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中秋散文:又到月圓中秋時【多篇】

中秋散文:又到月圓中秋時【多篇】

中秋節美文 篇一

又是一年中秋時節。

窗外月光如瀉,給大地披上了一層迷人的薄紗,顯得寧靜而又安詳。天上明月如盤,一如我小時候看到的模樣。每年的中秋都是一樣,不同的是隻是個人的心情罷了。現在的中秋節幾乎都是在忙碌中匆匆度過,已全然沒有了節味。於是在這個時候總會想起兒時的中秋節----

天漸漸黑下來。牛和羊都被陸續從田間牽回村子,苦累的莊稼人今天比往常早一些收工了。漫長的秋收季節,人們起早貪黑的,收了水稻掰玉米,種完芝麻種黃豆,砍過紅麻刨紅薯。農活一件接着一件來,真難得歇一口氣兒。秋收大忙時節,每家的壯勞力沒日沒夜地幹活,象是在償還自己祖祖被輩輩還沒有還完的債。

月亮出來了,是一輪滿月。在藍色和白色的雲彩裏面,慢慢地向空中移動。月到中秋,家家的喜氣都從大人小孩兒的心眼裏面冒出來。每一家都忙着做飯了,屋頂的炊煙在明亮的月光下白白的,在空中瀰漫。村莊開始熱鬧起來,不時可以聽到孩子們的嬉戲聲,誰家的收音機裏在播放着劉蘭芳說的評書《岳飛傳》。

一家一戶的人們都圍在晚飯桌旁邊。儘管物質條件比較差,但是到了中秋,還是要講個排場。紅燒豬肉端上來了,厚厚的長條形,上面用褐色色素和調味品打點,油膩膩的、噴噴香,比現在的豬肉要香上許多。自家養的小公雞也端上來了,接着,鄉下的土菜如四季豆啦、洋蔥啦、豆芽兒啦、鹹鴨蛋啦,也都陸續上齊了。中秋是鄉村的“美食節”,滿滿一桌子,真是尋常難得吃的美味!除非家裏來了稀客,平時絕不會是這麼豐盛的。主婦從廚房裏出來,洗臉洗手然後入座,全家人算是坐齊了。男勞動力舉起酒杯美美的品着,孩子們則急忙伸筷,埋頭大嚼,一飽口福。狗兒乖巧地趴在桌子底下,專注地啃骨頭。喝酒的人耳根開始發熱,菜也吃的差不多了,白米飯一碗接一碗地端上桌子。這時候如果有誰走在小村裏,就會聞到整個村子到處都是新稻米和紅燒肉的香味兒。

快吃完晚飯的時候,有的小孩也已溜下飯桌,呼朋引伴,揹着大人悄悄地潛伏到誰家的菜地裏去了。以往他們聽大人說,八月半的晚上,端一盆水放在菜地裏的豆架或辣椒架下,耳朵貼在水面上,側耳傾聽,準能聽到月宮裏面嫦蛾和玉兔的悄悄話兒呢!在娃娃們的世界裏,充滿了對這個美好傳說的無限嚮往。他們嘰嘰喳喳地擠在菜架子底下,眼睛盯着剛剛端出來的半盆水,屏住了呼吸。領頭的孩子先把耳朵貼到水面,好像並沒有聽到什麼。別的孩子也一個接一個換着聽,還是沒有!擡頭看看天空中,月亮似乎比黃昏時更高,更圓了,仔細看去 ,月亮裏面影影綽綽的,好像是吳剛在砍桂花樹。失望寫在一張張稚嫩的臉上。有個搗蛋包乘別的孩子不備,呼哨一聲:“聽,有聲音了!”話音未落,一擡手,“嘩啦”一聲,把半盆水就掀翻到菜園裏。大家嘻笑着、罵着,一鬨而散,把菜園字踩個亂七八糟。

月亮已經升到高空,藍白色的天空比平時更顯得高遠。村裏村外吃過飯的大人們,三五成羣地聚在一起聊天。“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大家圍坐在院子裏,各自品評着誰家的紅麻長得旺勢,誰家的水稻又遭了蟲災。有的三三兩兩走出村子,到莊稼地裏去散散步,也散散心,涼風習習,寒蛩等秋蟲在愉悅地鳴叫着。白霧茫茫,露水已經打溼了每一片莊稼的油綠的葉子。早種的芝麻正在忙着開花,潔白的花朵垂着青露。仔細傾聽,能夠聽到清脆的“啪嗒”“啪嗒”的露珠落地的聲音,更顯得幾分靜謐。

月色如水,村口張家李家,家家都把月餅拿出來一塊兒品嚐。每家都是那種大約半斤重的老式月餅,厚厚的、圓圓的、黃澄澄的浸潤着油彩。掰開來,紅色的、綠色的甜絲,無色的冰糖,黃色花生瓣兒,都露出來,讓人真想立刻咬上一大口。孩子們圍着大人攛掇起來,大人們假裝呵斥孩子,一邊教育孩子要尊敬老人的道理,一邊先掰開一半兒遞到老人手裏。孩子們有心無心地聽着,分得一半塊,只顧歡天喜地地跳躍着、品嚐着。老人們用所剩無幾的牙齒咀嚼着香噴噴的月餅,閱盡滄桑的臉上寫滿一生的幸福。“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不知他們是不是也在思念遠方的親人,祝願親人們此時此刻也能夠和家人團聚,共享天倫,能夠一起賞月,共度良宵!

夜已深沉,月兒更明。樸實的莊稼漢們帶着明天的希望,把一個快樂的中秋帶回自家小院,帶入夢鄉。

中秋兮中秋美文 篇二

敦禮臣著《燕京歲時記》雲:“京師之日八月節者,即中秋也。每屆中秋,府第朱門皆以月餅果品相饋贈,至十五月圓時,陳瓜果於庭以供月,並祝以毛豆雞冠花。是時也,皓魄當空,彩雲初散,傳杯洗盞,兒女喧譁,真所謂佳節也。惟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故京師諺日,男不拜月,女不祭竈。”

此記作於四十年前,至今風俗似無甚變更,雖民生調敝,百物較二年前超過五倍,但中秋吃月餅恐怕還不肯放棄,至於賞月則未必有此興趣了罷。本來舉杯邀月這只是文人的雅興,秋高氣爽,月色分外光明,更覺得有意思,特別定這日爲佳節,若在民間不見得有多大興味,大抵就是算帳要緊,月餅尚在其次。

我回想鄉間一般對於月亮的意見,覺得這與文人學者的頗不相同。普通稱月日月亮婆婆,中秋供素月餅水果及老南瓜,又涼水一碗,婦孺拜畢,以指蘸水塗目,祝曰眼目清涼。相信月中有裟婆樹,中秋夜有一枝落下人間,此亦似即所謂月華,但不幸如落在人身上,必成奇疾,或頭大如鬥,必須斷開,乃能取出寶物也。

月亮在天文中本是一種怪物,忽圓忽缺,諸多變異,潮水受它的呼喚,古人又相信其與女人生活有關。更奇的是與精神病者也有微妙的關係,拉丁文便稱此病日月光病,彷彿與日射病可以對比似的。這說法現代醫家當然是不承認了,但是我還有點相信,不是說其間隔發作的類似,實在覺得月亮有其可怕的一面,患怔忡的人貝,了會生影響,正是可能的事罷。

好多年前夜間從東城口家來,路上望見在昏黑的天上,掛着一鉤深黃的殘月,看去很是悽慘,我想我們現代都市人尚且如此感覺,古時原始生活的人當更如何?住在巖窟之下,遇見這種情景,聽着豺狼曝叫,夜鳥飛鳴,大約沒有什麼好的心情,——不,即使並無這些禽獸騷擾,單是那月亮的威嚇也就夠了,它簡直是一個妖怪,別的種種異物喜歡在月夜出現,這也只是風雲之會,不過跑龍套罷了。

等到月亮漸漸的圓了起來,它的形相也漸和善了,望前後的三天光景幾乎是一位富翁的臉,難怪能夠得到許多人的喜悅,可是總是有一股冷氣,無論如何還是去不掉的。只恐“瓊樓玉字,高處不勝寒,”東坡這句詞很能寫出明月的精神來,向來傳說的忠愛之意究竟是否寄託在內,現在不關重要,可以姑且不談。總之我於賞月無甚趣味,賞雪賞雨也是一樣,因爲對於自然還是畏過於愛,自己不敢相信已能克服了自然,所以有些文明人的享樂是於我頗少緣分的。中秋的意義,在我個人看來,吃月餅之重要殆過於看月亮,而還帳又過於吃月餅,然則我誠猶未免爲鄉人也。

中秋節美文 篇三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 是詩仙李白 26 歲在他鄉揚州的一家旅舍,擡望天空一輪皓月, 油然而生思鄉之情而做的一首詩。從小讀到大,都沒有過深的感 覺,但是現在想家了。

小時候我最盼望過中秋節,那時只爲吃月餅;長大後,依然 盼望中秋節, 但更多的是爲品味那種懷着喜悅的心情分享着辛勤 勞動收穫的累累碩果, 那種一家人團圓和諧的令人陶醉的家庭氣 氛。

我生在農村,那是一個有着“魚米之鄉”美稱,令人神清氣 爽的美麗鄉村。家鄉的習俗是中秋節的前幾天,家家戶戶就開始 準備着節日的吃食。

時值果子成熟季節, 於是果園裏便熱鬧起來, 人們從樹上摘取許多的蘋果、葡萄等新鮮水果擺上幾大盤,然後 再買許多各種圖案、各種口味的月餅。到了十四那天,要到江裏 面撒上幾網,弄些新鮮的大魚,象徵着年年有餘。

中秋節這一天, 大人小孩都忙, 大人們一整天忙着做好吃的, 小孩也圍着大人。晚上,待萬籟俱寂、月明如鏡之時,大人把洗 得發亮的各種水果和製作精巧的月餅整齊地擺放在盤子裏, 放在 院子裏的方桌上,然後點上一炷香,虔誠地磕幾個頭,媽媽說是 祭月神。

一柱香燒完之後, 我們小孩才迫不急待的圍着桌子坐下, 一邊欣賞着圓圓的月亮,一邊津津有味的吃着甜甜的月餅,吃飽 後還要用盆子裝半盆清水,放到院子裏面看月亮,因爲大人們說 可以看到嫦娥,可是一直都沒有看到,逗的大人快樂的笑聲撒滿 小院。

長大參加工作,遠離了家鄉。回家的次數越來越少,想跟父 母一起過箇中秋節竟然是那麼的難。

好長時間吃不到媽媽親手做 的飯菜,好久沒有享受過與爸爸媽媽在一起那種溫馨的感覺。

去年, 中秋節與國慶節同慶, 我有幸和父母在月圓之時團圓。

月亮依然圓圓, 月餅更加香甜, 但父母卻蒼老了許多:

頭髮白了, 背也駝了, 行動也不如以往靈便。

我心裏突然有一種異樣的感覺, 有點心酸,有點難過,更多的是對父母深深的愧疚和歉意。一時 間,我再也找不到兒時過中秋的那種喜悅和興奮的感覺。父母親 一輩子爲我們做兒女的操碎了心, 但老了卻享受不到兒孫繞膝的 天倫之樂。兒女們都忙於工作,看望父母的時間很少,甚至連個 電話都懶得打,父母的日漸蒼老告訴我們,他們與我們團聚的時 光越來越短暫,我們應該好好珍惜與父母在一起的每一次,有空 常回家看看。

時光總是匆匆,今年的中秋節轉眼又到了。父母不知又增添 了多少皺紋,多少白髮。我不能回去看望他們,只能在心裏默默 地爲他們祈禱,爲他們祝福。祝願我的父母親,天下所有的父母 親都能夠健康長壽,笑口常開,永遠做兒女們避風的港灣,幸福 的依靠。

中秋節美文 篇四

已是深秋季節,此時山野的那片楓林又開始了火紅的燃燒。每年我的思念,便是鐫刻在楓葉上的詩稿,在那秋風的吟哦下,在每天夕陽的餘暉中忘我飄飛。而一場不期而至的秋雨,總是爲那滄桑的秋色塗抹一道水墨淋漓的淡淡離愁,讓漂泊的心情更加思念故鄉的阡陌。因爲異鄉的霓虹裏,即使太多的繁華也只是別人的風景。而遠走他鄉的寂寞,只有家鄉燈火的溫柔,才能徹底化解我相思的孤獨。

此時一場淅瀝的秋雨,就是遊子心中漫漫敲擊的琴絃,在異鄉無奈的嘆息裏,輕輕撥動起家鄉的離愁。我知道,此刻我的土地,早已是莊稼成熟的季節。那些嬌羞垂頭的穀穗,正在等待我鐮刀的親吻。那些路邊爛漫的野花,正在努力璀璨着等待遊子歸來的最後芬芳。

只是我的心中,依舊難以忘懷的故鄉呀,在生存的選擇上,我只能讓自己的心情化作這淅瀝的秋雨,讓我難以迴歸的深情傾灑在我夢中的故鄉。還有秋雨中那把不能忘懷的小傘,就是我夢中永遠飄搖的風景,讓我遊子的心情在 這秋雨爛漫中繼續飄搖。

還有我那年邁的雙親,此時瀟瀟的秋雨是否正在洗刷着他們望眼欲穿中期盼的白髮?還有我那朝思暮想的愛人,是否正在秋雨滴答的窗檐下,嬌羞回味夢中的親暱?還有我那愛如珠玉的孩子,是否正在母親溫暖的懷抱中安然熟睡?

只是秋雨依舊滴答如琴,輕輕敲擊我的。心絃。只是我的心情,一如秋雨,輕輕打溼我無法迴歸的夢鄉。

中秋節美文 篇五

兔爺兒

兔兒爺的起源約在明末。明人紀坤(約一六三六年前後在世)的《花王閣剩稿》:“京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兒爺的功能已由祭月轉變爲兒童的中秋節玩具。製作也日趨精緻,有扮成武將頭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紙旗或紙傘、或坐或立的。坐則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販、或是剃頭師父、或是縫鞋、賣餛飩、茶湯的,不一而足。

“每屆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黃土摶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謂之兔兒爺。”舊時北京東四牌樓一帶,常有兔兒爺攤子,專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兒爺。此外,南紙店,香燭也有出售的。這兔兒爺,經過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已經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後來有人仿照戲曲人物,把兔兒爺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騎着獅、象等猛獸,有的騎着孔雀,仙鶴等飛禽。特別是兔兒爺騎虎,雖屬怪事,但卻是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還有一種肘關節和下頷能活動的兔兒爺,俗稱“叭噠嘴”,更討人喜歡。它雖爲拜月的供品,但實在是孩子們的絕妙玩具。

在幾十年前的北京街頭,大約六十多歲以上老北京都還能記得。一過七月十五,兔兒爺攤子就擺出來了。前門五牌樓、後門鼓樓前、西單、東四等處,到處都是兔兒爺攤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擺的極爲熱鬧。

中秋兮中秋美文 篇六

圓月透過窗,用一半的溫柔照着一些人的團圓,或者,她也該用另一半的蒼涼點亮故鄉等待的篝火吧。

嫋嫋剪風,輕送花香。故鄉的月是格外的圓嗎?

在這樣的夜裏,總是特別懷念故鄉的月,故鄉呼嘯的風。月華清練,照着故鄉的路。你看,那隨風飄散或直或彎的煙霧就是遊子縷縷的鄉愁;一地的清輝,淺淺地照着一行又一行的文字,那裏飽含思念,愛與牽掛。

屏息聆聽,那一首有關家鄉月的樂曲便洶涌而出。聽得出,思念,比弦長;心,恐已經走進了遙遙的家門。穿過流水,穿越距離,你會看見,牽掛,始][終別在媽媽的心上。

踏雲嘯月,彼岸花會開,拽一絲祝福拋向滿月的夜空,這樣的飛舞,因心中有愛,有掛念而格外燦爛!隔日清晨,你會看見葉上的露珠承載着一滴晶瑩。那麼美麗的凝聚,總是讓人不忍。因爲,那是今夜的仰望感動了月,那是月的淚,比夜短,比心長。

今夜,望月,你會發現:無論水遠山高,心與家的距離,永遠只有牽掛那麼遠,那一條回家的路,永遠筆直而平坦。

那麼,在今夜。讓我們靜靜地望着遠方。讓我們舉杯,對月,一飲而下。你會發現,在舉杯放手之間,月華會照着你,我,他,還有家。

·望月·

月亮起來的時候我還醒着,我喜歡看月亮,就像喜歡看水一樣。月圓月缺,潮起潮落,有相關,有默契。我始終認爲,水與月本就是一種靈魂的相通,既遙遠,也近。

水中有月,月下有舟,舟中有莫愁。帶着琴絃弄月,聽有些悽切的蟬聲,有一種叫做希翼的翅膀,隱約煽動着水之漣漪,如同心裏一圈又一圈的夢,做了醒,醒了再做。

遠遠地望,或者撫着樓臺的月華如水,很多塵世的喧囂便悄然退場了。這時候沒有喧囂,沒有忙碌,只有天空靜靜地綻放着一輪美麗,淡然而安靜。

喜歡這樣的夜晚站在樓臺,把着金樽望月,有時候想着一些不關己的故事,有時候思考這人生,這世界,這日月恬淡。月缺月華,安靜而高潔。其實,人有時候可以如這月一樣,可以慘淡淒冷,可以陰晴圓缺,但,一定要高貴。不是浮華,不是做作,是超然,是出世般的從容。

中秋節美文 篇七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小時不識月,故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美麗的月亮總是陪伴我們度過美好的童年,少年,並將不離不棄地陪我們走下去。

月圓人團圓,自古是多少漂泊異地之人所想,但那多數是海市蜃樓,只是幻影。

看那月亮潔白無瑕,溫和似雪。和太陽相比,它是文雅的,不似太陽脾氣火爆;和星星相比,它是寬容的,不一手遮天。因而古往今來人人寫她,贊她。

中秋到,月最圓。這是一個團聚的日子。家家戶戶都圍在一桌,共度這屈指可數的團圓日子。熱鬧的場面不亞於過年。衆人賞月,月亦看衆人。

有誰想到,月亮是孤身一人。

當我們苦悶時,我們對月獨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當我們苦於表達時,“月亮代表我的心”,當我們“花前月下”時,可曾想過,月亮是那樣孤獨。

她無聲,以至於我們忘了她也有感情,也會孤獨寂寞,我們成羣結隊,她卻孑然一身。她爲我們默默奉獻,以至於我們以爲那是理所應當。

中秋節到了,在過自己的節日時,也多想想月亮吧,中秋月是她的節日。讓我們也祝她節日快樂!(文/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