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澳門導遊詞(多篇)

澳門導遊詞(多篇)

澳門導遊詞 篇一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澳門歷史城區的導遊,大家可以叫我“小張”。希望大家可以從我的講解中體會澳門歷史城區的魅力。

澳門歷史城區是中國第31處世界遺產。

被列入澳門歷史城區的地點有:大三巴牌坊、媽閣廟、大炮臺、玫瑰聖母教堂等等,它們是澳門歷史城區中內現最古老、規模最大、保存最大、保存最整和最集中的東西方風格共存建築。

大三巴牌坊本是聖保祿教堂,但因1835年1月26日黃昏,聖保祿教堂失火,一發不可收拾,燒了兩個多小時,幸好教堂最珍貴的前壁仍能保存屹立,才成爲今日的大三牌坊。

玫瑰聖母教堂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像一個黃白色的奶油蛋糕。它的表面有黃色、白色和深綠色,它的門、窗是深綠色的,其它地方是黃色和白色的。教堂頂上有一個小十字架。教堂裏面很寬敞,裝修得很像皇宮。

媽閣廟是中葡文化融合起點,也是澳門最著名的名勝古蹟之一,至今已逾五百年,是澳門三大禪院中最古者。進入媽閣廟有一小段階梯要走,兩邊欄杆上都有一隻大獅子守着。

大炮臺建於公元1616年明宗年間,是中國最古老的西式炮臺之一,本屬教會所有,用於保護聖保祿教士而興建,用以防範海盜,後轉爲軍事設施區,在1622年抵禦荷蘭人入侵時發揮了重要作用。大炮臺上有一大片空地已建成花園,綠草如茵,古木參天,古炮雄距於旁,從這裏可以看見澳門全景,還可以看見大三巴牌坊。

澳門歷史城區保存了澳門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精髓。

關於澳門的導遊詞 篇二

澳門位於中國東南沿海珠江口西岸,東北距香港約60公里,北面由一條寬約200米的狹長地帶與廣東省珠海市相連。總面積17.41平方公里,由澳門半島、凼仔島和路環島組成。至於澳門此名,則是因爲從凼仔島眺看澳門半島,她的左右各有一座山,遠遠望去像是兩扇開啓的“門”,半島周圍環繞着海水,人稱此種地形爲“澳”。那麼,連在一起,這方土地便稱爲“澳門”。

澳門舊屬廣東香山,後爲葡萄牙人佔據。業經多年經營,現已發展爲重要的國際城市,出口加工及建築與金融是其主要的經濟支柱。地域狹小,人口密度爲世界之冠。

澳門優越的地理位置、宜人的亞熱帶氣侯、發達的服務設施,使之在國際旅遊界頗具影響。地區旅遊自然景觀較少,主要是幾百年來形成的人文旅遊資源,大量古蹟保存完好。葡京娛樂場、大三巴牌坊、西望洋山教堂爲當地名勝。

澳門旅遊業憑藉着其獨特的歷史和地理條件,一直有較好的表現。澳門衆多的名勝古蹟,既有傳統的中國文化色彩,又有濃郁的葡國情調,令澳門有“東方蒙特卡羅”之稱,每年都吸引大量的遊客。尤其是澳門國際機場投入運營以後,爲旅遊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澳門已成爲一個現代旅遊城市。

澳門是一個自由港,一直奉行低稅率政策,你完全可以放鬆身心,忘卻煩惱,自由地徜徉在街頭,由着性兒地流連在海灘,穿梭在鱗次櫛比的歐式建築羣中,盡情地品嚐林林總總的佳食美酒。

澳門經歷了數個世紀的變遷,東西文化長期在此匯聚交流,留下不少可堪追憶的痕跡。同時,澳門逐漸向現代化國際城市邁進,設施先進完備,高樓林立,一切一切組合成澳門的特色,正等候着閣下親身光臨體會!

澳門導遊詞 篇三

遊客們好!

我是澳門歷史名城的導遊。你可以叫我“小張”。希望大家能從我的講解中領略到澳門這座歷史名城的魅力。

首先,我簡單介紹一下澳門歷史名城,這是一個以澳門老城爲核心的歷史街區,包括亭前、大堂前、鴿巢前等衆多廣場空間,以及馬哥廟、港務局大廈、賈政大廈等20處風景名勝,均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澳門歷史街區保存了澳門400多年來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精華。它是中國最古老、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歷史街區,以西式建築爲主體,中西建築相互輝映。它是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國傳播歷史的重要見證。

現在我們要去國中大巴的牌坊。我們從國民大會堂前的噴泉出發,沿着波浪狀的礫石路向北走。啊!這裏沒有寬闊的街道,有一棟又一棟具有藝術感的建築,真的讓我們眼花繚亂。很好!當我們來到山坡的最高點時,遊客們,第三輛公共汽車的。牌坊站在我們面前。澳門最著名的歷史遺蹟——三巴牌坊,長期以來一直是澳門歷史和文化的象徵。告訴大家,其實不是牌樓,而是聖保羅教堂正門的前牆。教堂旁邊的聖保羅大學1835年失火,教堂受損。正門的前牆和山上修建的大石階都是用堅硬的石頭砌成的,不會被大火燒燬,所以一直保存到今天。

請好好遊覽牌坊,同時不要亂扔垃圾,保護好牌坊。

澳門導遊詞 篇四

教堂的歷史間略載於教堂大門側的一塊石碑上,內容是:“興建於一六三八年,一八零九年被焚燬,一八一零年重建,一八七四年再次被焚燬,一八七五年重修”,而在這教堂前地還有一個刻上一六三六年的十字架,於一九三零年再次被焚燬,亦再次被修葺,但外牆及鐘樓的工程卻於一九四零年才進行,聖安多尼是葡國部隊的軍人,其官銜爲“上尉”。

每年在慶祝聖安多尼節的當天,即六月十三日,都會舉行由市政府主席主持有關軍薪俸奉獻給聖人的儀式,更舉行聖像遊行。

澳門導遊詞 篇五

覽大三巴牌坊,除欣賞巍峨壯觀的前壁之外,更要留意牌坊(前壁)上精緻的浮雕及其含義。

位於大三巴斜港,右邊鄰近大炮臺和澳門博物館的大三巴牌坊,已有350多年曆史,是澳門最爲衆熟悉的標誌,是聖保祿教堂前壁的遺蹟。“三巴”是“聖保祿”的譯音,又因教堂前壁遺蹟貌若中國傳統的牌坊,所以稱大三巴牌坊。這間教堂與火結下不解之緣,從其雛型起臺至現時僅存的前壁牌坊,先後經歷三次大火,屢焚屢建,見證了活生生的歷史。當年的聖保羅教堂建築,糅合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建築與東方建築的風格,中西合璧、雕刻精細,僅大三巴牌坊的造價,300年前已達3萬兩白銀。

大三巴牌坊視爲一座不朽的祭臺。牌坊分爲上下四層,頂部爲三角楣。就整體而言,牌坊表達着兩組意義:一組由下兩層的方形構成,主要反映耶穌會宗徒及傳教士的工作,屬於周遊地球傳教的現世教會一派;另一組是由上層的三角形構成,主要表現至聖聖三(聖父、耶穌基督、聖神)與在天主面前爲人類代褥的童貞瑪利亞。

從下往上看,在底層大門上方刻有耶穌會(IHS)祭記和學院名稱(天主聖母),第二層立有四位耶穌會聖人全身塑像,第三層正中爲無原罪瑪利亞昇天,兩邊由身着白袍的修士之石刻圍繞,極富東方特色。第四層正中爲天父之子耶穌雕像,兩旁刻着其救贖苦難的象徵。牌坊頂部十字架下的三角形,象徵着天父的召喚,正中有一幅鴿子形狀的銅像,傳說代表聖神,四周環繞的太陽月亮星辰象徵聖母童貞懷孕時的剎那時光。

澳門導遊詞 篇六

澳門半島開發最早,分佈着澳門的市區,是澳門地區行政、經濟、交通、文化中心的所在,絕大部分人口和工商業均集中於此。半島形如一長靴,東北一西南走向,僅東北端以寬約240米的陸地與珠海市相連。長軸線從東北的關閘至西南的半圓形地(媽閣嘴)長約4公里,西北—東南走向的短軸線則從沙梨頭海邊至新口岸最新填海地區東南角長約2.5公里。西側的狹窄河道是內港,沿岸有20多個碼頭,主要是貨運及內河客運;東側面向球江口的是外港,主要是港澳碼頭。南面有兩座跨海大橋(通向氹仔),一長2570米,1974年通車;另一長約4400米,1994年通車。

半島內分5區:

花地瑪堂區位於半島北部,面積最大(2.7平方公里,佔半島40.3%),人口最多(12.6萬人,佔半島36.8%)。包括青洲、台山、馬場、黑沙環、望廈、筷子基等地,大部分土地均爲填海所得,目前仍在繼續進行大規模的填海拓地工程。

聖安多尼堂區(花王堂區)在半島西部,北接花地瑪堂區,南連大堂區,東鄰望德堂區,西臨內港。面積1.1平方公里(佔半島16.4%),人口僅次於花地瑪堂區(接近10.9萬人,佔半島31.7%)。包括沙崗、新橋、沙梨頭等地,著名的大三巴牌坊、大炮臺、白鴿巢公園均在此區內。

望德堂區位於半島中部偏東,被花地瑪堂區、聖安多尼堂區和大堂區包圍,包括荷蘭園、塔石和東望洋山。面積最小,只有0.6平方公里(僅佔半島9%),而且約有1/3面積爲東望洋山所佔。人口約3.26萬。

大堂區主要位於半島東南部,但有一狹長地帶沿新馬路和草堆街之間延伸至半島西岸。面積僅次於花地瑪堂區,達1.4平方公里(佔半島約21%)。人口則爲各區中最少的,僅約2.9萬人。大部分土地也爲填海所得。是澳門地區的經濟中心。

風順堂區(聖老楞佐堂區)位於半島西南段,三面環水,北鄰大堂區。面積只有0.9平方公里(佔半島13.4%),人口4.56萬。本區是澳門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是澳門的行政中心。

澳門導遊詞 篇七

澳門歷史城區是一片以澳門舊城區爲核心的歷史街區,其間以相鄰的廣場和街道連接而成,包括媽閣廟前地、亞婆井前地、崗頂前地、議事亭前地、大堂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穌會紀念廣場、白鴿巢前地等多個廣場空間,以及媽閣廟、港務局大樓、鄭家大屋、聖老楞佐教堂、聖若瑟修院及聖堂、崗頂劇院、何東圖書館、聖奧斯定教堂、民政總署大樓、三街會館(關帝廟)、仁慈堂大樓、大堂(主教座堂)、盧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哪裏吒廟、舊城牆遺址、大炮臺、聖安多尼教堂、東方基金會會址、墳場、東望洋炮臺(含東望洋燈塔及聖母雪地殿聖堂)等20多處歷史建築。

澳門歷史城區保存了澳門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精髓。它是中國境內現存年代最遠、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以西式建築爲主、中西式建築互相輝映的歷史城區;是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國和遠東地區傳播歷史重要的見證;更是四百多年來中西文化交流互補、多元共存的結晶。

多元共存和諧交融

16世紀中葉,因應中外貿易的新形勢,明朝政府劃出澳門半島西南部一片地段,供以葡萄牙人爲主的外國商人居住及進行貿易,澳門由此發展成19世紀前中國主要的對外港口,也是亞洲地區重要的國際港口。貿易活動的興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前來,一個融合歐、亞、非、美四洲人民的“華洋雜居”的國際城市由是誕生。葡萄牙人將這個用城牆圍起的城市命名爲“天主聖名之城”,我們今天的澳門歷史城區就是它的核心部分。

四百多年間,在這塊城區內,來自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意大利、美國、日本、瑞典、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朝鮮甚至非洲地區等等不同地方的人,帶著不同的文化思想,不同的職業技藝,不同的風俗習慣,在澳門歷史城區內蓋房子、建教堂、修馬路、築炮臺以至闢建墳場,展開多姿多彩的生活,包括各類文化活動。在這種機遇下,澳門得風氣之先,成爲中國境內接觸近代西方器物與文化最早、最多、最重要的地方,是當時中國接觸西方文化的橋頭堡。與此同時,居住在澳門的外國人,也以各種方式,向世界各國介紹在澳門見到的一切中國文化思想與生活習俗。澳門,也是一道外國認識中國的門戶。

隨著外國人的定居,他們把自己的建築傳統越洋帶到澳門,使澳門成爲近代西洋建築傳入中國的第一站。尤其是葡萄牙人在澳門的建築物,無不顯露出與葡萄牙本土建築的密切關係。事實上,文藝復興後的一些主要建築形式、風格,結合亞洲其它地區不同的建築元素在澳門產生了新的變體,形成獨樹一幟的建築風格。

開創許多中國第一

明末清初,大量天主教傳教士以澳門爲傳教基地,積極從事遠東地區的傳教工作,並由此創造出中西文化交流的輝煌篇章。這些傳教士來自不同的修會,他們爲中國帶來了西方近代的科學技術及人文藝術,又向西方介紹了中國的文化成就。而作爲基地的澳門,在各修會的努力建設下,開創了許多“中國第一”的事業,如中國第一所西式大學(聖保祿學院)、中國第一所西式醫院(白馬行醫院)、中國第一所以西方金屬製版和印刷拉丁文字的印刷廠(聖保祿學院附屬印刷所)、中國第一份外文報紙(《蜜蜂華報》)(a abelha da china)等等。由耶穌會在澳門開辦的聖保祿學院(現已不存)及聖若瑟修院,爲天主教在遠東和中國的傳教事業培養了大量人才,同時也培養了大批中國籍的傳教士,爲中西文化交流作出卓越的貢獻。

到19世紀,隨著第一位傳教士馬禮遜來到中國大陸,基督新教也以澳門爲基地之一,積極開展傳教活動。比如中國第一位新教徒蔡高就是由馬禮遜在澳門爲其洗禮;此外,由馬禮遜編寫的《華英字典》也是在澳門出版。而由新教徒在澳門開辦的“馬禮遜學校”更將近代西式學校教育模式引入中國,培養出容閎等著名學生,對中國教育的現代化作爲貢獻。

另一方面,澳門民間的媽祖崇拜,表現了澳門與中國閩粵沿海居民媽祖信仰一脈相承的關係。但是,由於社會和歷史環境的特殊性,澳門的媽閣廟在中國衆多的媽祖廟中又別具特色。它既有中國以至海外媽祖崇拜傳播和組織的典型特徵,又因澳門是近代中國與西方接觸最重要的商港,使媽閣廟成爲最早向歐洲傳播媽祖文化的地方。

在四百多年的歷史裏,中國人與葡萄牙人在澳門歷史城區內,合力營造了不同的生活社區。這些生活社區,除了展示澳門的中、西式建築藝術特色外,更展現了中葡兩國人民不同宗教、文化以至生活習慣的交融與尊重。這種中葡人民共同醞釀出來的溫情、淳樸、包容的社區氣息,是澳門最具特色、最有價值的地方。

關於澳門的導遊詞 篇八

竹灣位於路灣南端,環境優美,面海靠山,海岸廣闊,沙粒潔白。竹灣公園位於竹灣海灘旁,佔地達四千平方米,包括小食部、更衣室及一個不規則形狀的游泳池,最深可達3公尺(泳池由每日上午八時至晚上九時開放,星期六延遲至晚上十二時)。灘旁還建有水上活動中心,有專人訓練駕駛獨木舟、帆船。

在竹灣之上的[竹灣園],依山而建,除了原有的樹木外,房舍、小橋、小徑欄杆都是就地取材,以松木搭建,與自然環境協調統一,樸實自然。園中遍佈植物,碧綠蒼翠,其間流過一道小溪,清幽古雅。

背靠山麓,面向海灘的竹灣酒店,是消閒休息的好去處。近來政府還在竹灣海灘旁新建了葡萄牙式旅遊度假村,內有多幢別墅,設計獨特,具有歐陸色彩。

澳門導遊詞 篇九

澳門觀音堂之名聞遐邇,除在於其悠久歷史以外,更是簽署中美《望廈條約》的地方。禪院爲中國古代的佛教建築,具中國名山古剎的特色,禪院的首座是大雄寶殿,次殿是長壽佛殿,後座正殿是觀音殿。院後還有廣闊幽深的後花園,是一座頗具規模,港澳罕有的佛寺建築羣。每逢觀音誕期,殿內香火鼎盛,善信絡繹不絕,場面熱鬧。

大雄寶殿正對禪院,莊嚴宏偉,供奉三尊三寶佛像,皆爲丈八金身,魁梧雄偉,其中之一爲佛祖釋迦;殿旁懸有一個銅鐘,古色斑駁,已有三個半世紀的歷史。殿頂檐頭瓦脊,鑲有明朝琉璃瓦及精工鑲嵌的石灣公仔,栩栩如生,維肖維妙。次殿是長壽佛殿,供奉長壽佛,佛像安詳,象徵佛陀普渡衆生的精神。進入主殿觀音殿,供奉觀音大士蓮臺,樟木雕塑,十八羅漢分列主殿兩旁,雕工精細,造型神態活現,其中位於左面的一尊羅漢,眼睛浮突、鼻骨高隆、鬢髮捲曲,極像外國人,據云就是意大利威尼斯人馬可孛羅,他曾在中國研習佛理。觀音殿旁有一小庭園,圍繞著園中的蓮花池有十數盆栽,其中之一盆栽生長形態獨特,歷經數十寒璁,樹枝彎曲長成一個“壽”字,傳說善信只要手觸“壽”字,便可長命百歲。禪院內進的前廳掛有一幅畫像,人稱“大笑佛”。無論從那個方向欣賞畫像,佛相均咧咀相視而笑。

禪院內收藏了很多名家的書畫、書法、文物,包括馳譽中外畫壇的嶺南派大師高劍父及乃徒關山月,有嶺南三大詩家之稱的陳恭尹,著名學者章太炎等人,他們的作品懸掛於殿堂,供遊客欣賞。在院內僧舍客堂屏壁,雕花金飾,而書法雕刻,亦見清雅。兩度屏風,每度刻四屏條,收米芾、董其昌、劉墉等歷代名人手跡,刻工精細。步入後花園,有一花岡石桌和四條長石凳,就是簽訂中美不平等條約《望廈條約》的地方。1844年,清政府國勢日衰,列強覬覦,美國以顧盛爲代表,與清欽差大臣耆英於澳門簽署《望廈條約》,強迫中國開放通商港口,擴大美領事裁判權。1944年,禪院於石桌後方立一亭碑,記述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