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大學生常見的那些心理問題【精品多篇】

大學生常見的那些心理問題【精品多篇】

學生常見的那些心理問題 篇一

一、交際困難造成心理壓力

“踏着鈴聲進出課堂,宿舍裏面不聲不響,互聯網上述說衷腸。”這句順口溜實際上反映了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的交際現狀。現代大學生的交際困難主要表現爲不會獨立生活,不知道如何與人溝通,不懂交往的技巧與原則。有的同學有自閉傾向,不願與人交往;有的同學爲交際而交際,不惜犧牲原則隨波逐流。

導致大學生交際困難有以下幾個原則:目前大學生多爲獨生子女,對其教育不當造成了一些負面效果,如任性自私、爲所欲爲;由於從小缺乏集體環境而導致缺乏集體感與合作精神;家長的過分包辦使獨生子女上大學之後缺乏最起碼的獨立生活及爲人處世的能力。

二、對網絡產生過於強烈的依賴性

不少大學生一方面因交際困難而在網絡的虛擬世界裏尋找心理滿足,另一方面也被網絡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所以,有些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性越來越強,有的甚至染上了網癮,每天花大量時間泡在網上,沉湎於虛擬世界,自我封閉,與現實生活產生隔閡,不願與人面對面交往。

三、角色轉換與適應障礙

大學新生都有一個角色轉換與適應的過程,每年剛入學的大學生往往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心理學上將這一時期稱之爲“大學新生心理失衡期”。導致新生心理失衡的原因首先是現實中的大學與他們心目中大學不統一,由此產生心理落差;其次是新生對新的環境、新的人際關係、新的教學模式不適應,產生困惑而造成心理失調;另外,新生作爲大學中普通的一員,與其以前在中學裏作爲佼佼者的感覺大不一樣,這也是導致心理問題的誘因之一。

四、學習與生活的壓力

大學生的學習壓力相當一部分來自於所學專業非所愛,這使他們長期處於衝突與痛苦之中;課程負擔過重,學習方法有問題,精神長期過度緊張也會帶來壓力;另外還有參加各類證書考試及考研所帶來的應試壓力等等。精神長期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下,極可能導致大學生出現強迫、焦慮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生活的壓力主要在於學生不善於獨立生活和爲人處世,還有生活貧困所造成的心理壓力。

大學生常見的挫折

(1)人際關係交往的挫折

大學生普遍認識到要想取得事業的成功必須具備較高的人際交往能力,他們渴望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對許多遠離家鄉的大學生來說,身處陌生的環境、面對新組建的羣體,他們渴望擁有友情的關心和愛護,並希望自己在新的環境裏能夠建立友好融洽的人際交往關係,自己的行爲舉止能夠被認可接受。但大學生的這些內在需求在人際交往中卻會遇到許多障礙,無法得到滿足。大學生在交往的過程中,由於生活背景不同,思想觀念、價值趨向、行爲方式各異,而受到種種阻礙,難以交流;尤其是被父母寵慣的大學生,個性更爲鮮明,在人際交往中的矛盾表現更爲激烈;有些大學生性格特點或道德素養方面存在問題,又不能正確認識改正,而導致不被羣體接受歡迎,交不到知心朋友,並因此把自己封閉孤立起來,內心被孤獨、焦慮情緒佔據,產生人際交往挫折。

(2)情感困惑的挫折

大學生正處於情感不斷豐富、不斷成熟的特殊時期,有着非常強烈的情感需求,對愛情的渴望以及對親情的需求尤爲突出。但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完全成熟,思想認識有一定的侷限性,容易受外界思潮的影響而產生困惑,也是情感最脆弱的時期。當今社會對愛情的理想化認識的增加,讓大學生時常面臨着情感挫折。大學生渴望愛情,期待理想完美的戀愛對象,對於女生而言,大多期待自己的戀愛對象既懂得體貼又是“高富帥”;同樣,爲贏得女同學的青睞,幾乎每個男生都希望自己成爲“高富帥”,而不是“矮窮醜”,但現實是殘酷的',生活中女生找不到太多的“高富帥”,而男生也大多是相貌普通家境一般。因此,大學生對感情的期待和現實的反差導致了挫折的產生。另外,家庭不和的矛盾給大學生造成了一定的情感傷害,潛移默化中把消極的情感認知傳給了大學生,使他們在感情上既渴望又害怕,用懷疑的態度對待感情,既不敢接觸喜歡的對象也不敢讓別人走近,常常處於情感焦困之中而不能自拔。

(3)專業學習缺失興趣的挫折

許多大學生在步入大學以前對大學裏設置的專業並不瞭解,有些只是根據專業名稱做模糊定義,並不知道具體要學習什麼以及研究哪些領域。由此導致大學生在選擇專業時非常盲目,甚至自己都不能清楚的對所填寫的專業做出合理的解說。有的大學生是因爲自己的大學聯考分數低,爲了能步入大學校園不得不放棄自己理想中的專業,選擇了自己不喜歡的方向或者錄取時被調劑到其他專業,學習動力不足、容易喪失學習的熱情,常常處於被動學習的狀態,內心充滿牴觸與壓力,並進而產生學習上的挫敗感。同時學習成績的不理想讓諸多大學生產生質疑自己能力的不良情緒,並可能會因之否定自己,甚至自我放棄,還有的大學生由於不適應大學裏老師的授課方式以及由被動變主動的學習方式,導致心理素質下降、學習成績不理想而感到自己不如別人,產生強烈的心理落差和挫敗感。

(4)經濟困難導致的挫折

當人們的內心需求得不到相應的滿足時就容易產生挫折感,學者們將之稱爲“需求性挫折”。在市場經濟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大學生,價值觀發生了巨大變化,非常注重物質利益的得失,認爲擁有物質財富的多少是衡量一個人優劣的標準,相互攀比的心理異常嚴重。這對一些來自經濟相對比較落後的地區大學生而言,無疑是一個重大考驗。對於家庭經濟比較困難的大學生來說高額的學費本身就是一項沉重的負擔,根本無法滿足15他們多餘的物質需求,致使他們產生自己不如別人的心理併產生自卑感。時間久了,就會導致他們產生孤獨感、性格異化分裂,遇到挫折和刺激更會變得焦躁不安,甚至走向精神崩潰,做出極端事情。另一方面,由於城市和農村消費方式、消費觀念等方面存在差異,也會加劇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壓抑感和自卑感。

(5)自我消極的認知挫折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和能力水平不盡相同,有的先天生理缺陷在某些方面受限,有的身體健健康康但總是自卑個子太矮小;有的因爲自己容貌不夠美,內心就看不起自己,悲觀失望;有的因爲自己體重過大、膚色較黑,往往妄自菲薄,產生心理壓力,過分的吃減肥藥、儘可能少進食,結果適得其反,體重沒有減下去,反而有了其它的病……大學生對自我的關注度更爲注重,他們希望自己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讚許,但往往又因爲過於在意形象而內心受挫,產生自卑、失望、退縮等一系列不良的挫折情緒反應;還有部分大學生因爲自身身體素質較差,在抵禦疾病方面較弱,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困擾,害怕生病,小心謹慎,反而因心理負擔而導致真的生病了,讓大學生產生了惡性循環的挫折感。

大學生常遇到的挫折主要是由人際關係交往、情感困惑、專業學習缺失興趣、經濟困難、自我消極等方面導致的挫折,如果學校對大學生進行充分的挫折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會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他們的受挫心理,能夠順利的走過大學生活。

大學生常見的那些心理問題 篇二

一、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1、環境適應問題。在大一新生中較爲常見。

2、學習問題。大學生常見的學習問題主要表現爲:學習目的問題、學習動力問題、學習方法問題、學習態度問題,以及學習成績差等等。大學期間,學習往往不再如高中階段那樣得到絕大多數人的重視,目的不明確、動力不足、態度不好構成了學習問題的主要方面。

3、人際關係問題。如何與周圍的同學友好相處,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是大學生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同高中階段相比,大學生對人際關係問題的關注程度超過了學習,也成爲大學生心理困擾的主要來源之一。人際關係問題常常表現爲難以和別人愉快相處,沒有知心朋友,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過分委曲求全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孤單、苦悶、缺少支持和關愛等痛苦感受。

4、戀愛與性心理問題。大學生處於青年中後期,性發育成熟是重要特徵,戀愛與性問題是不可避免的。一般包括:單相思、戀愛受挫、戀愛與學業關係問題、情感破裂的報復心理等,而性心理問題常見的有:婚前性行爲、校園同居等問題引起的恐懼、焦慮、擔憂等

5、性格與情緒問題。性格障礙是大學生中較爲嚴重的心理障礙,其形成與成長經歷有關,原因較爲複雜,主要表現爲自卑、怯懦、依賴、神經質、偏激、敵對、孤僻、抑鬱等。

6、求職與擇業問題,是高年級大學生常見問題。在跨入社會時,他們往往感到很多的困惑和擔憂。如何選擇自己的職業,如何規劃自己的生涯,求職需要些什麼樣的技巧等等問題,都會或多或少帶來困擾和憂慮。

7、神經症問題。長期的睡眠困難、焦慮、抑鬱、強迫、疑病、恐怖等都是神經症的臨牀表現症狀

第七種問題是偏離正常狀態的心理問題,需要進行專業的心理諮詢或心理治療。而對於大部分同學來說,常常遭遇到的是前六種心理困擾,這些困擾主要是由很多現實的社會心理因素所導致,也往往是暫時性的,經過自己的主動調節或尋求諮詢老師的幫助,多能恢復心理的平衡和適應。

二、如何面對自身的“心理問題”

隨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人們對心理健康的認識已逐漸加深,但大學生們在對待他人的心理困惑的態度上比對待自己的更爲理性,一旦涉及自己則表現得優柔寡斷,覺得難以啓齒,常常不知所措。要改善這一心態,建議:

1、坦然面對。心理健康也跟身體健康一樣,在人的一生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出現心理困惑只是成長正常狀態,沒有問題哪有成長可言,因而不必大驚小怪、怨天憂人。

2、不要急於“診斷”。心理問題本身多種多樣,成因往往也很複雜,切忌盲目從一些書籍上斷章取義,或者道聽途說,急於“對號入座”,認定自己患了什麼病。弄清問題當然是必要的,但大學生的問題還是發展性的居多,很多都是“成長中的煩惱”,實在不必自己嚇自己。

3、轉移注意。心理問題往往有這麼一個特點,就是越注意它,它似乎就越嚴重。所以,不要老盯着自己的所謂問題不放,不可過分關注自我,而應把注意力轉移到學習、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有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並全力投入是很有利於心理健康的。

4、調整生活規律。很多時候,只要將自己習慣了的生活規律稍加調整,就會給自己整個的精神面貌帶來煥然一新的感受。所謂的心理問題也隨之輕鬆化解了。

5、不要諱疾心理諮詢。對於嚴重的、難以排解的心理問題,也可尋求專家諮詢及心理衛生機構的幫助。

三、個體維護與增進心理健康的一般原則與措施

1、發展良好的自我意識。

2、自尊自愛。

3、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

4、發展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5、放棄偏見,求助心理醫生。

6、積極實踐,將上述觀念用於自己的生活中,及時調整心理生活與反應。

四、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原因分析及解決方法

大學生的心理問題複雜、多變,具有獨特性,其引發原因多種多樣,在具體處理過程中應全面細緻地分析其誘因,以便對症下藥,迅速有效地解決問題。

1、環境、角度的變化引發心理衝突

大學生的角色地位及生活環境與高中時期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大學生要自己安排生活,靠自己的能力處理學習、生活、人際等方方面面的問題,但據調查,80%的學生以前在家沒有洗過衣服,生活自理能力差,對父母有較強的依賴性。生活問題對這部分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其次,大學中評判學生優劣的標準已不再是單純的學習成績,而已包括了組織管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及其它一些因素,這種標準的多樣化使部分成績優秀而其它方面平平的學生感到不適應,其自尊心受到強烈的震撼,心理上產生失落和自卑。

針對這種情況,首先提高獨立生活能力,這是入學適應的第一步,也是適應社會生活的重要一步。其次需學會正確地評價自己,在不同環境下能夠客觀地評價自己及他人的長處和短處,並認識到優、缺點是每個人都有的,應當發揚優點,克服缺點,而不應因爲缺點的存在就自卑或自暴自棄。

2、學習壓力造成的焦慮心理

現在的大學對學生學習要求嚴格,若幾門課程不及格就會面臨失去學位甚至退學的危險,這就給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壓力。加之大學更注重學生的自學能力,部分學生由於學習方法不當導致成績不理想,因而產生挫折感,伴之而生的緊張不安的情緒就是焦慮。適度的焦慮水平及必要的覺醒和緊張對人的學習、工作是必要的,但持續而重度的焦慮則會使人喪失自信,干擾正常思維,從而妨礙學習。

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應建立正確而適度的學習標準,確立適合的抱負水平,避免由於期望值過高而造成的過度焦慮。另外應提高自學能力,掌握適合於自己的學習方法,制定良好的學習措施,有效提高學習成績。如焦慮嚴重且持續較長,則要通過心理諮詢幫助排除。

3、人際關係不良導致情緒及人格障礙

隨着經濟發展,社會財富增加,現代化家電的普及,計劃生育帶來的城市家庭兄弟、姐妹概念淡化、鄰里交往缺乏,青少年生活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使他們不善於交際。另外在大學中,人際關係比高中要複雜的多,要求學生學會與各種類型的人交往,逐步走向社會化。但部分學生不能或很難適應,總是以自己的標準去要求他人,因而造成人際障礙。人際關係不良會導致溝通缺乏,心理緊張,情緒壓抑,產生孤獨感,從而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對於人際關係不良的同學,首先要學會正確對待自己和他人,克服認知偏見。此外要加強個性修養,戰勝自卑、羞怯,糾正虛僞自私等不良個性特徵。再次要掌握一定的交際原則和技巧,以便建立正常的人際關係,確保學習和生活的正常進行。

4、愛情引起的情緒困擾

大學生正處於青春期,生理機能已經成熟,逐漸產生了戀愛的要求,但是如果在這個問題上處理不當,就會直接影響心理健康及學習和生活。目前,大學生存在的戀愛睏擾主要是對兩性交往的不適,性衝動的困擾及缺乏處理戀愛中感情糾葛的能力等。

大學生在校期間談戀愛不宜提倡,但也不可壓制,應該進行正確的引導,應生正確對待異性交往,培養與異性交往的能力。正確對待自己和戀人,在因戀愛而發生情緒困擾時,應及時進行情緒疏通,使消極情緒得以合理渲泄,以保證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維護心理健康。

5、就業壓力造成的心理壓力

大學畢業生找工作難是個普遍問題,而要找一個理想的工作就更難。擇業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如工作單位不如意,擔心自己能力不足缺乏經驗而不能勝任工作等),這些都給臨近畢業的大學生造成巨大的壓力。這種壓力又以一些不正當的渠道渲泄出來,如亂砸東西,酗酒打架,消極厭世等。因此,大學生尤其是畢業生應進行職業輔導,調整擇業心態,選擇適合於自己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應瞭解自我,包括對自我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如智力、興趣、態度、氣質、能力等)的認識,這方面可以藉助於一些心理測驗工具,諸如《氣質調查量表》等來進行。其次要生了解各種職業的基本情況。在這兩方面的基礎上選擇適合於自己特點的職業。同時還應學習基本的求職技巧,以便在求職過程中能發揮優勢,表現出自己的真才實學來推銷自我。最後還應正確面對求職中的挫折,調整心態,不斷努力尋找機會。

6、自身心理素質的不足。如自我認識片面,情感脆弱、衝動、不穩定,意志薄弱,怯懦、虛榮、冷漠、固執,缺乏正確的人生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耐挫力差,不懂得心理健康,缺乏心理調節的技巧。應豐富心理知識,增強心理健康意識,學習心理調節的基本技能併力求訓練和提高自身心理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