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傳家寶縫紉機散文精彩多篇

傳家寶縫紉機散文精彩多篇

傳家寶縫紉機散文 篇一

最近,奶奶正在用縫紉機做鞋墊,她每天都守着縫紉機,“咣噹咣噹”地忙碌着。看她熟練地“踩”着縫紉機,我好羨慕。

晚飯後,爺爺奶奶都出去遛彎了。我迫不及待地坐在縫紉機旁,腳踩在踏板上,也學着奶奶的樣子“咣噹咣噹”地忙碌起來。看着縫紉機“聽話”的轉動,我不禁興奮地喊媽媽過來。

“哈哈,還高興呢?你沒看到縫紉機在倒着轉嗎?”媽媽笑彎了腰。我趕忙停了下來,驚訝地問道:“不會吧?要不給我塊布料試試?”。沒想到媽媽同意了。

在媽媽的指點下,我開始穿針引線,然後又把一塊紅布條放到縫紉機的壓腳下,想到馬上就要進入“實戰”階段,我的心不免有點緊張,“沒事的,開始吧”媽媽鼓勵我。我點點頭,使勁踩踏起來,沒想到,那個紅布條就是不聽話,一會前行,一會後退,就是不聽我指揮,後來乾脆“生氣了”,竟然站在原地不動彈。縫紉機也開始罷工,無論怎麼使勁踩踏,它就是不轉動。

“快別踩了,肯定是卡線了”媽媽一邊說,一邊開始動手修理起來,這時我發現在壓腳下有一個“機關”,媽媽把它拉開,我就能看到裏面的好多小配件,被卡的線就藏在那裏面。媽媽把一個叫“梭芯”的零件拿出來,讓我看了看裏面的底線軸,然後重新安裝好。

“好了,咱先不引線,你就這樣空着練習踩踏吧?”媽媽很耐心。

我點點頭,重新就坐,開始了“無線”練習。隨着“咣噹咣噹”的音樂聲,我漸入佳境,我彷彿在踏着節拍起舞,又彷彿在騎着單車狂奔,那種感覺,真爽!不到一個小時,縫紉機就在我的不斷挑戰下“聽話”地正轉起來。

從此後,我迷上了縫紉機,迷上了那種踩着踏板“上上下下”的感覺。

我想,這樣堅持下去,不久的將來,我肯定能學會真正地縫紉技術,到那時,如果您需要幫忙的話,歡迎過來找我哦!

傳家寶縫紉機散文 篇二

外婆家的角落裏有一張樣式奇怪的桌子,上面連着一臺不知幹什麼用的黑色機器。幼年時,我常常好奇地觸摸這張怪桌子。外婆告訴我,那是我們家的一個“傳家寶“縫紉機。

慢慢地,在我好奇的詢問中,我逐漸知道了縫紉機越來越多的故事。

這臺縫紉機連接着外婆的青春年華。五十多年前縫紉機跟着外婆一起嫁到我外公家,是外婆最貴重的嫁妝,更是外婆的驕傲。外婆告訴我說:“在以前物資匱乏的年代,縫紉機就是家裏的寶,誰家有這樣一臺機器是令人羨慕的,哪個姑娘會使用縫紉機更是一種光榮。”

不過,在阿姨和媽媽們的描述中,這樣令外婆自豪的本領,也是外婆的辛勞。媽媽告訴我說:“白天,外婆和你外公頂着烈日下地幹活。深夜,外婆就在昏黃的燈光下給別人做衣服,補貼家用。就這樣,外婆用這個小小的縫紉機供養了媽媽三姐妹唸書讀大學。”可以說,縫紉機的“噠噠”聲貫穿了媽媽她們的童年。

聽着外婆和媽媽的話,我突然覺得,這臺縫紉機也更連接着外婆勤勞的一生,它更像外婆的親密朋友。

記得有一次,外婆坐在縫紉機前面興致盎然地問我:“你想看看它怎麼用嗎?”我點點頭。外婆拿起一塊布,用剪刀裁剪幾處。接着,給縫紉機穿線,用手推輪,一前一後地踩着踏板過了一會兒,一條整齊的邊線就縫好了。我在外婆的指點下,依樣畫葫蘆地學着,可是手和腳怎麼也配合不好,最後踩出來的縫紉線歪歪扭扭的,像一條小蚯蚓。

聽了外婆和縫紉機的故事,學習了怎樣踩縫紉機,我深深地覺得過去的生活真是不容易。縫紉機曾經物盡其用,只是隨着社會的發展悄悄地退出生活的大舞臺,但有它的獨特性能,是一段歷史的記憶。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祖國變化的日新月異。是啊,小小的縫紉機見證着過去艱苦的日子,見證着祖國的繁榮富強。生活在幸福富裕年代裏的我們,真應該珍惜自己的美好生活,心懷感恩,努力奮進。

傳家寶縫紉機散文 篇三

說縫紉機解放了母親和姐姐,那是場面話。其實,現在想想,買縫紉機最開心、收益最大的也許根本不是母親,而是我——13歲正處於貪玩好奇年齡,沒有正經買來的玩具;從她進門那天起,一直是我的心愛之物,隨即成了我最好的玩具。她是我家的第一臺機器,還那麼大!故然,只要閒着,我就趕快上去蹬崴兩下過過癮。在當年那蠻荒閉塞的眼界裏,縫紉機周身一切都顯得那麼完美漂亮,好玩極了。特別是電鍍部分鋥光瓦亮。光是看着它就高興,好像那快樂是順着目光直接流到心裏。尤其頭些日子,有機會就靠過去圍着她轉悠,看過來望過去、瞅瞅這摸摸那。特別是小巧精美的梭子,玲瓏剔透特別好玩;還有精美的機針、壓腳、商標牌、彈簧夾、擺動臂,都叫我愛不釋手;我還喜歡倒線繞線,可以取下梭子盡興地欣賞把玩,雙腳發力倒線、兩手休息,悠然地看着兩個線輥飛速旋轉、緊張忙碌得不可開交,像兩個玩具,煞是有趣。

縫紉機臺板同樣令我喜愛,珠光寶氣、好看又好用。長這麼大可是從沒見過這麼光亮的塑面臺板;臉貼上去,還涼津津的,是暖心的涼而爽;湊近細瞅、溜光水滑,什麼材料這麼漂亮?特別是,不用時還可把機頭摺疊沉進機箱,把臺板變成一個桌面,太妙了,太有創意了。每天放學以後,幹完家務雜事、自留地或菜園農活,總願意在縫紉機臺板上寫作業;雖然背光陰暗,明明有三屜廚和小飯桌,偏要在縫紉機臺板上寫,就因爲喜歡;寫一會瞅瞅這摸摸那、左看右看看不夠,寫着作業心裏喜滋滋的;興致高了,寫作業也不覺得乏味;有縫紉機陪伴,枯燥的學習像遊戲似的意趣橫生、有滋有味。

其實,此前是見過縫紉機的,村裏已有一臺私人的。但那畢竟不是自己的,況且從來沒撈着碰過、摩挲;只是垂涎三尺地行過注目禮、遠遠地看人家用,心裏那份好奇與豔羨甭提了。現在,自家有了,有機會就想去摸摸,只要母親、姐姐不用,我就上機蹬瞪。那時的我們,可不像現在的孩子、什麼都見過!我的雙眼空空的、裏面沒有什麼東西,飢渴得像兩個低三下四身份卑微的“乞丐”,看見什麼都喜歡!

等到手練熟了,就急於“跑”東西,我可用她縫東西了。念大學和就業後,做了數不清的鞋墊、坐墊、其他用品,還有牀邊墊。本來這些都是媽或姐做,但我爲了練手、過癮,偏偏自己辦。後來我手修成“正果”了,其實縫得比姐姐、媽媽還強。媽和姐可誇我手兒好了!鞋墊基料是媽媽以漿糊裱糊的紙板破布“闕子”,外表包上破布縫成。就業後,住宿舍時大家經常穿着髒污的工作服坐牀邊閒聊,爲保持牀單褥子清潔,我專門跑了個牀沿墊布;沒有新好布料,就把廢棄的舊牀單剪下一截,轉圈縫包邊,在布面上縫出三個隸體空心大“您請坐”。

但是,等過了“保鮮期”以後,就忘了似的不再碰機器,稀罕夠了。用她時纔想起來。

傳家寶縫紉機散文 篇四

週末,好友相聚,喝茶聊天,一姐妹說起她家曾有過縫紉機,我心頭泛起絲絲暖意,想起了我們家那臺被閒置好久的縫紉機。縫紉機轉動的聲音清脆美妙,時時在我耳畔縈響;縫紉機轉動的日子甜蜜美好,如一沓泛黃的老照片,又一次放電影似的一幀幀在我眼前鋪展。

我家的縫紉機是蝴蝶牌的,黑得錚亮的機頭上裝飾着黃色的蝴蝶圖案。坐在縫紉機前,輕踩踏板,曲柄帶動皮帶輪轉動,皮帶又帶動機頭飛旋,響起輕微的“嗡嗡”聲,此時機針也有節奏地上下跳動,“噠噠噠噠”,“噠噠噠噠”,清脆柔和的聲音猶如一支好聽的樂曲。或花或素的各色布料在針下流淌,針腳細密勻實。

縫紉機購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據說上海縫紉機廠用蝴蝶作爲牌子始於1966年,如若是真的,我家的縫紉機便是第一代蝴蝶牌了。當時的縫紉機可是緊俏物品,憑票購買,一票難求。年輕的父母結婚沒有買一件新衣,沒有置一桌酒席,兩人卻傾其所有,輾轉託人從遙遠的上海購得此臺縫紉機。我無法想象父母當年是怎樣的欣喜,卻在很小的時候就知道這臺縫紉機是父母愛情的唯一信物,是我們家很長一段時間裏最值錢的物件。當年,我們家的小屋子裏經常會響起噠噠的縫紉聲,我小小的眼眸裏經常會看到父親或母親坐在縫紉機前勞作的身影。

我的父親異常聰慧,憑藉一本裁剪書便承擔了我們一家人所有的衣着。我和弟弟妹妹夏天穿的短衫短褲,冬天穿的棉衣罩衫,肩上背的書包,都是父親自己裁剪自己縫製的。每年過年,父親都會給我們做一套新衣,這在當時很不易。衣服一做好,父親就喊我們試穿,我或者弟弟妹妹穿上新衣,在父親面前站着,轉着,母親也停下手中的活計在旁邊看,一家人的臉上都笑開了花。七十年代末的一天,他看到縣城裏有女孩穿裙子,立即買了一塊綠色的花布,爲我和妹妹各做了一條,我和妹妹便成了小鎮上率先穿裙子的人,至今還記得當年的花裙子引來了多少羨慕的眼光啊!最能體現父親縫紉技藝的是他給自己做的一套中山裝。中山裝的領子口袋都很考究,穿在身上既要貼合身體的線條又要挺括大方,很有難度。父親先用卡紙剪出衣領和袋蓋的樣子,再放在衣料上裁剪。縫製時也是格外精心。衣服上身後,那個合身啊,絕對超過裁縫店裏的專業裁縫。父親的同事圍着他一邊細細觀看,一邊嘖嘖稱讚,有人當即要求父親也給他們做一套。

母親不會裁剪,但能熟練使用縫紉機。她會從街上買回大塊格子布縫牀單,父親裁剪好的布料她也會幫着縫成衣服,做鞋子時她會用縫紉機給鞋面滾邊,更多的時候她是幫我們補衣服。在那困難的年代,穿補丁衣服很尋常,我的小夥伴們的衣服上常常是一個窟窿又一個窟窿,而我和弟弟妹妹總是穿得整整齊齊,這得益於父母的勤勞,得益於家中有臺縫紉機。

父母對縫紉機珍愛有加,尤其是母親,每次使用後都會小心翼翼地收起,罩上她自己縫製的套子。她還經常給縫紉機加油潤滑,因此我家縫紉機的聲音總是那麼清脆柔和。有一次鄰居借用縫紉機,不小心把蓋板掉在地上,蓋板有點變形,放在機身上不再嚴絲合縫,母親心疼之極,不停嘮叨,雖然後來父親將變形處磨平了,也沒有讓母親的嘮叨立刻停止。八十年代,新人結婚時興“三轉一響”,三轉中就有縫紉機,縫紉機成了家家戶戶必備品。然而會使用縫紉機的新娘並不多,於是將縫紉機擱置一段時間後有人向母親求教了,母親欣然前往,手把手教人家使用。回來後總是不無自豪地誇我們家的縫紉機是老牌子的,比新機子好使。是啊,有母親的精心呵護,怎麼能不好使呢?

歲月悠悠,縫紉機噠噠的響。父母親坐在縫紉機前,他們手中的布料變換着花式,他們縫製的衣服變換着款式。他們用這臺縫紉機縫着生活的艱辛,縫着家庭的歡樂,也縫着明天的希望。縫紉機——父母愛情的信物,陪伴他們度過了一個個日出日落,同時見證他們心心相印、相互扶持着走過一個個春夏秋冬。

我從小就喜歡縫紉機的噠噠聲,經常在父母使用縫紉機的間隙跑過去,坐在凳子上胡亂踩踏踏板,往往是剛剛一踩,就聽到咔嚓一聲,線攪在一起了,針被絞斷了。奇怪的是母親並不惱,而是抽掉線拿掉針,放任我踩個夠。大一點的時候,我會在針下放一塊布條,在布條上踩出一條條筆直的線。上國中時,我看父親裁衣,居然也看懂了裁剪書。我工作不久,父親就因病離世了,失去經濟來源,家庭一下陷入困境。姑媽心疼我們,帶來了許多布料,我就拿起父親的裁剪書,在春節前用縫紉機給家人每人做了一條褲子。這是我第一次嘗試做衣服。那年的春節對我們家來說異常寒冷,而我做的褲子在每個人心裏都添了一點暖意。後來,我自己也買了一本裁剪書,摸索着做了好幾件衣服。其中有一件花連衣裙,海軍服似的披肩,喇叭形的袖子,喇叭形的裙襬,胸前飾一蝴蝶結。這款式在八十年代是非常新潮的,穿到單位,同事們讚不絕口。

結婚後,我有了自己的家,再加上生活水平提高,成品衣服款式新穎價格便宜,我就不再自己做衣服了。後來母親年紀大了,眼力不好,也不再使用縫紉機,縫紉機便被閒置起來。不過,母親還是會定期給縫紉機加油潤滑,定期讓縫紉機轉幾下。弟弟購置新房,不會使用縫紉機的弟弟和弟媳深知縫紉機對我們家的意義,扔掉了許多傢俱,卻毫不猶豫地將縫紉機搬進了新居。如今,縫紉機靜靜地立於弟弟的新居中,似一位老者,沉沉地睡着了。

這臺縫紉機在我們家整整半個世紀。當年,它悠悠轉動,縫製着歲月的芳醇;今日,它寂寂獨立,厚載着生命的柔情。

看中央臺《家有傳家寶》欄目,我常常會想,縫紉機不就是我們家的傳家寶嗎?它身上有我父母互敬互愛的精神,有我家人團結和睦的精神,有我們家在困境中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的精神,這些精神應該代代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