學習,看出他們身上的缺點就要引以爲戒,加以改正)。

子張篇,衛公孫朝問於子貢曰:仲尼焉學?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衛國的公孫朝問子貢說:孔子的學問是從何處學來的呢?子貢回答說:周文王和武王的教化成就,並沒有完全失傳,而是散佈於世間。有才德的人能把握住其中重要的部分,普通人則能掌握住末節的部分,世間其實無處看不到文王和武王的教化成就啊。因此我的老師在何處不曾學習過呢?又何必需要有固定的老師呢)?

“可以爲師矣”亦有兩解:一爲這樣的人才可以之爲師;二爲自己做到這個程度,纔可以爲人師。前者在着重知人,後者強調修己,這兩解意義並不相同,雖然兼備這兩重的意義,可使得本章更爲完整,但如果站在前述“師”的意義之角度來看,可能還是以修己的自我期許來解較爲妥適。

解釋及延伸 篇二

“溫故而知新”有四解。一爲“溫故才知新”,溫習已學的知識,並且由其中獲得新的領悟;二爲“溫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溫習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擷取新的知識。三爲,溫故,知新。隨着自己閱歷的豐富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回頭再看以前看過的知識,總能從中體會到更多的東西。第四,也是我認爲正確的解釋,是指通過回味歷史,而可以預見,以及解決未來的問題。這纔是一個真正的大師應該具有的能力。

合併這四種解法,也許更爲完整:在能力範圍以內,儘量廣泛閱覽典籍,反覆思考其中的涵義,對已經聽聞的知識,也要定期複習,能有心得、有領悟;並且也要盡力吸收新知;如此則進可以開拓人類知識的領域,退也可以爲先賢的智能賦予時代的意義。像這樣融匯新舊、貫通古今方可稱是“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也有學者以爲作“溫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適,因爲按字面上解釋,僅做到吸收古今知識而未有領悟心得,只像是知識的買賣者,不足以爲師。所以我們就來看看“師”的意義:在論語中師字一共見於14章,其中意義與今日的老師相近者,除本章外還有三章。

譯文: 篇三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輯錄、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爲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

《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並稱“四書五經”。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

《論語》是名列世界十大歷史名人之首的中國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門人記錄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書於戰國初期。因秦始皇-焚書坑儒(雖說是焚書坑儒,但是活埋的其實是一些方士),到西漢時期僅有口頭傳授及從孔子住宅夾壁中所得的本子,計有:魯人口頭傳授的《魯論語》20篇,齊人口頭傳授的《齊論語》22篇,從孔子住宅夾壁中發現的《古論語》2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