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2012中國最美鄉村教師通用多篇

2012中國最美鄉村教師通用多篇

最美鄉村教師 篇一

《最美鄉村教師》觀後感

李姝傑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形象,而對於鄉村教師而言,這種光輝更加閃亮,更彌足珍貴!觀看由中央電視臺“尋找最美鄉村教師”頒獎典禮晚會的過程中難以抑制激動的心情,淚滿衣衫。“最美鄉村教師”無私奉獻的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鼓舞了我。在我抱怨學生素質不高的時候,在我抱怨工作環境不好的時候,在我工作疲憊喊累的時候,在世界的另外一個角落,還有這樣一處惡劣的工作環境存在,這樣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發生,還有這樣一羣奉獻自我的人存在。

湖北恩施高原國小的鄧麗教師,在她來到這所學校前,這裏沒有女老師,7位男老師的平均年齡是52歲。鄧老師2008年從中南民族大學工商學院畢業,在來到高原國小前是武漢一家知名的培訓機構的老師,每天出入寫字樓,月收入4000元左右。一年後,鄧麗參加了“農村教師資助行動計劃”,並主動要求到海拔1800多米的高原國小任教。高原國小的老師們知識結構老化,不會說普通話,更不會教英語,學生流失比較嚴重,鄧麗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家訪,說服家長把輟學的孩子送來,哪怕一個學期先看看效果。結果從那以後,高原國小的學生減少不超過1人。鄧麗讓孩子們的學習成績大幅度提高,尤其是英語成了孩子們最喜歡的課程。

西藏自治區墨竹工卡縣日多鄉中心國小教師宋玉剛。1997年,年僅22歲的宋玉剛從拉薩師校畢業,分配到拉薩市墨竹工卡縣日多鄉中心國小。宋玉剛的事業就這樣開始了,上課、備課、改作業、關照孩子們起居、個別輔導、家訪„„宋玉剛忙得不亦樂乎,許多時候忘記了吃飯,餓了就買些方便麪。細心的藏族老師看見了,便邀請宋玉剛到他們家吃飯,拿出酥油茶、風乾牛肉等招待他。宋老師說:“我喜歡這個只有兩千多人的鄉,即使有機會調走我也不想走,我只是希望能儘自己的一份力量讓學生的成績能越來越好”。 還有阿力甫夏、吳金成等老師,我記住了他們,記住了他們陽光般的笑臉、動人的事蹟。在中華大地上其實有千百萬個鄉村教師像他們一樣在爲祖國的未來孩子的明天,在平凡的崗位上堅守默默地奉獻,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奉獻青春。因爲心中有信念,有理想他們甘受清貧,病痛而無怨無悔。歲月常在,文化長青,但願最美教師們好人一生平安,但願所有的孩子們都能享受到公平、充裕的教育,背起知識的行囊走得更遠。

最美鄉村教師 篇二

最美鄉村教師

當清晨的一聲號角吹響時,當校園的生活區出現第一個孩子的身影時,他已奔忙於水龍頭與每個宿舍前,拉開了李寄國小孩子們一天學習生活的帷幕······

他叫郭買存,今年59週歲,1975年參加工作,198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幾十年來,已經在教育這個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了41個春秋,2008年,李家莊國小開始創辦寄宿制學校,他順勢也步入了這個大家庭,八、九歲的孩子正是在父母懷裏撒嬌的年齡,到學校住宿,飲食起居誰照顧,怎麼照顧?誰來擔任生活指導老師呢?正當校長犯難之時,身爲老黨員的他毅然地找到校長說:“校長,讓我來吧,我一定不負家長的希望。”從此,他與孩子們的吃、喝、拉、撒、睡綁在了一起,紮根深山,無怨無悔,這一干就是八年!

“八年”不長也不算短,他給孩子餵過藥、梳過頭、洗過腳、穿過衣。學生的牀邊迴盪着他的搖籃曲,餐廳裏留下了他他忙碌的足跡;孩子的一日三餐他常叮囑,孩子的起居冷暖他時掛懷,他很少給自己的家人打電話,卻常常把電話打進學生家裏······憑着對黨的教育事業的忠誠,憑着對祖國花朵的大愛情懷,他無微不至地關愛着每一個學生。 一、一顆愛心繫學生

“愛心,只有充滿愛心才能當好生活老師。”這就是他對生活老師的理解。在生活中,他也是這樣做的。孩子們剛來寄小時,自理能力差,再加上一切都有一個適應期,吃飯、穿衣、睡覺、上下牀,疊被洗漱、尤其一到晚上哭着鬧着想家的······狀況百出,此情此景,他暗自想:既然家長把孩子交給學校,我們就應該對他們的成長負責,在學校,他們老師就是他們的親人,“生活老師就是“第二家長”,心裏拿定主意,於是他便開始了這個大家庭母親的角色。清晨手把手地教他們疊被子鋪牀單、清宿舍掃門前。中午,面對面飯前訓話注意,飯後整理就緒。晚上,水龍頭前打水得看、雞蛋發放得管、睡前洗漱夜間安全得查,時不時地也要爲尿了牀的孩子曬牀單······ 掖被角、講安全這微小的情節在不知不覺中定格成了他工作中最美的一章。現在有孩子病了、忘拿東西了、或一不小心尿牀了,他們第一個想到的生活老師,第一個要找的也是生活老師。在這裏,無論從日常生活起居的服務、管理,還是良好生活習慣、遵守紀律習慣的養成,以至於團結協作的精神培養?? 他既給了孩子們父親般的堅實依靠,也給了他們母親般的細膩柔和。“作爲一名生活老師,能父母般地疼愛孩子,心裏總覺得暖烘烘地。”他經常對別人這樣說。

二、耐心中不失堅持

寄校的生活管理複雜繁瑣,對每一件事都要有特別的耐心。在學校住宿,每個星期一到校,孩子們既興奮又恐懼。晚上熄燈鐘響後,開始很多人嘰嘰喳喳地說個不停,好不容易讓他們安靜下來,哭哭啼啼的聲音又此起彼伏,他只好把燈打開,一個一個宿舍地哄他們睡。剛入睡不久,又聽到有學生去上廁所,這個剛從廁所回來,那個又要去就這樣,一整夜他幾乎都沒睡成。這種狀況一直持續了一個多月,學生逐漸習慣了纔有所緩解。

每天早晨的起牀鈴聲一響,他便挨個宿舍敲門催促學生起牀,組織他們去吃早飯、晨練。到了中午,還要在組織學生午休之餘幫他們曬被子、打掃室內衛生。爲了清除學生打掃不乾淨的死角,他得仔細檢查宿舍的每個角落。生活老師最辛苦的就屬值夜班的時候了。每晚學生入睡前,要挨個宿舍去查學生人數。爲安全起見,等學生睡着後再查一遍。爲了不影響學生睡眠,他基本是摸黑進屋摸摸學生的頭,得知學生已在牀上安然睡去,才放下心來。不僅如此,生活老師還要熟悉每個學生的生活習慣,比如,要幫一些習慣夜裏踢被子的學生蓋被,提醒幾個尿牀的學生起來上廁所,還要時刻提防出現學生突發疾病的情況。爲此,數年如一日,他沒睡過一個囫圇覺。早起遲睡就是他的休息概念。儘管也患有頸椎病,實感麻木疼痛,但他總說:“歡喜做事,事勞而不覺其累;良友伴行,路遙而不覺其遠。”

最美鄉村教師 篇三

教育從“心”做起

——記最美鄉村教師楊永潔

沁源縣實驗國小楊永潔老師的標兵事蹟,使我對教師的職責、師德的內涵又加深了一層認識,對教育教學又有了更深的瞭解。在我心中她永遠是最美鄉村教師。

從參加工作到現在,一直以爲“在其位,謀其政”把自己的教學工作搞好就是很好的完成了任務。通過在市師德標兵事蹟後,我深深體會到:作爲一位教師,不僅僅是在課堂上教好書,給學生講講道理那麼簡單,而是要從社會,學校,班級,甚至每個學生的實際出發,讓他們掌握科學知識、養成健全人格,爲國家、爲社會培養負責任,有用的人才。楊老師深刻地認識到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從不做揠苗助長的事,她特別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給孩子心理壓力,她力求能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快樂自覺地學習。尊重學生,尊重個性差異,不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在她所教的班級沒有出現過讓學生無休止機械抄寫字詞和課文的現象。楊老師認爲作爲一個老師不僅僅是要讓學生學習書本的知識,更重要是要讓孩子們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正確積極的生活態度。她上課生動有趣,課後又陪着孩子們玩遊戲,孩子們都非常喜歡她。她關愛着每一個孩子,他們在她的心裏就是一棵棵需要精心呵護的小苗,對孩子們的關心愛護已經成爲了她的一種天性,她在從教生活中已經很好地詮釋“偉大的師愛”這高尚的名詞。我們相信,她播撒下的愛的種子,也將收穫着愛的碩果。

教師的職責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高尚的師德,什麼是師德?師德,是教師工作的精髓, “師愛爲魂,學高爲師,身正爲範”是其內涵。記得北師大林崇德教授曾說過,“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教師對學生的愛,從本質上說是一種只講付出不求回報、無私的、沒有血緣關係的愛,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極其神聖純真的。這種聖潔的愛是教師教書育人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真實感情,就會“親其師、敬其師”,從而“信其道”,從而達到真正教育的目的。在工作過程中我也曾經感嘆,爲什麼有些學生不能體會出我對他的愛呢,有時反而對我的愛充滿警惕和不屑。通過學習我真正的認識到,原來我的感情還是沒有到位,甚至有點急於求成,其實愛貫穿在我平時的一點一滴,一言一行,相信學生一定會領會到的,就想到楊老師,正是她那無私的、不求回報的對學生的愛,最終得到學生由衷的尊敬,這些是教育的真諦,是我努力的方向。

教育是愛的事業,教師是愛的化身。楊老師幾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崗位上做着平凡的工作。以一顆不倦的愛心,在細微之處,在不經意間默默潤澤着孩子們的心靈,她也像一隻無私的蠟燭,向人們無怨無悔地奉獻自己的光明和溫暖。

王和中心校通訊員 閆雲

最美鄉村教師 篇四

最美鄉村教師

這是一個非常不起眼的村落國小——河北省平鄉縣油召鄉田莊聯小。由於師資力量的薄弱,作爲代課教師的薛俊綿只能“一人一班”,開始了她的“獨角戲”生涯。她一個人承擔了一個年級的全部課程。這一教,就是22年。爲了村裏的教育,無論如何要盡這份責任。

說起學生,薛俊綿有着無限的興奮與激動22年,幾乎是半輩子的時光。細數22年來的育人生涯,她自己都感到驚訝;那生命中的每一天,如今仍歷歷在目。

薛俊綿所帶班級的成績始終名列前茅,在這個只有500多戶的鄉村裏,她已經帶過了百餘名學生。許多學生的家長還和薛俊綿成了好朋友,大家都深深地被這個勤奮女教師的認真負責而感動。

多年的兢兢業業,薛俊綿爲了學生付出了很多心血。因爲休息的時間少,每天課時長,經常和粉筆“打交道”,手被白灰侵蝕的皺紋佈滿全手,現在上課時間長了,可她還是堅持着,都是努力讓學生飛得更高。看到祖祖輩輩靠天吃飯的鄉親們在那片貧瘠的土地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她忽然覺得自己有責任扛起他們的夢想,讓孩子們上學,讓孩子們走出農村看世界。近幾年,村國小也配置了計算機。薛老師在熟悉了這些信息技術設備後,便琢磨着怎樣把國內最好的教學資源,也搬到鄉村國小的課堂上。她找來教學光盤,試驗着利用光盤資源,選擇教學片斷,再深入淺出地對學生進行講解。

多年的教師生涯,薛俊綿老師在教學方面所獲得的表彰和獎勵不勝枚舉。在創新教育教學方法上,她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形成了一定的風格和特色,得到了上級和同行的公認。 每次幹完活,薛俊綿和老師們都是一身汗、一腿泥、滿手水皰,卻沒有一句怨言,他們在用雙手創造學生的未來。

如今的田莊聯小飛速發展着,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學校的硬件設施更加齊全了,不再是以前荒涼的模樣了,可薛俊綿還是像以前一樣,懷着炙熱的心,忙碌在黑板之前。“和以前相比,現在好多了,雖然道路艱辛,可我樂在其中。要問我圖什麼,我就圖能實實在在地爲這些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薛俊綿的話字字鏗鏘。

歲月的痕跡像刀子一樣刻在了她純樸的臉上,但歲月的流逝卻沒有帶走她火一般的熱情。薛俊綿告訴我們:要想在學生管理、學生教育方面做出更大的成績,讓學生飛得更高更遠,作爲鄉村教師的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012中國最美鄉村教師 篇五

2012年

中國最美鄉村教師

1、馬背上的校長徐德光

遵義市紅花崗區金鼎山鎮扇子林教學點

沒有路,他花一年的時間爲孩子們砍出一條路;沒有書,他用兩匹白馬馱回孩子們的書。徐德光,20年做這些密林深處孩子的引路人,用自己艱辛的勞動托起了孩子們的希望,也用自己的美麗情懷感染着自己的學生,讓這個大山深處的教學點教師後繼有人。

在貴州省遵義市金鼎山鎮大山深處的一條蜿蜒山路上,每天都能看到一位騎着馬的中年人日出上山日落下山,來回往返從不間斷,他就是金鼎山鎮扇子林國小校長徐德光,當地羣衆都稱他爲“馬背上的校長”。扇子林國小地處貴州大板水次生帶原始森林的大山深處,海拔在1500米以上。學校覆蓋區域地廣人稀、交通不便,居住着苗、漢兩個民族的40多戶人家200多口人,學校目前除校長外還有2名代課教師,22名學生。徐校長把學校看作是孩子們走出大山的起跑線,作爲一校之長他自然成爲了這些孩子走出大山的引路人,他用自己艱辛的勞動托起了大山裏孩子們的希望。 1975年8月,剛剛高中畢業年僅17歲的徐德光便自告奮勇到扇子林國小任教,從此他的人生便與深山中的孩子們連在了一起。多年來,隨着山民逐漸往山下搬遷,學校規模不斷縮小,山上的老師也陸續下了山,但徐德光堅持了下來,從來沒有離開過扇子林國小,校長一當就是20年。31年來,從這裏走出去的畢業生有200多人,其中4人考上了大學,20多人考上中專,100多人讀完了高中。爲此,徐校長也被評爲市級優秀教師。

2、鄧麗-----綻放在“高原”上的美麗之花

湖北省恩施市鶴峯縣高原國小副校長

支教幾年來,鄧麗先後被評爲恩施州師德模範,鶴峯縣優秀共產黨員,恩施州優秀校長,並在全州各縣做師德巡迴報告,很多老師和學生受到深深的感動。2011年11月,鄧麗在全國中國小教師演講比賽中榮獲一等獎,爲支教生樹立了榜樣。近三年來,她還爲孩子們募集到了新課桌,新衣服,學習用品等等,還爲學校特困生彭少蓮找到了資助。2011年10月,她又努力爭取,爲全校孩子們募集到免費午餐基金20萬元。這意味着,在此後三年裏,全校每個孩子每天中午,都可以吃到免費可口的飯菜。

高原國小地處高寒地帶,海拔1800多米,環境惡劣,條件艱苦。在鄧麗到來之前,學校只有7名男老師,平均年齡52歲, 教師隊伍年齡老化嚴重。鄧麗的到來,給學校增添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她對每位學生都給予關注與關愛,許多問題學生在她的面前變得陽光、積極向上,她也因此成爲學生最貼心的朋友

3、宋玉剛----給山裏的孩子撐起一片希望的天空

拉薩市墨竹工卡縣日多鄉中心國小

4500米--這是宋玉剛工作所在的拉薩墨竹工卡縣日多鄉國小的海拔高度,冬天這裏連打火機都打不着。宋玉剛是“藏二代”,父親1954年進藏,參與青藏公路建設,出生成長在西藏的宋玉剛1997年,也就是22歲時從拉薩師校畢業,被分配到日多鄉中心國小。 8年--走進偏遠山溝,從失落到眷戀。宋玉剛爲工作,自2003年起,一直未能探望已退休回到河南養老的父母。只是父親2010年曾來過一次西藏見面。宋玉剛惦念年邁雙親,也牽掛着學生和工作,面對兩難選擇,他每次都選擇留下。

宋玉剛是學校裏唯一的一名漢族老師,而學生全都是藏族孩子。剛來學校的時候,宋玉剛一句藏語都不會說,而孩子們也壓根兒聽不懂漢語。宋玉剛用了整整三年的時間,終於能夠流利地使用藏語了。他不但向漢語說得比較好的藏族同事學習,還主動向學生請教。在這一過程中,他也不忘激發學生說漢語、學漢語的熱情,跟他們學一句藏語的同時也教給他們一句漢語,老師學生互相學習,沒多久,宋玉剛就和學生們打成一片了。

4、肖山與堅韌的瓊中女足

海南瓊中縣中學

他因爲堅持夢想,放棄高薪,走進大山,點燃山裏孩子們的夢想。他用超乎尋常的付出,教會孩子們成長,讓她們真正懂得,用奮鬥來改變命運。

2006年,肖山放棄足球俱樂部三萬元的月薪,來到國家級貧困縣,建立起海南省第一支業餘女子足球隊,在這裏,他的薪水,一個月只有1500。過去的六年,他帶着大山裏的姑娘,從零開始,一邊練球,一邊開荒種菜、撿破爛籌集資金,克服了來自各方面的障礙與阻擾,如同一匹橫空出世的黑馬,一度奪取了全國比賽的季軍。

6年,肖山改變了很多姑娘的命運,他把一些原本國中就輟學的姑娘送進大學、國家隊,享受到足球與團隊給她們帶來的快樂;更重要的是,他讓姑娘們真正懂得用奮鬥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5、於貴勤----用愛和生命去堅守

河北省承德縣三家鄉孤山國小

於貴勤人生箴言:當老百姓的官兒,就得給老百姓多辦點事兒。儘管校長不是啥官,可是我能做到的必須都得爲這個學校、學生們一點點實現了,心才能安。

筋疲力盡的於貴勤緩緩地鎖上學校的大門。幾天前,學生們早已放假,作爲一校之長的她卻仍留在學校,她要整理好這個學期的教學檔案。 56歲的她已經退休了,卻仍被特批留任,繼續擔任着這個學校的校長。 她是最合適的人選。因爲是她,使這個原本沒人知道的山村學校走出了大山;是她,帶來了這所學校的每一步改變。沒有她,就沒有現在的孤山國小。 更重要的是,沒有人能代替她對這所學校的愛;沒有任何東西,能堅固得過她對這片土地的堅守。

6、劉效忠 深山裏的紅燭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木蘭縣東鎮 五一國小

西二屯是木蘭縣東興鎮五一村的一個二十幾戶人家的自然屯,地處小興安嶺餘脈的大山深處,三十年前這裏一窮二白,是教育的盲點。屯裏的孩子要想念書就得翻山越嶺十幾裏到五一村國小。1980年教育實施密網布點屯屯建校,西二屯也將要設制下伸點。

三十年前的一天,作爲村裏唯一一名知識分子,只有國中畢業的劉效忠被村長告知他被任命爲下伸點的帶課教師。起初擔着生產隊好幾項工作,工分最多的劉效忠還有些不情願。家裏人也堅決反對。但村領導幾次上門苦心相求,他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終於走上了講臺。成了一名鄉村教師。從此他校長、主任、各學科教師,一肩全挑。

劉效忠三十餘年紮根在東北木蘭縣最北端的深山裏。他爲只有二十幾戶人家的西二屯,培養了16名大學生。他的一名學生,2006年畢業於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6年至今就職於中國航天科技集體公司,在單位經營處任副處長,參與了神舟八號的設計,受到胡錦濤總書記的接見。在他任教的三十幾年裏,西二屯再也沒有不入學的適齡兒童和中途輟學的學生。還有兩年退休的劉效忠,決定站好教書生涯的最後一班崗,現在住宿在中心國小,兼任學校的值班員。

7、馬復興---用殘臂給山區孩子插上翅膀

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漢東回族鄉下麻爾村國小教師

出生剛4個月時,馬復興被火燒傷,殘臂無手的小復興,從不願見人。別的孩子6歲就揹着書包歡快地上學了,馬復興就用小嘴脣翻書,用心記內容,記筆畫。他常常在自家院裏用左腳蹬掉右腳的鞋子,用右腳的腳趾,先用小石頭,後用小木棍,緊緊夾着寫字。他的堅忍頑強,終於感動了家人。他國小時代的啓蒙老師鍾才壽,更是幾次登門要他“讀書,要學會養自己的本事”。老師不歧視他,一點一滴傳授他知識,使他從小懂得知識的力量,懂得知識可以使人平等。

他沒有雙手,卻在三尺講臺上耕耘了30個春秋,字寫得工整,畫畫得漂亮;他沒有雙手,卻用小小的黑板讓農村的孩子們插上了飛翔的翅膀。

“牛馬有腳,鳥有翅膀,植物旅行要靠什麼辦法?”一段遒勁有力的板書在一對光禿禿的殘臂揮動下迅速呈現在黑板上。殘臂的主人回過頭,用左臂的尖銳處翻開夾在腋下的書本,帶領二年級學生朗讀課文„„這是流傳於網上各個論壇和微博中的一段視頻。視頻中的主人公叫馬復興,是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漢東回族鄉下麻爾村國小一名普通教師。

8、陳萬霞---陽光國小將列爲政府幫扶的對象

安徽省肥東縣陳集鎮陽光國小

愛心人士捐給陽光國小十萬塊錢,校長陳萬霞最終決定用來給老師們繳納社保費,了結大家多年的心願。可沒想到到社保部門一打聽,十七名老師每年需要繳納的社保費需要近十七萬元,手頭的這十萬塊錢遠遠不夠用。此前滿心歡喜的陳萬霞再次發犯了難。

蹲點日記:從縣城回到學校,陳萬霞心裏很忐忑,她不知道該如何面對翹首期盼的老師們。這些年十幾位老師就像媽媽一樣照顧着這些留守孩子,辛勞付出卻從不計較回報。一想到這些,陳萬霞就感覺到好像有一塊石頭重重地壓在自己心底。

陳萬霞開辦的陽光國小是鎮裏唯一一所寄宿制國小,並且收費很低,遠近村子甚至其他鄉鎮的很多父母都願意把孩子送到陳萬霞這裏上學。爲此,四十三歲的陳萬霞特意去學了開車,到了週末校長就變成司機負責接送孩子。到王圩村村口,學生程芝梅的奶奶讓陳萬霞到家裏去看看,孩子正哭鬧着不肯上學。程芝梅的媽媽去年因病去世,一個多月前她的爸爸又在工地上出了事故離開了人世。8歲的程芝梅成了孤兒,只好跟着70多歲的奶奶生活。奶奶說只要誰不小心提起她的父母孩子就會傷心大哭。在陳萬霞的安慰下,程芝梅總算安靜下來,和大家一起上學去了。放下這一批孩子,陳萬霞又調轉車頭趕去接下一批孩子,就這樣來來回回一下午她要跑上五六趟。晚上孩子們很早就睡下,而陳萬霞還要到每個宿舍查夜。陽光國小有三百多學生卻只有十三名老師,所以作爲校長陳萬霞也兼着六年級的語文課和班 主任。

9、“豆腐”老師吳金城

湖南湘西鳳凰縣茶寨國小

湖南湘西的鳳凰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全縣60%以上的孩子是留守兒童,偏遠山區留守兒童達到90%以上,這些孩子的父母經常一年纔回來一次,教育的重任就更多的壓在了孩子的老師身上,爲了這些留守兒童,鄉村教師們一直默默堅守着。本臺走基層記者欒婷婷在湖南鳳凰縣蹲點半個多月,記錄了這些孩子和老師們的生活狀態,今天我們先認識一位“80後”鄉村教師吳金城,大學畢業後,在去深圳教書等多種機會下,他最終選擇在鄉村當個代課老師,每天拿起鋤頭當農民,放下鋤頭當老師,他還被學生們親切地稱爲“豆腐老師”。

吳金城今年29歲,2007年7月,他從湖南第一師範學院畢業,一心想考取縣上的特崗教師。因爲還沒到報名的時間,他就先回到家鄉禾庫鎮茶寨村。可沒想到剛回到村裏就聽說,村小的老師被調回鎮上教書了,吳老師說,禾庫在苗語裏的意思是沒有路的山坡,可見這裏的偏遠貧窮,外面的老師換了一個又一個,都待不長。看着孩子們新學期就上不了學了,吳金城暫時擔任起代課老師來,可沒想到這一干卻耽誤了考特崗教師的機會。因爲特崗教師只招應屆生,吳金城失去了在編的機會。一個在編的老師一個月要2000元左右的工資,而他作爲代課老師每個月的工資只有840元。

10、阿力甫夏----留下是爲了他們走出大山

新疆省喀什市塔什庫爾幹縣馬爾洋國小

2005年,阿力甫夏從喀什師範學院畢業後,來到崑崙山裏的班迪爾鄉國小。這裏山路崎嶇,沒有電,沒有信號,但是阿力甫夏堅持了下來。由於阿力甫夏精通漢語,改變了這裏只有三年級以上的班級纔有漢語課的現狀,從一年級開設了漢語課。在班迪爾鄉國小的6年裏,阿力甫夏給學生們打下了堅實的漢語基礎,現在已有三十多名的學生考上了中專或高中,有些孩子也將在今年參加大學聯考。2011年2月,當班迪爾鄉國小條件改善以後,阿力甫夏又被派到更爲偏遠、條件也更爲艱苦的馬爾洋鄉國小。馬爾洋鄉國小距離縣城130公里,學生都是周邊牧民的孩子。

地處祖國邊境的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海拔3100米,被崑崙山所環繞,居民散落在深山峽谷之中。長期以來,這裏的居民生活貧困,不懂漢語,一生也難得去過兩次縣城,很多孩子失學在家。從2005年到現在,80後的塔吉克族阿力甫夏老師,在這片大山裏已堅守7年,讓山裏的孩子從一年級開始學習了漢語,他騎着駱駝上百次地翻山穿河,勸說家長,7年來共挽救了40多名失學兒童,爲大山裏的人們能夠走出大山做出了貢獻。 最美鄉村教師團隊 富有激情的80後

瀘沽湖達祖國小是四川省涼山州瀘沽湖鎮木垮村唯一一個村國小,現在有七個年級120個學生,主要是彝族、納西族和納西族摩梭人。這裏共有十八位老師,8位當地老師,11位來自北京全國各地的支教老師。校長林子閎來自臺灣,所有支教老師都是80後和90後。 說起瀘沽湖達祖國小,還有一段曲折的歷史。達祖國小原本是木垮村的村國小,2000年時由於年久失修,也沒有老師,被迫關閉。800多人的村子裏100多學齡兒童每天必須要走3個小時的山路去鎮裏的中心國小上課,大部分村民選擇讓孩子輟學,在家務農。

林子閎

四川省涼山州瀘沽湖達祖國小

這是一羣富有激情的80後和90後,一羣遠道而來的支教老師,一個不同地區人組成的團隊,一個去世後仍不遠離去的靈魂,不同的人生卻選擇了同一種生活,不同的理想卻有着共同的希望。他們,瀘沽湖達祖國小教師團隊,用熱情和努力,改變了大山深處孩子的命運,用知識的力量,帶領當地村民致富,打開了山裏少數民族與外界的一扇窗。瀘沽湖達祖國小是四川省涼山州瀘沽湖鎮木垮村唯一一個村國小,現在有七個年級120個學生,主要是彝族、納西族和納西族摩梭人。這裏共有十八位老師,8位當地老師,11位來自北京全國各地的支教老師。校長林子閎來自臺灣,所有支教老師都是80後和90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