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朱自清春散文精品多篇

朱自清春散文精品多篇

賞析 篇一

春的讚歌 讀朱自清的散文《春》 (吳周文)

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朱自清以他的新詩踏上了文學道路,後又努力從事散文創作,爲建立嶄新的白話散文作出過很大貢獻,成爲現代文學史上獨樹一幟的散文作家。郁達夫在《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導引》中說過:“朱自清雖則是一個詩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滿貯着那一種詩意。文學研究會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

《春》,就是這樣滿貯詩意的一個名篇。

這篇散文以詩的筆調,描繪了花卉爭榮、生機勃勃的春天的圖畫,讚美、抒唱春的創造力和帶給人們以無限希望,從而激勵人們在大好春光裏辛勤勞作、奮然向前。這篇作品可以說是一首抒情詩,一幅風景畫,是一曲春的讚歌。

“盼望着,盼望着,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這個起筆,抒寫了盼春的熱切心情,爲全文定下了活潑、輕快的抒情旋律和詩的氛圍。接着,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徵,粗略地勾勒了春天的輪廓畫:“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由於抓住春天的特徵來點染,給這幅輪廓畫抹上了一種迷離的色彩,創造了一個動人的意境,引起讀者對春的熱烈嚮往:春天,該是怎樣的美妙啊!

然後,作者從容不迫地“推”出五幅“特寫”,細緻描寫春天的動人景象。先寫草,“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突出草的“嫩綠”,描寫春天綠草如茵的情景。次寫花,“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突出花的“爭相鬥妍”,畫出春天百花盛開的繁榮景象。第三幅畫寫春風,着力刻畫春風的“溫馨”“鳴唱”,描繪出春風送暖的勝境。第四幅畫面寫春雨,渲染春雨“輕柔”“溼潤”,畫出夜雨和郊外的美麗畫面。最後,畫出了一幅迎春圖:

天上風箏漸漸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裏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兒事去。“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這裏筆墨不多,但寫出“城裏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迎春的一片歡樂景象。人們像趕趟兒似的都出來了,舒活筋骨,抖擻精神,在春草、春花、春風、春雨幾幅風景畫交相輝映的綺麗春色中,“各做各的一份兒事去”,充滿了無限的活力和希望。如果說前四幅畫是側重寫自然界的“春”(其中也有穿插寫人的活動的),那麼第五幅畫是集中筆墨寫人勤春早的“春”。

最後,作者禁不住對春天引吭高歌了: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着我們上前去。

這個結尾奇崛,頗俏。作者在完美地製作了春天的畫卷之後,縱情地對春天予以讚美,進一步揭示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創造力和無限美好的希望。三個形象化的比喻,漸次排比,氣勢迭起,戛然有力地歸結全文。

《春》在藝術表現上具有鮮明的特色。

一是詩情與畫意的結合,和諧地創造情景交融的境界。作者對春天深沉讚美的感情,不是直抒胸臆地“直說”,而是通過含情的畫筆,描繪春天的各種風景畫來抒寫的,賦予各種景物以鮮明的感情色彩。如對花的描寫,既繪形繪色地描繪了各種果樹的花,又這樣描繪盛開的野花:“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裏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作者賞花的欣喜之情,傾注在字裏行間,一切“景語”都是“情語”。由於感情的傾注,這些小野花兒都彷彿變成了富於感情的活靈靈的小動物了,內在的詩情與外在的景物和諧地交融爲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畫面的境界也因之抹上了一層濃郁的抒情色調。

二是結構嚴密,層次井然中見跌宕變化。作品根據揭示主題和抒情的需要,一共製作了五幅畫面。畫面之間連接自然、緊湊,並以前四幅畫面作爲第五幅畫面的鋪墊、烘托,從而開拓意境,揭示題旨。在揭題後,最後奇峯突起。文章層次清楚,脈絡分明,而又有變化。

三是語言樸實、雋永。朱自清善於提煉通俗易懂、生動形象的口語。他的散文語言具有清新樸實的特點。如寫草“園子裏,田野裏,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如寫花“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這些短句淺語都是從口語中來。從達意說,平易好懂,從修辭說,經過作者的藝術加工之後,節奏明快,不平淡,有濃厚的抒情味。作者還善於運用奇妙的比喻,增強語言的情味。如寫春風拂面,說“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如把春天比作“剛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等,這些比喻新穎、貼切,不落俗套,富有表現力,蘊藉深厚,句外有意,樸實清新中有雋永的意味。

《春》,沒有作者創作初期詩文的那種淡淡的哀怨的色調,而是鮮明地表現出格調的新鮮和情緒的歡快,是一篇有風格演變痕跡的散文。本文大致寫於1928年到1937年期間。這個時期,正是作者彷徨苦悶而埋頭於古典文學研究的階段,因此,對於春天只能作田園牧歌式的抒唱,不可能在作品中表現出鮮明的時代精神。至於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廣大人民羣衆心靈深處的“春天”,當時作者也就無從揭示與歌唱了。

賞析 篇二

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東海,後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幼年在私塾讀書,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1912年入高等國小,1916年中學畢業後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9年2月寫的《睡罷,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詩處女作。他是五四愛國運動的參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響走上文學道路。

1920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後,在江蘇、浙江一帶教中學,積極參加新文學運動。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創辦《詩》月刊,是新詩誕生時期最早的詩刊。他是早期文學研究會會員。1923年發表的長詩《毀滅》,這時還寫過《漿聲燈影裏的秦淮河》等優美散文。

1925 年8月到清華大學任教,開始研究中國古典文學;創作則以散文爲主。1927年寫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燴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學美國,漫遊歐洲,回國後寫成《歐遊雜記》。 1932年9月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隨校南遷至昆明,任西南聯大教授,講授《宋詩》、《文辭研究》等課程。這一時期曾寫過散文《語義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辭世。

《春》是朱自清散文中的名篇佳作,但朱自清生前卻沒有將它收入自己的散文集中。據考證,《春》最早發表在上海中華書局1933年7月印刷發行的《國中國文讀本》第一冊上,並標註“系特約撰述之作品”,可見是朱自清應《國中國文讀本》一書編輯特約撰寫給中學生作爲示範文的文章。還據說,本文最早其實是朱自清在任中學教員時寫給自己學生看的示範作文,即教師的“下水作文”。

《春》沒有朱自清初期散文的那種淡淡的哀怨情調,而是鮮明地表現出新鮮的格調和歡樂的情緒,這是一篇有較大風格演變痕跡的散文。

《春》是一篇詩情畫意相融合的散文名篇。全文圍繞一個“春”字,寫了盼春、繪春、贊春三個部分。這三部分的順序與事情發展規律一致。

一、開頭一節是盼春。

春天尚未來臨,就熱盼春天的來到。通過重複的“盼望着,盼望着”,既直抒了人們對春的渴望,也爲全文定下熱情活潑的基調。

二、此後是繪春。

作者先從概括總繪出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的春天特點,然後用筆細緻入微地描繪有春天特徵的五幅圖——

1、春草圖

描繪出春天嫩草勃發如茵景色。先寫出了春草的旺盛、多和新,接着寫出人在春草地上的活動與感受,點明春草帶給人們的歡樂。

2、春花圖

描繪了春天百花競放爭春的景象,特別着力於色彩與香味的描繪,又通過具體的三種花與無名的各種野花相照應,進一步展示了春意的濃郁。

3、春風圖

描繪了春風的和煦與清新。春風無形、無色、無味的,如何描寫?通過觸覺、嗅覺、聽覺和視覺把空靈的春風居然描繪得有聲有色,有味有感,有情有形。

4、春雨圖

描繪了春雨的細密輕柔和潤物無聲的特點。先突出春雨多、細、密、柔特點,然後描繪春雨中特有的景象,特別是雨中夜景圖更是把細密綿綿的春雨描繪得如此靜謐、安詳、平和,另人不禁對南方的春雨格外向往。

上述四幅圖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草、花、風、雨完美和諧融合爲一體,而每幅畫又都寫到人,但人又是景的一部分,人與自然顯得如此和諧。

5、迎春圖

是五幅圖中唯一主要寫人的。它抓住中國民間“春早人勤”的特點,從“天上”引向“地上”,引出地上“城裏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一片熱鬧的景象,展示了一幅春意盎然鬧人間的圖畫,在寫人時又突出了景,再次顯示了人與自然的和諧。

三、最後三節是贊春。

最後用三個獨自成段的比喻句謳歌春天,分別讚美春天帶給人新的希望;春天美麗令人喜愛;春天充滿活力,給人以力量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