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天將雄師影評通用多篇

天將雄師影評通用多篇

天將雄師影評 篇一

超出我期盼,讓我有想寫點什麼的慾望的電影,起碼我是看進去了。

成龍不明白從哪一部電影開始,自己所佔打鬥的分量劇減,讓位給了年輕人,那種借力借位的花哨打法也少了,這是種十分聰明的作法。這部戲裏最讓我覺得出彩的並不是對打,而是對陣的操練。在黃飛鴻的配樂下練拳,對着羅馬武士的陣勢操練,雙方都有武林大家的氣勢。成龍在這部裏並沒有讓我覺得個性顯老,也許是我對他的樣貌已經有了足夠的心理準備,但我似乎覺得他是畫了眼妝的,跟那一身邊塞胡虜的打扮倒是很相配。只是我真是不喜歡他的歌聲,那麼好一首歌,歌詞寫得還挺振奮,他一唱就毀了。

李仁港在成龍電影裏竟然很相襯,我一看到導演是他的名字就等着白雲飄忽而過的經典鏡頭,竟然沒有,哈哈哈,但是大漠真的也拍得美輪美奐。那些精美的佈景還有羅馬人精密嚴謹的造城技術,我想都有他的功勞在裏面吧。

我喜歡這部電影大概有三分之一原因是因爲這個東西方文化交匯的故事,三分之一甚至更多是因爲那威武威嚴的羅馬軍團。跟灰頭土臉的我華夏炎黃子孫相比,真是尊貴傲氣了許多啊,又養眼又新奇。那首羅馬軍歌也唱得人蕩氣迴腸,讓人強烈的感受到了雄性荷爾蒙的飄揚。

電影仍然還是有一些不說人話的臺詞,還有某些讓人尷尬發冷的片段,轉折也不具說服力。至於電影主題,和平和種族融合絕對是個僞命題。因爲被弱化了的驅除韃虜的民族情感(因爲裏面本身也沒幾個漢人好麼,到底誰是韃虜啊),戰爭中是否有正義的一方就變得含混了。真正的三十六國合心一力,不正是在羅馬的高壓和權威之下構成的麼,結果被一個不切實際的理想主義者幾句話給破壞了,哈哈。在那蠻荒之地,想要以德服人,務必得在以武力服人的基礎之上吧。但我對這個故事確實十分感興趣,很想一探究竟。

至於其他演員,國外的很帥哦~嘻嘻,那閃光的鎧甲、漂亮的頭髮和麪部輪廓也襯得他們更加英武。筷子兄弟存在感還挺強,算是撿着了,雖然我覺得電影院裏也沒幾個人真認得他們的。崔始源不容易啊,國內市場不是那麼好打入的,背靠SM的大樹,雖然演員排行裏排第四但真正能做到的不也就是打個醬油麼,戲份還沒洪天明多。馮紹峯是驚喜,沒想到他不止長得不錯竟然還有點英氣,很期盼誰來拍部《霍去病》啊,最近絲路這麼的火。

另外,裏面有兩句我十分喜歡的臺詞。一句是成龍說的“喜歡我,先了解我”,一句是是說羅馬大反派的:權力讓人暴露缺點。

春節去看了這部和澳門風雲,共同點就是影院人都很滿,3D就是個笑話。論電影質量我覺得這部更好點,但最後的戰爭實在是過於殘酷,過節看還是《澳門風雲2》嬉笑怒罵適宜。這部的背後竟然是阿里巴巴,十分搞笑,以後電影市場的競爭更激烈了。

天將雄師影評 篇二

《天將雄師》拍的不錯,但貌似名字起的不夠吸引人。

能夠說,本片整個劇情延續了好萊塢大片的風格,宣揚愛和人性,再加上成龍特色的武打效果,大漠黃沙和異族風情的音樂、羅馬帝國陌生人的面孔和歌曲,整體說來效果還是十分不錯的,真的能夠和好萊塢大片媲美了。

先說說主角成龍這個人。以前我對成龍不是很感冒,但可能是因爲年齡的緣故吧,看他真是越來越順眼了。成龍的影片一貫是宣揚一些真善美的,這個早已在意料之中。我覺得成龍先生能夠在演藝界屹立不動這麼多年,和他大氣仗義的爲人處世有很大的關係。所以他演霍安十分適宜,因爲他本人和劇中人有十分相似的地方。

本劇最大的缺點在於,影片前半部分某些對話過於單純直白,所以顯得矯情做作。但是隨着劇情的深入,沒有了唧唧歪歪小女人的情緒,慢慢的滲透出來硬漢之間的血性和剛性,倒是讓人有種酣暢淋漓的舒服,這是電影最吸引人的地方。

還有一個缺點就是霍安妻子主角的小家子氣,這個主角過於理想化所以顯得單薄,透過其他豐滿人物的映襯,顯得尤爲突出,算是一個敗筆。

劇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一句話,就是“讓我回家”,我覺得算是一個十分大的特色。由此可見導演兼編劇李仁港先生的文韜武略。劇中人應對死亡的時候用了“回家”這一說法,裏面有着十分精彩的對於生命及死亡的思考,贊!

同時劇中借用了中國古代兵法裏面的空城計、計中計、攻人軟肋等等戰術,其實還有幾個的,忘了,就應記在手機裏就好了。讓我這不懂兵法的人看得都很過癮,其實如果可能,可這方面以再挖深一些,效果會更好。

值得一說的還有劇中的感情,感情是人生的花朵,也是電影中不可或缺的鮮豔顏色。我覺得劇中的感情倒是表現的恰到好處,分寸拿捏的不錯,恰似飄落到硯臺上的一瓣桃花,淡然而出色,很到位的感覺。君爲知己笑生死,知己還君一世恩,能夠說這段演的還是很出彩的。

整體來講,這個電影場面上也是十分的出色,只但是隻要去電影院就要發個破黑墨鏡戴,爲了多收點錢非整個破3D效果自己和自己較勁,這點我十分的不欣賞。能不能踏踏實實的拍電影就好啊,3D看起來也沒那麼好啦,眼睛還累得不行,自己給自己找罪受真是。很多時候,我們打着與國際接軌的名號,但大多數時候其實還是貓在被窩裏自己騙自己罷了。

天將雄師影評 篇三

《天將雄師》:成龍的讓賢、師美和說教

剛吐槽完春晚,緊之後看《天將雄師》,在神奇的腦洞君引導下,把兩者神奇地聯繫到了一塊兒。這電影很完善地解釋了年七年級排片最多的訣竅,它實實在在就是一出銀幕春晚,倡導民族融合、止戰爲盟,紀念、歌頌禮貌建設成果,向邊關將士致敬,最重要的是,號召“回家過年”。節目也相仿,有大合唱(漢人羅馬大連唱),有相聲逗笑(筷子兄弟二人轉),有武術表演(單挑羣砍俱全),有少數民族民俗大展示(38軍作戰)。然而,《天降》絲毫沒有春晚的那股生榨正能量來粉飾濁世的彆扭,彌補甚至承擔了春晚缺失的情感功能。

央視春晚頂多搬出港臺明星,成龍和李仁港的“春晚”,搬出的是奧斯卡影帝、好萊塢明星、數以百計的羅馬軍人和西方史詩片道具,用邊關城樓和大漠塵暴做舞臺。爲了格局夠大都周全,成龍甚至不惜稀釋個人英雄主義(比較一下《十二生肖》也是羣戲,成龍是如何從頭高光到底的),在羅馬人料理自個兒的家事時,當好一個打抱不平的東方義士。有了讓賢和師美的勇氣,這臺“春晚”纔有了超脫的規模和氣質。假如央視春晚也能這樣與時俱進,何愁收視率年年下滑,淪落到要跟超級碗比較。

成龍所飾的霍安,身份是個武將,技能屬性更像一個文藝兵,粗通各種方言和外語,歌喉不賴,公衆演講潛力卓絕,煽情催淚指數不亞於朱軍董卿聯袂。本片在多種語言的處理模式方面,本能夠像去年的《白幽靈之絕命逃亡》一樣,人人配上同一種語言,採用藝術真實。反正如今外星人都說英語,觀衆不會計較。不知是不是被“根據真實歷史改編”絆住,李仁港偏偏用了最笨的辦法,各人老老實實各說各的,成龍還當起半吊子翻譯,古代要當公務員,就應也要透過語言等級考試吧。說實話,成龍英文不佳的劣勢,在那裏反而變成了優勢,倘若字正腔圓要假扮生硬,反倒吃力,不如純天然的蹩腳來得親切真誠。少數民族嘰裏咕嚕來一通,格外有民族風情,異域情調。

當然,最有異域情調的莫過於那些穿羅馬鎧甲的老外。約翰庫薩克在好萊塢演多了中產階級,面相忠厚,眼裏少點殺氣,是個儒將,而且此君略有些面癱,總是一副苦大仇深。撐起羅馬半邊天的是阿德里安布羅迪,碩大的鷹鉤鼻,猛虎般的眼神,猙獰的蹙眉和笑容,令人膽寒的吸氣聲,驕狂時如亞歷山大,憂鬱如哈姆雷特,睥睨天下,氣貫長虹。布羅迪的身手令人歎服,那徒手阻利刃的敏捷與膽量,揮刀斷敵臂的乾脆利落,凌空的旋體下劈,噴薄欲出的殺伐之氣,勢如破竹的力量感,行雲流水霸氣縱橫的招式,猶如《龍門飛甲》的雨化田,《特洛伊》的阿喀琉斯,《黑暗騎士崛起》的貝恩合體,叫人一瞬間忘記此人乃是十惡不赦的大反派。那是絕對自信的征服者纔有的氣勢,哪怕半程纔出場,影帝就是影帝,提比斯一角,崛起迅如閃電,隕落哀若流星,傷重而求兵刃不得那一幕,堪比《水滸之英雄本色》陸謙臨終正冠。某種程度上說,布羅迪在卡司是個“敗筆”,堂堂奧斯卡影帝,演技已然碾壓,武功還如此逆天,死也死得氣壯山河,可叫其他主角何以發揮。霍安若不開掛,真不知還有何等取勝之法。

李仁港到底是第五代武俠片掌門人,對武功的描述已然高於現實,他更擅長表現的是武將陣前拼刀,樓梯窄巷間的弓箭大戰,至於曠野中混作一團的38軍大戰,空有史詩片之形,供外行看個酣暢綽綽有餘,要像《五軍之戰》供內行顯擺一下戰略分析則力有不逮。與其比擬《角鬥士》,更接近《斯巴達300勇士》架空了歷史和邏輯的暴力美學,個人武藝在軍陣對衝的作用被放大,以壯闊好看爲唯一目的。本片出品地是大陸和香港,所有老外屬於《十三釵》的貝爾那樣純外援,能在純粹的華語片裏看到煞有其事的羅馬兵器和作戰方陣,拿《羅馬》、《斯巴達克斯》的嚴謹來作比已無太多好處。就應令人欣喜的是它爲中國與世界的文化接軌又增添一個鮮活的實例,一方面,越來越多他國來演繹我們的文藝作品(《許三觀》),另一方面,我們也開始用心再現西方的歷史文化,用中國資本拍“合拍片”、“好萊塢片”,在文藝領域的好處,這比大漢與羅馬的交融更加令人激賞。搞笑的是,成龍的西片(《尖峯時刻》《環遊地球80天》)多少都帶着港片影子,反倒是這部純華語片,成色比好萊塢還好萊塢。

照例有人抱怨,成龍早不是當年的成龍,脫離了小人物的草根諧趣,只會登高一呼講大道理。然而,近年成龍電影的動作模式改良顯而易見,反倒是愛說教的習慣,向來一脈相承,並非無源之水。80年代成龍影響力剛波及大陸那陣,他便在《警察故事》痛斥體制不公,在《A計劃續集》向革命黨闡明理念,在《奇蹟》教訓黑幫大佬;開創大陸首部賀歲片的《紅番區》,他又攜大家長作風漂洋過海,慷慨陳詞,把一羣紐約小混混管教的得服服帖帖……因何有人認爲成龍最近纔開始說教呢?成龍電影最初之所以脫穎而出,就在於不止於打鬥和喜劇,還有必須的思想性和教育好處,跟當時胡打胡鬧一通的港片做出區分,不僅僅令他走紅,也讓其舊作在這天不失魅力。就跟挑戰極人體限的驚險動作、利用身邊道具攻擊對手一樣,喋喋不休的嘮叨也是成龍式的傳統,看成龍電影沒有打鬥不習慣,不聽他嘮叨幾句大道理,惡鬥之後不端出一碗雞湯,也不習慣。

誠然,成龍說教的'對象在不斷變化,從80年代的香港本土的黑白道,到這天放眼全球,倡導全世界民族平等。表此刻《天將》劇作上,確實平等,忠臣奸角雙方都有,比武各勝一場,建城時你出技術咱們出勞力,旗幟各掛一邊跟西域聯合國似的,公平公正,和諧和平,真正的天下大同。別說前,此刻都離得遠呢。成龍的說教,歸根到底是小人物的願景,隻言片語洗刷世界的陰暗面,從過程到效果總是簡單粗暴。就像周星馳電影小人物總能崛起,就像超級英雄電影正義總能勝利。如果有人相信一團亂麻的現實世界,也能這樣被簡單的一腔熱血、一胸宏願所改變,那當然是幼稚空想。可銀幕下是何等殘酷的叢林世界,沒有救世主和奇蹟,這我們難道不清楚嗎?我們從不指望用電影邏輯來代替現實思維,成龍的電影提出的是純真的期許,一種高出現實的理想標準,在兩個小時里加熱我們的血液和靈魂,在半夢半醒間相信完美的存在。說到底,我們花錢看電影,不就是爲了購買一種近乎不可能的、有別於現實的藝術體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