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關於寫思念家鄉的詩句(經典多篇)

關於寫思念家鄉的詩句(經典多篇)

思念故鄉的詩句 篇一

木蘭槳子藕花鄉,唱罷廳紅晚氣涼。——姚燮《韓莊閘舟中七夕》

鷗似雪,水如天,憶當年。——吳激《訴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

歌吹展江底,長鋏不須彈。——王惲《水調歌頭·送王子初之太原》

吳洲春草蘭杜芳,感物思歸懷故鄉。——宋之問《寒食江州滿塘驛》

歲夜高堂列明燭,美酒一杯聲一曲。——李頎《聽安萬善吹觱篥歌》

帟幕英僚敞,芳筵下客叨。——孟浩然《與杭州薛司戶登樟亭樓作》

楊柳乍如絲,故園春盡時。——納蘭性德《菩薩蠻·問君何事輕離別》

老僧同醉,殘碑休打,寶劍羞看。——張可久《人月圓·雪中游虎丘》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鄉歌。——劉禹錫《竹枝詞二首·其二》

騁望因高雲外盡,鄉關回首愧煙蘿。——石茂華《九月九日登長城關》

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紅。——方岳《水調歌頭·平山堂用東坡韻》

今朝北客思歸去,回入紇那披綠羅。——劉禹錫《竹枝詞二首·其二》

剗地東風欺客夢,一枕雲屏寒怯。——辛棄疾《念奴嬌·書東流村壁》

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歸來舊處。——周邦彥《瑞龍吟·大石春景》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塵直到江城。——陳克《臨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

到家應是,童稚牽衣,笑我華顛。——吳激《訴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盧照鄰《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料得他鄉遇佳節,亦應懷抱暗悽然。——韓偓《寒食日重遊李氏園亭有懷》

九日黃花才過了,一尊聊慰秋容老。——趙可《鳳棲梧·霜樹重重青嶂小》

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蘇軾《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

自古思念家鄉的詩句 篇二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宋·蘇軾《水調歌頭》

胡馬依北風,越鳥朝南枝。——漢·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楚辭九歌《少司命》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南唐·李煜《清平樂·別來春半》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北宋·黃庭堅《寄黃幾復》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唐·杜牧《贈別》

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唐·趙瑕《江樓感懷》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李白《靜夜思》

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南唐·李煜《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兩漢樂府《悲歌》

不應有恨,何時長向別時圓。——宋·蘇軾《水調歌頭》

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薩蠻·風柔日薄春猶早》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李白《靜夜思》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唐·趙瑕《江樓感懷》

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薩蠻·風柔日薄春猶早》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唐·杜甫《贈衛八處士》

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楚辭·九歌《少司命》

描寫懷念故鄉的詩句 篇三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王勃《山中》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滯雨長安夜,殘燈獨客愁。故鄉雲水地,歸夢不宜秋。——李商隱《滯雨》

朔風正搖落,行子愁歸旋。——李白《郢門懷秋》

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若爲化得身千億,散上峯頭望故鄉。——戴叔倫《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回鄉偶書》

邯鄲驛裏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着遠行人。——白居易《邯鄲至除夜思家》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驅馬傍江行,鄉愁步步生。——杜荀鶴《江岸秋思》

本知人心不似樹,何意人別似花離。——蕭子顯《春別詩四首》

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李清照《菩薩蠻》

白帝城頭春草生,白鹽山下蜀江清。南人上來歌一曲,北人莫上動鄉情。——劉禹錫《竹枝》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春望》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杜甫《閣夜》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念我何留滯,辭家久未還——馬戴《落日悵望》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李白《關山月》

稚子牽衣問,歸來何太遲?共誰爭歲月,贏得鬢邊絲?——杜牧《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