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2023年中秋放假安排日曆(多篇)

2023年中秋放假安排日曆(多篇)

中秋節的傳說故事 篇一

早在遠古之時,天上有十個太陽同時出現。莊稼枯死民,百姓生活艱難,在這個時候,有一位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比,他同情在民間受苦的百姓,於是拉開自己的神功,將九個太陽一氣射下。並且警告最後一個太陽要按天地規則,爲人民百姓謀福。后羿的妻子名爲嫦娥。嫦娥與后羿如初,但不少有志之人前來拜后羿爲師,蓬蒙也在其中。后羿前往崑崙山之時,向王母求得不死藥,傳說服用此藥能夠立刻昇天成仙。但該藥只有一包,遂后羿交給嫦娥保管,決心與嫦娥共度一生。但蓬蒙想要吃呀,在後羿外出狩獵之時,逼迫嫦娥,嫦娥手足無措,吃下此藥,飛上天去。而後羿思念妻子,遙望月宮。百姓也紛紛向嫦娥祈求,可以平安喜樂。

中秋節起源: 篇二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也提到中秋有拜月的活動,但並沒有說明是八月的哪一天。中秋節也是農作物收穫的時節,有民俗學家認爲中秋祭月是源於慶祝秋季豐收,同時也會拜祭土地神,是一個感謝神恩的節日。

根據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爲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爲構思,成功發明月餅,並廣發軍中作爲軍餉,併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唐朝以後,中秋節成爲賞賜羣臣。明清時期,中秋節已經成爲中國的一大傳統節日。《正德江寧縣誌》載,中秋夜,南京人必賞月,閤家賞月稱爲“慶團圓”,團坐聚飲稱爲“圓月”,出遊待市稱爲“走月”。

此外,關於中秋節由來的傳說還有東亞各地皆有的月兔傳說、中國的嫦娥奔月、越南的阿貴傳說等。

過中秋節的意義是什麼 篇三

團圓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爲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爲“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徵着團圓。

和諧

中秋慶賀着期待着豐收,因此也期待着和諧。“和”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追求。中秋佳節闔家團圓、鄰里和睦、階層和合、社區安定、民族團圓、家國和諧、世界大同,其樂融融。正如蘇東坡說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張九齡說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感恩

中秋節從其最早的含義來看,就是一套禮儀,它體現了當時的人們對於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層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們對於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一種認識,體現了一種對於家庭的重視。

中秋節的歷史由來 篇四

早在周禮之中,已出現中秋一詞。據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秋夕在春秋時代,意爲祭拜月亮,始於帝王,後傳入民間。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意爲莊稼成熟。八月中秋,各種各樣的農作物和瓜果,成熟農民爲了慶祝豐收,表達自己內心的喜悅的心情。所以將中秋作爲節日。中秋及秋天中間。農曆的八月,是秋季最中間的一個月份,而十五是這個月份中旬。因此,中秋節由此演變。在唐代之時,中秋節賞月盛行開來,中秋開始成爲固定的傳統節日。而北宋之時,正是固定8月15爲中秋節,並且出現與之相符合的節令食品。到明清兩朝之時,賞月活動依舊盛行,一直流傳至今。

中秋習俗 篇五

祭月、賞月、拜月

《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意爲拜祭月神,逢此時則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香案。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十分流行,文人月下吟詩對詩,賞月,喝酒,聊天。

賞桂花、飲桂花酒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聞着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閤家甜甜蜜蜜,已成爲節日一種美的享受。到了現代,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

吃月餅

中秋節賞月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

觀潮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

玩花燈

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

[2017中秋節放假日曆圖]

中秋節每年是幾月幾日 篇六

中秋節是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

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

最初“祭月節”的節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後來才調至夏曆(農曆)八月十五日,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夏曆八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