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青春期女孩情感教育(通用多篇)

青春期女孩情感教育(通用多篇)

青春期女孩情感教育 篇一

人們的傳統觀念認爲女生比男生文靜、乖巧、懂事,可以讓老師、家長少操心。

相對男生而言,女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較強,對自己需求的表達方式上也要含蓄些,正因爲這樣,在家庭教育和老師的班級管理工作中容易被忽視。

事實上,女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更需要老師家長的關注。

根據我們的調查發現,女生比較關注自己的心理狀況,相對來講心理負擔也更重些,因此女生對於抑鬱、焦慮和恐怖的體驗顯著高於男生,這幾個指標主要是指在我們的同學在人際交往中表現出自卑、心神不寧、消極應付,日常生活感覺苦悶、生活興趣減退,動力不足,失望、悲觀情緒多,還有就是平時表現有些煩躁,坐立不安,緊張等等,可以看出女生不出問題還好,一出問題可能就比較難受,所以我們還是會更多關心女生。

對於女生心理的困擾,主要是人際交往,早戀問題,還有就是學習(前途及就業)焦慮,這是影響女生心理健康的幾個重要方面。

前兩個問題都體現青春期心理的特殊性,也是我們今天討論的重點。

其實,我發現現在你們彷彿什麼都知道,什麼都會,還很老練,說出話來是一套一套的。

但實際上你們還是非常需要指導,而且是科學的、全面的、及時而有效的指導。

比如說早戀(在這裏我也想和大家探討一下,是否應該就叫做中學生情感?)問題,現在的影視劇、文學作品對於愛情的渲染已達到了一個非常高度,中學生(甚至於是低年級的國中學生)也開始“將愛情進行到底”。

家長和學校對於這件事情當然是格殺勿論,“禁止”什麼什麼,“校規”幾條明確列出。

我看到的一個例子是浙江省的一所知名重點中學——溫州中學有一個校規是“男女生的單獨交往不能脫離公共區域”(話比較拗口,原話不太清楚了,大概是這樣了。),可是以身試法的“革命者”卻是越來越多。

我當過班主任,做老師十多年來,到我辦公室來和我交流的學生也有一大部分是關於男女生交往的,我發現,學生對於男女生交往往往會走兩個極端,有的學生對異性同學有了好感,就驚惶失措的,好象自己變得很骯髒了一樣,就希望自己贖罪(對不起父母、老師云云)或者要解脫“讓我如何不想他(她)”;而另一部分學生則非常熱衷於“談情說愛”,每天迷離恍惚,“幸福”得暈頭轉向,不能自撥,甚至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性行爲)。

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又爲什麼說是片面呢?因爲我們的青春期教育沒跟上。

從國小到國中,從國中到職業高中,短短几年功夫,男生女生在生理上實現了一個大跨越。

我們還沒有來得及想一想,生理上的成人化就慢慢實現了,很少有爸爸媽媽跟我們的學生講過在這樣的一個時期應該要注意什麼問題,只是一味的管吃管住,管穿管用,出了問題又一把淚一把鼻涕的說自己費了那麼多的心思,怎麼孩子會變成這個樣子?光有吃有穿還不行呀,孩子還有好多的問題和困惑沒有解決呢,父母那兒沒有給出答案,老師那裏又只講ABC,好奇心的驅使之下所以就紛紛走“自學成長”“偷師學藝”的道路。

我曾經看過一個調查:青春期的一些生理衛生常識只有不到百分之八的同學來自於父母和老師。

我到新華書店去看書,總有這樣的情形:一本標有“性教育“字樣的書,總是被翻得破破爛爛的。

許多都是中學生模樣的,在偷偷摸摸的看。

有人一從旁邊走過,總是遮遮掩掩的。

有了電腦了,能上網了,就在網上隨便亂看,有的父母還以爲孩子在家學習呢。

有的人說了,父母當年也沒有誰教,不也是平平安安的過來了嗎?可是對比一下現在社會環境,網絡、雜誌、影視、各種動漫(說句老實話,好多動漫書我都不敢翻,太嚇人了!)正常的教育之路沒有,那就只有走歪路,而且渠道非常多,不就是一些青春期的生理教育嗎?哪裏都能看到一點。

——而哪裏纔是真正負責任的教育渠道?哪裏纔有科學的青春期教育?又都不是,不出問題纔怪呢。

比如你們不懂,就會去嘗試,失敗,就會造成陰影,整個人消極的因素會增加。

而等到真正的青春期教育開場後,我們的學生心理早變得扭曲了——因爲感覺“偷學來的東西總不會是好的”,學生的心理本是一張白紙,你家庭教育不講,學校教育不管,那就只好由社會來教育了,社會卻是個大染缸。

有一次我們在上大學的時候去展覽館看藝術展,是畢加索的美術作品,裏面有一些人體畫。

當時還有一箇中學生團體。

參觀完後的留言本上,我們看到這樣的留言“畢加索是個大流氓!”“色狼……”“誰看誰流氓”。

這就不得不讓我們反思:學生究竟怎麼了?

今天我想跟大家討論的問題,更強調青春期心理這一方面,因爲只有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纔是完美的人生。

學生在生理急劇變化的時期性意識也在增長,這是一個自然的規律。

而你們女生相對於男生來講,她的發育更早些,也比男生更早的進入角色,在心理上也早熟。

我們來講第一個問題:

一、中學生有性心理問題嗎?

有的。

國中學生愛慕異性的問題、高中學生追求異性的問題,都是性心理問題。

青春期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稱爲異性接近期。

隨着生理髮育和對性有了基本瞭解,中學男女同學都相繼表現出了一種喜歡彼此接近的心理。

這種男女生之間彼此願意接近、互相吸引的心理,是青少年性心理髮展中的必然過程。

國中學生正處在青春期的萌發階段,體內迅猛增長的性激素分泌,使其性心理的感受和體驗明顯增強。

但從總體上說,仍然是比較朦朧的。

到了高中階段,進入了青春期發育的中晚期,興奮與抑制基本處於平衡階段,特別是心理上由於高級情感的發展,使他們的性心理受到了極大的牽制。

這是中學生性心理可塑性的內因,家庭和學校的環境影響、家長和老師的正確引導,則是他們性心理可塑性的外部條件。

我們注意到,易出現問題的學生,首先在家庭教育方面就出現了問題,要麼是父母不聞不問,疏於教育;要麼就是教育方式不爲學生所接受。

前者是失職,後者是失當。

常見的性心理問題有:

1、異性交往不當

中學生的異性交往活動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高。

社交能力強的、擔任學生幹部的、性格開朗的學生,一般都能主動地與異性交往;而有近10%的學生基本上與同齡異性保持着實質上的隔絕狀態,形同陌路人,這是異性交往不當的表現之一。

有一些學生最後發展成不會與異性同學交往,一有接觸就臉紅,表情不自然,並不是他(她)做了什麼見不得人的事,而是異性交往敏感導致的結果。

有的學生在上了大學,走入社會之後就有了異性交往的障礙。

另一表現則相反,那就是交往過密,這種行爲有年齡提前、範圍擴大、後果嚴重的趨勢,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引起這種趨勢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①性早熟是該行爲年齡提前的生理原因。

性意識萌芽提前,較早對異性產生好感和愛慕,成人感過分強烈,然而生理成熟並不等於社會化成熟,形成了生理水平與心理水平之間的差距,把異性間的仰慕當作是成人間的戀愛,我們的家長和老師害怕的“早戀“就是這種矛盾處理不當的結果。

②教育滯後及社會文化的影響是該行爲範圍擴大、後果嚴重的外部原因。

在升學率的重壓下,學校較少爲學生提供豐富的課餘文化生活,大多數學校還沒有系統地及時地進行性知識和性道德教育。

青少年缺乏一個健康正面的瞭解性的渠道。

他們易受同伴影響,從衆心理強烈,校園內流行“沒有男(女)朋友就很沒面子”的輿論風氣。

學校教師對此要不“一刀切”,嚴打嚴防,要不就避而不談,任其自生自滅,收效甚微。

(其實作爲學校教育來講的話:嚴打是錯,放任是罪)整個社會文化的改革激變,令我們的教師自己都需要一個整合適應的過程,更何況我們的學生?宣傳媒介在愛情方面的過分渲染對情竇初開的青少年產生了很大的誘惑力,尤其港臺、日韓文化已深入人心,接受力強、逆反心重的男孩女孩離中國傳統文化道德越來越遠。

2、青春期緊張症

受第二性徵顯露以及性格特徵的影響,青少年容易出現情緒緊張症,即青春期緊張症。

該症狀表現多種多樣:有的表現爲過分關注自身發育狀況,容貌外表、體重身高是否符合標準;有的表現爲“恐人症”,見人就臉紅,表情不自然,不敢看別人,總愛低着頭,尤其是見到同齡異性;有的表現爲神經異常敏感,對別人的行爲如吐痰、咳嗽等行爲過分注意,以爲別人是藉此來譏諷自己的言行、體像;有的表現爲喜歡用眼的餘光去看異性的敏感部位,看時精神緊張,過後會產生一定的恐慌;有的女生表現爲一遇到重大事情就會月經失調或者在月經期自信心下降、感到孤獨。

那麼,我們該如何看待對於異性同學的好感?

“可能是由於我和外班的一位男生多說了幾回話,同學們戲稱我們是一對。

開始,我有點怕,總是有意無意地疏遠他。

可是,漸漸地,我發現自己真的開始喜歡上他了。

青春期女孩情感教育 篇二

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師,家庭教育的好與壞,往往會影響孩子的一生,而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就顯得尤其重要,那麼,如何對青春期女孩子進行早戀教育?

青春期女孩子的早戀教育

一、做孩子的良師益友,不使矛盾激化

處於心理髮展期的少男少女,對方面多是封閉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做爲家長要仔細觀察,引導,讓他們無意間能把隱私暴露出來,這就給父母提供了教育的機會。家長要做孩子的良師益友,贏得他們的信任。別把早戀視爲洪水猛獸,它是人類情感的自然流露。家長通過講人生、樹理想、論道德、比學習,很好地引導孩子,爲孩子答疑解惑。

我和孩子們溝通時,他們幫助我分析過初、高中階段的同學早戀的原因:

其一、尋找精神依託。激烈的學校競爭使大家神經高度緊張,異性間或許能得到少許安慰,互相傾訴,逃避現實

其二、受某些愛情小說和影視的影響,甚至課本中的愛情故事……這些對於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無疑有誘惑力。

遇到早戀的孩子,不要打壓、呵斥。家長、老師要伸出熱情的雙手,給予他們真正發自內心的溫暖,做耐心細緻感化和艱苦的思想工作。必要時,不妨請教教育專家和心理專家對迷途的孩子予以教誨,相信孩子會轉變的。

二、正視早戀,不放棄希望

青春期孩子逆反心理嚴重,解決早戀的難度大,學校、家長對早戀反感,加上早戀難於啓齒,所以容易各方都捂着、蓋着、藏着,甚至放棄教育希望,最終釀成不良後果。

如果孩子真的早戀了,家長一定要認真對待,切不可掉以輕心,要做到以下幾點:

1、努力把家庭營造成一個溫馨、和睦的樂園,讓孩子有安全感。發現孩子 早戀,要分析原因,對症解決。是因爲同學們起鬨造成的所謂“事實”?還是一時感情衝動?是青春期的困惑還是學習過於緊張?通過做細緻的調查,然後對症下藥,耐心做好思想轉化工作。

2、積極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不要一開口就問學習如何?成績如何?名次如何?可以從生活的其它方面,從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入手。溝通交流要講藝術,靜下心來好好思考,找到解決方法,獲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3、幫助解決成長過程中的困惑。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遇到困惑。譬如,家長期盼孩子成績優秀,孩子卻不理想;學校反對早戀,孩子卻陷入戀情;孩子因爲違反紀律甚至被誤解,遭到嚴厲批評……這些矛盾衝突會使孩子覺得心裏壓抑,平時要抓住時機,多與其溝通交流,及時幫他們從思想上提高認識。

4、與學校保持最密切的聯繫。孩子發生早戀,家長既不能掉以輕心,也別大驚小怪,視爲洪水猛獸,更不要難爲情。要及時與學校老師保持密切配合,放下面子,積極溝通,配合老師,共同解決孩子存在的問題。

什麼是青春期

青春期是指由兒童逐漸發育成爲成年人的過渡時期。

一般來說,女孩子的青春期比男孩子早,大約從10-12歲開始,而男孩子則從12-14歲纔開始。不過,由於個體差異很大,所以,通常把10歲至20歲這段時間統稱爲青春期。

青春期是人體迅速生長髮育的關鍵時期,也是繼嬰兒期後,人生第二個生長髮育的的高峯。這一期間,不論男孩或是女孩,在身體內外都發生許多巨大而奇妙的變化。因此,掌握和了解這一時期身體內的變化,對孩子順利渡過青春期來說,無疑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

青春期是指個體的性機能從還沒有成熟到成熟的階段,在生物學上是指人體由不成熟發育到成熟的轉化時期,也就是一個孩子由兒童到成年的過渡時期。在這個時期,個性性發育成熟,已經可以生育。由此可以看出,青春期主要是以生理上的成熟爲標準而劃分出來的一個階段,它與從心理或社會方面劃分出的人生階段有重疊。在人體生長髮育階段,青春期佔一半或更多一些時間。青春期目前在各國並沒有一致的年齡範圍,一般指13、14歲—17、18歲這個階段,在心理學上,它又稱爲青年初期,相當於教育學上的中學階段,以身體的急速成長爲特徵。而青年期除了包括青春期外,還將延續至25—30歲。由於男性的成熟比女性晚一年左右,所以可以把男性的青春期年齡範圍確定爲14—18歲。偏早或偏晚1~2年,都屬正常現象。人們通常把這個年齡階段的男性稱爲少男,而同樣年齡階段的女性稱爲少女。在青春期不僅身體上有了明顯的變化,而且在心理上也常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疏導 篇三

1、父母對孩子青春期的疏導:

(1)、不可不聞不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青春期正是孩子生理和心理成長的關健時期,也是孩子的叛逆期和成長分離期,父母如果只注重孩子的物質需求,對孩子的心理需求不聞不問,甚至不屑一顧,總把孩子當孩子看待,孩子就會產生叛逆感、陌生感、疏遠感、孤獨感,到社會上去尋找答案,難免誤入歧途。父母這時應與孩子多交流、多溝通、多提供人生意義的相關信息,耐心地陪伴孩子快樂成長。

(2)、不可不知所措——孩子青春期出現頂撞、叛逆、早戀、網癮等,父母不要驚慌,更不要不知所措,把它看作正常現象,看作是孩子在爲自己尋找成長的路徑,這時切忌慌不擇路,盲目比較,父母要冷靜地分析,幫助孩子尋找自身優勢和適宜自己成長的道路。

(3)、不可不顧孩子感受——青春期的孩子需要的是平等、認同、鼓勵,父母的過分呵護、包辦代替、一味指責、橫加干涉都會召來孩子的反叛。這時父母若以平等的身分與孩子交朋友,以朋友的身分參與孩子的學習生活,更有利於引導孩子渡過青春期。

2、老師對學生青春期的疏導:

(1)、對情緒心理問題疏導——把迴避和分流作爲疏導學生情緒心理的有效途徑。老師要十分關注、並且把握每個學生的情緒特徵,發現反常行爲就要及時的疏導,通過轉移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一些不高興的情緒、感情和煩躁置於一邊;或者把沮喪心情分流到有意義方面去,讓學生自己在不由自主中調控情緒,使心境趨於平靜和康寧。

(2)、對異性心理問題疏導——加強對學生青春期性知識的教育,消除異性之間的神祕感;理性對待愛慕和早戀,明確對異性的愛慕是一種正常而美好的事情,但也是需要理性對待的事情;加強學習目的的教育,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把學生的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去。

(3)、對閉鎖心理問題疏導——鼓勵學生樹立正確的交往觀,以良好的情緒和生活態度對待學習生活中的多種問題;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班級和學校組織的活動,在活動和交往中把心靈中的積鬱傾訴釋放出來;通過開展各種有益活動促進相互之間的交流,打開學生的封閉心理,以培養學生的樂觀態度、開放性格和良好情趣。

3、引導孩子對青春期的自我疏導:

(1)、學會培養良好的自我意識——“獨生子”不是唯我獨尊,要走出自己“小皇帝”的獨立王國,以積極的心態去向父母、老師、社會學習應對青春期的成長變化,應對學習、生活環境的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從學習中不斷認識自己,揚長避短。

(2)、學會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青春期的自私、叛逆、茫然、焦慮、抑鬱等心理現象都是自然現象,要不逃避、不迴避,學會用積極的心態去向父母、老師、社會學習適應由上述心理帶來的疏遠感、不適感、壓力感、畏懼感、挫敗感及應對能力,勝不驕,敗不餒,在成長中不斷培養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質。

(3)、學會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青春期的孤傲、冷漠、否定情緒不利於身心健康成長,要學會以積極的心態去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幫助同學、親近社會,在與別人的交往中取人之長,補已之短,爲自己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人際環境。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疏導 篇四

平等

建立人格的平等關係,是親子間溝通的基礎,也是青少年是否願意、喜歡和家長溝通的關鍵。父母應該將子女看做是朋友,平等、民主地處理親子關係。建立民主平等的親子彌補。

開啓朋友模式

象朋友之間的交流一樣,把青春期的孩子當成是自己的朋友。建議父母長輩們儘早開啓朋友模式,把青春期孩子放在自己朋友的位置,進行推心置腹的聊天和談心,青春期孩子會將心裏的想法如實道來。

傾聽

許多孩子抱怨父母整天對他們嘮嘮叨叨,說得太多。這是孩子對父母傾聽行爲的不滿。許多家長苦惱,自家的孩子總是把大人的話當耳邊風,說一百遍就像沒說過一樣。正是因爲父母說得太多,才逼得孩子把父母說的話當耳邊風,在傾聽行爲不良的家庭裏,充滿相互指責。

勿做主觀評論

注意在與青春期孩子交流過程中,一定不要進行主觀評論,不能妄下評語。任何的主觀評論,對於青春期孩子來說,都將會帶來或多或少的心理挫傷,留下心理陰影,父母長輩們一定要記住這一點。

肯定孩子的努力和進步

沒有人天生是完美的,只要青少年的孩子有一點點進步和努力,父母都應該鼓勵他們。鼓勵是在強調過程(努力、行動、前進),而不是在結果(成就、得失、榮耀)。找出其最有興趣的事物,鼓勵他發展實際(不是遙不可及) 的目標,不要給他壓力,以他能力可及之限爲標準,要求過高的結果常會導致孩子反抗或退縮的兩極反應。

接納犯錯的可能

在學習的過程中,犯錯是在所難免的,而青少年正處在嘗試不同角色以達到“自我認定”的階段,接納他,與他一起討論,親子一同在這過程中學習,檢討出原因並找出可能改進方法,幫助孩子面對錯誤而自行修正,而且不忘記對他說:“我們永遠在這裏給你支持的力量!” 訂定規範在生活的競賽中,父母是教練,孩子是球員,共同訂定一套彼此都能接納的“遊戲規則”是制勝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