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畫龍點睛成語故事簡介精品多篇

畫龍點睛成語故事簡介精品多篇

畫龍點睛成語故事簡介 篇一

【成語】

畫龍點睛

【注音】

huà lóng diǎn jīng

【典故】

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雲:‘點睛即飛去。’人以爲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雲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見在。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張僧繇》

【釋義】

原形容樑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後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

【用法】

作主語、謂語、定語、狀語;用於寫文章等

【成語故事】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條好龍的皇帝。

他派人去打聽了一個很好的畫家,然後要求他在宮門前畫出三條巨龍,就重重有賞。

畫家就畫了三條巨龍並點了眼睛。第一個看見龍的人是一個小孩。他左看看右看看覺得哪有點好玩,於是他把三條龍的眼睛擦去了。過了好一會畫家和皇帝剛想出宮看龍,但還沒出到門外就聽見人們的討論,有人說:“這條龍怎麼沒有眼睛。”畫家解釋道說:“我明明畫上眼睛了呀!”皇上說:“再畫上去就行了。”畫家說:“皇上,萬萬不可,萬萬不可呀!”皇上聽了說:“爲何?”畫家有解釋道:“要是這三條龍再點一次眼睛的話,它就會飛走的。”皇上已經很生氣了,聽了這話氣上加氣,命令道:“你在說這些話,再不畫好,朕就要你的人頭!”畫家不得不畫了了。

畫家剛點好三條龍的眼睛,突然牆上的畫不見了,烏雲蓋滿了天下,然後只見三條龍,騰雲駕霧而過,然後才恢復了平靜。

從此以後這個皇帝再也不敢叫人畫龍了,而畫家拿了賞後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畫龍點睛成語故事簡介 篇二

從前,有一個技藝高超的畫家,他畫的動物就像真的一樣。有一天,畫家外出去玩,看到一面很大的牆,就提筆在牆上畫了一條龍。

這條龍畫得可真像啊!它張牙舞爪,就像要飛起來一樣。只是,這條龍沒有眼睛。

大家都很奇怪地問畫家:“爲什麼不給龍畫上眼睛呢?”畫家說:“畫上眼睛,龍就會飛走了。”

大家都不相信。畫家只好拿起筆給龍點上了兩隻眼睛。剛點完,牆上的龍就真的活了起來。它搖搖頭、擺擺尾,“呼”的一下飛到天上去啦!

這個畫家好厲害啊!小朋友,你的畫也能這麼逼真嗎?只要好好努力、勤加練習,你的畫一定也會越來越好的。

【成語】:

畫龍點睛

【拼音】:

huà lóng diǎn jīng

【解釋】:

原形容樑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後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

【成語故事】:

傳說古時候有個畫家叫張僧繇,他畫龍畫得特別好。

有一次,他在金陵(現在南京)安樂寺的牆壁上畫了四條巨龍,那龍畫得活靈活現,非常逼真,只是都沒有眼睛。人們問張僧繇:“爲什麼不把眼睛畫出來。”他說:“眼睛可不能輕易畫呀!一畫了,龍就會騰空飛走的!”大家聽了,誰也不信,都認爲他在說大話。後來,經不起人們一再請求,張僧繇只好答應把龍的眼睛畫出來。奇怪的事情果然發生了,他剛剛點出第二條龍的眼睛,突然颳起了大風,頃刻間電閃雷鳴。兩條巨龍轉動着光芒四射的眼睛沖天而起,騰空而去。圍觀的人,個個看得目瞪口呆,對張僧繇更佩服了。

成語“畫龍點睛”就是從這個傳說中來的。現在一般用來比喻寫作、講話時,在關鍵性的地方用上一兩句精闢的語言來點明含義,使內容更加生動有力。這種手法也稱爲“點睛”之筆。

畫龍點睛成語故事簡介 篇三

【漢字書寫】:

畫龍點睛

【漢語注音】:

huà lóng diǎn jīng

【成語出處】: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張僧繇》卷七:“武帝崇飾佛寺,多命僧繇畫之…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雲:‘點睛即飛去。’人以爲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雲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見在。”

【成語語法】:

連動式;作主語、定語、謂語、狀語;含褒義。

【畫龍點睛的'意思】:

給畫好的龍點上眼睛,比喻說話或者寫作時,在關鍵的地方用上一兩句精彩的話點明要旨,使全篇文章整體更加精闢有力,生動傳神豐富多彩起來。

【畫龍點睛的近義詞】:

點石成金、錦上添花;

【畫龍點睛的反義詞】:

畫蛇添足、弄巧成拙、點金成鐵;

【畫龍點睛的故事】

南北朝時期,梁武帝樂此不疲地一心向佛,他在裝飾寺院的時候,請來赫赫有名的畫家張僧繇(yóu)作壁畫。有一次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的牆壁上畫了四條飛龍。那些龍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吸引了衆多遊人前來觀賞。儘管這幾條龍都被刻畫得入木三分,但都缺少眼睛,有些美中不足。於是大家一致要求他把龍的眼睛畫上。張僧繇實事求是地解釋說:“給龍點上眼珠並不難,但是點上了眼珠這些龍會破壁飛走的。”衆人哈哈大笑起來,認爲他是個瘋子。張僧繇實在推辭不掉,只好給其中的兩條龍點上了眼睛。誰知他剛把眼睛畫完,天空中立即烏雲滾滾,電閃雷鳴,一會兒就下起了傾盆大雨。只聽一聲巨響,兩條被點睛的巨龍破壁而出,騰空而去,過了一會,雲散天晴,人們被嚇得目瞪口呆,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了。再看看牆上,而沒有點睛的兩條龍仍然留在牆壁上。點一點看似舉手之勞,但是在哪裏點,怎麼點卻是關鍵,而這些又是需要平時日積月累才能達到的水平。就像俗話說的:“臺上一分鐘,臺下下三年功。”

【畫龍點睛例句】

明。張鼐《讀卓吾老子書述》:“夫一古人之書耳,有根本者下筆鑑定,則爲畫龍點睛;無根本者妄意標指,則爲刻舟記劍。”

郭沫若《孔雀膽》:“最重要的是徐飛先生替我點醒了主題……這就好像畫龍點睛一樣,把當時的歷史點活了。”

高纓《從創作實踐中不斷熟悉和運用藝術規律》:“細節是藝術作品中不可缺少的,在某種情況下是舉足輕重的東西。它有時有陪襯,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有時具備畫龍點睛,即‘點題’的作用。”

【畫龍點睛造句】

有些人戴上光彩奪目的飾品,那是畫龍點睛,而有些人戴上,則是畫蛇添足多此一舉了。

這幅畫雖說達到了鬼斧神工的境界,但如果在這兒再加一些點綴,那就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了。

畫龍點睛成語故事簡介 篇四

南北朝時的樑朝,有一位名叫張僧繇的大畫家。他的繪畫風格,對南北朝後期和隋唐兩代的繪畫藝術,有着極爲深遠的影響。

張僧繇擅長畫龍。傳說蘇州崑山的華嚴寺裏,就有張僧繇畫的龍。每當風雨來臨的時候,畫上的龍便騰躍起來。人們怕它出來,趕緊把張僧繇請來,要他想想辦法。張僧繇稍微思索了一下,便提起筆來,在龍身上加畫了一把鎖,它就不能動彈,那龍後來就不再騰躍了。

最爲神奇的,是他畫龍點睛的故事。

有一次,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的牆上畫了四條白龍,但是沒有點睛。

有人好奇地問道:“先生畫龍爲什麼不點睛呀?”

張僧繇鄭重地回答說:“點睛很容易,但一點睛,龍就要飛躍而去了。”

聽了這個回答,大家更好奇了,紛紛要他點睛,看看龍是否會飛躍而去。

張僧繇拗不過大家,只好提起筆爲龍點睛。奇蹟出現了,他剛給兩條龍點了眼睛,突然雷電大作,“轟”的一聲巨響,牆壁破裂。大家仔細一看,被擊破的牆壁上空空如也,那兩條白龍乘着雲霧,飛躍到空中去了,那沒有點過睛的白龍,仍然留在牆壁上,大家這纔信服。

這段神話般的故事,當然不可能是真的。但是告訴我們,張僧繇作的畫之所以非常生動,是因爲他極其重視所畫對象的神情的描繪,畫了龍不馬上點睛,是他在考慮怎樣使龍呈現出“破壁而飛”的生動氣勢。

後來人們用“畫龍點睛”這一成語來形容說話或寫文章時,在關鍵之處用神來之筆點明要旨,使之更加生動有力。

畫龍點睛的成語故事的延伸

【出處】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張僧繇》:“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雲:‘點睛即飛去。’人以爲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雲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見在。”

【釋義】爲畫好的龍點上眼珠,原形容樑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後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也比喻做事在緊要之處着力。

張僧繇,中國南朝畫家。吳中(今江蘇省蘇州市)人,一說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人,生卒年不詳,主要活動於6世紀上半葉。梁武帝天監年間(502~519)曾任武陵王國侍郎,以後又任直祕書閣知畫事、右軍將軍、吳興太守等職。苦學成才,長於寫真,並擅畫佛像、龍、鷹,多作卷軸畫和壁畫。成語“畫龍點睛”的故事即出自於有關他的傳說。記載他在金陵一乘寺用講求明暗、烘托的“退暈法”畫“凸凹花”,有立體感,可知他已接受了外來的繪畫技法。文獻裏說他作畫,“筆才一二、像已應焉”,很象現在的速寫,被稱爲“疏體”。今有唐人樑令瓚臨摹的《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圖》傳世,現已流往日本,但這幅畫的用筆和記載並不相同。他對後世的影響很大,唐朝畫家閻立本和吳道子都遠師於他。此外,他還善於雕塑,有“張家樣”之稱。

畫龍點睛成語故事簡介 篇五

簡介

南北朝時期的樑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畫家名叫張僧繇,他的繪畫技術很高超。當時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廟,都讓他去作畫。

傳說,有一年,梁武帝要張僧繇爲金陵的安東寺作畫,在寺廟的牆壁上畫四條金龍。他答應下來,僅用三天時間就畫好了。這些龍畫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簡直就像真龍一樣活靈活現。張僧繇畫好後,吸引很多人前去觀看,都稱讚畫得好,太逼真了。

可是, 當人們走近一看,就發現美中不足的是四條龍全都沒有眼睛。大家紛紛請求他,把龍的眼睛點上。張僧繇解釋說:“給龍點上眼睛並不難,但是點上了眼睛這些龍會破壁飛走的。” 大家聽後誰都不相信,認爲他這樣解釋很荒唐,牆上的龍怎麼會飛走呢? 日子長了,很多人都以爲他是在說謊。

張僧繇被逼得沒有辦法,不得不答應給龍“點睛”。這一天,在寺廟牆壁前有很多人圍觀,張僧繇當着衆人的面,提起畫筆,輕輕地給兩條龍點上眼睛。奇怪的事情果然發生了,他剛畫好第二條龍的眼睛,突然間天空烏雲密佈,狂風四起,電閃雷鳴,在雷電之中,人們看見被“點睛”的兩條龍震破牆壁凌空而起,張牙舞爪,騰雲駕霧飛向天空。過了一會,雲散天晴,人們被嚇得目瞪口呆,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了。再看看牆上,只剩下了沒有被點上眼睛的兩條龍,而另外兩條被“點睛”的龍不知去向了。

近義詞

錦上添花、點石成金、點睛之筆

錦上添花:意指在美麗的錦織物上再添加鮮花。比喻略加修飾使美者更美,引申比喻在原有成就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

點石成金:神仙故事中說仙人用手指一點使鐵變成金子,比喻修改文章時稍稍改動原來的文字,就使它變得很出色。

點睛之筆:比喻作文或說話時,在關鍵地方加上精闢語句,使內容更加生動傳神。

反義詞

畫蛇添足、弄巧成拙

畫蛇添足:原意爲畫蛇時給蛇添上腳。後比喻做了多餘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也比喻虛構事實,無中生有。

弄巧成拙:本想耍弄聰明,結果做了蠢事。

故事點評

人們根據張僧繇畫龍這個傳說引申出“畫龍點睛”這句成語,比喻說話或文章,在主要處用上關鍵性的、精闢的一兩句話,點明要旨,使內容更加生動有力。但是在知識改革開放的信息時代,我們可以認爲這就是一種創新,因爲張僧繇給龍點了眼睛就發生了一個質的飛躍 。