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楹聯故事(經典多篇)

楹聯故事(經典多篇)

楹聯故事 篇一

蘇軾愧添門聯

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是一代詞宗,他的詞奠定了豪放派的地位,對後代影響深遠。他的詩文、書法,皆造詣很深,成就超過了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是北宋“三蘇”中的佼佼者。

蘇東坡自幼博覽羣書,才智過人。8歲時,曾因糾正老師的錯誤,令老塾師劉微之自慚形穢。11歲時,寫了著名的《黠鼠賦》。從此,名聞遐邇,常常受到稱讚。

少年的東坡,有點名氣之後,不禁沾沾自喜,有些飄飄然了。有一年除夕,他的父親讓他寫一副對聯。他乘興寫了:

識遍天下字;

讀盡人間書。

並把這幅對聯貼在大門上。

幾天後,來了一位白髮老翁,他手持小書一本,說道:“特來向蘇公子求教。”蘇東坡看到有人上門求教,心裏很歡喜。不料,接過老翁的小書,打開一看,不禁呆了,因爲,書上的字他一個都不認識。老翁笑道:“請蘇公子賜教。”

蘇東坡頓時面紅耳赤,只得認錯:“請老爺爺原諒,小生一時狂言。”經過這次教訓,蘇東坡才明白,世界很大,學問似海,自己不過是井底之蛙。他拜謝老翁之後便提筆到門口,在上下聯前,各添兩個字,把原對聯改成爲:

發憤識遍天下字;

立志讀盡人間書。

從此,蘇東坡立志發憤學習,虛心求教,終於成爲一代大文豪。

楹聯故事 篇二

鳳頭豹尾

相傳清代何紹基一次到長沙瀏陽的南邦寺遊覽,正碰上該寺一位僧人圓寂。入寺之後,住持便請他寫一副輓聯。他想到南邦寺死了個和尚,便在紙上寫下了這樣一句話:

南邦寺死個和尚。

住持一看說,此事人人皆知,何勞寫到輓聯中去。何紹基聽了,略思片刻,便寫道:

西竺國添一如來。

南邦寺,在湖南瀏陽縣。西竺國,指佛教發祥地印度。如來,是佛祖的名稱。單是“南邦寺死個和尚”,確實平平淡淡,無足道哉,一續“西竺國添一如來”之後,筆力振奮,耐人尋味,確有鳳頭豹尾之效。

楹聯故事 篇三

蘇東坡啞聯興味

蘇東坡被貶黃州後,一居數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長江。蘇軾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語。佛印順勢望去,只見一條黃狗正在啃骨頭,頓有所悟,隨將自己手中題有蘇東坡詩句的蒲扇拋入水中。兩人面面相覷,不禁大笑起來。

原來,這是一副啞聯。蘇軾上聯的意思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下聯的意思:“水流東坡屍(東坡詩)”。

楹聯故事 篇四

蘇軾黃庭堅戲對

有一天,蘇東坡和他的摯友黃山谷在松樹下對棋,一陣風吹過,松子落在棋盤上,蘇東坡撿起松子笑着說:“我有一聯,你如在三步棋內未對上,罰酒三杯。黃山谷笑道:“你有此雅興,我定當奉陪,如不能對,甘願受罰。”蘇東坡笑着道:

松下圍棋,松子每隨棋子落;

黃山谷舉棋在手,擡頭望見湖邊有人持竿釣魚,心裏已得一聯,故意裝着一副爲難的神色。蘇東坡以爲他真的`對不上,便拿起酒杯準備罰他。突然黃山谷把酒杯一推,隨即對道:

柳邊垂釣,柳絲常伴釣絲懸。

傍晚,蘇東坡和黃山谷回家,只見晚霞映天,賞心悅目,黃山谷異常興奮,對東坡道:“昔日子建七步成詩,名傳千古,你我三步一聯如何?如對不上,當罰後退七步。”東坡含笑應允,黃山谷隨念出一聯:

晚霞映水,漁人爭歌《滿江紅》;

說罷用力拖着東坡快走,東坡故意蹲下身子,山谷怎麼拖不動。突然蘇東坡一鬆臂,黃山谷跌出老遠,東坡哈哈大笑即對道:

朔雪飛空,農夫齊唱《普天樂》。

楹聯故事 篇五

相國小姐出難對選夫婿

相傳古時有一位相國小姐,有點才華,立志要嫁一個才子。她選擇的條件很特別:不論貧富,只要對出她的上聯便可。她的上聯是:

寸土爲寺,寺旁言詩,詩曰:“明月送僧歸古寺。”

這個上聯相當難對,因爲“寺”和“詩”都用兩個相聯的字組合而成,“月”字則用“明”字拆開。“明月送僧歸古寺”又是引用一句唐詩,最後還要用第一、二字組合的“寺”字作押尾。因此,上聯貼出之後,一直過了三年,都無人能對。

父母勸她不要再固執了,但這位千金小姐執意不從。父母拗她不過,只好任由她去。

一天,一位姓林的書生上京應試,看見上聯,覺得有趣,思索了一陣,便寫出了下聯,張貼在上聯的旁邊。他的下聯是:

雙木成林,林下示禁,禁雲:“斧斤以時入山林。”

這比下聯雖個別平仄不大相協,但也算是一比佳對了。相國小姐聞知下聯,忙派人請書生入府,共商婚事。

楹聯故事 篇六

同名巧對李夢陽

李夢陽,明代文學家。字獻吉,又字天賜,號空同子,甘肅慶陽人,弘治進士,曾任戶部郎中,有《空同集》。

李夢陽性格詼諧,非常愛才,常出聯命對,藉以考試後生們的才華。他在江西督學時,有一個童子和他同名同姓。在唱名時,就開玩笑說:“你怎麼和我同名呢?現在我出聯讓你對,對不上,你就改名,不要丟‘夢陽’的人。”於是他隨口唸道:

藺相如,司馬相如,名相如實不相如;

這分明是借戰國時期趙國的大臣藺相如和西漢時期的辭賦家司馬相如同名作文章,以其名同人異,切合當時的現實。當然藺相如的文采比起司馬相如差得很多,言下之意是說李夢陽這個童子比不上他這位大文學家李夢陽。其實,李夢陽這個童子也很有才學,他略假思索即對:

魏無忌,長孫無忌,彼無忌此亦無忌。

魏無忌即戰國時期魏國貴族“信陵君”,就是竊符救趙的公子無忌。長孫無忌是唐代大臣,唐太宗長孫皇后之兄。此聯以其“無忌”,雙關兩人不要顧忌,李督學覺得有理,非常讚賞這位童子的才智,於是馬上改變了態度。經細心考察,證明確有才能,於是親自推薦,予以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