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2022年中秋節是幾月幾日【精品多篇】

2022年中秋節是幾月幾日【精品多篇】

中秋節吃的菜 篇一

1、清蒸大閘蟹

材料:公蟹母蟹各三隻,生薑、白糖、醋、啤酒適量

做法:大閘蟹用牙刷刷淨,蒸鍋添水,將薑片放入水中,再倒入少量啤酒。將綁好的活蟹放入,蓋蓋,冷水大火蒸15—18分鐘(蒸的時間視蟹的大小決定),生薑、蔥切末,並調入白糖和醋,即成爲姜醋醬汁,待蟹蒸好後即可,食用時蘸姜醋汁。

2、香辣蝦

材料:明蝦500克,蒜子25克,去籽子彈頭泡椒25克、鹽、味精、白糖、香辣油、色拉油、油酥花生碎、熟芝麻、香蔥、雞粉適量

做法:明蝦洗淨,去須,背部開刀去沙線。鍋內下色拉油,燒至六七成熱時,下入明蝦,炸約1分鐘,炸至外焦裏嫩時撈出。另起鍋加色拉油燒至四成熱,下蒜子炸透,下入香辣油、泡椒,翻炒幾秒後放入炸好的蝦,加鹽、味精、白糖、雞粉、花生碎、芝麻調味,翻炒均勻,裝盤、撒香蔥即可。

3、乾燒排骨

材料:豬大排500克,蔥、八角、花椒、姜、香葉、芝麻適量

做法:肋排洗淨加入白酒醃製半小時,然後瀝去汁水備用。炒鍋不要放油燒到三成熱,轉成中小火後放入排骨慢慢翻炒,開始會出水,煸炒到水分完全收幹。排骨變色後放入蔥姜,繼續翻炒至肉質微微焦黃。然後放入八角、香葉炒勻,然後放入幹辣椒、花椒、生抽、老抽、紅糖,炒至排骨顏色棕紅。再加入開水沒過排骨表面,加如鹽,、白酒、老抽,蓋中大火燒開,然後轉成中火慢慢燉。最後湯汁快乾時,轉成大火迅速翻炒,直到湯汁完全收幹,最後撒上芝麻即可。

中秋節吃月餅的來歷是什麼 篇二

中秋節吃月餅據說始於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

清代,中秋吃月餅已成爲一種普遍的風俗,且製作技巧越來越高。北京的月餅以前門致美齋所製爲第一。遍觀全國,已形成京、津、蘇、廣、潮五種風味系列,且圍繞中秋拜月、賞月還產生了許多地方民俗。

中秋節送茶葉好不好 篇三

1、茶爲國飲,上檔次

中國傳統節日,七夕鵲橋以茶爲媒、中秋月圓以茶懷鄉、重陽尊老以茶益壽、春節歡慶以茶待客等,茶飲不僅是親朋團聚、傳遞祝福、表達感情的媒介,更演變爲中國節日文化的特定符號。

2、茶文化深厚,有品位

上下五千年,茶飲文化作爲東方文明的象徵,已根植於中國傳統。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文人雅事又有:琴棋書畫詩酒茶。中國人對茶的熟悉,幾乎達到無茶不事境界!上至帝王將相、文人墨客,下至挑夫販竹、平民百姓,無不以茶爲好。因此佳節送茶,送的更是文化與品位。

3、喝茶保健,送茶就送健康

茶是世界第一大保健飲品,古有神農嘗百草以茶解毒,喝茶能止渴生津、消食去膩、排毒醒酒、利尿通便、祛痛風、防輻射、緩衰老等,古今醫典、中外科研都肯定了其藥用功效。特別是現代生活高壓、人類亞健康狀況日益明顯,茶飲作爲風靡全球的時尚養生品,“送茶送健康”觀念更是深入人心。

各種檔次的精美禮盒包裝供您選擇,精選健康食材,物美價廉,不管是自己買,還是送親朋好友都是特有面子!

4、符合保健意識,有益健康

現在大家保健意識提升,喝茶的人越來越多。中國是禮儀之邦、重禮儀,中國人人熱情好客,往來送茶盛行已久,茶葉的保健功效這幾年也被全看好,特別是越高層越喜歡!茶香韻足,禮輕情義重。

中秋節的來歷 篇四

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最初“祭月節”的節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後來才調至夏曆(農曆)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夏曆八月十六[1]。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淵源。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爲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爲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中秋節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習俗的遺痕。在二十四節氣“秋分”時節,是古老的“祭月節”,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而來。在傳統文化中,月亮和太陽一樣,這兩個交替出現的天體成了先民崇拜的對象。中秋節慶源自古人對月亮的祭祀,是中華民族祭月習俗的遺存和衍生。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時代我國一些地方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不過由於歷史發展,後來曆法融合,使用陰曆(夏曆),所以將“祭月節”由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調至夏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淵源。

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祭月,歷史久遠,是古代我國一些地方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二十四節氣的“秋分”,是古老的“祭月節”。中秋節普及於漢代,漢代是我國南北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融合時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節俗融合傳播。“中秋”一詞現存文字記載最早見於漢代文獻,成書於兩漢之間的《周禮》(世傳爲周公旦所著,實際上成書於兩漢之間)中說,先秦時期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獻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據記載,在漢代時,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養老,賜以雄粗餅的活動。晉時亦有出現中秋賞月之舉的文字記載,不過不太普遍,晉時期中秋節在我國北方地區還不很流行。

中秋節成爲官方認定的全國性節日,大約是在唐代。唐代時中秋風俗在我國北方已流行。《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賞月風俗在唐代的長安一帶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並將中秋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楊貴妃變月神、唐明皇遊月宮等神話故事結合起,使之充滿浪漫色彩,玩月之風方纔大興。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

北宋時期,中秋節已經成爲普遍的民俗節日,並正式定陰曆八月十五爲中秋節。文學作品中出現了“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如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內延居民,深夜逢聞笙芋之聲,宛如雲外。間裏兒童,連宵婚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

到了明清時,中秋已成爲中國民間的主要節日之一。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愈益濃厚,功利性的拜祭、祈求與世俗的情感、願望構成普通民衆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明清兩朝的賞月活動,“其祭果餅必圓”,各家都要設“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陸啓泓《北京歲華記》載:“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陳瓜果於庭,餅面繪月宮蟾免;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

中秋節自古就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時,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發展至今,吃月餅已經是我國南北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爲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爲國家法定節假日。

中秋節吃鴨子原因 篇五

中秋節吃鴨子,還有一段歷史傳說。元末時期,蒙古統治者欺壓漢人,漢人決定推翻元人。但當時統治嚴厲,不能明着組織鬥爭,就用暗語。當時漢人稱蒙古人爲“噠子”,就取諧音“鴨子”。大家約定,中秋節吃鴨子,就是中秋節大家一起採取行動,推翻元人統治。

我國雲南的仫佬族鄉親都要在八月十五這天買餅子,殺鴨子,歡度這個傳統節日。傳說從前仫佬人居住的地方,山好水好,四季如春。村村六畜興旺,年年五穀豐登。可是有一年,突然來了“番鬼佬”,到處殺人放火,搶劫姦淫,害得仫佬日夜不寧。

村中有個賣糖佬夫婦和兒子三人,決心帶頭反抗。他們想了一個計謀:以遊村賣糖來串聯村民,在八月十五晚上一齊動手殺番鬼佬。果然大部分“番鬼佬”被打死,一部分跳到河裏,都變成了鴨子。仫佬人就把鴨子捉回村,殺掉當作慶祝勝利的美餐。從此,仫佬人爲了紀念賣糖佬一家三人,每年八月十五,家家戶戶都要買餅子、殺鴨子,以此教育後代不要忘記反抗侵略的鬥爭。

從時令來說,每年中秋前後,鹽水鴨色味最佳,這是因爲鴨在桂花盛開季節制作,鴨肉會帶有桂花的香氣,所以美名曰“桂花鴨”。在《白門食譜》中曾有這樣的記載:“金陵八月時期,鹽水鴨最著名,人人以爲肉內有桂花香也。”

鴨肉是我國傳統美食,有多種烹調方法。鴨屬水禽,鴨肉性寒涼,具有滋陰養胃、清肺補血、利水消腫的功效,可補內虛,消毒熱,適用於體內有熱、上火的人食用。秋季吃鴨肉,還可消除秋燥。

2022年中秋節是星期幾 篇六

2022年中秋節是星期六。

中秋節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據悉中秋節成爲全國性節日是在唐朝,而且中秋節也有很多不同的名稱,比如八月節、團圓節、追月節、拜月節等等。值得一提的是,中秋節祭月拜月的習俗,並不僅僅是漢族纔有,很多少數民族也存在祭月、拜月的習俗,並且具有顯明的民族特色,蘊含着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

中秋節爲什麼要賞月 篇七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所以稱之爲中秋節。我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 稱之爲“仲秋”, 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節是個古老而又傳統的節日,祭月賞月也是節日的重要習俗。相傳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着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爲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中秋月亮升起,於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羣衆賞月遊樂活動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