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鳳凰古城導遊詞新版多篇

鳳凰古城導遊詞新版多篇

鳳凰古城導遊詞 篇一

各位朋友:

鳳凰于飛,翽翽其羽,鳳凰涅盤,浴火重生,鳳凰不僅僅是翱翔於天空的吉祥神鳥。也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圖騰。更是人們渴望美好的聖潔期盼!

“爲了您,這座古城已經等了千年!”爲了千年等一回,我們將要去鳳凰,尋找那活了千年的生命,和死去千年的標本。鳳凰地處湘西這個邊陲小鎮。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兵城,也是一個商城。走進鳳凰,每一扇窗戶上都有一扇顧盼流芳的眼睛,每一塊石板上都有情侶的倩影。每一條小河邊都有苗家姑娘洗衣棒錘在石板上帶着節奏的混響,還有那婉轉悠揚的歌聲。

說到鳳凰,我不能不說苗族。苗族可以說是中國遷徙最頻繁的民族,無數次的遷徙留下了一部悲壯而又苦難的歷史。雖然是第一個發明水稻種植技術的民族,但是聰明的苗族人也沒能改變戰敗遷徙的命運。他們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歷史,用智慧和堅韌傳承了文明。逐鹿之戰估計大家都聽說過,這就是講的皇帝無數次被苗族打敗以後聯絡了炎帝反敗爲勝,打敗苗族,逼着我們的領袖蚩尤帶着我們遷徙到這大山深處,萬山叢中。爲了生存,我們採集野果野草,像蒿草粑粑,到現在還是我們餐桌上的食物。爲了順應自然,在這潮溼的大山深處繁衍生息。我們吃生薑驅寒,所以薑糖成了我們的喜糖。爲了戰勝自然,我們彰顯力量,在每一年的錐牛節上,男人殺死最厲害的公牛。女人們敲下牛角做成梳子別在自己的頭上。向世人炫耀男人的戰利品。爲了填飽肚子,我們嚐遍野果,把銀子做成了餐具。來甄別哪些東西有毒。

大家知道我們苗族人的身份證最早是用什麼材質做的嗎?你們看過血色湘西嗎?我告訴你們:不是紙做的,更不是塑料做的。而是銀子做的。自古以來,苗族人就是最驍勇善戰的民族,雖然跟朝廷的戰爭無休無止。但是每一次面對國家尊嚴和民族大義的時候,苗族人都衝鋒陷陣、血染疆場。遠的不說,湘軍中最能打硬仗的就是竿子軍,竿子就是指湘西的土家族和苗族人。所以鳳凰以前稱爲鎮竿鎮。再就是日本人佔領長沙、常德的時候,又是湘西的竿子軍用和血肉之軀築起了一道鋼鐵長城,保衛了家園,捍衛了湘西這塊彈丸之地。每一次戰爭的勝利都是鮮血染紅的戰場。湘西人對於故土,有着一般人無法理解的眷戀。就如沈從文的碑文:一個戰士要不戰死沙場,要不回到故鄉。客死他鄉的英雄們無法屍體還鄉,無法魂歸故里。有的甚至都認不出模樣。他們甚至是帶不回隻言片語的遺言。活着回來的人無法面對老人期盼的眼睛,無法面對妻子望眼欲穿的守望,更無法給孩子們一個合理的解釋。他們只能摘下那隻象徵着他們身份的耳環。一包包的耳環就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啊。親人們接過自己家的耳環,供奉在祖宗的牌位上。告訴他們的後人,他們的祖宗不是孬種。

大家知道我們爲什麼要戴吉祥鼓嗎?難道僅僅就是吉祥如意嗎?不,任何東西的存在一定有它的原因。最早苗族人爲了生存,爲了驅逐野獸發明了鼓。好不容易在這蠻夷之地生存下來。戰爭卻不期而至。讓我們一次又一次的遷徙。從黃河流域到洞庭湖之濱,再到這邊陲之地。無數次的顛沛流離,無數次的人走家隨。鼓聲成了戰爭的號角,當鼓聲響起的時候,即使有再多的不捨。我們也不能停止遷徙的腳步。鼓聲也意味着一個人都不能拉下。於是苗族人習慣了把所有的東西都鑄成銀器戴在自己的身上,隨時準備遷徙。

大家知道我們的阿哥爲什麼要給阿妹送魚紋的鐲子嗎?這不僅僅是檢驗女人的身體是否健康,是否能順利傳宗接代,更是一份家族的重託,一個民族的承諾。他是要告訴自己心愛的女人。總有一天,我會帶着你,帶着我們的孩子打回黃河流域,回到那有魚有米的地方去的。

直到今天,當我們再一次面對商場昂貴的飲水機、洗衣機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銷售員只是告訴我們,那是因爲它們都是帶銀離子殺毒的。直到這個時候,我們才知道老祖宗的智慧。今天科技的進步讓我可以精準的測量出銀子的成分和功能,知道它可以殺死650多種細菌。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隨着改革的春風,那些老祖宗用了一輩子的餐具被我們擱置一旁。那些巧奪天工的加工技術被機器的複製替代。曾經被苗族人追捧的拉絲首飾也一度無人問津。知道什麼是拉絲技術嗎?拉絲顧名思義就是把銀子拉成絲,拉得很細很細,甚至是細過了頭髮絲。這麼說吧,一克銀子能拉到一米左右。然後做成精美的首飾。知道爲什麼有拉絲嗎?苗族人用銀子彰顯個性,妝點美麗。而貧窮的苗族人如何用有限的銀子做出更大更張揚的飾品,廉價的勞動力和智慧的工匠創造了拉絲技術,滿足了苗族人對銀飾的喜好。

今天,我們再一次欣賞到拉絲,看到拉絲工藝這真是我們的幸運,也是苗族人的榮幸。爲什麼這麼說呢?文化的傳承不僅僅是民族的追捧,更要政府的支持,還要與市場接軌,跟利益掛鉤。否則就成了市場經濟的炮灰。就如山西的那些百年木屋,甚至是很多具有厚重歷史文明的地標古建築都由於政府維修基金的不到位而一座座破壞、拆除、坍塌。苗族的銀器鍛造技術也曾經被機器替代。鳳凰城對外開放以後。很多人看到了商機,政府也大力支持,招商引資。挖掘出苗族的文化瑰寶:比如銀器鍛造技術、蠟染技術、苗繡等等。其中銀子的鍛造技術列入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從此,鳳凰的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那些具有精湛技術的工匠們再一次重出江湖。有的甚至是冠上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名號。無數的銀器店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良莠不齊、魚龍混雜。

在外人看來,湘西貧窮、落後、出土匪。湘西人野蠻、粗魯。那是因爲您不瞭解湘西,不了湘西人。湘西的女人熱情奔放、敢愛敢恨。湘西的男人豪放粗狂、淳樸善良。在這裏孕育了著名的鄉土文學之父沈從文、鬼才畫家黃永玉、內閣總理熊希齡。沈從文的《邊城》、《長河》可謂是家喻戶曉。尤其是邊城:一條清冽的小河,一個美麗的姑娘,幾首動人的山歌,兩個癡心的小夥,一隻老黃狗,一個老爺爺。勾畫了一副幾乎完美的圖畫。讀着他的書,字裏行間幾乎都能聞到泥土的芬芳。沈從文和張兆和的愛情故事也成爲一段佳話廣爲流傳。爲了得到張兆和的歡心,沈從文寫了上百封情書。只是當時的張兆和十分不領情的把情書扔到了胡適校長的桌上。胡適校長微笑着說:我看沈老師是頑固的愛着你喲。張兆和說:可是我頑固的不愛他啊。沈從文並不氣餒。並且更加積極熱烈的追求。終於抱得美人歸。鳳凰人就是這樣:純粹,執着,堅持到底。

在鳳凰旅遊業迅速發展的過程中。有一個苗族小夥子“阿牛”也跟沈老一樣執着。他最早把苗族人家家戶戶都愛吃的一道菜:血粑鴨用真空包裝,讓遊客帶到了世界各地。並且帶動了當地的老百姓脫貧致富。阿牛在質量上嚴格把關。絕對不做市面上的速成鴨子。他的原材料通通來源於本地的小麻鴨,一年才能長到兩三斤。而且嚴格標明鴨肉和血粑的比例。憑着他的誠信和堅持賺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隨着鳳凰旅遊業的發展,各地商人紛至沓來。在鳳凰的大街小巷開滿了銀器店。工業用銀和現代化的機器加工充斥着整個本地市場。打着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牌子到處傾銷,偷換概念。作爲一個地地道道的苗族人。阿牛心裏十分不爽。於是他變賣祖業,籌集資金,深入苗寨,找到當年千錘百煉打造銀器的能工巧匠。在鳳凰古城門面最貴的地方開了鳳凰最大的一家銀器店,這是鳳凰第一家手工銀器店,所以起名《鳳凰一號》。開店初期,無數人說他傻,說他笨,人家都用工業銀,機器加工。你一個人做手工,做足銀,成本高出幾倍,如何能賺錢,怎麼賣得出去。阿牛對其充耳不聞,他就覺得,他是苗族人,他有義務和責任傳承苗族的文化,並且發揚光大,人家越是看不懂,他倒越是覺得商機無限。憑着他的獨到的眼光和不懈的堅持,《鳳凰一號》又一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擁有了一定經濟基礎的阿牛又有了新的想法。於是他潛心打造鳳凰的金字招牌,用心做每一個產品。最後在離鳳凰古城五公里的地方購地二十畝。打造了整個湘西最大的聚產、購、餐一體的鎮竿阿牛有限公司。讓遊客在鎮竿阿牛可以吃到絕對純天然無污染的綠色食品。還能買到鳳凰所有的特產。他的宗旨就是環保、綠色、天然、健康。

阿牛做事及其認真執着。比如一個大街小巷都有的蒿草粑,阿牛竟然請了我們湘西吉首大學和湖南大學的幾個生物系教授研究它的配方。做出來的粑粑真的是秒殺了湘西所有的蒿草粑粑。那種如QQ糖一樣的彈勁,還有完全看不到蒿草纖維的糯性。我們只能看到綠油油的粑粑。咬一口真的具有連舌頭都吞進去的衝動。

一路走來,風雨兼程,阿牛從最初的一個小小門面。到今天鳳凰古城裏面的五個金字招牌:《鳳凰一號銀器店》、《鳳凰一號牛角梳》、《鎮竿阿牛薑糖》、《鎮竿阿牛蒿草粑粑》、《鎮竿阿牛血粑鴨專賣店》和城外的《鎮竿阿牛有限公司》。讓世界各地的客人都買到了具有鳳凰記憶的產品。而他自己卻回到了夢開始的地方。爲了回報養育自己的山山水水和幫助過自己的父老鄉親。除了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與當地老百姓簽訂無公害蔬菜、蒿草、生薑供銷合同。鎮竿阿牛公司還拿出了專款用以扶貧助學。

一個大山深處的苗家漢子,用他滿腔的的熱情執着地做了一件事,就是讓湘西的美食和苗族的服飾文化走出湘西,走向世界。讓每一個來到湘西的人都能感受到湘西人的熱情和真誠。而他,也是我們湘西人的驕傲,因爲從他的身上,看到的就是典型的湘西精神:熱情、豪爽、執着、敢作敢爲、敢愛敢恨。來自遠方的您,希望您能接受我們湘西人的個性,喜歡我們民族的美食,喜歡湘西閃亮的飾品。真誠的邀請您能走進鳳凰,來鎮竿阿牛公司做客!

鳳凰古城導遊詞 篇二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來鳳凰古城做客。現在大家所在的地方,是被新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先生稱讚爲中國兩座最美麗的小城之一的湖南鳳凰古城。這裏與風景名勝區湘西猛洞河、貴州梵淨山毗鄰,是湖南懷化、吉首和貴州銅仨三地間的必經之地,是著名作家沈從文的故鄉。鳳凰風景秀麗,名勝古蹟很多,歷來是人們遊覽的勝地,自古就有東嶺迎輝、南華疊翠、龍潭魚火、山寺晨鐘、奇峯挺秀、溪橋夜月、蘭徑樵歌和梵閣回濤等八大景。城內,古代城樓、明清古院和石板小街現在仍是風采依然;城外,南華山圄家森林公園、唐代修建的至今仍保存完好的黃絲橋古城,地下藝術宮殿奇樑洞和神奇的風動巖、壯觀的尖多朵瀑布、神祕的高達不峽、三門洞將軍巖以及如畫的電糧山、鳳凰山、象鼻山、天星山、臘樂山都在向您招手, 《邊城》、《湘女蕭蕭》、《湘西剿匪記》、《烏龍山剿匪記》、《血鼓》、《粟裕大將》等十多部影視劇也曾在這裏拍攝。

風凰不但風景秀美,而且人傑地靈。浙江處州鎮'總兵鄭國鴻、貴州提督田興恕等民族英雄和中華民圄第一任內閣'崽理熊希齡、著名作家沈從文和著名畫家黃永玉都是鳳凰人。

鳳凰古城導遊詞 篇三

開場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某某旅行社的導遊,爲大家講解張家界旅遊、鳳凰古城、長沙、韶山等地的景點及民俗風情。

概況(地理位置、自然景觀、風土人情)

相傳天方國(古印度)神鳥“菲尼克司”滿五百歲後,集香木自焚,復從死灰中復生,鮮美異常,不再死。此鳥即中國百鳥之王鳳凰也。鳳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飛的鳳凰,故以此而得名,鳳凰古稱鎮竿,位於我州的西南邊,總面積1700多平方公里,人口37萬,是以一個苗族、土家族爲主的少數民族聚居縣。鳳凰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期屬楚地,秦屬黔中郡,唐設渭陽縣,元、明設五寨長官司,清舌廳、鎮、道府,成爲湘西軍事政治中心。鳳凰的旅遊資源主要是厚重的歷史文化。這裏特殊的歷史留下了衆多的古蹟,特殊歷史文化塑造了一羣名人。

鳳凰風景秀麗,名勝古蹟衆多,歷來是人們遊覽的勝地,自古就有東嶺迎暉、南華疊翠、龍潭漁火、山寺晨鐘、奇峯挺秀、溪橋夜月、蘭徑樵歌、梵閣回濤等八大景。有譽滿天下的古城風貌,有唐代留下的最完整的石頭城--黃絲橋、苗漢隔絕的歷史見證苗疆邊牆--中國南方長城有被譽爲華夏洞王的奇樑洞等。鳳凰古城,位於沱江之畔,羣山環抱,關隘雄奇。碧綠的沱江從古城牆下蜿蜒而過,疊翠的南華山麓倒映江心,江中漁舟遊船點點,懸崖上吊腳樓,鱗次櫛比,碼頭邊手拿棒槌洗衣的姑娘笑聲朗朗。沱江河畔的東門和北門古城樓雄偉壯觀。青石板鋪就的街道,四通八達。明清時代木質結構的房屋,錯落有致。這一切使得古城猶如一副濃墨淡彩的中國山水畫。新西蘭友人路易·艾黎遊鳳凰之後說中國有兩個最美的小城,一是福建的長汀,一是湖南的鳳凰。

鳳凰的美不僅在於它的自然景觀,它的風土人情,它的文物古蹟和它的美麗傳說,而且還在於它的光榮傳統,它的鬥爭精神。用沈從文先生的話說,即個人的浪漫情緒與歷史的宗教情緒結合爲一的遊俠精神,鑄成了這地方人格與道德的另一種典範。這種遊俠精神一旦與愛國主義相結合,只要領導得當,就能在國家和民族需要的時候,衝鋒陷陣,創造出驚天動地的偉業來。確實如此,試看我國近代發生的一些大事,無不有鳳凰人蔘加,而且往往總是站在鬥爭最前列。

沈從文故居

現在我們沿着石板路,來到中營街10號,這裏就是我國著名作家沈從文先生的故居。這是一個典型的南方四合院。正中有一小天井,天井四周是木瓦結構的古屋,正屋三間,廂房兩間,前庭三間。這座古院雖然沒有雕龍畫鳳,但顯得小巧玲瓏,古色古香,特別是那些帶有湘西特色的雕花木窗,格外引人注目。

沈從文故居是他的祖父沈洪富於清同治五年所建。192019年12月28日,沈從文先生就誕生在這裏。192019年,沈先生15歲,因家道中落,參加湘西土著部隊,離開了家鄉,展轉於沅、酉水流域,幾年的部隊經歷,使他目睹了水深火熱的生活,親歷瞭如火如荼的戰爭,從而激發了沈先生的創作慾望。

1922年,沈先生隻身來到北京,開始了他從文的艱苦生涯。1928--1930年,沈先生在上海中學任教師,兼《大公報》、《益世報》文藝副刊主編。1930--1933年,在武漢大學、青島大學任講師。1934--1939年,主編全國中國小國文教科書。1939--1949年,在西南聯大中文系教授任教授。在二十七年的創作生涯裏,沈先生先後創作了《邊城》、《鴨子》、《神巫之愛》、《一個女演員的生活》、《湘西散記》、《湘西》、《沈從文自傳》、《黑鳳集》、《長河》、《八駿圖》、《沈從文散文集》、《沈從文文集》等一系列文學作品,蜚聲中國文壇,幾乎與比他年長20多歲的魯訊先生齊名。五十年代之後,沈先生就任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潛心於中國文物的研究,寫出了填撲我國空白的驚世之作--《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以及《唐宋銅鏡》、《明鏡》、《龍鳳藝術》、《戰國漆器》等一系列文物論著。沈先生的作品與人品表現了強烈的一致,自然、厚朴、謙遜、勤奮、博大而凝重。

沈先生一生所創作的500多萬字的作品,是世界的文學瑰寶,也給後人研究中國和湘西留下了寶貴的歷史文獻。

1982年,沈先生和夫人重返故鄉,看望家鄉的父老鄉親,誰知竟是與故鄉永遠的告別。1988年5月10日晚8時35分,這位世界文學巨匠在京逝世,享年86歲。

朝陽宮

我們現在到達的地方是朝陽宮,又叫陳家祠堂,是鳳凰24家祠堂的代表之一,它坐落在古城區的西門坡,民國4年(192019年)由鄉紳陳氏發動族人所建。民國2019年(1923年),湘西王陳渠珍又率族人擴建。那時,每年的祭祖族儀均在此舉行,當然也議過集資修路架橋以及處理家族中違規之事。

陳家祠堂分正殿、戲臺、左右包廂等,組成具有濃烈地方民族特色的四合院,尤其是進門處的古戲臺,更是別具特色。一幅“數尺地方可家可國可天下,千秋人物有賢有愚有神仙”的對聯和戲臺上的八幅戲曲壁畫,是不是令大家生出一絲半懷古之情呢?鳳凰有名的地方戲叫儺堂戲,古老而濃郁,具有神祕色彩,表演細膩,純樸逼真,人們稱讚有“土、俗、純、細”四大特色。代表劇種主要是“三女”,即《孟姜女》、《龍王女》、《龐氏女》,演出時以鑼鼓伴奏,節奏明快,曲調優美流暢,內容原始古樸,情節簡潔有趣。

熊希齡故居

順着小巷紫紗石板小道,我們從大成殿--孔廟的桃檐下經過,有到了文星街10號,這裏是中華民國第一任民選總理熊希齡先生的故居。

熊希齡,號秉三,1870年7月23日出生在這裏,熊希齡少年時代就有湖南神童之名,15歲中秀才,21歲中舉人,24歲中進士,被授予翰林院蔗吉士(俗稱點翰林)。熊先生少年時就具有憂國憂民之心。9歲時,他的私塾老師出了一幅上聯:“載數盆花,探春秋消息”,熊先生立即對出下聯:“鑿一池水,窺天地盈虛”,一時傳爲佳話。中舉之後,新科舉人作畫以言志,一時間,牡丹、芙蓉、金菊等紛爭鬥豔,而熊先生只畫了一幅不起眼的棉花,但熊先生“此君一出天下暖”的題詞,卻使四座皆驚。

熊先生成名之後,積極主張維新變法,曾開辦《湘報》,時務學堂,常德西路師範學堂,是湖南與譚嗣同齊名的維新派中堅。我國的一些著名革命家如向警予、林伯渠、滕代遠,左派宋教仁,武漢起義總指揮將翌武等都是熊先生的學生。熊先生後出任過東三省理財官、熱河都統、財政總長等職。民國二年(192019年)就任民國內閣總理,當時的這一任政府被輿論界稱爲“才子內閣”。後來,因熊先生反對袁世凱獨裁,被袁世凱逼迫解散內閣,辭去總理職務。從此,熊先生的慈幼院收養了一大批孤兒,現任我國人大副委員長的雷潔瓊就是慈幼院收養長大的。我黨創始人之一李大釗就義後,其妻兒也被隱藏在該院。民國2019年(1925年),鳳凰縣遭大旱,絕大部分田土無收,熊先生知道消息後,送來賑災款大洋10萬元(其中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先生捐款大洋4萬元),救助了很多災民。

晚年,熊先生就任我國紅十字會會長,積極投身抗日戰場戰地救護,其功德可昭日月。

1937年12月5日,熊希齡先生病故於香港,享年67歲。

石城

鳳凰縣城元明兩朝爲五寨長官司所在地,當時建有土城,1556年改土城爲磚城,清康熙年間,設鳳凰直隸廳,廳通判、總兵和辰沅永靖兵備道衙門。康熙五十四年(172019年)建石城。石城周長2公里有餘,開設四個城門,東門叫升恆門,南門叫靜瀾門,西門叫卓城門,北門叫壁輝門。各有巍峨的城樓。1940年,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兼湖南政府主席薛嶽以“城堡一旦落入敵手,反攻不易,且不利於空襲疏散”爲由,通令所屬各縣將所有城牆拆除。鳳凰縣東、北二門因防水需要,僅拆除城垛碉樓,其它城門全部拆除。現在我們只能看到東、北二門和連接其間的半壁城牆。

現在各位看到的是北門,北門也叫壁輝門。城門樓上有一幅石雕畫,畫上有三位人物,這畫取自“三國演義”中的“古城會”。上面擂鼓的是張飛,下面是關羽揮刀斬蔡陽,過五關、斬六將,最後和張飛、劉備古城相會。這幅雕畫?取的是百戰百勝、凱旋而歸的意思。出了北門,便是北門碼頭,這是鳳凰以前出城的主要通道。電影《湘西剿匪記》中土匪進攻鳳凰縣城的鏡頭,土匪就是從河對面衝過來,解放軍在這裏阻擊土匪的。這條河叫沱江,一路奔來彎彎曲曲,像蛇一樣,古人稱蛇爲“沱”,故稱其爲沱江。跳巖爲元朝以前當地人過河之用。

我們現在到達東門。東門街,是旅遊商品一條街,這裏的六色坊有很多苗族的民間藝術品和工藝品供大家選購和參觀,聯合國頒證的的民間工藝美術大師吳景蓮(吳花花)女士的扎染工藝品和東門內熊氏的蠟染國畫更是別具一格曾受到著名畫家張汀先生的好評。扎染、蠟染堪稱鳳凰民間工藝的一枝奇葩。蠟染又分土家族蠟染印花布,苗族蠟染土布,前者注重配色純淨,講究立意構圖,藝樣風格特異純美,突出的工藝特點是爲熱色:後者注重染色純,不講究華美雕飾,給人一種自然純淨的藝術感,突出的工藝特點是爲冷色。兩者共同特點是純樸、典雅,而且原始古樸,製作講究。扎染與蠟染相比,又是另一種特殊的工藝,也稱爲蠟染的姊妹藝術。它的特殊工藝性能突出表現在手扎製作方面。由於扎染的工藝精細,製作特殊,在民間流傳極爲稀少。現隨着市場經濟的繁榮發展,扎染在制扎構圖,利益造型方面進行了大膽變革和創新,使之更具實用性和時代感。

近年來,鳳凰的扎染藝術異軍突起,在首都市場展出時備受海內外客商歡迎,享譽甚高。鳳凰蠟染與扎染以其獨特的民族風格和濃郁的地方風味,遠銷日本、香港等地,有較好的收藏價值和藝術欣賞價值。旅遊商品一條街,有叫民族商業街,兩旁盡是店鋪、染坊、製作銀器首飾的作坊和工藝美術店、各種小吃等。鳳凰有名的地方小吃便是“醃蘿蔔”。這種蘿蔔酸味濃度適中,佐料豐盛,酸中帶甜,甜中有香,香中有濃,來到鳳凰,大家可別忘了一飽口福吆。

虹橋

現在我們來到虹橋,這座橋始建於明代洪武年間,清康熙九年(1670年)加修。現在是後來恢復的橋下,可以看見一排有百年曆史的吊腳樓,沈從文先生的書中也裝滿了吊腳樓,裝滿了沱江沅水流域兩岸吊腳樓裏演過的一幕幕人間喜悲劇。吊腳樓的人和事成立沈先生作品的一大風景。這個河灣是每年端午節賽龍船的地方。沈先生每遇家鄉人就會問及這裏的吊腳樓,還講述他當年在吊腳樓上看龍舟的故事。沈先生作品裏翠翠就作站在吊腳樓上看賽龍船的。沈先生解放後兩次還鄉,都抽空來這裏看吊腳樓,跟吊腳樓人家拉家常,尋找他的少年足跡,或立於臨江的吊腳窗前,憑悼吊腳樓的滄桑歲月和東逝之水,重溫那遺落在吊腳樓中的迷人夢幻。

沙灣

下了橋,我們步入沙灣,鳳凰縣舊時的八大景在這裏就有“溪橋月夜”、“龍潭漁火”、“梵閣回濤”和“奇峯挺秀”四大景。我們現在看到的是萬壽宮,又叫水府廟,因爲是江西商人所建,大家習慣叫江西會館。萬壽宮佔地4000多平方米,是鳳凰縣最大的民間建築物,宮內的遐昌閣仍然保留完整。

相傳江西商人在鳳凰發財之後,修建了這座萬壽宮,有人不服,就在河對面修建了一座準提庵,並在準提庵的牆壁上留下了兩隻大眼睛(窗戶),想看看江西人是如何發財的?江西商人不高興了,於是在沱江邊上修了一座塔,擋住那一雙眼睛。

相傳這裏本無塔,傳說江邊的鸕鶿巖下的水中有一對金鴨子,不時興風作浪。清嘉慶年間,人們就在詞建造了一座塔以鎮之。又傳,鳳凰古城於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擴建爲筆架城,爲配風景,便在沙灣鸕鶿巖上修建字紙爐一座,有如一支巨筆,與筆架城遙相呼應,意思是鳳凰人文慰起。1985年,著名畫家黃永玉先生捐畫義賣,集資重修,故定名爲萬名塔。

鳳凰古城導遊詞 篇四

沱江

跟着伍阿哥來到的前面這條江是沱江。沱江是古城鳳凰的母親河,兩岸已有百年曆史的土家吊腳樓,順水而下,穿過虹橋便是萬壽宮、萬名塔、奪翠樓。

沱江的南岸是古城牆,用紫紅沙石砌成,城牆有東、北兩座城樓。沱江河水清澈,城牆邊的河道很淺,水流悠遊緩和,可以看到柔波里招搖的水草。沿沱江邊而建的吊腳樓羣在東門虹橋、和北門跳巖附近,細腳伶仃的立在沱江裏,似一幅韻味頗濃的山水畫。

沱江跳巖

跟着伍阿哥來到的景點是跳巖。沱江跳巖是古城人氣最旺的風景之一,這是一座古道橋樑,最早建於唐代,是乾州進入當時的五寨司城唯一的必經之路。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重修,仍是鳳凰至乾城的古道。

跳巖最初由四十多個紅色長方體巖墩子組成,每墩相距二尺,便於鄉民肩挑背馱入城,但每年漲洪水時總有跳岩石墩被衝倒或沖走。民國時期縣長李宗祺讓在跳巖上架以木板,這比以前行走更爲方便,但仍連墩帶跳板被沖走。1950年又重新補缺換新將石墩加大,將兩個墩子聯成一個,跳巖全長100米、共15個巖墩,上鋪厚實的木板,並以鐵鏈在河底從巖上打眼,用鐵絲繫緊,跳巖堅固牢實,保存完好,如今不僅仍是兩岸人民來往的要道,而且成爲鳳凰古城頗具民族特色的亮麗風景。

2000年秋爲了進一步改善羣衆過河的條件,也爲了更好地美化裝點古城,鳳凰縣撥款在老跳巖幾十米距離的河下游,新修了一道雙墩跳巖,兩排跳巖相隔一尺左右、一高一低、並排而立、橫跨江上,每排跳巖66墩,一字列於江面,每個石墩之間的距離也就一小步左右,來的走一排,去的走另一排。每每情人牽手走過,別有一番風景,又稱“情人橋”。

田家祠堂

跟着伍阿哥來到的景點是田家祠堂。田家祠堂位於沱江北岸的老營哨街,始建於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爲時任欽差大臣、貴州提督的鳳凰籍苗族人士田興恕率族人捐資興建。民國初湘西鎮守使、國民黨中將田應詔(田興恕之子)又斥巨資最後修建完工。

這是一處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氏族祠堂建築羣,有大門、正殿、戲臺和20多間屋宇,並有天井、天池、迴廊,還設有“五福”、“六順”兩門,祠堂大門前有有六級用紅砂條石砌成的扇形臺階。階前有一塊較寬的空坪,大門左中右三間,中間大門呈八字形,兩邊次間均爲青磚砌就,有石象一對、石鼓一雙,極具氣派。

祠堂正殿是擡樑式與穿鬥式結合構架、硬山頂,高、深、面闊都是20米,殿柱基石均爲石鼓,貓拱背山牆,正殿門前砌青石臺階。田家祠堂的戲臺爲六角飛檐古建築、歇山頂、飾如意斗拱,左右有次間,是演職員演出間歇休息的場所。

沱江泛舟

跟着伍阿哥穿過北門甕城出來的景點是北門碼頭。這裏是沱江泛舟的放舟處。因爲有了沱江的沁潤,鳳凰古城纔會變得這麼悠閒而又美好,來到鳳凰是絕對不能錯過在沱江上泛舟這一環節的。放舟的多是漢子,他們年輕力強,能夠牢牢控制住舟船的穩定,能給遊客帶來更多的安全保障。小心翼翼地坐上烏篷船,就把自己全然放心地交給爲我們划船把舵的船老大,和這一方綺麗的山水之中。

月牙形的小船撐離岸邊,劃出了一道美麗的弧線。江面上閃閃跳躍的細浪彷彿把沱江喚醒了。沱江的水很清很綠,水中泛出綠油油的水草,迎着江水作出曼妙的舞姿,它們伸長衣袖似在向遠道而來的我們柔柔地揮着,探手水中還未觸碰到那充滿靈性的水草。

沱江兩岸全是高高低低、錯落有致,有着百年曆史的吊腳樓,一排排紮根岸邊,探出身子似要擁抱沱江。木柱作架縱縱橫橫的杉木板組裝,支撐起富有湘西民族特色的吊腳樓,疊疊仄仄的黑瓦把所有的相依相偎、高低錯落的樓房連成一片。裝飾着木欄杆和雕花的窗戶,挑出一串各式各樣的紅燈籠,倒映在沱江清澈的波光裏,那和諧、淡雅的意境,只有從唐詩宋詞和水墨山水畫中才尋得見。讓人不由想起沈從文筆下的《邊城》,想起翠翠在茶洞的渡口邊對着水面無止境的凝望和等待。

沱江的水雖然不深,卻很有層次感。沱江中每隔不遠的一段,便會在水中埋下跳石,以供兩岸的人們相互走動。這些跳石不寬不窄剛剛好,絕不會妨礙兩個相對的人來來去去。正因爲這些跳石,一條沱江就更富情趣了,水遇到跳石會聚集爲一股股的水流往下衝,發出淙淙聲,陽光照着顫動的水花,水影迭起,形成厚厚的白色浪層,不停地耀着人的眼睛。而沱江便被拉成了高低幾層,讓人看過走過越發難忘。

古老的水車轉個不停,夜以繼日從容不迫,度量着地久與天長。擠滿河畔的浣衣女的陣陣杵聲與她們的說笑語相互應和,她們大概看慣了遊人們新奇的表情,淡然一笑,仍繼續着日常的工作。這裏是她們的家,她們生活的地方,而我們不過是從他們生活中匆匆來去的過客。沿着河兩邊走着的是一羣新鮮而攢動的旅客,有拿着數碼相機瞄着喜拍照的旅遊者,有渾身都是口袋、扛着三腳架的攝影師,也有蓄着鬍鬚剃着光頭肩背畫夾的寫生者。他們在沱江邊留連,從不同的角度採擷沱江的絕美精華。江邊一葉漁舟雙槳點水,欸乃聲聲,幾隻慵懶的魚鷹隨漁翁的號子扎進水裏,蕩起圈圈漣漪,思緒也就在這一圈一圈的漣漪中慢慢擴展開來。

從北門到東門的水面上有一個小小瀑布,扶好船舷在感受到一秒鐘的心臟停止跳動之後,小船將重新回落到平靜的水面上。回望剛纔的落差處,水流如瀉,奔騰不已。烏篷船是從跳石不遠的地方順水而下的,過了古城,過了吊腳樓,沱江背後的青山便完全地呈現出來了。這時水中有山,沱江變得綠如翡翠,竹篙一劃,水面深深淺淺地漾起,似乎是畫家黃永玉的畫筆帶過,無比的淋漓暢快。

在江面緩急交替的感受中,船已近虹橋風雨樓。船過虹橋到回龍潭,水流漸行漸緩,迴旋成一個寬闊平靜的水面。別看在上面淺,水到了這裏一下子深了,有十幾米。此時此地吊腳樓已經不再羣體出現,而是零落的了。在緩緩行進中的船中,仔細觀賞那倚河而搭、連綿不斷的吊腳樓,根根木柱撐起一棟棟小巧玲瓏的房子,撐起了一個個甜蜜溫暖的家。偶有一扇朝江的窗戶撐開,剎那間給了人無數的綺思夢想,一時間鏡頭和目光一律對準了它,卻久久沒有動靜。窗外的那塊藍印花布,也一直垂着不動,並沒有“翠翠”從那窗邊探出頭來,清脆地招呼我們。

鳳凰有着濃郁的湘西風情,每逢端午賽龍舟的時候,吊腳樓的人們打開臨河的每一扇窗戶,看一河的龍舟喧嚷競渡。鑼鼓敲着,人們嚷着,然後都抱了幾隻鴨子,從窗口呼嚕嚕甩出。成千上萬的鴨子跌落水中,翻筋頭,拍翅膀,於是許多人赤了胳搏腿肚,躍水追鴨。這滿河的鴨子有政府撥款買的,有百姓自掏腰包捐的,誰捉了歸誰。而這時候有女人們包一籃籃熱乎乎的糉子吃不完就倒入沱江,祭祀屈原與祖先的亡靈。

沱江如同一副淡雅素色的丹青畫卷,在我們的面前徐徐展開。雖然它的吊腳樓比之晉商的豪宅、徽州的精舍顯得有些簡約,但是卻又顯得不那麼簡單,這正是我們所要追尋的一份不加雕琢的質樸,一個山水之間自然真實的生活,一種需要靜下心來細細品味的感受。如果說江南的村落是詩意委婉的絲竹,沱江則質樸得有些粗礪,如同苗族阿妹隨口唱出的山歌。而這山歌至今在我們耳邊清晰地縈繞。沱江一江穿城而過的水,一江給人無盡遐思的水,希望就這樣隨着它緩緩悠遊,直到夕陽斜下。

萬壽宮

跟着伍阿哥來到的景點是萬壽宮。萬壽宮又叫水府廟,因爲是江西商人所建,大家習慣叫江西會館。座落在風景秀麗的東門外沙灣,北靠東嶺、面瞰沱江,萬壽宮佔地4000多平方米,是鳳凰最大的民間建築物,宮內的遐昌閣仍然保留完整。

萬壽宮始建於明末清初,最初規模建築於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咸豐四年(1854年)江西人楊泗在西側建遐昌閣,民國十七年(1928)又在大門北側建陽樓。至此萬壽宮形成建築規模宏大、設計精巧獨特,雕琢玲瓏剔透的建築羣落。

鳳凰人於是在萬壽宮對面山腰修建了一座寺廟叫準提庵,又叫江心禪寺,此庵在前面土紅色牆上開了兩個丈餘直徑的圓型大窗,對着萬壽宮。

江西人又在沙灣修了一座小白塔,尖頂在陽光下十分耀眼,刺向準提庵牆。

鳳凰人於是在準提庵後殿塑了一尊“骷髏子菩薩”。此菩薩形似濟公和尚,手張着一個大大的“乾坤袋”。

萬名塔

跟着伍阿哥來到的景點是萬名塔。步入沙灣,可以看到鳳凰縣舊時八大景中的“溪橋夜月”、“龍潭漁火”、“奇峯挺秀”三大景。

萬名塔位於沱江沙灣北岸,與遐昌閣、虹橋相映。塔用青磚和混合沙漿以及鋼筋混泥土砌築而成。塔爲六方、七級,每層六個翹角,且懸掛銅製風鈴。塔高22.98米,一層直徑4.5米,向上每層直徑縮小0.3米。一層有楹聯六副,皆爲名人所題,或頌或感,風格各異。

萬名塔如同玉樹臨風的謙謙君子,靜靜地站在眼前。萬名塔曾經是當地讀書人焚化字紙的地方,然而這一燃燒着筆墨書香、人文蔚起的象徵,卻被推倒了,直到1987年,纔在黃永玉的倡導下重建。

民俗園

跟着伍阿哥來到的地方是民俗園。我們順着這條羊腸小道便到達了民俗園。民俗園是一個以鳳凰當地民俗特產爲依託打造的集市類型景點,這裏一樓商鋪林立,二樓則是居民住宅。還能順帶了解一下湘西的民俗文化,如染布、織布、苗銀的製作等,是一個能較好的瞭解鳳凰文化的地方。

另外這裏也是一個酒店比較集中的地方,你可以在這裏找到各式各樣各種規格的酒店,算是比較方便的居住選擇地之一。

熊希齡和他的夫人。

我們廣場中間有兩尊銅像,左邊的是熊希齡,右邊的是他的最後一位夫人毛彥文。很明顯熊希齡夫人看着比熊希齡年輕很多,那麼我給大家介紹下熊希齡與他的夫人的一些故事。

毛澤東同志早就說過:“熊希齡是一個好人,他做了一輩子的好事,人民是不會忘記他的,歷史是不會忘記他的”。熊希齡從政的歷程雖然短暫,但是經歷和參與了近代中國維新運動、立憲變法、辛亥革命、走向共和、武夫當國、抗日救亡的全過程。近來熊希齡作爲一名成功的慈善家教育家被重新審視。熊希齡一生經歷了無數變數,宦海沉浮,卻有最愛的人陪伴。熊希齡雖然有三位妻子,但是他對每一個都是一心一意的,沒有納妾。可能是他的妻子們紅顏薄命,未能相伴到老。熊希齡一生共娶了三位夫人(廖氏、朱其慧、毛彥文),這三個女人對他的一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原配夫人廖氏。

熊希齡的原配夫人廖氏是貴州鎮遠人,與熊希齡成婚後夫妻很恩愛,但好景不長,廖氏後因病去世。

第二位夫人朱其惠。

熊希齡的第二位夫人是才女朱其慧。當時熊希齡在沅水校經堂唸書,沅洲府的太守朱其懿是寶山人,兼任書院院長和主講。他有一個胞妹朱其慧才貌雙全,自幼有“寶山才女”之譽,隨兄來書院求讀,與希齡是同學。朱其慧擅長詩詞歌賦,非一般人所及,那時正是二八芳齡。朱太守得知熊希齡喪妻,見男生中有不少品貌兼優的少年,頓生爲妹擇佳婿之念。決定擬聯徵對選郎,上聯曰:“載數盆花,探春秋消息”。

徵婚聯用紅紙貼出,全院男生震動不已。一個個歡欣如狂,絞盡腦汁想獲取美貌佳人,可是都未博得其慧一笑。熊希齡本一心只想讀書,以圖飛黃騰達,但見了此情,覺得有失男兒尊嚴,於是來個無心插柳,隨手寫出下聯:“鑿一池水,窺天地盈虛”。

朱太守見罷拍案叫絕:“竟有如此奇才,難得難得”。當晚將妹妹叫到書房,問她意下如何?

朱其慧不好意思地低下頭說:“此人才華出衆,前途無量”。

朱太守:“如此看來,你同意了?”

朱其慧:“小妹年幼,婚姻大事由兄作主便是”。朱太守遂將妹妹嫁給了熊希齡。

熊希齡得此佳偶自然興奮無比,學習更加用功,熊希齡與朱其慧感情甚佳,相敬如賓,家庭生活非常融洽,被世人傳爲美談。誰知紅顏女子命薄,她爲能希齡生下三胎之後,一病倒牀,1931年8月,不久朱其慧在北平因腦溢血而逝世。熊希齡失去愛妻悲痛萬分,整日精神恍惚。爲懷念愛妻,蓄長鬚,持手杖,以潔身自愛,鰥居多年,不再續絃。一心辦慈幼事業。

第三位夫人毛彥文。

熊希齡的第三位夫人是毛彥文。當年熊希齡“割須求愛”,白髮得紅顏,一時傳爲奇談。

1934年初,熊希齡先後到青島、上海療養,始有續絃之意。同年8月下旬,熊希齡赴上海創辦中華慈幼協會,寄居內侄、時任財政部鹽務署署長朱庭琪私邸。

毛彥文乳名月仙,號毛海倫,1896年出生於浙江江山縣,小熊希齡26歲。毛彥文的父親毛華東在將她許配給徽州面業大亨方家小老闆爲媳。結婚的時候毛彥文以逃婚抗拒。面對僵局毛家只得賠償方家的一切損失。事後毛彥文與表兄朱君毅訂婚。

毛彥文畢業於杭州女子師範學校講習所。因品學兼優,且長得漂亮,因而有“女師校花”之稱。1919年毛彥文考取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外語科,當轉入南京金陵女子大學時,巧遇熊希齡之女熊芷,與之同班學習,彼此間關係密切。毛彥文善於社交,頻頻投入社會活動,並出任中國女權運動同盟會浙江支會臨時主席。

1923年,朱君毅由美獲取博士學位歸國,出任南京東南大學教授。他對毛彥文的社會交際有所不滿,同時經人介紹另謀新愛,雙方達成協議:

1、表兄妹限於血緣關係,不宜結婚。今後以正常的親戚兄妹關係相稱。

2、由朱給毛四千元作爲精神損失費,分五年付清。

3、前所訂婚約,即日起作廢。

毛彥文經兩次婚變刺激後,重新對自己作了調整,將一切煩惱拋棄,一心學習,考取美國密雪根大學教育系。回國後毛彥文多次到正在辦慈善學院的熊府去玩。毛彥文和熊希齡妻子朱其慧的侄女朱曦也是朋友,她到熊家受到熊希齡的熱情接待。他們談時局,談詩文,毛彥文對熊希齡非常欽佩。朱其慧去世,毛彥文爲之惋惜之餘,對熊希齡的鰥居深表不安。大概朱曦在一旁看出她的心意,極力從中斡旋,熊希齡考慮到慈幼事業亦須後繼有人,又見彥文美貌可愛,於是向毛彥文寫了求婚信。

由於經歷過婚姻的磨難,毛彥文一氣之下,閃電般嫁給了熊希齡。只是婚前向熊提出了一個要求“必須剃鬚丟杖”。熊希齡當即答應。

兩人於1935年2月9日在上海結成終生伉麗,當時熊希齡66歲(毛彥文39歲)。此時熊希齡非常高興,脫口而出一支定曲雲:“世事蹉回首,覺年年飽經憂患,病容消瘦。我欲尋求新生命,惟有精神奮鬥。漸轉運,春回枯柳。樓外江山如此好,有神針細把鴛鴦繡。黃歇浦,共攜手;求鳳樂譜新聲奏,敢跨雲老菜郭,隱耕箕帚。教育生涯共偕老,幼吾幼及人之幼,更不止家族濃厚。五百嬰兒勤護念,衆搖籃在需慈母,天作全,得佳偶。”

結婚時一個年近古稀,一個剛過“不惑”,可他們婚後非常美滿。結婚那天上海名流齊聚一堂,朋友送聯:“以近古稀之年,奏鳳求凰之曲,九九月成,恰好三三行滿;探朱其慧之慧,睹毛彥文之文,雙雙如願,誰雲六六無能”。“灰心未已,茅塞頓開”。“鳳凰于飛,祥兆熊夢;琴瑟靜好,樂譜毛詩。”

婚後這對老夫少妻恩愛無比,愛情上是夫妻,事業上是志同道合、同舟共濟的戰友。毛彥文繼承熊希齡的事業,協助他主持慈幼院工作。繼而又出任中國婦女紅十字會會長。

1937年12月上海、南京相繼失守淪陷。熊希齡和毛彥文轉道香港繞廣州到湖南,料理香山慈幼院遷址並設立湖南芷江和廣西柳州兩個分院事宜。在18日抵達香港時,熊希齡突發腦病,於25日病逝於香港。毛彥文一時肝腸欲斷。此後毛彥文含淚撰寫了《熊秉三先生遺像遺墨事略》,詳細地介紹了熊希齡的一生。

1992年4月在熊希齡去世55年後,毛彥文給熊希齡寫了一篇長達近二千字的祭文。希齡去世後毛彥文一直未嫁,1949年離開大陸去臺灣,1999年10月3日毛彥文病逝家中,享年102歲。

鳳凰古城導遊詞 篇五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來鳳凰古城做客。

鳳凰是個風景秀麗的好地方,名勝古蹟很多,歷來是人們遊覽的勝地,城內的古代城樓、明清古院和石板小街現在仍是風采依然;城外有南華山國家森林公園,還有唐代修建的黃絲橋古城至今都保存地非常完好。

鳳凰不但風景秀美,而且人傑地靈。中華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熊希齡、著名作家沈從文和著名畫家黃永玉都是鳳凰人。《邊城》、《湘女蕭蕭》、《湘西剿匪記》等十多部影視劇也曾在這裏拍攝。

好了,我們現在到的這個地方就是我國著名作家和考古學家沈從文先生的故居。沈從文故居是他的祖父沈洪富於清朝同治元年所建。1902年12月28日,沈從文先生就誕生在這座具有明清建築風格的四合院裏,並在這裏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時期。

1919年,沈先生隻身來到北京,開始了他從文的艱苦生涯,創作了《邊城》、《湘西》等一系列文學作品,不久就蜚聲中國文壇,幾乎與年長他20多歲的魯迅先生齊名。20世紀50年代之後,沈先生潛心於中國古代服飾的研究,寫出了驚世之作《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沈先生的作品與人品表現出了強烈的一致:自然、厚朴、謙遜、勤奮、博大而凝重。沈先生一生所創作的500多萬字的作品,是世界的文學瑰寶,給後人研究舊中國和舊湘西留下了寶貴的歷史資料。

這裏是中華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熊希齡先生的故居。1870年7月23日熊希齡先生就出生在這間小平房裏。熊先生少年時期就具有憂國憂民之心,9歲的時候,他的私塾教師出了一副上聯:“栽數盆花,探春秋消息”熊先生立即對出下聯:“鑿一池水,窺天地盈虛。”一時傳爲佳話。

熊先生成名後,積極主張維新變法,曾經創辦《湘報》、時務學堂和常德西路師範學校,是湖南與譚嗣同齊名的維新派中堅。後來,熊先生又出任東三省財政監理官、熱河都統,財政總長等職務,1913年就任中華民國第一任政府總理,當時的這一任政府被輿論界稱爲“才子內閣”。後來,因爲熊先生反對袁世凱獨裁,被袁世凱逼迫解散內閣,辭去了總理職務。1937年12月5日,熊希齡先生病故於香港,享年67歲。

現在大家看到的是虹橋。這座橋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清朝康熙九年又經過加修,橋面上原有吊腳樓亭,1956年修公路的時候,原來的樓亭和兩側的牌坊均被拆除,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橋下大家可以看到有一排百年曆史的舊吊腳樓。吊腳樓下是鳳凰傳統體育節目——賽龍舟的地方。

大家沿着當年官道,到達的就是沈從文的墓地。達裏看到的是黃永玉先生爲紀念表叔沈從文而題寫的銘文:“一個士兵要不戰死沙場,便是回到故鄉。”大家看到沈先生的墓地沒有隆起的土堆,只有一塊原始狀態的五色石矗立其間;這裏沒有雕欄玉砌的裝飾物,只有一條放牧、打柴的石板小路橫貫其間,這象徵着沈先生永遠與普通民衆在一起。沈先生的骨灰一半撒在面前這條沱江裏,一半就葬在這塊五色石下,他就像面前的這條沱江,發源於大地又大地,他像陪伴他的這塊五色石,來源於大地又大地!

作爲墓碑的五色石正面刻寫着沈先生的手跡:“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是的,正是這樣一種信念,使沈先生捨棄升官發財的從軍道路,選擇了清苦的從文生涯;正是這樣一種信念,使沈先生揮動了他那如櫞巨筆,將他認識的湘西人介紹給全世界。在墓碑的背面,刻寫着沈先生妻妹張允和女士的銘文:“不折不從,星斗其文;亦慈亦讓,赤子其人。”這四句話,簡明扼要地總結了沈先生的一生。

好了,我的講解就到這了,希望鳳凰能給大家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有機會我們再相聚鳳凰,謝謝大家!

鳳凰古城導遊詞 篇六

尊敬的各位遊客:

大家晚上好!

請問你們有沒有一個令自己魂牽夢繞不能自己的地方,如果有,請保留。如果沒有,請看這裏,鳳凰古城,將是你夢迴故里,魂牽夢繞的天堂。我是你們的導遊某某某。

鳳凰古城是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古城,曾被新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稱讚爲中國最美麗的小城之一。那麼它是從何得名的呢?

他的傳說有二:

1、傳天方國(古印度)神鳥菲尼克司滿五百歲後,集香木自焚。復從死灰中復生,鮮美異常,不再死。此鳥即中國百鳥之王鳳凰也。鳳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飛的鳳凰,鳳凰古城故以此而得名。

2、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相傳,古時此處栽有五顆巨大的梧桐樹,分別代表東南西北中五向,這些梧桐樹曾經迎來過鳳凰棲息,所以此處命名爲“鳳凰鎮”

親愛的遊客們你們贊同哪種說法呢?不管怎樣,鳳凰是個美麗的名字。

鳳凰古城位於湖南省西南部,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內位於沱江之畔,羣山環繞,關隘雄奇。總面積有1759平方公里。這裏冬暖夏涼,光照豐富,四季分明,爲旅遊佳境當然鳳凰的美不僅是因爲他的氣候原因。

下面我要從三個方面介紹夢迴故里,鳳凰古城。

1、鳳凰之景色美

2、鳳凰之人美

3、鳳凰之風俗美

首先說的是景色美之一—沱江

碧綠的江水從古老的城牆下蜿蜒而過,他就是沱江。沱江河水清澈,水流悠遊緩和,可以看到柔波里的水草,柔柔地,撐一支長篙漫溯。

疊翠的南華山麓倒映江心,江中漁船數點,山間暮鼓晨鐘兼鳴。順水而下,穿過虹橋,一幅江南水鄉的畫卷便展現於眼前。細腳伶仃的吊腳樓羣,萬壽宮,萬名塔,奪翠樓,一種遠離塵世的感覺悠然而生,像一幅永不回來的風景。

水是輕柔的,那麼城就是剛硬如斯的,景色美之二—南方長城。南方長城絕大部分位於湖南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內,始建於明朝嘉靖三十三年。全長三百八十二里,是中國歷史上工程最爲浩大的古建築之一,被稱爲:苗疆萬里牆。他的目的是防苗民起義。南長城的殘垣斷壁無聲的訴說着幾百年的風雨滄桑,初墓的荒涼堅守這裏時的承諾,彷彿帶我們走進一個古老的夢境,那夢中有狼煙,有牛角號,有羅鳴,還有哀怨的思鄉長笛。.。.。.

說過了南,那自然想到了北。景色美之三—坐落於縣城北四方里的奇樑洞。。用理科的話來說該洞是標準的碳酸鹽巖洞,該洞以奇、秀、闊、幽四大特色著稱。“莫言神州絕景,七星蘆荻遜色”,可謂洞景明珠。洞長6000餘米,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洞相連。在洞裏有個廳,立着一塊帶一個小孔的石頭,對着小孔嗚嗚的吹,整個大廳都回蕩着號角聲,當年苗民就是用這種方式傳令的。

看了這麼多的美景,可有夢迴故里的感覺?鳳凰的美景是說不完道不盡的。鳳凰不僅景色優美,更是個人傑地靈,名賢輩出的地方。鳳凰之人美,抗英名將鄭國鴻,文學巨匠沈從文,民國總理熊希齡,國畫大師黃永玉,著名歌唱家宋祖英,開國元帥賀龍等,鳳凰的人們也是善良淳樸的。

當然,沈從文故居,熊希齡故居,陳家祠堂也是值得一去的。

走了那麼多路,你一定累了。到酒吧坐會吧,即使你從不泡吧,也一定會被他們的名字吸引,每個酒吧都有一個浪漫的名稱,守望者、根據地、等,酒吧外是成排的酒瓶。只喝酒一定沒意思,鳳凰的小吃也是赫赫有名的,鳳凰虹橋下的老宅的紅燒肉粉,芙蓉鎮米豆腐,葉子粑等一定讓你口水直流。酒足飯飽之後,看着美麗的夜景,逛着夜市,或者篝火狂歡,體會苗族風情。亦或是放2棧河燈,帶着你的願望漸漂漸遠,也就能心想事成了。

你的願望是去鳳凰古城麼?flow me please。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