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上海的龍華寺導遊詞

上海的龍華寺導遊詞

上海的龍華寺導遊詞1

龍華寺山門有三座。一座是明代古山門,其遺址有一對石柱和一對石獅。這對石獅和其他的石獅有些不同,一般的石獅都是雄獅腳踩地球,代表權利,母獅腳踩幼獅,代表母性。而這裏的獅子腳下都踩着幼獅,這就是他的特色,與衆不同之處。後龍華路將古山門、龍華塔與佛寺分開,以便在進山門處臨時搭了一座三門的竹山門。1996年香港信徒葉氏捐建了今新山門。

龍華寺山門爲清式六柱五樓五門歇山頂花崗岩牌樓形式。此門莊嚴氣派,我們走到前去看看他的戶。我們一直聽到過成語叫門當戶對,那我們有誰知道,門當戶對的意思是什麼呢?門我們都知道,那戶就是指門下面的突出的基建,他一般是來鞏固基礎的,但有些人家爲了顯示自己的財力,把這個戶建造的很奢侈,來炫耀自家。門當戶對也就是這麼來的。龍華寺山門爲五門有三層含義:一是明代皇帝曾給龍華寺賜額賜印,龍華寺便享有皇家建築的規格;二是體現了中國古代陰陽五行(金木水火土)的哲學思想;三是代表東南中西北意爲普天之下,莫非佛土。

龍華寺山門正中有紅底金子大匾,隸書“龍華”二字,蒼勁有力,爲書法家單孝天所書。“龍華”兩字上面有顆放大的金印,此即明神宗萬曆皇帝欽賜,爲“鎮寺三寶”之一。金印中“欽賜承恩堂龍華講寺之寶印”。金印下有圓形浮雕“三獅戲球”,大匾外框雕有九龍,莊嚴威重。

山門正面二、四額上書有“江南古剎”、“人間兜率”額題,字體清新飄逸,爲書法家湯其根所寫。龍華寺是上海地區最早的寺院,故稱“江南古剎”。剎爲佛塔最上斷的構件,寺中的幡幹也稱剎,“剎”是寺院的代稱,當年佛祖釋迦牟尼指定彌勒爲“接班人”後,過了20_年,彌勒圓寂昇天,到兜率天修行。龍華寺是彌勒的道場,故稱“人間兜率”。在山門東面第二根石柱上,鐫刻前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寫的對聯“覺道啓龍華,看七寶塔波,九天闔閭,十里鐘聲,廣度閻浮無量衆;齊心修善業,願八海豐饒,億民安樂,羣賢雲集,猶如彌勒下生時”。上聯的“覺道”指佛法,意爲佛法使龍華寺成爲佛地,弘揚四方。“闔閭”是神話傳說中的天門、宮門。“閻浮”意指人間社會死災難深重的地獄。下聯彌勒“下生時”指彌勒“三會龍華”,其中共有282億人成爲羅漢。此即爲“羣賢爲集”。楹聯上書此聯寫於“佛曆二千五百年”。“佛曆”是佛教計年的歷法。佛教以釋迦牟尼圓寂之年爲佛曆元年。南傳佛教說佛是公元前544年圓寂的,那麼“佛曆二千五百年”減去544,即爲公元1996年。楹聯落款“三寶弟子趙樸初”,“三寶”指佛、法、僧。

上海的龍華寺導遊詞2

龍華塔位於龍華寺前,相傳初建於赤烏十年(公元247)。現在的龍華寺建於清光緒年間,但基本保持宋代佛教禪宗的伽藍七堂制原貌,是一組較完整的寺廟建築羣。寺內珍藏有唐、五代、明、清年間的經書、金印、佛像等。

龍華寺殿宇巍峨,金碧輝煌,佛像莊嚴凝重。這裏的佛像有兩處與衆不同,一是因爲龍華寺爲彌勒道場,有兩尊彌勒塑像,天王殿供的是彌勒的菩薩像,彌勒殿供的是化身像,俗稱“布袋和尚”,二是大雄寶殿,其他寺院大殿主尊兩側,或是宣傳佛法的“十八羅漢”,或是保護佛法的“二十諸天”,而龍華寺大殿內,羅漢和諸天濟濟一堂。

現存龍華塔爲樓閣式七層八面磚木寶塔,高40.4米,塔體橙黃,剎杆高聳,其磚身和基礎部分,系宋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建造時的原物。寶塔各層均飛檐曲欄,姿態雄偉美觀,爲上海地區至今保存最完美的古塔之一。

龍華寺的天王殿東西兩側建有鐘鼓樓,“龍華晚鐘”爲明清時期“滬城八景”之一,從1991年起,每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在龍華寺舉行的迎新年撞龍華晚鐘活動,吸引了許多的中外遊客,這一活動已經被國家旅遊局定爲國家級旅遊項目之一。

龍華景區的民俗風情在上海大概只有豫園能和它相媲美了。每到年底的時候,12月31日龍華景區要舉辦一個盛大的熱鬧的旅遊活動,這就是“迎新年,撞龍華晚鐘”。這一天,成千上萬的人來到這裏,子夜時分,108響鐘聲響起,成爲旅遊節慶的一個亮點。同時鐘聲又延長到新的一年,又是新年一條亮麗的風景線。還有每一年的3、4月舉辦龍華廟會,有400多年曆史,現在一年要舉辦兩次。看民間文藝,嘗地方風味,購地方特產。所以龍華景區文化的綜合性和旅遊的多樣性在上海的旅遊景點當中是相當突出的。

上海的龍華寺導遊詞3

上午好,今天很高興帶大家到龍華寺來進香。龍華寺位於龍華景區,在沒有到達之前,我把龍華景區的概況給大家做個介紹。

龍華景區位於上海市中心的西南方向。主要景點有龍華寺、龍華塔、龍華旅遊城和龍華烈士陵園。它周邊的景點也非常豐富,南邊有上海植物園,黃道婆墓、鄒容墓。西邊和北邊有徐家彙商城、八萬人體育場、徐家彙天主堂和錦江樂園。

龍華景區因爲有一座千年古剎龍華寺而得名。這座寺院主要是供奉彌勒佛的。彌勒佛是佛教的未來佛,他現在還在天上兜率天修行,要修行四千年,天上一天,人間四百年,天上4020_年,人間56億7000萬年。然後在華林園龍華樹下接班成佛。所以這個寺院叫做龍華寺。這個景區叫做龍華景區。

龍華景區的特色用一句話來概括:文化的綜合性和旅遊的多樣性。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就是佛教文化和佛教旅遊。龍華寺不僅歷史悠久,而且規模宏整。沿着中軸線有山門,彌勒殿,天王殿、大雄寶殿、三聖寶殿,華林丈室和藏經樓。左右有鐘鼓樓,西邊有觀音殿和羅漢堂。龍華寺寺院佈局,充分體現了中國古建築的壯麗恢弘美。龍華寺的每一處殿堂佛像衆多,妙相莊嚴,充分表現了佛教文化的魅力。每一處殿堂都有匾額楹聯,不僅點明瞭每一處殿堂的主題,還充分顯示了佛門的大智慧。龍華寺的每一件文物,每一樣法器,無不折射中華佛教文化的光輝,它是我們進行佛教旅遊的一個生動的載體。

龍華烈士陵園也在這個景區,有“雨花臺第二”之稱,這就爲龍華景區突出了革命傳統文化和革命傳統教育活動。烈士陵園的園門是_同志提的。裏面的紀念碑“丹心碧血爲人民”是_同志提的。像金字塔型的烈士紀念館是陳雲同志提的。東面的烈士碑林抒寫了革命先烈的一些事蹟,還有一處龍華烈士就義地,是1920_年和1937年國民黨反動派槍殺革命烈士的刑場,許多黨的高級領導人就在那兒犧牲了。每到節慶假日,特別是清明時節,成千上萬的人民羣衆到這裏來憑弔,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最生動的課堂。

上海的龍華寺導遊詞4

各位遊客,大家好,今天我們所要遊覽的地方是上海著名的寺廟之一的龍華寺。龍華寺景區位於上海市西南,主要景點有龍華寺、龍華烈士陵園、龍華旅遊城。

龍華景區因龍華寺而得名,“龍華”一詞見《彌勒下生經》,所謂佛教的“接班人”彌勒將在“華林園龍華樹”下成佛。“龍華樹”是“華枝如龍頭”的樹。龍華寺是主供彌勒的佛寺。

佛經中記載:彌勒菩薩將在56.7億萬年後接替現在的釋伽牟尼佛成爲佛教的接班人,在時辰未到的時候將在兜率天中修煉。歷史上的龍華寺先後傳承律宗、天台宗、禪宗故有龍華律寺、龍華講寺、龍華禪寺等寺名。龍華寺塔院齊全,建築宏敞,佈局歸整。中軸線上依次排列龍華塔、山門、彌勒殿、天王殿、大雄寶殿、三聖寶殿、華林丈室和藏經閣;鐘樓、鼓樓位於天王殿前東西兩側,東廡有客堂、牡丹園,西廡有羅漢殿、觀音殿、僧寮。

我們現在所出的地方是龍華塔旁,這座高40.64米,平面八角形,七層高,以磚身爲主體的建築就是龍華塔了,除此之外,大家看它每層都鋪有木版,地層比較高大,上面各層逐漸收縮。每層四面都有壺門,位置逐漸45度轉換,這樣的話看起來會比較美觀又使各磚壁的荷重均勻。各層屋檐下懸有銅鈴,七層八角共56只鈴,微風吹來,叮噹作響,清脆悅耳。佛教以奇數爲吉祥,所以佛塔層數以奇數爲多。佛教又以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珍珠、玫瑰爲七寶,故佛塔又以七級爲多。掛鈴的作用是,因爲塔上有衆多的屋檐翹角,很容易讓鳥飛上去築窩,裝上鈴鐺之後,風吹來的時候,鈴鐺會發出聲音,動物們會害怕,不敢在此築窩,所以凡是古代有塔樓的地方,大多都是裝鈴的。此塔是一座磚身木檐的樓閣式塔,爲北宋時期的塔。塔剎重10噸,我們說頭重腳輕會摔交的,那可想而知龍華塔的地基有多重了。那古時建塔有含義的,有存放得道高僧的舍利子的叫舍利塔,有存放經書的叫經塔,還有是爲了給自己積德的叫功德塔。那龍華寺這塔就是屬於藏經塔。在1990年12月,龍華塔安裝了164盞泛光照明燈,12月31日夜至新年元旦晨,千年古塔在新穎燈光的照射下,祥光燭天、璀璨奪目。

上海的龍華寺導遊詞5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們現在在上海市南部龍華西路上的龍華寺。龍華寺是上海地區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佛教古剎。龍華寺是三國吳赤烏五年也就是公元242年建造的。龍華寺的創始人是康居國的僧人康會。在三國吳赤烏年間他從交趾(現在的越南北部)來到建業(現在的南京市)。康會爲了宏揚佛法,並通過燒香祈禱,得到了十三顆佛祖舍利,吳王大喜,下令營造了十三做寶塔,龍華寺塔就是其中之一。

隨着時光的流逝,龍華寺也在不斷的變遷。據張清宸的《龍華志》考證:在唐垂拱三年的時候,皇帝曾賜給龍華寺五千貫錢用於修建圓通寶殿等殿堂,這是龍華寺有殿堂的開始。到了宋太平興國三年吳越忠懿王“重建”龍華寺,在宋英宗治平三年,由於龍華寺規模有所擴大,佛事繁榮,皇帝賜額“空相寺”明代龍華寺得到全面修復,成爲上海第一名剎。至明嘉靖三十二年明世宗敕賜“萬壽慈華禪寺”匾額,從此龍華寺有稱“萬壽華禪寺”。但不久倭寇進入,龍華寺再度遭到破壞。明萬曆年間,明神宗又敕賜“大興國萬壽慈華禪寺”匾額給龍華寺,從此龍華寺又得名“大興國萬壽慈華寺禪寺”。晚清以降,複稱“龍華”古名。

歷史上龍華寺先後傳承律宗、天台宗、禪宗、固有龍華律寺、龍華講寺、龍華禪寺等寺名。1983年,根據龍華寺爲主供彌勒佛的道場,故明確龍華寺爲淨土宗寺院。

現在的龍華寺裏有彌勒殿,大雄寶殿,三聖殿,方丈室和藏金樓。中軸兩冊有鐘樓和鼓樓、兩廂和偏殿,莊嚴幽深,基本保持了宋代佛教禪宗的伽藍七堂制原貌,是一組較完整的寺廟建築羣。寺內還珍藏有唐、五代、明、清年間的經書、金印、佛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