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道德修養的名言警句【多篇】

道德修養的名言警句【多篇】

道德的名人警句 篇一

1、不守時間就是沒有道德。

2、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徵。

3、遵照道德準則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

4、國家用人,當以德爲本,才藝爲末。

5、聞人之謗當自修,聞人之譽當自懼。

6、不是不能見義,怕的是見義而不勇爲。

7、人類最不道德訂戶,是不誠實與懦弱。

8、意志來自道德感和自身利益這兩個因素。

9、善氣迎人,親如弟兄;惡氣迎人,害於戈兵。

10、道德活動既受__長官支配,又受良心的制約。

11、人不能象走獸那樣活着,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

12、友誼是精神的融合,心靈的聯姻,道德的紐結。

13、內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獨。

14、應該熱心地致力於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

15、美——是道德純潔精神豐富和體魄健全的強大源泉。

16、在一切道德品質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

17、驕諂,是一個人。遇勝我者則諂,遇不知我者則驕。

18、最高的道德就是不斷地爲人服務,爲人類的愛而工作。

19、社會和自然的區別就在於,社會是有一定道德目標的。

20、即使不考慮道德因素,不誠實的廣告也被證實無利可圖。

21、修身以不護短爲第一長進。人能不護短,則長進者至矣。

22、音樂是唯一可以縱情而不會損害道德和宗教觀念的享受。

道德警句 篇二

1、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2、燕雀戲藩柴,安識鴻鵠遊。

3、脾氣暴躁是人類較爲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發脾氣就等於在人類進步的階梯上倒退了一步。

4、點燃了的火炬不是爲了火炬本身,就像我們的美德應該超過自己照亮別人,否則等於沒用。

5、金玉滿堂莫收,古人安此塵醜。獨以道德爲友,故能延期不朽。

6、應該熱心地致力於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

7、真正的謙虛只能是對虛榮心進行了深思以後的產物。

8、在我們的社會中,勞動不僅是經濟的範疇,而且是道德的範疇。勞動最大的益處還在於道德和精神上的發展。

9、集體的習慣,其力量更大於個人的習慣。因此如果有一個有良好道德風氣的社會環境,是最有利於培訓好的社會公民的。

10、驕諂,是一個人。遇勝我者則諂,遇不知我者則驕。

11、巨大的建築,總是由一木一石疊起來的,我們何妨做做這一木一石呢?我時常做些零碎事,就是爲此。

12、火氣甚大,容易引起憤怒底煩擾,是一種惡習而使心靈向着那不正當的事情,那是一時衝動而沒有理性的行動。

13、勞動是人類存在的基礎和手段,是一個人在體格、智慧和道德上臻於完善的源泉。

14、壞事情一學就會,早年沾染的惡習,從此以後就會在所有的行爲和舉動中顯現出來,不論是說話或行動上的毛病,三歲至老,六十不改。

15、歷史使人賢明,詩造成氣質高雅的人,數學使人高尚,自然哲學使人深沉,道德使人穩重,而倫理學和修辭學則使人善於爭論。

16、勞動最大的益處還在於道德和精神上的發展。這種精神發展是由和諧的勞動產生的,它應當構成無產階級社會公民區別於資產階級社會公民的那種人的特質。

17、只有在不僅消滅了階級對立,而且在實際生活中也忘卻了這種對立的社會發展階段上,超越階級對立和超越這種對立的回憶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爲可能。

18、人生就是那麼回事,跟廚房一樣腥臭。要撈油水不能怕弄髒手,只消事後乾淨,今日所謂道德,不過是這麼一點。

19、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兇一吉在眼前。

20、在一個人民的國家中還要有一種推動的樞紐,這就是美德。

21、庸庸碌碌心安理得地過下去是不道德的。而自動從戰鬥中退縮的人則是一個懦夫。

22、土扶可城牆,積德爲厚地。

23、道德中最大的祕密就是愛。

24、問心的道德勝於問理的道德,所以情感的生活勝於理智的生活。

中國傳統道德的格言 篇三

1、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隱公元年》

2、義以生利,利以豐民。——《國語·晉語》

3、義以生利,利以豐民。——《國語·晉語》

4、見利思義。——《論語·憲問》

5、見得思義。——《論語·季氏》

6、義,志以天下爲芬。——《墨子·經說上》:義,就是立志把天下的事作爲自己分內的事。

7、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孟子·盡心上》

8、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

9、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荀子·榮辱》

10、臨難毋苟免。——《禮記·曲禮上》:在災難與危險面前,不要苟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氣節。

11、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 董仲舒《春秋繁露·仁義法》

12、義者,心之養也;利者,體之養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養重於義》

13、君子義以爲質,得義則重,失義則輕, 由義爲榮,背義爲辱。—— 陸九淵《與郭邦逸》

14、以公滅私,民其允懷。——《尚書·周官》:以公心滅私情,民衆纔會心悅誠服。

15、大義滅親。——《左傳·隱公四年》

16、公家之利,知無不爲,忠也。——《左傳·僖公九年》

1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18、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19、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韓非子·有度》:懲罰有罪過的人,即使大臣也不能放過;賞賜做好事的人,即使平民百姓也不能漏掉。

20、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公正就政治清明,偏私則政治黑暗。

21、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禮記·禮運》:在聖人治理的時代,天下是公有的。

22、國爾忘家,公爾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義所在。—— 賈誼《新書·階級》

23、衡之於左右,無私輕重,故可以爲平;繩之於內外,無私曲直,故可以爲正。——《淮南子·主術訓》:考察左右的人,任用沒有偏私,纔可以算作公平;監督朝廷內外,判別是非沒有偏頗,纔可以算作正直。

24、治國有常,而利民爲本。——《淮南子·泛論訓》

25、公正無私,一言而萬民齊。——《淮南子·修務訓》

26、奉公如法則上下平。——《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27、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史記·太史公自序》

28、臨官莫如平,臨財莫如廉。—— 劉向《說苑·正理》

29、聖人不敢以親戚之恩而廢刑罰,不敢以怨仇之忿而廢慶賞。—— 徐幹《中論·賞罰》

30、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諸葛亮《後出師表》

31、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 傅玄《傅子·通志》

32、發號施令,在乎必行;賞德罰罪,在乎不濫。—— 包拯《論星變》

33、有功則賞,有罪則刑。—— 司馬光《進修心治國要札子狀》

34、惟公則生明,惟廉則生威。—— 石成金《傳家寶·紳瑜》

35、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 劉鶚《老殘遊記》第九回

最全的中華傳統美德格言 篇四

愛國

1、以家爲家,以鄉爲鄉,以國爲國,以天下爲天下。――《管子·牧民》

2、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4、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明志

6、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7、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論語·里仁》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秦伯》

9、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10、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持節

11、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12、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子罕》

13、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靈公》

14、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論語·微子》

15、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自強

16、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象》

17、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第三十三章

18、不怨天,不尤人。――《論語·憲問》

19、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孟子·告子下》

20、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孟子·告子下》

誠信

21、修辭立其誠。――《周易·乾·文言》

22、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魚父》

23、失信不立。――《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24、輕諾必寡信。――《老子》

25、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知恥

26、記己有恥。――《論語·子路》

27、無羞惡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孫丑上》

28、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孟子·離婁上》

29、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盡心上》

30、知恥近乎勇。――《禮記·中庸》

改過

31、見善則遷,有過則改。――《周易·益·象》

32、改過不吝。――《尚書·仲虺(huǐ)之誥》

33、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尚書·伊訓》

34、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宣公二年》

35、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靈公》

厚仁

36、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論語·里仁》

37、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佾(yì)》

38、仁者壽。――《論語·雍也》

39、仁者無敵。――《孟子·梁惠王上》

40、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貴和

41、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周易·繫辭上》

42、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左傳·隱公六年》

43、禮之用,和爲貴。――《論語·學而》

4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

45、君子和而不流。(流:盲從)――《禮記·中庸》

敦親

46、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小雅·蓼莪》

47、事父母,能竭其力。――《論語·學而》

48、父慈而教。――《左傳·昭公二十六年》

49、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孝經·天子》

50、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桓寬《鹽鐵論·孝養》

重義

51、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隱公元年》

52、義以生利,利以豐民。――《國語·晉語》

53、見利思義。――《論語·憲問》

54、見得思義。――《論語·季氏》

55、義,志以天下爲芬。――《墨子·經說上》

尚勇

56、視死如歸。――《管子·小匡》

57、率義之爲勇。――《左傳·哀公十六年》

58、見義不爲,無勇也。――《論語·爲政》

59、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論語·憲問》

60、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憲問》

好學

6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

6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爲政》

63、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

64、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65、篤信好學,守死善道。――《論語·泰伯》

審勢

6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的33章

67、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68、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第58章

69、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70、聖人擇可言而後言,擇可行而後行。――《管子·形勢解》

求新

71、終日乾乾,與時偕行。――《周易·乾·文言》

72、日新之謂盛德。――《周易·繫辭上》

73、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周易·繫辭下》

74、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大學》

75、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擔心)――《宋史·王安石列傳》

勤儉

76、君子以儉德闢難。――《周易·否》

77、克勤於邦,克儉於家。――《尚書·大禹謨》

78、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左傳·莊公二十四年》

79、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左傳·宣公十二年》

80、儉節則昌,淫佚則亡。――《墨子·辭過》

奉公

81、以公滅私,民其允懷。――《尚書·周官》

82、大義滅親。――《左傳·隱公四年》

83、公家之利,知無不爲,忠也。――《左傳·僖公九年》

8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85、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務實

86、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論語·爲政》

87、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憲問》

88、士雖有學,而行爲本焉。――《墨子·修身》

89、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爲不成。――《荀子·修身》

90、善言古者必有節於今,善言天者必有證於人。――《荀子·性惡》

道德的名人警句 篇五

1、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2、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3、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

4、講話氣勢洶洶,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5、修養的本質如同人的性格,最終還是歸結到道德情操這個問題上。

6、無聊,對於道德家來說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因爲人類的罪過半數以上都是源於對它的恐懼。

7、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8、德者,本也;財者,末也。

9、芝蘭生於幽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爲窮困而改節。

10、品格能決定人生,它比天資更重要。

11、侈而惰者貧,而力而儉者富。

12、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13、道德應當成爲科學的指路明燈。

14、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15、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

16、裝飾對於德行也同樣是格格不入的,因爲德行是靈魂的力量和生氣。

17、德行的實現是由行爲,不是由文字。

18、社會猶如一條船,每個人都要有掌舵的準備。

19、公家之利,知無不爲,忠也。

20、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

21、人應當頭腦清楚,道德純潔,身體乾淨。

中國傳統道德的格言 篇六

1、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2、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3、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4、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5、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6、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7、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8、己所不欲,匆施於人。

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己,不亦遠乎?

10、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11、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12、君子義以爲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3、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14、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15、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6、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1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18、過,則匆憚改。

19、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20、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21、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22、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23、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24、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爲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衆,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25、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26、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爲有,焉能爲亡。

27、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最全的中華傳統美德格言 篇七

1、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2、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孟子·盡心上》

3、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孟子》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5、事父母,能竭其力。——《論語·學而》

6、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屈原《卜居》

7、寬則得衆。——《論語·陽貨》

8、將出牽衣送,未歸倚閣望。——黃遵憲

9、過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覯《易論第九》

10、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孟子·離婁上》

道德警句 篇八

1、人不能象走獸那樣活着,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

2、故立志者,爲學之心也;爲學者,立志之事也。

3、美德對於每個人,都是善;不道德對於每個人,都是惡。

4、社會猶如一條船,每個人都要有掌舵的準備。

5、我們稱呼的英雄人物不是那些以思想或力量得勝的人。我所稱呼的英雄人物僅僅是那些有高尚德行的人。

6、意志來自道德感和自身利益這兩個因素。

7、內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獨。

8、商人不言商是不道德的。

9、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夥,而恥智之不博。

10、禮貌使人類共處的金鑰匙。

11、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我們應當永遠記住這個真理。

12、人而無德,生而何益。

13、奢侈總是跟隨着淫亂,淫亂總是跟隨着奢侈。

14、貧不足羞,可羞是貧而無志。

15、人生就是那麼回事,跟廚房一樣腥臭。要撈油水不能怕弄髒手,只消事後乾淨,今日所謂道德,不過是這麼一點。

16、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17、集體的習慣,其力量更大於個人的習慣。因此如果有一個有良好道德風氣的社會環境,是最有利於培訓好的社會公民的。

18、國家用人,當以德爲本,才藝爲末。

19、一個人必須把他的全部力量用於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費在任何別的事情上。

20、一個人最傷心的事情無過於良心的死滅。

21、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22、美德有如名香,經燃燒或壓榨而其香愈烈,蓋幸運最能顯露惡德而厄運最能顯露美德也。

道德的名人警句 篇九

1、不修其身,雖君子而爲小人。

2、土扶可城牆,積德爲厚地。

3、芝蘭生於幽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爲窮困而改節。

4、一個人只有在他努力使自己昇華時才成爲真正的人。

5、習勤忘勞,習逸成惰。

6、沉沉的黑夜都是白天的前奏。

7、青年人應當不傷人,應當把個人所得的給予各人,應當避免虛僞與欺騙,應當顯得懇摯悅人,這樣學着去行正直。

8、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__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

9、教養是有教養的人的第二個太陽。

10、侈而惰者貧,而力而儉者富。

11、世間的活動,缺點雖多,但仍是美好的。

12、生活只有在平淡無味的人看來纔是空虛而平淡無味的。

13、能夠自由地形成習慣的人,在一生中能夠做更多的事。習慣是技術性的,因此可以自由地形成。

14、習慣優於格言。習慣是以有生命的格言爲本能,加血添肉而成。

15、充滿着歡樂與鬥爭精神的人們,永遠帶着歡樂,歡迎雷霆與陽光。

16、要記住,你不僅是教課的教師,也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

17、共同的事業,共同的鬥爭,可以使人們產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18、德行的實現是由行爲,不是由文字。

19、修身以敬,勿託以尊。

20、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21、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達人之障。

22、歷史使人賢明,詩造成氣質高雅的人,數學使人高尚,自然哲學使人深沉,道德使人穩重,而倫理學和修辭學則使人善於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