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揚州概括導遊詞2021

揚州概括導遊詞2021

揚州市地處江蘇省中部,位於長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市域在北緯32度15分至33度25分、東經119度01分至119度54分之間。接下來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揚州概括導遊詞,方便大家閱讀與鑑賞!

揚州概括導遊詞1

各位遊客,非常歡迎到揚州瘦西湖參觀遊覽。瘦西湖原名保障河,又名長春河。有文獻可翔實稽考爲《宋書》記載:"廣陵舊有高樓,湛之更加修整起風亭、吹臺、琴室、月觀,果竹繁茂,’花葯成行。"這是瘦西湖最早見於史書的記載。其規模最盛時期爲清乾隆年間。由於康熙、乾隆兩朝皇帝的屢次南巡,揚州鹽商在沿河兩岸爭地構園,形成了"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的勝境。湖上園林有"園林之盛,甲於天下"之譽,最盛時期有二十四景著稱於世。

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座橋爲大虹橋,始建於明崇禎年間,是一座紅欄木構橋樑,故名紅橋。後在清代乾隆元年(1736年)改建爲石橋,如臥虹于波,故改名爲"虹橋".康熙年間王漁洋任揚州司理,留下了許多著名詩篇,其中一首"虹橋飛跨水當中,一字欄杆九曲紅;日午畫船橋下過,衣香人影太匆匆"最爲出名。

"長堤垂柳最依依,才過虹橋便入迷。"現在我們正在漫步的這段長堤叫做長堤春柳,是清二十四景之一,是瘦西湖的春景。堤長一里多,東西兩側,三步一桃,五步一柳,相間成行。每當煙花三月之時,桃花盛開豔麗繽紛,柳絲婀娜起舞,似青煙綠霧,雨絲煙霧之中,漫步其間,確是遊人銷魂之處。這段長堤在園林藝術手法上,合理地運用了空間藝術和時間藝術,在進入較大的景區前,以長堤作爲過渡,漸漸拉開全園的"序幕".

現在我們走到長堤的盡頭。首先看到的這座園叫做徐園。它是1915年於清桃花塢舊址改建的,爲祠祀原駐揚州的第二軍軍長徐寶山而建。園門形如滿月,門額上草書"徐園"二字是晚清著名書法家吉亮工題寫的。園中聽鸝館過去是徐寶山的享堂,現爲遊人休息場所,取詩人杜甫:"兩隻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詩意。館內楠木罩隔,精刻松竹梅圖案,是揚州現存罩隔中的精品,體現了晚清揚州的木雕工藝。聽鸝館門口的兩口鐵鑊,是揚州的出土文物,據《鐵鑊碑》記載是南北朝蕭樑時代的鎮水之物。每隻鐵鑊重約3噸,由此可見當時揚州冶鐵-業的發達。徐園雖名爲祠堂,實質是一座非常精巧的湖上園林,其中"春草池塘吟榭"爲客座,宜於客人小憩;"疏峯館"爲客廳,宜於宴請賓客;"冶春後社"爲詩社,宜於吟詠詩句。繞過徐園,我們現在站在小虹橋上,大家頓時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前面各位看到的就是瘦西湖比較開闊的景區,回過頭來再看徐園,就知道它是整個瘦西湖的屏障,這就像看戲一樣由序幕而進入高潮。

現在請大家轉過來往東看,前面這一景叫做"四橋煙雨",也是清二十四景之一。每當"山色空瀠雨亦奇"之際,領略的景緻是"四橋飛跨煙霧裏".站在這座樓上大家可以看到南面有春波橋、大虹橋,北面有長春橋,西面有蓮花橋。可貴的是四座橋的形狀和色彩各不相同。這座樓通過對景手法把咫尺之內的不同橋景展現在遊客面前,同時又將湖上風光銜接起來,時放時收,有分有合,使每一個景區都呈現出不同的風韻。這裏得到乾隆皇帝特別賞識,詠詩作賦多篇,御筆親贈"趣園".

過了小虹橋,我們就到了小金山了。有人說:杭州有西湖,揚州有瘦西湖,鎮江有金山,揚州有小金山。一個是"瘦",一個是"小",怎麼揚州人這麼謙虛,從等級上來說,似乎總是比別人差了一等呢?爲此,我們揚州國畫院的老院長李亞如撰寫了這樣一副對子:"借取西湖一角堪誇其瘦,移來金山半點何惜乎小。"這裏需要指出的是"瘦爲苗條,小得精巧。"揚州人的特點就是在摹仿他人的東西時能不落因襲,有自2獨到之處。實際上"小金山"是湖心最大的島嶼,俗稱小金山,實爲二十四景之一的"梅嶺春深".現在的小金山是瘦西湖上建築最緊密的地方,瘦西湖最早見於史書記載的建築"風亭、吹臺、琴室、月觀",現在全部都集中在這個島上。小金山頂上的建築風亭是瘦西湖的至高點。它就是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所說的"瘦西湖看水最好,看月也頗得宜的地方。"風亭上面有一幅楹聯"風月無邊,到此胸懷何似;亭臺依舊,羨他煙水全收".風亭這個名字就是取自於上下聯。第一個字而得名的。由此可見,站在小金山頂上所領略的景緻是非常美的,"山不在高,貴在層次。水不在寬,曲折則妙。"這就是瘦西湖和小金山的妙處。

梅嶺春深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左右利用開挖蓮花埂新河的土人工堆成的。據說當初推土成山時,犀堆屢塌,三年不成,督工也非常着急。一次睡夢中看見關帝帶領士兵打梅花樁,即將木樁幾個一組打入河心,然後堆土即可不塌。他猛然驚醒,立即按關帝所示去做,十天後果然堆成。爲感謝關帝託夢,督工特在此建造了關帝廟。光緒年間重修時改關帝廟爲湖心律寺。後來有人將湖心律寺的山門拆除,題名小金山。關於"小金山"這個名字,有這樣一段傳說。當年揚州和鎮江的兩個和尚閒聊時,鎮江和尚賦詩說:"青水也厭揚州俗,多少峯巒不過江。"而揚州和尚不同意這種說法,於是兩人就下棋打賭,結果揚州和尚棋高一着,讓揚州鹽商將此景改名爲"小金山",並在庭院中掛了這樣一幅對聯:"彈指皆空,玉局可曾留帶去;如拳不大,金山也肯過江來".只用了一個"小"字,就把"金山"引渡過來,變"揚州俗"爲"揚州雅"了。

現在庭院中大家看到的這塊石頭是宋代花石綱的遺物。古代運輸都是用船,編號計數十船爲一綱,這是用船運送花和石頭,所以稱之爲"花石綱".北宋皇帝趙佶特別喜歡奇花異石,在他六十大壽之時,命人在京城開封建造萬壽山,這塊鐘乳石是廣西巖洞滴水形成的。在自南而北的運輸過程中,由於方臘起義,被遺落揚州。

轉到小金山的東面,我們來到的這一組庭院,它由"桂花廳""棋室""月觀"三組建築組成。這個庭院的名字叫靜觀。"靜觀"二字是清代金石名家鄧石如所題。遊覽中國的園林很有講究,不能是一般的走馬觀花。總的說來,賞園講究大園動觀,比如大家可以邊走邊看,也可以坐船遊覽;而小園宜靜觀,最好坐下來靜靜觀賞。現在各位來到的這個小園名字就叫做"靜觀",我們一進門的地方是整個院子最大最開闊的地方,而前面的拐角處則最窄,它採用了時放時收的手法,似乎是無限深遠。從名字上看園子不大,但是站在拐角的地方卻還沒看到它的盡頭,這就令人產生懸念,轉過去到底有多深多遠呢?從而吸引遊人想要走進去觀賞。從造園藝術來說,這個小院造得最成功的當屬是它的圍牆。這座花牆隨勢彎環,很自然地被處理成一座摺疊的屏風形狀,像一把扇子一樣漸漸拉開,使人產生無限深遠的感覺。花牆上設置了不同幾何圖案的花窗,透過花窗可借到窗外不同的景緻,給遊人的感覺是園外有園,景外有景。同時小院還設置了四時不謝之花:春有牡丹、芍藥;夏有結果的枇杷;秋天大家可以看到的都是一百年以上的桂花;冬天有臘梅和天竺。總的來說,如果人不多而能坐在庭院中細細觀賞的話,就會有詩一般的聯想。

現在我們首先看到的這個廳叫做"木樨書屋",因周圍遍植桂花而得名。"木樨書屋"四字匾是由著名園林與古建專家陳從周教授所題。接下來大家看到的這個廳叫做棋室,是古人下棋的地方。這裏大家可以看到的兩隻棋盤是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由蘇州監造的。棋室早面最值得看的是兩邊陳設的一套清花瓷屏風,燒製於清代康熙年間,全國僅存此一套,所以非常珍貴。這一套瓷屏的主要特點有三個:一是畫面圖案非常清晰;二是立體感相當強;三是瓷的顏色燒出了深淺,使畫面顯得有層次有生氣。

轉過來我們就到了瘦西湖最好的廳館——月觀了。揚州號稱"中國的月亮城",揚州的月色美,觀月的地方也多,"月觀"是其中之一。"月觀"三楹坐西朝東,前面臨着開闊的湖面,每當皓月東昇,打開門憑欄而看,天上水中各有一月,雙月交輝。不禁叫人感嘆"今月古月,皓魄一輪,把酒問青天,好悟滄桑小劫;長橋短橋,畫欄六曲,移舟泊煙渚,可堪風柳多情!"現在月觀裏面掛的這一幅對聯是鄭板橋撰寫的"月來滿地水,雲起一天山".我們都說月色如水,這裏假水和真的湖水連成一片,於是瘦西湖也就不再瘦了,而"雲起一天山"就是說小金山雖然微不足道,但天上的雲倒映在水中就像一座座的山峯,很自然地和前面的湖水連成一片,就滿天是山了。通過把實景虛化,小景變大,把有限的園林空間化爲無限的意境。月觀觀月不僅景緻好,它的陳設也可稱得上是湖上園林之最。這裏面陳苧的一套海梅傢俱,工藝精緻,式樣古樸,真切地體現了乾隆年間揚州的木雕工藝,同時傢俱上雕刻之內容也和觀月有所聯繫。

揚州的市樹有兩種,一種是柳樹,因爲楊州白古右"綠楊城郭是揚州"的美譽;第二種是銀杏,因爲它的樹齡一般都比較長,能夠體現揚州的歷史,前面這棵大樹請大家仔細看一下,到底是死樹還是活樹呢?這棵樹是唐代的時候種在揚州古木蘭寺的銀杏樹,到現在有一千多年,建國以後,下雨打雷把這棵樹劈開,這一半小的死了,以後被放在這裏作爲木樁景觀供遊人觀賞。後來有心之人在它的後面種了一棵凌霄,凌霄是藤本植物,必須要有所攀附才能生長,到夏天凌霄長出葉子,開出黃花,讓人以爲這棵樹又活了,所以起名叫"枯木逢春".

提到木蘭寺,在揚州有這樣一個故事:唐代,揚州曾出過一個狀元叫王播。王播自小父母雙亡,他的父親在世時和木蘭寺院的主持和尚是非常要好的朋友,這樣他就寄住在寺院裏。和尚吃飯之前都要敲鐘,王播聽到鐘聲就去吃飯,其他時間用來讀書。後來住持和尚嫌王播坐吃寺院,就叫小和尚飯後再敲鐘,每到王播聽到鐘聲時別人已經吃完,只能常常餓肚子。王播非常生氣,於是在牆上題了兩句詩:"上堂已了各西東,慚愧閣黎飯後鐘。"以後就離開了木蘭寺,發憤讀書,二十年以後出任"淮南節度使".在他赴官上任路過木蘭寺時,王播發現自己臨走時題的兩句詩還在,並且已被和尚用碧紗把它罩起來了。於是就感慨今昔,續題兩句:"二十年來塵撲面,如今始得碧紗籠".這就是揚州的"飯後鐘"的故事。後來宋代蘇東坡路過揚州,聽了這個故事也有一番感慨,他說王播讀書讀昏了頭,殊知飯非鍾,應當感激這位老和尚,要不然王播至今會像凌霄一樣攀附在銀杏樹上不能成材。

揚州概括導遊詞2

好了,整個小金山我們基本都看過了,這一帶風景的特色在於水光山色,所有的建築都突出了水之寬闊和山之深遠。清人在《望江南百調》中這樣吟道:“揚州好,畫入小金山。亭榭高低風月勝,柳桃錯雜水波環,此地即仙寰。”瘦西湖是揚州湖上園林的代表,所以最好的遊覽方式就是坐船遊覽,這樣能使大家在遊覽的同時產生詩的聯想“船在水中行,人在畫中游。”現在就請大家上船遊覽。行到這裏,瘦西湖可以說已遊覽子一半了。爲什麼叫“瘦西湖”呢?剛纔跟大家講了瘦西湖原名保障湖,是蜀岡山水流向運河的排洪渠道。爲迎接康熙,乾隆皇帝的六次南巡,鹽商官僚在沿河兩岸爭地構園,十華里的河道兩岸呈現出“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的勝境。乾隆年間,錢塘詩人汪沆將“保障湖”與杭州西湖相比,作詩一首:“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紅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瘦西湖得名到現在已經一百多年,在此期間許多來自國內外的文人雅士拿瘦西湖和杭州西湖相比作了這樣的比喻:如果把杭州西湖比作是中國唐代的美女楊貴妃的話,那麼瘦西湖就是漢代能夠作“掌上舞”的趙飛燕。有人說:“天下西湖,三十有六”,各個地方都有大大小小的西湖。那麼你爲什麼不稱它爲“長西湖”、“細西湖”、“小西湖”,而獨自稱爲“瘦”呢?當代草聖林散之這樣回答:“漫說西湖天下瘦,環肥燕瘦更知名。”但是如果按照現代人的審美標準,以美人而論,大家可能喜歡的是比較苗條的,那自然是“環肥不如燕瘦”了。所以李鴻章的孫子李孔昕先生在參觀了瘦西湖以後就有了這樣的感慨:“西子范蠡今若在,不到杭州到揚州”。

前面大家看到的這座橋是揚州的標誌建築五亭橋,又名蓮花橋,因其形狀從空間鳥瞰,像是一朵大而美麗的蓮花浮在瘦西湖上而得名。這座橋建於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揚州巡鹽御史高恆出資仿北京北海的五龍亭和北海大橋而建的,別出新裁地將亭和橋結合成一體。“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橋洞正側凡十有五”。建築風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中國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教授看過這座橋以後作出了這樣的評價:“中國最古老的橋苧是趙州橋,中國最壯美的橋樑爲蘆溝橋,中國最秀氣最具藝術代表性的橋樑就是揚州的這座五亭橋了。”它構造的最精妙之處在於下面橋墩的設計。關於這座橋在《揚州畫舫錄》中有這樣一段記載:“每當月滿之時,每洞各銜—月。金色混漾,衆月交輝,莫可名狀。”這是我們揚州人深感自豪的一景。觀此,才知西湖之三潭印月不能專美於前。由此可見,大家不僅是煙花三月該下揚州,也可以在中秋之夜到我們揚州瘦西湖五亭橋感受“面面清波涵月影,頭頭空洞過雲橈,夜聽玉人簫”的絕妙佳境。

站在五亭橋上往東看去,遠處的景色是“小橋流水,風亭直立山巔;明軒石欄,釣渚直插水際”儼然是一幅連綿不絕的江南山水國畫長卷,充分體現了南方之秀。俯看橋東面的這組四面環水的建築,它叫鳧莊,建於1921年,因其形狀似浮於湖面的野鴨子而得名。它的建築非常矮小,佈局造型也十分得體,既烘托了五亭橋的雄姿,也陪襯了橋南的白塔。五亭橋面南這座白塔是蓮性寺著名的建築,喇嘛教的象徵。關於這座塔在揚州流傳着“一夜造塔”之說。傳說1784年乾隆第六次坐船遊覽瘦西湖,忽然對揚州鹽商說:“整座蓮花橋一帶的景色很象北海的瓊島春陰一景,可惜少了一座白塔。”皇帝是說者無心。鹽商卻聽者有意,當即花了數十力銀子買來北海白塔的圖,然後在十夜之間派人用鹽包爲基礎,紙紮爲表堆成一座白塔,第—:二天乾隆再次遊覽時遠處朦朧中果見矗立着一座白塔,十分驚歎“揚州鹽商之富,令我所嘆不及。”這僅僅是傳說,但這座白塔確是仿北海的塔而建的,早在康熙年間就有,我們看到的白塔是乾隆年間重建的,全部爲磚結構,形狀雖沒有北海的塔雄偉壯麗,然而雖瘦而不覺寒酸,反窈窕多姿。北京的景物到了揚州也增添了幾分瘦西湖的秀氣。整個五亭橋、白塔一帶景物可稱得是瘦西湖湖上風景的高潮。極目往東,“梅嶺春深”飄渺於水,往西“春臺明月”飛甍丹楹,往南白塔對峙,再加上蓮花橋本身及水中倒影的渲染,這一幅景緻不是“瓊樓玉宇”,而勝似“瓊樓玉宇”了。

現在我們請沿着五亭橋北岸往西走。前面大家看到的這一景叫“白塔睛雲”,也是清二十四景之一。主要是因爲與對岸蓮性寺白塔成對景而得名。這一景是1984年由旅日僑胞陳伸先生捐資重建的。主要由花南水北之堂、積翠軒、林香榭三組建築組成,“白塔睛雲”園額是安徽書法家賴少其題寫的。

接下來我們要到的就是著名的二十四橋景區了。“二十四橋”這個名稱是出自於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詩句“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關於“二十四橋”的解釋,在揚州說法也非常多,比較正統的有三種:一種是特指一座橋叫二十四橋;另一種說法爲實指揚州在宋代確實有二十四座橋,宋代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的補筆談裏詳細地記載了當時的二十四座橋的橋名;還有一種說法是泛指唐代揚州橋多。民間的傳說是因爲“古時有二十四美人吹簫於此”而得名。現在我們看到的二十四橋景區是1986年根據《乾隆南巡盛典》中的二十四橋景區原圖在原來的位置上恢復的。基本保持了乾隆年間釣原貌。二十四橋景區包括熙春臺、玲瓏花界、小李將軍畫本、望春樓和二十四橋。熙春臺爲二十四橋景區的主體建築。“熙春”一詞出自於老子的“衆人熙熙,如登春臺”。表現了這裏人來人往非常熱鬧的景象,表現了揚州唐代和清代經濟的繁榮,這裏曾是二十四景之一的“春臺明月”鷹他被中國著名散文家郁達夫譽爲中國四大秋色之一,所以秋天到揚州來賞月是必不可少的。相傳揚州鹽商曾在此爲乾隆皇帝祝壽,所以這一景又名“春臺祝壽”。門前的平臺橫可躍馬,縱可放軌,規模非常大。整個熙春臺一帶建築規模宏大,氣勢雄偉,與五亭橋遙遙相對,具有北方皇家園林的華貴氣派。對岸的這組建築叫玲瓏花界,它以栽種芍藥牡丹爲特色。宋朝有“洛陽牡丹,廣陵芍藥’’之說。歐陽修有過這樣的詩句:“瓊花芍藥世無倫,偶不題詩便怨人;且向無雙亭下醉,自知不負廣陵春。”二十四橋又名芍藥橋。大家可以在春末夏初之時到揚州觀賞早在宋代就有“甲天下”之美譽的廣陵芍藥。

與玲瓏花界隔湖相對的建築是望春樓、小李將軍畫本。他們完全是江南園林的風格,建築佈局從屬於熙春臺,色調顯得清新淡雅,完全體現了南方之秀。望春樓下層南北兩間分別爲水院、山庭,將山水景色引入室內。樓上門窗卸去就可變成露臺,是中秋賞月的好地方。小李將軍指的是唐代大畫家李思訓的兒子李昭道。這一對父子不僅擅長帶兵,而且開創了金碧山水畫派。所謂“花爲畫本,月是詩源”。取名小李將軍畫本是指此地的美景是小李將軍作畫靈感的源泉。

既然命名爲二十四橋景區,遊人到此都來尋覓哪一座橋爲二十四橋呢?前面這座橋就被遊人當作是二十四橋了,它由山澗棧道、單孔拱橋、平板曲橋以及吹簫亭組成,中間呈玉帶狀的拱橋長24米,寬2.4米,橋上下兩側各有24個臺階,圍以24根白玉欄杆。

好了,有關瘦西湖的主要景點就給大家解釋到這裏。瘦西湖的風格是自然和人工的巧妙結合,運用自然的地理條件,加以人工的點綴。通過一條狹長的水道將很多小園串聯成一個整體,其中有分有合,有主有賓,互爲“因借”,雖範圍不大而景物無窮。建築風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在清代的許多小說,如《紅樓夢》、《儒林外史》、《浮生六記》中都有關於瘦西湖景緻的描述。尤其是清代著名旅遊家沈三白在《浮生六記》中給予瘦西湖這樣的評價:“平山堂離城三四里,行其途則__華里,雖全是人工,而奇思幻想,點綴天然,即閬苑瑤池、瓊樓玉宇,諒不過如此。其妙處在於十餘家園亭合而爲一,聯絡至山,氣勢俱貫。”這個評價可以說是很高的了。現代的園林專家評價說:“瘦西湖在空間的組合和劃分上有一定成就。通過橋、亭、堤、岸的劃分,使狹長的水面成爲有寬、有狹、有方、有圓的許多空間,增加了景觀的層次。他是中國古典園林和現代旅遊結合得非常好的一個例子。視野之開闊是蘇州園林所不及的,而相互呼應又較杭州西湖緊湊。”現在有人做了更爲直觀的比喻,如果將杭州西湖比作是大型故事片,它以場面浩大而著稱,那麼揚州瘦西湖就是一部電視連續劇,它一幅一幅地在您面前展現出不同風格的山水國畫長卷。如果您沿着乾隆水上游覽線遊覽瘦西湖,您就會常有忽明忽暗、豁然開朗的感覺,體會到“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明又一村”的意境,真切地感受到瘦西湖水的曲折多變和幽雅寧靜。

所謂“良時莫需擲,好句須頻讀。”意思是說,好的遊覽季節您不能錯過,比如煙花三月一定要來揚州,同樣好的文章要常讀,好園林也需要大家來觀賞,希望各位能經常到揚州來,我們還有新景疊出的瘦西湖北區歡迎您。

揚州概括導遊詞3

揚州,是一座古老的歷史文化名城,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東端,江蘇省中部,東近黃海,與南通、鹽城市交界;西通南京,與六合、天長縣接壤;南臨長江,與鎮江、無錫市隔江相望;北接淮水,與淮陰市毗鄰,中有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四周被邗江縣所圍,歷來是水陸交通樞紐,南北漕運的咽喉,蘇北的重要門戶。

大明寺-揚州旅遊景點

古城揚州北郊,蜀岡如臥龍般蜿蜒綿亙。名揚四海的千年古剎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岡中峯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屬建築,因其集佛教廟宇、文物古蹟和園林風光於一體而歷代享有盛名,是一處歷史文化內涵十分豐富的民族文化寶藏。

大明寺因初建於南朝劉宋孝武帝大明年間(457—464)而得名。1500餘年來,寺名多有變化,如隋代稱“棲靈寺”、“西寺”,唐末稱“秤平”等。清代,因諱“大明

何園-揚州旅遊景點

原名寄嘯山莊,位於古運河畔的徐凝門街,是晚清揚州最有特色的一座名園。園主人何姓,故名何家花園,簡稱“何園” 。

何園,爲清光緒年間道臺何芷?於“雙槐園”舊址上所築,園內有大槐樹兩株,傳爲雙槐園故物,今仍有一株。

馬可波羅紀念館-揚州旅遊景點

揚州最早的佛教名剎,其極盛時期是清代康熙、乾隆年間,不僅是康熙和乾隆南巡時的行宮所在,而且是曹寅受命設局刊刻《全唐詩》,纂修《佩文韻府》的場所,與曹雪芹的家事有緊密聯繫,成爲國內外紅學家所矚目的重要遺蹟。

而今天寧寺已闢爲揚州博物館,典藏揚州這個中國古代重要商業都會的歷史文物三萬多件,有漢代漆器、玉器、銅器、陶器、中晚唐的瓷器以及以揚州八怪爲主的清代書畫等。並闢有馬可波羅

冶春園-揚州旅遊景點

冶春園原是清代詩人王漁洋的私園,位於大虹橋以西,後圮廢。解放後,揚州市爲增添瘦西湖沿岸景色,在乾隆御碼頭以西,將沿湖的升慶茶社、香影廊茶社、冶春花社等連成一片,建成園林。取用“冶春園”舊名。園內建有水繪閣、香影廊、餐英別野、問月山房等古典建築。臨水而築,水景天成,以水取勝。

狹長的瘦西湖從冶春園南面而過,臨湖築有草廬水榭,古樸清雅。憑欄觀景,樹影

石塔-揚州旅遊景點

石塔建於唐代的五級六面石塔,原在古木蘭院,現立於新闢的石塔路街心綠地內,塔身石龕有浮雕佛像26尊,具有唐代風格。塔側的一棵銀杏爲揚州的著名古樹。

石塔寺在石塔路北側。原在揚州西門外,本晉代遺剎,名蒙因顯慶禪院。南朝劉宋元嘉十七年(440年),改爲惠昭寺(一作慧昭寺)。唐先天元年(712年)改名安國寺,乾元中(758-7

觀音山禪寺-揚州旅遊景點

觀音山是隋代迷樓故址,據《迷樓記》載,迷樓是隋煬帝行宮,浙江匠人項升設計,“凡役夫數萬,經歲而成。”隋煬帝曾說:“使真仙遊此,亦當自迷。”隋亡樓毀,明代僱桐曾題匾“鑑樓”,分明取“前車之鑑,以警後世”之意,以隋煬帝的教訓鑑戒後人。

從元代至元年間開始,歷經明、清兩代,屢廢屢修,現在寺的建築多爲光緒年間所建,佛像均爲1984年以後

文峯塔-揚州旅遊景點

文峯塔位於揚州城南古運河東岸寶塔旁文峯寺內。建於明朝萬曆10年,相傳是爲鎮住揚州之文風,使學子在科舉場上出頭而得名。

文峯寺位於揚州南郊古運河畔,始建於明朝萬曆十年(1582),由僧人鎮存募化,知府虞德曄建浮屠,邵御史題名“文峯塔”,寺亦名“文峯寺”。兵部尚書王世貞作記。清康熙七年(1668)夏六月地震,塔尖墜地,第二年天都閔象南捐資修葺。咸豐三年寺毀於兵火

仙鶴寺-揚州旅遊景點

仙鶴寺,伊斯蘭教建築,又名禮拜寺。位於市區南門街,背靠汶河南路,該寺爲南宋德佑元年(1275)伊斯蘭教創始人第十六世裔孫阿拉伯人普哈丁來揚州傳教時募款所建。它與廣州懷仁寺、泉州麒麟寺、杭州鳳凰寺同爲東南沿海地區伊斯蘭教的四大名寺,明洪武二十三年(1380)重建。嘉靖二年(1523)商人馬道同、住持哈銘重修。清代亦有修建。

史可法紀念館-揚州旅遊景點

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揚州市區廣儲門外街24號,梅花嶺畔。清順治二年(1645)四月,南明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史可法在揚州就義,嗣子副將史德威尋遺體不得,乃葬其衣冠於梅花嶺下。清初曾建祠於大東門外,後毀圮。乾隆年間於墓西側建祠,並諡“忠正”。咸豐間毀於兵燹,同治九年(1870)重建。1935年和1948年兩度維修。現存建築除遺墨廳、梅花仙館外,大部爲晚清所

澄虛道院-揚州旅遊景點

位於中市街上,面對普慶橋,俗稱“聖堂”,建於宋元佑年間,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前後三進,佔地1500平方米,爲吳中地區知名道院之一。院內主要建築有玉皇閣、文昌閣、聖帝閣等。

瘦西湖公園-揚州旅遊景點

瘦西湖位於揚州西北郊,是著名的風景遊覽點。它原來是一段自然河道,經過歷代的疏浚治理,建造園林,逐步發展而成。

美在蜿蜒曲折,古樸多姿。瘦西湖的美主要在於蜿蜒曲折,湖面時寬時窄,兩岸林木扶疏,園林建築古樸多姿。

揚州概括導遊詞4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揚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麗的風姿獨異諸湖,佔得一個恰如其分的"瘦"字。

揚州瘦西湖風景區是蜀岡-瘦西湖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核心和精華部分。一泓曲水宛如錦帶,如飄如拂,時放時收,較之杭州西湖,另有一種清瘦的神韻。隋唐時期,瘦西湖沿岸陸續建園。及至清代,由於康熙、乾隆兩代帝王六度"南巡",形成了"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的盛況。清代錢塘詩人汪沆將揚州西湖與杭州西湖作了對比,寫道:"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得名,且爲人們所首肯,至今名播中外。

瘦西湖風景區爲我國湖上園林的代表,古典園林羣融南秀北雄於一體,組合巧妙,互爲因借,構成了一個以瘦西湖爲共同空間,景外有景,園中有園的藝術境界,歷史上有二十四景著稱於世。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串以卷石洞天、西園曲水、虹橋攬勝、長堤春柳、荷浦薰風、四橋煙雨、梅嶺春深、水雲勝概、白塔晴雲、春臺明月、三過留蹤、蜀岡晚照、萬鬆疊翠、花嶼雙泉諸勝,顆顆明珠鑲嵌交織在玉帶上,形成了一幅秀色天然的立體山水畫卷,而小金山、五亭橋、二十四橋景區是這幅畫卷的神來之筆。

瘦西湖的美麗景緻,很早就爲人們所向往。清人劉大觀言:"杭州以湖山勝,蘇州以市肆勝,揚州以園亭勝".另一位清人沈復在《浮生六記》中讚道:"奇思幻想,點綴天然,即閬苑瑤池,瓊樓玉宇,諒不過此。其妙處在十餘家之園亭合而爲一,聯絡至山,氣勢俱貫。"歷史上李白、劉禹錫、白居易、杜牧、歐陽修、蘇軾、王漁洋、蒲松齡、孔尚任、吳敬梓、郁達夫、朱自清等文化名人都在這一帶留下或深或淺的足跡和衆多膾炙人口的篇章。"煙花三月下揚州"、"園林多是宅,車馬少於船"、"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珠簾十里卷春風"、"綠楊城郭是揚州"等數不清的名言佳句,流傳千古,爲瘦西湖增添了耀眼的濃墨重彩。

瘦西湖風景區正因其悠久、豐富的人文景觀、秀麗典雅的自然風韻,成爲古今中外賓客紛至沓來的著名的遊覽勝地。

瘦西湖風景區是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揚州的重要對外窗口,擁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等殊榮。近年來,瘦西湖風景區不斷開發建設景區、景點,面積已達168.32公頃,食、行、遊、購、娛等旅遊配套設施日趨完善,隨着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的認證,將爲新世紀的可持續發展和走向國際旅遊市場注入新的內涵。

十里湖光,清澄縹碧,花木扶疏,連綿滴翠,亭臺樓榭,錯落有致。人文景觀,獨具風韻。瘦西湖正向八方遊客敞開懷抱,熱情歡迎遠道而來的佳賓高朋。

五亭橋

瘦西湖在全國園林中獨樹一幟,五亭橋又是瘦西湖的標誌,在全國園林中有一席之地。其最大的特點是陰柔陽剛的完美結合,南秀北雄的有機融和。該橋建於蓮花堤上,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巡鹽御史高恆所建,是因爲建於蓮花堤上,還是因爲形狀象一朵盛開的蓮花,所以它又叫蓮花橋。

據說,乾隆南巡到此曾感嘆它象瓊島春陰之景,這就點出了該橋是借鑑北京北海之景。確實,該橋受北海五龍亭的影響很深,五龍亭五亭臨水而建,中日龍澤,重檐下方上圓,象徵天圓地方;西爲涌瑞、浮翠,涌瑞爲方形重檐,浮翠爲方形單檐;東爲澄祥、滋香,澄祥爲方形重檐。五亭皆綠琉璃瓦頂,亭與亭之間有石樑相連,婉轉若游龍,另龍澤、滋香、浮翠三亭有單孔石橋與石岸相接,珠欄畫棟,照耀漣漪。

揚州五亭橋無北海開闊水面,當然無法把五龍亭照搬。但聰明的工匠別出蹊徑,將亭、橋結合,形成亭橋,分之爲五亭,羣聚於一橋,亭與亭之間以短廊相接,形成完整的屋面。橋亭秀,橋基雄,兩者如何配置和諧呢?這裏關鍵是如何把橋基建得纖巧,與橋亭比例適當,配置和諧。造橋者把橋身建成拱卷形,由三種不同的卷洞聯繫,橋孔共有十五個,中心橋孔最大,跨度爲7.13米,呈大的半圓形,直貫東西,旁邊十二橋孔佈置在橋礎三面,可通南北,亦呈小的半圓形,橋階洞則爲扇形,可通東西。正面望去,連同倒影,形成五孔,大小不一,形狀各殊,這樣就在厚重的橋基上,安排了空靈的拱卷,在直線的拼縫轉角中安置了曲線的'橋洞,與橋亭自然就配置和諧了。難怪後人把橋基比成北方威武的勇士,而把橋亭比做南方秀美的少女,這是力與美的結合,壯與秀的和諧。

白塔

揚州至今還流傳着"一夜造白塔"的故事。該故事出於《清朝野史大觀》。一天,乾隆在瘦西湖中游覽,船到五亭橋畔,忽然對揚州陪同官員說:"這裏多象京城北海的瓊島春陰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第二天清晨,皇帝開軒一看,只見五亭橋旁一座白塔巍然聳立,以爲是從天而降,身旁的太監連忙跪奏道:"是鹽商大賈,爲彌補聖上游西湖之憾,連夜趕製而成的".據說,是八大鹽商之一的江春用萬金賄賂乾隆左右,請畫成圖,然後一夜之音用鹽包爲基礎,以紙紮爲表面推成的。儘管只可遠視,不可近攀,但乾隆不無感慨地說:"人道揚州鹽商富甲天下,果然名不虛傳"

揚州概括導遊詞5

嗨!各位帥哥、美女們,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凌,大家可以叫我“小凌導”。今天我將帶領大家去遊覽秀麗的揚州瘦西湖。Let’s go!

這就是我們的揚州瘦西湖。我國以“西湖”命名的景區有三四十處之多,而“瘦西湖”僅揚州一個。那麼她爲什麼要定名爲“瘦西湖”呢?我先跟大家講講揚州瘦西湖的由來:瘦西湖地處揚州城西郊,原名“炮山河”,亦稱“保障河。它有50多公頃的遊覽面積,6公里多的遊程,一條曲水如錦帶,好像神仙姐姐飄揚的彩服,形態自然動人。後來改稱“瘦西湖”,是因爲著名詩人汪沆寫了一首詠贊保障河的詩:“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從此“瘦西湖”作爲正式名稱,名聞中外。

瘦西湖是一個很小很壯觀的旅遊好地方!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長堤垂柳,四橋煙雨,,五亭橋,白塔晴雲以及二十四橋景區等名園勝蹟,就好像一幅天然秀美的國畫長卷。清秀婉麗的瘦西湖是鑲嵌在歷史文化名城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大家可以一飽眼福咯!

好了,現在我們自由活動吧。記住,只有三個小時的遊玩的時間!遊玩時請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玩水,以免着涼。

2、做文明人,不在假山上亂刻畫。

3、講文明,不亂扔垃圾。

4、注意安全,高高興興的來,也要高高興興的回去。

5、17:30在這裏集合。

時間過得真快,不得不和大家說再見了。我們的旅遊公司叫飛馬行空公司,記得下次再找我當你們的導遊喲!Good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