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重溫中華最美古詩詞精品多篇

重溫中華最美古詩詞精品多篇

重溫最美古詩詞 篇一

最近集團組織了名爲“書香中交”的活動,旨在爲廣大員工增長學識,陶冶情操。我便選了于丹老師的一本名爲《重溫最美古詩詞》的書籍,來慢慢品味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與文字的魅力。也正如書籍封面的那句話——“徜徉在明月清風的意象中,感受對中國文化的溫情與敬意”。

見解,從另一方面說,讀這本書,可以從一位大家的視角去品味這些美妙的詩詞歌賦。清代孫洙就曾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可通讀一遍才忽然發現,原本口中偶爾蹦出的一兩句,根本就屬賣弄,哪算得什麼熟讀。比如白居易的兩首,一首《憶江南》,“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竟不知後面還有兩段;一首更爲著名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後面的我竟也不會。像這樣的只會一半的詩還有很多,不談內容,似這般,就已先學會了敬畏。

不得不說,詩詞還真是個美妙的東西,有時簡短的七個字,就比用千言萬語還能表達的清楚明白,讀後感《重溫最美古詩詞讀後感》。詩人可以用種種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春天”可以跟“愁思”聯繫在一起,我們眼中可愛的“芳草”在詩人的眼中卻是“離恨”,古色古香的“長亭”是“送別”,展翅高飛的“鴻雁”卻代表遠方可愛的“家鄉”。我時常會胡思亂想,都說現在的營養豐富人也聰明,古人都是呆呆的,傻傻的,可爲什麼卻寫不出如那般有內涵,有韻味的千古絕唱。是我們在這物慾橫流的年代,把什麼丟失掉了嗎?

讀這本書的時候,真的會想自己當初搖頭晃腦背誦的樣子,尤其是看南唐後主李煜寫的詩的時候,會不自禁的微笑起來。李煜寫的詩全是“愁”“恨”“煩惱”,本不是能笑出來的意境,不過有趣就有趣在幾年前的我竟然對這個“愁”很喜歡,不管是“離恨恰如春草”還是“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都掛在嘴邊,現在想來,小小年紀哪來這許多愁。倒應了辛棄疾的那首詞“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爲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由看書而看過去,別有一番滋味。

東坡先生說陶淵明的詩“初看若散緩,熟讀有奇趣”。而慢慢讀《重溫最美古詩詞》,竟也十分有趣,書中的詩詞包羅萬象,田園之樂,國破之恨,報國之情,觀景之懷,一一羅列於書中,但無一例外地,都夾雜着詩人或喜或憂,或恨或怒的複雜心情。詩者,感其況而述其心,發乎情而施乎藝也。人性就是這樣,無論身居何職,無論身居何位,只要生於世上,便有種種感情,這纔是一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如果真的沒有感情,沒有喜怒哀樂,那麼這不是神就是一堆枯骨罷了。正因有種種情感,詩人們才能將這種情感施乎於藝,我們才能在千年之後的今天,走近那些被稱之爲“詩仙”、“詩聖”的人,走進他們的內心,體味他們的喜與悲,愛與恨。

我想,於老師如此積極的傳播傳統文化,無非是讓中國文化更好的發展下去,讓無數的國人不要忘卻傳統,忘卻前人所留下的美麗語言。走進先賢的內心,聆聽先賢內心的情感發聲。恰如我們常說的,讀一本好書,認識一個好人,會讓人心胸開闊。是的,在這個喧囂的年代,每個人都會遇到煩惱,遇到挫折,能從書中品味先賢遇到磨難時的所爲,未嘗不是給自己一個正確的渠道去排解這些問題,恰如“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遇磨難而不低沉,做到“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心胸開闊了,問題自然就不算問題了,人總歸還是要淡泊一點,否則“衆鳥欣有託”,吾不愛吾廬,怎麼可能快樂呢。

不管一個人的文學底蘊到底有多高,讀兩三本書,總歸是好的。每天眉頭緊鎖,心有鬱結之氣,無論是說話還是做事都會錯誤百出,莫不如去選上一本自己愛看的書讀一讀,快樂了纔會有進步,“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

.《登岳陽樓》 篇二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重溫最美古詩詞 篇三

我相信任何一箇中國人,即便讀過再少的書,擁有再少的文化,談起“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樣的古詞佳句來,也會覺得如生活中的尋常話語,更是“每逢佳節倍思親”時最易涌上心頭的感慨。

就像一輪明月,映在中國人眼底的會是生命的陰晴圓缺,會是嫦娥的嫵媚相思,會是長久別離的深情遙望,但很難是一個只會反射陽光的黑暗球體;

再如那抹夕陽,映在中國人的心底,撩起了人生暮年的未解惆悵,渲染了邊疆戰事的壯懷慘烈,描繪了漁樵晚歸的靜謐溫馨,但絕不會是地球自轉的日日交替;還有那春夏秋冬,高山流水,花鳥魚蟲,一切的一切在中國人的世界裏從來多是豐富多情的,人心總與自然交融,總與萬物輝映。

現代生活的忙碌、嘈雜、無序快要將我們吞沒的時候,感謝于丹老師的《重溫最美古詩詞》爲我們適時奉上了一方清心靜氣的良藥,那些曾經在我們課本里沒被好好感悟的詩歌,那些每天出現在生活中卻被我們麻木忽略的美好事物,全被重新精心梳理地呈現在我們面前。隨着于丹老師的循循善誘,欣賞着書中意境深遠的古代畫作,細細品味祖先穿越千百年的隨想或是感念,每個人的內心都像多了一雙溫柔的手在撫平心頭的哀愁,每個人的耳畔亦似多了一個知己能體諒所有的心事。

我想這本書,除了能幫助孩子、學生們更生動地理解古代詩詞外,更有幫助的應該是我們這些成年人。心理學上說,人的生命在14歲之後,就進行了一半。因爲14歲之前的兒時記憶,佔去了大腦的大半,此後餘生,都是光陰似箭。我想,這不外乎人越長大,對生活中的意象越發熟悉,從而變得寡淡索然,沒有了那麼多的發現和驚喜,也沒有了能夠和值得被記憶的事、物。所以,我們急需古人的深思和細膩喚醒我們對生活景象的珍視,就像于丹老師在書的最後說的那樣:人的年歲越是增長,就越需要一種溫暖,需要生命年華中的浪漫,讓我們在現實的糾葛之外找到一種掙脫地心引力的力量。

“年華有限,但詩意無窮”,生活的黯淡是因爲我們的眼睛、心靈不再有發現美麗和驚喜的能力,我們期待生活能夠永遠熠熠生光,其實古人眼中的那些美好,正透過亙古不變的月光鋪灑在我們心頭,不信,就請你捧起這書,定會真切觸摸到生活中那滿滿的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