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內蒙古優質導遊詞多篇

內蒙古優質導遊詞多篇

內蒙古優質導遊詞範文1

各位遠方的朋友,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導遊×××,在此,我代表旅行社全體員工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同時也希望大家在內蒙古的這幾天,遊得開心、玩得愉快!今天我們要首先遊覽的是內蒙古非常出名的歷史文化類景區昭君墓,也就是我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之墓。它坐落在呼和浩特舊城南9公里處,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3A級旅遊區,現已更名爲昭君博物院。關於王昭君,在座的各位都會有所瞭解。那麼,我想問一下大家,王昭君是什麼朝代的人?她的丈夫是誰?她爲什麼要出塞呢?王昭君是西漢後期人,她的丈夫是匈奴呼韓邪(yé)單(chán)於。單于就是“擁有廣大地域的天子”的意思,相當於漢朝的皇帝。說起她的出塞,還得從漢匈發展與漢匈關係說起。匈奴是中國古代北方遊牧民族葷粥(xūn yù)、獫狁(xiǎn yǔn)的後裔,戰國末期至秦初,在以匈奴“首都”頭曼城爲中心的今內蒙古陰山、河套地區逐步發展壯大起來,匈奴騎兵不斷騷擾中原地區的安寧。秦統一中國後,秦始皇派大將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使其北卻七百多裏,放棄了陰山、河套地區。西漢初年,匈奴趁秦末變亂及楚漢相爭之機,又發展壯大起來。此時匈奴是在冒頓(mò dú)單于的統治時期,他重整匈奴各部,建立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由草原遊牧民族創建的北方統一政權。而此時的漢朝由於剛剛建國,尤其經過3年秦末農民戰爭和4年楚漢戰爭的浩劫,國力相當薄弱。強盛的匈奴趁此機會不斷地入侵漢朝北部邊界一帶。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劉邦發兵30多萬,抗擊匈奴,結果被匈奴40萬精兵圍困在平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東北郊外)長達七天七夜,後來劉邦不得不採納陳平的計策,賄賂了冒頓單于的閼氏(yān zhī 即單于妻子)才得以逃脫。針對漢初統治尚不鞏固,經濟還未恢復的情況,劉邦採取了與匈奴和親及“休養生息”的政策,從而贏得了發展經濟與積蓄力量的時間。經過惠帝、文帝、景帝,直到漢武帝在位時,漢朝經濟得到了很大發展,已有實力反擊匈奴。後來經過幾次打擊後,匈奴受到了沉重打擊,並不斷走向分裂,出現了“五單于爭立”的混亂局面。經過這場戰爭,匈奴統治面積大大減小,人口牲畜大量減少,最終分裂爲呼韓邪單于和郅支單于兩支。爲了取得爭位的勝利,呼韓邪單于想到了依靠漢朝的力量來打擊其兄郅支,但是當漢朝消滅了郅支以後,呼韓邪單于既高興又感到害怕,高興的是郅支已滅,政敵清除,沒有後患;怕的是漢朝強大,今後難免因得罪而被滅亡,下場像郅支單于一樣。所以從公元前51年開始,先後三次入見漢帝。第三次入見時(公元前33年)表示“願婿漢氏以自親”,得到漢元帝恩准,於是有了“昭君出塞”的故事。這裏的塞,指的是長城邊塞,即包頭北面的“光祿塞”。〔昭君墓大門前〕時間過得真快,我們已經到昭君墓南門廣場了。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兩個淺紅高大、顯示漢代建築風格的石砌門闕。經過近年多次擴建的昭君墓旅遊區,現闢建爲佔地面積132000平方米的昭君博物院。門前吸引人眼球的這一組漢闕和與大門正對的位於廣場南側的“嬙雲”浮雕石壁,將把我們的遐思帶入兩千年前漢匈交往的感人境界。〔“嬙雲”浮雕〕緊接着我們先去觀賞那堵長10米、高6米的花崗岩大型浮雕“嬙雲”照壁,它是我區著名的雕塑家張恆的作品。之所以叫“嬙雲”,是因爲王昭君名嬙。“嬙雲”的左首位是昭君和呼韓邪單于,單于威武粗獷、具有北方少數民族特有的豪爽氣質,昭君形象俊美、高雅,是一位有遠見卓識的女性。但是,細心的人會發現昭君似乎比單于要年輕得多。事實確實如此,因爲昭君要比呼韓邪單于小二、三十歲。這就要提到匈奴的一個習俗——收繼婚,即“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盡取其妻妻之”。昭君與呼韓邪共同生活了兩年,生了一個兒子,呼韓邪單于就去世了。之後,其前閼氏之子,也就是呼韓邪單于長子復株累繼位爲單于。按照這種收繼婚的習俗,昭君又嫁給了復株累單于。昭君是漢族人,對於“收繼婚”的習俗,雖然有些牴觸,但爲了民族友好大局,她毅然嫁給了新單于,並和他共同生活了若干年,生了兩個女兒。右首則刻有形象生動的少數民族青年,熱情吹着號角,歡呼雀躍;還有忠厚長者、婆娑舞女等。這些形象表達出了人民對此次和親的讚賞與歡迎。下面有象徵祥和的兩隻仙鶴,並有朵朵祥雲襯托着,這意味着王昭君嫁到匈奴以後,使得人民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院區內董老碑前〕

(以下景區內各景點、景觀介紹以昭君博物院講解員講述爲主)“董老碑”,上面鐫刻的是1963年國家副主席、開國元老董必武同志在“謁(yè)昭君墓”時題寫的一首詩。全詩的內容我們可以一起看一下:“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識見高。詞客各攄(shū)胸臆懣,舞文弄墨總徒勞。”兩千多年來,許多文人墨客賦詩填詞、著書立說,發表自己的見解,有些文人大多對昭君和親提出了消極的看法。但董老面對衆說紛紜的議論,從正面肯定了昭君出塞的歷史價值和意義。事實的確如此,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和親”是明智之舉,它對於當時社會的安定和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順應了歷史發展趨勢。文人墨客們的惜古哀怨是徒勞無益的,因爲昭君出塞使胡漢之間形成了長達近60年的和平,從而出現了史書描述的那種百姓安居樂業、生產大力發展的幸福景象與和諧局面。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看待這一歷史事件,它正是順應了時勢,反映了人民和平安定的願望,推動了社會生產的發展,緩和並穩定了民族關係。在兩千年前及其以後的封建社會中,這不失爲一種明智之舉。即使在今天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中,這也足以引爲民族團結、國家和睦相處的有益借鑑。〔昭君雕像〕在大道兩側兩兩相對的按戰國、漢代出土文物造型雕刻的大型石獸組成的“儀仗隊”的侍衛迎接下,我們繼續往前走。前方60米處漢白玉框架涼亭中迎面亭亭玉立、面露勝利喜悅的女子就是王昭君的漢白玉雕像。去過湖北昭君故里的一看便知,這一尊和那一尊幾乎一模一樣,難道是昭君再世,重返人間,重歸她的第二故鄉?你看,那雍容華貴、風流典雅、美麗動人的颯爽英姿和安祥神態,不正是她當年和親出塞前臨辭大會上“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裴回(徘徊),竦動左右”的光輝形象嗎?

〔石牌坊〕

我們前面的“石牌坊”前後是大家以此爲背景向北照相非常漂亮的地方。在這兒照相可以把和親銅塑和昭君墓都拍攝進去。但是請大家先聽我講解,後面會留出自由活動的時間。這個石牌坊是按照傳統的“三間四柱沖天式”構建而成,中間的大間被稱爲明間,旁邊的兩小肩間被稱爲“次間”,這樣的石結構牌坊是墓園的典型標誌物。在明間華版正中鐫刻着內蒙古自治區第一任主席烏蘭夫按歷代傳統稱謂所題的“青冢”二字,其含義是“青色的墳墓”。傳說每年深秋,各處草木枯黃的時候,惟獨昭君墓上草色青青,所以被稱爲“青冢”。又因爲墓體周圍景色宜人,加上晨晚霞光的映照,墓景時有變化,傳說它一日有三變——“晨如峯,午如鍾,酉如土從(cōng,雞土從,指一種雞愛吃的頭大杆粗短的蘑菇)”。“青冢擁黛”,早已成爲呼和浩特世代相傳的八景之一。

〔“和親”銅塑〕

再往前面就是“和親”銅塑像了。它是按廣州美術學院著名雕塑家潘鶴先生的同名雕塑用銅澆鑄而成,高3.95米,重5噸,生動再現了王昭君和呼韓邪單于雙雙騎馬並肩聯轡而行的歷史性場面。兩匹馬中,一匹似回眸低語,一匹似側耳傾聽,相依相偎,情意綿綿,從而使整個雕像渾然一體,婉轉地表達出馬背上的呼韓邪單于和昭君夫妻間相依相隨的新婚戀情。這座雕有“蒙漢”兩種文字的和親銅像被內蒙古人民稱爲“民族團結的象徵”。當然,昭君真的是騎馬去匈奴的嗎?可能還值得商榷,因爲昭君自幼生長於水鄉澤國的南方山區,入宮後又未曾練習馬術,且一妙齡女郎,那麼遠的路她真的會騎馬去嗎?我覺得可能性不大。但到了塞外草原,成了馬背民族的一員後,騎馬伴夫君,也還是極有可能的。再看銅像,細心的遊客可能會發現,爲什麼馬頭會朝西呢?因爲這表明了當時昭君出塞最初的行走路線,即從長安出發先向西行至今甘肅慶陽,然後北上,經陝西榆林、內蒙古東勝、達拉特旗、包頭,最終向漠北方向去了。另外,大家還可以注意一下呼韓邪單于帽子上的頭飾,頂中是鷹的形象,這是因爲匈奴人崇拜鷹,鷹是他們民族的圖騰,只有單于或王的頭冠上才配飾金鷹。

〔“石像生”浮雕〕

200多米長的甬道兩邊排列的這些獸形石雕像叫“石像生”,它具有守護、辟邪、吉祥的象徵意義,很多古代帝王陵墓前都有這樣的“石像生”;它也有營造陵區莊嚴肅穆的氣氛之意。昭君墓前的石像生有牛、羊、馬、駝、鹿、虎等12對共24只,它們對稱排列,雄壯生動。優美的石像生既體現了漢代墓葬的傳統儀規,又反映了當時北方的民族特色。

〔昭君出塞陳列室〕

我們向北往左前方去就是昭君出塞陳列室了,這個陳列室位於昭君墓墓體的右前方。我依次簡要給大家講一下這裏的圖文陳列內容——1.昭君及其家鄉和入宮後情況:昭君,姓王名嬙字昭君,西漢晚期人,出生地爲南郡秭歸縣香溪寶坪村,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省興山縣昭君村。作爲秭歸人,她和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是相隔200多年的同鄉。公元前36年,她“以良家子選入掖庭”,爲漢元帝后宮“待詔”。所謂的“良家子”,指的不是醫、巫、商賈、百工的出身,而是農民出身。因爲在“以農爲本”的中國封建社會中,商人、手工業者等受到鄙視,地位低下,而農民的子女則被認爲是出身更爲乾淨、正派,所以被稱爲“良家子”。所謂“待詔”,意思爲“等待皇上召見”。而“掖庭”是專管後宮的機構,當時的“掖庭”對於一個普通宮女來說簡直就是一座人間地獄。因爲婦女一旦被選入後宮後,就決不會有任何自由。因此史書記載,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那麼肯定有朋友會問,昭君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難道皇帝還不喜歡漂亮的嗎?這就要提到一個人¾¾畫師毛延壽。據說,當時因爲後宮美女特別多,皇帝沒時間去一一看,就通過畫師們繪就的美女畫卷來決定召見誰。於是,後宮出現了賄賂特別嚴重的現象,而昭君因爲性格倔強,沒有賄賂畫師毛延壽,所以他就在昭君肖像眼下點了一顆痣,別小看它,在很早以前的封建社會它被稱爲是“傷夫淚痣”。哪個男人願自己娶個剋星呢!因此,昭君在宮中待了三年之久,也沒見到漢元帝。此時呼韓邪入朝求親的消息一經傳出,就引起了很多人的議論。因爲出塞要面對不同的語言、居住、飲食等,誰願意出塞呢!而這時昭君挺身而出,表示願意遠嫁匈奴。於是纔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畫面中臨辭大會上漢元帝的尷尬場面。在這次大會上,漢元帝第一次見到如此美麗的昭君,特別驚訝,心想這麼漂亮的姑娘我怎麼從來沒看見過呢!再仔細一想,好象在以前的畫卷上見過,但那人眼下有痣呀,難道不是一個人嗎?他越想越着急,要不不讓她走了,我留下吧。但想到“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只能硬着頭皮讓她去匈奴了。後來查明是毛延壽做的手腳,漢元帝一氣之下,把毛延壽及其同流畫師全部抄斬。2.楠木井:楠木是我國的千年不朽之木,在兩千多年以前,王昭君就是飲用這口楠木井裏的水,直到現在家鄉的百姓還在飲用這口井裏的水。這井裏的水特別甘甜,而且還有一種奇異的現象。據說,在暑天,天氣特別熱,當你來到井邊,涼氣襲人,喝一口井水,暑氣頓消;到了冬天,無論天多冷,地多寒,井水總是熱氣騰騰。村裏人說,用楠木井的水做飯,飯格外香;燒湯,湯特別鮮;泡茶,茶也特別香;還有飲其水,生美女之說。有機會,準媽媽可以去那兒沾點美女的靈氣。3.香溪河:在歷史上,昭君美貌非凡,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傳說她的身上有一種奇異的芳香,由於經常去河裏浣帕浣紗,因而河水也染上香氣了。因此,人們把這條河叫做香溪河。 4.白鶴茶:昭君救了兩隻白鶴,白鶴從杭州銜來龍井茶種籽回報昭君,心靈手巧的昭君在家鄉的土地上精心培育成功了“白鶴茶”,成爲興山著名特產。5.漢朝與匈奴和親的史實記錄、昭君出塞時的詳細路線圖,這些文獻資料請大家瞭解掌握。現在再請大家掌握一個新的有趣的知識——歷史上用“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來形容四大美女,大家猜猜哪個詞兒是形容王昭君的?爲什麼落雁是形容王昭君的呢?相傳當年昭君出塞途中行到今鄂爾多斯北部,正好一行遠歸的大雁從頭頂飛過,大雁被王昭君的美貌所震驚,連翅膀都忘記扇動而紛紛落了下來。因此,昭君就有了“落雁”的美稱,黃河南岸也多了一處稱作“落雁崖”的景點。昭君容貌美、心靈美、事業美、名聲美,比西施、貂蟬、楊貴妃那三位美女美多了。 6.昭君子女情況:昭君與呼韓邪生有一子,名叫伊屠智牙師,被立爲右日逐王,後因單于繼承權問題,在東漢初年被他的同父異母兄殺死。昭君與復株累單于生有二女,分別是須卜居次和當於居次。昭君死後,她的女兒須卜居次雲,女婿須卜當,仍秉承她的生平之志,繼續爲漢匈兩族的和平友好而努力奔走。7.昭君在國外的影響:昭君故事在國外傳播很早,其中在日本、越南影響較大。日本的詩歌中,很早就出現過引用昭君故事的詩句,十四世紀就出現了昭君題材的繪畫,十五世紀時,“能樂”就演出過昭君故事。近年來,在日本以昭君爲題材的藝術作品和昭君研究論文也不斷出現;在越南也很早就出現了詠昭君的詩作。在西方十九世紀初就提到了昭君的事蹟,影響一直挺廣。〔匈奴歷史陳列室〕昭君出塞陳列室東數十米,昭君墓墓體的左前方便是匈奴歷史陳列室。這裏展出的文獻資料和出土文物實物,充分說明了匈奴是我國古代北方一個強大的遊牧民族。它興起於公元前三四世紀的戰國末期,歷史上泛稱爲“胡”。其強盛時,在北方草原曾建立起我國最早的遊牧部落聯盟大帝國,在我國古代北方民族和漢族的歷史上有過重大影響。匈奴民族歷史是中華民族歷史的一個組成部分。匈奴文化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中的瑰寶。大漠以南的陰山與河套一帶,即今內蒙古中西部地區,曾是匈奴最初的經濟、政治、軍事活動中心。

〔昭君墓墓體〕

大家隨我看,我們面前的這座大土丘就是昭君墓了,昭君墓最早記載見於唐代。其墓體佔地20多畝,墓高33米,底面面積13000多平方米,是中國最大的幾座漢墓之一。相傳,昭君死後,漢匈人民都非常悲痛,紛紛趕來送葬,人們用衣襟包着土,一包一包地填在她的墳上;由於送葬的人成千上萬,絡繹不絕,每個人又都想多捧幾包土寄託自己的哀思,所以到最後竟壘成了一座形似小山的墳墓。現在我們看到的昭君墓是於1977年經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同意,按照漢墓“封土爲墳”的結構特點,在原來的墓體基礎上填入5000多方土修復而成的,整體呈現爲覆鬥形的封土堆,墓的上部爲方形平頂(又名方上),是典型的秦漢封土形制。其實,在內蒙古的昭君墓有很多,僅在內蒙古西部傳爲昭君墓的就有多處,爲什麼會有這麼多呢?因爲昭君給人民帶來了和平,人民愛戴她,很多人都希望她埋葬在自己的家鄉,保佑自己平安、自己的家鄉富饒美好。因此,有這麼多昭君墓就不言而喻了。也有的人認爲她是仙女下凡,叫她“昭君娘娘”。附近的百姓都認爲,在昭君墓前許願是十分靈驗的。傳說,一對青年夫婦久婚不育,便在這裏許了願並且住了一夜,第二年便有了健康的小寶寶。女士們、先生們,就讓我們也在這裏許個願吧!從墓體側面拾階而上,我們可到達昭君墓墓頂,我們會看到一個懷抱琵琶栩栩如生的昭君石刻像,同時我們還可以看到綿延千里的陰山山脈和呼和浩特城市遠景。大家可以在此留影。

〔碑廊〕

昭君墓後面是百米碑廊,廊內陳列大量詩文書法碑刻,皆是名人手跡。據統計,僅詩一項,唐以前有20多首,唐代有60多首,宋元明清至今,題詩之多更是數不勝數。大家可以從昭君墓後面的臺階下去開懷一覽,陶情感受一下這些詩文碑銘的魅力!詩文中提到的明妃即昭君,因西晉時避司馬昭之諱,稱昭君爲明妃,後世也跟着叫了。

〔藏墨苑〕

藏墨苑是一處新建的墨寶收藏展覽館,位於昭君墓的東南約60米處。這裏收藏有一些領導同志和社會名流、書畫家歌頌昭君的書畫精品和中央領導視察昭君墓的實況照片。看完這些,我想起十幾年前一位旅遊界詞人作的一首《念奴嬌·謁昭君墓》,將這裏的景觀和昭君出塞和親的史實、功績和昭君文化之精髓概括得比較客觀精闢。詞曰:“青冢擁黛,黑河畔,氣勢如山屹立。寰宇幾經人世變,惟此巍然不易。草木蔥蘢,繁花似錦,騎塑傳英氣。詩碑銘頌——千秋萬代功績。

追思兩千年前,漢匈得睦處,何其相契!五十餘載,慶境寧,民無干戈之役。多賴昭君,深明大義,出塞和親締。民族團結,單于同創先例”。 我想,遊覽昭君墓,背會並領會董老《謁昭君墓》那首七絕,賞析藏墨苑中的精品,再對照品味這首《念奴嬌》,定會使您對昭君、昭君墓、昭君文化乃至詠昭君及與昭君志同道合的呼韓邪單于的詩詞佳作加深印象、增進理解、提高認識、昇華精神境界和文學修養的。

〔新增建築〕

昭君博物院在東西兩側新增了幾處規模宏偉、景觀壯麗的建築物。它們是坐西面東的匈奴文化博物館、單于大帳和坐東面西的和親宮、昭君故里昭君宅等。其中,匈奴文化博物館建設面積達3000餘平方米,是世界上唯一的匈奴博物館。其陳列內容圍繞匈奴的興起、發展和變遷,匈奴的政權機構與官職,匈奴的社會經濟與習俗,匈奴與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及其融合,以及胡漢和親等爲線索展開。單于大帳採用匈奴民族的建築形式及風格來體現匈奴的歷史文化及其底蘊,主要用於展示匈奴歌舞和漢代歌舞以及昭君出塞和親場面的歌舞,使參觀者通過觀看錶演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到漢文化與匈奴文化的交融。昭君宅則採用長江流域的建築形制,將昭君故里——湖北興山的昭君宅按1:1的比例進行復制,包括昭君使用過的楠木井、梳妝檯以及有關生產生活工具物品等。同時這裏還進行獨具楚風底蘊的湖北編鐘表演和茶藝表演。如今,昭君博物院已成爲包括漢文化、匈奴文化、楚文化在內的綜合性文化資源載體,在內蒙古自治區成立60週年大慶之際,以嶄新的風貌喜迎中外嘉賓。〔結束語〕昭君墓我們已經參觀完了,可能朋友們會有這樣的疑問,這座昭君墓真的埋有昭君嗎?這裏是真正的昭君墓嗎?現在考古學家還沒有確定。其實,我覺得昭君埋葬在哪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爲時代的和平做出了貢獻。正如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翦伯贊在《內蒙訪古》中寫到的:“昭君已經不是一個人物,而是一個象徵,一個民族友好的象徵;昭君墓也不是一個墳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歷史紀念塔。”大家想想,翦伯讚的這段精闢論述,難道不是關於昭君和昭君墓最最發人深省的至理名言嗎?大家可以在景區內自由活動20分鐘。現在是×點×分,請大家對好表,20分鐘後我們在昭君博物院大門外乘車。請大家記準我們的藍色旅遊大巴車號:蒙A×××××,×點×分,我將準時在車門口恭候大家。謝謝大家的配合。

內蒙古優質導遊詞範文2

各位團友,大家好!

我們今天的旅遊目的地是騰格裏沙漠通湖草原溼地旅遊區。

騰格裏沙漠通湖草原溼地旅遊區位於阿拉善左旗南境,在寧夏中衛縣城西北18公里處的騰格裏沙漠東南邊緣,與中衛境內的國家4A級旅遊區——沙坡頭隔沙相望。乘包蘭鐵路旅客列車中衛下車,具有最佳的可進入性。在騰格裏沙漠中有兩個相對較大的湖泊,一個叫東湖,一個叫西湖。相傳古時候西湖邊上有座喇嘛廟,一個小喇嘛提銅壺到西湖裏打水,不小心把壺掉進湖裏,怎麼打撈也沒撈着。幾年後,小喇嘛從離西湖數十里之外的東湖邊撿到了那隻銅壺,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兩湖是由地下河連通着的。於是,通湖之名便不翼而飛,遠近皆知。通湖草原溼地旅遊區沙丘環抱,內有4平方公里的溼地,綠草如茵,空氣清新,牛羊成羣,水鳥翩翩。白色的蒙古包羣、五彩的野營帳篷、休閒茶座與飄飄營旗撥撩着旅遊者的心絃。這裏蒙古族風情濃郁,環境清幽靜謐,如詩如畫。旅遊項目有駕“順六輪”越野車、吉普車、摩托車、卡丁車瀚海衝浪和騎馬、騎駱駝穿越沙漠、滑沙、祭敖包、觀賞並參與民族歌舞、篝火晚會活動等。騰格裏沙漠通湖草原溼地旅遊區現爲國家3A級旅遊區。來這裏騎駝旅遊,既可探險觀奇,欣賞大漠風光,又可體驗大漠民俗風情,不失爲遠離城市喧囂、鍛鍊意志體力、增加西部閱歷的有益之旅。

朋友們,讓我們在這裏好好地放鬆放鬆,開開心心地玩它幾天吧!

內蒙古優質導遊詞範文3

各位團友,大家早上好!我是內蒙古××××旅行社的導遊×××,大家稱我小×好了。

按照旅遊合同上的日程安排,今天上午我們要去遊覽的景區是將軍衙署。它位於呼和浩特的新城區,是清代一品封疆大吏綏遠城將軍的辦公住所。於清代乾隆二年(1737年)隨綏遠城一同興建,只是將軍衙署當年就建成了。這是我國僅存的一座高級武官衙署,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已闢爲內蒙古自治區將軍衙署博物院。那爲什麼要在呼和浩特這個地方建一座武官的衙署呢?呼和浩特過去又叫歸綏,歸指的歸化城,綏指的是綏遠城,也就是今天的新城,爲什麼又要在這裏介紹綏遠城呢?因爲將軍衙署和綏遠城是密不可分的,它建在綏遠城中軸線中心偏北處,就好比是綏遠城的心臟,因此要介紹將軍衙署就得先從綏遠城說起。歸化城是建於明代的,它是由著名土默特部的蒙古首領阿勒坦汗(俺答汗)和他的妻子鍾金哈屯(人稱三娘子)親自督建的,建好後起名叫“庫庫和屯”,蒙古語意爲青色的城,這也就是今天呼和浩特名字譯音的來歷;明政府取“歸附朝廷、接受教化”之意(顯然帶有有民族歧視色彩)賜名爲歸化城,歸化城當時是一座繁榮的城市。到了清代,清廷與漠西蒙古準葛爾部經常發生戰爭,西北邊疆的這種動盪局勢,促使清廷決定要加強北部的軍事防衛,以鞏固其在西北的統治。經過反覆權衡,清廷決定在原歸化城東北五里處新建一座軍事防禦城,使新、舊兩城成犄角之勢,便於防衛。在雍正十三年(1735年)時,開始了新城(綏遠城)築城的籌備工作,乾隆二年(1737年)二月正式開始築城,於乾隆四年(1739年)六月新城建成,歷時兩年四個月,這種建城的速度在歷史上是十分罕見的。乾隆二年,清廷從山西右衛(今右玉)調來建威將軍王昌(又作“王常”)就任第一任正一品綏遠城將軍。綏遠,是綏靖遠方、也就是安撫邊遠地區的意思。這裏要強調一下,將軍衙署的主人是綏遠城將軍,不能隨意將綏遠城將軍簡稱爲綏遠將軍,因爲清廷任命的是綏遠城將軍,而不是綏遠將軍。清代就有78任將軍在174年間先後在此任職(據《清實錄》記載),民國時期先後又有二位署將軍、十三任都統、五位綏遠特別行政區與綏遠省政府主席在此辦公,其中著名將領有傅作義,董其武等。可以說200多年來,這裏一直是綏遠地區的政治中心,可謂“漠南第一府”——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布赫的題匾掛在大門門頭上。

〔大門前及第一進院實地導遊講解〕

我們現在衙署對面看到的“一”字型照壁,上面正中石匾上刻寫着“屏藩朔漠”四個大字,意味着保衛邊疆,是光緒十六年第70任綏遠城將軍克蒙額所題,爲綏遠城三件珍貴石刻文物之一。衙署原有六進院,現保留有四進院。我們沿着甬道往裏面走,來到儀門前。這正中的大門爲什麼叫作儀門呢?儀取禮節、儀式之意,是禮儀之門。當年的綏遠城將軍就在這裏迎送貴客的。那時只有和將軍品級相當的官員纔可以走儀門,其他的官員要走兩邊的旁門,又分爲文東武西,文官走東門,武官走西門。大門內是第一進院,院內北邊東西兩側有兩隻贔屓(bì xì)各馱一塊大石碑,這是近年建造的;南邊一溜房屋,現爲書畫、紀念品商店和古玩店。大家進來和我走過儀門一同細細遊覽吧!

〔第二進院實地講解〕

朋友們,請大家看院內的這4株青城名木——紫花丁香樹,它們均植於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每到,花滿枝頭,香溢遠近,沁人心脾。近兩年每逢“五一”節前後,這裏都要舉辦“將軍衙署丁香節”。屆時,遊者如雲,堪稱嘉會盛況。朋友們可能不知道,丁香花是呼和浩特市的市花呢。

第一展廳 折房

大家現在參觀是東邊第一展廳——過去叫折房,折房是衙署下級官吏上堂前議事和休息的地方。現在,這裏介紹的是呼和浩特新舊兩城,主要是新城——綏遠城建城的歷史。歷史途中已經介紹過,請大家結合實物,聽講解員講解。

〔以下各展廳內容主要由將軍衙署講解員講述〕

好,下面我們先看模型吧!大家看到的這個歸化城和綏遠城復原模型就是呼和浩特舊新兩城在清代時的樣子。綏遠城總面積爲285萬平方米,合4275畝,是一座正方形的城池,城牆上有炮位44座,城牆高2丈9尺5寸,城牆頂寬2丈5尺,城外還有一條環繞四周的護城河。綏遠城有4座城門:東門——迎旭門,南門——承薰門,西門——阜安門,北門——鎮寧門,都是由乾隆皇帝親自命名的。在將軍衙署東南面的是綏遠城的鐘鼓樓(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因“阻礙交通”被拆除)。城內西南角設有“小校場”。西城門外設有36萬平方米的“大校場”和演武廳,原爲駐防軍平時檢閱和操練3900多八旗兵的大操場。而在戰時系將軍出征點將,開拔軍旅的出發站。

下面來看這張清代地圖,這粉色的區域就是綏遠城將軍的管轄範圍,它看起來就象一個屏障,守護着中原的北大門,從此可以看出綏遠城的地理位置很重要。這是綏遠城的建城圖。建城動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耗銀130餘萬兩,動用10萬民工,僅木材就用了30餘萬根木料。因負責建城的官員通智等人偷工減料、謊報實情、貪污公款,被“宰相劉鑼鍋”之父劉統勳奉旨斬首了。看來反腐敗問題是歷來要抓緊解決的。這張圖是綏遠城的駐防分佈圖。這兩個城門石匾,就是我們前面所說的三件珍貴石刻文物之二,是由乾隆皇帝親自命名,並親筆題寫的蒙漢滿三種文字的綏遠城北城門和南城門——即鎮寧門和承薰門的石匾。由天子親自命名並題寫城門石匾,全國僅此一處。這幾門大炮是仿製當年綏遠城駐軍使用的紅衣大炮,是當時從國外進口回來的先進武器,進口的炮是頭大尾小,後坐力大。國產的炮頭尾一樣粗。因爲這裏是軍事重鎮,所以當時配有二十四門重型大炮。

第二展廳 回事處

我們再來參觀西邊第二個展廳回事處。這裏原來是衙署文官辦案整理資料、處理日常公務的地方,現在是陳列衙署的概況和變遷史。

這是衙署恢復原貌的沙盤。衙署是嚴格按照一品封疆大吏格式建築的。它以主體建築爲中軸線,兩邊配有廂房,耳房和東西跨院,是取八卦之意,四平八穩的意思。原整體佈局分前後二組,五進套院。前組爲公務廳院,後組爲將軍的內宅,現在只保存了中間四進院,五進院和後增的六進院在民國和解放後及的時候被毀掉了。接下來看展櫃中的展品。這一張是綏遠城管理等級圖,從將軍到士兵等級森嚴,待遇差別極大,比方說將軍一年俸銀兩千多兩,協領就四百多兩,到步甲就只有十八兩了。這些刺繡圖案是清代的補子,在官服的胸前,背後各有一塊。它是用來區分官品等級的。文武官各分九品,文官的是飛禽,武官的是走獸。將軍連體衣帽箱是將軍出行攜帶官服和帽子用的,這種設計非常方便合理。

第三展廳 官房

院內西北角上的官房是將軍的下級官吏協助將軍處理軍政大事的地方,官房的規格僅在大堂、二堂之下。將軍的幕僚在此審閱從回事處送過來的公文,查閱後送折房行文,最後到大堂印房蓋印,然後用快馬送至京城,報於皇上,因此官房也是很重要的。這些官吏比將軍品級略低,一般在三、四品左右,房內陳設雖比不上將軍的大堂、二堂,但也比其他管理辦公地方講究。首先請看北炕,由於北方冬季較冷,所以明清兩代北方官吏辦公室一般都有火炕,取暖的方式很像現在的地暖。冬季,官吏們坐在炕上,炕上有炕桌,桌旁有坐墊,靠炕牆處有踏板,官員踩踏板上炕,踏板旁陳設有痰盂。房間若大,還有火盆,北京的故宮軍機處的陳設就是如此。官吏們坐在炕上看文件,寫公文。炕桌上有筆、硯等文房四寶。正面北牆上掛有清代十二位皇帝的畫像,我們依次做個簡單的瞭解。第一位是清太祖努爾哈赤,1616年努爾哈赤稱汗,國號“大金”(史稱後金),年號“天命”,建都於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後遷都盛京(今瀋陽)。1636年其子皇太極(清太宗)在盛京稱帝,改國號爲“大清”。從1644年清軍入關到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清帝退位,清朝對全國統治了268年,這一階段共有十個皇帝,他們分別是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宣統即末代皇帝溥儀,3歲登基,在位僅三年零兩個月,到1911年爆發辛亥革命,1912年2月就被迫退位。宣統退位標誌着清朝的徹底滅亡,也標誌着中國永遠取消了帝制。至於1917年張勳導演的溥儀復辟鬧劇,僅11天便在舉國唾罵中收場了。

第四展廳 大堂

院內正北的大堂,門前是13米見方的露臺,是官員舉行禮儀活動的地方。大堂又稱正堂,是衙署的主體建築,平常是閒置不用的,是將軍接聖旨或有重大活動時才啓用的。大堂爲五開間,瓦頂懸山式建築,長20米,進深10米,高9米。大廳內有屏風一座,屏風的圖案就是象徵當朝武一品的海水麒麟,屏風前端坐在太師椅上這個形態逼真、威風凜凜的一品武官就是第一位綏遠城將軍王昌的蠟像。他右邊這個穿長衫的文弱書生就是我們熟知的師爺或機要祕書;他左邊是帶刀侍衛,兩人都是六品或六品待遇。下邊站着的這個彎腰屈膝,穿着二品文職官服的是當時的山西巡撫。這四尊蠟像講的是一個“將軍權力大,氣死一巡撫”的故事。

這個小故事說明了綏遠城將軍位尊權重,非一般封疆大吏可比。所以王昌上任時,乾隆皇帝親題一塊牌匾送給他,請大家擡頭看上方,寫的是“澤敷遐邇”。“澤”是恩澤,“敷”是覆蓋,“遐”是遠,“邇”是近。意爲皇恩浩蕩,澤及遠近。那綏遠城將軍這官到底有多大呢?拿現在話來說相當於上將銜的大軍區司令員。您看公案桌上擺有八支令牌,紅色是派兵遣將用的,黑色是審案子用的,他審的可是重大軍事案件。桌上還擺放有1個籤筒,是將軍行軍打仗或做重大決定時占卜用的。這邊有二頂萬民擁戴傘,上邊籤滿了黎民百姓的名字。在歷史記載中這是百姓簽名以表示擁戴王昌將軍的廉正愛民功德。

花架上擺放的這對景泰藍器物叫天鷺,俗名朝天吼,您看它眼睛向上望很形象吧!它的實用價值其實是作香薰之用。您可別小瞧這器物,這樣的東西都是皇上御賜的,可不是誰都可以隨便買來擺在這的。擺在這有“威震四方”的意思。

大堂兩側擺放有迴避、肅靜牌,職銜牌,儀仗車轎等。職銜牌又稱雲牌鸞駕,數量不等,將軍出行時排在轎前顯赫揚名用的,平時放在大堂內兩側。作爲一品職銜的綏遠城大將軍出巡時的儀仗是:杏黃傘兩柄,金黃棍一對,扇兩把,兵器一對,贗翎刀一對,槍兩對,獸箭一付,迴避、肅靜牌各一對。出行時,隊伍前面還要打開道鑼,將軍在後邊坐綠呢大轎。這墨綠色也是隻有一品職銜才配用的。那邊的勒勒車可是件文物,是將軍家屬遠行時坐的,前後都有刻花鐵裝飾,那麼精緻,可見非同一般。

大堂牆上是嘉慶皇帝爲教育八旗子弟寫的《聖訓》,又稱《八旗箴言》。其大意爲清代祖先歷盡艱難險阻打下了江山,期望後代子孫發揚優良傳統,保衛好這來之不易的社稷疆土。這其中的許多內容於今也是很有教育意義的,比如其中提到的尊敬長輩、勤儉節約等等。看完大堂的陳設,您還可以欣賞一下樑上的彩繪圖案和大堂的建築風格。這大堂樑上是旋紫,門頭上有雙龍合禧,儀門上有蘇式彩繪,一會兒大家還可以再欣賞一下。整個大堂屋頂是完全的木製卯榫結構,270年了,依然這麼堅固,可見當時不時興豆腐渣工程,也說明王昌首長極有可能沒吃回扣。

第五展廳 印房

院內東北角的印房是存放將軍印璽及重要檔案的機密之處。印房後牆上張貼着乾隆御題關於諸葛亮“淡泊明志”的一段感悟文字,下邊陳放着兩個高大的印箱罩和兩個小印盒。東南窗下陳放着將軍虎鈕銀印。西炕上擺放着精美的供案。東牆供奉有武聖關公銅像,因爲滿族是個尚武的民族,認爲關雲長助其入主中原,對關公更是倍加推崇。關公自古因忠孝節義、品德高尚而爲人敬仰,早已超出了世人的境界,被歷代奉爲神靈,明朝以後被尊稱爲關帝。〔第三進院實地講解〕

第六展廳 箭亭

院內西北的箭亭原是將軍下屬武官在此負責駐防官兵武備軍需及軍事演練等事宜的地方。現作爲歸綏駐節將軍專題展覽之處。這是將軍年表銅牌,清廷授封綏遠城將軍的經過較爲複雜和頻繁。從乾隆二年第一任綏遠城將軍王昌開始到宣統三年最後一任將軍爲止,歷時174年,這一期間清廷共委派了78任綏遠城將軍。 第一任綏遠城將軍王昌之前,歸化城將軍是撫遠大將軍費揚古。這邊有他的半身畫像。他平定噶爾丹叛亂戰功卓著,朝野共敬。這78任綏遠城將軍中有一位在任期間最長,共任職11年,他是第70任將軍克蒙額。民國後,從1912年10月張紹曾任了新體制的綏遠城署將軍,到新中國成立前共有l8位20任署將軍、都統和特別行政區、省主席在此任職,其中商震,李培基都是兩次連任,最後是董其武任綏遠省政府主席時,於1949年9月19日,綏遠省通電全國,宣佈和平起義了。亭前廣場上陳列着古代作戰用的刀、槍、斧、鉞等十八般兵器。兵器起源於原始的生產工具,特別是狩獵工具,後來生產工具轉變爲主要用於戰鬥和殺人的工具,於是兵器就誕生了。到了戰國晚期,鋼鐵開始用於兵器,鐵製兵器結構緊密,成分均勻、堅韌、鋒利,質地更加精良。

第七展廳 二堂

院內正北是二堂,這裏是將軍日常辦公的場所,現在陳列了將軍的蠟像及相應實物,再現了將軍昔日辦公的情景。過去,有人認爲這個二堂的別稱是“退思堂”。其實,後院的三堂才又名“退思堂”。步入二堂我們看到的是照滿族習慣佈置的一明兩暗的格局。中間是海水波濤的屏風,前面擺放着將軍辦公時的大條案,條案上放有筆墨紙硯等辦公用品。二堂西屋這尊蠟像是第71任綏遠城將軍永德。他於光緒二十年十二月調任綏遠城將軍,二十一年六月初六到任,任期六年之久,光緒二十六年(1901年)因英帝國主義迫害,被撤職後自殺。永德雖已身死,但仍然被帝國主義和清廷列入懲辦“禍首”名單之中。端坐在東屋的這尊蠟像是第76任綏遠城將軍貽谷。貽谷(吉林滿洲鑲黃旗人),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至三十四年(1908年)任“欽差督辦西蒙墾務大臣”,“理藩院尚書銜”,兼任綏遠城將軍,在呼和浩特任職七年。他居住在舊城墾務大臣行轅,又堅持到新城將軍衙署上班。他一面積極推行清廷的墾務政策,爲清廷不遺餘力地搜刮到大量銀兩,一方面他也預料到清王朝的統治已到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地步,因此他十分關心新城滿族同胞的未來生計,辦了一些實實在在的好事。因追查前任將軍信恪調任後一批補修軍械鉅款經歸化城副都統文哲琿處理後下落不明的問題,而反被文哲琿狀告其貪污,於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下獄。辛亥後,貽谷舊僚岑春值上書北洋政府總統徐世昌爲貽谷翻案。徐世昌派馬福祥調查後,給貽谷平了反,並賜給一面“耆英望重”大匾,以示表彰。民國十五年(1926年)貽谷病死在河北易縣。

第八展廳 客廳

參觀完二堂您可以信步來到二堂東邊的客廳,也就是第八展廳。您可知道這裏原本就是將軍接待客人的客廳呢?現在,這裏闢爲“歸綏老照片”展廳,展出“城市建設”、“歷史紀事”、“歷史人物”、“宗教信仰”、“民風民俗”共5個篇章近200幅珍貴照片。請大家逐一過目,以加深對呼和浩特重要歷史的認識。

〔第四進院實地講解〕

第九展廳 西廂

(慈禧少女時期在呼歷程)呼市新城有條出名的街叫落鳳街,從歷史上看,這裏並沒有出生過皇后,怎麼會有落鳳一說?其實這條街是因慈禧太后少年時住過而得名的。下面我們參觀的這個展廳原爲將軍家屬及侍衛活動的地方,現在陳列的是慈禧15-18歲時在歸綏生活的場景。慈禧,葉赫那拉氏,乳名蘭兒。她的祖先原是蒙古族。姓土默特。其祖墾墾達爾滅了庫倫那拉後,佔據了人家的地盤,就改稱那拉,後又遷居到葉赫河畔,因此號稱葉赫那拉。慈禧之父名惠徵,是鑲黃旗滿洲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惠徵由安徽的修補道員升任歸綏兵備道臺(全銜是“山西分巡歸綏兵備道”),是文職、正四品地方行政長官;又因他有“兵備”職銜,所以除管民政外,還有整治地方兵務之責,但只管漢軍綠營兵,不管歸綏地區的滿洲八旗兵和蒙古土默特旗兵。他上任時帶着十五歲的女兒及全家來到歸綏,可人已經來了,道臺衙門還沒有整修好,歸化城副都統只好把他們全家人安排到綏遠城內一座協領衙門裏寄居(這協領衙門就在今新城區東落鳳街)。不久道臺衙門修葺好了,惠徵一家才搬進道臺內宅(今天呼市一中校址)居住。四年任滿後舉家赴京,蘭兒經選秀而入宮。後來到光緒時,這兩處都被奉爲慈禧皇太后的聖蹟,慈禧住過的那條街,從而更名爲東落鳳街,與其西邊的西落鳳街街名一併沿用至今。 這兩件衣服是慈禧一生最喜愛的便服,上面繡有蘭花,是因慈禧小名叫蘭兒,而且蘭花又很清新素雅。順西牆幾個玻璃櫥展箱裏陳列的是與蘭兒少女時期在呼和浩特生活有關的各種展品。這一幅立體模型圖是慈禧跟隨父親來綏遠上任時的情景。從小長在安徽的蘭兒從未見過這樣的鵝毛大雪,新奇地撩開窗簾向外張望,茫茫白雪籠罩着的綏遠城顯得更加威武、壯觀。少女時代的慈禧天生麗質自然也愛打扮,慈禧的容貌雖然比不上古代的四大美女,但也非同一般,有野史描繪她“一出遊,旁觀者喃喃作歡喜贊,謂天仙化身不過是也”,可見她年少時確實漂亮。

這是一幅草原秋獵的場景,慈禧在歸綏時練就了騎馬射箭的本領,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入宮以後。每年春秋兩季都要去承德騎馬。牆上的這張照片是慈禧60大壽時照的,您看她長方臉、長鼻樑、大耳朵、高顴骨,目透威嚴,而且雙手保養得多麼好。她每天早晨洗臉前,先用毛巾把手包起來,放入盆中溫水浸泡,一直泡到柔和爲止。這幅照片是慈禧坐在蓮花座上扮觀音菩薩,我們從電視上總看到當時慈禧又稱老佛爺,那慈禧爲什麼叫老佛爺呢?慈禧垂簾聽政後,仍貪心不足,她想聖祖康熙被人們叫做老佛爺,說他是文殊菩薩轉世的**,那我就是觀音菩薩轉世的**。她爲暗示別人,在宮裏多次扮觀音演戲。一日,慈禧傳旨讓宮中畫師在5尺長的宣紙上畫9尺高的觀音,只有一位女畫師畫出了一幅觀音坐像臉面和慈禧一模一樣。於是,慈禧就把畫像掛在大堂,天天拜,邊拜邊看如醉如癡。天長日久,大家都看出了這西太后想當觀音的化身,叫她老佛爺肯定特別高興。從那以後,宮內宮外就叫開“老佛爺”了。下邊這張是慈禧和宮女皇妃的照片,這個瘦的是光緒的皇后,胖的那位是光緒的瑾妃。當時的審美觀與現在差距很大吧!這雙是元寶底鞋,是清代婦女穿的旗鞋中的一種,旗鞋也稱“寸子”,有“馬蹄底”、“花盆底”等等。這種鞋的特點是平空增高三四寸,婦女穿上顯得身材修長,高挑挺直,甚是優美。在這裏順便提一句旗人和漢族女人最大的區別,旗人是天足,漢人是纏足。

這是慈禧畫的牡丹和寫的“福祿壽”三全,可見真實的慈禧真的是才華橫溢。

第十展廳 東廂(佛堂)

大家現在參觀的展廳是佛堂,這裏原爲將軍及其眷屬求神拜佛的地方。如今這裏又恢復其原貌,供遊人參觀禮拜。我們先從左手看起。這個石雕叫轉輪,是寺廟中用的,上面用滿蒙藏三種文字刻着藏傳佛教中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hōng)。據說這石轉輪每轉動一週,就代表您誦了 三千六百八十遍,那您唸的經越多,就會離佛越近,天長日久就會深結佛緣了。接着我們看到的這尊坐東面西的石質佛像是藥師佛,這是在整塊青石上採用高浮雕手法刻制的。製作的年代約明末清初時期。他的全稱是東方淨琉璃世界藥師琉璃光佛。他左手持鉢盛甘露,右手持藥草。相傳他在成佛時曾立下誓願,願除一切衆生的疾苦。人們認爲信奉藥師佛能消災延壽,醫治百病。牆上的這張圖片,表現的是初唐時期的彩塑佛,中間爲釋迦牟尼成道像,他結跏趺坐於蓮臺上,右手作神法印,左手作與願印,身邊是他的兩個弟子左面是迦葉,右爲阿難,這種組合是一佛二比丘,比丘是弟子的意思。在人們供奉的各種佛中,只有釋迦牟尼纔是一個歷史上的真實人物。這個叫石經幢(chuánɡ),這是佛教中的用品,上面記載着一些佛教中發生的事件。這幅彩圖最上邊爲一佛二菩薩,釋迦牟尼和他的左、右脅侍菩薩文殊和普賢。彩圖的中部爲五百羅漢,這裏出現有濟公的形象,因爲他不守佛規,又喝酒又吃肉,所以,一般在五百羅漢中把他放在角落裏面。彩圖的下部爲一佛衆菩薩:彌勒佛和觀世音、虛空藏、普賢、金剛手、妙吉祥、除蓋障和地藏菩薩等。

第十一展廳 三堂

院內正北的一溜正房,居中的面闊五間、較爲高大宏偉的建築就是“三堂”。這是針對大堂、二堂而言的。三堂又稱官邸,亦名“退思堂”。中間爲過廳,設有書案、彩繪木質屏風和木框書畫玻璃鍾堂(現場指說實物);東側兩間爲“內簽押房”,是將軍平日批閱公文及處理日常公務的處所;西側兩間爲將軍的書房,是將軍平時(主要是閒暇時)溫經習字、讀書作畫之處。總之,三堂是將軍在大堂、二堂工作之餘,退至此處思考軍政大事兼之休閒、娛樂的地方。遊人可以在此通過實物鑑賞並充分運用聯想,盡情體味將軍平日的工作、生活場景。

〔結束語〕

末了還要說一句,清代的綏遠城將軍衙署,民國初年曾一度改稱將軍府,其後的北洋政府統治期間又改稱綏遠都統署;之後,國民政府又將它變作綏遠省政府(即省主席衙門),先後200多年,歷經滄桑。現在,作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重要的旅遊景區,它又煥發出青春,吸引着無數遊覽者。將軍衙署是內蒙古自治區重要的歷史遺存,1984年即被文博界評爲內蒙古十大古建築之一。它不僅是呼和浩特作爲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直接見證之一,也是研究清代軍事、政治、八旗制度、民族關係以及官衙建築的實物資料。將軍衙署爲繁榮呼和浩特乃至內蒙古文博事業、旅遊市場作出了積極的令人欣慰的貢獻。最後,願將軍衙署能給大家留下美好的印象,祝大家知識增進、旅途快樂、身心俱健!歡迎大家再次做客呼和浩特,再次光臨將軍衙署。謝謝大家的真誠配合,再見!

內蒙古優質導遊詞範文4

瞭解藏傳佛教的朋友也許都知道,六世倉央嘉措在被押送至青海時神密失蹤,他到底在哪裏圓寂?他的轉世又該是誰?後續的藏傳佛教史上的阿拉善這一分支如何解釋?這些都已成爲一無解之祕。也許唯一的解釋就是:佛就是佛,只要信仰他,他便與你同在!

隻身遁去的六世達來羅桑仁欽倉央嘉措遊歷印度、西藏、四川、安多等地後,與1716至1746年期間在阿拉善弘法30年,被當地人尊爲上師葛根,他的思想與阿拉善的歷史緊緊相連,一段段神奇的故事在這裏代代相傳。1746年倉央嘉措在騰格裏沙漠腹地圓寂,他是廣宗寺第一世葛根……

倉央嘉措的心傳弟子阿旺多爾濟尊師傅遺願,做了十年準備後與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開工修建廣宗寺弘法。次年建成後將倉央嘉措的法體搬至寺內供奉,迎請倉央嘉措的傳世靈童座牀、舉行盛大開光儀式。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廷賜藏滿蒙汗四種文字的乾隆御筆金匾。歷史上這裏的寺廟建築規模之大、僧侶人數之多、經典制度之完善、宗教級別之高足以和青海塔爾寺相併論。

這裏天似八幅金輪、地如八瓣蓮花,呈現吉祥之徽。傳說遠在唐朝時期十六羅漢和達摩居士就在這裏夏安居,羅漢的腳印現在還清晰的留在山洞前的青石上。廣宗寺有兩位**,一位是六世的轉世,稱葛根;另一位是藏王第巴的轉世,稱喇嘛坦。六世又轉六世後又神祕失蹤,至今仍是個不解之謎。

賀蘭山是中國爲數不多的幾個南北走向山脈之一,是中國半乾旱氣候與乾旱氣候的分界線。如果說南方水山似工筆畫之玲瓏剔透,賀蘭山則如潑黑大寫意,豪邁、粗獷,像北方漢子的脊樑……這裏生長這63科214屬496種植物,其中被列爲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植物有沙冬青、野大豆、羽葉丁香、四合木等。藥用植物310種,納入國家藥典的正品藥材70餘種。這裏生活着51種獸類和115種鳥類,其中屬於國家二類保護的25種。此外,這裏還有18種爬行動物和275種昆蟲,可謂是天然生物寶庫。

這裏是最能集中體現額魯特蒙古和碩特部傳統文化的地方。1697年,清康熙帝將賀蘭山西、黃河以北、祁連山以東,也就是今阿拉善大部地區劃分給和碩特部首領和羅理,此後的二百多年來,九位清朝格格遠嫁阿拉善。因此,阿拉善和碩特蒙古文化中又融入了許多滿族文化與北京文化……

內蒙古優質導遊詞範文5

遊客朋友們,我們現在參觀遊覽的是伊利集團工業旅遊區。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乳品行業龍頭企業的老大,是國家520家重點工業企業和國家八部委首批確定的全國151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之一,是北京2008年奧運會唯一一家乳製品贊助商,也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贊助奧運會的中國食品品牌。伊利集團下設液態奶、冷飲、奶粉、酸奶和原奶五大事業部,所屬企業130多個,生產的具有清真特色的“伊利”牌雪糕、冰淇淋、奶粉、奶茶粉、無菌奶、酸奶、奶酪等1000多個品種通過了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的綠色食品認證。伊利雪糕、冰淇淋連續十一年產銷量居全國第一,伊利超高溫滅菌奶連續八年產銷量居全國第一,伊利奶粉、奶茶粉產銷量2005年躍居全國第一位。2005年度,伊利集團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1.75億元,同比增長39.38%;實現利潤總額4.92億元,同比增長29.75%;創淨利潤2.93億元,同比增長22.69%;每股收益0.75元,資產總額達到54.5億元。2006年上半年,伊利集團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9.33億元,同比增長40.17%;淨利潤2.02億元,同比增長18.17%;上繳稅金5.0 8億元。從2003年至今,伊利集團主營業務收入高居行業第一,一直以奧運會“劉翔速度”領跑中國乳業,並榮登2002年度中國上市公司經營業績百強榜首。2007年1月榮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行業龍頭企業”稱號。截至2006年,伊利集團連續五次入圍“中國企業500強”,並連續八次入選“中證·亞商中國最具發展潛力上市公司50強”;2004年,伊利躋身中國市場人氣最旺品牌十強;在“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評選中,伊利以152.36億元的品牌價值連續三次蟬聯中國食品業首位;2005年,在中央電視臺品牌中國欄目舉辦的“我最喜愛的中國品牌”評選活動中,伊利以較高的得票數獲得消費者的青睞,成爲中國食品行業的第一品牌;在“第二屆中國最佳企業公民行爲”評選活動中,伊利憑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出色的企業聲譽成爲中國食品行業中唯一入選的企業;在“2005 CCTV中國年度僱主調查”活動中,伊利以超強的員工歸屬感和企業與員工和諧的勞動關係榮獲“中國最佳僱主”殊榮。

1996年3月,伊利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成爲全國乳品行業首家A股上市公司。伊利股份憑藉良好的業績和高速的成長性成爲證券市場公認的藍籌績優股。 1999年,“伊利”商標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認定爲“中國馳名商標”,並在中國食品行業內首家通過了ISO9002國際質量體系認證。伊利系列產品在國家乳品檢測中心市場抽檢中,連續多年產品的合格率爲100%。公司榮獲中國質量管理協會授予的“全國用戶滿意企業”稱號,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評爲“質量效益型企業”。2000年9月,伊利集團又被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評爲“全國質量管理先進企業”。2002年,伊利純牛奶在乳品行業獨家獲得《質量安全國家標準合格產品》證書。同年,伊利集團所屬的液態奶事業部首先通過了國際食品行業中通行的HACCP管理體系認證,成爲國內乳品行業第一家實現食品安全有效監控的企業。2003年初,伊利集團所屬冷飲事業部、奶粉事業部、原奶事業部也全部通過第三方審覈認證,在國內食品加工業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2003年12月,伊利集團獲得了素有“綠色壁壘通行證”之稱的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的資格認證證書,標誌着伊利集團已經成功得到進軍國際市場的“綠色通行證”,爲實現進入世界乳業20強的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2年8月,伊利股份作爲中國證監會批准的七家增發股票的公司之一,增發了近5000萬股A股,成功募集到資金8億元,爲伊利擴大生產規模、調整產品結構,建立全國性物流配送體系和現代化營銷體系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伊利集團擁有全國最大的優質奶源基地——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呼倫貝爾大草原、黑龍江杜爾伯特大草原,保證了伊利產品的天然品質。伊利在奶源建設方面先後進行了一系列的創舉,率先實行“公司+農戶”的方法,建立“分散飼養、集中擠奶、優質優價、全面服務”的經營模式,從而保證了優質充足的奶源,並被中國乳品工業協會作爲成功的經驗在全國行業內進行推廣。伊利集團先後爲奶源基地累計投入近10億元,建標準奶站、奶牛小區、牧場園區,大力推進“個體牧場+養殖小區+牧場園區+現代化奶站”的奶牛飼養模式,並引進了國際一流的現代化全自動擠奶機和原奶質量檢測分析系統,實現了奶牛飼養業向科學化、規範化、集約化、現代化經營模式轉變,爲中國乳業的奶牛養殖、優質奶源基地建設開創了全新的模式。

截至目前,伊利集團可控奶牛頭數達到200多萬頭,累計爲奶戶發放奶款150多億元,奶源基地的建設帶動了數百萬農牧民脫貧致富,企業的發展爲社會創造了近百萬個就業崗位,同時推動了周邊地區農業產業化的進程,帶動了周邊地區相關產業的發展,帶動了各地方經濟的騰飛,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受到社會的廣泛稱讚。

優質的產品,不光要有優質的奶源,更要有先進的技術裝備和研發體系。1999年以來,伊利集團先後投資8個多億,全面啓動乳業技術改造工程:投資2.6億元建立了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水平最高的超高溫滅菌奶生產基地,全套引進了當前世界先進水平德國GEA牛奶無菌加工設備,瑞典利樂超高溫滅菌奶包裝線,全部生產過程實現了自動化生產;投資2.5億元在黑龍江杜爾伯特縣新建目前中國單線生產能力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高檔奶粉生產基地。2004年,伊利集團技術中心被評爲國家級技術中心,標誌着伊利擁有了國際先進水平的技術研發中心,同時伊利集團還擁有國內唯一的省級乳業研究院,研發實力國內領先。優質的奶源、先進的技術裝備和頂極的研發體系將對公司產品的安全和可持續發展提供最可靠的保證。

在此基礎上,伊利集團還投資3.5億元在呼和浩特建成了亞洲最大的乳製品生產基地,新工業園佔地300多畝,擁有18條生產線,日處理鮮奶能力1800噸,所有設備和工藝技術分別來自德國、丹麥、瑞典和日本,均爲國際一流水平。實現了從收奶、標準化、無菌灌裝、機械手包裝及出庫的工業全自動化控制。參照GMP的工藝要求和工藝要點,工業園區使人流和物流將更加有序,避免了生產過程中的污染,確保了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勞動強度較大的工序採用機器人操作。引進了世界一流、具有極強識別記憶的全自動立體倉儲系統,共有21024個貨位,容量20000多噸,實行STV無人駕駛自動穿梭小車運輸管控。採用了從原奶收奶、成品出庫到進入市場的MES產品完善追蹤鏈,包裝過程中實行信息中央管理,自動採集樣品檢測,有效實現產品追溯的安全防範系統。應用了從奶車進入、清洗、原奶化驗、過泵、收奶、車體內部洗浴刷卡的“一卡通”安全保證系統。通過互聯網實現了多媒體會議及視聽系統、公共廣播系統、公衆信息發佈與查詢系統,有效節約了能源和人力,實現了開放性、高效性、實用性、可靠性的特點,可以說是當今最先進技術和設計的完美結合。此園區的建設將爲伊利進入世界乳業20強打下堅實的基礎。爲進一步提高企業核心競爭能力,伊利集團通過收購、兼併、資產重組、託管等方式先後在內蒙古中西部地區,北京、天津、上海、廣東、黑龍江、河北、山東、陝西、湖北、安徽、新疆等地建立了自己的生產基地,使企業規模迅速擴大,並引領國內500萬奶農脫貧致富。2006年9月,伊利集團與蒙古國正式簽署投資建廠的合作意向,項目投資1億美金,包括奶牛飼養、牧草種植、乳品加工,這是中國乳品企業第一次在國外投資參與到奶業供應鏈的全部環節。

2005年11月16日,伊利集團正式成爲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獨家乳製品贊助商,成爲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贊助奧運會的中國食品品牌。自簽約之日起,伊利將爲來自全世界二百多個國家的參加奧運會的全球頂級運動員、教練員、奧運會官員以及所有的奧運會相關人員提供安全、健康、優質的系列乳製品。奧運會對於贊助產品和企業的選擇標準,幾乎等同於全世界最高的標準。能夠成爲奧運會贊助商的企業,大多都是行業的領袖企業,是制定和主導行業標準的企業,是有充分保障和發展潛力的企業,是最有實力提供安全、健康產品和優質服務的企業。伊利從所有乳製品品牌當中脫穎而出,標誌着伊利的奶源建設、工藝水平、產品結構、質量保障體系、技術保障體系、產品供應網絡體系、業績和整體實力、企業未來發展前景、服務能力等均通過了全球最高的品質驗證。

北京奧運會將成爲伊利發展歷程的一個全新起點,是伊利品牌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國乳業迄今爲止取得的最高成就。今天的伊利集團,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挑戰,提出“用全球的資源,做中國的市場”,以不斷創新、追求人類健康生活爲己任,力爭實現2010年進入世界乳業20強的宏偉目標。歡迎大家再次光臨,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