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名人的經典青春勵志故事新版多篇

名人的經典青春勵志故事新版多篇

中外名人青春的勵志故事 篇一

我們可能做不到更好,但也要像朱光潛說的一樣:此時此地此身。

就是此時我能做的事,絕不推諉到下一時刻

此地我能做的事,絕不妄想着換另一個境地再做

此身我能做的事,絕不妄想於他人來替代

是啊,這是一種多麼好的狀態啊,不過我們還是習慣性地喜歡偷懶,對於自己要求高,做得少,結果又怎麼會好呢?

有人說:好的、壞的總要去嘗試嘛,在自己沒經歷、沒體驗之前,書本或者他人的經驗也就幾乎是爲零的,然後,降低了標準,放低了要求,也放棄了對自己的苛責,不再對以往的選擇耿耿於懷,心安靜了,不過藉口多了,要做的事也就變得更難了……

馬克。吐溫曾說,每天務必做一點你所不願意做的事情,這是一條寶貴的準則,它可以使你養成認真盡責而不以爲苦的習慣。

我很喜歡這句話,其實有時就這樣,不管你願不願意很多事就這樣,只要你去努力總會有所改變,有所收穫,蝸牛緩慢前行,時間長了,也能沿途走出很長一段距離,欣賞很美的風景…

中外名人青春的勵志故事 篇二

鄧亞萍

衆所周知,鄧亞萍從小就酷愛打乒乓球,她夢想着有朝一日能夠在世界賽場上大顯身手。卻因爲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於國家隊的大門之外。但她並沒有氣餒,而是把失敗轉化爲動力,苦練球技,持之以恆的努力終於催開了夢想的花蕾——她如願以償站上了世界冠軍的領獎臺。在她的運動生涯中,她總共奪得了18枚世界冠軍獎牌。

鄧亞萍的出色成就,不僅爲她自己帶來了巨大的榮耀,也改變了世界乒乒壇只在高個子中選拔運動員的傳統觀念。

中外名人青春的勵志故事 篇三

《小姑娘教訓蕭伯納》

愛爾蘭作家蕭伯納(1856—1950)是世界著名的小說家、社會活動家和幽默大師。他在訪問蘇聯期間,有一天在街頭遇見了一個蘇聯小姑娘。那小姑娘聰明活潑,逗人喜愛,蕭伯納便同她玩了很久。臨別的時候,蕭伯納對小姑娘說:“你回去告訴你媽媽,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蕭伯納。”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小姑娘竟然學着蕭伯納的口吻說:“你回去告訴你媽媽,說今天同你玩的就是蘇聯姑娘賴莎。”

這件事給蕭伯納以不少的感觸。“一個人不論有多大成就,他對任何人都應該平等相待,要永遠謙虛。”蕭伯納感慨地說。

“這就是小姑娘給我的教訓,我一輩子也忘不了她的!”

還有一次,蕭伯納收到一位小姑娘的來信。信中說:“您是一位最使我佩服的作家,爲了表達我對您的敬仰之情,我打算以您的名字來命名我心愛的小獅子狗,它是我過生日時親戚送給我的。不知尊意如何?”

這真是令人哭笑不得的問題,蕭伯納卻幽默地回信道:“親愛的孩子,讀了你的信,頗黨風趣盎然。我分贊同你的主意。不過,最主要的一點,你務必和小獅子狗商量一番!”

大道理:一個人不論有多大成就,他對任何人都應該平等相待,要永遠謙虛。

中外名人青春的勵志故事 篇四

牛頓

牛頓研究學問非常專心。有一次,朋友請客,席間,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於是叮囑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見牛頓回來,只好去看個究竟。原來牛頓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項實驗的做法,到家後,就一頭栽進實驗室,做起實驗,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乾二淨。

又有一次,他餓了,煮雞蛋吃,卻一邊想問題,一邊把雞蛋放進鍋子中,等問題解決了,想吃雞蛋時,揭開鍋蓋,撈起的竟是自己的懷錶。

中外名人青春的勵志故事 篇五

一天,一星期,甚至一個月的堅持都是很容易做到的,難的,是長年累月的堅持。一鍬挖不成一口深井,一口吃不成一個胖子。只有像鐘錶的秒針那樣,嘀噠滴噠,不緊不慢,看上去並不快,卻不知不覺中走過了一圈又一圈,一年就轉過3200萬次。嘀噠1次,是不起眼的,但3200萬次,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英國偉大的物理學家法拉第,出身貧寒,沒有受過正規的教育,但他對人類做出的貢獻和他的堅持精神永遠不可磨滅。他有一本記了整整十年的日記,第一頁寫着“對,必須轉磁爲電!”,接下來每一頁都只有一個單詞,那就是“No”。一直“No”了十年。

一直到了最後一頁,纔出現另外一個單詞“Yes”。

這是法拉第在研究磁能是否能夠轉化爲電能的實驗中,每天做的實驗日記。一個“NO”,就代表實驗失敗了,整整失敗了十年!但他一點點,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地堅持下來,終於換來一個“YES”!

法拉第的十年堅持十年“NO”,不僅換來了一個“YES”,也換來了發電機的誕生,換來了整個人類因爲電而帶來的無窮意義。

中外名人青春的勵志故事 篇六

因爲堅持

導演卡梅隆對電影公司老闆說:“我要在一條船上拍‘羅密歐與朱麗葉’,給觀衆看片長三個小時的愛情故事。”卡梅隆指的就是關於電影《泰坦尼克號》當初的構想。可電影公司老闆一聽就搖頭,因爲卡梅隆以前擅長拍的是功夫片,而且片長最多也只有兩個小時。可是卡梅隆堅持自己的設想,他問老闆:“我過去拍的片子有哪一部不賺錢?你告訴我。”老闆張口結舌答不上來,事實上,卡梅隆拍的片子,每一部票房都非常好。

基於卡梅隆以往成功的經驗,老闆最後鬆了口:“好吧,但是我們要控制預算。”卡梅隆笑了:“預算不會很大,反正場景就那條船而已。”可誰知電影一開拍,每天的成本竟然高達25萬美金,有時甚至超過50萬美金,電影沒拍到一年,預算的錢就用完了。

老闆覺得應該立刻停止投資,卡梅隆卻態度非常堅決:“電影必須拍下去,我可以不要我個人所有的報酬。”卡梅隆的這番話,意味着他將要放棄的是幾千萬美金的薪酬。老闆想了想,最後終於接受了卡梅隆的要求:電影繼續拍,但用卡梅隆的導演工資投入。

後來,電影火了!18億美元的票房收入,老闆分給卡梅隆1億。

做事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要有長遠的眼光,纔有可能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